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6100000028

第28章 地球上的著名火山

1.我国著名的火山

(1)长白山

史称“不咸山”(神山之意)的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边陲,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是我国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它为圣地。

迄今为止,长白山是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造盾(早更新世)、造锥(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喷发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岩浆成分从玄武质→粗面质→碱流质代表其演化过程。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喷发的“史料记载”,1668年和1702年两次天池火山喷发是可信的。通过火山地质学研究,全新世以来至少有过两次(约5000年前和1199年)大规模喷发。1199年~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地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三十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驰名中外,登上群峰之冠,可谓“一览众山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所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虽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大博物馆,稀有生物资源的储藏库,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盛产地,是地球上很少遭到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保留地,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而且被归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然而,最引人神往的还是长白山天池和长白瀑布。

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年代积水成湖,海拔2189.1米,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天池高209米。天池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平方千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

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口湖泊,也是东北三条大江—松花江的发源地。柔美的天池白云缭绕,五色斑斓波光岚影,群峰环抱,蔚为壮观。天池上空气候多变,多云、多雾、多雨、多雪,云、雾、雨、雪把天池不仅装点得美丽动人,而且更加虚幻神秘,迷迷茫茫。尤其盛夏季节,风雨不定,变化频繁,有时一日之内,甚至一小时之内就可能发生几次变化,刚刚还是骄阳直射、焦灼烤人,忽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峰、湖面顷刻间淹没在风雨之中了。一会儿又风和日丽,山峰、湖面又重新展露出来。雨后天池景色格外迷人,池边群峰竞秀,山野如洗;池上霞光万道,长虹当空;池中奇峰倒映,波光粼粼。天池上空经常云雾缭绕,置身其中使人顿觉腾云驾雾一般,白云在脚下飘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飘飘欲仙的美感。有时还会出现池东日出池西雨,山上大雨,山下晴的奇异景观。

而举世闻名的长白瀑布则位于长白山北坡距天池1250米的地方,是乘槎河从龙门、天豁两峰之间的出水口。天池水沿补天石漫出后,形成涓涓细流,河水潺潺,十分平稳。但流过1000米后,地势突然陡斜,河水立刻变成野马,以1.25~5立方米/秒的流量,从两山之间的断崖直立处骤然跌下,跃入深谷,即成威震东方的大瀑布。

长白瀑布高达68米,宛如玉带从天斟下,飞流倒挂,轰鸣如鼓,白沫飞进,溅起千堆浪花。大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由于瀑布的两条水流成年累月的猛烈冲击,使瀑布飞落的山崖下形成了二十多米深的水潭。玉龙般奔腾的瀑布跌入水潭之后,性情温顺了许多,仍是翻滚着波涛,一路向前,改名二道白河,成了松花江的源头。

如今,长白山已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录。第一项是海拔2189.1米的长白山天池被确定为世界海拔最高的火山湖;第二项是落差68米的长白瀑布被确定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

1997年国家“九五”重点项目“中国若干近代若干活动火山的监测与研究”启动。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开始了监测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专家们认为,长白山是一个休眠的活火山,虽然休眠了300年,但世界上休眠数百年再次喷发的火山并不少见。地球物理探测表明,长白山天池下方有地壳岩浆囊存在的迹象,长白山天池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其喷发形式为爆炸式,由于天池20亿吨水的存在,使喷发具有了更大的破坏性。“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包括: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定点形变观测系统、GPS流动观测网、地球化学观测网。“九五”项目的实施结束了对天池火山不设防的局面。从目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人们可放心的尽享大自然赐予长白山天池的丰富资源和优美景观。

(2)我国著名的火山之乡—五大连池火山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一般认为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组成,如果包括火山区西部的莲花山,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5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千米。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平方千米,熔岩盾是火山主体。

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1719年~1721年,火山爆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五大连地除五个堰塞湖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年龄最小,但体态庞大,景色尤佳,是五大连池中最佳景区。老黑山山势高耸,植被葱郁,相对高差达166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

老黑山火山座落在波状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米,总面积约5.9万平方米,平面形态受熔岩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约,总体成不规则盾状。老黑山为一套叠锥,火山锥中央有一向北西倾斜不对称的漏斗状火口,火口内壁陡峭,火口缘内径350米,火口深136米。老黑山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和浮岩组成,其间夹有薄层熔岩。

五大连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种火山熔岩构造,如多层流动单元构造、结壳熔岩构造、渣状熔岩构造、喷气溢流构造(喷气锥和喷气碟)、熔岩隧道构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岩海,堪称火山奇观,加上区内特有的兼为饮用与治疗的碳酸泉,使其成为旅游观光和治病、疗养的著名火山风景区。

五大连池火山群因保存了这样完整、典型、壮观的火山地貌,而被誉为“火山博物馆”,而今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它既是旅游者欣赏各种美妙火山风光的景区,也是火山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天然基地。

(3)腾冲火山

腾冲火山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包括腾冲县绝大部分及梁河县一小部分,山奇水秀,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但区内最壮丽的景观是火山、热海和地震。腾冲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山区之一,区内有68座新生代火山分布,温泉139处。同时腾冲又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动区,集火山、地热、温泉、地震活动为一体,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300多年前,徐霞客考察了腾冲火山与地热,对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1609年打莺山火山“山火”是否为火山喷发起因,迄今没有找到年代学等有关方面的证据。从李根源《烈遗山记》中描述的“腾冲多火山,志载明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年间(1465年?1620年)火山爆发多次”,说明几百年前,腾冲火山区有过喷发活动。腾冲火山区是我国活火山区地热显示最显著的地区,如热海地区的水温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热活动似有增强趋势,发生多起水热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腾冲火山区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腾冲火山区位于腾冲火山位于印度板块向北和向东碰撞带交界的雅鲁藏布大拐弯附近,目前各种构造活动很激烈,这自然也增加了人们对腾冲火山再次喷发的忧虑。专家认为,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云南地震局建立了腾冲火山观测站,建立了流动地震台网、水平形变网、水平和重力观测网、超低频电磁波观测台,新钻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学综合观测井,开始了火山的综合监测。

(4)镜泊湖火山

镜泊湖火山位于黑龙江镜泊湖西北约50千米,在张广才岭海拔1000米的深山区。在方圆20千米范围内有内岩壁陡峭形状不同的七个火山口连在一起,在3号与4号火山口之间,有熔岩隧道相通。镜泊火山是爆发的休眠火山。经千万年沧桑变化,成为低陷的原始林带,故称火山口原始森林。这些火山主要由火山弹、岩饼、火山渣、浮岩、火山砾、火山砂等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的火山锥体,熔岩分布于火山口周围,大量充填于河谷。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喷发和熔岩流造就了现代火山景观(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楼瀑布)与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镜泊湖一起组成著名的火山风景区。附近处有小北湖、鸳鸯池及熔岩洞等景观,构成奇特的熔岩风光。

在地质学上,镜泊湖属于“断陷—堰塞湖”。据专家考证: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古湖盆的西北方向有一组火山群,地理学称之为“镜泊火山群”。火山群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熔岩流,以石头垫子河为通道向东南方向宣泄,堵塞了牡丹江河道,便在湖的南部形成了一道玄武岩堰塞堤,使水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山湖泊。湖中的岛屿,有的是断裂后的残块,有的是原湖盆的边缘,构造不一,景色各异,水平如镜,恬静明丽。

位于熔岩流下游的吊水楼瀑布,瀑布落差60余米,是镜泊湖的著名风景点。熔岩隧道是镜泊晚期河谷熔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正逐步开辟为旅游观光景点。从火山口森林地区至湖南屯26千米长的范围内,发育了很多地下熔岩隧道,单个延伸最长者近2千米。“洞天一品”是当地旅游局给位于火山口森林地区的3、4号火口之间的一个宽约5~10米,高约2.5~6米通道的美称。根据通道顶、壁尚存的熔岩乳滴,推测原为3号火口的一个熔岩隧道。

(5)龙岗火山

龙岗火山群位于吉林省辉南县东部,有170余座火山,除8个火山口湖外,其余为火山渣锥。在大龙湾火山口湖边沿,首次在我国玄武质火山爆发中发现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大约20万年前,这里密布的火山爆发后形成了众多火山口湖,平均水深50米左右,最深处达100米,湾水碧蓝如玉,形态景致各异,似颗颗明珠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其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形态之炯异及保存程度之完整,居国内首位。据初步认证,该龙湾群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被誉为“长白山小天池”。

