登陆注册
10042100000025

第25章 明代的运军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漕运高度发展的时期之一,所谓“京师百司庶府,卫士编氓,仰哺于漕粮”。在大规模的明官方漕运业中,存在着人数达十数万人的专业运输军队,明人称其为“运军”。这支庞大的运军对维持大部分时期里明王朝漕运的正常进行,无疑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支运军的情况,如构成来源、内部组织、工作状况、地位待遇等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对明代运军的有关方面加以探讨。

一 明代运军的形成及其设置情况

自秦汉漕运兴起以后,历代封建中央王朝为确保漕运的正常运行,都组建了相应规模的运输队伍,但前后有所变化。如汉代的漕卒、隋唐时的服役民户等,大体属临时性服役人员。北宋时,职业性运输军队――运卒(厢军中一种)出现,成为长期和专业性的漕运运输者。宋代这一制度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初,国都应天府(今南京)处江南财赋区之中,各地“京运”(即漕运)粮物的路程较近,“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故多以粮长监督民户承运,所谓“于旧定粮长下各设知数一人,斗级二十人,送粮夫千人。俾每岁运纳,不致烦民”。另有大户及小户合伙雇船,随粮长自运者。也就是说,明初漕运运输队伍是由服役性的民户构成的,而非职业性运输劳动者。到永乐迁都北京后,随着运路的极大延长,不仅承运的时间远过于以往,而且行船历经长江、淮河和黄河等险段,加上北运河的浅涩阻滞,这都对承运的民户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负担。于是自永乐以后,漕运法几经改变,职业性的运军应运而生,并最终成为漕运运输的主力。

永乐以后,漕运法虽几经变化,记载也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其过程大体如下:永乐中,针对南方民户在北上漕运中所遇到的诸种困难,明中央遂下令实行“支运法”,即规定各纳漕地区的民户分别承担本地区至淮安或徐州、临清、德州中转仓段的漕运任务,如“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至淮安仓”,“镇江、庐、凤、淮、扬粮送徐州广德仓交收”等。然后由卫所军分段转运抵达京师,如徐州至德州段仓粮,由京卫军承运,德州至通州段仓粮,由山东、河南卫军承运等。亦即通过军队承担部分漕运任务的办法,来缩短民户运输的路程,以减轻其负担。到宣德六年,又改行“兑运法”,其规定是:江南各纳漕地区民户将漕粮运到江北的淮安、瓜州,“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兑运法的实行,使军队开始承担了大部分运路的漕运任务。另据同年主管运军的平江伯陈□奏言可知,当时全部运军数量已达十二万人。至成化七年,漕法再变为“改兑法”,又称“长运法”。新法规定所有纳漕地区的漕粮“悉改水次交兑”,也就是纳漕民户将漕粮及相当于运费、补贴费的耗米、脚米和“轻赍银”送至本地水路码头,而不再继续北运,全部漕运任务则由运军承担,“官军长运遂为定制”。直至明末,这一制度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以上漕法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自永乐中期以后,出现了卫所军从部分承担漕运到成化时全部承担漕运的趋势,同时,职业性的运军也孕育形成。在此还应指出的是,实行长运法后,运军承担了每年约四百万石漕粮的漕运任务,但除此之外,苏、松、常、嘉、湖五府上供的二十多万石“白粮”(上等粳、糯米),仍由民户承担运输,不过这在整个漕运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

据《明会典》记载,永乐二年,设漕运总兵、副总兵之职,统领部分水军向辽东海运军粮。此后,漕运总兵便成为漕运运军队伍的最高统帅。在总兵之外,又增设漕运参将一名,作为重要属官,其下则设把总十二员,分别统管各地运军。其中南京二员,中都留守一员,浙江二员,江西一员,湖广一员,江南直隶地区二员,江北直隶地区二员及山东一员。运军总数为十二万多人,按卫所军制组织管理,如:浙江两名把总分管浙东、浙西两部分运军,其中浙东把总辖宁波卫、台州卫、金华千户所等卫所;浙西把总辖杭州前卫、绍兴卫、湖州千户所等卫所。卫所中的各级军官如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及小旗等,则为大小运官,具体承担本卫所运军的运输监督管理任务。按明制规定:每艘漕船设运军十人,“中推一老成者纲领之,谓之纲司。次纲司者又有拦头、扶柁二人,相协持之”。至万历时,为了加强对漕船运军的管理,漕运总督王宗沐建议实行连坐制,以五船为一甲,设甲长一人,每船设旗甲一人。旗甲带本船十名运卒姓名圆牌,甲长带五船旗甲姓名圆牌,互相监督,互相协助,一船出事,四船连坐。

