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36300000046

第46章 生命的不可重复与人生的多重选择

不可重复的生命总是使人们对它产生敬畏,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让这仅有一次的生命过得有意义,没有虚度,没有遗憾。可是,人生的多重选择一方面让人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总会让人犹豫不决,不能确定究竟哪一种选择才是最佳。因为对自身认识的局限以及时间的有限,让人很难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像在本诗中,将生命的进程比喻成绳子的攀爬,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在攀爬自己的人生之绳,每个人肯定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可能从头再攀爬一次绳子。一次性的人生总会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自己所经历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没有后悔?有没有遗憾?《攀登》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12行,但是有一句话却重复了两遍:“也许我不应该要求那么多。”从这句话可以感觉到诗人对自己的过去有些后悔的情绪。也许在她反思自己过往人生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欲求太多了,而太多的欲求又造成了她无尽的烦扰。因此在将要跨进自己60岁的门槛对自己过去的50多年进行反思的时候,她幻想若是再给她一次机会重来,她或许会有别样的选择。人生的多重选择虽然给人以多样的发展空间,但一次性的生命却迫使人不得不珍视每一次选择的机会,因为每一次的选择意味着对另一些选择的放弃。即使在进行全面的权衡之后做出的判断也不能保证以后对这一选择不会后悔,即便如此,生命的不可重复也无法让人改写历史。

“身份”是每个民族都不懈追逐的对象,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名片,能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长期生活在美国社会的黑人诗人来讲,克利夫顿对身份的寻求显得更加的强烈和急迫。一次寻访完一座种植园墓园之后,她对黑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表示愤慨,并在一首诗中喊出了她的心声:“告诉我你们的名字吧/告诉我你们羞怯的名字/我将作证。”作为一名见证者,她为黑人女性受压迫受奴役的遭遇发出自己的声音,批评家们在评价克利夫顿的时候一致认为她是一位书写黑人女性的作家。考虑到克利夫顿特殊的黑人女性身份,这首诗也有可能是描写非裔美国女性和她们的需求。虽然诗人对这一主题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但若仔细推敲,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本诗一开始提到“一个女人”,对这个女人的身份可以进行无限的猜想。诗人所说的是什么样的女人?她是所有女性中的典型还是特指某一女性?诗人在描写这个女人时用了“晃荡的发辫”,这种发式在非洲女性中十分常见。同样在这句诗中,在描绘发辫的颜色时用了“其色如雨”,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雨是什么颜色的?照常识来看,雨的颜色自然是透明的,但是提到雨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想起阴沉、昏暗的天空,那么雨的颜色可以联想为乌黑甚至是黑色的。如此一来,辫子的颜色也应是黑色的。这里就有一个十分微小的暗示,那就是黑色的辫子代表黑人女性。事实上,因为诗人对这个女人形象的描述是十分模糊的,对这句诗的解读也是多样的。若是单单把“雨”这个意象拿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沉闷。雨在落下的时候是一滴一滴的,让人联想起人流泪时落下的眼泪,若是这样理解“雨”,该诗的内涵就深刻复杂了许多。这个女人为何会流泪呢?若她是美国非裔女性,则很容易理解原因。在历史上黑人女性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受到各种各样的’残,当然她们会伤心流泪。照此理解,《攀登》这首诗主要书写的应是诗人作为非裔美国女性的独特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克利夫顿有着多重的角色。她是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是被贩卖到美国的奴隶的后代,是妻子和母亲,是民权和女权运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位儿童文学作家。但是她自己更倾向于承认自己作为诗人和见证者的身份,她站在诗人独特的视角见证了黑人女性的心路历程。有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首有关历史的诗歌——人类不断抗争不断前进的历史。诗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反问中重复着同一句话:“也许我不该要求那么多。”实际上她也是在追问历史。对历史的反思对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女性和少数族裔来讲尤为如此,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并继续遭受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对历史的反思有助于他们认清前进的道路。换句话说,记住自己从哪里来,这会给人无穷的力量。作家爱丽丝·沃克在她的著名散文集《寻找母亲的花园》中有这样一句话:“究竟该如何使人们学会欣赏自己身上的忍耐力、创造力和精神上的博爱?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面镜子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仅凭镜子是不能展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的。”克利夫顿使用绳子这一常见意象展现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她并没有把“我”独自放置在一个平面的画面中,相反却是放在一个立体的广阔语境下。通过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以及我与他人的对比使诗人对自己的历史与自身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本诗的最后,诗人写道:“那女人爬过了标着六十的绳结/我朝它攀去,挣扎着/饥饿的手交替向上攀登。”尽管有诸多的欲望,尽管还会遇到很多障碍,尽管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她还是努力向上,奋勇向前,充满希望。在2000年与麦克·格拉泽进行的一次访谈中,克利夫顿承认“希望”这个话题在她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她说:“我认为写作是持续梦想的一种途径。当有些时候我们觉得一些事情进行得差强人意时,写作就会给我们提供一种试图与某种东西联系起来的途径,这种东西让我们不再有失落的感觉,这就是希望。对我来说它也会让我觉得不再感到孤单。”

克利夫顿的一生是坎坷的,她的母亲死时仅44岁,丈夫去世时仅49岁,两个孩子在活到30多岁的时候也离她而去。她的诗虽然多以揭示苦难著称,却处处弥散着乐观。她用乐观去化解种族的苦难,用乐观激励后代,用乐观面对衰老和生活的磨难。她的《有个少女在体内》这首诗将内在自我拟人化地比作充满渴望的少女,十分形象地捕捉了上了年岁的女人那种强而有力的情感:尽管容颜一天天老去,但是内心依然年轻、充满活力,这就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并孜孜以求的人生哲学。

2010年2月13日,73岁的露西尔·克利夫顿去世,完成了她人生之绳的攀爬。克利夫顿的一生是曲折的,遭受诸多磨难,但是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用微笑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身为一名黑人作家,她没有将自己的思考局限于自己民族范围之内,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人类的广阔画卷中,留给世人的是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她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化作文字,书写着她的人生哲学,给世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White,Mark Bernard。“Sharing the Living Light:Rhetorical,Poetic,and Social Identity in Lucille Clifton。”CLA Journal 40.3(1997):288-304.

