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5500000019

第19章 刘师培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是刘贵曾之子、刘文淇的曾孙。

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变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试,有《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19岁中举。

1904年春,刘师培参加开封会试。临行前,作《留别扬州人士书》,呼吁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落第回乡后回扬州,创办师范学会和协助扬州乡人出洋留学社,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支持学生运动;又作《黄帝纪年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封建帝王纪年。

1904年秋,受王无生(字郁仁)的影响,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参与《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和《国粹学报》的编辑工作,积极为《中国白话报》撰稿,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宣传普及革命主张,作《中国民族志》《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和《匪风集》,并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光复会、同盟会、国学保存会等进步组织,参与万福华行刺王之春行动,成为一名激进的革命党人。他与何震结婚后,夫妇二人都参加革命活动,被上海革命党人比作普鲁东和索菲亚。

1905年,他参与编辑的《警钟日报》公开辱骂德国人遭通缉,化名金少甫,逃亡嘉兴,协助敖嘉熊处理同盟会温台处会馆事务。

1906年春至芜湖,与陈独秀在安徽公学组织岳王会和黄氏学校,宣传革命,发展党人,培养专门从事暗杀的人才。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学教科书》《伦理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和江苏、安徽、江宁《乡土历史教科书》等。

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参与民起亚洲和亲会,先后发表了《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

1907年6月,受日本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和“社会主义讲习会”,创办《天义报》和《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提倡废除等级制度,实现人权平等,实行无政府主义。同时,成立“农民疾苦调查会”,征集民谣民谚,反映农民疾苦;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和苦鲁鲍特金《面包掠夺》《总同盟罢工》等,在同盟会之外另立旗帜。

因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被端方收买,作《上端方书》,献“弭乱之策十条”,背叛革命,充当端方暗探。于是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并与章太炎关系破裂。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于1908年11月全家回国。

1909年,刘师培夫妇在上海充当端方暗探,因出卖张恭,姻弟汪公权被王金发击毙。于是刘师培公开入幕,为端方考订金石,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又拜徐绍桢为师,研究天文历法。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等职。

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州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孙中山保释。后任成都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与谢无量、廖季平(廖平)、吴虞等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作《废旧历论》等。

1913年6月与南下寻夫的何震沿江北上山西,二人均任友人南桂馨的家庭教师。后由南氏介绍,刘师培投靠阎锡山,任高等顾问。又由阎锡山推荐给袁世凯,任参政、上大夫。

1915年8月,与杨度、严复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为袁世凯称帝鼓吹。洪宪帝制失败后,流落天津。

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

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

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

刘师培对于《左传》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月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他研究《周礼》所著的《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日本时,他与章太炎(字枚叔)齐名,当时有“二叔”的说法。

刘师培在北大的三年里,他在学术上所做影响最为深远和取得成就最大的事情,是有关“中国文学”、“文学史”课程的讲授与《中国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它使《文选》派在文派之争中获得胜利,并在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奠定垂之后世的“典范”。

北大之有“文学史”课程,是从1903年开始的。这年颁布的《秦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中国文学门”需开设“西国文学史”、“历代文章流别”等课程,并提醒教员“历代文章流别”一课,可仿日本的《中国文学史》“自行编纂讲授”。此前讲授“词章”,以吟诵、品味、模拟、创作为主,着眼于训练技能;如今改为“文学史”,则是一种知识传授,并不要求配合写作练习,“此举更接近日本及欧美汉学家的研究思路”。

自1906年起,桐城派古文家的势力开始在京师大学堂文科居于优势。这年,对桐城文章情有独钟的古文家兼翻译家林纾进入大学堂任教。

不久桐城派的马其昶、姚永概、姚永朴等先后进入任教,姚永概还曾一度担任文科教务长,桐城派就此稳居上风。他们的课堂讲授和有关讲义非从文学史入手,而是回到了传统文论的老路上去,与当时增加“文学史”课程的要求不符。1913年何燮(yù)侯时任北大校长后,谋求对学校加以整顿,结果是林纾与姚永概因校园里的人事纠纷及文派之争,一并去职。第二年,胡仁源出长北大,夏锡祺被任命为文科学长,开始引进章太炎一系的学者,章的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等陆续进入北大任教。

黄侃在北大讲授《文心雕龙》,其后汇集讲义而成《文心雕龙札记》一书,颇得时誉,成为代表《文选》派的文论名著。与此同时,姚永朴仍在北大讲授桐城派的理论,著《文学研究法》,亦颇得时誉。双方在文学观念上针锋相对,但桐城派自林纾、姚永概离去后已是元气大伤,《文选》派则有章门弟子作后盾而士气正旺,所以后者渐占上风。

