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8700000021

第21章 内地浙商七巨头

一、郑晓超和他的“永固”

柳市。

这是隶属于沿海改革开放城市温州市的一个小镇。

以柳树下形成集市而得名的柳市镇是座历史悠久的城镇。据《柳市镇志》载,早在西汉时,这里就已经形成村落。两千多年来,柳市人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挥洒汗水,希冀用勤劳的双手构筑自己的家园。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记载的却是贫穷和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敢为天下先的柳市人抢抓机遇,冲破了人多地少的束缚,开始跑供销、经商、办企业。二十多年过去后,在这49.8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竟出现了1000多家企业,数十家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百亿的规模。据说,这数字超出了西藏,是宁夏的一半!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正是有郑晓超这样一大批具有超前意识、冒险精神和应变智慧的人,才有了柳市的今天。

从不愿意受穷而走南闯北的供销员到兴办企业,使企业从不知名到知名,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力金具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和国家电力系统归口单位,郑晓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经历了很多的尴尬,同时也有了很多的荣耀和收获。

2002年春天,笔者来到了已名扬海内外的柳市,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和郑晓超相约相聚,走进了他的故事,翻开了“永固”的创业史……

(一)创业之初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柳市的一部分农民放下锄头洗脚上岸后,采取了与本地区生产力、农民自身素质相适应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开始了低压电器的生产。而另一些人则负责把这里生产的低压电器销往全国各地。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几十人,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最多时达到十万人,形成了“十万供销大军”。这支队伍以原子裂变的速度在增长,他们浩浩荡荡地冲出温州,冲出浙江,跨过长江,跨过黄河……

郑晓超也成了这支大军中的普通一兵。究其原因,有几分的无奈,几分的冲动。不愿意受穷,要靠个人的奋斗闯出一条致富的道路,便是当初郑晓超最现实的选择。

郑晓超出身于书香门第,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初中,居然被人为地中止了学业。他的父亲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当时学校却保留着一条近乎荒唐的惯例——教工的子女应把深造的机会让给工农出身的学生。于是他迈着沉重的步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凭着他天资聪颖的头脑,郑晓超很快在一家制造小木船的造船厂找到了一份月工资30元的会计工作。然而,当柳市低压电器市场渐成规模,郑晓超开始跃跃欲试。最终他毅然辞去了原来的会计工作,踏上了艰难的推销生涯。

带着虾干、紫菜、目鱼干等海特产,带着忍辱负重的微笑,郑晓超敲开了一家家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门。在那冰河才刚刚有点融化的年代里,订上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合同,真的让人有一种莫名的躁动和兴奋!

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凭着自己的真诚机灵,年轻的郑晓超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说温州人在创业初期以假冒伪劣起家,实际上是一种不妥切的说法。当然假冒伪劣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当时也是客观存在。然而更多像郑晓超这样的供销员以及“后方”的生产企业,在主观上还是很看重质量的。但客观上由于一时发展速度过快而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却使温州的企业和温州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尴尬。

郑晓超在多年的供销生涯中,总是选择一些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尽可能将好产品推销给用户。然而当柳市的低压电器一次次被《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曝光,郑晓超感到双肩沉甸甸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晓超,我很尊重你的人品,不是我不帮你的忙,而是你们的货实在说不过去了。这一次,我只有退货了。否则,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老客户老朋友类似的话,郑晓超听了几次后,使他决定结束这令人兴奋又令人感伤的供销生涯。他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产出质量顶呱呱的产品,让继续跑供销的温州人挺起腰杆,扬眉吐气地喊:“我们的产品最好!”

干什么好呢?“走遍千山万水,用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郑晓超风尘仆仆地踏上归途,他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选择。他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与他推销的产品有直接关系的低压电器行业。然而郑晓超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当时的柳市低压电器已形成全国性规模,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具有超前意识和冒险精神的他想冲出一条新路!他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市场调研,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推销中认识的一个电力金具方面的工程师告诉了他一个信息。工程师拿出两个铜铝接线端子让郑晓超看后说,两个产品外形虽然相似,但制造方法却完全不一样,铜和铝的接口端,一种是用铝浇铸的,一种则是摩擦焊接的。前者温州有生产,但质量不可靠,后者则是郑晓超从来没有见过的。工程师说:后面这种产品,是真正合格的产品,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厂家能够生产。由于这种零件太小,投资成本高,所以想找个工厂生产。

郑晓超一边听着这位工程师朋友介绍情况,一边脑子在飞速地转着。当朋友说到,这种产品前景好,今后将广泛应用到电网建设中时,郑晓超马上回答:“我干!”

不久,低压电器生产厂家林立的柳市镇,悄悄地挂出了一个牌子——“乐清永固金具厂”?穴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雪。当时,厂牌挂得挺正规,但厂房却很简陋。一些人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郑晓超,他行吗?会不会在柳市多一个制造假冒伪劣的厂家?但郑晓超和他的股东们并不做任何解释。在当时许多厂家设备普遍落后的条件下,郑晓超倾其所有,并从柳市信用社贷了款,从东北购进了大型设备。机器是到站了,但没有相应的公路让汽车直接开到厂里去,怎么办?郑晓超急中生智,提议利用木板铺成的滚筒滚动的办法,使平板车像蜗牛爬行似的艰难前行,硬是将这台大型设备运到了简易厂房里。

之后,将机器安装完毕后,郑晓超和股东们既当工人,又当技术员,通过技术攻关,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送到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二)发展之中

1990年,对于温州市的部分企业来说,是一个“黑色的年月”。由于产品量大面广,良莠夹杂,带来了温州市产品的一些负面效应。此时,有人写信给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对温州市产品特别是低压电器进行严厉打击。来信引起中央重视,很快,由国家六部局组成的打击假冒伪劣队伍进驻柳市。这次风波,使乐清的部分企业再也抬不起头来。一些人走在大街上头几乎碰着胸口,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挨老师批评似的。

在“打击、堵截、疏导、扶植”八字方针指导下,制售假冒伪劣的企业和个体户受到了严厉打击。而部分知名企业和正规生产企业却得到了扶植。销售量反而提高了。永固金具厂作为部分企业之一,也尝到了质量过硬带来的甜头,企业门口出现了排队购货的经济奇观,加快了企业原始积累的步伐。

这次震撼人心的打假治劣活动,使郑晓超和股东们进一步认识到,“质量兴企”和创造、发展自己的品牌对于一个要持久、健康发展下去的企业是多么的重要。为此,“永固”厂响亮地提出了“一切为产品质量服务,一切为用户着想”、“创造永固自己的品牌”的口号。永固人不仅是挂在口头上,而且还将之落实在行动上。当时,一些亲朋好友说郑晓超和股东是“床上不睡睡床下——头脑发热”。

面对他们的话语,郑晓超等没有争辩,但心里十分清楚,相信“永固”牌产品必将深入人心。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证明了郑晓超的远见卓识。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生产铜铝类电力金具的大厂家就发现,他们的用户名单正悄悄地减少。开始,他们对这家势头不错的民营企业并不怎么重视。但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大势已去,“永固”厂生产的产品已广泛进入电力部门,占绝对优势。

“永固”的电力金具和热缩电缆附件产品进入80多个省市的城乡“两网”改造网络,成为指定生产企业。

不少人想问问不显山、不露水的郑晓超,他的绝招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郑晓超也没有细想。但有一点他是非常明确的,即从创业一开始,就追求产品质量。在当推销员的那个岁月里,尽管他一直想销好的产品,但他还是吃了不少假冒伪劣的苦头。所以,当他自己创业的时候,便紧紧抓住产品质量和品牌不放松,并借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辉煌之后

企业逐渐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好,钱赚得越来越多,但并没有使郑晓超高兴起来。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周期只有两年零九个月到三年,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寿命”大多超过15年,同时亲眼看到全国及自己身边的民营企业如走马灯似的轮换,甚至一些知名度相当高的民营企业似流星划过天空时,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而当企业界的朋友在交流中说到民营企业要过几个“坎”,过了千万难过亿元大关,过了亿元难过5亿大关,过了5亿大关,难过10亿大关时,郑晓超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人指出: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寻求发展变化其根本点在于民营企业一定要有特殊的适变机制和战略。

而具体到“永固”,其适变机制和战略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郑晓超苦思冥想。

苦思冥想的结果是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而推出了一个个大动作。

首先是资产重组,成立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的创业中,郑晓超深切地感受到温州家族式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所发挥出的机制灵活、决策快和凝聚强等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却恰恰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出现了股东随意性大、决策不科学、责权利不明确等现象。为此,郑晓超在企业高层会议上响亮地提出了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口号,并得到了董事和广大股东的认同。1999年元旦,经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浙江永固金具厂经过资产重组,更名为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温州地区为数不多的规范化的股份公司,为企业下一步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企业又升格为全国无区域性股份公司。

其次是扩大生产规模。对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郑晓超保持十分冷静的态度,这可能与他“稳步前进、乘势而上”的发展思路有关。因为在他看来,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到高峰时往往因为市场定位不准确,盲目实行扩张而最终导致失败。针对自己企业的现状,郑晓超经过冷静思考后,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但不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理由是:一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永固”牌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知名度不断提高;二是现有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办公用房已显得十分拥挤,不仅对经营和管理不利,而且难以突出企业规模和形象;三是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新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引进,还没有“落户”的空间。基于上述理由,郑晓超和他的同伴果断地做出了在柳市新光工业区征地数十亩,增加了3万多平方米生产用房的决策。如今,当你走进美丽而现代化的厂区,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郑晓超的又一动作是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千万巨资,建立了检测中心,并从法国引进了先进的橡胶注射机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与此同时,公司继续高薪聘请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发出了一个个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品种更齐全,结构更趋合理。如今,架空绝缘金具、变电金具、线路金具、电缆热缩附件、硅橡胶预制式电缆附件、硅橡胶可分离连接终端、电缆分支箱、氧化锌避雷器、施工工具等产品成为电力市场的“硬通货”,多次在国内外企业高手云集的招投标工作中,签下了一个个大合同。据初步统计,公司生产的“永固”牌铜铝类电力金具占了浙江省市场份额的80%,而在全国各大省市区也均达到25%以上。在电力金具行业(铜铝类)昔日的国企“老大哥”们,大部分都落在了“永固”的后头。

