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6700000007

第7章 印刷术简史(2)

活字印刷术在元朝逐渐成熟。著名的《农书》的作用王祯说有人曾改进毕升日的泥活字为活瓦字,还有人“铸锡作字”,可见活字印法并未失传,而是仍在摸索、试验和改进之中,但效果仍不很理想,最大的缺点就是王祯所说的“难于使墨”,就是瓦字或锡字吸水性差,用水墨印时,字迹往往不够清晰。要进一步改进,有两种途径:一是选取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做活字;二是改变印墨,增加墨的浓度和附着性。王祯选中第一条路。虽然毕升日抛弃了木活字,但王祯还是在改进的基础上创制了木活字,因为木质的吸水性比瓦、锡强,又因为木活字也存在着不易与黏合剂分离的缺点,王祯就不用黏合剂,而用竹片作为界盔,四周用木楔塞紧,使用效果较好。他在担任安徽旌德县尹时,让工匠制木活字3万多个,运用他所发明的转轮式检字盘,排字“按韵取字”,非常方便地印刷了有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100部,费时不足一月,很是令人满意。这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也算是当时用水墨印刷的最佳方案了。

此后,元代还出现了铜活字,如元统元年(1333年)以后不久的活字印本《御试策》,就是被史学家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铜活字版所印成的书籍”。明代无锡人华燧在铜活字印刷术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使之在明清时代得以广泛使用。到明代,人们还创制了铅活字,在常州就有人用铅活字印刷书籍。铜活字和铅活字在把水墨改为油墨以后,印刷效果就真正超过了木活字。清朝前期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用铜活字印刷的。

由毕升日初创、经过200多年到元初产生较好效果的木活字印书法,经历多次改进,足见毕的活字法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几百年来被后人不断发扬光大。有趣的是,即使在清代,铜、铅活字都已流行的时候,人们对泥活字和木活字还有深厚的感情。比如,清代道光年间,安徽泾县的翟金生按毕的方法,制成10万多个泥活字,按字的大小分为五种字号,并用它印刷了《泥版试印初编》等书。另外还有不少人用泥活字印书,至今,北京图书馆还保存着好几种清代人用泥活字印的书。而在乾隆年间,清廷还用枣木制成木活字253500多个,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共2300余卷,这是我国历史上用木活字印刷的规模最大的一套书。

从元朝开始,活字印刷术就开始向中亚传播。今天,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元朝维吾尔文木活字就证明了这一点。后来传入欧洲,据考证是由蒙古人经过俄国传入德国的。活字印刷向东传入朝鲜的时间较早,又经朝鲜传入日本。欧洲最早的谷腾堡的活字在1444-1448年之间,比毕晚了400年。

套色印刷增色版画艺术

在活字印刷术出现的同时,一种主要用于印刷多种颜色的版画的印刷技术——套色印刷也产生了。在四川,就曾流行过一种用青、红、蓝三色套印的纸币。这种印刷术实际是从雕版印刷术直接发展起来的。

套色印刷需要复杂精密的工艺过程。如要印制红绿两种颜色的版画,就用两块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版,先制成一块印红色部分的印版,用另一块制成印绿色部分的印版。先在纸上印出红色的部分,再用另一块印版印上绿色的部分,两块印版都必须十分精确地印在适当的地方,使红绿两种颜色的图案恰切地吻合为一体,这就制成了一幅两色的印刷物。如果两块印版吻合得不精确,就会出现错位,印出的字会参差不齐,无法阅读;印出的画就会是变了形的图案。如果印制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的版画,方法与此相同,但印制工艺必然更为复杂、精密。

元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注》就是用朱墨(即红、黑)两种颜色套印的,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套色印刷物。到明朝中期以后,套色印刷得以广泛使用,还出现了许多擅长套色印刷的名家。到了清代,这种印刷方法达到鼎盛时期,各种五颜六色的版画进入了千家万户。这时候,出现了五种颜色套印的版画作品,颜色鲜艳,浓淡相宜,达到了精妙入微的程度。类似的彩色年画遍及全国各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全国著名的版画印刷中心就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县等。

我国发现的套色印刷技术,应该说在人类的绘画艺术发展和传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深刻地启迪了当今的彩色铜版印刷技术。

印刷术在西方的发展

在隋唐宋元发明和改进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迅速把造纸术传到了西方的阿拉伯人,却没有积极地通过西域和海陆接受中国的印刷术,并将它传入西方。这可能是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认为,印刷《古兰经》是对先知真主的不尊重吧。直到元朝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建立起来,教皇圣?路易和罗马教廷与可汗建立了往来关系之后,印刷术才迅速传入西方。在这个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欧洲人便很快掌握了活字印刷术。

