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8800000008

第8章 余力学文

“余力学文”告诉我们,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地读书学习。读书明理,读书增智。

不力①行②,但③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①力:尽力,努力。②行:做,执行。③但:只。

不努力去做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的事,只读书,只会增长浮华不实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

故事

纸上谈兵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

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

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

赵王答应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使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被秦军射死。

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四十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但力行,不学文。任①己见,昧②理③真④。

①任:听凭,放任。②昧(mèi):暗。③理:道理,规律。④真:本性,本质。

(反之)如果只是努力地去做,不读书学习,听凭自己的见识做事,就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明事理。

故事

废寝忘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

“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①皆②要。

①信:实在,的确。②皆(jiē):都,全。

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

故事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个棋手叫秋,由于棋艺高,别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为他们两个同时上课。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教给他们,就非常仔细地给他们讲解。

一个学生听讲非常仔细认真,一心一意地注意弈秋的讲解和分析,对身旁的事全都不加理会。

而另一个学生呢,看上去他也坐在那里,实际上却是心不在焉。他一会儿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树林,一会儿又听听天上的雁鸣。当他发现有好几只天鹅飞过,便想:“要是能有一张弓,几支箭,射下一只天鹅煮来吃,那该有多好啊!”不一会,他又向窗外看了一眼,发现一只天鹅飞过,便起了射天鹅吃的念头。直到弈秋全讲完了,他也没在意。

这时,弈秋叫两个学生对下一局,看看他们究竟学得怎样。起先,那个开小差的学生凭着以前的基础还能勉强应付,可渐渐地就显出差距来。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从容有序,而那个老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了。

弈秋一见,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学生说:

“虽然下棋只是一种小小的技艺,算不得什么大本事,但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啊!”

方①读此,勿慕②彼。此未终③,彼勿起④。

①方:正在。②慕(mù):想念。③终:终了,结束。④起:开始。

读书要专注,不能正在读这本书时,又想到其他的书。这本书还没读完,就不能开始读另一本书。

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①通。

①滞塞(zhìsè):滞,不流畅;塞,阻塞,堵塞。

读书要有计划,读一本书要有宽裕的时限,一计划好就要赶紧用功。遇到滞塞难懂的地方,要刻苦钻研,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

故事

将勤补拙

公元825年,唐敬宗任命五十三岁的白居易为苏州刺史。在这以前,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因此,他治理一个州是有经验的。

不过苏州不比杭州,在唐代东南地区称得上是最大的州。这里人口众多,商市繁荣,交通发达,公务方面要比杭州繁重得多。但是新上台的敬宗皇帝认为,白居易富有才干,能治理好苏州,所以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

苏州的地方官吏早就知道白居易的政绩,都很敬重他。

新官上任,地方绅士等照例要宴请接风,笼络关系。白居易传下话去,声称都免了,这样,又腾出了不少处理公务的时间。为此,他一连十天不喝一口酒,不听一曲音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白居易初步了解了苏州各方面的情况,随即着手整顿吏治。他废除了一些烦琐的条令,适当减轻了百姓一些不合理的经济负担,从而博得了百姓对他的好评。后来,白居易在给朋友的一首长诗中,提到了当时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自己生来笨拙,所以用勤来加以弥补。

心有疑①,随②札③记。就④人问,求确⑤义。

①疑:疑惑。②随:跟。③札(zhā):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札记就是把问题写在纸上。④就:接近,靠近。⑤确:真实。

有疑难的问题,随时用纸记下来,向师长请教,以求得真实的答案。

故事

孔子拜师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像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

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

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像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许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词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

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①洁,笔砚②正。

①几案(jīàn):矮而小的长桌。②砚(yàn):砚台。

书房要整洁,四周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笔、墨、砚台要摆放端正。

故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的陈蕃是位著名的学者。他小的时候很懒散,总是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

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来拜访,看到他家的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你怎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来招待客人呢?”

陈蕃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

父亲的朋友笑了:“连一间房子都不能扫的人,怎么能够打扫天下呢?”