(6)琼北火山—被覆盖的神奇

海南岛北部(琼北)地区自新生代以来,总计有10期59回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山100余座,火山熔岩分布于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澄迈、临高、儋州八个市县及洋浦开发区,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我国历史上火山活动最强烈、最频繁以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雷琼地区是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动始于早第三纪,延续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积达7300平方米,可辨认的火山口共计177座,海拔均低于300米。海南岛北部(琼北)第四纪火山区的石山、永兴一带大小三十几个火山口明显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琼北最新期火山。这里的火山锥体保存完好,火山口轮廓清晰,熔岩流边界明显可辨,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火山喷发物,如火山渣、火山弹和熔岩流的流动构造都保存极好,雷虎岭和马鞍岭即为典型的现代火山口。

距离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的海府地区仅约15千米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是琼北火山区喷发年代最新(距今约1万年)的火山群,在数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有38座形态完整的火山和30余条火山熔岩隧洞,实属国内外罕见。而更为罕见的是在马鞍岭火山群区,尚保存有一片面积约300公顷的热带原生林,生长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群和原始珍稀植物,以及黄猄、野猪、山鸡、蟒蛇和各种鸟类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形成完整的热带生态动植物群落。这里遍地的野花异草点缀其间,焕发出一种枯木逢春勃勃的生机。火山与森林本来是两种不能同时共存的自然资源,但在范围内的岩溶渣石上却生长了千姿万态的古老树木,丛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这种奇特的资源景观,是国内比较罕见的风景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与国内其他火山区相比,海南岛火山喷发不仅有陆相(喷发于陆地)喷发,还有海相(喷发于海底)喷发,因此而成为我国火山类型最多,火山喷发景观最丰富,火山熔岩隧道最长、数量最多的地区。有的火山呈完整的锥形犹如金字塔(美安镇的美本岭),有的火山两两相连或单一火山在山顶形成缺裂火山口,远望形如马鞍(石山镇的马鞍岭);有的火山口则为玄武岩台地上的圆形凹地,称负火山口(永兴镇的罗京盘);有的火山口内又形成新的火山而称为复合火山(石山镇的吉安岭);有的火山完全由一块一块的岩石堆积而成为集块火山(儋州峨蔓岭);有的由熔岩喷溢而形成盾状火山(临高多文岭和永兴镇的永茂岭);有的火山口内呈阶梯状,而底部宽广平坦,犹如赛马场或大型露天演艺广场(永兴镇的雷虎岭);有的火山口内储水形成火山口湖,并两个相连,犹如一对美丽的眼睛(石山镇的双池岭和好秀岭,为中国少有的玛珥火山)。火山区内数十条火山熔岩流通道或呈管道状、或呈隧道状、或为层状、或为分叉状,各具特色,而其规模之大、洞中之奇,乃世界火山区中罕见。此外,由火山熔岩形成的柱状节理(主要分布于琼海和文昌)、火山颈(位于洋蒲北神头风景区)、天然井、天然拱桥、断层瀑布、气洞、气管、熔岩钟乳、熔岩墙以及泡状、流纹状、枕状、面包状、鼻状、绳状熔岩(以仙人洞和石山荣堂的“七十二”洞为代表的火山熔洞景观)和浮石(可在水面上飘浮的火山石)更是千姿百态、神奇无比。种类多样、千姿百态的火山及火山喷发景观集中于一个地区,且具备良好的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优美性,这在世界上实属少见,堪称琼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也最具规模的生态旅游资源。

《琼北火山探查及喷发危险性研究》课题由科技部2000年公益专项资助,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承担。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地野外考察、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获取琼北火山区的基础资料,为海南的经济建设、减轻火山灾害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7)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死火山群。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东部萧家窑头一带。在高阜之上突起一座座圆形的小土丘,外表很像日本富士山,山顶平秃,在火山顶上火山口处有水土流失冲刷切开的剖面。剖面是由不同程度的褐红色、暗红色以及黑色的火山熔岩、火山砂砾、火山灰等物质堆积而成的。这些火山群,大约在6万年前就停止了爆发。如今,这一带地区到处可以看见裸露在地面的玄武岩。这些玄武岩石有很多小孔,如同泡沫塑料一样,分量很轻,放在水里能够飘浮,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浮石。据统计,这类火山共有三十多座,分布区域均在大同盆地东部,以大同县瓜园为火山活动中心,又可划分东、西、南、北四个地区。

2.世界著名的火山

(1)日本的“不死山”—富士山

日本几乎就是个“火山”国家。在世界现记录的500多座活火山中,10%集中在日本。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山,海拔3776米,位于本州岛中段,山梨及静冈两县境内,接近太平洋岸,东距东京约8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活火山,自1707年最后喷发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富士名称源于虾夷语,意为“永生”。山体呈优美的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闻名于世,被日本人奉为圣山,是平安吉祥的象征,也是他们民族的象征。由于山人合一的意识存在,每年夏季数以千计的日本人登至山顶神社朝拜。此山也是富士箱根伊豆国家公园的主要风景区。

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因此有人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的诗来赞美它。

关于富士山的地质年龄争论不一,似乎是在第三纪地层基础上的第四纪的建造。最早的喷发及形成的最先山峰可能发生于60万年以前。虽然富士山像是一座单锥型火山,事实上它是3座相互分立的火山(小御岳、古富士及新富士)。其中最年轻的新富士第一次喷发活动约在10000年前,以后继续冒烟,或偶而喷发。几千年以来,新富士的熔岩及其他溢流岩把两座老火山峰覆盖住,把山坡扩大到现今的范围,也使山体形成目前的锥形。

富士山麓周长约125千米,连同山麓宽广的熔岩流一起,底部直径约40~50千米。山顶的火山口地表直径约500千米,深约250千米。环绕锯齿状的火山口边缘有“富士八峰”,即剑峰、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富士山属于富士火山带,这个火山带是从马里亚纳群岛起,经伊豆群岛、伊豆半岛到达本州岛北部的一条火山链。

富士山北坡有“富士五湖”,自东往西是:山中湖、川口湖、西湖、精进湖及本栖湖,都是熔岩流造成的堰塞湖。最低的川口湖海拔831千米,因其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富士山的倒影而出名。山区旅游业发达,最大的山中湖(6.4平方千米)是最负盛名的旅游区中心。富士山东南是箱根火山森林区,以汤本和强罗两温泉疗养地而著名。

因为富士山一向被视为日本民族的象征,因此常常被艺术家、作家所描绘、歌颂。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诗人用和歌吟咏过它。此外,富士山自上而下,自古以来还建有大大小小的神社,坐落在顶峰的久须神社和战间神社,也成为了宗教圣徒的朝圣之地。

虽然富士山在世界上并不属于高山之列,但它却被日本人民赋予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气质,那银白色的雪冠闪烁出的银辉,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让人凝思、给人启迪。

(2)阿苏火山

阿苏山是横跨熊本县和大分县的阿苏国立公园的中心,北纬32.88°,东经131.10°,海拔592米。是世界上少有的活火山,也是熊本“火之国”美称的由来。位于日本熊本县东北角,由中岳、高岳、杵岛岳、乌帽子岳、岳根子岳五座火山组成,称为“五岳”,东西宽18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由北端的大观峰向南望去,有绝佳的视野,可以一览五座外型完整的火山锥,相当的壮观。

五万年前阿苏火山群结束猛烈喷发后,火山熔岩将整个区域都覆盖了。后来,经过多年的侵蚀冲刷形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火山洼地地形。在众多的层状火山和火山渣锥中只有中岳的火山活动有历史记载。在日本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火山爆发是在中岳,爆发时间为553 年。从那以后,中岳一共爆发了167次。中岳火山口的直径为600米、深130米。滚烫的溶岩温度高达1000℃,相当炎热。所以火山口周围是寸草不生,与周边高原的一片葱绿形成强烈对比。

中岳是仍然在频繁活动的活火山,不时有浓烟从火山口喷出来。海拔1506米的山顶弥漫着硫黄气味,乘缆道登上山顶可近距离地观看到南北长约1千米、东西宽约400米的火山口浓烟翻滚的壮观景象。

(3)云仙岳

云仙岳是日本九州岛西部岛原半岛中央的火山,距离长崎东部大约25英里。实际上是一个复式火山群,其中最高者为普贤岳,达1360米。

云仙岳在1792年发生过一次大喷发。此次喷发产生的塌方成为了岛原市的噩梦。由于滑落的山体坠入海洋,引发海啸。共造成超过1.5万人死于塌方和海啸,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山灾难。今天,在岛原市,人们仍可以看到塌方给这片土地造成的伤痕。此后,直到1991年为止,没有发生大的喷发。