“有钱大家赚,大家有钱赚,才会有积极性,企业才会有市场有效益。”这是郑晓超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十分朴实的话,其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随着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加强和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郑晓超运筹帷幄,进行了营销的全面创新,推出了“按额定价,超额奖励,上不封顶”等举措,大大提高了营销人员和代理机构的积极性,使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由于业绩突出,2001年12月,农业部授予郑晓超“全国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2002年7月6日,郑晓超又当选为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并被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郑晓超自己有一句人生格言,那就是:“没有超越,就没有发展。”为使企业迈上新的台阶,为了祖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郑晓超正在用他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抢抓机遇,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二、打火机中的“大虎”

一个“小不点儿”产品——打火机,从起步到打破由日本、韩国等同行垄断国际市场数十年的格局,仅用了十年时间。这是温州人创造的奇迹。

同样是这十年,代表温州打火机行业冲在最前头的一只“猛虎”是温州大虎打火机厂。

虎牌,是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打出的品牌。商标图案是一个气宇轩昂的猛虎头像,正勇武威严地吼啸。虎者,兽中之王也,啸傲林泉,睨视群雄。周大虎以此命名,不仅意味着他要成为勇冠打火机行业的虎将,更缘于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为纵横捭阖、龙腾虎跃之师的深思熟虑。

(一)艰苦创业

温州市汽水厂女工黄嫣娴疲惫不堪地回到市区西站邮电宿舍的家中。她怎么也打不起精神。

丈夫周大虎见状,关切地询问道:怎么啦?黄嫣娴叹气道:厂里不景气,人员要分流。有三条路可走。一是退职,发几千元;二是提早退休;还有就是每个月领些补助费。你说怎么办才好?最近虽已有些耳闻,但消息来得这么快,周大虎还是愣了半晌。他是个爱揣摩的人,与妻子反复分析:既然这样了,急也没用。才三十多岁的人,做什么不能赚口饭吃?只要肯钻研,天下没有不成功的事。干脆,一次性买断算了。

经过一番思考,打定了主意,说干就干。隔壁有许多邻居在家里装搭打火机,周大虎已早早留了心,这是个门路,起步易,见效快。把五六十平方米的宿舍挤一挤,腾出儿子十来个平方米的房间,到南站劳务市场叫了三五个工人,置办些工具,一个家庭小作坊便叮叮当当地开张了。一天装搭出一二百只打火机,妻子的工资便有了眉目。这是1991年5月间的事。

周大虎的工场像模像样地开工后,他便有一半的心思留在家里了。他不愿小打小闹混日子,一直想着创出些新品种。当时同类的日本产打火机卖到三四百块一只,其实成本只用十几块钱。只要保证质量,大有潜力可挖。爱琢磨肯钻研是他的优点,一年多时间下来,手里研究出了好几个品种,对这行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信心,越觉得这活儿前途无量。竟慢慢地有了停薪留职、自己出来闯闯的打算,他暗自下了决心。

身为市邮电局干部的周大虎拟了个要求停薪留职两年的报告,送往局人事处。看完报告后,处长轻轻地把纸搁在桌子上:大虎,要出去闯闯我们不反对。问题是时间要改动。一周前省局刚下来新精神,要办就得办五年,否则就在单位好好干。你拿定主意。

大虎一下子愣住了。这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两年与五年,区别似乎不大,但这对端了16年铁饭碗、家里妻子已经下岗的周大虎来说,就是个需要反复掂量的问题。两年事小,干砸了大不了回去上班;五年可不一样,多漫长的岁月,还回得去吗?回去还有优势吗?他愣了半晌不开腔。处长问:大虎,怎么样?他如梦方醒,要回了报告,托辞道:我再考虑一下,下星期再来。五年,那是背水一战啊。

豁达开朗的周大虎竟失眠了。他坐立不安,毕竟这是一个转折点,前途是凶是吉,谁心里都没数。

周大虎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大虎念了初中一年级后便到市郊牛山那边插队落户。干过相当多行业的临时工。是在西岸邮电所工作的母亲提早退休,大虎才顶替进邮局有了正式工作。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做人做事都比别人要认真,好胜好强不认输,不计报酬不顾艰辛,事事要干得比别人出色,他认为这样才有荣誉感,受人尊敬。他的这些优点使他很快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劳务公司经理。

性格决定命运。具有很强毅力的周大虎一直相信自己的直觉,他决定咬牙去干,走出自己的路子。经过一周痛苦的思索后,周大虎终于递出了停薪留职报告。

他开始动作起来。在市区更新巷4号租下了三百平方米的厂房。因早出晚归,离家太远,觉得无法照料家人,他决定在厂房后隔出七八平方米当住房,无窗户无透气孔,无厨房无卫生间,铺一张床,上面再搭一张床,带上全家离开装修才两个月的家,一起搬到了厂内。自此开始在旧厂房中创新业的艰难历程。

才十来岁的儿子在厂房里渐渐长大。小男孩猫着腰爬上阁楼般的上铺,再钻进去睡觉;下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有时大清早听得楼板上咚地一声响,那就是儿子睡眼惺忪从床上掉下去了。儿子常问:咱家什么时候搬新房呀?破破烂烂的,同学们都不想来这玩。夫妇俩安慰儿子:快啦快啦。爸爸创业成功,搬新厂房时搬新房。

谁知这一住就是五年。在百里坊大榕树下一个饭摊里吃了五年;在楼梯下的水龙头下冲了五年澡;离厂100来米小弄堂的公共厕所是他们一家五年的卫生间。每天想的是今天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成绩。

过年时,摆过分岁酒,把最后一个工人送上车,大虎夫妇赶紧带孩子去买新衣,但为时已晚,一间间店像是赶在他们前面打烊,看完样式讲完价钱欲货比三家时,早已市散人空,怏怏而返,而且差不多年年如此。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许诺明年一定赶早。周大虎的胃病也是在那几年熬出来的。一次与德国犹太商人在瓯昌饭店谈判,过了下午两时,对方喝可口可乐,咖啡,捏核桃,悠哉乐哉,他可吃不消,赶到餐厅正好打烊。几次如是,大虎饥肠辘辘,有一次终于抓住餐厅早了一分钟打烊的“把柄”,请食客作证,方才有饭落肚。

创业艰苦,夫妇俩有思想准备,就是怕儿子吃不消。“怜子未必不丈夫”,周大虎心中最在乎的还是儿子跟着吃了太多的苦,他总想着怎样去弥补。所以当儿子放学后扔下车子大呼小叫地冲进来要父亲办少年足球队时,周大虎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他,丝毫没有去想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多少财力,竟无意中在另一领域体现了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二)足球情怀

周大虎此时手头并不宽裕。但他把办少年足球队当作一件正事去做,所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是无法估量的。

请教练,租场地,买球衣,购饮料点心,每个月都要花上好几千元,他无怨无悔。他自己从小喜欢体育,又为了培养儿子的自信和意志,拉起温州八中一支班级业余球队便正儿八经地操练起来。但他对队员有个要求,不准输只能赢。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这支球队竟“所向披靡”,班际球赛是冠军,校际球赛是冠军,一路打出了名气打出了威风。他亲自组织后勤,亲自参与训练,妻子黄嫣娴是拉拉队长,带上全厂职工停工鸣号击鼓去捧场。赢了全家庆祝,全队庆祝。最终拿到了全省少年足球队冠军。

业余球队成立时间不长,要在强手如林的全省球赛中夺冠,个中艰辛一言难尽。13支球队中那12支是体委专业队;温州又已是八年不曾参赛。如何克敌制胜,体现出温州人、温州民营企业的坚强毅力?周大虎决定全力以赴,7月份对球队进行全封闭短训,这在全国的业余队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战前动员使队员们劲头高涨。有两个队员扛起担架守在场边,其中寓意不言而明。周大虎也许天生是个鼓动家。充满悲壮情绪的小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鏖战沙场。下得场来,人人血汗淋漓。因为周大虎叮嘱过,每场赛每个队员铲球不得少于5个,比赛的简易球场是沙坪,十三四岁的少年们为荣誉而战,人人舍生忘死打红了眼。第一场赛胜利后,便使省体委官员为之震惊,温州队竟长进得如此出色,马上嘱咐调换宿舍,以示重视。温州队场场赛前动员,一路所向无敌,从第一场、半决赛、决赛,一直到勇夺冠军。好多小队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少年足球队出师告捷,鼓舞了士气,也使温州人八年来在省级足球赛中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也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率队出征纪录“零的突破”。

但凯歌声中也难免有不和谐音。有人开玩笑说:周大虎运气真好,圆溜溜的足球滚啊滚的,滚进了对方的球门。下次就未必了吧。周大虎不是个爱记恨的人,但他把这话记住了。他默默地着手组建成年足球队,开始筹备承办次年的全省足球赛。并且硬是在全省足球赛中一路领先,最后夺取全省冠军。

