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1000000026

第26章 十点方案

柏林墙的开放意味着什么?

西德总统冯·魏茨泽克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布什说:“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发生了。

撒切尔夫人说,我希望这是“拆除柏林墙的第一步”。

密特朗说,我真为“欧洲的自由和进步”而高兴。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柏林墙开放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两德统一还不是现实的问题。

11月10日,一架飞机从波兰首都华沙启航飞向汉堡,然后又飞往西柏林。机舱中科尔不时地从窗口向外探视,他的嘴角、眉梢上挂满了笑容。按计划他现在应该在波兰访问,但是柏林墙的开放使他没有心思将计划完成下去。柏林墙开放之后,大量的民德人涌入西德和西柏林给西德和西柏林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他必须回去解决此事。

下了飞机之后,科尔来到西柏林市政厅前发表讲话。他激动地说:“对我们德国人来说,这确是一个极其愉快的时刻。”科尔在西柏林逗留一天后,赶回波恩召开内阁紧急会议。

同一天,西德政府就柏林墙的开放发表声明说,实行旅行自由是民德的重大举措,西德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民德的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入。

从柏林墙各个过境点和西德边界上的各个过境点进入西柏林和西德的民德人越来越多,11月11日达70万;12日竟猛增到130多万;到了13日,仅获得私人旅游签证的人就有518万了。面对这种情况,西德国内上至政界要人、社会名流,下到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都在谈论一个问题:柏林墙的开放能够促进德国的统一吗?

“不,两个德国的统一是不可能的。”11月11日上午,克伦茨同科尔通了电话之后,在东德电视台这样坚定地表示。他说,科尔和他商定“不久后在东德而不是在东柏林会晤”,两国将在“经济、环境、文化、人道主义、运输和邮电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但是,他和科尔的会谈不会促进两德统一。

克伦茨的态度并未使科尔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失去信心。他知道,只要是他想办成的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当初昂纳克不是决定不定期推迟访问西德吗?结果在三年后依旧欣然赴约;克伦茨在上任的时候不是称赞“柏林墙”吗?结果仅仅几天后,“柏林墙”就宣布开放了。因此,在电话中,科尔满怀信心地说,克伦茨先生,我们的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改善东德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叫他们觉得现在所住的地方生活不错而不想离开”。

克伦茨在接受西德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民主德国决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州,只能是作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存在。”两个德国的并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作为史实,它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在民德大多数人看来,西德某些政治家的那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态度越来越令人讨厌。

11月13日,在莫德罗被民德人民议院选举为民德总理之前,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同样表示反对两德统一。他说,“两个德国的存在是欧洲稳定的基础”,柏林墙虽然开放了,但并不意味着两个德国会统一,民德将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在第二天,莫德罗又强调,民德拒绝艾滋病、犯罪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侵蚀,柏林墙作为东西方和平与缓和的保障,必须保留,如果“完全拆除柏林墙可能造成混乱”。

民德反对派“新论坛”也反对两德统一。在12月18日的声明中,“新论坛”表示:现在两德统一是不明智的。这样做虽然能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大部分人将面临失业和失去共同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力。如果两德要实现统一的话,这个事实只能在两个平等的德意志国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民德现在需要的是外部经济援助和合作,而不是过去的对峙或突然建立联邦。

在民德公民中也有不少人对两德统一持反对意见。据莫里民意测验所调查结果表明:在被问及的201名东柏林人中,有48%的人认为两德统一不是个好主意;38%的人表示赞成;14%的人则举棋不定。

在东欧的急剧变动中,特别是1989年末民主德国政局变化,德国统一问题骤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这是美国始料不及的。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忧喜参半,一方面,美国感到这是西方势力进取东欧的绝好时机;另一方面,又担心处置不当会因此危及自身利益。布什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心采取观望态度,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而不做使人后悔的事。11月13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政府惟一的决定是支持苏联和西德竭力避免德国过早统一。

在两德统一的问题上,苏联同样持反对意见。1989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让民主德国受到欺侮”,“必须从战后的现实出发——存在两个主权的德意志国家,两个联合国会员国,背离这一点将会导致欧洲的不稳定。”