1991年6月3日云仙岳再次发生大规模的喷发,迫使火山附近成千上万户人家迁离,虽然事先实施了疏离措施,但还是有不少人员死亡。不过,与以前历次火山爆发时死者构成不同的是,此次云仙岳火山爆发后,所辨认出的第一批死亡者中,大多数是记者、火山专家、消防队员和警察,由此可见,在猛烈的火山爆发中,抢救工作和现场观测以及摄影活动交错进行的激烈程度。死者之中,还有一对法国夫妇和一个美国人,他们都是火山专家,30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追踪最活跃、最危险的火山,进行现场观察和科学研究,经验十分丰富,可惜这次却在云仙岳大爆发的一开始就死于非命。

(4)雷尼尔山

雷尼尔山是美国华盛顿州的最高峰(4392米),属喀斯开山脉。位于他科马市东南约64千米处的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内。在地质上,雷尼尔山是属于年轻的火山,约在1百万年前由连续喷发的熔岩流形成。这座休眠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50年?175年以前。

雷尼尔山占地260平方千米,四周环有美国除阿拉斯加外最大的单峰冰川系,41道冰川从宽阔的山顶向周围扩展,其中包括尼斯阔利冰川,科学家从它在最近150年间的前后推移变化中,可以测出在地球气候上的模式。该山有3座主峰自由帽、成功角和哥伦比亚山脊(后者为顶峰),低坡上有浓密的针叶林,并以风景如画的高山草原、瀑布、湖泊和大量的野生动物和花草而闻名。

雷尼尔山除了拥有阿拉斯加以外最大的单一冰河以及最大的冰河系统之外。由于太平洋吹来的东风湿度较高,地球上有史以来全年最大的降雪量也出在这里。

雷尼尔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从山顶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1500米以下的景色全被隐没在雾海之中,只有较高的山峰探出一角,仿佛海中的浮岛。山顶终年被冰雪覆盖,有27道冰河向四周喷射而出。另外,在山腹的草原地带,每到7、8月间,冰雪融化,花开满山,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

山麓下是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湖泊、瀑布错落其间。位于东面山坡的埃蒙斯冰川是美国最大的冰川。冰川夏季消融的雪水,汇成湍急的溪流和倾泻的瀑布,水流声响彻山谷。

如今,雷尼尔山成为美国登山客想要征服的主峰之一,也是训练和指导登山的首选地点。每年都有上千民众想要攀登这座山峰,其中许多人是参加有导游带领的2天行程。有时以其美国原住民的名称——他科马山来称呼它。而“雷尼尔”则是由英国探险家温哥华以他的一位航海家朋友的名字彼得·雷尼尔来命名的。

(5)美国的富士山—圣·海伦火山

圣·海伦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千米,波特兰市东北85千米处。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部分。山的名称来自英国外交官圣·海伦勋爵,他是18世纪对此地进行勘测的探险家乔治·温哥华的朋友。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

在1980年的喷发前,圣海伦斯火山因形状匀称,山顶布满积雪,犹如日本的富士山,故被称为“美国的富士山”。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然而它在休眠123年后于1980年3月27日突然复活,5月18日的喷发最为剧烈,烟云冲向2万米高空,火山灰随气流扩散至4000千米以外,撒落在距火山800千米处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附近河流被堵塞、改道,许多道路被埋没;熔岩流引起森林大火,使周围几十千米内生物绝迹;由于山地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汹涌的急流,加之上升气流中的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结,暴雨成灾,使冲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浆洪流,从山上倾泻而下,严重破坏了沿途的农田、森林及一切设施。火山喷发后,附近地形发生显著变化,原来的火山锥顶部崩坍,形成一个长3千米、宽1.5千米、深125米的新火山口。这次火山喷发造成60多人死亡,390平方千米土地变成不毛之地,损失巨大,是美国历史上,也是20世纪以来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

与喀斯开山脉其他主要火山相比,圣·海伦火山的地质年龄相对较小,1980年爆发之前的山峰更是在约2200年前才开始形成的。在全新世(近1万年)里,它是喀斯开山脉最活跃的火山。

火山上的溪流分别汇入三大河流系统,分别是北方和西北方的图尔特河、西边的卡拉玛河和东南方向的路易斯河。当地每年平均3.6米的降雨和山顶上厚度可达4.9米的积雪为溪流供应了充足的水源。路易斯河上有三座水库,用于水力发电。山南侧和东侧的溪流流入火山正南方位于上游的雨燕水库。

关于圣·海伦斯火山的喷发的历史仅有为数不多的记载和当地居民的传说。美国火山学家根据树轮年代学和长达几十年的全面考证和研究,确认历史上圣·海伦斯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是在1802年,且较小规模的喷发一直延续到1857年。

1980年,在圣·海伦火山喷发大约2个月前火山下方就开始出现地震活动,3月20日在火山深处发生了一次4.2级地震,随后陆续发生了一系列3~4级地震和火山振颤。3月27日开始的蒸汽喷发肯定了其火山特征。然而,在1980年3月20日前,对圣·海伦斯火山进行连续监测的只有1台地震仪。发现火山活动异常后,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迅速增设了大量监测仪器,开展了较全面的监测工作,并成功的预测出圣·海伦斯火山可能有一次大规模的爆炸式喷发,同时有大面积山崩的危险。3月27日,美国森林局强行划定了警戒区限制靠近火山,4月3日华盛顿州长也发布了有关的紧急命令。

由于火山喷发前较长时间的地震活动和蒸汽喷发,火山应急工作得当,并做出了较好的预测,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没有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尽管如此,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经验还是告诉我们,不要对貌似死亡的活火山掉以轻心。因为圣·海伦火山的休眠期比活动期长得多。

在1980年大爆发之前的酝酿期里,84岁的旅馆主人哈利·杜鲁门成了全国皆知的人物。他已经在这里居住了54年,在火山爆发即将来临之际,尽管地方当局反复劝告,他还是拒绝撤离。火山最终爆发,形成了巨大的朝北的火山口,57人在爆发中丧生或者失踪,哈瑞·杜鲁门的尸体也一直未被发现。如果火山没有发生在星期天,而是早一天爆发,伐木工人都会在岗位上工作,死亡人数几乎肯定会高很多。

火山爆发的遇难者还包括30岁的火山学者戴维·A·约翰斯顿。约翰斯顿在附近的冷水山脊进行观测,在观测点被热火山灰云席卷之前的一刻留下了他著名的话,也是对火山爆发的最早报告:“温哥华!温哥华!爆发来了!”约翰斯顿的尸体一直未被找到。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视察火山造成的破坏后说“有人说这里看起来像月球表面。其实跟这里比起来,月球表面只不过是高尔夫球场。”

(6)基拉韦厄火山

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上,有一座海拔1247米的火山,那就是基拉韦厄(意为“大大扩展”)火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体。在世界众多的火山中,基拉维厄火山显得非常独特。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而且它每年喷发出的火山熔岩也是地球上所有火山中最多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从未停止过喷发。

确切地说,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国夏威夷群岛东南部,北纬19.43°,西经155.29°上。在其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多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西南角有个翻腾着炽热溶岩的火山口,直径约1000米,深约400米,其中的熔岩,有时向上喷射,形成喷泉,有时溢出火山口外,形如瀑布,当地土著人称它为“哈里摩摩”,意为“永恒火焰之家”。这里曾长期存在着一个世上最大的岩浆湖,面积广达10万平方米,通红织热的岩浆一般有十几米深,在湖中翻滚嘶鸣,仿佛一炉沸腾的钢水。在湖的边缘部分,经常产生暗红色的橘皮,它们堆积起来就像一捆捆绳子,橘皮有时破裂后再倾倒沉入白热的岩浆中去。湖面上还不时出现高几米的岩浆喷泉,喷溅着五彩缤纷的火花。

在19世纪,基拉韦厄破火山口的主要底板经历了若干次熔岩填满期和崩塌期。到1919年才呈现出现在的深度。铺着近代熔岩流的火山口底板上有“哈勒摩摩”,它是个内火山口,是基拉韦厄火山最活跃的排放口。传说,“哈勒摩摩”是夏威夷女火神佩利(Pele)的家。夏威夷火山观测站设在哈勒摩摩附近基拉韦厄西沿上的尤韦卡胡纳。

基拉韦厄频繁的喷发通常是非爆炸性的,而且仅在“哈勒摩摩”范围内,形成一个沸腾的活跃熔岩湖,熔岩有时顺着破火山口的底板和边侧上升并溢出。但在1790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蒸汽爆炸竟把正在该破火山口附近行军的一支夏威夷部队的一部分人炸死了。1924年的一次猛烈程度低些的爆发把“哈勒摩摩”火山口扩大到了400米。1955年东裂隙中的一次伴有一连串猛烈地震的喷发是夏威夷有史以来最有破坏性的火山喷发之一,熔岩从裂隙中涌出延续整整88天,摧毁了一个村庄以及超过16平方千米的宝贵的甘蔗田和果园。1975年的一次持续时间短些的类似的喷发之后接着是一阵破坏性的海啸。1983年开始的一连串的喷发中,基拉韦厄造成一条流动的熔岩河,一直流到火山以南48千米的海里。