周大虎又一次以他的毅力和恒心,证明了一个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豪迈情怀。

(三)品牌意识

周大虎办企业,也是一路稳扎稳打。正如有人说他在少年足球赛上拿的冠军一样:运气好。事实上,大虎厂曾经几起几落,幸而他始终有个准则,讲质量创品牌。

温州的打火机业,与温州许许多多行业一样,走过了一条一哄而聚一哄而散的抛物线。1992年至1993年间,打火机工场遍布鹿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经销户、加工户。大批大批的成品通过台湾客户、华侨飘洋过海,大捆大捆的票子塞满腰包。很快,外国贸易商、中间商蜂拥而至,是成品都搬走,竟连包也不用打。温州打火机卖“疯”了,加工场从几十家剧增到几百家,一直攀升到几千家。许多行业的人一夜之间转为打火机厂商捞一把,产品质量顿时大幅度下降。

1992年间,大虎厂已略有名气;次年遇到高潮受到冲击后,他的厂子也躲不开“赤潮”。熟练工被人挖走;配件加工户被挖墙脚。春节探亲回来报到的工人来两个走一双,一周后只剩下三四个核心人物静静地坐在大虎身边望着他一言不发。周大虎自忖能力不比别人差,要捞也不会比别人慢。也有人劝他趁机赚个几千万赶紧改行干别的。怎么办?停薪留职出来,干事业,争口气,创牌子,为的是今后有个成就,绝不能滥竽充数坏了名声。当时,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有一周开摩托车出了三次事故。但他不气馁,从头开始,去南站劳务市场叫普通工,把车间变成课堂,手把手一个个教会;加工户也慢慢花钱培育。就有朋友笑话他是不是有毛病。大虎笑笑。

果然,出事了。粗制滥造终于坏了温州打火机业的名声。早赚的赚饱改行了,迟入行的陷进去了。退货压货投诉,许多工场滑进了怪圈。大虎厂稳稳当当地慢工出细活,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几千家工场似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几百家工场停工等客。老客户新客户在大虎厂排队等货,每天定单都在五万至十万。有人催促,大虎还是嘱咐工人讲质量认真搭。有些待工的企业见状,来厂要求代加工,大虎怕他们的质量跟不上坏了自己的名声,婉言谢绝。有人便撇嘴,牌子值几个钱?有病啊?抓紧赚几千万回来,赶紧改行办火锅城、酒店、皮鞋、西装,谁管你那么多。大虎摇头,不是不要赚,是不能赚,要慢慢赚。他一次又一次挡住了巨大的诱惑。

1994年上半年间,杭州武林门广场一把烧鞋大火灼醒了温州人。灯光球场质量立市誓师动员大会后,北京的两路质量万里行采访团分别来到大虎厂时,抽验了虎牌打火机。无论管理无论质量意识无论产品档次,虎牌均属上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连续三天一版报道、评述,中央电视台三天有声有色说虎牌,大虎打火机厂顿时一夜成名天下知。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虎牌列为温州货中惟一免检产品。不久又荣获温州著名产品称号。

虎牌产品真正走上稳步发展的正道。日产量也从过去的几百只增加到现在的几万只,每月平均以一千只的速度递增。工人搬进了新厂房,周家也同时实现了搬新家的愿望。

1998年,轻工部常务副部长傅立民到访。听取汇报后,很感兴趣,临行时又关切地询问有何困难可以帮着解决,大虎一时也想不出难事来,只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打火机业也能如服装皮鞋般地进行全国监测评优,以应得荣誉为企业扬名。副部长听后很感兴趣。稍后不久,由轻工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牵头,汇集全国十家产品和一家日本产品,委托在沈阳的中国日用五金检验中心进行鉴定,检验报告说明,其中以虎牌产品最好,已达到与日产打火机同等水平。傅立民等亲自来温,向大虎厂授予“97中国防风打火机最强生产企业”光荣称号。

轻工总会会长陈士能非常欣赏周大虎的质量意识和拼搏精神,一次在轻工重点企业会议上谈到开发大西北的问题时,陈士能指点着周大虎说,要竞争,就要像大虎一样,把产品搬到国外去,把国外企业竞争掉,而不是到大西北与西北群众争饭吃。

2000年5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来浙视察,大虎打火机厂为第一站。总书记为该厂题写厂名,对该厂的创业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勉励好好发展,做世界打火机行业龙头企业。

做世界打火机龙头企业,是周大虎1998年实现“全国打火机行业龙头企业”愿望后立下的第二个宏愿。那一年,他将他的车牌号、手机号、电话号均统一为2002,即在那时便给自己立了一根标尺:在2002年,努力成为全球打火机业的领头人。大虎会成功的,他离他的既定目标已越来越近。

三、浙江的阿里巴巴

在浮夸的中国互联网界中,马云是一个异数,他似乎是所有网络公司老总的反义词:他不懂电脑,不懂管理学,他不懂广告,不许公司做广告,他不仅不会高薪聘人,对进来的人还减工资,他说:“网络公司没好日子了,中国新经济就有希望了,现在热闹的是造工具的人。”他认为自己很傻,“像阿甘一样简单”。然而正是对这个公司,软银的孙正义,在6分钟内,决定投资上亿元。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因为所有的中国网络公司都是美国某一个模式的翻版,只有它是例外。马云给中国互联网公司吹来一股返璞归真的清新之风。

(一)一个奇怪的网络公司

有一家公司,网络公司。员工流传着老板奇特的理论“我妈妈理论”。他说:“我妈妈踩个三轮车就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我干吗要点击网页买东西?”

这个公司,挖人很奇怪,在网络公司纷纷以股权、房子、高收入套人时,这个老板对员工说:“我惟一能许诺的是四年人间的痛苦,委曲,不理解,难以沟通,失败的努力,那才是你们真正的财富。股权?也许你们的主管给了你们一大把,那是假的,骗人的。”

当网络公司纷纷烧钱大做广告时,这个公司手头有上千万的现钱,却从不做广告。老板说:“广告是钱能搞定的事?钱能搞定的事要我们做企业的人干吗?”这个公司的老板长得也很奇怪。有人形容他脑袋瘦得只剩下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整个人仿佛没有蜡烛油的蜡烛芯,风就能吹倒他,然而一说话,人就像起了大火。

真有这么奇怪的公司?这么“愚蠢”的老板?有的,那就是阿里巴巴公司和它的老板马云。

(二)一个头脑简单的孩子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呆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

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到了大学,因为他的英语太好了,总是班上前五名,显得没什么事可做,马云就做学生会主席,广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穴HOPE,希望的中文译音?雪。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人们说马云干了件傻事。

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简。“喏,看见那个大陶狗吗?当年我就卖过它。”笔者采访马云时,他指了指吧台上的小玩意儿这么说。

两年马云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而且他是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1995年马云30岁,他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马云脑子里想的却是“我一辈子就教给学生书面的东西吗”?立马不干。

1995年4月,马云成立中国黄页互联网公司,7月份上海才正式开通互联网。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这个公司专门给企业做主页,一张主页2000字,一张彩照,中英文对照,2万元人民币,马云在第三年就赚了500万元利润。1997年在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北上建立国家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MOFTEC网站。马云称:“在这之前,我只是杭州的小商人。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在北京马云还参与了网上市场CHINAMA—RKET的开发。1998年底,马云决定离开经贸部,因为一个巨大的梦想诞生了。

1999年2月,无业游民马云被邀请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参加大会的人80%是欧美人,谈的也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马云忍不住站了起来,讲了一个小时:“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那是什么模式?马云没有说,因为这是他要做的事。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当中,所以他决定和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用马云的话说:“只抓虾米”。很简单,大企业有自己的专门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马云说,“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被压榨,被控制。“例如市场上一支钢笔订购价是15美元,沃尔玛开出8美元,但是是1000万美元的订单,供应商不得不做,但如果第二年沃尔玛取消订单,这个供应商就完了。而通过互联网,这个小供应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世界,将全球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小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向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我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马云更现实的考虑是,“亚洲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

“在现在的经济世界,大企业是鲸鱼,大企业靠吃虾米为生。而小虾米又以吃大鲸鱼的剩餐为生,互相依赖。而互联网的世界则是个性化独立的世界,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产品更加丰富多彩,这才是互联网真正革命性所在。”要做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否则阿里巴巴只做国内就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失去第一就失去意义。阿里巴巴只有做成中国人的全球性网站。马云没有退路。

马云认为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是大企业的电子商务,而亚洲独特的电—户商务不是BTOB(BUSINESST0BUSINESS),而应是商人对商人?穴BUSINESSMANTOBUSINESSMAN?雪。这是亚洲人独创的模式。在阿里巴巴就是为中小企业免费登信息,“以后也将永远免费”。马云仿佛又回到小时候的义气状态。

“你这不是商人的做法。”

“是的,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马云说。

(三)一个相助的高人

马云被自己的梦想所激动,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马云家中创业。《亚洲华尔街日报》总编曾在当时去过阿里巴巴,“没日没夜地工作,房子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他笑称“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阿里妈妈”。

选择杭州的理由非常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创办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TONNY说:“这个钱我连给加拿大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

马云掉头走了。TONNY在和阿里巴巴几个同行聊了聊后说:“我还是在这儿干吧。”有趣的是现任的COO蔡崇信是瑞典AB公司的副总裁、耶鲁大学经济与法学博士。在一次业务访问后决定加盟阿里巴巴,AB公司因此决定投资阿里巴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倒也不亦乐乎。