明代运军的构成,基本上是建立在卫所军户制基础上的。按明代军制规定,卫所军人属世袭军户,以三丁以上之户出成丁一名从军,称“正军”,其余为余丁、继丁,正军有缺(如死亡、出逃),则由余丁、继丁中签补。运军即是所在卫所中的正军,承担的任务便是每年的漕运。而所在卫所的余丁、继丁等平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作为漕运运输队伍(正军)的后备力量存在。如以通州千户所为例,有漕船五十六艘,管运千户、百户各一人,运军566人,以“运粮赴京”;同时有屯田三十二顷,管屯千户一人,耕作军士16人。

二 明代运军的工作状况、待遇及遭受的勒索

在明代,运军虽承担着关系军国安危的漕运重任,但其工作条件之恶劣、物质待遇之低下,却是异常突出的现象,特别是运军在运输过程中,又饱受贪官污吏的勒索,更使他们陷入了悲惨的境地。不仅关注漕政的官僚经常上奏反映这些问题,即使明代一些皇帝也多次表示怜悯之感,然而,明政府采取的实际改善措施却是极其有限的。

首先,运军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辛、持续时间长,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自漕运产生后,由于以人力为主的水运手段存在着极大的落后性,因此,漕运劳作始终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作。明代时,运河设施和运输方法虽有所改善,但漕运的基本条件却依然如故。概括而言,当时的漕运仍存在着劳动量大、工作条件恶劣、持续时间长及危险等特点。如所周知,由于我国地形存在北高南低的基本特点,因此沟通北京与江南联系的大运河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无疑对由南向北的漕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即:其一,北运河(长江以北运河)水位不稳定,经常存在浅涩的问题,对行船带来颇大影响,如:天津至通州的200里运河上就经常出现水浅的现象,漕船行进,“动经旬日,或百夫拼力牵挽不行”;其二,运河上船闸林立,虽有益于保持水量,但却同时增加了漕船过闸的麻烦,如明中叶时某官所说:江南丹阳段运河浅涩难行,漕船过京口闸时,常需三四百人挽拽一船,“方得出闸”;其三,更重要的是北上载重漕船几乎全程逆行,在不具备机械动力的情况下,航行只能依赖人力撑篙、拉纤进行,等等。在此情况下,从南到北长达一千四百多公里(当时人称五千里)的水路,十名运卒要完成一艘装载近五百石漕粮的船只航行,其劳动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就运军的工作条件而论,也是相当恶劣的。在北运南返的全过程中,运军都是在漕船上下度过的,明人即指出:运军身一入运,“无一日不在运中”,“曝挽于赤日之下,则背肉生鳞,力撕于急溜之中,则哀呼声惨”。风餐露宿,缺医少药,一旦累垮病倒,后果不堪设想,就连明仁宗也说:“官军运粮,远道劳勤,寒暑暴露,昼夜不息”。

从漕运劳作的时间上看,明代运军大体上在每年的一月就要驾船到各水次接收漕粮,随后“开帮”北运,大约到当年十月以后才能返回军营,前后持续的时间长达十个月以上。明成祖时,运军归营后,卫所军官“又加他役困之”,使得运军终年不得休息。仁宗以后才下令不许分外役使运军。但事实上,正如万历时漕臣王宗沐所反映的:运军历尽艰辛,“经年劳瘁还家,席未暖而官司已点新运矣”。从漕运面临的风险看,运河横穿黄淮及长江等河,也必然给浅底漕船的航行和运军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危险。特别是金元以来,黄河夺淮入海,使得原来的淮河故道并容黄、淮两条大河,故一方面河患无穷,另一方面也对南北相衔的运河造成很大威胁。如漕船在通过徐州地区的运道时,就有吕梁洪、百步洪等天险,覆舟亡人的现象并不少见,所谓“有风波之险,且一舟过溜,三四百人行泥淖中,多至陷没”。隆庆五年,黄河溃淹运河,一次漂毁八百多艘漕船,溺死运军近千人。