黄侃虽是章太炎的弟子,但在文学理论方面更多受到刘师培的影响。两人年岁相若,结识甚早,一直保持着朋友的关系。同在北大任教时,黄侃自觉经学不及刘师培,竟拜刘为师。

刘师培的学说,是《文选》派的后劲,他尽管1917年方任教北大,可其文学主张十年前就已独树一帜。作为扬州后学,他继承并发展了乡先贤阮元的文学思想,强调“骈文一体,实为文体之正宗”,而“明代以降,士学空疏,以六朝之前为骈体,以昌黎诸辈为古文,文之体例莫复辩,而文之制作亦不复睹矣。近代文学之士,谓天下文章,莫大乎桐城,于方、姚之文,奉为文章之正轨。由斯而上,则以经为文,以子史为文;由斯以降,则枵腹蔑古之徒,亦得以文章自耀,而文章之真源失矣”。可见他对桐城派甚为不满,故加以指斥。

刘师培的文学观念没有得到章太炎的赞同,黄侃则折衷师说,推陈出新,但见解上更靠近刘师培。黄、刘二人1917年在北大携手共讲“中国文学”课,使《文选》派一举占领北大讲坛。而姚永朴也恰在这一年离开北大,象征着桐城文派的退出讲台。

从此,北大由崇尚唐宋古文,转为提倡魏晋六朝文。当然,“其后白话盛行,两派之争,泯于无形”。但《文选》派所推崇的魏晋风度、六朝文章,经章太炎及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努力转化,却成为现代中国最值得重视的传统文学资源。

对于“文学史”,刘师培并不陌生。早在1905年,他就以《文章原始》《南北学派不同论·南北文学不同论》等文纵论文章之起源、发展历程和不同地域的文学发展历史,且引涩江保的《罗马文学史》证明文学变迁之理,“昔罗马文学之兴也,韵文完备,乃有散文;史诗既工,乃生戏曲。而中土文学之秩序适与相符,乃事物进化之公例,亦文体必经之阶级也”。

后来,刘师培又编出《中国文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经学教科书》等概述学科演变历程的“讲义”式著作,从而熟知此类著作的编写“义法”。所以一当进入北京大学,讲授文学史,编写教科书,在他那里是驾轻就熟。自然,他在北大讲授文学史,还有一重意义,那就是摒弃了桐城派以传统文论代文学史的套路,恢复了当年林传甲编《中国文学史》时的初衷,以“文学史”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

从此以后,“文学史”的讲授格局基本被固定下来,形成较稳定的理路与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当然这不是刘师培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当时与他同开各类文学史课程的朱希祖(亦为章门弟子)、吴梅、周作人等亦功不可没。

刘师培在北大时的讲义和有关讲授内容主要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文心雕龙讲录二种》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1917年即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并在此后多次再版;《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和《文心雕龙讲录二种》均为罗常培笔录,前者于1945年由独立出版社印行,后者以“左庵文论”为总题分载于《国文月刊》第9、10、36期。这其中《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最为著名,差不多成了经典之作。

鲁迅曾赞誉道,中国文学史一类“我看过已刊的书,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多”。《中古文学史》“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鲁迅的看法可说是代表了当时不少专家的共识,并非过誉。

刘师培在编纂文学史方面,有自己的一定之规的。在研究方法上,他特别注意考察文学的变迁。这与他的文学史观念分不开,即“文学史者,所以考历代文学之变迁也”。在《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里,他以两课的篇幅(第三课《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和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专门谈文学变迁,把文学变迁放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分析促使变迁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以及变迁中的各个流派。从文学史的研究实践看,这种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以至于惠及后学,成为“典范”。

刘师培在《讲义》出版后所通过的北大中国文学教授会课程里说明,亦主张讲授文学史的目的在于“使学者知各代文学之变迁及其派别”,这显然是与刘师培的文学史观念相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刘氏的研究实践促使文学史课教学思想的走向成熟。

在著述体例上,《讲义》采用的是先胪列古籍中之记述、而后案论之的方式,所以其中征引的文学史料和评论资料是极为详尽的,而作者个人的学术见解则简明扼要,仅提纲挈领地出现。这种做法,也反映了刘师培的文学史研究观念。

在《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一文中,他提出应该仿照晋人挚虞,编《文章志》和《文章流别》,前者以作家为纲,后者以文体为纲,“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兼为通史文学传之资。惟斯事体大,必以搜集材料为主”。搜集《文章志》材料的方法为:“就现存之书分别采择也”,“就既亡各书钩沉摭逸也”,“古代论诗评文各书必宜详录也”,“文集存佚及现存篇目必宜详考也”。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可见《讲义》独特的著述体例,是刘师培上述构想的具体施行和自觉实践,何况作为朴学家,这样做也体现其一贯的学术追求。

