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43900000008

第8章 1 风险及风险管理辨析

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和收益关系也要受到风险基本特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进行理论分析。风险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状态的看法,其产生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掌握,风险使得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必然包含着不利状态的成分,故时间、不确定性、现象和损失等都是风险的基本要素。

关于风险概念的认识

1)风险的特征和属性

风险概念是风险研究的基础。在现实中,风险广泛存在于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生活诸多方面,而且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人类对风险现象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前,海洋运输作为商业出口贸易的先驱,其事故的高发生率,使地中海沿岸诸国很早就萌芽了风险意识和观念。而17世纪发生在伦敦的一场大火,又使得人们认识风险的视野从海洋扩展到城市生活中。如今,风险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与中世纪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具有了所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

风险现象虽为风险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但风险现象的直观表述一般不会是合乎要求的风险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一个概念是一种它所涉及的一类现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而定义则是用一定的方式把这种思维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要想给出风险的准确定义,必须首先对风险的特有属性进行界定。通过对实践中广泛存在的风险现象的比较研究,我们将风险的特有属性合理地归纳为如下三种:

(1)风险的隶属性

风险的隶属性是指风险皆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且必须被置于某一目标明确的行动中。换句话说,凡风险皆指行为人所采取行动过程中的风险。在当今的社会中没有一种风险不与人的某一行为或行动相关,其与人这个行为主体的隶属关系、与人的行动过程的依赖性十分明显。风险的存在往往体现为人员的伤亡、生产力的破坏、社会财富的损毁或者经济价值的减少等,这都与人类行动和利益的损失相关联。

(2)风险的危害性

风险的危害性是指风险导致的所有可能损失即潜在损失对行为主体造成的威胁。这种威胁致使行为人焦虑、恐惧,并由此导致行动选择的非理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性。在这里需要区分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一,危害性的造成原因来自于潜在损失而非既定损失或已发生的损失。其中,潜在损失是指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损失;而既定损失是指一定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损失。后者虽然会对行为人有损害甚至有严重损害,但不属于潜在损失。

第二,危害性中的危害是指一种危害性导致的不利,其与行为人所遭受损失带来的不利的损害不同。

第三,危害性特定地指风险最终释放前潜在损失带来的威胁。这种威胁的严重程度不但取决于可能损失的大小,还取决于行为人对这种威胁的体验或反应。

(3)风险的并协性

风险的并协性是指任何存在于某一行动过程而对行为主体造成危害的风险,总是与该行动试图实现的目标利益相互依存。换句话说,行为人甘愿冒风险,总有其特定的利益为背景。

上述三种属性是风险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属性。其中,危害性是决定性的,其构成了风险的本质属性。

2)风险的定义

关于对风险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我们从一般含义和经济学含义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1)风险的一般含义

从词源学上讲,“风险”这个词的来源模糊,充满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也有的学者认为来自希腊和拉丁语。有的学者则认为它起源于14世纪的西班牙,还有的学者认为它来自1319年的意大利文献。据艾瓦尔德(Ewald)考证,“风险”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的Risque,是在现代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中出现的。在古老的用法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

“风险”这个词的现代用法是由保险理论的法律定义所界定的,已经不是最初的“遇到危险”,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根据《韦氏国际大辞典》(第三版)的解释,风险(risk)有两层含义:其一,易变化的特性或状态,缺乏肯定性,即不确定性(uncertainty);其二,具有无常的、含糊的或未知性质的事物。根据《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的解释,风险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可预测事件的可能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中对“风险”的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从哲学的观点来看,风险现象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风险”可定义为“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术语一直被可替代地使用着。风险在英语中有三种表达词汇:Risk、Peril和Hazard。根据Risk的词义,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Peril的词义,风险是指所发生的不利事件本身,如火灾、洪水、车祸等;根据Hazard的词义,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条件,即发生事故的前提、环境、诱因等,如涉及火灾事故,风险往往指物品的质地、周围的火种环境、气象条件等。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风险”这个概念与人类的决策和行动的后果联系更加紧密,并被视为对待影响个人和群体的事件的特定方式。

