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00600000007

第7章 浮出水面

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委员会确实恢复了工作,但是1960年洛克菲勒停止资助该项目之后,委员会成员便回到了各自所在的大学,谁也没有盼来那失落的两卷古书。

然而,一切都像命中注定一样,苏肯尼克的儿子叶盖尔·雅丁却在同年接到一个称作Z先生的美国牧师的信,他提出要安排将一个死海古卷出售给以色列。接下来是一阵通讯联络,期间,显然代表一个约旦古董商的Z先生向雅丁报出100万美元的价码,雅丁则反过来出价15万美元。Z先生将雅丁的价码传达给那位匿名商人,结果他正是坎多。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善于讨价还价的古董商竟同意了这笔买卖。

雅丁向Z先生寄出1万美元,以示守信。然而,坎多此时因未收到全额付款感到失望,违背了诺言;他的要价弹回到100万美元。Z先生愤怒之下莽撞地把坎多的古卷撕下一块,他想,实实在在的一块手抄古卷的碎片可能打动雅丁提高出价,于是把它拿去。雅丁此时正在伦敦休学术假,他冷冷地细察一番,断言道这个古卷只不过是一份地契。Z先生拿回碎片离去;从此雅丁再也未见到Z先生其人,付出的1万美元也丢了。

尽管没有直接的凭证,雅丁推断Z先生联络的约旦人即为坎多。1967年以色列于六日战争中夺取伯利恒之后,雅丁感到获取那个捉摸不定、难以到手的古卷的机会已到。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曾试图在阿以之间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政策,以拉拢和争取阿拉伯国家,建立美国主导的中东军事集团,遏制苏联向中东的扩张。苏联也努力向阿拉伯国家渗透,在中东建立自己的立足点,与美国相抗衡。苏伊士运河战争以后,美苏在中东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

这一时期,苏联主要将埃及作为它向阿拉伯世界渗透的基地。埃及曾要求美国帮助它修建阿斯旺水坝,但却遭到了美国的拒绝,于是它便转向苏联——苏联同埃及签订协定,向埃及提供优惠贷款和技术,帮助埃及兴建大坝一期工程;苏联又进一步同埃及签订了大坝二期工程协议。1964年5月9日,阿斯旺水坝一期工程竣工后,赫鲁晓夫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问埃及,苏埃关系有了重大发展。除埃及外,苏联还通过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向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其他阿拉伯国家渗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苏联以埃及为突破口,全面进入了中东,形成了同西方,尤其是同美国在中东相互对峙的局面。

与此同时,美国同埃及等阿拉伯激进势力的关系却日益紧张。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为了挽回在埃及的影响,向埃及提供了小麦等援助。尽管如此,美国并未赢得纳赛尔政权的好感,埃及的反美情绪依然高涨。1965年,为期3年的美埃小麦供应协定期满,美国无意延续。纳赛尔便指责美国企图以饥饿政策迫使埃及屈服,转而从苏联等国进口粮食。美埃关系日趋恶化。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中东日益增长的影响,在拉拢阿拉伯温和国家的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力支持和武装以色列,确立它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优势,利用以色列来打击埃及、叙利亚等亲苏力量。以色列也对1957年出台的“艾森豪威尔主义”予以支持,表明自己愿意帮助美国维护和促进其在中东的利益。这样,美以之间相互需要,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而苏以关系却日趋冷淡。1964年,美国对以色列提供了近1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1967年初,美国最高法院作出美以双重国籍法生效的裁定。这样,必要时以色列可以征召美国犹太人参战。

到1967年,日益激化的阿以争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美苏之间的争夺。美苏在中东争夺的加剧,是以阿之间爆发战争的重要原因。

苏伊士运河战争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都在积极扩军备战。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把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不断采取行动打击和削弱以色列。但总的来说,在1956-1966年的10年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

1964年5月,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支持下,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耶路撒冷旧城召开了第一届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宣布建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设在约旦安曼。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决定,阿拉伯各国通过阿盟向巴解组织提供财政援助。巴解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宣布要用武装斗争“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其战斗口号是“消灭以色列,把犹太人赶入大海里”。此后的几年里,巴解力量迅速壮大,以阿拉伯前线国家为基地,不断进入以色列境内进行骚扰和袭击活动。巴解游击队的活动,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另外,同年夏日完成的以色列全国引水工程,也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一片抗议声,并导致了以叙边界的直接军事冲突。从1965年起,阿以边境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冲突日渐升级。