有了丰富详实的资料作基础,加之刘师培文论方面的修养与见解,《讲义》一书在内容上便也不同凡响。首先,他在整体上把握住了各个时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展现出其绚丽夺目、异彩纷呈的风貌。在论汉魏之际时,认为“建安文学,革易前型”,它清峻、骋词、华靡;关于两晋文学,以往论者有“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看法,刘师培则不然,认为两晋文学实渊源于建安文学,“一为王弼、何晏之文,清峻简约,文质兼备,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名法家言为近者也。此派之文……溯其远源,则孔融、王粲实开其基。一为嵇康、阮籍之文,文章壮丽,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纵横家言为近者也。此派之文……溯其远源,则陈琳已开其始”。对被历代古文家攻击尤甚的南朝文学,刘师培也给予较为客观的评价,说“南朝之文,当晋宋之际,盖多隐秀之词,嗣则渐趋缛丽。齐梁以降,虽多侈艳之作,然文词雅懿,文体清峻者,正自弗乏。斯时诗什,盖又由数典而趋琢句,然清丽秀逸,亦自可观。……至当时文格所以上变晋宋而下启隋唐者,厥有二因:一曰声律说之发明,二曰文笔之区别”。

其次,既倡“文笔论”,又不为其所拘,以开阔的视野看待中古文学。前已言及,刘师培在文学观念上受阮元影响较大,故重文、笔之别。阮元等骈文家,出于从古文家尤其桐城派手中夺取文学正宗地位的目的,大倡文笔之分,即“偶语韵词谓之文,凡非偶语韵词概谓之笔”。以此视唐宋古文为笔,不能称文,六朝骈文才是正宗的文。刘师培服膺此说,故在《讲义》里多方申明(第二课《文学辨体》和第五课中一节《文笔之区别》专申此义)。平心而论,重倡“文笔论”,对于重新认定六朝文学的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起了作用的。

但是,若拘泥于文笔之分来研究六朝文学,则会影响对这一时期文学整体的把握。可贵的是,刘师培非眼界狭窄之辈,他不为先贤成说所囿,在《讲义》中不把研究对象局限于纯“文”学,而是以大文学观的视野,对六朝各类文章皆有所评述,尤重学术性文章的文学价值。如议论晋人之文,便说,在表疏、议礼之文方面,昭明《文选》“惟录张悛、桓温诸表。然晋代表疏,或文词壮丽,或择言雅畅,其弊或流于烦冗,为汉魏所无。又晋代学人,如司马彪、傅咸、吴商、孙毓、束皙、挚虞……郑袭之伦,其议礼之文,明辩畅达,亦文学之足述者也”。

作为学者和《文选》派的代表,刘师培最不满意于桐城的,便是他们的“枵腹蔑古”,没有学问,而六朝文学恰具博学为文的特色,所以受到刘的特别推崇。有论者评价说:“中古文学史》中最有发明、创辟的是在六朝文的研究方面,对六朝诗赋的艺术价值及特征,则鲜有超过前人的见解。”这种评价,颇为妥当。

总之,刘师培在北大所从事的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活动,尤其是《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出版,确实起到了垂之后世的“典范”作用。诚如有论者所言:“在现代中国学界,真正将‘文学史’作为一‘专门学问’来深入探讨,而且其著述的影响历久不衰者,此书很可能是第一部。”

刘师培作为文学大师,他的国学造诣极深,涉猎相当广泛,经学、史学、哲学、文学都比较精通。在文学方面的建树,为我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类推荐
  • 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本书利用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娓娓动听地向学生讲述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学生伴随着心潮的涌动,产生思想、情感、美感和良知,从而达到有话要说、要倾诉,要宣泄,要呼喊,要笼万物于笔端,以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从而意到笔随地挥洒笔墨,体现创造性写作的欢愉。
  • 学霸习惯学习法

    学霸习惯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习惯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文科学习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文科学习能力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成语(上)(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确认新闻事业体制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法律地位,建立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划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职责关系,调节和监督新闻传播行为的指向,解决新闻机构间的纠纷,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以及规定和保障新闻工作程序。在本书的论述及分析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这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深刻内涵。
热门推荐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宠妃当道:鬼王靠边站

    宠妃当道:鬼王靠边站

    苏小沫,现代首席外科医生,意外穿越,成了青岚国太医世家,爹不疼,娘不爱的嫡女天资愚钝?哼,她偏偏要成为家族首席医女!姨娘庶妹谁都能欺负她?好啊!她不介意用手术刀给她们上上课!不过,这个男人是……“本王受伤了……”“王爷,请问,您伤到了哪里?”“本王伤到了心,”号称鬼王的某王爷脸皮比城墙都厚,“请医女做本王王妃,方便日日夜夜,为本王疗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心岸