1959年,基拉韦厄正东的一个火山口,小基拉韦厄惊人地喷发了,造成一个120千米深的熔融的熔岩湖,并在其南沿附近造成一座火山渣锥—普库普埃(意为“迸发的山”)。东裂隙带保持着许多坑状火山口,处于最末端的一个是马考普希(深300千米)。位于西南裂隙带上的距基拉韦厄9.5千米的小冒纳,是沙漠地区中的一座低矮的火山穹丘。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时,熔岩流从高处向下奔腾,涌入大海,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平方千米的新陆地。2002年7 月29日,滚滚岩浆从基拉韦厄火山喷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该火山喷出的火红岩浆滚滚涌向海边,好似一条岩浆火龙。

20多年来,基拉韦厄火山持续不断涌出的大量岩浆已经在夏威夷岛东南形成几个新的黑沙滩并使岛的面积不断扩大。

(7)最美的圆锥体—马荣火山

马荣火山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南330千米,是菲律宾最高的活火山。因其具有完整典型的火山锥,故被称为“最完美的圆锥体”,比日本的富士山还要完美。是现存世界上轮廓最完整的火山。如今被辟为国家公园,是菲律宾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地质学上,菲律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挤压作用,较重的海洋板块把较轻的大陆板块往上推,推挤过程中强大的压力及高热使得板块熔化,产生岩浆。因此菲律宾有多达22座活火山,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

历史上马荣火山有记载的喷发共47次,第一次记录上的喷发是1616年,最近的一次(2006年之前)喷发是2001年6月的温和性喷发,最具毁灭性的火山爆发是发生在1814年2月1日,熔岩流掩埋了卡格沙瓦城,造成1200人死亡,马荣肆虐之后,仅剩市中心的钟楼,在熔岩覆盖之下的新地表露出头。1993年的爆发夺走了77条人命,然而1984年,由于菲律宾火山研究学会的建议,政府事先疏散了7万3千居民,所以没有发现任何伤亡。

即使马荣火山不是处于喷发的过程中,一年四季山端也还是有蒸气源源不绝地从喷口逸出,经常凝成朵朵白云,缭绕山顶。晚间,它喷出的烟雾呈暗红色,整个火山像一座三角形的烛座,耸立在夜空中闪闪发光,人们处身其间,宛如进入蓬莱仙境。当它行将喷发时,火山口会隆隆作响,给人们发出警报,意在让周围居民暂避它处,免遭损害。

马荣火山神就神在它的喷发很有规律,据记载:本世纪它的几次喷发时间为1928年、1938年、1948年、1968 年、1979年底,大致每隔10年喷发一次,唯独20世纪50年代缺了一次,马荣火山为什么每10年喷发一次?而50年代为什么休眠?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8)皮纳图博火山

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经120.35°,北纬15.13°,属于层状火山。1991年6月15日大爆发前为1745米;大爆发后火山顶峰消失,其破火山口的火山口缘最高点为1486米,中间的塌陷部位则仅比海平面高820?840米。

1991年前,皮纳图博火山并不知名。在当地没有人经历过火山喷发,也未发现关于该火山喷发的历史记录。1991年4月2日,发生了蒸汽爆发。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接到报告后开始对皮纳图博火山进行地震和光学观测。但糟糕的是,这是人们首次对皮纳图博火山进行监测,没有地震活动背景资料,很难区分正常地震活动和异常地震活动。当地震群频繁出现,蒸汽不断喷发,人们才确认了事态的严重性。在菲律宾火山专家的邀请下,4月23日3名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加入了皮纳图博火山监测的队伍,并带去了先进的仪器。6月7日,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宣布进入最高警戒,同时提出一个20千米的疏散半径。6月10日,先后约有25万人从火山旁边及附近的低地撤走,有约14500名家属和随从人员从火山附近的美军克拉克军事基地搬走。连附近机场上的飞机也撤离了。

1991年6月15日下午,正当台风经过时,皮纳图博火山最强烈的“普林尼式”喷发。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喷出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火山喷发使山峰的高度大约降低了300米。

由于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火山学家对此次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并且事先采取了预防措施,此次大规模喷发至少避免了5000人的死亡和2亿5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但是由于这次喷出的火山灰渣特别多,加上下大雨,形成火山泥流,掩埋了附近许多田园房屋,那些抛起的火山灰渣,坠落覆盖的地区更广,成千的房屋被火山灰压塌,离火山约40千米远的克拉克军事基地也因火山灰的降落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超过300人死亡。

然而,在火山监测、预报和疏散的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障碍困惑着人们,那就是人们的怀疑态度,因为即使在最年长者的记忆中也从未有过火山喷发的经历,甚至也没有听到他们的长辈提起过。人们不相信火山会真的会喷发。由此可见,人们对火山的认识是多么的狭窄。事实上在世界上大多数长期休眠的活火山周围,人们都普遍缺少对火山灾害的危机意识,其中也包括政府官员,所以说,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9)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活火山—塔尔火山

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八打雁省境内的大雅台东南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塔尔湖。我们所说的塔尔火山在这个湖中。塔尔火山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座活火山。

一般来说,一座活火山由于其不断喷发,喷出物不断堆积在火山口周围,都会形成很高的火山。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的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塔尔火山,相对高度只有200米。最高处也不过300米。为什么塔尔火山没有堆积起来呢?原来,塔尔火山是火山的火山,也就是所谓的二重式火山。就像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还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袋鼠一样。

根据文献记载:海拔500多米高的塔尔湖原来也是一个活火山,当它停止喷发后,火山口洼地积水成湖。多年以后,火山再次喷发,喷出的熔岩日积月累,最后露出湖面,慢慢地在塔尔湖的中心又堆成一个新的塔尔火山。由于是在深邃的火山湖中堆起的,喷发的规模又较小,因此它的高度也就比一般的活火山要矮小,成了世界上最低的活火山。

近年来,塔尔火山仍在不断的喷发。本世纪曾喷发过许多次,1965年、1970年、1976年都曾喷发过。1976年的那次喷发,是比较猛烈的一次喷发。火山灰腾空而起,高达1500米。喷泉般的烈焰和蒸汽不断的向外喷出,场面蔚为壮观。

塔尔火山之所以如此的闻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还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塔尔湖的中央,塔尔湖全长20多千米,宽约15千米,湖水碧波粼粼。而塔尔火山中间又有一个火山湖,面积约1平方千米,湖中还有一个小岛礁,构成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美丽景观,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10)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

埃特纳火山其名来自希腊语Atine,意为“我燃烧了”。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200千米以上,和其他活火山一样,其高度各个时期都不同。如1865年比20世纪末要高52千米。面积1,600平方千米。基座周长约15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其下部是一个巨大的盾形火山,上部为300米高的火山渣锥,说明在其活动历史上喷发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埃特纳火山处在几组断裂的交汇部位,一直活动频繁,是有史记载以来喷发历史最为悠久的火山,其喷发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500年,到目前为止已喷发过200多次。近年来埃特纳火山一直处于活动状态,距火山几千米远就能看到火山上不断喷出的气体呈黄色和白色的烟雾状,并伴有蒸气喷发的爆炸声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已对埃特纳火山进行系统研究。在山坡上设有卡塔尼亚、卡萨埃特纳和坎顿尼拉3个观察站。粗看起来埃特纳火山与一般的山峰没什么两样,可仔细看就会发现,地下的火山灰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炉渣,凝固的熔岩随处可见。站在火山之巅,人们能感觉到脚下的火山正在微微地颤抖,那感觉很奇妙,好像随着火山的脉搏一起跳动,这就是典型的火山性震颤。据当地火山监测站人员观测发现,每日午后两点左右火山震颤达到最高峰。埃特纳山上还不时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那是气体喷出的声音。火山的热度通过地表传到游人脚上,只觉得脚底也是温热的。在火山口的侧壁上,还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直径约两三米的大圆洞,形状很规则,就像是人为挖的洞一样,里面还不时地逸出气体。山上遍布各种大小的喷气孔,硫质气味很浓,喷气孔旁边常有淡黄色的硫黄沉淀下来。山顶上还分布着几条大裂缝,宽约20?50厘米,可能是地下岩浆上隆时地表发生变形造成的。这些现象都说明埃特纳火山的活动性是很强的。一阵风吹来,火山喷出的有毒气体就迅速弥漫开来,只觉得一阵浓浓的硫黄味飘过,浓烟很快包裹了山上的一切,呛得游人胸闷、窒息。

