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1945年6月25日,参加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会议”的5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经过各国批准,该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联合国组织是在全世界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岁月里孕育出来的。全世界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人们对联合国的成立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期盼它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成立以来的50年历史表明,联合国在诸如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促进和平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和发展国际友好合作,以及在协调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文教、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联合国已经成为对维护国际安全与和平负有首要责任的国际组织,但是,美国为了争取世界的主导地位,推动北约绕过安理会,单方面对南联盟动武。这是美国绕过安理会空袭伊拉克后发生的又一次严重的国际事件。事实表明,美国的军事打击没有解决伊拉克问题,反而使危机不断加剧,对南联盟动武同样也解决不了科索沃问题。众所周知,科索沃问题要比伊拉克问题更加复杂,何况这一地区又位于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北约对南联盟动武,战火很可能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对整个欧洲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应该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骑虎难下的窘态中吸取教训,立即停止空袭南联盟这一非法行径。
进入1999年以来,从国际安全和世界经济领域不断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表明联合国仍然面临国际安全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时传出空袭警报,南联盟科索沃地区枪声再起。安哥拉、塞拉利昂、刚果(金)和阿富汗冲突仍在继续,其中刚果(金)冲突已经演变成非洲现代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的局部战争。
尽管安南上任后非常重视解决非洲冲突问题,并于1998年4月份在联大和安理会提交了关于非洲冲突问题的报告,较全面分析了导致“多灾多难”非洲大陆出现冲突的内外因素,并提出了有关解决冲突的建议,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在安南的领导下,联合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如何解决非洲冲突、促进非洲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待非洲维和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联合国在解决非洲冲突问题方面仍然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由于安哥拉冲突双方已经将国际社会艰苦的外交努力弃置不顾,决心在战场上一决雌雄,使得联合国驻安哥拉观察团无法开展维和工作。安理会在讨论了安南的有关报告后决定,1999年2月26日在该观察团任期结束时,只得撤出这个非洲国家,并在3月20日之前完成主要人员的撤离工作。至此,联合国在安哥拉花费了10多年时间和几十亿美元的维和工作宣告失败。
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本地区不少国家的经济遭到重创,也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这场危机蔓延速度之快、冲击范围之广,出人意料。从泰国到印度尼西亚,从韩国到日本,从俄罗斯到巴西,从美国到欧洲,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联动效应。许多已经不堪重负的最不发达国家因这场危机而雪上加霜,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更加处于“边缘化”的不利地位。
美国等国家拒绝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义务,长期拖欠联合国会费的做法给联合国带来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使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的行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北约空袭南联盟更是对联合国和安理会权威的严重挑战。人们常说:“今天是昨天的延续。”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联合国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依然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双重严重挑战。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稳定,任何凌驾于《联合国宪章》之上的行动都不是明智之举。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提出要求北约立即停止非法军事行动的决议草案以及中国、俄罗斯和纳米比亚三国对上述决议草案投票赞成的正义之举,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权威的坚定立场。
北约大规模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不仅受到了中、俄等坚持正义的国家的反对,同时也遭到了大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人民的反对。连日来,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北约国家的民众相继举行大规模反战示威游行。就是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华盛顿等地的民众也举行了反战示威游行,他们举着标语,高呼“反对战争”、“我们需要和平”等口号。这些强烈的反战呼声充分说明:北约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北约应该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尊重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立即停止对南联盟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为和平解决科索沃冲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创造条件。
四、美欧俄三大国利益碰撞
美欧貌合神离,各打各的算盘
俄罗斯心有余而力不足
北约这次对南联盟的空袭,反映了冷战后的北约新战略,折射出了美俄欧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大碰撞。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西方主要国家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这个军事集团。条约于1949年8月生效。当时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丹麦、冰岛和加拿大。土耳其和希腊以及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于1952年、1955年和1982年加入。到1999年3月12日,北约共有16个成员国。北约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该组织当时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合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大规模军事进攻。