但是,不管怎样,赫尔穆特·科尔决心把实现两德统一作为联邦德国的头等大事来抓。1989年11月28日,他向联邦议院提出了如何逐步实现统一问题的十点计划。该计划准备分三步统一德国:第一步,西德准备接受莫德罗总理在11月17日政府声明中所提到的关于建立两德“条约共同体”的想法,推动民德进行“根本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发展德国邦联结构”。第三步,把两德关系的发展纳入总的东西方关系和欧洲联合的进程之中,并逐步在人民自决的情况下实现国家的统一。

在科尔十点计划提出的当天,东德政府发言人表示,该计划不符合现实,德国统一问题尚未提到议事日程。11月29日,民德政府发言人迈耶尔指责科尔无视两德关系的基础条约,无视赫尔辛基会议文件中关于两个德国主权和独立的明确规定。迈耶尔说,两德关系的稳定是欧洲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任何一个严肃思考问题的人都不想打破欧洲的平衡。在谈到建立“邦联结构”时,迈耶尔颇有兴趣地指出,所谓的“邦联”应是“一种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邦联”。

在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民德群众普遍存在两种对立的意见。12月11日晚,在德累斯顿举行的游行示威中,一些人举着西德的国旗高喊着“祖国统一”;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声吆喝“纳粹分子滚蛋”。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城等地举行的游行集会上,情况亦是如此。

还有一部分民德人面对这种情况既喜又忧。他们一方面憧憬着“邦联”,另一方面又害怕“邦联”之后,实力雄厚的西德经济会使民德相形见绌。有的报纸甚至预言说,民德人在统一之后将失去他们原来拥有的许多东西,沦为廉价的劳动力。

美国政府认为,德国统一对他们来说,既有利,又有弊,而且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这些利弊也在相互转换。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方面心情相当复杂,他们一面权衡自身的利益得失,一方面又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在支持或反对的立场上作出抉择。

起先,德国统一问题刚刚被重新提起,美国深感突然,只好采取应付、拖延的态度。美国国务卿贝克说,两个德国“从自由履行的权力一下子跨到统一问题,为时尚早”。但是,随着两德统一的呼声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尔提出十点计划之后,美国的立场又变了。11月29日,即科尔的十点计划提出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贝克表示,科尔的这一举措是美国和西德多年以来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贝克又提出了美国在处理德国统一问题的四项原则,试图来影响统一的进程。

从法国来说,它是不希望看到德国统一的。其一,两德统一后,德国各方面势必迅速崛起,主宰欧洲事务,法国的政治地位将受到冲击;其二,两国宿怨甚深,从1870~1944年曾三次交恶。因此当十点计划一问世,密特朗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反对。12月6日,密特朗飞赴基辅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双方一致认为,德国统一还为时尚早。

英国政府同样反对两德统一。十点计划提出的当天,撒切尔夫人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就公开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以后,撒切尔夫人也多次声称“解决德国统一问题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力图来延缓统一的进程。

不管外界反应如何,科尔决心沿着自己的抉择走下去。他知道这个世界上不经过努力而成功的事是没有的,正如他小时候不去拼命地干活就不能挣到钱一样。他对自己说,赫尔穆特·科尔,对,就这么干下去!你会成功的!

就在这个时候,民德国内局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12月3日和6日,上任不到两个月时间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突然辞去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鉴于国内统一呼声日益高涨,从12月7日起,多数党派改口支持两德统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德执政党突然表示,两个德国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统一社会党”改名为“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继而又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

科尔放下手中的报纸,这时,他的秘书走进来向他报告说:“总理先生,您12月19日至20日出访民德的日程已经安排好了。”

1989年12月19日,德累斯顿机场。

新当选的民德总理汉斯·莫德罗站在那儿脸上漠无表情,但他的眼睛却眯成两条细线向远处的天空遥望。

天空是湖水般的蓝色。上面飘着几朵白云,几只小鸟的身影偶尔从天幕下掠过。外交部长奥斯卡·菲佶尔站在莫德罗的身旁。他低头看了看手表说:“总理,我看他们应该快到了。”

“他们”是谁?何以能够惊动民德总理和外交部长的大驾?“他们”绝对不是平常的人!