埃特纳火山的地质特征表明该火山在第三纪末,约250万年前就已经是活火山。据文献记载,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爆发历史,被称为世界上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它第一次已知的爆发是在公元前475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而最猛烈的爆发则是在公元1669年3月11日至7月15日这一次。一共持续了4个月之久,滚滚熔岩冲入附近的卡塔尼亚市,使整个城市成为一片火海,2万人因此而丧生。18世纪以来,埃特纳火山爆发更加频繁,20世纪已喷发10余次。1950年~1951年间,火山连续喷射了372天,喷出熔岩100万立方米,又摧毁了附近几座市镇。1979 年起,埃特纳火山的喷发活动持续3年,其中1981年3月17日的喷发是近几十年来最猛烈的一次,从海拔2500米的东北部火山口喷出的熔岩夹杂着岩块、砂石、火山灰等以每小时约1千米的速度向下倾泻,掩埋了数十公顷的树林和众多葡萄园,数百间房屋被摧毁。据统计,自埃特纳火山喷发以来,累计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00万。

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海拔900 米以下的地区,多已被垦殖,广布着葡萄园、橄榄林、柑橘种植园和栽培樱桃、苹果、榛树的果园。由当地出产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更是远近闻名,使该地区成为人口稠密、经济兴旺的地区。而在埃特纳火山海拔900~1980 米的地区为森林带,有栗树、山毛榉、栎树、松树、桦树等,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木材。海拔1980米以上的地区,则遍布着火山堆积物,只有稀疏的灌木。山顶还常有积雪。由于埃特纳火山是活火山,就是在停止喷发的休眠期间,内部也处在持续的沸腾状态,火山口则始终冒着浓烟,因此意大利政府将它列为“高度危险区”而禁止游人登山游览参观。但每次火山爆发时,来自意大利、欧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难以计数。活火山的喷射奇景加上积雪的山峰、山坡的林带和山麓的果园、葡萄园和橘子林,给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活力,从事旅游业的劳动力达到30 万人。为了便于游览,20世纪60 年代在火山上建立起盘山公路和缆车,其中长4200米的缆车终点距主要火山口不远。此外,山上还有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攀登埃特纳火山的古迹。

由于意大利的火山活动频繁,相应地,其监测研究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前列,仅西西里岛就有四个火山监测站,离火山4千米远的地方设有录像系统,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中心台站,每天监测人员都要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严密监视三个火山口的活动情况。由于是通过遥控的办法,避免了火山随时喷发给监测人员带来的危险。

(11)维苏威火山

提起维苏威火山,相信知道它大名的人一定不少,它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于那不勒斯市东南,海拔高度1280米(1970年),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它的火山口周边长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径3千米。原是海湾中一岛屿,因火山爆发与喷发物质的堆积和陆地连成一片。

维苏威火山最早形成于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晚期,可能约不到200万年前,虽然是较为年轻的火山,但在历史上多次喷发。据报道,公元79年~1631年间有不少次喷发。已证实的喷发发生在203年、472年、512年、787年、968年、991年、999年、1007年和1036年。其中512年的喷发较为严重,为此国王狄奥多里克免除了维苏威火山山麓居民的赋税。

1631年12月16日维苏威火山又发生大喷发。山坡上很多村庄被毁,约4000人死亡;从1631年以后,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特征发生变化,具有了一定的规律。在此期间,可以观察到火山活动处于两个时期(静止期与喷发期)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当处于静止期时火山口封闭;而处于喷发期时火山口则几乎持续张开。

然而,在它的喷发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碎屑流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人口的庞贝古城,其他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

如今,对庞贝的末日最可信和最详细的记录来自罗马学者小普林尼,他当时停留在那不勒斯以西一处地方。他在致历史学家塔西图斯的两封信中对这场大灾难有极好的描述。他在信上写道“一朵形状像松树似的黑云出现在火山口,过了一段时间,这朵黑云沿着山坡滚下来,将周围的一切都覆盖了,包括附近的海面”。

小普林尼看到的黑云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炽热的气体、灰尘和石块。他还报道说,在火山喷发时,地面不断地颤动,后来地震非常强烈。灰尘如同厚厚的板块一样落下来,遮蔽着太阳,白天如同黑夜。他所在的村庄必须被撤离。海面突然退回去了,然后又被一阵地震逼了回来。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海啸。

庞贝被火山淹没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名字和位置都被人们所遗忘。1599年,一个建筑师在挖河的时候发现了庞贝的遗迹,但一直到150多年后,人们才真正开始挖掘这座古城。1738年,与庞贝遭到同样命运的古城赫库兰尼姆被发掘出来,1748年庞贝也被重新发现。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都完好地保存着,因为他们被炽热的气体迅速碳化而保持着临死前的姿势。使得我们今天可以完整的看到人类在面临灾害和死亡时那一瞬间的动作。如今,它们像艺术品一样被保存在火山附近的古色古香的维苏威火山观测站里。

被挖掘出来的庞贝古城也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其构造完全与当时相符的城市,它一点变化也没有。因为它一直被埋葬在火山灰下。今天许多意大利的城市的结构都已经被改变了。庞贝的街道完全是棋盘似的纵横交错的,这是正宗的古罗马的传统。街面铺有多边形的石块,它们完全是东西或南北走向的。

据记载,1944年维苏威火山再次喷发,从火山顶部的中心部位流出熔岩,喷出的火山砾和火山渣高出山顶约200~500米。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火山爆发的奇妙景观使得正在山下激战的同盟国军队与纳粹士兵停止了战斗,成千上万的士兵跑去观看这一大自然的奇观。

18世纪晚期开始对该火山进行科学研究。1845年在海拔678米处建立了第一个观测站。进入20世纪后又在不同高度设立众多观测站,从事火山观测。还建一大型实验室和一深隧道从事地震重力测量。

1997年,庞贝考古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2)鲁伊斯火山

鲁伊斯火山位于哥伦比亚西部,北纬4.895°,西经75.323°,海拔5321米,是安地斯山中央山系内的一座活火山。以1985年11月13日的两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爆发而著名。虽然鲁伊斯活火山爆发次数不多,但地质证据显示1595年的大爆发危及的范围从哥伦比亚中部北至巴拿马南界地方。而1845年的一次爆发则引起土崩,造成1000人死亡。

1985年,鲁伊斯火山在爆发前,先在火山颈中生成了高黏稠度的岩浆。两次爆发都发生在火山的东北侧,向外喷出的岩浆溶解了覆盖在山顶的冰雪。泥、火山灰及水的混合物以45.15米高的洪峰,沿着阿如弗拉多及拉古尼拉两条河的河道向东侧山坡往下奔流。汹涌的泥流将48千米外拉古尼拉河畔的阿尔梅罗城几乎全部掩埋,造成约25000人遇难。不仅如此,泥浆也涌入了邻近的瓜利河而造成泛滥。在山的西侧,另一处泥石流也造成克拉洛河岸的钦其那镇上约1000人遇难。

这次火山喷发并不是出乎意料的事。鲁伊斯火山在喷发前已出现长达1年的异常现象。1984年11月开始出现有感地震和喷气口异常。1985年2月关于正在苏醒的鲁伊斯火山的文章在当地报纸上发表。1985年3月鲁伊斯火山发生17次有感地震,而4月份至少有18次,一些火山专家指出了火山喷发的危险。9月11日火山口出现强烈的地下水喷发和强烈地震,火山将要喷发的观点被多数人接受。9月20日后,哥伦比亚地矿局和卡尔达斯大学的人员开始联合制作火山灾害图,10月7日完成初稿,指出火山爆发后火山泥流的出现的可能性是100%。9月17日,阿尔梅罗城市长向政府部门报告水体的增加将使阿尔梅罗全部毁灭。11月10日,鲁伊斯火山开始连续3天的震动。11月11日,哥伦比亚地矿局宣布2个小时内阿尔梅罗可撤到安全地带,这不包括决策、警报通信和居民反映时间。1985年11月13日21:08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喷发,夹带着火山碎屑、冰河飘砾的火山泥流奔腾而下,此时阿尔梅罗还没有接到疏散的命令,并且由于暴雨正面临通信和电力困难。很快泥流冲垮水坝,冷热水齐向阿尔梅罗城涌来,此时对阿尔梅罗城来说一切都太晚了。

阿尔梅罗城的灾难向人们显示了火山泥流的威力,尤其是在有着高山积雪或火山口湖的高大火山周围火山泥流是极为危险的。

(13)培雷火山

培雷火山位于加勒比海东部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北部,海拔1397米,为全岛最高峰。因顶部为光秃熔岩而得名,属东加勒比海诸岛中活动最频繁的活火山之一。1792年、1851年曾有小规模喷发。1902年5月8日猛烈喷发,其南6千米的圣皮埃尔全城被毁,喷发物覆盖了全岛六分之一的土地,全城3万多居民几乎全部丧生。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山喷发,也是世界上损失最惨重的灾难之一。同年8月30日继续喷发,又毁灭两个村镇。1929年~1932年期间仍有轻微活动。年龄已达30万年。它是由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组成的层状火山。

