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20800000006

第6章 婴儿的脑

◆脑科学的两大发现

脑科学研究的两个重大发现影响着婴儿保育。

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神经元(neuron,脑神经细胞)以及突触(synapse,脑神经细胞网络=神经回路链接)的数量不是不断增加,而是在1~3岁前后急剧增加,之后逐渐减少”。人们都说,神经细胞采取的战略是先大范围联手,然后,放开不需要的手。与“先多产出、后删减”的方式相比,“按需求增加”的方式更容易敏感地应对周围状况的变化。

比如婴儿不能精细地活动手指,是因为活动手指所需要的神经细胞网络过于广范围地链接。伴随孩子的成长,不需要的回线消失,只留下需要的回线,手指才开始能够进行精细的动作。最近的研究表明,婴儿不仅拉手的方式发生变化,神经细胞本身的性质也会发生巧妙的变化。

另一个重大发现就是20世纪90年代在大脑皮质前头叶发现的“镜像神经元”。毫不夸张,正是由于这个部位的发达,人类与所有生物相比,完成了惊人的进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现,它证明了人类是自己完成社会性发育的。

那么,我们来详细地考察一下这两个发现。

◆突触

人类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脑的重量发生急剧变化。出生时脑的重量只有大约400克,而到了1岁时就增加到800克,到了4~5岁时,就增加到1200克,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的大约80%。脑内神经细胞的数量基本不会因为细胞分裂而增加。同时,在脑的许多部位,被称作细胞耦合通道的突触密度,在1~3岁前后发育到顶点,其后几年逐年减少至原来的2/3左右。像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区分每一个人的面孔一样,婴儿也可以识别猴子的面孔。这是由于突触数量多才有可能。但是,对于现代的孩子而言,没有必要去识别每一只猴子的面孔。于是,伴随着成长,则会丧失识别猴子面孔这种不必要的能力,只留下识别人的面孔的能力,集中提高这种能力。从这点来看,婴儿保育就是要留下必要的东西,丢掉不必要的东西。在婴儿保育中,如果“替孩子做的太多”,甚至会让孩子失去需要保留的东西。迄今为止,人们所思考的所谓“早期教育”,貌似吸收了许多知识,但如果这些知识不是孩子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则会随着突触的减少而消失。

对于人的大脑,每一天都会有许多东西被发现。人们发现,人的大脑在成长过程中,不仅神经细胞会耦合,同时神经细胞本身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对神经传达物质反应的变化。开始,会发生被称作“兴奋”的反应,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出现被称作“抑制”的反应。也就是说,会变为正相反的反应。人在兴奋时会喧哗,之后需要抑制自己的行动,大人将其称为理性,虽然小孩子意识不到什么是理性,而大脑已经具备了抑制兴奋的功能。这就是被称为“抑制”的反应。因此,神经细胞不会发生多余的兴奋,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扩散。

◆镜像神经元

在我们保育园实习的学生曾经这样问我,“这个保育园的孩子不是看着老师的脸色行动吗?”我回答说,“最近的孩子已经不再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了。在过去,今天家长的情绪不错,可以从家长那里要些零花钱;家长情绪不好,就老老实实的。如果发现家长累了,孩子就想帮忙,会观察别人的心情,而最近孩子预测和察觉他人行动的行为减少。我认为,孩子应该更多地观察别人的脸色”。

根据人的面孔读懂他人的感情,这是一种象征人类智慧的能力。人们对什么是读懂他人心理,如何读懂他人做了研究。研究表明,读懂他人心理,不是根据他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这些器官,而是根据面部表情来推测这个人的感情以及心理活动,继而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交流。人具有通过观察他人面部表情来推测他人心理的能力。

镜像神经元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镜像就是镜子,猴子发起某种行动时,大脑中与运动相关部分开始活动。其契机不仅是通过自己的意愿去运动,而是在看到他人行动时,大脑的那个部位也开始活动。如同自己伸出手去抓东西时一样,看到别人抓东西时,自己大脑的这个部位也会活动。人们常说,夫妻常年生活在一起,往往面孔会很相像,这是因为夫妻都在镜像神经元水准上相互模仿(脑内模仿)的结果。

镜像神经元之所以引起瞩目,是因为镜像神经元具有“读懂他人心理”这一重要功能。人的本质体现在与他人交流这一社会性的智慧上。人们认为,镜像神经元支持着人类与他人交流这一杰出能力。