其次,运军既承受着沉重的赔偿责任,又遭受到严厉的惩罚和各种勒索。明代有关漕运法令规定:运军和运官对运输中出现的损失,要承担赔偿的责任,同时还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对在漕粮中搀杂它物者,一律谪戌边卫,对因风浪而漂失漕粮者,虽经勘查核实,“亦必加罪”,上自运官,下至运卒都要赔偿受罚。其中运军既要以自己的口粮赔补,同时仍要继续承运,无力赔偿者,则被发往极远边卫充军。而运军从接收漕粮开始,到最终抵京、通交纳漕粮结束,其间所受到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各种盘剥勒索是极为严重的,这也成为明代漕弊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可谓连篇累牍,成化时,漕运总兵陈锐反映:各府县官吏伙同粮长、里长“滥收恶米”,运军收兑时“复泼水和沙”,以致装运后“蒸湿氵邑烂”,官府虽屡次查禁,但恶习依旧。漕船航行后,一路上押运军官、闸坝胥吏、仓场僚佐无不借机勒索,如万历时某巡漕御史所说:“饷银之[不]时给,帮官把总之科派,沿河委催之扰害,各关税棍之诈吓”,士卒无一能够幸免。特别是到京、通仓场交粮之际,“内外奸胥恶役,层层剥削”。同时代漕臣也指出:“运官有剥削,衙门有支费,洪闸有需索,到仓有经营”。甚至江浙一带土豪缙绅也包纳漕米,将粗恶之米强兑于运军,“抑困漕军”,诸如此类等等。在此重负压榨之下,“运军少□,即今疲惫已甚”,便成为普遍现象。

最后,运军的报酬和待遇极为低下微薄。明代运军属职业性运卒,但在明前期,因实行军民分运制,运军承运的距离和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屯地生产,并有余丁随营“生理”,以帮贴运军。因此,运军在交纳屯地“子粒”(税)后,每月可得一石饷粮,作为全家口粮。在出运期间,每月则可领取八斗“月粮”,留给家属糊口,另有三石“行粮”及少量“赏钞”等,作为运军本人承运期间的生活费,其屯地由家属耕种。这些收入在当时尚能维持运军及家属的生活,但到明中叶实行运军长运制度后,运军长期忙于漕运任务,无暇顾及家中屯地,加上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运军屯地和卫所屯田一样大都丧失,其收入便主要限于行粮、月粮了。与此同时,随着军政的腐败,运军外运时,军官对家属领取的月粮肆意克扣、拖欠,致使运军家人陷入饥寒困苦境地,因此而死亡的现象并不少见。而运军本人在出运期间的收入也得不到足够的保证,据王宗沐分析:运军自正月起运,至十一月结束,每人所得三石行粮折合下来,每天仅有“九合有余”,浆洗衣物、薪盐、医药、岁时饮“皆出其中”。王氏进而指出:“夫一日三餐,一升五合而饱,人之情也。今但使其求足于九合之中”,是不通情理的。事实上,这一有限的行粮也常遭到运官的克扣,一旦出现损失,还要以此填补,运军真正拿到的也就更少了。另外,“轻赍”银本为漕运中的必要经费,最初是发给运官沿途支用的,完成运务后,如有剩余,“皆归旗卒”,对补贴运官运军收入的不足有一定的作用。但武宗之后,这笔银钱被撤消,“遂为漕运官卒之害”。由于明代运军收入微薄,特别是明中叶后待遇更为低下,但所受到的勒索和负担的赔补责任却并未减轻,因此,运军的生活状况日趋恶化,出息借债成为运军中的普遍现象,如明宪宗时人说:漕运“军士负债岁多”。《明史》也记载:“权要贷运军银以罔厚利”。其结果是不仅贫困运卒经常逃亡,所谓:“其军丁有恃顽不行上运、不候交兑及虽交兑即弃船逃走者”。甚至一些运官也因此而家破人亡,明代中叶某官反映:“或自缢身死,如袁州卫百户王宗是也;或削发脱身,如东昌卫指挥王镛是也”。

三 明代运军的反抗破坏行为和贩私活动

明代运军在长期承担沉重的漕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地位异常低下,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所需,加上蒙受诸种赔补惩罚和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便不能不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除了逃亡之外,运军们还采取了偷盗破坏船物的办法加以反抗,对更为弱小的乡民们则借机勒索刁难,以转嫁负担;同时,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运军们又从事了随船贩运私货的活动。

有明一代,运军偷盗、转卖漕粮的问题一直很突出,所谓“多所侵盗”。运军在偷盗粮米后,经常采取掺杂沙土的办法加以掩饰,所谓“所运粮多抵换搀和,以致亏损”。有的在偷盗后,在船舱里塞入土,而在表面覆以米。有“胆大者盗卖正粮,偿还债主,又且乘机作弊”。有的将好米盗卖之后,再低价收买粗米充数,如弘治时的一道奏言称:运军“将原兑好米沿途粜卖,却籴陈碎,及插和沙土糠秕粗谷等项抵数”。还有的军士偷盗过多“自知粮数缺少,往往自没其舟”,再以遭遇风火报失。诸如此类等等。而对以上偷盗现象,明政府虽三令五申要求严惩,但却屡禁而不止。还是万历时漕督王宗沐说的清楚:运军“身一入运,其势不得复以一刻治他生业”,而妻小不免于饥寒交迫,故其侵盗“为衣食妻子之图,而岂尽欲取快意享丰富哉?”