在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

1999年10月的一天,马云被安排与雅虎最大的股东、被称为网络风向标的软银老总孙正义见面。出于刚融完资,马云没有再融资的计划。

一推门进去,马云原以为是一对一的见面,结果一大屋子人,包括摩根士坦利的人。原定1个小时的讲述,马云刚讲了6分钟自己公司的目标。孙正义就从办公室那一头走过来:“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

马云说:“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讷,说的英语很古怪,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在这6分钟内我们都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一,都是迅速决断的人;二,都是想做大事的人;三,都是能做到自己想法的人。”孙正义的经历非常曲折,小时候曾四处从垃圾箱中寻找垃圾养猪为生,父亲却从小鼓励他“你是个天才”。孙正义从社会最底层滚爬出来,从小有许多狂想却能一一实现。他说过:“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一切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12月8日,马云又坐到孙正义的对面,这次双方都不带律师,都是单刀赴会。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马云获得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马云后来知道,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几天之后,签约之前。令人吃惊的是——马云反悔了。更令人吃惊的是,马云不是嫌钱少而是嫌钱太多。这是让人们大呼傻瓜的事:同样的投资比例,马云不要3500万美金,只要2000万美金。“钱太多了,我不要。”

马云认为:“只需要足够的钱,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孙正义的钱竟然嫌多,“这是不可能谈下去的?选”谈判陷入僵局,然而马云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只要2000万”。

在暴跳如雷的孙正义助手面前,马云给孙正义发了一个电子邮件,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孙正义回复:“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把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雅虎一样的网站。”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200万美金,但2000万美金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是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几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对钱的价值的尊重,才会使他让投资实现最大的价值。

阿里巴巴尽管有上千万的资金,但从不做大的广告推广?穴据了解,初期阿里巴巴在《中国经营报》和《国际商报》做过20万元广告,此后没有做过,最近可能会有调整?雪,也从未开过国内的新闻发布会。马云认为,“广告如果是钱能做到的事,钱能做到的事还要做企业的人干吗?”阿里巴巴只靠口碑传播不做广告,“做得好让客户去说,而不是自己去说。”?穴目前阿里巴巴会员已达到20万并以每天2000个的速度增加?雪阿里巴巴每一页打印纸都是正反两面用的。

阿里巴巴对员工薪酬从不按市场价格定价。几乎所有进来的员工与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减少一大半,从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里巴巴的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吴炯,到了阿里巴巴不仅工资降了一半,还失去了每年7位数的雅虎股权收入。为什么这么做?一,因为资金来自风险投资,必须节约。二,阿里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业文化。马云自称:“从不主动挖别的网络公司墙脚。”

阿里巴巴不仅从未用高薪吸引人,而且马云还对员工说股权那是骗人的,公司失败一分钱不值,而公司成功全在你们手上。

马云的钱全投在客户、人才、员工身上。巨额资金用于客户服务,往往一项就达500万元,还有员工培训,员工好了,客户才能好。马云一有钱就会去找人。虽然拿不出高薪,但马云用的是前程和热情。马云认为优秀的人才才能吸引来优秀的人,这种速度才是要比拼的。直到2003年4月底,阿里巴巴才花完第一轮投资,第二轮投资仍然一分钱没动。“我已经竭尽全力去花钱了,”马云说,“从小穷惯了,也就习惯把钱花在刀刃上。”和许多入认为互联网是泡沫相反,马云认为互联网是一场长跑,美国在第一轮100米领先,并不意味着胜利,亚洲机会在后面。既然是长跑,必须屏住每一口气,节省每一笔钱。阿里巴巴要做五十年的打算,必须同时有兔子般的速度和乌龟般的耐心。

与此同时,马云又是超越于金钱之上的。一个青年员工称:“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没有距离,这是让人最吃惊的,马云和所有的人都是零距离。”马云每次告别时会坚持和每一个员工一一道别。每一个新来的员工,他都会主动谈心。

“阿里巴巴是个不穿衣服的公司,没有别的公司一层层的框架外套,剥开一层还有一层,我们这儿一眼看到底。”一位部门经理称。马云不仅会告诉你小时候数学补考过几次,也告诉员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要用胸怀去对付。男人需要胸怀,女人也需要胸怀,男人的胸怀是气出来的,是冤枉出来的。”

这就是马云,一个浙江商人,这就是马云“像阿甘一样简单的经历”,这也是对马云成功的最好诠释。

四、天下任我行

从3万元起家到如今拥有2.3亿元资产,从小作坊式生产到现在用世界一流设备日产皮鞋3万双,从家庭工厂到跻身全国皮鞋“三强”,温州鞋王王振滔与他的奥康集团以惊人速度实现了规模、效益的跳跃发展,其背后的故事引人入胜。王振滔的故事,就是温州皮鞋最浓缩、最精彩的故事,毫不夸张。

(一)在耻辱的废墟上站立

1988年7月,王振滔借来3万元钱,在家乡温州市永嘉县黄田镇成立了奥林鞋厂,带着一腔悲壮和豪气开始了为温州鞋正名的第一步。

在这之前,王振滔已有七年走街串巷的商海流浪生活。1981年,因为家境的贫困,高中未毕业的他离开家乡到武汉学木工。1984年,王振滔加入到温州推销大军的行列,从推销低压电器开始,开始了他的推销员生活。一年后,王振滔在温州已小有名气。1986年,几个做皮鞋的温州老板要他帮忙推销皮鞋,从此,王振滔跟皮鞋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在计划经济下的卖方市场,推销皮鞋其实就是将它打进国有百货商场的鞋帽柜台,靠着积累的推销经验和骨子里的执著,王振滔以武汉商场作为敲门砖,三个月时间内,将5家鞋厂的皮鞋纷纷摆上了武汉各大商场的柜台,为温州鞋在武汉销售创下一个奇迹。

顺理成章,王振滔成了皮鞋销售代理商,他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租下房子,将武汉市作为大本营。此后,他又在湖南株洲设了一个皮鞋批发部。一年时间不到,脱胎换骨,王振滔成了有模有样的专营皮鞋的小老板。

可是,就在王振滔雄心勃勃地营造属于他的“皮鞋小王国”时,一场灭顶之灾迎头扑来。

1987年8月,5000双温州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门被销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振滔在武汉各大商场的皮鞋被全部没收。

王振滔饮泪告别武汉。离开的那一刻,一个坚定信念在王振滔心中升起:我要做鞋,要做温州鞋!要做出温州的名牌!

王振滔决定在永嘉生产温州皮鞋的消息一传开,别人都笑他傻。温州鞋已成过街老鼠,聪明的人都用“上海”或者“广州”牌子,你还执迷不悟生产温州鞋,卖给谁?

“如果温州人连鞋子都做不好,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做好呢?”王振滔不肯服输,他要用行动洗去历史给予温州人的屈辱。

3万元建起来的厂,实际就是家庭小作坊,10个熟练工人在王振滔的指挥下,开始精心做鞋。一个月后,第一批打上“温州制造”的10箱皮鞋成品出来了。正值中国如火如荼申办奥运,王振滔以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激励自己,取用“奥林”商标注册(后因“奥林”为世界文化所有不予注册而被工商局工作人员建议改为“奥康”)。

王振滔重又回到武汉,可这时,武汉连温州皮鞋的一根鞋带都找不到了,有人建议他先打开温州的市场,王振滔说,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勇气可嘉,想法也对,可武汉各大商场却没有一个人敢收他的鞋子。王振滔并不泄气,最终说服了汉阳一家小商场的经理同意让他试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皮鞋重又打入了武汉各大商场。可让王振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踵而至的第二次围剿温州鞋让他再次受挫。他在武汉价值20多万元的皮鞋全部被没收。见此情景,厂里人提议,我们也改打上海品牌吧,又好卖又省得惹麻烦。但王振滔不肯,自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他就不想再收回来。

王振滔是决心为自己的温州皮鞋讨个说法,为“奥康”的信誉而战的。花了一年时间,有关部门最终认定他的皮鞋质量没问题,但他却因此损失掉几十万元。这种偏见带来的不公,再次让王振滔有了切肤之痛的屈辱,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思索。市场优胜劣汰,坏事可变好事,要为温州鞋正名,创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现在正是好时机。

1991年9月,王振滔抛弃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说服一些亲属和小业主,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开始了第一次上规模、上档次的生产扩建。他在永嘉工业园建厂,引进台湾先进的皮鞋生产流水线,改进皮鞋的质量和款式,当年产值突破100万。1992年,王振滔又吸纳股份200万,进行了二次扩建。

1993年,:奥康“被评为浙江省工业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第一名。王振滔的作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评为温州市劳动模范。

(二)变革中的快速发展

在经历了企业的初始阶段和起步阶段后,王振滔已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接下来,他要苦心经营的一件大事,就是要打造“奥康”品牌,向“鞋王”的高峰攀登。1994年,王振滔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对“奥康”进行“自我改造”。他首先提出将股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分离,股东不再是当然的企业管理者,而是与外聘人才一样,按才能安排位置。提议一出,在公司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股东不能理解,愤而退股,另立门户,一些股东甚至骂他“卸磨杀驴”。王振滔铁了心,顶住八方压力,对股东们晓之大义,耐心说服,执意要退出的股东,则尽力给他们合理安排。

第二步,王振滔在公司内打破“近亲繁殖”,引进外地高素质人才。他从上海、四川、广东及台湾等地,招聘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为公司的管理、设计、生产、营销等部门重新注入了新鲜血液。紧接着,1995年,王振滔成功地运作了10多家企业,组建奥康集团公司,迅速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公司焕然一新,充满发展的活力。1995年底,公司资产逾亿元。

1997年12月,“奥康”在全国制鞋行业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1998年2月,“奥康”皮鞋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真皮鞋王”。

王振滔如虎添翼,以长远的眼光开始了一系列大手笔的运作。

1999年,奥康投资1.5亿元,引进18条国际一流生产流水线;从意大利购买6条高档女鞋生产线设备,填补了浙江省高档女鞋生产的空白;同年,奥康在意大利的北部名城维罗纳建立设计中心,长年聘请贝帝尼等三位国际名师为奥康开发新款;在广州设立信息中心,利用台湾、香港、澳门对广州的辐射,收集最新流行趋势;在温州组建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开发设计队伍,百万年薪聘请意大利设计名师马尼奥先生长驻公司指导开发设计……

“奥康”皮鞋以新颖的款式、过硬的质量和优良的服务品质,走俏市场。

1999年12月15日,在杭州市郊中村的一块空地上,王振滔亲自点燃火把,将2000多双冒牌“奥康”皮鞋付之一炬。熊熊的火焰将12年的屈辱烧成灰烬——温州皮鞋终于站起来了,温州人终于站起来了!