(2)风险的经济学含义

社会经济活动中充满了风险。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经济学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①不确定性观

“不确定性观”包括两种:一种认为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另一种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a。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Mowbray(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Williams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March&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测度;Bromiley认为风险是公司收入流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和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量化风险的概念改变了广大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由于方差计算的方便性,风险的这种定义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Rosenbloom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Crane(1984)认为风险意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Brokett, Charnes, Cooper等将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并用概率进行描述。这种观点又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两类。

“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此定义的特征是强调“损失”和“不确定性”,并认为“不确定性”是属于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由于“主观说”是基于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来定义风险的,因此无法以客观尺度加以衡量。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结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196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重新分析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问题。他们认为,风险是客观的状态,对任何人都是同样存在、同等程度的,但不确定性却是认识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对同一风险会有不同的看法。

“客观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风险是指特定客观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结果发生之可能差异程度,亦即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例如,美国学者威利特1901年在他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可能性》中将风险定义为:关于不愿发生事件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并将风险描述为三层含义:客观的、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程度可以用概率来描述。奈特(F。H。Knight)在1921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并把风险与不确定性加以区分。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能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这些概率可以像拿到彩票一样客观地确定,也可以反映自己的主观信念),那么,就可以说这种情况涉及风险。另一方面,要是该经济行为者对不同的可能事件不能(或没有)指定具体的概率值,就说这种情况涉及不确定性。佩费尔将风险定义为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

②危险损失观

“危险损失观”认为,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和损失。“危险损失观”包括两种:一种认为,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另一种认为,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a。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

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这里所谓的不利是对保险公司或被保险企业而言的。例如,若实际损失率大于预期损失率,则此正偏差对保险公司而言即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Markowitz在别人质疑的基础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于期望收益率的情况,提出了下方风险的概念,即实现的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风险,并用半方差(semi-variance)来计量下方风险(周刚等译,1999)。

b。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风险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王明涛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所谓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易变性三方面内容,其中可能损失的程度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③可能结果差异观

“可能结果差异观”认为,风险是可能结果与预计结果之间的差异,或风险是各种可能结果之间的差异。因此,可用一些反映差异的指标来反映风险。例如,1993年发表的30国集团的《衍生证券的实践与原则》报告中,对已知的头寸或组合的市场风险定义为: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置信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ValueatRisk,简称VaR法,并竭力推荐各国银行使用这种方法;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协议修正案》中也已允许各国银行使用自己内部的风险估值模型去设法对付市场风险的资本金;1997年,P。Jorion在研究金融风险时,利用“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的测度方法来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也将这种方法简称为VaR法。1995年,厦门大学的怯来法在他的博士论文《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中,将风险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间内,事件的可能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可表示为事件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的函数。2001年,西南财经大学的彭韶兵在他的博士论文《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中指出,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

④三种观点辨析

上述三种观点中,“不确定性观”主要关注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危险损失观”关注与预期不一致的不利结果及不利结果发生的程度;“可能结果差异观”则主要关注各种可能结果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差距。由于出发点和认识上的不同,三者并没有准确界定风险的一般性。为了进一步认识其中差别,做辨析如下:

a。风险与不确定性

为了说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将事件的当事人对事件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分布,以及对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否事先认知加以排列,得出了全排列模型。

这个全排列模型共有8种情况,经分析得知其中2、3、4、5四种情况是不成立的,合乎逻辑的只有情况1、6、7、8.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推知,情况1是无风险事件(其本身只有一种可能的结果);那么情况6、7、8所描述的事件在客观上都是有风险的,在主观上都是不确定的。事件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程度不同恰好说明了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所以,那种把情况7、8当作不确定性,把情况6当作风险,即认为风险仅仅是“能用具体概率来描述的不确定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b。风险与危险和损失