这一发现回答了一时议论纷纷的“个体与集体是否可以两立”的问题。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发挥个性和与他人协调是水火不相容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如镜像神经元这一发现所象征的那样,个性正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磨炼出来的,人是通过反映在他人心里的这面镜子中的自己来了解自己的。

那么,镜像神经元是如何诞生、如何形成的呢?目前有一种假说,认为“镜像神经元是婴儿在通过模仿家长这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婴儿笑了,家长回应婴儿的笑,自己也笑,通过反复重复这些动作,婴儿脑中诞生了反映家长笑容的镜像神经元。更准确地说,婴儿不仅是在与家长的相互作用下,还会在与身边最亲近的人的相互作用下,以及与各种人的接触中,通过镜像神经元的相互模仿作用,产生以“共感”为基础的、集体的传统及道德,形成了文化。

◆读懂他人的心理

人是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读懂他人的心理、进行社会性交流的呢?这些是心理学的一个难题。在研究中有一个被称作“心理理论”的课题。心理学中“推测对方的心理”,“认为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意识”的能力,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现在,不仅在科学领域,同时还在“心理哲学”领域对这种心理活动在进行研究。这是一门学问,就是将他人看不见的心理活动,与作为可视的物理行为关联起来进行研究。其中,“心理理论”也把“镜像神经元”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心理理论

在心理学中叫作“推测对方心理活动”“认识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能力。英语为“Theory of mind”,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可以以误信问题进行确认。

日本心理学家子安増生和大平英树在《镜像神经元与心理理论》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人是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读懂他人的心理、进行社会性交流的呢?这个在心理学中可以说是最最基本、最最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最棘手的一个课题,在研究上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在近20年的有关“模仿”“共感”“心理理论”“读心术”“自己和他人的关联词”“镜像神经元”等的研究中,从正面提出了“自己和他人”的问题,由此使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这个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自己和他人”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应该归功于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以及脑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语言和行动在任何时代都是思考“自己和他人”的重要线索,而近年由于脑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大脑活动实时监测技术的进步,通过“脑的解剖学构造”“脑神经活动的功能”“语言和行动心理学观察结果”这三者的同时映射,人们可以从各个水准上获得重要的知识。目前,在讨论“自己和他人”时举出的两个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视角,就是“镜像神经元”和“心理理论”。

◆自己和他人

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作为“心理理论”的对象进行研究,其中,有关人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何读懂他人心理、如何进行社会性交流,以及这些行为是从几岁开始的问题,曾经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难题。一般认为,这些大约是从4岁开始的。尤其是有关心理世界的理解,据说是在3岁到4岁期间开始发生变化的。这表明是误信课题(辨别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的实验)。因此,有观点认为集体保育应该从4岁开始,而大多数保育园可能都是从3岁开始。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去考虑“模仿”以及“共感”这一心理活动和行动时,我认为从0岁开始,他人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孩子周围的他人无处不在,包括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然而,在现在的少子化社会中,这些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居住地区孩子数量减少,多数家庭只有母亲和孩子,而在家里,母亲还要去厨房做饭,打扫房间,做各种家务。这样,大多数时间就只剩下孩子与电视机或游戏为伴。在我们保育园中就有一个婴儿,不看动画片就不吃奶。因为他在进入保育园之前,家里就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喂奶的。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由母亲来带,但如果是母亲一个人带孩子,很可能就会以上述方法来带。

婴儿会根据功能来选择和利用他人。比如想玩的时候,他会选择发育阶段和自己基本相同的孩子;需要模仿的时候,他会选择比自己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想让别人教自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比自己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也会根据合得来、合不来这样的性格差别来选择对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根据年龄差别来选择。有不同年龄孩子的孩子集体,原本存在于兄弟姐妹之中,或者存在于居住地区的孩子社会之中,而今这些均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不同年龄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基于这样的现状,最近还在开展有关兄弟姐妹的作用的研究。

罗伯特·富尔格姆

他从事过牛仔、民间歌手、推销员、调酒师、画家、牧师等多种职业。喜欢无意识地深思自身周围的事物。他偶然出版的《人生所必要的智慧都是从幼儿园的沙子堆学会的》在美国成为销量400万册的畅销书。