冷战结束后,照理说,随着苏联解体和华约消亡,北约失去了战略防御对象,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可是,美国却千方百计地推动调整战略和扩大职能,经过8年的酝酿和筹划,美国对北约未来的性质、地位和职能逐步提出了新的战略概念。这一新战略概念(又称新战略构想)是重建21世纪以北约为核心的安全系统,将北约职能从集体防御转向集体应付危机,以制造新的生存依据。美国倡导的北约新战略概念的要点是,北约必须继续实施其扩大政策,在安全问题上要发挥欧洲的特性和作用,强化美欧在安全防务上的联系,北约要在巴尔干地区发挥关键作用,增强北约成员国的军事实力和部队的协作等等。其要害是北约不受《联合国宪章》的约束,“从集体防务”转为“捍卫共同利益”,使北约战略全球化,强调北约的自主性,只要认为北约成员国受到外部危机的威胁,北约就可以在成员国没有遭到侵略的情况下在防区外执行军事任务,对别国进行军事干涉。
从这种新构想可以看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仍在欧洲,而且美国竭力要把北约变成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工具。美国给北约这么定位,无非是要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这从北约东扩上足以看出。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北约加速推进北约东扩,主要矛头明显指向俄罗斯。这是因为,尽管俄罗斯的地位已无法与昔日的苏联相比,但它拥有的战略核武器和军事力量仍是影响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因素。自从1994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计划以来,北约与俄之间一直在进行东扩和反东扩的斗争。北约东扩问题成了俄与西方之间一场战略性争端。北约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表明在接纳波、捷、匈3国后东扩不会停止,并将其当作遏制俄罗斯、争夺欧洲和世界主导权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政治上,俄在外界压力下民族主义和大国意识逐渐抬头,与美矛盾明显上升。军事上,俄仍是惟一能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强国,两年多前公然放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甚至举行了导弹袭击美国的模拟演习。而美国热衷于东扩的目的之一就是阻碍俄罗斯恢复在东欧的传统势力范围,削弱俄在独联体内的领导地位,进而制约俄重新强大,防止俄成为与美争霸的对手。
而北约此次对南联盟动武,则更明显地体现出了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防范心理。
南联盟是属于前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的国家。在中、东欧地区国家纷纷要求加入北约的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把敢于对其说“不”的南联盟称作“统一、自由、民主欧洲的障碍”。为了扩大北约战略空间,整垮与俄保持密切关系的南联盟,进而为推进东扩和实施新战略构想铺平道路,北约自然就不惜对南联盟大动干戈。但是,北约对南联盟动武,不可避免地危及了美俄、北约与俄的关系。
俄罗斯认为,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为了在21世纪建立由美国主宰各民族命运的单极国际秩序。北约军事介入科索沃问题,使业已存在的脆弱的美俄合作关系遭到破坏,鸿沟加深。俄总理普里马科夫由于美国和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存在分歧而突然在途中取消预定对美国的访问。3月26日,俄撤回了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内的所有俄方观察员,以抗议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径。当天,俄外长伊万诺夫说,俄“已建议北约驻莫斯科的联络代表离开俄罗斯”。他强调:“我们现在同北约领导层、包括秘书长在内,不进行任何接触,将来也如此,直至停止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为止。”这标志着美俄、北约与俄关系降到自90年代初以来从未见过的最低点。
俄罗斯一方面对南表示同情和对北约侵略行径表示谴责,但是另一方面也感到力量太弱,难有很大作为。俄大部分报刊说,俄罗斯无力与西方公开对抗,因为它全靠西方的金融援助来应付当前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由此可见,俄与西方的经贸合作关系还不至于受到科索沃危机的影响,但是在安全问题上的争夺是长期的,时高时低,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美欧在对南联盟动武之事上虽然意见基本统一,但相互并非亲密无间,美欧之间在争夺中、东欧地区方面各有打算。由于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基本相同,它们在推行东扩战略方面是一致的,都想扩大势力范围。德国在冷战一结束就采取分解南斯拉夫的行动,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从而打破了冷战结束后大国所同意的维持欧洲边界现状的承诺。德国对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情有独钟,不仅可以获得一大片战略缓冲区,又可借北约名义向东扩大其影响。在北约空袭南联盟中,德国也出动飞机和部队参与,这是德国军队首次在二战后参与领土外的军事行动。同时,在东扩进程中,德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与俄具有良好的关系,在美俄争夺中获利。有些西欧国家又担心德国过分强大,需要美国和北约来制约德国。而法国长期以来不赞成美国通过北约独家染指中、东欧地区,而希望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安全体系,力排美国,并且在北约军事指挥权问题上不断与美发生矛盾。由此可见,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美欧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在科索沃问题上,美欧由于各有所求,总体上还能取得一致意见,但是随着北约空袭行动的持续,美欧分歧也会加深。因为发生在欧洲的科索沃危机直接危及欧洲的稳定,担心大量难民流向西欧国家。但是从根本上说,西欧国家更倾向于采用政治外交,而美国则在政治解决受阻后更倾向于炮舰外交。在北约未来定位问题上,美国竭力推行北约新战略概念,使北约的军事职能扩大到防区以外。不过,1998年美国提出北约新战略概念时,在北约内部引起了不安和反对,一些成员担心美国使北约充当世界警察,试图利用欧洲国家来维护美国在世界的战略利益。
在北约对南联盟动武中,欧洲其实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几乎绝大多数北约欧洲成员国都踏上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车,什么“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防务”、“欧洲防务特性”喊得震天响,到了关键时刻都把这些目标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既反映了欧洲的软弱性和内部的不和,也反映了慑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仍指望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求得安宁和节省军费开支。在空袭南联盟问题上,欧洲国家基本上站在美国一边。但是随着空袭行动长期不休和欧洲稳定受到威胁,特别是把北约定位为处理防区外事务的新战略概念方面,美欧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美国与西欧大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将进一步发展,争夺的焦点是欧洲主导权,即未来的欧洲将是美国人的欧洲,还是欧洲人的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