针对不断升级的边境骚扰,以色列艾希科尔政府决定采取报复性和恫吓性打击。1966年11月,以色列军队以清剿巴勒斯坦武装的基地为名,越境袭击了约旦河西岸的萨木村,并伏击了前来增援的约旦军队,共打死打伤约方150余人。随后,以色列同叙利亚之间的军事冲突也日趋频繁。来年春,因以色列在以叙边界非军事区开垦有争议的土地,引起双方大规模空战,6架叙利亚米格飞机被击落。阿以冲突的激化,加上美、苏各支持一方,中东紧张局势逐步升级。

5月危机以叙空战以后,全面战争爆发的迹象日益明显。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制造舆论,纳赛尔称“将发动一场消灭以色列的战争”。为了加强威慑力量,纳赛尔决定向西奈半岛增兵2个师,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两天后,叙利亚也宣布它的军队已作了总动员。

接下来,埃及政府要求撤走部分驻扎在埃以停火线的联合国紧急部队。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回答说,如果埃及坚持要求联合国部队撤走的话,那么联合国部队将全面撤离加沙和西奈半岛,而不是部分撤离。于是,纳赛尔通知联合国,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完全撤走。同时,埃及三个师的军队开进西奈,接管了包括加沙地带和扼守亚喀巴湾蒂朗海峡的沙姆沙伊赫在内的联合国部队防区。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要求下,纳赛尔22日又宣布关闭蒂朗海峡,封锁亚喀巴湾,禁止以色列船只和为以色列运送战略物资的外国船只通行。阿拉伯国家对埃及的举动给予了积极响应。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黎巴嫩等国纷纷进行军事动员。约旦与埃及签订了双边防御协定,将约旦军队归埃及指挥;伊拉克军队进入了约旦;叙利亚与伊拉克也签订了双边军事合作协定。一时间,战争乌云密布中东上空。

亚喀巴湾和蒂朗海峡是以色列南部唯一的出海通道和重要的贸易港口。5月23日,艾希科尔发表声明,称埃及封锁亚喀巴湾是“对以色列的侵略”。随后,以色列也进行了全面战争动员。以色列称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打通亚喀巴湾,并要求联合国和一些大国对埃及施加压力,保证亚喀巴湾自由通航。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局势进行讨论。以、阿代表互相指责;美国要求苏联帮助解除对亚喀巴湾的封锁,而苏联则要求美国第6舰队首先撤出地中海。经过辩论,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特别克制”,继续进行外交努力。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仍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他优柔寡断的表现,招致了公众的普遍不满。国内的主战派认为,各种迹象表明战争已不可避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在舆论压力下,工党决定邀请反对派加哈尔集团参加内阁,其领袖贝京出任不管部长,从而放弃了本·古里安长期以来坚持的“不要共产党,也不要自由运动”的原则;同时还迫使艾希科尔放弃了他兼任的国防部长一职,邀请西奈战争英雄、主战派人士达扬入阁任国防部长,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从而完成了战争准备。而纳赛尔等阿拉伯领导人只看到艾希科尔犹豫不决的一面,却低估了以色列潜在的实力和反应能力,因此尽管他们口头上的战争声音叫得很响,实际上却没有真正作好战争的准备。以色列内阁批准了由达扬和总参谋长拉宾拟订的军事计划,并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开战。

战争爆发前,以色列的兵力为25万人(其中常备军5万,预备役20万),作战飞机286架,坦克和装甲车2500辆,火炮750门,导弹50枚;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的总兵力则为32.8万人,作战飞机576架,坦克和装甲车4183辆,火炮3246门,导弹160枚。从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来看,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占有明显的优势。以色列国小人少,无法维持持久的消耗战,只能靠速战取胜。因此,以色列的战略思想是采取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主要敌人——埃及,然后各个击破阿拉伯国家军队,避免多线作战。

6月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袭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基地以及导弹、雷达通讯等军事设施。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300余架飞机还来不及起飞就被炸毁。以色列在完全取得了制空权后,出动地面部队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西奈半岛。经过两天的激战,以军突进了苏伊士运河东岸地区,并占领了西奈半岛西部海岸线;同时伞兵空降到沙姆沙伊赫,在海军配合下打通了亚喀巴湾。3天后,整个西奈半岛落入以军控制。当晚,埃及和以色列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

战争的第二战场在约旦河西岸。以色列6月5日晨空袭埃及后,为了避免多条战线同时作战,决定先稳住约旦。以方通过联合国停火监督委员会向约旦国王侯赛因表示,只要约旦不首先发动进攻,以军就不会进攻西岸地区。然而,根据同埃及订立的防御协定,约旦在战前就已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埃及。当天上午,约旦按埃及的要求向以色列发起了攻击。以色列先是空袭了约旦的空军基地,随后也向约旦河西岸地区发动了地面进攻。以军坦克突破约旦军的防线,攻入耶路撒冷旧城。经过激战,7日傍晚,以军占领了东耶路撒冷和整个约旦河西岸。当晚8点,约旦和以色列双方都接受了联合国停火决议。以军在约旦河西岸伤亡近3000人,是整个战争中损失最大的战场。

