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二十几岁刚结婚的朋友对我说:一直认为结婚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相知相爱,水到渠成地结婚是对爱情最好的交代,和旁人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当我结婚后,才发现这个观念大错特错,因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对于两个人来说,最确切的联系就是以后两个人会生活在一起,改了对彼此的称呼,出去见朋友的时候,不再是介绍“这是我女朋友”,而变成“这是我老婆”。
但是婚姻仅仅只是变成对方的老公老婆就行了吗?不是的。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和对方以及背后的各种关系结婚,比如双方父母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生活圈子、职业、喜好,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都会慢慢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形成我们新的生活模式,并可能改变我们过去对于婚姻和事物的看法。
有人说,结婚不就是一张纸嘛,无非就是婚姻有了法律保障,只要忠于对方,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没错,婚姻是受法律保护了,感情能受法律的保护吗?两个人婚前感情再好,结婚后,如果不能处理好那个庞大的家族网络关系,以及彼此生活中必须共同面对的种种问题,感情再好,是不是也会有危机感呢?
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婚姻破裂并不全都是因为两个人感情变质了,或是什么性格不合之类的问题导致离婚,还有很多隐性的、当事人不愿意说出来的原因,往往和无法妥善处理背后庞大的家族关系有关的。
我有个学长,是非常优秀而且英俊的男生,他和第一任太太的离婚就是因为双方的家庭原因造成的。本来他的前任太太也是个挺温柔漂亮的女子,但是由于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有失妥当,最后两个人不得不分道扬镳。
他说,因为在同一个城市,她结婚后又没上班,结果三天两头地往娘家跑,丢下我爸妈在家里不管不说,还跟她老妈说自己和婆婆的坏话,结果两个老人只要在一起,从来都是觉得看着对方不顺眼。
其实他们俩之间也没有什么不能处理的矛盾,主要原因就是她给自己父母买衣服就去大商场,而给我学长父母买衣服则去批发市场,尽是些便宜货。学长说,—一次两次能容忍,做多了可就不行了,都是当父母的,凭什么你给自己的父母就买好衣服,我爸妈就只能穿地摊货?我常年在外忙碌,也根本管不了老人穿什么衣服,把钱都交给老婆,也是希望她能够秉公处理这些琐碎的小事,但是她不但没处理好,反而问题越来越多,还尽是些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发生的事。
学长的例子,在现代社会的4—2—1家庭体系(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生于80年代、90年代的这一批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管是嫁出去还是娶进来,结婚后,如何妥善地处理双方父母的意见就尤其重要。
都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其实都是生活习惯的磨合问题,你们俩是结婚了,可是父母们呢?
从你们搬进新房的第一天起,父母们就必须习惯没有儿女们陪着吃饭聊天的日子;逢年过节的,双方的老人都会盼望着一家团圆;有了孩子了,孩子该让哪一方的父母帮忙带是问题;如果和公婆住一起,婆媳如何和谐相处是问题;
家里来亲戚了,双方的态度也会决定亲戚们的说辞;做得好不好,处理得妥当不妥当,每个问题想想都头大,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还要招呼这招呼那的,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得一身不是,你说这生活不难都不行,但是也必须面对呀。因为结婚了,都是一家人了,一家人还能讲客气吗?客气了,那不就疏远了?疏远了,还能成一家人?只怕一丁点口水都能把人折磨死。
现在独身的女友WIVIen,她曾经嫁入豪门,但是还不到一年就回归单身了。
她说,原本选择这段婚姻时,朋友们是给过很多建议的,但当时她以为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足够了,事后才发现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显然是偏低的。因为结婚后,不得不去面对他原有生活中的关系网,她受不了他们家里人看自己的种种怪眼神,令她总是觉得低人一等,她在家里好歹也是个宝贝,在他们家,完全成了受吆喝的佣人,还处处对她和她的家人出言不逊。所以,她觉得与其痛苦地过外人羡慕的贵妇生活,还不如回头做自由自在的普通女人。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值人生最黄金的时期,当我们在选择和另一个人踏入婚姻时,更要理智地认识到,婚姻并不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结局,而是另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开始。
因此,年轻人在准备结婚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楚自身的需求,看对方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找个相知相爱的人与之共度一生,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每个人都不应用时间和精力来证明自己判断力的错误。人生,没有太多的黄金时期可以被浪费和悔恨的。
和一个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和对方交换戒指与誓言,还是和背后众多的关系结婚,所以更需要考量自己是否已经认真地考虑到了双方的家庭背景,是否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去处理这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