在1400-1440年间,西方人还在使用雕版印刷。到1440-1450年间,德国印刷工人谷腾堡同几个工人合作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他还改进了铅字的材料,发明了铅、锑、锡合金,对提高活字质量,长期保存活字作出了贡献。1455年(明代宗景泰六年),谷腾堡用铅活字印刷了《圣经》,这是用活字印刷的第一部拉丁文《圣经》。《圣经》的印刷使大批平民知识分子可以直接阅读这本原来由教会垄断解释权的书,并有了自己的理解,由此激发了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成为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发轫点。1465年,谷腾堡又创办了一家印刷厂。1470年,索邦神学院(今巴黎大学前身)印刷了第一本法文书,但其原版书于16世纪初散失。

谷腾堡发明的印刷机使用了四个世纪。17世纪初,法国还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份报纸。此后,西方人在印刷机械的改进和完善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迪多用铁版台代替木版台(版台就是安装印版的水平台面),还研制出“一次性印刷机”,将印刷速度提高了一倍。1737年,他还制定了活字的“点”制,统一了活字规格。几乎同时,英国人斯坦厄普用全金属印刷机取代了木制印刷机,使每天的印刷效率提高了10倍(相对于谷腾堡)。到1811年,因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德国人克宁造出了蒸汽机驱动的印刷机,不久,他又同阿?鲍尔合作,制作了第一台滚筒印刷机和其他几种印刷机。当时在英国,一台印刷机一夜间可印出4000份伦敦版《时报》。

1845年,一台新型的轮转式印刷机由法国人沃尔姆和菲利普开始研制,但因弧形印版的做法有很大困难,这台新机器迟迟未能问世。直到1866年,才由制版专家尼古拉?塞里埃和机械制造商马里诺尼合作研制出来,立即用于印刷《自由报》。当时发明印刷机似乎是赶时髦的事情,约瑟夫?朱尔?德里则早在1863年就为他的轮转式印刷机申请了专利。

美国人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1845年,理查德?霍取得了报纸轮转印刷机的专利,到1881年,经过不断改进,它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印出2.5万份八页的报纸来。20世纪后,类似的印刷机每小时已能印出70万份四页的报纸。奥托玛?默根特勒研制的一种能够整行地铸出铅字的机器(即整行排铸机)于1886年投入市场,它最初是为《纽约赫勒尔德论坛报》发行商制造的。1887年,托尔伯特?兰斯顿发明了单字排铸机,它每小时能铸出9000个铅字,比整行排铸机多4000个。石印专家鲁贝尔于1904年发明了胶印,这是在改进石印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石印一样属间接(转移)印刷,不过所用印版是锌纸版,这使印刷速度大大提高,可进行大规模印刷。现在,我国不少地方的一些小型印刷厂仍然延续这种胶印。

石印的发明人是波兰的阿洛伊?逊纳菲尔德。1796年,他用油性软黑铜笔在石灰石上画图写字,将石灰石浸入水中,石上图文部分不沾水,空白部分则吸水;再在石块上涂油墨,空白部分因有水而拒墨,图文部分和干的部分吸附油墨,将这样的石印石放在印刷机上,就能复制出原先描画上的图文来。后来,他又用拒墨性较好的阿拉伯树胶和硝酸溶液代替了水。

奥地利人卡尔?克利施还在1875年发明了照相凹版印刷工艺。他将图文拍照在软片上,晒到涂有感光胶膜的碳素纸上,再转移到印版滚筒上,最后用酸液腐蚀而成;金属版面的凹陷部分有油墨,用刀先将滚筒表面的油墨刮取干净,留在凹部内的油墨接触纸而转移到纸上。这一印刷工艺曾被广泛应用于画报、商品目录和商标的大规模印刷上。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1944年,法国人伊戈内和穆瓦隆发明了光电管自动照相排版机。它可以直接选择活字,通过镜头曝光,在感光片上感光排字。

