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关系中,母亲的角色更为重要。母亲应该给女儿可信任的感觉,也就是说母亲是掌握女儿心理、生理成长的主舵手。母亲要善于与女儿沟通,通过平时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而让女儿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自己的阅历引导女儿的思想成长。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意思是说女孩温柔体贴,与母亲心灵相通。同父子关系相比,母女关系往往看起来更为亲密。事实上,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女孩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亲密的母女关系会给母亲与女孩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使女孩学到更多的人生经验,有利于发展女孩的亲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而且女孩与母亲的共性,会使女孩有借鉴的榜样,并从中发展自我。但是,有的母亲却不能与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母女关系生疏。
在一个教育家的演讲会现场,有个10多岁的女孩,看起来生涩而内向。教育家在进行现场互动的时候,和她进行对话,她明显地手足无措。后来,有位女士从会场站了出来,指着女孩对教育家说:“我是她的妈妈。这么多年来,说她也不是,不说她也不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了。”
原来,这位妈妈在公司是高级主管,对员工总是高效率地领导,所以,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可是,这套管理方法拿回家后却不管用,女儿总是用沉默不语或摇头来响应,妈妈又急又气,却无法把女儿当员工辞掉。妈妈无奈地说:“我爱我的女儿,可是又气她总是跟我闹别扭。”
故事中的母亲就无法与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时她明明想鼓励女儿,没想到说出的话语和口气却是负面的,这就会让女儿内心起反感,导致自我防卫机制的出现。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女孩养成不良的性格和个性。那么,母亲怎样才能与女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以下是几种沟通技巧。
1.不要对女孩唠叨
如果每天听一张老掉牙的“老唱片”,我们一定不会听得津津有味。在电脑和电视机前长大的女孩,最喜欢的是瞬息万变的崭新画面,恐怕不会对“老唱片”有任何兴趣。而爱唠叨的妈妈,在女孩耳边也许就是一张被磨损的、五音不全的“老唱片”。某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从对千余名学生的调查中证实:98%的母亲被孩子认为爱唠叨。
梁丹活泼开朗,又是班级干部。可是,老师多次提醒她的家长:梁丹有些浮躁,她的学习成绩不稳定,也不太踏实,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快上中学了,她需要努力。妈妈很着急,就带梁丹去看心理医生。
妈妈对心理医生说:“梁丹很聪明,就是不务正业,心思不往学习上用,我说她也不听,还特别爱跟大人顶嘴!”而梁丹说:“我妈妈是个‘话痨’,我一放学她就不停地说我,我很心烦。我做功课时,妈妈不让我关门,怕我贪玩,她5分钟、10分钟就进来一趟唠叨我,老是挑我的毛病,您说是不是干扰我学习?让我注意力怎么集中?许多时间都浪费了。”最后,梁丹说:“我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是我妈的责任。我妈得改掉唠叨的毛病,我才能保证搞好学习!我说话算数,要不签订一个协议吧!”妈妈听后,良久不语。
心理学家认为,长期生活在妈妈唠叨声中的女孩,在情绪上容易烦躁、焦虑、忧郁,可能出现严重的抵触情绪,容易发生亲子冲突和家庭暴力。女孩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和离家出走等问题发生的比率,也大大高于其他家庭。
作为母亲,千万不要让家中总是充满自己的声音,不要患上“唠叨妈妈”这样的“职业病”。家庭应该是幸福的港湾,要保持它的温馨、宽松、安静。当母亲想唠叨女孩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不如给女孩送去一杯水;给女孩一个慈祥的微笑;或是放一些轻松温柔的古典音乐,让女孩得到情绪上的放松和安宁。
2.选对场合与女孩沟通
母亲应该选对场合与女孩进行沟通。家里面电视这类诱惑因素太多,女孩未必愿意听母亲说话。在一些人多的场合,比如街上、快餐店,女孩会把母亲当成唯一的倾诉对象,在这样的情景下进行沟通则会顺畅许多,效果也会更好。
3.与女孩保持适当的距离
生活中,一些母亲主动陪女儿逛街,一起选衣服,甚至与女儿选择相同风格的衣服,这样的母女关系在别人眼里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但是,心理学专家卡苏洛指出:许多母亲为了加强亲子关系,喜欢和女儿交朋友,但事实上,和女孩过于亲近,会让女孩感到无所适从,令她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母女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我们常说亲子沟通要做孩子的朋友,但这个朋友的尺度,是需要母亲把握好的。过于亲密,甚至返老还童般与孩子一起玩乐,投其所好,而失去母亲的角色,反而让女孩觉得没有安全感。
4.改变沟通方式
母亲可以尝试用以往没用过的方式与女孩进行心理沟通,比如:写张纸条;用录音或摄像方式留言;写封E-mail;做个Flash;建立一本“家庭日记”或是博客,大家随便往上写等,都是很不错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