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1500000023

第23章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发展了,经济结构调整了,但社会结构没有相应地调整过来。社会结构包括的面比较广,有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阶层结构等等。我国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中期阶段,但城市化率处在较低的水平,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关系严重失衡,阻碍了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了,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仅以教育和卫生事业为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很有成绩,但是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还不理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我国仍有9%的成人是文盲。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分布很不平衡。据卫生部的资料显示,87%的农民完全是自费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世界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排名,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中国为第188名。这同我国经济实力在世界排名第六的地位,实在不相称。

第三,社会管理相对落后,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莫大损失。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硬件要现代化,软件也要现代化。许多城市遍布高楼大厦、豪华宾馆、宽广平坦的马路、各种名目的广场,铺草坪种大树,硬件都相当现代化了,但就是社会管理跟不上,存在着交通拥堵,儿童上学、老年人就医困难,环境脏乱差,空气污染等问题。

第四,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大多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运行,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规章制度僵化,运行成本很高,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人民群众很不满意。

第五,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我国是人13大国,农村人口多,现在又处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等多种因素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将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里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键是从当前最为突出的主要矛盾人手。

第一,从根本上讲,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短腿问题,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扩大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改变目前政府投资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对社会事业偏少的格局。积极向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第二,国家这只有形的手必须发挥作用,从加强税收等方面的二次调节,解决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成为今后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的核心。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之中,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地变迁。目前还有近60%的农村人口、50%的劳动力以务农为主。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较小。能够纳入中间阶层的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仅为18%左右,与西方国家的40%还有不小的距离。

第三,建立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制度设置。从近期看,社会政策创新的可操作方向是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而其中最为有效的操作平台,是建立公正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制度,制定提高普通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竞争能力和技能教育的培训政策。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矫正各种不公平的起码条件,是保证社会的机会相对公平的最重要的制度设置。

第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要注意全面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积极构建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社会稳定预警系统,就是要科学、定量、实时地诊断、监测并预警社会稳定的总体态势。这个系统之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呢?形象地说,就是在没有起火之前,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监测,发出警示;而现有的系统像消防队一样,必须等起火了才能出场。目前,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系统,监测全球或区域的稳定状况和动乱热点,分别为其战略决策、安全体系、外交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后效评估、危机综合对策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的研制和运行十分必要。

第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减轻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2004年社会蓝皮书中有一连串让人心感沉重的数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1995年为2.9%,1999年为3.2%,2001年为3.6%,2002年为4%,2003年很可能达到4.5%,登记失业人数将超过70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继续增加,2003年6月底,下岗职工达464万人,而再就业率则逐年下降,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年为35%,2001年为31%。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2002年进城镇务工经商农民达9460万,现在还呈增加的趋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认为,这有赖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此要正确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当时我们走的是一条资本密集和资本深化的工业化道路,全国少创造了上亿个就业机会。

真正化解就业问题,除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须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和采取适当的政策支持。专家们建议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化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保体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劳动力市场收费,拖欠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二是把增加就业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政府要努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设一些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开发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就业岗位。三是采取减少国有房屋租金或给予适当的房租补贴及降低其他有关税费等办法,鼓励个人和家庭从事小商品、饮食业、市场中介服务业。四是鼓励非政府非盈利的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公共信息服务和公共管理。五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拓宽社会就业渠道。

只要我们真正提高认识,充分注意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经过努力,我国的经济社会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统筹兼顾,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解决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软”的弱化问题,这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还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解决好分配差别的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发展可能会在分配上带来两个可能方向上的变化:一是最终共同致富;一是贫富悬殊,直至两极分化。当然在发展进程中,所谓共同致富,不可能同时让大家富起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共同富裕之路。也就是说允许先富,但不允许两极分化,允许差别存在,但不允许贫富悬殊。一个社会的分配差别结构保持在什么状态下比较好呢?保持橄榄型而不是葫芦型社会结构比较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所谓的橄榄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最穷的特别少,最富的也特别少,大量的都是中等收入层。所谓葫芦型,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形成两极对立,中等收入阶层比较少,这种社会结构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好分配差别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创立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二次分配体制。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税收多种手段,采取“扩中、保低、调高”的措施,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清缴整顿不合理收入,形成公平有序的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和保险制度。采取积极措施,让低收入者中一部分达到中等富裕程度,逐步形成庞大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总之,要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分配协调的机制。