结合前面风险的属性分析,我认为,“危险损失观”与“主观说”之间有个共同之处,即倾向于将风险与损失或不利因素必然地联系起来。的确,一些事件的可能结果对当事人来说只有不利影响,而没有获益机会,如地震、火灾,这类事件我们称之为纯粹风险。然而,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既有不利一面又有有利一面的事件就不存在风险了吗——如股票投资、开发新产品等,显然不是。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纯粹风险的存在而将风险与损失或不利因素必然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忽视了投机风险或者说动态风险。“不确定观”中的“客观说”将风险看作是“实际结果”,并将风险的属性归结为“概率”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根据前面的分析,风险除了与事件可能结果的概率相关外,还与事件的可能结果本身有关。

c。风险与可能结果差异

相对而言,“可能结果差异观”给出的定义较为合理。首先,该定义强调了三点:一是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条件因素,并认为不确定性具有二重性——客观不确定性和主观不确定性。前者是指事件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它是不依赖人们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环境或客观条件变化的产物。主观不确定性,是人们对客观事件未来结果的主观判断,是凭人类有限智慧所推断的客观事物外在形式。二是对未来结果的期望,是风险产生的根源。事件结果本身并无有利与不利的性质差别之分,有利与不利取决于人们的意愿和接受能力。三是揭示了风险的实质是结果偏离而不是结果差异。当然,把包括有利可能结果差异的所有可能结果差异作为风险也是不客观的,与风险的危害性本质属性不太吻合。

尽管上述三个观点存在差异,不具有一般性,但是,我们应从中把握风险的基本特征,即风险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状态的看法,其产生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掌握,风险使得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必然包含着不利状态的成分,故时间、不确定性、现象和损失等都是风险的基本要素。

3)投资风险与证券投资风险

(1)投资风险的基本含义

投资风险的基本含义是与损失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这一基本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此进行探讨,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

①以未来不确定性作为投资风险的定义,如投资风险是投资事件未来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是投资信息的缺乏程度,投资信息的缺乏导致了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等。

②投资风险是一种投资损失机会或投资损失可能性。

③投资风险是投资可能的损失,仅仅从投资损失角度定义风险。

④从投资损失的不确定性方面定义投资风险,且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客观不确定性与主观不确定性。

上述观点中,后三种反映了投资风险的不同方面,而第一种观点则比较粗浅。

(2)证券投资风险的基本含义

与风险和投资风险的定义类似,证券投资风险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①证券投资风险是指由于证券价格的波动,造成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与易变性。

②证券投资风险是由于证券价格波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本书认为,在资本市场中风险和收益总是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的。因此,风险本质上是由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天然局限和知识信息的不完善、不充分所造成的,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的损失或收益。人们在经济决策时总希望冒尽可能小的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二种观点更具合理性。

关于金融的功能和风险管理

1)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

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关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理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教授指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

对于什么是金融,通常认为,金融就是资金融通。这样说虽然不能说不对,但是它只是说出了现象而已。也有人说,金融是创造信用的一种机制。这种说法也是对的。这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理解金融,比如从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来概括金融的特征。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概括。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和转移风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着名金融学家罗伯特·默顿和滋维·博迪在《全球金融体系:功能观点》一书中指出,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管理风险的功能。管理风险的功能是指,金融体系既可以提供管理和配置风险的方法,又是管理和配置风险的核心。风险的管理和配置会增加企业与家庭的福利,当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波幅较高时,会相应提高风险管理和配置的潜在收益;而计算机和金融技术方面的进步降低了交易成本,这又使更大范围的风险管理和配置成为可能。因此,风险管理和配置能力的发展使金融交易的融资和风险负担得以分离,从而使企业与家庭能够选择他们愿意承担的风险,回避他们不愿承担的风险。吴晓求认为,对金融的概括涉及对金融内核的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其内核是有差别的,或者说,其核心功能是不同的。金融是一种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机制,它的核心功能是为整个经济体系创造一种动态化的风险传递机能。现代金融最本质的内涵是转移风险,任何对金融的理解如果离开了转移风险这一点,可能也有它的道理,但是,现代金融和今天的金融是有差别的。

