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9100000112

第112章 附录:形形色色的心理效应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登门槛效应”对我们的启示很多,如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印象是难以改变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有时晕轮效应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晕轮”,有时候则会引起“积极肯定的晕轮”,二者均会对信息的评价产生干扰,要想克服晕轮效应首先应该坚持客观,不可主观臆断,只凭自己的想法去下定论。

蝴蝶效应

196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的问题时,发生了这样的怪事:她用一组简化数据在计算机上模拟天气演变过程,本希望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而事实却事与愿违。通过计算,她发现初始条件极其微少的差异,都会因其产生错误的结论。当洛伦兹发现了这种微小差异引起巨大反差的现象后,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明这个现象,一只很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了几下翅膀,因其翅膀的振动引起了小小的漩涡,而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就可能会在一个月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大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心理学上也是如此,一个小小的负面情绪,就会引起整个人的变化,为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桶效应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水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糖果效应

“糖果效应”这个概念是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

萨勒选择了一群4岁的小孩做实验,他告诉孩子说:“现在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是这样的:有1/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需要费很大的精力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孩子们为了防止受糖的诱惑,有的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有的使劲地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萨勒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从实验中体现出来的孩子的自控能力,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到所谓“墙倒众人推”的现象。这种效应在教育中值得借鉴。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被别人贴上“差生”或者“坏学生”的标签,致使很多人带上有色眼镜去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这样是不好,应该得到控制和改善。

触摸的心理效应

“触摸的心理效应”是心理学家弗尔德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他曾经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一般认为,早产儿应该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犹如子宫般的环境中,抚摸只会给他们压力感,会有碍他们的生长。然而他对20个早产儿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舒缓而有力的抚摸。10天中,接受抚摸的婴儿比没有得到抚摸的婴儿平均重47%,而且睡眠和灵敏性也都有很大改善。到第8个月末,他们的体质和智力有明显提高。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实验证明,抚摸能有规律地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瓦拉赫效应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有着传奇的成功经历。当他进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一学期结束后老师的评语是:“瓦拉赫非常用功,但却十分拘泥,难于造就文学之才。”父母见此路不通,又让他改学油画。可是瓦拉赫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他的油画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多数教师认为他成才无望,而只有化学教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次,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瓦拉赫后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智能的发展不是均衡的,他们均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如果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就会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显得矮小而单调,但如果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刻板效应

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做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等。简而言之,刻板效应就是由于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这种现象经常在学校里可以见到,某些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器重;而天资愚笨、成绩很差的同学则经常被老师歧视,教师会因此表现出急躁、厌烦的负面情绪,并且经常对这些学生流露出失望、沮丧的表情。而经常受到老师冷眼的学生,会丧失学习信心,并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充满恐惧。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你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从而使决策信息失真。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待效应。罗森塔尔1966年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罗森塔尔认为,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具体指的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将其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真情实意、积极促进属下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贝尔效应

贝尔效应是由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提出: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他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

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作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可见,在鲶鱼效应中,通过中介的介入,可以促进群体的竞争,对提高人才素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此乃海潮效应。在公共关系学上也有一种“海潮效应”,那就是: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依据这一效应,作为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詹森效应

有一名叫丹·詹森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詹森效应就是人的一种浅层的心理疾病,就是将现有的困境无限放大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上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只有尽力克服自己的恐惧感,将得失看得轻一些,才能使自己在比赛中有超常的发挥。

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的威力的大。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是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被称为“南风效应”。它表明在交际中应该注意方法,宽容、心平气和有时候要远远胜于强硬。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

奋起效应

这是与破摔效应意义相反的一种积极效应:当一次大的挫折后,受挫人不仅不气馁,反而激发起改变现况、奋力向上的意志,从而迅速成功的心理效应,即奋起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这种因工作压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即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能算判断吗?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认知对象早已形成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知和评价的心理现象。如小品“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就你那模样,一看就是个反面角色……”然后说自己:“看我穿上这身衣服,起码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这就是从长相产生的定势效应。“疑人偷斧”也是这个道理,它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得出的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而对于一个犯过错误或不被看重的人来说,要改变别人的定势效应,就要对自己的成绩或好事做适当宣传,在别人的心目中改变的、不好的定势效应,建立新的、好的定势效应。

权威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原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思是一样的东西的价值同它满足的需要成正比。运用到心理学上,就是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决定了某种实物或者情感的价值的大小。这就是雪中送炭之所以比锦上添花更令人感动的原因所在。

投射效应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射的就是这种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

同类推荐
  • 潜意识操控术

    潜意识操控术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潜意识都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活动力,然而却少有人能将其开发出来,释放我们潜在的能量。其实通过一些技巧性的训练,我们便可以灵活掌控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而这种技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开发它,唤醒它,就是你的任务!本书将向你揭露潜意识的秘密,向你展示你所拥有的未开发的强大力量,教你通过操控潜意识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 说谎心理学

