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原始聚落名叫蓟,西周之前就已出现,大致位于北京旧城的西南部,即现广安门内外一带。蓟这个几千年前的古老聚落,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呢?对于这个问题,享誉中外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早就做过分析研究和科学论述。原来这与北京地区的山川形势和古代交通道路有?关系。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隅,其西部是太行山山脉,北部和东北部是军都山、燕山山脉。因为三面是山地,北京所处的平原地区状如一个海湾,人称“北京湾”。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温榆河、泃河五大水系分别穿过重重叠叠的山地,流入“北京湾”,洪积、冲积成北京小平原,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在华北大平原上,原来河网密布,淀泊众多,不便人们往来,只有循着太行山东麓高地人们才能进行南北交往。所以,很久以前太行山东麓大道就被南来北往的人们脚踏鞋撵、蹄践轮压地开辟出来了。而在北京小平原的身后,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也是人们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由于地壳自身发展、运动的结果,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先后发生的纵横交错的断层,愣将坚硬无比的岩石和地层切开,形成一些不同走向的山间峡谷,成为山前山后人们交往的天然通道,居庸关、古北口等就是著名例子。
在上述情况下,不妨设想:当中原的人们要与北国的人们交流时,先循着太行山东麓大道北上,来到卢沟桥所示的古永定河渡口处。渡过河后,向西北出居庸关,可径上蒙古草原;向东北出古北口,可抵达辽西及松辽平原;向东沿着燕山南麓,出山海关,可到辽东各地。反过来说,蒙古草原、辽西及松辽平原、辽东各地的人们,要与中原的人们交往,也是先分别通过居庸关、古北口、山海关—燕山南麓几条大道,分别来到古永定河渡口,渡过河后,再循着太行山东麓大道南下?中原。
这样一来,古永定河渡口就成为几千年前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众所周知,在交通枢纽之地是最容易形成大型聚落的。但是,因为古永定河流出西山后,水流湍急,善决善徙,所以古永定河渡口处不适宜人们居住。为了躲避水患,人们便选择既距渡口不是很远、地势又相对较高的蓟丘附近建立起北京的原始聚落——蓟。这个原始聚落之所以称“蓟”,就是依据蓟丘得名。今白云观附近原来地势较高,侯仁之先生认为蓟丘就在这里。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说:“予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名‘蓟’,恐其因此也。如扬州宜杨,荆州宜荆之类。”意思是说:我奉命出使到契丹国(即辽国)时,见到大蓟的叶层层张开,像车盖那么大,中原地区没有这样大的。辽南京古名称蓟,恐怕就是因为有这大蓟的缘故,如同扬州适宜栽植杨树,荆州适宜栽植荆条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