金融经过了从融通资金到信用创造,再到转移风险的发展过程。以这种理解作为参照系,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缺少转移风险的功能,那么这种金融体系是非常危险的,或者是没有效率的。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在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架构下,还是在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架构下,经济体系中的风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转变为金融风险,这些风险最终都有可能要蔓延到金融体系中来,所以,金融机构都把防范风险当成头等大事。在商业银行占主体的金融体系中,人们特别是商业银行家和中央银行等都试图把风险堵在金融体系之外。这样做的结果,有时候会出现一种极端的形态——经济的严重衰退或所谓的经济危机。所谓金融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机制,是指现代金融必须创造出一种功能,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来转移,从而使得风险处于流动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一种金融体系能够使经济体系的风险流量化而不是存量化,那么,这种金融体系就是安全的、健康的、有效率的。存量化的风险有可能侵蚀金融体系的机体,从而严重恶化金融体系的功能。现代金融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创造出一种能够使风险流量化的机制。在今天,作为指导原则,不能再按照“蓄水池”理论来构建我们的金融体系,因为,“蓄水池”式的金融体系无法转移风险,而只能使风险沉淀。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通过转移风险来分散风险,而不能把风险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重要部位。

金融并不能消灭风险,它只能分散风险、转移风险,金融就是一种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机制,在分散、转移风险的同时,收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对这一现象诠释最清晰的就是资本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就是要创造出一种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的机制,这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风险流量化,要像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一样。至于流到哪里去了,我们不要去追究,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让它流得通畅,中途不要被堵住。

2)现代金融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沿着现代金融是一种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机制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可以得出现代金融活动的两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

(1)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必须体现流动性和效率平衡的原则

流动性与效率平衡原则的重要性从最近的案例中可以得到证实。以2002年为例,美国市场发生了很大的波动,特别是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暂不提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已经超过了东南亚以及东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下跌幅度,仅是道·琼斯指数,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信号,其波动幅度也接近了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下跌幅度。当然,美元的波动不及这些国家危机时的币值波动幅度。这种金融波动如果放在亚洲国家,极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但是在美国并没有发生这样的危机,而只能称之为金融波动。在金融波动的同时,金融的效率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害,没有由此引发经济危机。美国金融波动如果继续下去,会不会引发金融危机呢?我认为可能性很小。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金融体系比较好地解决了转移风险的问题。全社会的经济风险通过金融体系平缓地转移掉了,从而使整个社会处在一种相对稳定健康的状态。在美国,金融架构的设计和产品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流动性和效率的平衡,金融机构与产品之间的衔接以及金融机构内部业务的交叉、内部防火墙的设计,都比较好地处理了流动性与效率的平衡。当然,如果仅有资本市场,显然是不够的,难以使金融体系在流动性与效率之间达成平衡。资本市场只是提供了流动性与效率平衡的基础,它只是金融体系演进的发动机或者说是引擎,而不是现代金融的全部。

在美国,之所以能很好地解决流动性与效率的关系,除了因为它有一个流畅的资本市场外,还因为它有一个具有良好风险过滤机制的银行体系。本书认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要想解决好流动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问题,就要进行银证合作。银证合作并不只是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而是整个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合作。在这种合作的框架下,可以出现跨市场的产品、跨市场的工具、良性的资金互动以及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实现流动性与效率的平衡。这种意义上的银证合作,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银证合作,绝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也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为股票投资提供融资,这些只是银证合作的必要内容,还不是它的主要内容。本书认为,对中国而言,在效率和流动性之间,效率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整体上看,效率是不高的。流动性似乎还可以,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庞大的“盈余”资金。这是从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来看流动性和效率的平衡。