100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奥康名声大增,在全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

200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奥康开始了品牌国际化战略。

奥康集团第二品牌“康龙”休闲品牌上市;第三品牌高级时尚女鞋“美丽佳人”上市;奥康集团在50多个国家注册“奥康”商标;2002年元旦,奥康集团在国外的首家专卖店——美国纽约专卖店正式开业;紧接着印尼奥康专卖店开业;意大利、荷兰分公司成立;并已延伸到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沙特、德国、南非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10月20日,秋高气爽,阳光灿烂。

“营销新境界——奥康销售方式国际化大会”在奥康集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000多名终端零售商和商场负责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了这次盛会,全国300多家媒体聚焦奥康,记录了奥康为突破品牌国际化瓶颈而发动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卖鞋革命。金秋十月,奥康收获着太多的喜悦:

“奥康”荣登新一届中国名牌榜;奥康国际贸易部成立;奥康米奇鞋材公司挂牌营业;奥康成立西班牙分公司;奥康第四个品牌玛丽露琪应运而生;第2000家奥康专卖店开业;占地111亩的奥康瓯北工业园奠基;奥康员工生活小区奠基;占地2000亩西部鞋城即将在重庆落户;与意大利制鞋行业巨头GEOX合作即将成功……

这一切,为奥康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王振滔的笔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样的内容:到2005年,奥康在全球的专卖店将达4000家,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地将会建立起奥康的销售中心。

五、挺宇集团和潘氏父女

温州挺宇集团公司,专门生产高精度阀门、在线分析系统。年产值超4亿元,固定资产2.8亿。在国内各大城市,香港、美国、意大利都设立了分公司。

公司董事长潘挺宇读书很少,但他是位发明家。他小学只读了三年,并且都是在读一年级,其中大半时间都在逃学,于是,读书的事便不了了之。

他三岁那年开始拜师学木工,其间,兼学武功。到16岁时,木工手艺学成,还有一身好武功在身。

他的创业很有戏剧性。1981年,他在一亲戚的工厂里做工。亲戚有心提拔他,让他去管理一家加工厂。但加工厂的人不要他管,把他晾在一边。

于是他和他的一个表兄感叹世道艰难,随口说道:要是自己有厂就好了。这只是一句气话。当时,他无文化无资金无技术,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厂。

过了一段时间,表兄突然拿来一堆文件,这是全套的企业工商文件,表兄对他说,拿着,这就是你的厂了。潘挺宇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确是真的。

表兄不是一般的热心,而是一片真情,他不仅办了证,还借了厂房,借来了机器,潘挺宇的工厂就这样凑齐了。

潘挺宇被表兄的侠肝义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下子,他感到天也宽地也阔。他一股豪气直冲云霄,在借来的厂房里,他脱去上衣,扎紧腰带,好一套拳法一路展开:行云流水、舒伸如仙、天人合一、酣畅无边,打得鬼神不言、泣而无声。

工厂就这么开张了,生意好得像通了神似的。先是替人加工,后来开始制造。第一年的年产值为5万,没几年功夫,就一路飚升到360万。

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无限的发挥。他只读了名义上的三年书,但不多久就有了几十项报国家批准了的发明专利。他的发明过程很奇特——他是按自己的奇思妙想,直接在机器上制作出他构思好的产品,然后再让工程师解剖他的产品,——画出设计图,再通过这些设计图向客户介绍、推荐、推销。

他这种超常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一次,上海一家设计院的专家谈到有一种阀门需要从日本进口,价格很高,随口问潘挺宇能不能生产。

潘挺宇问有没有样品,专家拿出一本满是日文的书,指着上面的产品说,就是这个产品。潘挺宇把这本“天书”带回了温州。他不识日文,专看图,不时看得发呆,古人“面壁十年能破壁”,潘挺宇是“面图十日能破图”,图中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工艺材质等等,都被他一一看破,看破了就开始试制,不久,他做出了同样的阀门,经试用,性能与日本产品一样。

这种阀门从诞生起,十几年都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这说起来,真像是一场神话。回想起来,潘挺宇都说不出自己是如何创造出这神话的,来时的路,仿佛已无迹可循。

当初,潘挺宇的企业在注册时,企业性质是集体所有制。当时,国家是限制私营经济的,因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温州把集体所有制作为一顶小红帽,戴在私营企业的头上,这是一顶充满智慧的安全帽。

到了1988年,温州开始摘“小红帽”。是私营的,是股份合作的,都还其真面容,不再戴集体所有制这顶小红帽了。目的是实现产权明晰化,政府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组,一家家工厂清查落实。

工作组的人很认真,清查进行得很仔细。潘挺宇看在眼里,心里开始不安了。私营?这么大一个厂是私营的,那我不就成了资本家了?想起来,真是要把人吓死。

潘挺宇对工作组说,这么多财产,你们说是我的,我就暂时保管,哪一天你们说不是我的,是国家的,我一定全部双手奉上。

说了之后,潘挺宇还不放心。他绝不是个胆小的人,但他是个有政治思维的人,懂得“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时候开始,潘挺宇变得敏感起来了。原本他是不关注政治的,现在却开始关注了。广播电视报纸,都特别留意。1989年下半年,媒体上有些观点已经盯上私营企业了,这很有点让潘挺宇不寒而栗,他终于挺不住了。

怎么办?出国!他匆匆忙忙安排了一下工厂和家里,逃也似的携妻出国来到西班牙。家里的“主神”出走了,“小鬼当家”的机会也就来了。

事后称之“机会”,它的确是事实。但在当初,称其为“磨难”,应该更接近事实一些。这是一段想起来就令当事人心酸的经历。

人生就是如此,当一个人成功之时,回想一下成功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有人发现,它来源于亲情、友情、责任等等好多因素。但奇怪的是,更多的人,其动力是来自于坏因素的刺激,如恶劣的环境、血海深仇、朋友的出卖等等,总之是“逼上梁山”的因素。

有时候,“仇家”就是你最大的“恩主”。你无须再奇怪,为什么你成功之时,当你登上事业的巅峰,在独自回味成功的秘密时,你心里最为念叨的人,竟是那个把你逼向悬崖的人,你当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你心中似乎已不再恨什么人了,你追思着他,他甚至是你最最最想碰见的人,甚过你的亲人和你暗恋的偶像。

人生就是这么奇特。所以,有一位哲人说——好像是里克尔说,有什么成功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潘佩聪是潘家的大女儿,从父亲办厂起,她一有时间就跟在父亲身后转来转去,耳濡目染,企业成长她成长。父亲出走时,在工厂安排了两位主管。

之后的两个月,厂里没有一张订单。当时管财务的潘佩聪急了,宣布接手工厂。接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接订单,而当时全国的市场很疲软。“疲软”这个词,就是当时的一个高频词。竞争很激烈。

经过多番努力,她与南京炼油厂签订了一份订单,金额是60万元。看起来金额还有点大,但这张订单是块硬骨头,技术难度大,价格低得基本上没利润可言。但它可以使工厂维持运转,存活下来,不至于坐吃山空。小潘不折不扣地按合同完成了工程,经检验完全合格。厂方在付款之外,另外给了小潘6万元。

厂方本来就知道报价很低,而小潘不仅接了,并且完成得很好,厂方觉得不应让小潘吃亏,所以外加6万元,以表心意,同时也是对小潘的认可。这次经历,坚定了小潘的信念。在16岁时,小潘曾有过一次外出收款的经历。寒假到了,小潘在父亲厂里帮忙,有一天,她听到父母在为什么事争论。仔细一听,原来是在争论收不收一笔货款的问题。上海金山的一家化工厂有一笔货款,母亲说收回来发钱,好过年,父亲觉得不好意思上门催收,有点伤情面。

小潘毛遂自荐去收款。她坐船到了上海,先到设计院,这时她才知道付款单位——上海金山乙烯厂,离设计院还有20多里泥巴路,这条路没有通公交车。

设计院的人劝她回去,说有的单位来人等了几个月都拿不到钱。她没有同意。设计院的人便借了一辆自行车给她。她上路了。

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泥路粘得车子不能骑了,她就把车锁在半道上,冒雨走到了厂里。当厂里的人看到她时,都惊呆了,真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怎么摸到厂里来的,她浑身都湿了个透。