培雷火山和大多数火山不同,它的顶部是光秃秃的熔岩,喷火口向水平方向伸展,而不是向上或斜向上方的,因此有“火焰喷射器”之称。在1902年的大爆发之中,滚烫的熔岩伴随着火焰沿水平方向飞出。以290千米的时速向南方喷射,所到之处,森林化为灰烬,岩石成为面粉,房屋成了废墟,海水翻滚沸腾,一切都化为乌有。

培雷火山为什么独特地向水平方向喷射呢?原来,培雷火山的颈口通道呈水平状态,同时它的熔岩黏稠度很大,像个大瓶塞那样紧紧塞住火山的颈道,要积聚巨大的力量才能冲破它。由于地壳内部岩浆不断活动、积聚,压力不断增大,“瓶塞”被冲开,就形成了水平方向的大爆发。当大量气体和火山灰喷出后,地下的压力逐渐减弱,黏稠的熔岩很快把通道堵塞,地下熔岩被封住了。培雷火山大爆发也成了培雷式火山喷发的范本。发生培雷式喷发的火山不少,其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明顿火山、菲律宾的马荣火山和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等都属于培雷式喷发。

培雷火山爆发后,圣皮埃尔毁灭了,马提尼克的首府迁到了法兰西堡。废墟旁边另建了一座同名城市,现有人口6000人。城里设有地质实验室和火山学博物馆,如今废墟成了最好的展览品。

现在的培雷火山,常年云雾迷漫、深山幽谷、悬瀑似练、绿草如茵、景色秀丽,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14)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异他海峡南口的拉卡塔岛上,海拔813米,水上面积10.5平方千米。主要处在沿着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会合处,即一条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带上,它是近代喷发最猛烈的一座活火山。自19世纪以来发生过一系列的喷发。最初火山口及火山锥都隐没于海中,露出海面以上的部分成为海上小岛。1883年的大爆发使原有75平方千米的海岛炸毁了2/3,消失在海面上。以后火山再度喷发,在老的火山口内形成一些新的火山锥,它们突出在海面上,形成了一座新的小岛,名为阿纳喀拉喀托(Anak Krakatau,意为“喀拉喀托之子”)。

火山活动力的强弱,并不决定于火山的大小高低。喀拉喀托火山虽然不是很大,但活动力极强。1883年8月27日,星期一上午,一连串威力无比的火山喷发把该岛炸得粉碎。最猛烈的喷发发生在上午10时2分,爆炸掀起一股犹如大型原子弹爆炸形状的上升气浪,由此产生的冲击波以音速向四周扩散,19小时后到达地球另一端哥伦比亚的波哥大附近,随即又被反射回到喀拉喀托岛,此后就在地球表面来回传递,光是记录下来的便有7次。火山喷发发出的阵阵爆炸声,就像遇难船舶连续发出的远程求救信号,隐隐约约隆隆作响。向南穿过澳大利亚;向北传到新加坡;向西传到4600千米开外印度洋上的洛德林盖茨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长距离空气传播声音的最高记录。

喀拉喀托火山几乎无人居住,因此在爆发时当场死亡的人极少。因此就爪哇和苏门答腊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喷射出的巨大而流动的熔岩流进了大海,而是由此次喷发所带来的巨大的海啸,即由于地球表层运动掀起的巨大的海浪。

当岛屿塌陷到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下空穴中去的时候,海水涌进去并注满了新形成的火山口。火山爆发时,腾空而起的烟柱把岩浆、石块和火山灰喷射到5000米高,随后落下,把海水猛地向外推开,激起40多米高的巨浪。海浪如此之强大,以至于在将轮船抛向干旱的陆地之前,将它携带了3.2千米。巨大的海啸刚一出现在地平线就像黑色的小山一样,直扑苏门答腊和爪哇海岸,冲毁了沿岸所有城镇,致使4万多人死于非命。部分海啸穿越海峡扫向开阔的洋面,一直把浪头扩展到世界各地。浪头冲到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时,仍高达1米,并在那里袭击了最后一名无辜者。爆炸发生32小时后,海浪辗转抵达法国的勒阿弗尔,但已减弱到只有几厘米高了。

对于那些靠近爆炸地点的目击者来说,从早到晚暗无天日,整个世界像是走到了尽头。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上午10点02分,一搜美国三桅帆船贝斯号正在喀拉喀托东北东84千米处朝海峡行进,船上大副在航海日志上草草记下了当时的情景,事后这份日志被称为“恐怖的报告”。

随后几周,喀卡喀托火山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是地貌却发生了变化,喀拉喀托的中央部分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长70000米、深270米的海下火山口。唯有维尔拉登岛、朗岛和拉卡塔岛南端残留有露出海面的遗迹,其表面覆盖着一层40米或更厚的镶嵌着黑耀岩的火山浮尘。这种物质经过分析后发现,它很少含有原中央火山锥的岩屑构成;其中旧岩石的碎块总计尚不足该岛丢失部分的体积的10%。这种物质大部分是从地壳深处涌上来的新岩浆,由于岩浆中所含气体的膨胀,多数形成浮岩,或被完全炸开形成火山灰。因此,原来的火山锥并未像人们最初以为的那样被炸到空中,而是由于大量岩浆从底层岩浆库涌出,以致火山顶崩塌并沉没下去。

由于1883年8月27日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造成的火山灰长时间飘荡在空中,使此后整整一年在地平在线的日照呈现奇妙壮观的红晖。正如诗人坦尼森在诗中所言“一天又一天,经过多少个血红的傍晚……怒气冲冲的落日在闪烁……”

(15)坦博拉火山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东经118.00°,南纬8.25°,海拔2850 米,是一座复式火山。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使沉积在地壳下的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瀑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有史料称,这是坦博拉火山岩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11.7万。

此次喷发时,三根火柱直冲云霄。滚滚浓烟呼呼喷出,阵阵烈焰熊熊燃烧,气流卷起的石块和灰尘,瞬间遮住骄阳。烟雾消散之后,坦博拉火山山顶好似被割除了头颅,高度从4100米降至2850米。火山喷发引发的巨大响声,站在2500千米以外的印度尼西亚人都能听到。村庄燃成火海,火山灰厚达3米。

整个爆发过程中,火山上部失去了700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600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22厘米厚。当烟雾消散以后,可看到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减为2850米。

有数据显示,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随后的很长时间内,天气极度潮湿,降雪中夹杂着红、蓝和棕色的尘土。出现了所谓的“蝴蝶效应”。而火山灰以及四散开来的毒云让整个北半球叫苦不迭,直接造成1816年天气异常寒冷。美国缅因州同年6月至8月遭遇寒霜,农作物因此大量歉收。法、德两国的葡萄和玉米秧大片枯萎,收获季节更是久唤不至。那时的人将1816年说成是“没有夏季的一年”。

(16)太平洋的灯塔—伊萨尔科火山

伊萨尔科火山是中美洲萨尔瓦多西部火山,海拔1885米。位于松索纳特省境内,西距太平洋岸40千米。为中美地区活动最频繁的火山。自1770年首次喷发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喷发。据统计,大的喷发活动达50多次,匀称的黑色火山锥体为1770年和1798年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最近一次喷发在1980年,火焰和火山灰的喷发一直持续不断,经过附近的轮船晚间看得很清楚,故被称为“太平洋灯塔”。

不过,虽然伊萨尔科火山喷发频繁,几乎每隔15分钟喷发一次,但它的喷发不会带来任何危险,是可以放心的观看的。即使到近处观看,也没有太大的危险性。所以,在伊萨尔科山对面的维尔德山山顶上设有旅馆和观光台,供人们观赏。

(17)尼拉贡戈火山

尼拉贡戈火山是非洲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也是非洲最危险的火山之一,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市以北10千米,南纬1.52°,东经29.25°,海拔3469米,是一座复式火山。火山口位于顶峰,直径约长2000米,深244米。底低平,有熔岩平台和熔岩湖。1894年,一位科学家首次记录了它在6月11日的喷发活动,到1977年间,曾有熔岩湖长期存在,并多次喷发。

1977年1月10日熔岩从火山锥侧面的裂隙中大量喷出,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倾泻,不到一小时,熔岩湖消失了。约2000人因这次火山喷发而丧生。1982年,火山口中又出现熔岩湖并有蒸汽爆炸,熔岩喷起如泉。1994年6月熔岩湖的面积扩大,熔岩充填了整个火山口,直径接近40米,喷出的熔岩在火山口周围的山坡上流布,最远达到800米。然而,1983年初熔岩湖再次消失。直到1994年6月再次喷发后,火山口中才又出现熔岩湖,并持续存在了很久,成为了一个迷人的奇观。