(2)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原则

如果说第一个原则是金融体系设计的原则的话,那么,第二个原则就是金融产品设计的原则。在这里,风险对冲是很重要的。我把现代金融定义为转移风险的机制,绝不意味着只是单一地转移风险,实际上,在转移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转移与之相匹配的收益。在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是个前提,不同的投资人对市场中可交易的产品会有不同的风险与收益的预期,不同的预期是市场存在的条件。市场之所以有交易行为,是因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认为此种交易价格体现了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因此说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对金融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前提下,任何金融产品的交易都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的。

追求自利的“贪婪”的市场主体是形成交换经济的必要条件,交换经济是一个双方互利的经济。自利的经济主体面对风险的选择当然是回避纯粹的风险,追求风险收益。但是由于经济主体差异性导致了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认知不一致,使得通过风险交换获利成为可能。交换可以深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所以,人类社会对风险的控制、承担、防范和管理的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3)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

风险分析和管理是各类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但是可能遭受金融风险的却不只是金融机构,一些非金融机构及个人在参与金融活动时同样面临着各类风险。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分层次的管理系统。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真正兴起只有二三十年时间,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环境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和破产倒闭,在战略上保证盈利目标的实现和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而针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50年代萌发的蕴含着风险分析和风险定价思想的现代金融理论。这其中主要包括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Sharp和Ross创立的CAPM理论、Black和Scholes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们一方面借助于衍生金融工具在70年代的快速发展,在市场上创造了不少用于套利和管理风险的创新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也创立了不少用于识别和量化风险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技术,如Riskmetrics、Creditmetrics、压力测试、情景测试和返回检验等。这种风险管理的产品、模型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金融工程。同时,以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外部监管也日益与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共同依靠内部模型和控制机制对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予以管理和控制。可见,金融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现代金融理论对风险分析和定价的基础之上,引入数理统计、系统工程甚至物理学等研究方法,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调节、控制乃至检测的一系列程序和方式。

提升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

过去的金融,从风险角度看,是风险沉淀型的,这种金融制度使风险存量化、凝固化。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是不匹配的。而现代金融创新的基本宗旨就是把风险还给市场,把收益也还给市场,金融中介留下必要的、非垄断性的收益。金融的过去从风险角度看是一个凝固化的结构,所以会经常出现金融危机,其微观表现就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巨大不良资产。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正在慢慢地走向衰落,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我们必须改革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才能使其迸发出新的生机。如果完全承袭原来的资产负债形态及其结构,那么商业银行这种金融中介是缺乏竞争力的,因为这种金融活动没有实现风险的转移,同时,收益与风险在资产与负债之间又不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处于金融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否则没有出路。如果只是在商业银行内部进行改革,其竞争力就难以有根本性的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风险报告、信息采集、风险测量和风险监控的风险管理程序。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接口是资本市场。

加入WTO后,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机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货币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的活跃,外汇市场的开放,衍生市场的启动,随着这些市场的发展,市场风险的管理将要提上日程。运用现代统计方法,摒弃主观判断的任意性,进一步深入研究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风险管理的实证,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的转变。

今天,中国的金融正处在急剧变革的过程中,这种变革的动力无疑来自于资本市场。进一步说,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力量来自于银证合作,而不来自于其他。它既不来自于银保合作,也不来自于保证合作。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结构里最重要的横轴,是金融体系中轴心的两端,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将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变革。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指导资本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落实,携手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创新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证券公司是市场中的重要中介机构,加强和完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对于防范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既要坚持完善法规,加强外部监管和公司内部治理,增加市场透明度,逐步健全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如建立各类风险基金,同时,也要建立和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支持好的证券公司,不断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合作,推动金融结构的调整,才能实现中国的金融体系流动性与效率的平衡。

同类推荐
  • 寿险员行销话术

    寿险员行销话术

    本书教你在寿险行业的起跑线上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内容丰富、实例鲜活、讲题新颖、通俗易懂。
  •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揭示“三分制度,七分执行”这一工作理念。执行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员工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公务员,企业员工需要遵守的工作理念。
  • 当行善统治商业