她说,我代我爸爸来收货款,工人等着钱过年,请你们帮帮忙。

厂方马上安排小姑娘住下,第二天就开了一张30万元的汇票。如果说这次行动考验了小潘敢于独立办事的勇气。那么,南京煤油厂的项目,考验了小潘敢于独挑重担的胆量。在做完南京的订单后,小潘的心定了。她知道自己可以把握全局了。

有一个朋友介绍了一桩大生意,叫“在线分析系统”,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活,一单就是几百万。一直到小潘签了合同,她也没想明白这个活有多难。

这种在大化工厂、大炼钢锻造厂车间现场对产品进行及时分析的分析系统,涉及到几百个仪表,横跨多门学科,是个特别细致、复杂的活。

小潘一边自己拼命啃书本学理论,一边向人请教技术环节,硬是把这单活啃了下来。这种从国外进口要几百万美金的设备,就由这个小女孩领头,在国内首先国产化了。其售价是进口的十分之一。

验收单位技术员在现场测试使用后,当场对小潘说OK、OK,太OK了。这一刻,小潘真想脱了鞋在这轰隆隆的车间中跳个够。

因为这桩业务,她把企业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件事,炼出了小潘的气魄。

当小潘轰轰烈烈在家里搞变法的时候,老潘也没闲着,他在周游欧洲列国。到了西班牙,他既不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是一个实业家,他应该是一名“寓公”。

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当上了中国武术的教练。老潘多年习武,一直拳不离手,意在强身健体。这回竟派上了用场。

在西班牙,人们先试了一下他的功夫,发现是真功夫,徒弟就拥上门来了。

可是,他并不想在一个地方久呆,他到了巴黎,又到意大利。他从不寂寞,一路都有拳教,有徒弟追随。可妻子想温州想儿女。

在意大利时,他们恰逢意大利举国大赦,绿卡送上门,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就这样成了华侨。

1990年,有人捎来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的话,说他是鹿城的能人,应该回国。老潘也听说国内并没有把私人企业怎么样,夫妻二人反复权衡利弊,决定回国。在欧洲游历一年零两个月后,老潘荣归故里。

老潘回到家,又惊又喜,最后是心酸,因为女儿承担了她这个年龄不应承担的重担。老潘太感动了,千言万语道不得,化作热泪湿衣衫。但最终还是喜:“上天有眼,让我潘家有后呀!”

老潘真是个率真、坦诚、热情的人。凡是与他来往的人,他都很容易让人放松戒备,真诚相处。凡是和他有一面之交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浙江人的一个侧影。

六、新浙商徐冠巨

“人格、品德、智慧、意志”,这幅出自名家之手的字赫然挂在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办公室的外间——徐冠巨把它看作自己的励志格言,而更多的人认为此即徐冠巨和传化的风骨所在。办公室里间最显眼的是气派的中式红木长椅,蝴蝶兰和鹅掌红点缀其间。徐冠巨一身笔挺的西装,说话略微带着杭州市萧山区口音:“我把和您谈话看作是我们双方之间的脑力撞击,也是一次难得的休闲机会。”

据说徐冠巨为人忠厚,公司里甚至有人称他为“唐僧”。有趣的是,徐冠巨也有“拧”的时候,尤其是拍照时。他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这么坐?沙发放在这里好吗?……最后摄影师硬是让他“彻底合作”。“他自己敬业,所以最佩服那些最具专业精神的人。”了解徐冠巨的传化员工私底下说。

(一)2000元买一勺盐

从一文不名到坐拥12.5亿元的身家,徐冠巨的传奇在浙江并非个例,甚至可以看作整个浙江民营经济起步的缩影。而2000元这个数字则与徐冠巨相当有缘。

1986年,因徐冠巨患上溶血性贫血,徐家负债2.6万多元。“我想我得活下来”,求生的意念使得徐冠巨又借来2000元,搞一个家庭作坊做液体肥皂——反应锅,用水缸来替代;锅炉,用铁锅加柴烧来替代;搅拌机,用人工来替代。徐冠巨聘请了一个“星期日工程师”,每周指导一次。第二年,徐家液体皂销售额达到33万余元,这便是徐冠巨的第一桶金。但是“星期日工程师”掌握着一种添加剂的秘诀,每次加一勺,液体皂就变得稠粘。为扩大生产占领市场,徐冠巨只得向工程师求教秘诀。但工程师说:给我2000元,我就告诉你。而2000元恰是徐冠巨当初起家的本钱,徐冠巨当机立断:成交,2000元!后来徐冠巨才知道,这添加剂就是天天都吃的盐。据说,徐冠巨的父亲徐传化为此非常气愤,一气之下扔掉了徐冠巨爱看的医药书,从此只允许徐冠巨看化工书。2000元买一勺盐,是徐冠巨在市场经济中的一次重要博弈,徐冠巨总结:提高核心竞争力至为重要。今日传化已经不是小小的手工作坊,而是包括精细化工、日用化工、高科技农业、物流商贸四大领域的企业集团。徐冠巨说:我现在缺的“盐”是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要买这勺盐,就要用传化的资产和国际先进企业合资、合作。

4月15日,前来洽谈合作的德国拜尔专家试探:你有四个漂亮女儿,先嫁哪一个?徐冠巨笑笑:四个女儿迟早都得嫁。其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定意志可见一斑。而早在2002年10月11日,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和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山口先生正式签订了合资协议,杭州传化花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洗涤行业最大的一个合资项目。

(二)家族父子兵

徐冠巨不讳言现在的传化是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就是落后形态?就没有价值?”徐冠巨说:“事情没那么简单,家族企业也有优势,比如家族企业的决策效率就相当高。”

其父徐传化和徐冠巨这对商场上的父子兵,正是传化企业发展过程的最佳诠释。4月18日,浙江省首个现代化物流基地——传化物流基地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已经退居二线的徐传化被邀请上台讲话,他的发言快捷有力,妙语连珠,夹杂着乡音和俚语的言语非常幽默,台上台下欢笑一片。而徐冠巨的发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急不徐,相当沉稳。事实上,两人的风格可谓相得益彰。传化集团的徐传化、徐冠巨父子总结了三条:一、父子各自要有各自的爱好;二、各自都要有事干;三、大事互相商量。徐冠巨有读书的嗜好,徐传化现在的爱好是拉胡琴;儿子平日管理企业,父亲则开着车带他的艺术团送戏下乡。在传化的内刊《今日传化》上,既有父亲的创业史连载,也有儿子的新闻。

“最关键的,是家族企业必须社会化。”徐冠巨说。他的观点是,尽管企业资产在法律上是徐家的,但应该是“大家用”,也是社会的。比如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总是在家庭成员中发掘人才,人力资源匹配度与需求度就不成比例。家族企业用人、管理、资本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化。

有意思的是,徐冠巨对分配给员工期权持谨慎态度。徐冠巨对曾经有过的“一股就灵”、“一包就灵”之类的说法相当反感。“同样的,不是一搞期权就灵,先要把企业的内部机制搞好,保证员工们安居乐业,有稳定的收入,企业不行,期权就是员工的‘金手铐’。”

目前,徐冠巨正在集团推进所属企业资本社会化,使每个企业都和国内资本或国际资本结合。按照徐冠巨的逻辑:“投资结构多元化以后,反对意见可能就会多,而这就容易使决策正确。我当然不会退出,只想引入其他社会资金,稀释股权,完善治理结构,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三)温馨的大家庭

徐冠巨在多个场合描述了他的意图:创造一个温情的、相互信赖的、恰好是中国人所向往的那种大家庭氛围。在公司里,员工们当面和私下里都叫他“徐总”,而不叫“老板”,尽管他是货真价实的大老板。他和“打工族”一样按月在公司领薪;出差时的开销“公”还是“私”分得一清二楚。而传化创业以来只有进人,没有走人,特别是那些骨干。这种情况似乎正在印证他的美好想法。

而传化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硕士、博士的加盟。迄今为止,传化员工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了40%,员工的平均年龄下降到29岁。曾任浙江龙泉市长的副厅级官员楼志新,去年把办公桌从一家省属金融机构总裁的办公室,挪到了浙江传化集团副总裁办公室。50岁不到的他,出于对徐冠巨个人魅力的欣赏,意图在私营企业打拼出一片新的天地。

而楼志新是这么形容他的上司徐冠巨和浙江的许多企业家:他们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几乎都是工作狂。他们的钱是一分分赚回来的,所以不事张扬。他们的企业规模跟有国有背景的企业还有差距,所以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工作。在浙江,高尔夫球没有多少老板玩,因为他们的心思还没有到尽情享受这个份上。事实上,徐冠巨的生活相当简单:晚8点15分前离开办公室,或应酬,或回家看书,有时也去喝喝茶“休闲休闲”。

(四)“责任感”摆中间

2003年1月,徐冠巨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此后,在省政协机关,他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专车,可以看相当级别的文件,惟一与其他副省级干部不同的是,他不拿工资。

“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外界这样评价浙江企业和浙江企业家。而土壤和阳光正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徐冠巨的经历正是浙江企业家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末,当姓“资”姓“社”争论正酣时,徐冠巨父子也曾产生了彷徨。而当时地方党委政府给企业当家人戴上了大红花,公司上下士气高涨。徐冠巨深有感触:“当年的一朵大红花成就了今日的传化。”

逐利是企业家的天性。而徐冠巨近乎本能地在考虑经济效益前考虑社会效益,并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解读为类似徐冠巨这样浙江民营企业家的饮水思源。“责任放中间,利字摆两边”,可以说,“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徐冠巨的“中心”,同时也是传化企业文化的内核。

2002年4月,传化投资的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正式开园;一个月之后,传化宣布开始在杭州建设物流基地。这是徐冠巨在反复权衡之下找到的两个新的投资方向。