在承运过程中,明代运军为了转嫁负担,常常将交粮农民和运粮民户视作勒索对象,借机加以敲诈骚扰。如明代前期,漕粮由各地民户直接交给运军,于是运军“往往恃强勒索”,接收时或“淋尖”,或“踢斛”,以“加倍?纳”,迫使明政府不得不改为官兑。在行运时,运军聚众“虐阻”民船、敲诈钱财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对运粮民户更是“百般挟诈,不厌其欲不已也”,如故意将漕船“撞擦民运之船”,然后群起敲诈。明后期某官员为此专门上奏要求查禁这一问题,所谓“最可畏者,军运每凌虐民运”。

明代运军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沿袭了宋代以来漕卒贩运私货的做法,利用漕船南来北往之便从事私货贩运活动。对此,明王朝基本上采取了和宋代相同的态度,即在不愿增加运军报酬的情况下,默认了运军的贩私营利活动。明初,朱元璋曾下令:“许运粮官船内附载己物,以资私用”,仁宗时再度重申了这一法令。于是运军在运输中便借机从事一些私货贩运活动,并得到官方的默许。正统及成化初,明王朝又数次明文规定,允许运军随船附带“土宜物货”(即土特产品),禁止沿河税卡阻拦盘查。以后当运军的这种贩私活动对行船造成影响时,明政府的态度又出现过多次反复,并几度禁止贩私活动。但总的趋势却是逐渐放宽了限制,对每船所载私货限额从10石陆续放宽到40石、60石。据有关史料反映,贩私活动是运军额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补贴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贩私的方式包括自己贩运和替商人运输两种:

其一,由于运军的经济条件很差,所以他们大多只能贩运柴、菜及竹木之类廉价货物。为了增加收入,运军一面不顾禁令,超带私货,另一面在沿途多次转手交易,以增加交易量。如当时人指出:“军船多装私物,但遇市镇,湾泊买卖,延住日久”。明中叶后,还经常出现运军将随船耗米出卖,“置买私货,于沿途发卖,以致稽迟。及至来京,反买仓米,补纳多不足数”的情况。

其二,明初严禁运军揽运商人货物,所以运军这方面的活动比较隐蔽。但到明中期后,随着“漕政废弛”局面的出现,运军承揽客商货物的现象已很普遍,这也可从官方不断发布的禁令得到反证。如弘治十三年的一道禁令称:运军除自带货物外,若有附载“客商势要人等酒、面、糯米、花草、竹木、板片、器皿货物者”,予以严惩,没收货物。时隔几年,再次下达禁止运者“揽客商货物,取其雇值”及替京师势要装运土产的活动。万历时,明朝又多次下达类似的禁令。层出不穷的禁令正说明这种活动的严重性和普遍性。明人小说则有这方面的直接描写:每每漕船南返时,“就揽这行生意,假充座船,请得个官员坐舱,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这也是个旧规”。

综上所述,明代自永乐以后产生了职业性专职漕运运军,逐渐取代了民运,成为漕运运输的主力。然而,明王朝给予这支运军的待遇是很低的,加上贪官污吏的勒索,使得运军虽从事着沉重危险的劳作,但其生活状况却相当恶劣。于是,运军的反抗破坏行为便在所难免,而贩私营利活动则成为他们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

(原文发表于《中州学刊》199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部落法师

    部落法师

    李冥作为建筑学大二的学生,在中德交流年有幸成为十个交换生之一,在挣扎着忍痛离开家人和女朋友,坐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不成想,噩梦开始,他无意中穿越到了一个原始部落;怀揣着那遥不可及的回家梦,且看他如何在原始的崇拜里,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法师,圣人。
  • 少年游乐山

    少年游乐山

    该作品讲述的是隋唐时期,在暗潮涌动、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以一个流落江湖却率直随性、快意恩仇的女子为代表的少年豪侠扶危济困、解救苍生的壮志义举。该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对联骈文均是作者原创。
  • 逍遥硕师