    EXO:心岸

    乔舒雅曾经说:“感情是一艘漂浮的船,心是主宰它的摆渡人,岸却是它最终要停靠的地方。”那时候,吴世勋是这样的回答:“岸,有远有近,也有大有小。有些人喜欢则近的岸停靠,有些人却喜欢多摆会儿,找远的岸停靠。有些人在黑暗中摆渡,错过了该停的岸,而还有些人,明明看到了岸就在那,却倔着脾气,不靠过来。”好的。那就翻一翻他们的故事来看一看。
  • 权谋之姬乱天下

    权谋之姬乱天下

    那一年,香山枫林惊鸿一瞥,是谁迷了谁的眼?那一年,究竟是谁痴缠了谁的一生?那一年,又是谁沦陷在了谁的阴谋阳谋之中?半路皇子究竟是人畜无害,心思单纯,还是妖孽邪肆,韬光养晦?第一名妓,如果她的微笑是欺骗,那么眼泪又是否真实?前朝遗孤,在爱情与仇恨之间抉择,推出去的爱人还能再回来吗?巾帼女将,一眼倾心的,究竟是不是良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蚊虫浩劫

    重生之蚊虫浩劫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之后灵魂转移到一只渺小只有十几天寿命的蚊子身上!好吧,竟成事实,那么咱就做一只有梦想的蚊子,维护世界和平就交给我了,呃...换个梦想!古有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那么我就做一只蚊仙,蚊神。且看一只会修炼的蚊子如何养家糊口,赚钱赚到手软,且看一只渺小的蚊子如何逆天改命,让万物臣服。不服吗,咱小弟多,成千上万的蚊子扑过去,看你怕不怕!.................................书友Q群:92145369
  • 混世魔郎

    混世魔郎

    古画谜情,与君似曾相识。三顾老宅,纵穿大宋乱世。郎野,因一幅古画的契机,穿越到风雨飘摇的南宋之初,又因一副奇异的相貌,卷入一场震惊天下的刺皇行动中,由此开始混迹于多国对峙、豪强并起的乱世。乱世下,有英雄似的流氓,他要做流氓似的英雄。有君子似的小人,他要做小人似的君子。有忠良似的奸佞,他要做奸佞似的忠良。他言行乖违、举止放浪,做事剑走偏锋,谋计旁门左道,人称江湖骗子,也道混世妖孽,究竟他是邪魔,还是救世星主,请君拭目以待。
  • 日月为瞳

    日月为瞳

    一个身体流淌蛮族血液的杂种,一个左臂不通的废物,不拜天地,不跪帝王,以山河为躯,日月为瞳,天河淮水交织血脉,苍生命轮主宰苍生。
  • 观澜之黑水绕城

    观澜之黑水绕城

    --将军可曾登临过这阅江楼一览我疆域的广袤?-不曾--那今日将军与朕一同观览这豪疆广域又有何种想法?-想法?陛下是想问臣下的是跟何种景致有关的想法?--哦?爱卿对不同景致还有不同见解?-不知陛下想听的是有关这漫山间如血的枫红,还是山下那绕城的黑水,亦或者是水那边千倾一碧的农桑?……又或者是那如黛的远山?--朕的疆域可不是仅仅局限在那黑山的这头喝。-当然,陛下的疆域还有山那边那连天的沧海!--呵呵,爱卿所言极是,起风了……爱卿可知,朕的所思所想?-臣下不敢妄自揣测。--朕此刻,只希望朕的天下能一直像现在这样,笼罩在这晴空万里的苍穹之下!
  • 综漫之久晴

    综漫之久晴

    谁都不曾想,那个平日里嘻嘻哈哈没个正经的苏玖竟是个冷血冷心冷情的主。于是很多人栽了。但好在,一次次的相遇终究还是让这个性子凉薄的女子改变了。只不过……谁也说不清,这改变,到底是好是坏?————————————————女主自带咒术能力,会慢慢变强。男主未定。角色崩坏有,万人迷体质有。不喜勿喷。已经确定要写的是网王和死神世界,还打算写家教或者猎人,亲们想让我写哪部动漫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考虑的~
  •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后宫娇宠美人:沉香雪

    人人都知道她是冠宠天下的皇后,帝王宠爱,母族势高。但是,只有她知道,她并不是皇帝的心上人。那又如何,她过得开心,过得爽快就好!谁知道,接连串的奇葩事件,她竟不知不觉走进了那位帝王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