在基本实现了对埃及和约旦的作战目标后,以军又集中兵力向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发起进攻。当天下午,叙军开始全线退却,以军迅速推进。到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阿以停火决议生效时,以军已占领了戈兰高地的首府库奈特拉等一些重要战略目标,并控制了通往大马士革的公路。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双方签署停火协议。至此,战争全部结束。为了表示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苏联集团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即宣布同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

此次战争历时6天,所以称“六天战争”,战争爆发于6月5日,因此也被称为“六五战争”或第三次中东战争。战争中,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损失惨重,阵亡4200多人,受伤 6000余人,被俘和失踪7500多人,损失坦克965辆、飞机429架;以色列方面的损失只有阿拉伯方面的四分之一,共阵亡983人,伤4517人,被俘和失踪15人,损失坦克394辆、飞机40架。

战争中,叶盖尔·雅丁是利维·艾希科尔总理的总顾问,他派了一名军官前往伯利恒见坎多。坎多在胁迫之下抬起地板,拿出一个虫蛀的古卷。由于保管不当,整个上部分情况非常糟糕。军官随后将古卷带给雅丁。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为这部古卷支付给坎多10.8万美元。

雅丁于1977年出版了他关于这一古卷的论著,共3卷900页。按照他的观点,这一文献以上帝在西奈山亲自授与、由艾赛尼派的创始人笔录的宗教律法文卷自居,他断言,以此性质,此卷当为艾赛尼派的核心律法。卷中包括有关在由12座城门环绕的耶路撒冷建造一座城市大小的神殿的详细指示,确保洁净的严格法规禁止破瘸之辈、病夫、不洁之徒进入神殿范围。

有人对雅丁关于所谓的神殿古卷的来源和重要性的观点有过强烈的质疑。德国的死海古卷学者哈特穆特·斯泰格曼引证神殿古卷与其他的艾赛尼文献在教义和风格上的差别,提出这份文卷并非艾赛尼教派的抄件,而是《圣经·旧约》的业已轶失的一卷,是排在《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后的第6卷。看来争议不会很快解决。

1966年11月,巴勒斯坦考古博物馆(PAM)划归约旦所有(受约旦政府的控制),这是保存古卷的地方,也是委员会工作的场所。次年6月,“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士兵占领了东耶路撒冷。结果,对巴勒斯坦博物馆及其藏品的控制权就被移交给了以色列,博物馆几乎立刻就被更名为洛克菲勒博物馆。库姆兰地区也受到了影响。该地区当时也被以色列控制,以色列考古学家开始搜查这些洞穴,以便发现更多的古卷。尽管没有什么重大发现,但是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在继续搜寻。

战争爆发之时,几部古卷,包括所谓的铜书卷恰好在约旦安曼展出,直到今日这些古卷依然留在约旦。铜书卷由铜制成,卷起来如同书卷一般,是1952年在3号洞中发现的。该古卷宽1英尺,长8英尺,其中包括一个地下宝藏的列表。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如果能够破解里面的线索,就能找到里面提及的器皿、金条、填满白银的坛子,以及圣殿中使用的器具。时不时会有一队调查人员进入约旦沙漠,看看是否能找到这些珍宝,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成功。

“六日战争”结束时,大部分古卷或者收藏在洛克菲勒博物馆和以色列博物馆(二者都在耶路撒冷),或者放在安曼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且都变成以色列的战利品。尽管如此,德·沃克斯及其研究委员会仍未受阻碍,被允许继续研究。

然而,他们的工作却自行放慢下来。这些学者起初以值得赞许的速度推出翻译及评论,但是到1991年,他们只发表了大约一半的原始资料。

评论者认为从懒惰到阴谋的一切问题都是进度迟缓的原因。数名学者公开将延误谴责为“20世纪绝妙的学术丑闻”,指责古卷委员会奉行学术保护主义,兜售权力。研究人员对分配其名下的古卷材料享有终身权利,并有权在去世时将此权利转移给门生,他们不让其他学者看到这些文本。有些人甚至认为委员会怀有更阴暗的动机。作家迈克尔·拜简特和理查·利强调这大多数成员为天主教徒的委员会享受神学垄断;提出梵蒂冈压制它认为有损于基督教的信息,这导致了委员会发表成果过于缓慢。