    逍遥硕师

    我的故事里,有平头百姓,也有乡绅贵族;有山野之村,也有繁华之都;有驰骋商场,也有纵横武林。我不做官,但却与官为伍;我不入教,但却与百家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好吧,三言两语,无力解释。看官们且不妨看看去--
  • 重生之纨绔世子

    重生之纨绔世子

    同样的穿越别人都想过上安逸的日子却不得不生死打拼韩雨轩却无所事事,干什么呢?不如纨绔吧!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不一样的纨绔子弟,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莫高窟记忆

    莫高窟记忆

    本书讲述了寄自敦煌莫高窟的信、敦煌考古漫记、莫高窟檐角的铁马响叮当、敦煌的回忆、一段重要而难忘的经历等。
热门推荐
  • 涅神

    涅神

    阴阳眸,善恶心,尘缘难断,天地无殇。轮回路,千转桥,此情不忘,天涯一方。凡俗泪,神魔哀,寻卿万载,剑斩迷惘。黄泉落,万古枯,君王再现,一统万疆。因为情,他开启挑战之路,因为义,他屡次面临生死,因为爱,他不断跨越极限,直至永恒巅峰!
  • 七丫头

    七丫头

    同是大将军的女儿,一个却能嫁自己心爱之人当太子妃,一个却只因姐姐的不愿意,父亲不忍大女儿伤心硬被塞给三皇子,独守空房不说,到头自己的夫君还将自己送出当公主的陪嫁丫鬟,却又因皇帝不忍心公主伤心,从陪嫁丫鬟,变为代嫁丫鬟。赤国三皇子轩辕南风:只因掉包一事怀恨在心,看自己心爱的人儿与自己的皇兄比翼双飞,心头之气难平,一再将她从自己身边推开,从陪嫁丫鬟到代嫁丫鬟。直到她真嫁去了齐国,才知道自己早已将心遗失。只是,一切已为时太晚,她与他早已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齐国太子端木无痕:从赤国的公主到大将军之女,娶谁都无关,他要的!
  • 叔能无过

    叔能无过

    从小无父的羽枫在母亲过世后,被未曾谋面的叔父隽颢领养,两人的情感从亲情昇华至爱情,理智与迷惘中徘徊,相爱的两人却隔着抹灭不了的血缘关係,日渐萌发的爱恋如何在四伏的危机中成长,隐藏在谜雾中的敌人到底想夺取谁的命。。主角名:羽枫,隽颢,关键字:僞父子,甜文亲们欢迎加入驹尼俄司_大腐群310582497^^
  • 沙漠密语

    沙漠密语

    本书《沙漠密语》就是由她编写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调查报告了中国西北六省(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宁)的沙漠地带。
  • 巫凰

    巫凰

    她拖着残破的身躯,一步一步向他靠近,颤抖的嗓音问道:“为什么?”他紧抿着下唇,凉薄的话语比十月的冷风还要刺人入骨:“你们很像。”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曾有一男子对她说:“如果你为了天下苍生牺牲自己,那我便杀尽这天下人。”在桃花绽放的时节,曾有一男子对她说:“我不会强求你,但你要记得,有一个人,一直在等你。”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爱错了人……
  • 龙血武神

    龙血武神

    魔神指,世间至强秘宝,可将天下武道仙法纳为己用。少年敖空偶然间获得魔神指,从此一飞冲天!笑我天生废柴?神指一吸夺你一世修为!欺我势单力孤?单刀赴会灭你万世基业!脚踏大地、肩扛苍穹、拳碎星河,废柴少年却要登那仙道极巅……
  • 嗜卧门

    嗜卧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色羁绊丶牵动今生前世

    血色羁绊丶牵动今生前世

    前世的羁绊,今世的重逢,于小莫的生活又会被这只宠物店买来的狐狸搞成什么样子呢?于小莫和狐狸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
  • 天杀决

    天杀决

    吴凡,人如其名般平凡,普通的男孩子,因为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成为天顶山第三十八代传人,从此平凡,普通的吴凡,不在平凡,普通。新人第一次发文,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竹马钢琴师Ⅱ

    竹马钢琴师Ⅱ

    大学的一次相聚,成就了初末和流年的再遇。三年前,她是他最宠爱的“末宝”;三年后,却变成了他最恨的女人。杨初末再次回来的时候,他依旧是那个万众瞩目的钢琴天神,却不是把她视为“末宝”的慕流年了。他变得对她极度冷漠、轻视和疏远,让她眼睁睁地看着他跟别的女人的亲昵,这深深地伤了初末的心。 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初末踏入钢琴界,只为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却不想她的努力换回的并不是他的肯定,而是各种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将她离开的三年间发生的一切全然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