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0500000002

第2章 冰川概述

冰川又称冰河,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河流。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冰川冰流动,就形成了冰川。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仅次于海洋的最大天然水库。冰川的分布很广,在七大洲都有它的踪迹。冰川的数量也很多,据考察,全世界冰川多达20万个。由于冰川形成于长年封冻地区,所以对冰川的研究,可以帮我们找到远古时代的地质信息。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到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到零下,受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的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粒雪变得更为密实,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

冰川是个开放的系统,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流向低处。雪以堆积的方式进入到冰川系统,而且转变成冰,冰又在本身重量的压力之下由堆积带向外流动,而冰在消融带以蒸发和熔融方式离开系统,堆积速度与消融速度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冰川系统的规模。

《世界冰川目录资料编辑指南》中把冰川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作为统计对象。以平衡线(又称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区(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5米,而在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0.5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说,这是有研究人员监测以来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时期。世界冰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山区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北欧山区。

冰川消融如此迅速,和人类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滥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而温室效应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格外明显,地球上的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对于直接流入大海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巨型冰山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以及沿海地区可能遭受的泛滥;对于高山上的冰川来说,这意味着山脚下河流水流量的不稳定,即在大量融雪时造成水灾、其余时间则造成旱灾。另外,不少气候专家认为,由于世界上数十亿人口饮用冰川融水,依靠冰川水灌溉、发电,因此冰川过度消融,会给这些人口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催促各成员国在2009年签订继承《京都议定书》义务的减排国际框架条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也许很多人没有见过冰川,但是冰川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就发源于冰川,著名的河西走廊的绿洲也是靠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

1.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之一,它由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那么冰川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形成冰川需要一定的原料,即固态降水,包括雪、雾、雹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相当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大都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所以冰川遍布,而在高海拔的山上,由于气温极低,也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地势越高,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高山上的冰川的形成,除了要有一定的海拔外,坡度还不能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因此也就形不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降低,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于是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得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冰川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就是粒雪和冰川冰两个阶段,它不同于冬季河湖冻结的水冻冰,构成冰川的主要物质是冰川冰。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时间需要数年至数千年。

冰川冰形成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流的速度很慢),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凝固,最后形成冰川。

2.冰川的分类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我们可以把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种。其中,大陆冰盖又叫冰盖,山岳冰川又叫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

大陆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自边缘向中心隆起、规模如南极或格陵兰的盾形冰体,又称大陆冰川。在气候寒冷、有一定降雪量的两极和高纬地区,除少数山峰突出冰面外,几乎全部地面都被厚达数百米至数千米连续的冰覆盖。大陆冰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冰盖冰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部分漂浮在海上的冰体称冰架、冰棚或冰障。冰架冰断裂、崩解后入海形成冰山。在北极和极区附近岛屿上,形态和特点与大陆冰盖相似的、但规模小得多的冰体称为冰帽或冰穹。

地球上现存的大陆冰盖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这两大冰盖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南极冰盖总面积为1.398×107平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86%,总储水量为2.16×107立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储水量的90%。若整个南极冰盖融化,世界海平面将上升约61米,即使扣除南极大陆的均衡恢复,海平面也要上升约40米。

山岳冰川,指的是分布在地球较高海拔山地区域的陆地冰川。根据其外形,通常将山岳冰川划分为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和平顶冰川几种常见类型。悬冰川是指高悬在山脊或山坡上的一种小型冰川,无明显的粒雪盆或冰舌区,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但是体积最小的冰川。冰斗冰川,指发育在沟脑或山脊侧旁,围椅状粒雪盆中的小冰川,没有或仅有很短的冰舌。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发育最成熟的冰川,冰舌通常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基本体现了山岳冰川的全部特征。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是我国境内最长的山谷冰川,长约42千米。平顶冰川指发育在雪线以上平坦山顶面上的冰川,形如薄饼,冰面平整洁净,边缘有小冰舌。山岳冰川如果规模很大,以致覆盖了整个山顶或山区大部分,则为冰帽。

山岳冰川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雪线高度。雪线即是冰川积累和消融的平衡线,它的高度也与纬度、地形和降雪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雪线越低。位于北纬45°左右的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仅2800米,山岳冰川发育广泛。而赤道附近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度则高达5500米,仅在峰巅发育有少量冰川。

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最盛的冰河时代,冰川规模大大扩大,也没有发育为大陆冰盖。以前有很多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大的冰盖所覆盖,即使现在,国外仍有些专家持这种观点,但是经过考察和论证,我国的冰川研究者基本上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另外,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质(如温度状况等)分为:①极地冰川,整个冰层全年温度均低于熔点;②亚极地冰川,表面可以在夏季融化外,冰层大部分低于熔点;③温冰川,除表层冬季结冰外,整个冰层处于压力熔点。极地冰川和亚极地冰川又合称冷冰川,多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温冰川主要发育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阿拉斯加和新西兰等降水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地区。