第二,解决好城乡贫困问题。解决分配差别过大,说到底是逐步消灭贫困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贫困问题在短时期内不会自动消失。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尽快地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前,要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逐步消除城市贫困;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第三,解决好就业问题。一定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证充分就业,这是一个难题。如果GDP增长加快,而就业率下降;如果只是把GDP做大,但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如果经济增长的全部成果只是一部分人分享,一部分享受不到或受到损害,则是有增长无发展。充分就业应当是同增长同等重要的发展指标。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坚持“劳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正确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把现有就业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促进就业;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人员实行完善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第四,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从体制创新、制度建设着手,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体制上的条件。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企、政社两个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改革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形成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环境。

三、城市与乡村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是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坚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类推荐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热门推荐
  • 三国亡

    三国亡

    不是穿越,不是重生。看我吕子良文武双全,杀退吕奉先,智擒诸葛亮,雄兵退曹操。问我是谁,西凉吕伤!霸王再世。刘玄德,太软太娘;孙策,江东小儿;一统天下,唯有一战。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屠佛!
  • 虎部队

    虎部队

    这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男人的故事。
  • 《桃花源的守护》

    《桃花源的守护》

    在哪里,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有一天,在那个奇怪的地方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人,发生了一段奇怪的故事......
  • 明伦汇编家范典女子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女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霓裳

    红霓裳

    关好门,拉严了窗帘,闭上眼睛,不要想它,安心睡觉!
  • 仙陵记

    仙陵记

    天途路上仙飘渺,八荒问仙葬仙途!九龙封天,名曰葬仙封,当两万年匆匆而过,沧海桑田,岁月悠悠,试问天下,谁主浮沉!紫发少年从仙封中走去,看他如何屹立仙道巅峰!天途尽头,有一座万古岁月前建立起来的陵园,翻阅诸天万域史册,没有人知道是谁修建的陵墓园,神话传说中,陵园葬着成仙者、各族至尊,每一世的天骄……陵墓园被称之为:仙陵!一部浩瀚长卷从葬区开始谱写……
  • 妙手天医

    妙手天医

    陈浩天,一个小小的人物,他平生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引无数美女竞折腰!生白骨,活死人,当他攀上世界巅峰的时候,世界在他的面前颤抖!回归都市,霸气纵横,他是谁?他就是神医陈浩天,他就是传说中的……神!
  • 调皮王妃:霸道王爷爱上我

    调皮王妃:霸道王爷爱上我

    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宁嫣雪为保清白从七楼纵身一跃,这一跃既没下地狱也没进天堂,而是去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录的大陆。宁嫣雪本想安安静静的过完一生,可圣命难为,只好从九位皇子中选一位做为夫君。然而让宁嫣雪也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惹上了一个腹黑王爷,而且这王爷还污蔑她偷看他洗澡。此仇不报非君子,宁嫣雪决定要和他纠缠到底了。“娘子,你可还记得咱们夫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记得,是在皇宫的大殿上。”“才不是,为夫就知道娘子你一定不记得了。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为夫为解暑去到了灵月湖,结果却发现娘子竟然躲在树下......偷看为夫洗澡!”“原来那个人是你!”
  • 紫皇炼度玄科

    紫皇炼度玄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州昔情薄

    九州昔情薄

    在九州大陆上,暂时的安定正在步步走向破灭。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各路英豪如笋而出,在史书里纷扬夺目。有王侯将相,有侠士白衣,谁能在这一场场较量中脱颖而出?或许,是绣阁的红妆真正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