据说在传化内部,对于搞农业曾有过激烈的反对意见。“反对意见很激烈,就是一句话:搞农业不赚钱。”徐冠巨不否认进军农业有替政府担担子的意味,但同时又强调:农业也是产业,既然是产业,就能赚钱!“是产业就能赚钱”最终平息了内部的争论。

而早在1997年,传化就成立了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运输公司,仅1998年一年时间就为集团节约了运输成本300多万元,运输费用下降了40%以上。这是传化在流通领域挖到的第一桶金,正是这桶金使徐冠巨体味到建设物流基地对传化和整个杭州企业的“利好”。“本着‘社会责任感’和‘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的理念,我们从‘物流基地’不是停车场这样的概念解释起,最终说服了政府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物流我们预期明年就能赢利;农业我们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化运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持平并赢利。”徐冠巨说。

七、“另类浙商”王均瑶

2003年11月29日,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二楼大宴会厅里觥筹交错,刚刚走马上任的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王均瑶端着盛满红酒的杯子穿梭在各桌之间,游刃有余地与每一位到场的客人纵情谈笑着。

气氛被王均瑶渲染得很是热烈,一位“喝出了状态”的民营企业家开起了玩笑:“王会长今天简直就是新郎官儿,到处给各位敬酒啊!”王均瑶则拍拍他的肩膀,“狡猾”地笑道:“哪里哪里,关键是大家要喝好聊好,可别让我当焦点啊!”

顺着王均瑶酒杯滑过的弧线看去,刚才还静坐着倾听新一届上海浙江商会发展思路的各位老板们,现在都在和相熟的朋友或商业伙伴推杯换盏,谈天说地;边上甚至还有两人在庆祝彼此刚刚谈成了一笔生意。

这是新一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履新之后的首次大聚会,是王均瑶策划的浙商沙龙活动的一场序幕。近250位在上海投资的浙江商人的盛装出席和绝对热烈的气氛,显然让王均瑶宽心不已。

最后一个客人告辞之后,望着沉寂下来的会场,王均瑶的脸上浮现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被认为“擅长炒作”的王均瑶在很多人眼里算作是“另类浙商”,如今当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也许代表着一种久违的来自同乡商界的认同感。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最擅长“感染别人”的王均瑶的开放性格和另类经营思想,会不会从此在浙江商人圈子中具备了“传染性”?

(一)打动别人

浙商沙龙开始前半小时,宴会大厅刚刚准备完毕。结束了会长办公会议的王均瑶,看到会场上会议召集人的席位被排到了右边,当即就要求重新调整位置,把召集人调到左边,其坚定的命令让工作人员们没有办法反驳。虽然所有的工作人员心里觉得“放在右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又都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按要求开始重新布置。

王均瑶在自己的领地中,有着与大部分浙江民营企业家一样的绝对权威和不容置疑的地位,这种被戏称为“军阀”的风格体现着浙江商人身上标准的自信和坚决。但是在其他时候,特别是在面对“外人”的时候,他更习惯通过“感性”的方法来“打动”对方。实际上,“打动”是王均瑶最喜欢用的一个词,甚至在给记者讲述发家历史的时候,他一直强调,自己的每一个成功都是因为“打动”了别人。

“就像当初包机,你一个个体户,突然跑进领导办公室说:‘我要包机。’人家肯定把你踢出去。一定得从细节入手,去打动他们,这样才有机会。”不论是否有人问起,王均瑶总是爱跟别人提起他12年前初次扣开民航大门,成功承包了长沙到温州航线的轰动事儿。

现在,他已经记不得为了这项申请,总共跑了多少部门,敲了几个印章。毕竟1991年的时候,在中国见过飞机的人都不多,买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才可以。而那一年王均瑶才24岁。

当年王均瑶给湖南省民航局递交意向书的时候,附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这一方面表示,我是有诚意扎扎实实做票务的,同时也是用市场调查的结果给自己壮胆。”王均瑶笑着说道。他的谈判对象是政府官员,除了法律的顾忌之外还有实务操作方面的考虑,做印刷品销售出身的王均瑶似乎也特别擅长揣测对手的心理,“首先要让他们放心。我的风格是买你的货,货没到没关系,我可以先付钱,所有的风险我来承担。如果还怕华东区民航局有什么问题,我帮你们跑!”由于当时不管票最终卖出去多少,对湖南省民航局来说钱都能够到手,所有的麻烦全都由王均瑶一力承担,民航局的领导们果然被“打动了”,签了单子,把全国第一笔票务承销给了王均瑶。

王均瑶这么评价他谈成第一笔航空业务的那一天:“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王均瑶的这一出戏非常成功,尤其是围绕这件事的媒体报道,更让他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赫赫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此以后,不管有意无意,王均瑶的生意总是那么吸引媒体的目光,谋事与谋势总是交织在一起。

王均瑶善于沟通、喜欢交际的性格一半是天生的,另一半似乎来自于靠“打动别人”获得机会的发家经历。这种性格不光体现在生意场上,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自己,包装自己,“打动别人”的高手。这甚至让其成为了媒体眼里“最开放的浙商”。有人笑言:“王均瑶见着记者就来精神。”

不过,这可与习惯“少说话多赚钱”的传统浙江商人有些格格不入。实际上,过去很多浙商私下都说王均瑶的企业“外强中干”——“就知道搞宣传!”对此王均瑶似乎并不在意,反而曾经多次宣讲过这样的理论:善于打动别人,才是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其实,让王均瑶成为了浙江商人中“另类”的,还是他的性格。当浙江商人们都在靠制造业赚钱的时候,王均瑶是第一个搞服务业的人,其机票代理业务占了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集团下属的乳业板块最近三年受到光明、伊利、蒙牛等冲击逐渐萎缩到年销售额5亿元,仅占到均瑶集团销售收入的七分之一,人们都觉得王均瑶的乳业板块该出手了。虽然也承认自己花在乳业上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他却丝毫没有甩卖的意图。有人估计,这个乳业板块已经顺利地进入了上市辅导阶段,王均瑶显然是希望乳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为集团作贡献。实际上,在温州商人中,王均瑶对资本市场要比其他人更有感觉一些。

王均瑶自己的解释也很有意思:“我保留乳业,更多的还是为了加强集团在消费者心里的印象。”均瑶牛奶似乎是一个门户和窗口,而在王均瑶眼里,它的存在可以增强均瑶集团整体的“说服力”。

王均瑶坚信生意做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地靠价格大于成本这种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做成的,而要把生意做大,寻找可以进行跳跃的捷径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要忘了我们的总部早就搬到上海了,在这个大城市,当然就要有大视野。”王均瑶意味深长地说道。

虽然王均瑶对均瑶集团在战略上的“包装”还没有看出实际的效果,但是其在战术层面的包装能力却当真让传统的浙江商人们啧啧称赞了一番。1999年12月,王均瑶决定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都”上海,之后很久都没有大的动作,在上海滩不温不火地过了三年。直到2002年,王均瑶突然出手3.5亿元(外加2亿元装修费)从上海市政府直属的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位于徐家汇的一幢32层高、总面积8万平方米商务大厦。王均瑶当时出手很快,有谋定后动、速战速决的意思。7月看中,8月谈判,9月签意向书,10月签约,11月所有手续都办妥。

买下这幢楼之后,均瑶集团开始给写字楼重新定位,特别聘请了加拿大WZMH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戴德梁行、美国高纬物业等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2003年2月,经过严格谨慎的策划,“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命名仪式在金茂君悦酒店举行。那场盛会被商会和业内的朋友誉为“规格极高”,而对写字楼“云山雾罩”的定位——徐家汇标志性“甲级5A智能写字楼”也似乎非常有效,其楼价在命名仪式之后暴涨了近一倍,未经考证的说法是这事还顺带拉动徐家汇地区的烂尾楼价格全线上浮15%左右。

不管怎么说,王均瑶靠一个楼盘一年多的时间竟然赚到了7亿多元的利润,并且顺带搞得“外地来的”均瑶集团在上海声名鹊起。虚实之间,名利双收,王均瑶此时不知打动了谁,找到了怎样的“捷径”。

(二)均瑶“新政”

在一贯以低调、务实而著称的浙商之中,高调、擅长社交的王均瑶算是浙商中的一个另类。抛开性格差异不说,由于王均瑶的航空票务、旅游等都属服务业,他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大家不尽相同,周边的企业家们对均瑶集团的底细一直就不是很明白。只有在上海的房地产投资才让人切实地看到均瑶集团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而王均瑶长期以来与政府打的交道远比与浙江企业之间的交往多,并且他又是在外地经商投资,家乡人看不到他的业务,自然把他归为异类。

不过,王均瑶在当选上海浙江商会会长一职之后,有了让更多人了解他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浙江民营企业这个实力强大同时也非常讲究“信任”的圈子中,商会的职务的确对王均瑶大有好处,当然,这种好处并不是那么好拿的。

“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中有的资格比我老,有的钱比我多,有的企业比我的大,凭什么让这些人聚到一块,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身为均瑶集团的创始人,王均瑶在集团内部可谓一呼百应,有着绝对的号召力。然而,面对着一群和他平起平坐的,甚至比他更有实力的企业领袖,对他的交际能力显然是一次新的考验。

在上任后组织的一次活动中,王均瑶在酒席上大谈自己对商会职务的看法:“我认为当会长首先是服务,必须付出、奉献。”在充分表示了自己“不怕牺牲”的精神之后,王均瑶顺道还向坐在他周遭的企业家介绍自己上任以来不断拜访兄弟企业的状况与心得以及任期三年内的规划。