虽然在过去的150年间,尼拉贡戈火山已经喷发了50多次。尽管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但由于其周围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并且靠近湖泊,民众都不愿意离开。2002年1月17日尼拉贡戈火山再次喷发,使附近已经长期饱受内战困扰的地区受到影响,大大减弱了人们的应对能力。据报道,尼拉贡戈火山这次喷发出的岩浆不是从火山口流出的,而是从山坡上的三个裂口流出。以每小时1.2~1.8千米的速度向有40万居民的戈马市冲去,破坏了沿途所遇的村庄和田园,造成百余人死亡。和其他火山活动造成的伤亡相比,此次喷发虽然死亡人数不算多,但约有60万居民被迫撤离家园,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撤离人数最多的一次。

(18)拉基山

冰岛是个多火山之地,岛上共有100多座火山,其中25座在近代喷发过。拉基山是裂隙式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唯一一座有显著地形特征的火山。现称之为拉基环形山。海拔818千米,高出附近地带200千米。紧靠冰岛最大的冰原瓦特纳冰原西南端。不过,拉基山并未被裂缝完全绽开。在山坡上裂缝之间只有若干极小的流出少量岩浆的火山口。

历史上,拉基山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喷发发生在1783年。1783年6月8日,一直休眠的拉基火山突然复活,把一股股火山灰喷射到空中,同时大量的熔岩不断从火山口流出,形成32千米宽的熔岩流,覆盖面积为565平方千米,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熔岩流。此次喷发断断续续,前后历时4个月。

由于拉基山远离居民点位于山区偏僻的地方,所以此次喷发时没有直接造成人员的伤亡。但在数小时的喷发中,冰岛人意识到一场大灾难正在悄悄逼近。火山灰开始雨点般地降落在整个冰岛上,覆盖了地面,抑制了植物生长。庄稼被毁坏,牧场被破坏。火山喷出的氟气以氢氟酸形式降落到冰岛地面,导致大量牲畜死亡。据统计,当时有一半的马和牛以及3/4的羊死于氢氟酸。由于出现大饥荒,整个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抢劫行为日益猖獗;接着来临的冬季对冰岛人来说更是严酷艰难。他们吃完了储备食品,发生了饥馑。造成全岛1/5的人口—约9350人被活活饿死。

不仅如此,被喷射的二氧化硫气体弥漫到更远的地区。整个欧洲被厚厚的雾气笼罩,致使数千人死于高温。炎热的夏季过后,随之而来就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温度较往常低4到9°。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经历了500年来最冷的夏季,农作物大量减产,可怕的饥荒在所有地区肆虐。由此而导致的全世界死亡人数可能是冰岛死亡人数的10倍或者更多。

1963年,冰岛西南方的海底火山活动产生了一个新的岛屿。正好被一艘渔船的船员看到,据这名船员形容,大海仿佛在沸腾。不出一天一夜,一座新的火山岛出现了,也就是今天的苏尔特塞岛。

(19)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位于阿根廷西部的门多萨省,靠近智利边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海拔6959米,是南美洲的第一高峰,有“美洲巨人”的誉称。在瓦皮族语中,“阿空加瓜山”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

阿空加瓜山是由第三纪沉积岩层褶皱被抬升而形成的。同时伴随着岩浆浸入和火山作用。峰顶较为平坦,堆积安山岩层。东、南侧雪线高4500米,冰雪厚达90米左右,发育有现代冰川,其中菲茨杰拉德冰川长达11.2千米,终止于奥尔科内斯河,然后泻入门多萨河。山顶西侧因降水较少,故而没有终年积雪。

阿空加瓜山区现在是阿根廷著名的登山游览胜地。它的四面皆可攀登,相比起来,北坡攀登比较容易,南坡较难一些。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攀登此山,通常只有持登山许可证的登山运动员才被允许登山。

第一个登上阿空加瓜顶峰的人是马蒂阿斯·朱布里金,他是在1897 年1 月14 日成功的登上此山的顶峰者。此后,无数登山爱好者向阿空加瓜山发起挑战,试图征服这座“巨人”。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到阿空加瓜山来观光,你可以从门多萨城乘旅游汽车沿七号国家公路北行,沿途你会看到许多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第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卡诺塔纪念墙,当年何塞·德圣马丁就是从这里率领安第斯山军越过山脉去解放智利和秘鲁的。

在卡诺塔纪念墙以西的维利亚西奥村,是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它坐落在海拔1800米的高地上,镇上有一所著名的温泉疗养旅馆。离开这里,经过一段被称为“一年路程”的大弯道,便来到了海拔2000 米的乌斯帕亚塔村。村子附近有当年安第斯山军砌成的拱形桥—皮苏塔桥以及兵工厂、冶炼厂等遗址。再往前行就到了旅游小镇乌斯帕亚塔镇,这里旅游设施齐全,十分繁华,风景也很优美。

从乌斯帕亚塔镇起,海拔已达到3000米左右,经过瓦卡斯角小站,可以看到一座天生的石桥印加桥,通常情况下,登山者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印加桥附近有一组高大的岩石峰,看上去,恰似积聚在一起站着忏悔的人群,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把它们称为“忏悔的人们”。

过了印加桥,西行不久,就是海拔3855 米的拉库姆布里隘口。这里矗立着一座耶稣铸像,铸像面朝阿根廷方向,建于1902 年,是阿根廷和智利为纪念和平解放南部巴塔哥尼亚边界争端签订《五月公约》而建立的。铸像高7 米,重4吨,它的基座上铭刻着:此山将于阿根廷和智利和平破裂时崩溃在大地上。因此,望着高峻的阿空加瓜山,人们坚信,和平会同它一样长久,永不崩溃。

除此之外,沿途还有很多木棚屋,这些木棚屋主要是供登山运动者休息和躲避暴风雪用的,建于海拔3962 米高处的一个木棚屋,是登山队的第一站营地;处于海拔6500 米处的木棚屋,是登山者的最后营地,这里距离顶峰虽然只有459 米,但却是最难征服的一段路程,一般至少要花费7 个小时才能达到顶峰。

在阿空加瓜顶峰,堆满了巨大的岩石,疾风强劲,几乎让人难以立足。从这里向四周远眺,雪峰冰川林立,起伏绵延,在晴朗的日子里,甚至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景色。顶峰中央树立着一个十字架,由钢丝围绕,这是为了纪念在攀登阿空加瓜山遇难的林库夫妇而设立的,他们是安第斯山脉的杰出研究者。

(20)世界上最年轻的火山—帕里库廷火山

亲爱的读者,我们在本书的一开始就讲到了帕里库廷火山,不知你还记得吗?我们说这个火山是人类望着它喷发长大并形成的一座火山。如同看着自己孩子的诞生和成长一样。因此许多人把它称为地球上七大自然奇迹之一;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年轻的火山。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了它形成的过程和地理位置。这里我们就不加赘述了。不过,我们必须补充的是它为人类带来的灾害和意义。

我们知道从1943年2月20日开始喷发形成,到1952年休眠,帕里库廷火山整整活动了9年。在喷发的过程中,一共有7个喷发口往外喷发熔岩,有时喷出的烟气高达5000多米;喷出的火山灰甚至飘散到400千米外的首都墨西哥城。虽然它的形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有三个人死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电闪雷击,然而它喷出的火山灰却掩埋了帕里库廷村和圣胡安村两个村庄和数百幢房屋,覆盖了约25平方千米的土地。

即使如此,居住在附近的人们仍不愿意离开这里,他们在今天的帕里库廷火山南山脚下又建起一座新的家园,取名叫新圣胡安·帕兰加里库蒂罗村。

令人称奇的是,在经过帕里库廷火山喷发出的熔岩的侵蚀之后,位于帕里库廷村的圣胡安教堂却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其幸存部分是教堂两端的残存建筑,一是大门及两侧钟楼,二是教堂最深处树立圣像祭坛的那堵山墙及两侧的部分残墙,当年那灼热的岩浆摧垮教堂的墙壁,里外夹攻流到位于建筑两端的大门口和祭坛圣像附近的时候,竟戛然而止,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它们阻隔在数米之外,不断涌来的岩浆就在这堵看不见的墙外升至四五米高,然后向更远处流去。教堂两端的部分建筑就这样得以幸存了下来,并被耸立在教堂中间部分的高高的火山岩分隔成了两个独立的遗迹。圣坛上的耶稣像经此大劫也安然无恙的幸存了下来,现早已被教徒们移到后来新建的圣胡安村去了。虔诚的基督徒无不对天祈祷,称这种现象为“神迹”,前来朝拜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千万别忘了那个亲眼目睹它诞生的名叫普拉多的农民,顺便提一下,“帕里库廷火山”这个名字就是普拉多为这座从他的玉米地里诞生的火山取的。最后由圣胡安镇镇政府撰写的帕里库廷的“出生证明”,就是被普拉多作为这块地的主人荣幸地保存着。