3.冰川的分布

冰川自两极到赤道带的高山都有分布,几乎遍布所有纬度,总面积约达1622.75万平方千米,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9%。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千米(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

在我国西部,高原雄踞,高山耸峙,孕育了许多山岳冰川,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总共有46298条冰川,总面积为59406平方千米。我国的冰川面积位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4位。我国的冰川最西到帕米尔高原,最东到贡嘎山,最北到阿尔泰山,最南到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

中国的山岳冰川依照成因可以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种类型,总储量约51300亿立方米,前者占冰川总面积的89%,后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按山脉统计,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都超过7000平方千米,四条山脉的冰川面积共计40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70%,其余30%的冰川面积则分布在喀喇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唐古拉山、祁连山、冈底斯山、横段山及阿尔泰山等。

4.冰川的运动

说起冰川,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冰冷的,固定的矗立在冷冷的空气中。其实它们是很不安分的,它们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固定地待在某个地方,它们一直在运动。

19世纪初叶,在阿尔卑斯山上,有几个登山者不幸被雪崩掩埋在冰川粒雪盆里。当时有个冰川工作者推测说,过40年后这几个人的尸体将在冰舌前出现。果然不出所料,43年后,这几个不幸者的尸体在冰舌前出现了,登山者同伴中的幸存者很快把尸体辨认出来。

1827年,有个地质工作者在阿尔卑斯山的老鹰冰川上修筑了一座石砌小屋。13年后,发现这座小屋向下游移动了1428米。小屋本身是不会移动的,造成小屋移动的原因当然是小屋的地基随着冰川向下移动了。

冰川运动和水流有些相似,中间快,两边慢。要是横过冰川插上一排花杆,不需太长时间就可发现,中间的花杆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原来呈直线的花杆连线会变成向下游凸出的弧线。许多海洋性冰川上出现的十分奇特的弧形连拱,就是冰川运动过程中,中间和两边速度不一而形成的。

冰川表面常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川有脆性。不过,经过数百年的调查观测,冰川上的裂隙极少超过60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川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的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因此,可以把冰川分为两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是冰川流动的根本原因。

要回答“冰川为什么会运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物体变形这个物理概念说起。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为了适应或消除外力,可作三种变形,即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或称破裂)。一般物体在受力时都有这三个变形阶段。例如一根弹簧,一般情况下,作弹性变形;当受力超过弹性强度时,作塑性变形,弹簧回不到原来的位置;当受力特大超过破裂强度时,弹簧拉断,作脆性变形。但是,这三个阶段有主有从,并不是平分秋色。到底以何种变形为主,最终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

就冰来说,由于它容易实现晶体的内部滑动,有利于表现出塑性变形。但是,当外力突然增大时,很容易超过冰的破裂强度,发生脆性变形(断裂)。只有在缓慢加荷并长期受力时,冰才能充分显现出塑性变形的特点。我们知道,物体在长期受力时,哪怕这种力较小,也会产生塑性变形。在冰川下部,由于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总是处于受力状态,使下部冰层的塑性表现得比较充分。同时,由于下部冰层的熔点受压比上部冰层稍低,使下部冰层更接近于熔点,因而塑性变形更易实现。这样,冰川下部出现塑性带就不难理解了。而冰川表层,缺乏长期受力这个重要条件,当外力突然增加时,往往作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脆性带。

在一个畅通的山谷中,冰川流动时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表面,越接近谷底速度越低,这种运动方式叫做重力流。如果冰川运动过程中,在前方遇到突起的基岩或运动变缓的冰块的阻塞,就在那里形成前挤后压的剪应力,这种流动方式叫做阻塞重力流。在发生阻塞重力流的地方,冰中常有许多逆断层,还有复杂的褶皱出现。

为什么我们说冰川运动的像蜗牛呢?因为它的速度非常缓慢。冰川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超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根本察觉不出。格陵兰的一些冰川,虽然运动速度居世界之首,但每年也不过运动千余米而已。其他地区的冰川,像比较著名的阿尔卑斯山的某些冰川,年流速不过80~150米。我国冰川大多数是大陆性冰川,冰川积累不丰富,冰川上物质循环较为缓慢,因而导致冰川运动速度比较慢。

冰川运动的速度总的来说是十分缓慢的。但是,也有些冰川的脾气很古怪,它们会在长期缓慢运动或退缩之后,突然爆发式地向前推进。爆发式推进,是冰川运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冰川的“波动”,具有波动性质的冰川叫做“动冰川”。冰川“波动”,常引起特大洪水。在印度河上游就有一条冰川,周期性地进入主谷,当它拦截河流时,形成大湖,以后湖水溃决,又形成大洪水,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