18~20世纪还发展了一系列印刷辅助机器,如詹姆斯?瓦特发明的复印机(1773)、意大利人佩莱格里尼?图里的打字机(1808)、马林?汉森神甫发明的打字机(1870年投入商品生产)、作为现代打字机鼻祖的英国人克利斯托弗?莱瑟姆?肖尔斯发明的键盘打字机(1876)、爱迪生的蜡纸复印机(1877)、迪克的油印机(1887)、匈牙利人杰斯特纳的使用蜡纸的轮转型油印(复印)机(1881-1888)、美国人乔治?C.布利肯斯德弗的手提式打字机(1889)和撒迪厄斯?卡希尔的电动打字机(1901)等,以及美国人贝德勒的照相复制技术(1903)和雷克蒂格拉夫公司的照相复制机(1907年生产,1960年以后普及)、卡尔?米勒的干片影印法(1944),都极大地推动了印刷技术和印刷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1938年10月22日,美国人切斯特?卡尔森用干板光电复印法复制了一张图。1939-1944年,他向20家印刷厂推荐他的这项专利技术,均遭拒绝。1944年~1947年,印刷厂才同他签订了生产合同。直到1959年,第一台干板光电复印机xerox914问世,每分钟复印九张。到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xerox9400型,则可达每分钟120张。这种复印机此后很快在全世界普及。

现代印刷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现在,有人也将出版印刷行业纳入新兴的信息产业之中。还有人将人类信息交换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在远古时期用语言来交换信息;二是自公元前5000年发明文字始,语言和文字成为最早的信息载体,传承至今;三是印刷术的发明,报纸、图书、期刊等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信息交换范围;四是19世纪开始发明了电报、电话、无线电、传真和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的信息交流冲破了时空限制;五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电脑、卫星、无线电和光纤通信技术等,使信息交换又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样看来,印刷术作为第三个阶段,似乎已经过时。但是,我们所亲身感受到的是:随着第四、第五阶段新的信息交换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古老的印刷术也在不断地被新兴技术所改造和完善。现在出现的各种精美的印刷品凝聚着人类在电脑信息技术上的高度智慧,使中国古人的发明重放异彩。

现代印刷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感光树脂、光固化涂料及黏合剂等,是现代材料科学技术对印刷业的恩赐。现代激光技术使激光照排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印刷排版的速度和质量。

一份报纸,尤其是各种全国性的大型日报的出版发行能够在同一天内传递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读者手中,完全得益于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的高速度。在密织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高速度公路网中,各地的电脑终端、传真机、扫描机、打印机等使得同一版面的报纸内容可同时在不同的地方被大量地印制出来。

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一个人在拥有一部电脑的同时,也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坐在联网的多媒体电脑前,就可以遍览世界各大图书馆的丰富图书。在这里,你所阅读的某本书的具体内容,是通过现代的电子或激光扫描技术将那些文字输入世界电脑网络的。

甚至有人预言,随着电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书报、杂志、纸钞、支票、证券,以及一切以纸为载体的信息,都将逐步被“印刷”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未来第六代计算机的人工神经网络或集成光路及生物大分子或细胞上。这作为一种活的载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不可变性,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既安全又可靠,不怕丢失,不怕被盗,只要周期刷新,就能永世长存。现在的“硅翻砂厂”(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厂家)兼具造纸厂和印刷厂的双重职能。21世纪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取代纸张和印刷术的世纪。

但是,人们在电脑前读得疲累之时,转过身来顺手从自己的书架上取下一本精美的书来读一读,不是也很惬意吗?

同类推荐
  • 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宇宙大探秘

    宇宙大探秘

    夜晚,我们遥望闪闪的星空,会使我们翩翩遐想,似乎有数不尽的奥秘蕴藏在天空中……我们对宇宙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但是仍未揭开其冰山一角……
  • 地球就像玻璃珠

    地球就像玻璃珠

    本套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新奇性,打破了现在市场同类图书单纯猎奇地介绍奇闻怪象的单一性,去伪存真地将求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让读者不仅能够看到科学研究的轨迹与前沿,更能激发读者学习科学的兴趣。本套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彩色制作、丰富多彩,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防汛抗旱

    防汛抗旱

    防汛就是汛期防止洪水为害,保障防护区安全的工作。汛前准备包括:培训防汛人员;检查防洪工程设施,消除隐患;制定防汛方案;备足防汛物料;建立健全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汛期工作包括:及时了解气象水文状况,预报水情,必要时下达警报;巡查和守护防洪工程,运用防洪系统各项措施,依据水情和工程状况以及防汛调度计划,控制调度洪水,遇有险情立即抢护;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请示上级同意后采取紧急措施(如分洪、撤离分洪区居民等)以减小损失。汛后对防洪工程及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对抢险工程要加固;若采用分洪等紧急措施,则应作好善后工作。中国在西汉时已设治河机构管理治河和防汛。
  •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