上任伊始,王均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扬“商会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平台,树立统一的形象”。王均瑶一贯重视企业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与地位,他领导下的商会自然就把树立统一的形象放在第一位。

为此,上海浙江商会花钱设计了全新的欧式logo,并计划每两个月就组织一场浙商沙龙活动。对于这个沙龙,王均瑶心里盘算得更多的是,如何为在沪的浙商群体打造一个更加活跃、高级的形象。毕竟这批在沪浙商的总注册资本已经超过600亿元的规模,而实际投资还要比这个数据高出一到两倍。

“以后每次沙龙都要在上海市的五星级酒店举行。”王均瑶说,“这并不是炫耀财富,而是为了显示浙商是一个有地位、有品位的群体。”为此,他还特地牵头设立了公益基金,倡导会员单位参与社会上的慈善募捐,让浙江富豪们向国际富豪的行为方式看齐。

王均瑶还有另外一个新举措,那就是参加商会活动的企业家们发现,大宴会厅里大约有半数的桌上,都有一位记者旁听。

1999年就到上海来置地定居的王均瑶非常熟悉这些公关的重要性,对这些公关活动也有着天然的偏好。今天,他就是要用这些浙江商人们不太熟悉的技巧来为商会会员们营造机会,并且改变浙江商人“封闭”的形象。实际上,在王均瑶的倡导下,这次浙商财富沙龙就耗费了10多万元的资金,甚至特别聘请了曾为APEC会议主持会务的公关公司来策划整个沙龙活动。如果说王均瑶由于不被了解而一度成为了浙江商人中的非主流,那么显然,他担任商会会长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开放”,让浙商这个群体在整个中国主动地走进“主流社会”。

(三)思维进化

浙江的企业家大都有勤俭刻苦而又坚忍朴实的气质,但是也有着交际范围小甚至生意圈子封闭的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他们初期的创业,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但是当他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了一种阻碍。

对上海浙江商会的这个企业家群体来说,当初他们从浙江迁到上海,每个人都有不小的野心,希望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城市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商机,王均瑶对此当然非常明了。“但是上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而已。”王均瑶极富煽动性地说道,“上海已经有了40多家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还有那么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优秀企业,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大开眼界的机会啊!”

凭借均瑶集团借以发家的服务行业的特性,这位爱看时尚杂志,喜欢和政府、企业家、媒体等各种不同群落的人聊天来碰撞思想火花的年轻会长正试图给他的伙伴们带去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许不是专注于传统制造业的浙商们突破旧有的经济圈,实现突破的最好办法,但是去接触新群体,体验新的管理经验,却可能是在大上海闯世界的浙商群体愿意去尝试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均瑶利用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的“职务之便”开始广为传播的“开放基因”,本身恐怕谈不上有多大的“传染能力”。但是这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媒介,从而促进浙商群体开始一次“思维的进化”。

同类推荐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如果说女人可以凭借姿色、温柔去挑战男人,那么男人就可以气质、魅力去挑战事业。气质:如果一个男人没气质,那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就犹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他必将沦为弱者。魅力:男人应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可能同任何卑贱的东西联系起来。自信的男人有魅力:自信的男人总是将神话变成现实,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放射着自信的光芒。
  • 女人瘦身要趁早:不懂瘦身,难做美丽女人

    女人瘦身要趁早:不懂瘦身,难做美丽女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胖人也不例外。肥胖是美丽的头号杀手,人们迫切希望甩掉多余的赘肉,因为臃肿的体型不但影响外在的形体美,还对内在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使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致使体内垃圾贮存造成色斑等“面子”问题。脂肪堆积造成各种疾病隐患的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衣服难买,的士难打,甚至毫不相干的路人也会投来鄙夷的目光。有些肥胖者由于无法承受他人异样的目光,进而形成自闭自卑消极的人生态度。久而久之,对工作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职场碰壁、情场失意的局面。因此,人们大都谈“肥”色变,稍有脂肪堆积的情况出现便马上采取行动。
  •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举手拱足、一言一行、接人待物、饮食起居……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却影响着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如果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希望拥有幸福与成功的人生,就应该尝试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改变我们的习惯,让健康、积极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本书共二十六章,内容包括:生命教练从战争中开始、让“死火点”成为你的成长机会、大众的心理教练、学会“与自己较劲”、从你的经历中创造你的信念、忘记你生活本身的状况、透过受害者的过滤镜看处境、你可以设计你的未来等。
  • 人生哲理枕边书1

    人生哲理枕边书1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 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热门推荐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丞相大如天:夫人狠嚣张

    丞相大如天:夫人狠嚣张

    瑟瑟穿越后,嫁给一国丞相,册封诰命夫人,和皇后义结金兰,太监大总管是她的闺蜜,狐朋狗友遍布朝廷各部,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万万没想到,丞相大人逆谋叛国了!男主竟然是第一大反派吗?他多智近妖,杀伐决断不过谈笑之间。她手握权杖,打遍天下祸国小人,守一国疆土平安和乐。都说打天下难,原来守天下也难。
  • 读史可以明智

    读史可以明智

    本书共分三编,上编主要分析皇权运作时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手段与权术中编则分析臣民对专制社会的认同,对皇权的忠诚,对社会正常运转所作的努力下编为士的历史,分析了士的两个品格:家国情怀和御用心态。
  • 紫皇至尊

    紫皇至尊

    主角何为侠穿越到形势复杂的龙骧国,东有雷音国,西有三天盟国,北有拉伯帝国,还有各国的神秘教派,蠢蠢欲动。他的军事才能与好运气让他在数次大战中缕缕绽放异彩。他是一千年一见的紫皇传人,肩负九天十地扫除群魔的重任,压制三清,击杀撒旦,令佛陀顿首,阿拉膜拜,新一代的至尊诞生。
  • 尘雪陌爱

    尘雪陌爱

    在16岁的回忆中。在一次海边她曾看到,他为了救她。不幸落海。醒来之后已是在医院。她曾问过很多人,是否看见他。路人摇头。她失望了。再后来的生活中,又遇见了对方,这是缘分,还是缘奋,她能否找回最初的他?他是还记得她?她身边的男孩数不胜数,为何她只喜欢他?
  • 顶级男神,请你跳坑

    顶级男神,请你跳坑

    高菜菜捧在手心里面,宠着疼着的男神男朋友竟然对她说分手,原因是他找到了真爱了!更绝的是,她终于得知了男神为什么“青睐”于她这个搓衣板身材,全身只是散发着霸气气场的人了。因为他是gay!看中的就是她前面后面,全身上下都不像是女生的特性,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男友只是被她的男性爆表霸气所“折服”了,他现在被另外的雄性男狐狸给迷住了。高菜菜悲痛欲绝,她发誓她要报复,她要狠狠的虐死这个渣男,以此来让他偿还她以前对他付出的“一腔热血”,于是高菜菜决定要去勾搭他的真爱了!她发誓要搂抱着渣男的真爱,当面对着他大笑三声,笑着介绍:“这就是我的爱人!”她就是要气死渣男。
  • 疯狂作死系统

    疯狂作死系统

    当疯狂作死系统降临的时候,二毛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有特别的作死技巧,当那些可怕、惊悚、恐惧、灾难的东西不断的靠拢,想要吞噬他灵魂的时候,二毛竖起了中指,来吧奖励们,我的怒火早已经饥渴难耐了……PS:无节操有下限,观看本书时,因场面描述而出现头晕、恶心、心悸、失眠、脑残、砸电脑等作死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本人概不负责!另:新书期间求多多支持,已有完本,人品保证,可放心收藏阅读。
  • 网游之狙击手

    网游之狙击手

    开了一本新书,《洪荒之天怒》本书构思已久,绝不TJ。这本网游现在也照样一天一更。一个已经融入了正常学生生活的年轻杀手,进入一款以现代化武器为主打的游戏世界里。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他恢复了以前的冷峻。游戏ID,暗夜:等级5。hp,50。(升一级加10点血)装备:初级手枪枪重:1.05kg有效射程:100m射速:60发/分攻击:每发子弹伤害5(攻击四肢伤害减半,攻击头部伤害增加百分之三百)皮制防弹衣重量:3.88kg减少伤害百分之三QQ群号69568575会耍CF的交流QQ群13610409建议牲口进来(以满)QQ群88140221(没有满)上面的都满了,进这个群,这是个上大群。进来以后也一起耍
  • 轮回之境

    轮回之境

    斩尽苍穹不语,执念挥斥天下。战,倾世为佳人,念,轮回再恋!为你独入轮回之境,盼你昔颜未改!
  • 异世之会魔法的武神

    异世之会魔法的武神

    一场法神和武神的战斗,一场大陆巅峰强者的战斗,在六岁的昆特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拥有着武神那样强大的斗气和武技,以及法神那样神奇魔法的强者。然而,他却哪里知道,魔法和斗气之间有着剧烈的冲突,大陆的历史之中,也没有出现过一个魔武双修的真正强者,每一个魔武双修者,最后不是放弃了修炼,就是最终丧生于斗气和魔法的冲突之中。阴差阳错,昆特学会了斗气,也学会了魔法,他的路会怎么样呢?……业余写作,不过工作还算悠闲,别的爱好没有,就剩下了看看书、码码字这么个爱好,因此每天两更还是有保证的,有票的就投两票,有花的给朵花,实在不行给块砖头也行,也费不了大大多少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宽裕,而且碰巧觉得我这个人还算看的过眼,那就顺便进来坐坐,留下您那宝贵的足迹,也算对作者的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