陈蕃一听,脸红了,立刻把房间打扫干净。从此他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①,心先病②。

①敬:严肃,慎重。②病:毛玻

在砚台上磨墨,把墨条磨偏了,这是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字写得不严肃,这是思想浮躁,心定不下来。

故事

心不在焉

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

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埃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嘛,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

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回事。”

列典籍①,有定处②。读看毕③,还原处。

①典籍(diǎnjí):书籍。②定处:指固定的地方。③毕:结束,完。

排列书籍,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归还原处。

故事

不求甚解

陶渊明,又名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陶渊明靠着微薄的田产,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

尽管如此,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自在。

大概二十八岁那年,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①。

①之:代词,指代缺坏的书。

即使遇到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

故事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特别爱护书籍。他每次买回书来,都要仔细检查,发现装有毛病的书,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好。看书之前,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再把手也洗干净。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以防止虫蛀。他收藏的书,总是被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他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些宝贵的藏书。

非圣书,屏①勿视。蔽②聪明,坏③心志。

①屏(bǐng):除去,排除。②蔽(bì):遮住,遮掩。③坏:毁坏。

不是圣贤的书籍,就要排除在外不看,因为这样的书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故事

勤能补拙

清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字叫章学诚。

章学诚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差,身体也很瘦弱。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时,父母送他到私塾念书,别的孩子念书背书,很快就能滚瓜烂熟;而章学诚读书,却感到十分吃力,一天的时间也读不熟几个字。每天放学的时候,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玩耍去了,章学诚却还在一遍一遍地复习当天的功课。

父亲看到儿子学习那么吃力,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亲戚朋友们看到章学诚都叹息地说:“这个孩子天生智力差,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每次章学诚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特别难过。

亲戚朋友们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坚定了章学诚学习的信念,他不灰心不丧气,每天坚持读书。有一天,他读了一本叫《礼记》的书,有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别人学一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学会了的东西,自己学它一千次。如果真能坚持这样做,再笨的人也能变得聪明强大起来。

章学诚觉得这几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并决定要像书上说的这样做,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勤学苦读,从而使自己聪明强大起来。从那以后,他学习更加刻苦了。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章学诚不但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智力也逐渐有了增强,而且还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课余时间里,他读了许多古代著名思想家的作品,而且在读书时力求做到脑勤手勤。脑勤就是认真读书,勤于思考;手勤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做好笔记。每次他读古人的作品,遇到精彩的片段,总要摘抄到自己的小笔记本上;碰到他认为不对的观点,他就给它加上批语,说明他为什么认为不对;碰到自己想不通的问题时,他也随时记录下来,向懂的人请教。章学诚学习真的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后来他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学著作《文史通义》,其中很多章节,就是来自于他平时做的读书笔记。

勿自暴①,勿自弃②。圣与贤,可驯③致④。

①暴(bào):糟蹋,损害。②弃(qì):抛弃。③驯(xún):渐进。这里是渐渐的意思。④致:达到。

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己糟蹋自己,自己抛弃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虽很高,只要发愤努力学习,渐渐地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

故事

苏洵焚稿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苏轼、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

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那时起,苏洵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

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

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

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皆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

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视。

一时间,引起朝廷上下的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洵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同类推荐
  • 格萨尔王全传

    格萨尔王全传

    本书对古代藏族部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
热门推荐
  • 临渊莫羡鱼

    临渊莫羡鱼

    羡鱼为什么给自己取个名字叫羡鱼,因为她真的很爱吃鱼。作为一只狐狸,喜欢吃鱼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她怎么都学不会凫水。所以她倒是很羡慕鱼儿,至少它们摇一摇尾巴就可以碰到其他鱼儿,抓起来多方便啊。但是还好,她会酿酒,会酿这个世界上最好喝的酒,至少这即白山中的上神即白是这么说的。
  • 一品寒门娇

    一品寒门娇

    简介;齐妍凌重生在一户猎户之家,本以为可以平淡幸福,不曾想一场兵祸,将平静的生活粉碎,齐妍凌看着欲哭无泪的弱母跟幼弟,握紧小拳头“她就不信她活不下去”打猎开荒,良田千亩,家奴无数,一袭红妆渐盖,公子世无双。山河裂,风吹云动,四海惊!为寻找失踪的父亲,无意入局,天地风云聚变,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祸乱四起,为保幼弟安稳,戎装峥嵘保一域安稳。弃我者我永弃,不离不弃者我必生死相依!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 魔法小子