    《驭海史话:人海和谐共生之路》讲述了人类行为海洋中数以万计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书中研究了人类与海洋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主要阐述了人类对海洋生命及栖息地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污染以及商业性的捕鱼等,导致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巨大的海洋资源被人为的破坏。书中呼吁人类与海洋应该健康和谐地共处,保护这个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海洋生态。
热门推荐
  • 美人鱼鲜传之星际迷情

    美人鱼鲜传之星际迷情

    她从没想过,自己二十岁的生日,平凡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更没想到,会遇到自己“千年难遇的梦中情人”!为了这份无法割舍的心动,就是外星人,品种差了十亿光年,她也要拼了追!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可是,眼前的冰山大帅哥总是不给她好脸色,第一次表白还遭到无比惨重的打击和鄙视。
  • 英雄联盟之仙界纵横

    英雄联盟之仙界纵横

    一个平凡的地球少年穿越到修仙界,但却诡异的可以获得《英雄联盟》游戏中英雄的技能,平庸少年将在修仙界搅动一片怎么的风雨,我们拭目以待!
  • 那人那情那词

    那人那情那词

    我国古代诗词一如灿烂的珠贝,点缀着历史的海滩:又如明媚的星光,照耀人们的心灵。虽然那些诗词已是过去的辉煌,但是却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品。有这样的符号激荡在我们的心口,有这样的文字充盈在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的品鉴都像一次远游,使我们的灵魂挣脱枷锁,在那片或美丽或凄婉的世界里徜徉,放眼望去,美不胜收。温健所著的《那人那情那词》把影响了整个宋词走向的词人一一罗列,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一一解析,不是用那种冰冷的专家式的口吻,而是用一种热情洋溢的笔法,以词为主轴,人为主角,铺陈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 青狐有灵:乖萌世子妃

    青狐有灵:乖萌世子妃

    她是狐族灵女,荣华若桃李,一顾倾城国。他是华府世子,陌上人如玉,双目朗日月。自古美人如花隔云端,但她偏不,嚣张乖觉,肆意跋扈。世人只道她是祸水红颜,却不知她对他一见倾心,自此一往情深,非君不嫁,屡屡逼婚。天下皆传华世子待人清冷疏离,不得近其身三尺,却不知这只因她一句话,他候她十年,才等来了云开月明。狐狸,是冷静而狡猾的,但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样害怕相思的两个人,既然相爱,便再顾不得什么人妖殊途,既然世道阻隔,那便反了这世道又何妨?
  • 逆武神途

    逆武神途

    在沉寂了一千年后,灭魂塔再次崛起,一座座灭魂阵在天魂大陆各个角落破土而出,天地间所有的炼兵师危在旦夕。林风的父母,正是霜星城一名寻常的炼兵师……天命已定,且看林风如何以武逆命,斩破天命,踏上逆武神途!皆言天命不可逆!以武逆命,我便是天!群号:46766079【招副版主两枚,有兴趣的朋友进群M我。】【二组A签作品,保证完本,请放心收藏!】
  • 阴阳司

    阴阳司

    莫氏二人有着最深的羁绊,在这个阴阳相交的世界中相伴百年之余,互相牵制。就是一个半阴人和一只老散鬼一起磨蹭时间,闲着没事儿帮着老狗头破破案件,和许离山经营一家“雅致”的咖啡馆。里面的一些人物称谓会一一解释,里面所有玩意称呼都不科学。这纯属胡思乱想,瞎掰的故事,就是使劲地扯~~~该文的整个世界都不科学~~《阴阳司》也在晋江连载,寿无疆作品,没错,我是影子斜了,也是寿无疆,哈哈哈........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魔灵能

    魔灵能

    一个人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汗水,面对一切困难,只有热血面对,不卑不亢,勇敢向前。
  • 真情岁月之幸福家人

    真情岁月之幸福家人

    家,是我们年少时,拚命想摆脱,却不知已深深烙在了自己的生命中,中年时,又是我朝思暮想,不管身在哪里,总是急切想赶往的地方;家,就是你什么时候想起,心中会有柔柔的情在动,眼中有暧暧的泪会湿,常常在梦里徘徊的地方;家,不大,干净、舒适、温馨;家,更因为有父母,老人,丈夫、妻子、儿女、兄弟、姐妹……才填满了幸福!
  • 兵皇

    兵皇

    在灵兵的世界天才少年却无法凝聚灵兵,这是何等的悲催啊!不过别担心,吉人自有天相,偶遇神秘人,他炼体十锻成就金刚石体,百炼凡兵,灵凡双修成兵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