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1500000017

第17章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以社会整体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观。20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正当人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人类却又发现自己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耕地减少、人口膨胀、资源耗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社会进入了“增长的极限”。于是人们不得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不得不反思发展的模式。经过探索,在20世纪末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需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追求资源、经济、生态、社会各个要素的整体发展,追求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它的根本目标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显而易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的整体协调发展,这是因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没有自然界,劳动者什么也不能创造。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三)整体发展: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20世纪的后20年,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失衡的现象,突出表现在:

第一,区域结构失衡,城乡差距拉大。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沿海地区与内地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0744亿元、31385亿元和15891亿元。据《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第1期报道,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由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1.9%,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基本保持在7%左右。从总体来看,2000年农民的消费水平大体只有198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200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为3.2倍。我国虽然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亿万农民的人均收入、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远远没有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所以,目前我国的小康社会仍然是不完全的、低水平的小康,“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

第二,分配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1986年为0.19,1994年为O.37,1995年为0.43,2001年为O.39,而2002年为0.4,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农村基尼系数上升更快: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0.31,90年代中期为0.41。与此同时,发案率呈同比增长态势,仅杀人案件从80年代中期10万分之1.6上升为近年来的10万分之4.1,2003年上访人数骤增,说明收入差距过大与社会稳定有一定的联系。目前我国高收入阶层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家、外企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房地产开发商、歌星、影星等。同时低收入人群不断扩大,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困难,整个社会出现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对于分配结构失衡还存在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在高收入群体中比例较小,以致于很多中学生长大以后宁可当歌星、影星而不愿意当科学家;二是在高收入中,还包含了一些非法收入,如偷税漏税、贪污受贿、制假售假等等。

第三,社会结构失衡,文化发展滞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相比之下,文化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到人口总数的5%,文盲和半文盲却占了人口总数的9%,而在西方中等以上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一般占人口总数的30%左右。2001年《跨世纪上海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与研究》显示:上海市民1999年科学素养达标率为4.3%,相当于lO年前欧洲共同体的水平,而美国在90年代初已经达到了6.9%。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的水平竟然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上海市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科学素质达标率仅13.4%,而美国1990年为24.3%。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200名),这些都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

在社会失衡若干表现中,文化的滞后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将会不断提升,而国民文化素质的相对落后,又会成为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根据传统经济学的理论,生产力包括人——主体生产力和物一客体生产力两大要素。研究表明,在农业社会,主体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社会,客体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到了现代信息社会,掌握高科技的人——主体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又将起着重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而主体生产力的不断解放有赖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所以列宁在晚年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反复强调:“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

失衡也许是社会发展的代价,但是为了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然要求我们自觉摒弃传统发展观,树立整体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时代的要求。

五、发展协调论

(一)树立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不协调问题,有些是我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完全避免的,有些则与我们领导干部头脑中的片面发展观直接相关。比如,有些领导干部把“发展也是硬道理”曲解为“只有经济增长才是硬道理”;把“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曲解为“经济增长是惟一要务”;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曲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的最终目的曲解为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物质目标;把发展曲解为一时的经济增长。之所以出现这些片面的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观察和解决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哲学依据。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

一定要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解决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和向上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运用辩证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认识到社会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矛盾运动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各类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发展的。辩证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保持内在各要素相对均衡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畸形的、单一要素突进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各构成要素全面发展,社会整体才能进步。

一定要树立唯物史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是我们观察历史的基本方法。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一方面,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经济、物质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把握社会发展首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仅仅把生产力、经济、物质归结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要讲人的作用,也要讲自然、法律、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总是既强调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又强调其他方面;既强调物质、经济、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又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一些人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盲目追求所谓“政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关系。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人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创造历史,当然人又不是客观存在的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作用,认为人可以为所欲为地创造历史,是“唯意志论”;认为人在客观存在面前毫无作为,没有主观创造性,是宿命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尊重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合理的发展目标。

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澄清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糊认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相协调的基本要求,澄清了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些模糊认识。没有经济增长不行,没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行。在发展理论的术语中,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增长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增长只是c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发展则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教育、科技、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经济社会的综合进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必须吸取他们的教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反对忽视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倾向,又要反对用经济增长替代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倾向。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就是要讲全局、讲引导、讲调整、讲平衡、讲协调。一是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