帕里库廷火山形成的这种持续而又从容不迫的活动方式,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火山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从它开始喷发的第二天,就有大批兴奋的墨西哥学者、艺术家和记者赶到这里安营扎寨,争相目睹这罕见的自然奇观。

当年,已有68岁的墨西哥著名画家阿特尔选择了附近山上的一个角度最好的山洞,在里面定居了下来。每天饶有兴致不知疲倦地细细地观察火山的活动,并创作了大量画作。他舍不得离开这个绝妙“哨位”,以致当熔岩逼到他的营地跟前时他才仓皇撤退,一些作品因来不及搬运而毁于岩浆中。

如今,帕里库廷火山已成为墨西哥最具魅力和最令人激动的自然景观,并成为墨西哥画坛流行一时的创作题材。现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以上便是我国和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火山。当然世界上的火山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介绍的仅仅只是被世界人民所熟知的一部分。为了符合本书的主题,其他这些火山我们就不再一一作详细的介绍。

同类推荐
  • 罗布泊密码

    罗布泊密码

    20多年前神秘失踪的老陈头为什么会重现雅丹魔鬼城?温驯的盘羊为什么会袭击人类?地下百米暗藏神秘溶洞?废弃的军事基地掩盖什么秘密?七月的罗布泊大沙漠将会有怎样的危机等待着路小果、罗小闪、明俏俏和罗峰爸爸?三位中学生的暑期探险之旅注定危机重重。一路上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冲破层层迷雾,为大家一步步揭开大自然为罗布泊设置的一道道神奇密码。
  •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讲述了历史上的名人如何发散思维,创造发明的小故事,从而启发读者的思想。
  • 真相藏在黑暗里:惊险刺激的50个侦探故事

    真相藏在黑暗里:惊险刺激的50个侦探故事

    1870年,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发表了侦探小说《艾德鲁·特鲁德案件》,在杂志上连载了六期。遗憾的是,作者尚未完成这部作品就搁笔长逝了,书中的疑案也成了千古悬案。而在大洋的彼岸,美国作家爱伦·坡发表了著名的《毛格街血案》,出色地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密室杀人案件,也第—次出现了杜宾这—侦探形象。侦探小说,逐渐成为—个专门的领域,这里有最聪明的侦探,也有最隐晦的罪犯,这里只欢迎最出色的作家,也只给最聪明的读者带来乐趣。本书《真相藏在黑暗里》收录惊险刺激的侦探故事50个。
  • 平安夜

    平安夜

    八岁男孩任小小的80后爸爸任意是一个职业博客写手,终日“宅”在家里,自得其乐。任小小的妈妈忍受不了任意颠三倒四的生活,在一个雨天拉着箱子走了,任小小则留在房子负责照料自己的“老哥”爸爸,两人的生活独特而浪漫。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任意成为了青阳城少管所的作文老师,作用才情和不羁的做派,成为那个特殊空间里少年的偶像。2009年平安夜,青阳城里突然之间却变得一片混乱:任意最为看重的一我少年犯逃走了,任小小,任意还有负责看管少年犯的郑菩萨顿时慌了神,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令任小小大为意外的是,“老哥”任意这个时候却突然之间“长大”了,他自去找那名少年犯,并为他申诉他所蒙受的巨大的冤屈……
热门推荐
  • 雪色弥城

    雪色弥城

    一个强大的君王,一个心机颇深的男人,一个不懂世俗的魔女,演绎了一段旷世奇缘。如果没有那一天,我们也不会相遇。如果没有看见沐浴中的他,她也不会心动;如果没有遇见她,他也不会背叛自己的爱情;三个人的爱恋,没有一个赢家。不该爱的爱,没有情的情;剑起花落,斩断一世红尘,若有如果,我们可以选择不受伤的活下去。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 至尊掌门

    至尊掌门

    他,一个修真者,竟神差鬼使的来到了魔法的世界。凭借着他的修为,在异界留下了不少奇妙的故事,然而命运仿佛捉弄他一般。他在异界并没有混出什么风光。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凭借着他在异界学到的一切,最终统一了修真界,成为伟大的掌门。
  • 凤倾天下:废柴逆天三小姐

    凤倾天下:废柴逆天三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皇帝凰心。神马?穿越?废物?草包?统统都换给你们!龙系上古超神兽奈落达尔强行与她契约,上古神兽雷系之王戴安娜(她取的名字)甘愿当她的坐骑,自身带有火系的变异系雷系,还是神雷体质可自由操控雷火,谁还敢说她是废柴?!她,二十一世纪的神偷蓝雪心,帝凰心的妹妹,龙系上古超神兽米奈希尔的契约者,上古神兽雪系之王凯瑟琳(她取的)的主人,拥有水系变异系冰系,同样是神雪体质可操控雪雨.两人共同携手,成就一段奇迹。看姐妹花如何创造出荡气回肠的传说!
  • 我的萌鬼男友

    我的萌鬼男友

    1.拥有一个鬼男友是什么体验?有点方。拥有一个又萌又逗比的鬼男友什么感觉?顾茜茜表示寒毛乍立。被诅咒的高位,会说话的尸体,鬼新娘,飘在半空的眼睛,白骨精来袭……麻麻啊,好可怕,选男友有风险,入手需谨慎。现在考虑换一个男朋友中不中?某妖孽笑靥如花开口:“老婆,你是嫌弃我不够卖力咯?”————2.她叫顾茜茜,顾氏一族十八代中最废材的捉鬼师。不过无意间捡了一本破笔记本而已,转眼就被一个小屁孩缠上了。小屁孩说他很呆萌,是掌管死亡笔记的主人。可卖萌,可保镖,可暖床,还可打酱油。n天以后,身旁暖床的小屁孩摇身变成冷傲帅气吊炸狂男人,顾茜茜瞪大了眼睛。“娘子,这么快就不认识为夫了?已躺好!”某妖孽笑靥如花。
  •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2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2

    本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21 世纪大学英语》的配套系列教材, 包括《阅读》、《口语》和《词汇》三种, 每一种分一、二、三册, 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和练习使用。《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册十单元。每一单元介绍一种阅读技能, 并带针对性训练。各单元还配有三篇快速阅读, 旨在通过反复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速度。第三册以介绍文学名著为主, 通过对各种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字进行讲解与分析, 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找个男人当老公

    找个男人当老公

    凌童艾最大的愿望是告别“棍族”,成为一支真正的筷子。可爱情的发生怎么就这么难呢?天时,地利,人和,真的是缺一样都不可以。或者,就算三样都齐全了,那个雄性动物偏偏就不发情,你能怎么办?站在和煦的春风里,摆着花样的笑容,竭尽全力地搔首弄姿,可是,他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你,问:“怎么了?”怎么了?还用问吗?春天啊,春天来了,猫都叫了,人作为高级动物总该有所表示吧。或者,深情地看一眼,就一眼,说一声,“当我老婆吧!”
  • 误落豪门:公子,请自重!

    误落豪门:公子,请自重!

    她柔情似水又刁蛮成性,溺水穿越,成了慕府大小姐!让冰山男心跳加速,和帅流氓亲密接触,与邪恶魔斗智斗勇,就连石佛都被她打动……那一张倾国倾城脸,真真迷倒一船美男!可是,乱世百草丛中过,芳心只准许一个!在一众私宠密爱中,她会作何倾世抉择……
  • 媚者无双

    媚者无双

    她在大婚的时候被人掐‘死’,醒来后已经被人装棺,她的丈夫正在灵堂上和小妾做造人运动。她趴在棺材沿上指点,“夫君,你这姿势不对,应该再深些,再用力些,才容易生儿子。”男人一抖,她惊讶道:“原来不是姿势不对,是东西太小。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七年表

    十七年表

    本书叙述了1990年至2006年间一个当代中国平庸青年的成长历程,萨达姆从1990年登上《新闻联播》,到2006年被绞死,权势起伏贯穿其间。这十七年被作者定义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萨达姆时期”,也可看成那个时代青年的成长年表。如曹寇本人所说,“或许两相参照倒别有趣味”。和曹寇一如既往独树一帜的语言和结构一样,这个小说仍然是曹寇式的,但更加绵密和平实,语言也更为简洁、质朴、野性、畅快。小说在成长的快乐与迷惘中,折射出的是某种反都市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