2.Brown,Fahamisha Patricia。“In the Light:The Poetry of Lucille Clifton。”L angston H ughes Review 22(2008):7-18.

3.Johnson,Joyce。“The Theme of Celebration in Lucille Clifton’s Poetry。”Paci f ic Coast Philology 18.1-2(1983):70-76.

4.Kriner,Tiffany Eberle。“Conjuring Hope in a Body:Lucille Clifton’s Eschatology。”Christianity and Literature 54.2(2005):185-208.

5.Holladay,Hilary。“Black Names in White Space:Lucille Clifton’s South。”Southern Literary Journal 34.2(2002):120-133.

6.Tun毕,Tanfer Emin。“The Poetics of Self-Writing:Women and the National Body in the Works of Lucille Clifton。”Edebiyat Fakültesi Dergisi/Journal of Faculty of Letters 26.1(2009):187-200.

7.Pollard,Cherise A。“Claiming Joy and Naming Sorrow:Explor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Womanly Truths and Feminist Practice in Lucille Clifton’s Poetry。”L angston H ughes Review 22(2008):19-26.

同类推荐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渐渐地,我的眼前徐徐展开一个素淡的世界:清可见游鱼的小河水、河岸那只方头渡舶、碧色排挞的竹篁、桃杏花里的沽酒小层、温煦日光下的紫花布,这一切,在启承转合、清丽单纯的文宇里,如一首潺湲的诗,不动声色地,在午夜里,绾结成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
热门推荐
  • 太极宗师异界游

    太极宗师异界游

    一个将九阴九阳神功与太极真谛完美融合的武学天才,一个因家族的强势的纨绔子弟,一个因女友的背叛而死不瞑目的少年,一个因天意而重生在异界的太极宗师,一个因再度被女友背叛而疯狂的失忆少年……一切的一切,且看这少年如何脚踏异界大陆,一步一步的登上异界的巅峰,笑傲异界……
  • 绯色杀手

    绯色杀手

    新书《高手无赖》,求大家支持!简介: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异能者存在,还有一种科技产物,名为生化人!神奇的戒指,能够看透他人心中的思想,储存神秘能量,预知未来一分钟后的事情,而且有危险时还能够提前预知,他能够得到什么?权利?钱财?美人?泼辣明星,清纯校花、美艳御姐、名门淑女,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暧昧故事?异能与生化的对抗,徘徊在各色美女和阴谋利益之间,随即秦枫开始了一段热血的惊艳人生……“总有一天,世界将会在我手心中舞蹈!”--秦枫
  • 魔鬼的面纱

    魔鬼的面纱

    魔鬼与天使是一个人的正反面孔,就好比中国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都是自己与自己的纠结与斗争。这是一个救赎的过程,最终哪一方战胜了,自己就成了哪一方的主人。是共青团的勇气和信念帮助一个失足的女孩子由魔鬼变成了天使。一枚团徽的效应是一个正义的能量场对于提升人体正气的物理反应,婷婷就是在这样的气场中得到救赎的。每个人都在救赎——拯救自己从魔鬼那里赎身,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救赎或者沉沦,不论身在何处。
  • 盛夏宠恋:明星男友带回家

    盛夏宠恋:明星男友带回家

    【盛夏的宠恋】:第一次见面,他被她的美,她的单纯所吸引;他从没有看过如此乐观向上的人,渐渐的迷失了心。她的低调,温柔,让他感动,让他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她手上。因为爱,所以爱。
  • 诸天小霸王

    诸天小霸王

    在这个神位青黄不接的时代,一个女人对少年说“十世为王,百世成圣,千世尊降,这一世…我要让你受众生万物诸天众生朝拜!”
  • 斗天神策

    斗天神策

    在一块古老的大陆。太古时期,有神秘莫测的虚灵族,一念山河碎,一指动乾坤,有开天辟地之势。洪荒时期,有强憾无匹的蛮神族,曾乘龙跨凤,力拔山河,翻江倒海,有毁天灭地之威。无数年后,时至仙魔时期,世人将这块大陆命名为『蛮虚』,虽已不见虚灵风采,难寻蛮神雄风,但蛮虚陆土上仍演绎着传奇。仙魔齐现,势如水火,将蛮虚大陆分为仙凡界和妖魔界。人与魔所生之子白易,从无法修炼的少年,一步步踏上巅峰之路,与仙斗,与魔斗,直至与天斗……
  • 曲傲

    曲傲

    无魔之渊顶端,古谐尘为父祈求,谁知,父亲这时来找他,吩咐他下山做一件棘手之事,他是否能完成父亲的交代?
  • 施公案(中)(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中)(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又名《百断奇观》、《施案奇闻》,是以清人施世纶(小说为施仕伦)生平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世纶,字文贤,清康熙年代人。
  •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画骨透情一世倾慕

    画骨透情一世倾慕

    小骨,你会再次离开师父吗?一辈子都不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