婴儿与生俱来就有做各种事情的能力,而发现这些能力,需要有环境影响的作用。尤其是在“心理理论”中,对兄弟姐妹这种环境影响,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孩子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是罗伯特·富尔格姆的著作《人生所必要的智慧都是从幼儿园的沙子堆学会的》。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书中这样写道,“所有东西都要与大家分享。不要耍小心眼儿。不许打人。东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搞乱了要自己收拾。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伤害了别人一定要道歉”,等等。这些人生所需要的智慧不是在高等教育中学会的,而是埋在幼儿园的沙子堆中。这并不是说沙子如何重要,而是说不同年龄孩子组成的集体的意义有多大。人都是通过别人来理解自己的,如果能够听到不同的人评价自己,就越能看清自己。如果只听到母亲的评价,将来走上社会,听到别人不同的评价时,心里就会受打击,会封闭自己。因此,在不同年龄孩子的集体中的成长经历非常重要。

同类推荐
  •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使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获得人生幸福。
  •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感悟

    每天给孩子一个成长感悟

    感悟,就是我们对某些事物或现象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一个人有感悟才会有情感,有感悟才会有灵感,有感悟才会有心灵的震颤,有感悟才会有收获的喜悦。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引发我们的感悟。其实,我们时刻都在感悟着我们周围的一切。
  • 心理健康篇(儿童家庭教育系列)

    心理健康篇(儿童家庭教育系列)

    本书主要介绍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关于留守儿童和灾后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
  • 母婴护养与保健

    母婴护养与保健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孕期营养一点通

    孕期营养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营养知识、营养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给每一位孕妈妈以贴心、细心的呵护,并呵护腹中宝宝健康成长。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热门推荐
  • 何许经年

    何许经年

    琳羽浩要退出演艺圈!这绝对是近几年内爆炸性最强的新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娱乐版的头版头条都是,国际巨星琳羽浩退出娱乐圈。琳羽浩早婚双生子,退出演艺圈,相妻教子。看着标题就让人惊悚。这段时间依然没有孤骁温的消息,但是据新闻报道,东欧最近很是太平,不像前段时间那样混乱了。
  • 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表面的光彩,却忽视了成功背后的艰辛。谁能耐得住寂寞,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在寂寞中走向成功,是无数成功人士总结出的经验。不在寂寞中消沉,就在寂寞中发奋。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今天的寂寞孕育着明天的成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冷静地思考人生的方向。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时期,让自己品味寂寞,并在寂寞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不求最快,但求最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耐得住寂寞就有成功的希望。《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教你如何成功。
  • 花剩万世风华

    花剩万世风华

    声声泣,夜夜决。重生于记忆的结束,探索一切问题的真相。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倾城绝世。他,万众瞩目。待到重生,一切谜底浮之水面
  • 傲世双骄圣魔篇

    傲世双骄圣魔篇

    孤为魔,只为征战天下,护心中一片净土;吾为圣,只为守护天下,还世间一片安宁;吾等与汝必有一战,不为其他,只为心中所念.
  • 快穿之影后养成计划

    快穿之影后养成计划

    “叮!系统成功升级,开启试炼界面”“叮!请选择:1外貌(玛丽苏)2体力(健身房)3智力(宅斗)4武力(末世)5金币(商战)”“叮!请选择难度:1简单2一般3困难”“叮!欢迎来到试炼界面”
  •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小说描写了有着漂亮外表的杜洛华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无耻之徒,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女人发迹,在短时间内便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地位。
  • 君念:飘飘衣绝

    君念:飘飘衣绝

    春琴盈如水,夏舞蝶纷飞。秋萧轻浅笑。冬歌陌黛初。春夏秋冬,不知何时你已映入我的心上,是那日的一曲琴声,是那日的翩翩舞蹈,,是那日的一瞬笑容,还是那日的悠悠之歌。君念。
  • 虹炎断念

    虹炎断念

    涌流出的清泉变得如此混沌不堪,夕阳与落日不在交辉,白昼与黑夜尽无任何光芒,剑挥出的不在是血流,乾坤如何能转换时空,是时间在停止,还是空间在转移,人类出现的问号尽无法从现实得到答案,或许是魔,或许是仙。仙侠版LOL前所未有的故事为你解开谜题。
  • 坏青梅

    坏青梅

    丫丫的内心,一直住着一只小妖怪,小妖怪嗜爱成性,他却不能给她全部,终于,她放开了纠结着的手,他紧紧地攥住,说:别走——
  • 千灵诀

    千灵诀

    一个普通的聚会,却改变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一个穿越的时空的热恋,最终会是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