    当行善统治商业

    本书无关冒险和挑战,也不是关于享乐,是一本关于“改变”——借助商业力量改变面对的环境和贫困的挑战的商业励志书。这里无关道德,仅牵涉平等与同情。布兰森在书中表述了他所认为的应该如何看待工作,如何看待商业,商业该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以及为什么要打破现有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如何经营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等问题。商业确实为了利润而存在。但,布兰森能肯定的是,一定还有更高、更远的目的凌驾于企业利润之上。
  • 精明女人理财全集

    精明女人理财全集

    本书从多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在当今社会女性理财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并对适合女性的理财常识、理财方式、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一些理财、消费、开源节流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为女性朋友理财指出了一条方便、科学、快捷之道。
  • 现代品牌战略

    现代品牌战略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概述市场竞争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不容回避的品牌竞争现实,中国企业要征战国际市场,就必须高扬品牌的旗帜。第二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要素。首先是品牌的内在要素,包括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与新品开发、企业信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与市场规模、企业的人才战略等等,这些构成了品牌的内在要素。第三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管理的若干主要问题。$$首先要涉及的是品牌战略的选择,最后介绍了国际品牌,并对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等品牌的特点进行了国际比较,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系。第四篇是关于成功品牌案例分析。
热门推荐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
  • 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

    追求美好人生的根本之道

    现实迷雾重重,历史尘烟滚滚,我们有时清醒,有时迷失。也许,没有生动的例子来启示,没有强烈的对比来启迪,我们不太容易认识自己。
  • 冥夫来袭

    冥夫来袭

    被骗误闯了豪宅,惹上了不该惹的麻烦,从此多了个高冷鬼夫,不但日日缠着我洞房,还要霸道地管东管西,面对这张帅得天怒人怨的脸,我没有节操地表示妥协。本以为从此人生美满,不料却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武财神系统

    异世武财神系统

    龙腾商会的灵米供不应求。龙腾商会的防御法衣、攻击法器是武者的最爱。龙腾商会的防御阵图,不止各国要塞布置了,富商、贵族的宅邸也必不可少。龙腾商会的飞行法器把土著们各种魔兽坐骑甩了几百条街。神武大陆历,9999年8月,赵凌峰来了。
  • 僵尸有祖

    僵尸有祖

    僵尸有祖,名为僵。集天地怨气,戾气,晦气而生。夺天地造化,遭天所嫉。集天下万祖灭其于荒。僵之有言,僵当有族,祖唯一,神为二,一代有四,二代有八···九代而终。且看小小戾尸如何问鼎僵祖。
  • 非请勿入

    非请勿入

    路子宜的世界本来很简单,除了有时候因为父母感情不好会有些烦恼外,她的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得过且过。二十五岁生日那天,路子宜突然兴起叛逆了一回。一夜激情遇上了衣袖轻轻的楚云,然后她的世界开始有了颠覆,她开始看到: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蛋。每个人都有过往,都有秘密。
  • 呼啸天地

    呼啸天地

    两家争斗,楚家只剩下了一个无法修炼的“绝脉者”。他,该何去何从?沉沦,还是复仇?无边大陆,他选的路,又该如何行走?芸芸众生,他爱的人,又该怎样面对?紧握己手的一切,是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还是挣脱命运牢笼自揽的赏赐?追而不得的所有,是繁华世界的无由戏弄,还是反抗命运囚禁必得的惩罚?前路,未知的那是仇恨,还是阴谋?是真相,还是诱惑?回首,历历在目的一幕幕,每一幕,都足以让他饱尝爱恨情仇。待到何时,待落何境,才能,真正如风一般,自由,天地之间,呼啸而行!
  • 武道天骄

    武道天骄

    本想过着平凡生活的林枫,意外让他进入数千年来无数英雄豪杰寻觅未果的始皇陵。一份传承塑金身;一把圣灵剑,为他的强者之路劈荆斩棘。平凡的事,不平凡的人,且看林枫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在这举步维艰的年代创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 南唐近事

    南唐近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