虽然此类阴谋说当即遭到大多数学者的反对,但越来越多的人对委员会的拖拉表示愤慨。1991年秋天,辛辛那提的希伯来协和学院的学者们终结了委员会对古卷文本长达几十年的控制,问题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学者们使用计算机和一部语词索引——一部列入古卷中所有的语词及相关句子的索引,拼出16部历书及一部有关死海教派的信仰和实践的文献的残存部分,并将其收到一本书中出版。就学术成就而言,这一姿态贡献不大,但它起了解除束缚的作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位于加里福尼亚圣马里诺的亨丁顿图书馆宣布,其馆藏古卷照相资料从此将全部向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开放。以色列勉强答应支持,其他的照相收藏也很快效法。

人们可以接触被长期隔绝的古卷了,但这一新机会并未平息争议。最热烈的争论集中在库姆兰的教派为何种教派以及他们与古卷有何关系这样的问题上。德·沃克斯断言他们是艾赛尼派,比利时学者保林和罗伯特·堂西尔不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遗址上发现的玻璃残片及其他“奢侈”品与传说的这一教派的苦行主义相悖。其他人注意到库姆兰与基督教关于命定、善恶以及物质财产的信仰之间的一致性,提出这一教派的成员实为早期基督徒。

严肃的学者并不期望对死海古卷的深入研究会造成学说上的大动荡,他们的确指望从这些古老的羊皮卷——它们比以前所知的最古老的希伯来抄本要早1000年——中找到对《旧约》的演变以及现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起源的启示。

§§第二章 希伯来《圣经》

《圣经》——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书——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书。对于犹太人而言,《圣经》只包括24本独立的书,开始为《创世记》,结束为《历代志》。这就是经常称谓的希伯来《圣经》——《旧约》,包括4个部分。严肃的学者并不期望对死海古卷的深入研究会造成学说上的大动荡,他们的确指望从这些古老的羊皮卷——它们比以前所知的最古老的希伯来抄本要早 1000年——中找到希伯来《圣经》的演变。

同类推荐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装逼大师

    装逼大师

    在捡到这个名为装逼实为作死的系统后陈真就已经做好平静的日常被枪毙的觉悟了这是一个少年在生活的逼迫下放下节操的快乐旅途(大雾)书名和内容一点关系都没有,真的(读者:你大爷!)作者苦逼的又要去驾校练车了……下星期……大家懂的,要么就别等了
  • 凡尘往事

    凡尘往事

    尚宸从没想过他也会有这么一天,反过来追那个追了他两年的学长。曾经他无数次的侮辱他,骂他不要脸,嘲讽他说:喜欢男孩还敢拿出来说。但魏凡依旧跟在他屁股后面两年,直到去年魏凡因为双亲出车祸回W市,尚宸才发现,他少了魏凡简直就没法活。
  • 纯纯那些年

    纯纯那些年

    升职之后,本以为便是真正把这一生走完了。却发现,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夜晚。内心深处的我被勾出来,它使得现实中的我开始挣扎。纯纯那些年,故事有点咸。
  • 恶巫

    恶巫

    卑鄙,是我的本性。无耻,是我的座右铭。我虽然下流,但不下贱。我纵然龌蹉,但不肮脏。唯有以恶制恶,才会让敌人对你由衷的诚服,恐惧。在这人命贱于狗的世界,我所需要做的,是用无尽的手段,来赢得尊重。
  • 近身邪医

    近身邪医

    普通实习医生偶得修真传承,逆天透视眼,传说中的仙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从此,他不再普通美女缠身,金钱滚滚来。曾经追不上的女神纷纷倒追,曾经看不起的人,拿钱砸死他。这是一个小医生逆天改命的故事,这是一个小医生的传说……
  • 诈尸客

    诈尸客

    三麻子,你丧尽天良活该死,我半夜三更吃你肉,五更再把你骨头煮……诈尸不同于复活,诈是一种乱,也不同于借尸还魂。
  • 僵尸时代

    僵尸时代

    僵尸降临黑夜,少年如何前进。这是僵尸的时代,不一样的僵尸,东方之吸血鬼,一起进击吧。
  • 仙玉尘缘

    仙玉尘缘

    废材林暮偶然破获家传宝玉之谜,喜得玉中三亩灵田,种仙草炼灵丹修为突飞猛进,赚灵石购法器日进斗金,生死斗大败恶敌,过关斩将大显神威,声名鹊起横扫修真界成绝世仙尊。
  • 佛说初分说经

    佛说初分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若重来(心灵独白)

    爱若重来(心灵独白)

    那时,你像个公主,他像你的跟班小奴隶,你对他呼来唤去;你想吃什么,他屁颠屁颠的去买;你想要什么,他竭尽所能的满足你;你开心了,他会乐得合不拢嘴;你发脾气,对他又骂又打,他默默承受;后来的后来,你花心的看上了别人,他流泪的离开……一别经年,蓦然回首,想到他,你的心还是会狠狠的痛,可是有多少爱会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