    魔法小子

    没有永恒的光明,也不可能永远面对黑暗,只求心中有大道,坎坷变坦途。——“万雾山庄魔法学校”校训。说到半月洲大陆西部,就不得不谈到“泊瓷”这个镶嵌在西部海岸线上的明珠城市,“泊瓷”是西大陆第一形胜繁华的城市,处于水陆要冲,良港林立,海陆贸易极度繁华,城中人口上百万,商号拥挤,酒肆茶楼比踵矗立,沿街华幡锦盖,车流如织。城中华厦云集,运河纵横交错,由于这是自由港,所以对各种族的进出与居留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所以这个西部大城成了多种族汇聚的城市。泊瓷城西部是港口区,中部是商业区,北部是名门望族、富豪权贵所居住的所谓富人区,……
  • 冷情死神:傲世妖娆

    冷情死神:傲世妖娆

    轩辕墨然,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不管是在家族还是外人的眼中,都将她的名字与“死神”划上等号。她无意于天下,只是唯恐天下不乱。绝色容颜,无法将她与那残忍血腥的女人相连接。高傲如她,谁又知道真正的她内心的苦楚,越是站在高处就越孤单。
  • 财倾天下:第一商女王妃

    财倾天下:第一商女王妃

    “苏诺公子是女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天启国上上下下顿时炸开了锅,女人掩面哭泣,男人心花怒放,一瞬间万人空巷,竟是统统朝着苏家庄园涌去。始作俑者闻名天下的苏诺公子此时正靠在贵妃椅上,一口喷出了嘴中的葡萄籽:“什么?让我嫁给三王爷?你去告诉他凌墨宇,坐拥天下哪有万贯家财来的可靠,本公子哦不……本小姐宁死不去皇宫那牢笼。“哦?那我陪诺儿去赚进天下财富怎么样?”突然出现的声音让她顿时浑身紧绷:“不要不要,天下财富尽在我手,你是来我这里分一杯羹的吧?”(天下财富滚滚来,美男公子环环绕,这是一部乞丐的发家敛财史,看她苏若锦怎么在古代点石成金、赚得桃花朵朵开。)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末世狂人日记

    末世狂人日记

    为人族征战一生,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王者,古圣临遭到世间极痛的后,疯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之夜,与神秘神灵签订契约之后,古圣临带着破碎的灵魂重生了。理智与疯狂交织出绝代狂人,次元与神话编织梦幻的盛世。分裂的灵魂、破碎的记忆立下共同的誓愿:“这一世,纵然化身为魔,手染苍生血,身负天下罪,只求登临九天之上,与你...一见。”行走于幻想衍生的无尽次元,征战在古老原始的神话天地,崛起于神秘莫测的虚无之地...当神路开启之日,决战无尽之敌,誓要登临无上神位,成就神话之尊,为你编织梦幻的嫁衣...
  • 我在夏天遇见你

    我在夏天遇见你

    夏末的主旋律是不是永远的悲伤?是它的姻缘巧合错使一行人相遇,也是它的无情捉弄造就了分离。夏语初一向是厌极了夏天,可是那年夏末,她却遇见毕生最爱的宫慕寒。恰逢那年,花开花落,或喜或悲,花一样的匆匆年华,有的人邂逅美好,有的人却过早凋零。或许,这才是生活最初始的样子吧,可又有谁后悔,爱上了谁?
  • 盛宠至尊狩魔妃

    盛宠至尊狩魔妃

    一朝魂穿,身陷魔兽家族争分。异世凶险,强者为尊。再活一世,我命由我不由天!人若敬我,礼让三分,人若犯我,铲草除根!渣男贱女齐上阵,跳梁小丑还不够她练手。逆天绝学,毒手天成,外加两只强行讹来无敌兽宠,玩转异世风生水起,嗯,她觉得甚圆满。什么?丹皇想收她为弟子,极道天师想留她做传人,巫女、鬼仙、魔医个个对她虎视眈眈。额…她可不可以都不选?真要选,做个逆天狩魔师,屠掉某只可恶大魔头…三界异动,各路神魔分庭抗礼,乾兴大陆风云突变,天地迷局!理想中的众生被泽,四海安澜还很遥远…(一句话的简介:且看她崛起黄泉,凤逆天下,傲世万物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