冰川运动的速度是有季节变化的,夏快冬慢。天山和祁连山的冰川,夏季运动速度一般要比冬季快50%(均指冰舌而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是冰川温度的变化。当冰川增温时,冰的黏度迅速减小,从——20℃增高到——1℃,冰的黏度随温度作近直线的下降。黏度减小使塑性增加,因而冰川运动速度加快。夏天冰融水出现在冰川内部及底部是促进冰川快速运动的另一个原因。

5.冰川的作用

冰川作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冰川作用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狭义的指冰川作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总的来说,冰川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成冰作用、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

成冰作用指天然降雪→粒雪→冰川冰的变化过程中的密实化、冰晶生长和重结晶作用,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雪层自身的压力,排除雪晶和冰晶中的空气,使密度增大而实现的。当雪层密度达到临界值时便转变为粒雪,粒雪层密度达830~840千克/立方时,便成为冰川冰。成冰作用时间的长短和气温呈反比,和年积雪量成正比。

冰川侵蚀包括冰川刨蚀和挖掘。冰川体一方面有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是运动的,所以夹带岩石碎块的冰川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对一个突起的岩丘来说,其迎冰面以刨蚀为主,背冰面以挖掘为主,形成羊背石。刨蚀作用造成擦痕、刻槽和磨光面等冰蚀地貌形态,同时产生大量碎屑物质,即冰川乳或冰川粉。挖掘作用形成冰床阶梯和岩坎,为冰川补充冰碛岩块。对于冰川地貌的塑造,挖掘作用大于刨蚀作用。

冰川沉积作用,指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堆积过程。冰川流属于块体运动,所以冰碛物与其他任何外力搬运的沉积物明显不同,除非经后期冰川或冰水侵蚀,冰碛地貌(如终碛垅、侧碛垅、表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平原、鼓丘等)将会保存较长时期。冰川沉积作用的强弱,与冰川类型、运动速度及夹带岩屑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海洋性冰川的运动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夹带岩屑多,冰川沉积作用就强,冰碛地貌的规模也大;反之,大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较弱,冰碛地貌的规模较小。凡有冰川作用的地区,冰川侵蚀与冰川沉积都是同时发生的。

除了上面介绍的三个方面之外,冰川还有反射阳光的作用。冰反射阳光达80%,而海水只有20%,因此,冰川可以起到降低地球温度的作用。

当南、北极的冰层完全融化以后,太阳照射地球的阳光因此不再被反射回去,使海洋的水面温度提高,造成全球性的水暖,反过来又会加速冰川的融解。冰川的崩塌会将底部的甲烷气体释放出来。这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气体,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6.冰川的消融

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有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在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地方尤其显著。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中国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也都发现萎缩现象,冰川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退。近年来,祁连山冰川缩减,融水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22.5米。在喜马拉雅山,一条最大的冰川从1935年以来已缩短了300多米。国际冰雪委员会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着,喜马拉雅山区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证明。科学家预计,在未来35年间,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将缩小1/5.而占世界冰储量91%的南极冰盖,1998年以来占总面积1/7的冰体也已经消失。

冰川萎缩的速度确实是相当惊人的。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到2100年可能达到50%,那时可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亚高原、喜马拉雅山和中亚山地还会有一些较大的冰川分布区。

阿拉斯加湾克耐半岛附近的熊冰川边缘的融化区,当冰川沿粗糙海底运动时,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缝和破洞,并从经过的岩石处携取碎片和残骸。

为什么说冰川消融可怕呢?因为正在加速消融的冰川,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首先,冰川消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0~25厘米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米。而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岸大片地区,使得居住在这些地区占世界一半人口的居民不得安宁,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将变成汪洋大海。

其次,冰川消融会使全球气候产生明显改变。冰川,特别是极地大范围的冰盖能大量反射太阳光,从而有助于人类居住的地球保持温度不至于升高。然而,当冰川融化后暴露的陆地和水面就会吸收太阳热量,从而导致冰体融化更多,由此连锁反应势必加速地面增温过程,使气候变暖。而北极地区冰体过度融化后,较冷的冰水会对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东部地区产生冷却效应,冰水流入北大西洋,又可能会使那里的大洋环流模式遭到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最后,冰川消融会破坏生态环境。冰川消融使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有报道说,与冰盖变化有关的北极熊因难以寻食而体重下降;南极的企鹅和海豹也因海冰减少和气温上升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因冰川消融而暴露出来,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随着冰川的退缩,大部分以冰川融水为水源的地区将会发生严重的缺水危机。如秘鲁、印度北部就因冰川的加速消融而面临着缺水危机,一些地区还因为用水而产生纠纷。

