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以外,你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吗?你有没有试着通过目光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呢?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眼神中可能流露出真诚、善意或者友好,也可能让别人感觉到隐瞒、欺骗或者其他的感情,而最聪明的人总是善于运用“注目礼”的,他们会让别人在自己的眼睛中感受到善意或者尊重等情感。让你的眼睛有意识地反应你的内心想法,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这与死死盯着别人看是完全不同的。死盯着别人只会让别人对你反感。
扈小北有个习惯,总是喜欢长时间地盯着别人看,甚至因此没少和同学争吵。“你为什么总是盯着我呢?”一个同学质问道。“没有,我哪有看你啊,我看的是那边。”扈小北想要用手指随便一个地方,却发现每个地方都有人,最后他不得不把手指向天花板。“还狡辩,莫名其妙。”那个同学就不再搭理他了。其实,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因为扈小北有盯着人看的毛病而不愿意搭理他,可是对扈小北来说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孩特别招人喜欢,我敢打赌几乎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挺喜欢她的。”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对她的好朋友说道。“难道就是因为她的眼睛大吗?”“当然不是了,我是觉得她的眼睛就好像会说话一样。”“你是在开玩笑吗?”“当然不是,你要是不信可以去见见她。每次我看到她那双眼睛,总是能感觉到她对我的友好,也许其他人和我的感觉一样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她吧。”“哦,原来眼睛真的能说话啊。”
不要小看眼睛“注目礼”的作用,有时候,人类这种无声语言的力量甚至远远大于有声的词汇,所以,让我们都学会巧妙地运用我们的眼睛和目光吧。
□跟我学礼仪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用目光注视对方是一种最基本的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仪要求,但是这种“注目礼”应该是自然的、稳重的、温和的,切忌不可死死地盯住对方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者在别人的身上进行上下的“扫描”。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如何让自己的“注目礼”做得恰到好处吧。
1.注视时间的把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注视对方的时间占到了全部相处时间的1/3,那么对方感受到的是你的友好;如果时间不足1/3,对方就可能会觉得你对他不够重视;若是注视时间超过了总时间2/3的比例,对方要么会觉得你对他兴趣十足,要么会觉得你对他充满敌意。
2.注视角度的科学
平视,一般用于身份平等、地位相当的人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仰视,一般透露出的是尊重、敬畏之意;俯视,一般是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宽容、怜爱之情,也可以表示歧视、轻慢、不屑之意;侧视则一般会表达出轻蔑对方、对对方不敬的信息。
3.注视部位的把握
人际交往之中,眼神的最佳注视位置是对方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部分其实是以双眼为底线,前额为上线。看着这个部位,对方感受到的将是你的诚意和严肃认真。
4.注视方式的不同
直视,往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尊重、认真和坦诚;与之相反则是虚视,也就是眼神不集中,目光不能聚焦于某一个位置,则会让人感到你的胆怯、疑虑或者失意;上下反复地打量别人是扫视,这种注视方式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你的好奇、吃惊,也有的时候反映出你对别人的审视;环视,大多出现在一个人与多个人相对的时候,这种注视目光表示的是“一视同仁”;他视,也就是一个人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眼睛望着他处,不管原因是什么,这种方式总会让对方觉得你心不在焉、心虚或者有些害羞或胆怯等;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恐怕就是“无视”这种注视方式了,无视多被用在故意地对对方视而不见,是一种没有任何兴趣,甚至有些反感的表示。
5.眼神注视的变化
一个人的目光、视线或者眼神的变化,无疑都是这个人内心变化的反映。比如,眼皮眨动得过快则表示你的思维活跃,你正在思索,而过慢则会透露出你的轻蔑、厌恶之情;瞳孔的突然变大放光可能是因为惊奇、喜悦,而突然缩小则表示内心的伤感或者兴趣的丧失。
礼仪箴言
泰戈尔曾说,眼睛的语言是不需要翻译的,思想本身就融入在眼睛当中。的确,眼睛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讯息,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运用自己的这一无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有声的思想,或者不要让眼睛把自己“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