(二)协调就是要在非平衡中努力做到相对平衡

协调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协调,城乡发展要协调,区域发展要协调,其实质就是在发展的非平衡中努力做到相对平衡。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差别,发展不平衡,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历史必然。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波浪式、非均衡发展,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刀切”、“齐步走”,追求无差别境界,追求绝对平衡,不合辩证法;硬要这样做,只能阻碍事物的发展。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但是,非平衡不等于失衡,失衡同样不利于事物的发展。犹如人的两只手,它们的力量当然是不平衡的(多数人右手力量大一些,少数人左手力量大一些),这是正常现象,但这种不平衡如果严重到一手“肌无力”,那就是失衡了,人就不能正常生活了。所以,追求绝对平衡、否定非平衡同放任非平衡、导致失衡,都是违背辩证法的、都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的。我们党的协调发展论是非平衡与相对平衡统一论,承认差别,又要对差别进行必要干预,使其保持在有利全局发展的合理范围之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战略,实践的结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全局的大发展。这个大政策在今天和今后还要继续坚持。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实行先富后富的大政策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别过大并且日益扩大的趋势,又必须加以适当调节,以利于共同富裕、社会稳定和全局的长远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真正难点是在农村、在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农村发展和西部发展。这同样是涉及全局的大战略。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国家要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东部地区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六、发展持续论

(一)可持续发展及其背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作为术语提出的。在此期间还提出了“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等概念,“可持续性”是指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或任何其他不断发展中的系统继续正常运转到无限将来而不会由于耗尽关键资源而被迫衰弱的一种能力。其含义具有长时间内保护和养育的意思,常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而“持续发展”意为连续若干年的发展,强调首先消除贫困,实现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概念应该是“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的结合,既要考虑发展也要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保持一定水平。

同类推荐
  • 底线

    底线

    本书作者回顾了这桩报业史上极富争议的并购案,讲出在默多克手下出任主编的种种内情,真实呈现了巨变时刻的媒介业态。审查限制、劳资纠纷、技术换代带来了外部压力;更深远的问题,正埋藏在新闻观念本身的嬗变当中。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热门推荐
  •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厨娘为后

    厨娘为后

    五千两银子,叶桑儿跟这位公子签下契约。夜深,她入他房,他看着她,“我是要你来当厨娘。”她成为了他的专属小厨娘。许久后,他说他最近的胃口大了,她天真的回答她能满足他的胃口。翌日晌午,她才知道她理解的胃口不是他说的胃口。河山万里,美食阴谋,他与她执手进退。
  • 婚不厌诈,总裁的掌上明珠

    婚不厌诈,总裁的掌上明珠

    一通连环命案,摧毁了江城名媛宋安七的生活。父亲含冤死亡,她的丈夫江城第一少陆子翊带着她怀孕的姐姐登堂入室。而外界盛传,陆三少娶了个不安分的妻子。她与他的七弟暗结情愫,气死三少亲妈,终遭报复生死不明。时光六年,他坐拥商业帝国,身边有娇妻爱子。她隐姓埋名,挣扎度日。直到那一天,那个一面之缘的男人将她从异国黑牢救出。曾名动江城的宋大小姐跪在男人脚下。倨傲的男人不解,“江城要了你一次命,还要回去?”
  •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四十年半人马

    四十年半人马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作者所思所感,或为乡情乡恋、思乡忆旧、亲情恋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40年散文创作从青涩少年的激情澎拜,经创作中的意识转折,再到自我散文风格确立的创作轨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阳刚之气,且有温情如玉,恰如台湾当代文学评论家张瑞芬所言:“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 绝代匪王

    绝代匪王

    一代豪门少爷因奸人所害,沦落到隐姓埋名的地步,受尽迫害之后终遇贵人。巧合之下,竟是成为了一伙劫富济贫的土匪中的一份子,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匪王,执掌乾坤,统领乱世。
  • 成本会计实务

    成本会计实务

    本书以理论够用为尺度,突出各种方法的运用,案例丰富,内容翔实。每个模块都列举了大量的例题,并附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课后学习使用。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 我们的小时候

    我们的小时候

    儿童阅读有多种方法,如经典阅读、亲子阅读、分级阅读、班级阅读等。儿童阅读的工具与手段也有多种多样,除了我们久已习惯的纸媒图书,现在还有点读笔、手机、IP网络、手持阅读器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阅读方法与工具,其核心与实质还是“内容为主,品质第一”。因而“绿色阅读”是各地开展儿童阅读活动所坚守和倡扬的理念。就当前儿童阅读运动的整体态势和亟待改进的问题而言,我认为必须强调品质阅读、分级阅读与民族阅读。
  • 虐杀轮回

    虐杀轮回

    (万分感激大家对威龙,对轮回的一切帮助和支持,轮回现在也算是小圆满的结局了。所以,考虑再三,思虑再三,威龙还是决定开新书。对于轮回,威龙必须承认,威龙没有将那个度把握好。新书里面,威龙力求掌握好这个度,让大家看爽看舒服了威龙新书《无尽的虐杀》,希望大家前往一观。书号:二三六四零一九)
  • 无上修仙

    无上修仙

    少年丁飞身怀“洞察”的能力,敌人的招式看一遍就能学个七八分,踏入修真界后,更是偷学天下修真功法!凭着这个特殊的能力,他广罗美女、开宗立派。左拥绝色仙子,右抱性感魔女,收的是极品弟子,创的是另类门派!然而仙道阴谋比人间更狠毒、更阴险,平凡少年该如何在这纷乱仙界立足?又如何成就无上大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