    说谎心理学

    本书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演说家、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为“当众商务演讲与交流训练班”的商务口才训练课程精心编撰而成的。本书没有教科书那种死板的教条,而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和严谨的语言,融合实用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公开演讲术、商务演说技巧和推销术等诸多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培养出色商务口才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掌握实现高效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成功地进行演讲和谈判,做到在各种场合从容不迫地开口说话,展示自己的魅力,赢得商业上的竞争。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心理学的新解说

    心理学的新解说

    人类已经摆脱了早年的弱小、蒙昧与幼稚,变得越加成熟、理性和智慧,也已经跨越了生命旅途中曾经的泥泞坎坷和艰难曲折,走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在自然面前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这使得每一位能够有幸成为人类的一分子的人,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而所有这一切,无不依赖于人类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特殊的大脑及其卓越的智慧,依赖于人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依赖于人类那颗虽然有着种种劣性但仍然顽强地放射着互助、利他、仁慈与爱的光芒的心灵!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热门推荐
  • 无上魔威

    无上魔威

    陈峰重生在另一个世界,竟然是十万年难得一遇的至尊魔体。为了生存、为了强大,他的目光看向了终极强者的巅峰。看他魔动六国,凑齐化神三宝。威震海外、收伏上古神魔。笑傲星空,尽显无上魔威。
  •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平安京·少年阴阳师

    魑魅魍魉丛生的平安京,一袭幻梦,惊乱安倍晴明的悠然自得……与贵公子源博雅的机缘偶遇;与通灵少女樱冥雪的神秘邂逅。是诅咒?是宿命?是天机?一个个未解谜团,一个个致命陷阱……当安倍晴明追寻着线索,踏入了一切罪恶的根源——樱之森林时。这才发现,原来幕后真正的黑手,竟是来自于另一个时空的异族——吸血鬼。
  • 篮球剑圣

    篮球剑圣

    那一年,鲨鱼东游,科比独撑大局。那一年,逃离猛龙,卡特肆虐天空。那一年,降临休城,麦迪天神下凡。……那一年,王锐剑噬天下!——————————————PS:已有完本120万字《篮球统治者》人品保证,求推荐,求收藏!
  •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

    《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由成杰所著,《聆听心的选择(巴菲特给年轻人的24堂财富人生课)》中的主角股神巴菲特,美国人称其为100年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个人财富45年间增长了575倍。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是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产生影响的人!巴菲特是一个长期投资家,他的爱好就是寻找可靠地股票,把它尽可能便宜地买进,尽可能长久地保存,然后坐看它的价值一天天地增长。
  • EXO之初夏恋

    EXO之初夏恋

    这是十二个耀眼的明星和十二个少女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是,爱情的路上并不顺利。最终走到了一起......
  • 人杰记

    人杰记

    大晋之中,有六州七十二城,而当朝太尉陆松一人独占一州十三城,权倾朝野。陆松膝下有一子名叫陆宝,勇冠三军,陆松能有这等地位他功不可没。但相传......他还有一义子,为人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可惜这位义子自幼双腿中毒,无法行走,只能靠侍女推行轮椅。因他名取自精彩不亮丽,起落是无常。故他名曰……司徒无常。
  • 球儿王妃闯天下

    球儿王妃闯天下

    老天我的爷啊!您老这是在耍人玩吗!我凌小可是对古代很好奇没错拉,可没想过要来古代生活啊!好吧,穿就穿吧,反正这年头穿越跟喝水吃饭似的平常,可您老好歹把我送到唐朝去啊,怎么反倒把我送到了历史上都没有记载的朝代了,偏偏这个年代的女子还一个个的比赵飞燕还赵飞燕。这我也认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灵魂穿越,轮到我却是带着这身子穿越啊!这让我怎么在这旮哒混啊!罢了罢了,来都来了,先试试这里的小吃吧!什么,穿过来是什么身份?不重要!
  • 潘多拉密语

    潘多拉密语

    一千年前的诅咒导致一个种族的命运颠覆,他们苟延残喘,为的就是复仇的那一刻!一个灵魂的释放却同时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本以为自由就在眼前,可是最后得到的却是永不救赎!背叛与逃离,究竟是谁的错?爱与被爱,到底谁才是真爱?这是一个女王养成记的故事,记录了悲欢离合,人心不古,潘多拉虽说可以满足一切愿望,但是我相信总有一样东西它是满足不了的。
  • 逆袭大都市

    逆袭大都市

    做过临时工的耿少奇来到大城市,目的就是赚钱过生活,泡妹子。用科技赚钱?无压力,咱也是新世纪青年,用力气赚钱?拜托,看看哥完美的体型,有个部门招临时工?这可是我的老本行!能不能来点有挑战性的啊。他说:“谁阻止我赚钱,谁就是我的敌人!”
  • 王俊凯许我一生伴你一世

    王俊凯许我一生伴你一世

    一场大雨冲刷了她原本的善良天真,从此她为复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