我们已经知道,冰川不断融化会对人类造成危害。那冰川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消融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气候变暖。专家们采用航测、卫星观测和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尼泊尔境内3252个冰川和2323个冰川湖以及不丹境内的677个冰川和2674个冰川湖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1℃,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融化加快的事实,又一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在未来几十年里面临的最大威胁。新西兰科学家对其境内48座冰川进行拍照和分析后形象地把冰川比喻为“银行”,由于这些年来那里高气压盛行,西风减少,导致天气干燥,降雪明显减少,“银行”入不敷出,因为冰川靠自然降雪来补充,以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不利的天气持续下去,那里的冰川还将继续萎缩。

第二,人为原因。我国冰川研究者对祁连山冰川研究后提出,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人地矛盾导致人们大规模毁林开荒,从而使水土流失加重,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气候恶化,冰川萎缩加剧。同时,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功能的温室气体,也会造成地表温度上升,从而加剧冰川融化。

面对冰川如此惊人的消融速度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人类有义务和责任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冰川消退的速度。

7.冰川消融的原因及后果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因此称为“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的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其中包括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等。

(2)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过量。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人口剧增因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众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②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④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⑤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⑥酸雨危害因素。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正在迅速发生、发展。

⑦物种加速灭绝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⑧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形成了新鲜淡水供与需的一对矛盾。

⑨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危害性。

(3)海平面上升

全面性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并且还会加速上升。但世界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受到当地陆地垂直运动—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之和,即该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等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海平面的上升会淹没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加强了的海洋动力因素向海滩推进,侵蚀海岸,从而变“桑田”为“沧海”;其次,海平面的上升会使风暴潮强度加剧,次数增多,不仅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而且还会使土地盐碱化。在中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同类推荐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小草和风儿(第3部)

    人体王国科学奇幻小说:小草和风儿(第3部)

    退役士兵小草遇见了一首歌中一语成谶的、他命中注定的情人风儿。时值人体王国非典肆虐,人体王国命悬一线——小李一刀要求小草尽快找到“四个苹果酒的配方”,人体王国才能有救。而风儿的意图却似乎相反……人体王国的命运就握在宅心纯厚、只会一路崩拳的小草手里……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饶舌的小象

    饶舌的小象

    《饶舌的小象》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长翅膀的男孩》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热门推荐
  •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天圣尊

    九天圣尊

    诸天万界,强者无敌。少年起于微末,身陷绝境,却获得了圣帝传承。于是,少年强势崛起,高歌猛进,踏出一条通天武路,流尽仇人血,碾压万千天才,与无上强者争锋,成就一个啸傲九天的不败传说!
  • 非宠不可:傲娇医妻别反抗

    非宠不可:傲娇医妻别反抗

    他问她:“要嫁给我吗?”她:“不嫁!快滚!”他霸道的将她带到阳台边:“要么嫁给我!要么被我从楼上推下去摔死!”她:“算你狠!”有人给她告状:“陆励南,你老婆最近真是太欺负人了,你也不治治她?”他上去就是一巴掌:“我就这么一个宝贝老婆,她不欺负我就不错了,你还让我管着她不欺负别人?”“可你也不能帮着她一起欺负人啊……”他:“这天底下我老婆最大,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 陌上花开半边尘

    陌上花开半边尘

    这本书我会稍加修改,我知道我这本书已经踏上苏的道路,一去不复还了,因为是新手,所以大大们如果不喜这个文不要介意!在此,陌陌要谢谢那些还没有将这文取消收藏的妹纸们。——————————文案————————————三千年神魔大战,一些事一些物都被人遗忘,惨败的魔界再此带着强势的力量攻打人界,一名从封印中走出的女子,渐渐走进人间,那些被遗忘的事物,逐渐清晰.......
  •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作为享誉百年的世界名校,北京大学获得了世人的一致赞誉,能够参加北大的课程学习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1994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在管理上独当一面的优秀毕业生。正因如此,学习一下北大的管理课,对很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大有裨益。
  • 网游之神迹

    网游之神迹

    主角与兄弟朋友爱人在游戏中奋斗的故事.PS谢谢某蓝MM做的封面.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TFBoys之倾世爱恋

    TFBoys之倾世爱恋

    当我们可爱的三小只遇上他们的真爱的时候,他们会怎样捍卫纯真的爱情呢?他们会不会是一见钟情呢?四叶草快来看陌梦曦写的小说《TFBOYS之倾世爱恋》哦!
  • 活学厚黑学 活用心理学

    活学厚黑学 活用心理学

    本书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精彩文章,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 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用一名艺术生毕业人的视角,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讽刺人生。本文是我们的主角从小到大的青春爱情、友情的故事。故事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仅仅是平凡人描述平凡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