当时针指到上午九时的时候,一架德国飞机缓缓地降落了。舱门一开,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走了下来。随同科尔的还有:德意志内部关系部长多罗特·维尔姆斯、联邦经济部长赫尔穆特·豪斯曼、联邦总理办公厅主任鲁·赛特尔斯等人。

莫德罗阔步上前一把握住科尔的手说:“非常欢迎总理阁下的到来。”

科尔笑着说:“总理阁下亲自出迎,真令我感激不尽。”

莫德罗笑道:“哪里,哪里,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正希望获得贵国的支持与合作呢!”

科尔说:“两个德国都是源于日耳曼民族,我国有义务同时也非常愿意同贵国合作。”

两位总理互相寒暄,随后便钻入汽车,直奔德累斯顿的贝莉维饭店。

科尔此行对于民德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国政府除了签署两个重要文件之外,而且还要商榷数十亿马克的投资计划和信贷建议。在科尔出访的前夕,西德《星期日图片报》在一篇题为《科尔携带千亿马克计划会晤莫德罗》的文章中作了详细介绍。文章说,联邦政府为了进一步方便人员往来和实现广泛的经济合作,12月19日科尔总理将携带数十亿马克的巨额投资计划飞赴民德同莫德罗总理举行会谈。另外,联邦政府还打算在今后的10年内,为西德经济界向民德提供1000亿马克投资计划提供担保。

德累斯顿的谈判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科尔和莫德罗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全面合作协议和建立德国混合委员会的文件上签了字。

12月19日下午科尔和莫德罗在德累斯顿文化宫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莫德罗在会议期间向1500名新闻记者激动地宣布,民德政府为了推进人员自由往来,决定在圣诞节前夕取消西德公民和西柏林市民前往民德所需的签证,免除西德公民访问民德时每天必须以1:1兑换25个以上马克的决定。另外,民德将开放勃兰登堡门并释放所有在押的政治犯。

这绝对是一个动听的声音,甚至比贝多芬的交响乐更美妙十倍!记者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镁光灯连闪。

科尔在会谈中继续强调他的十点计划,并允诺向民德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和财政援助。两德的关系正朝着健康和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势头,乐观人士完全可以断言:在不久的将来两德统一定成事实。

12月22日下午,勃兰登堡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近20万人聚集在这里,正激动地期盼着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忽听得一阵春雷似的欢呼声,勃兰登堡门在关闭了28年之后,终于向德意志人开放了。科尔在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说,勃兰登堡门的开放,“是我一生中情绪最激动的时刻之一。”下午3点,在两国官员的陪同下,科尔和莫德罗手牵手走过勃兰登堡门。

1989年12月30日,科尔在联邦议院发表年终讲话。在回顾德累斯顿的访问时,这位联邦总理感慨地说,那次访问,我和我的民德同胞曾经有过令人难忘的会面。

勤劳、热情的民德群众令科尔难忘,同样,这位联邦总理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打动了民德人的心扉。从科尔的身上,很多人看到了“邦联”的前景。他们认为,如果这位和蔼的法尔茨人能成为他们的国家领导人的话,他们将会生活得非常不错。在这种心理的促动下,许多人改变立场,开始拥护统一。据调查,民德群众中要求统一的人,从十点计划提出时的不到一半,猛增到1990年1月20日的76%。

1990年1月27日,民德电视台向全世界广播:今天参加“圆桌会议”的各党派人士一致通过,决定将原定在5月6日举行的民德自由选举提前到3月18日举行。

1990年1月29日。民德总理汉斯·莫德罗应苏联政府的邀请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同戈尔巴乔夫举行会晤。这时民德国内各政治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确保3月份大选的胜利,纷纷挑起了“德国,祖国统一”的大旗。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政府意识到如果他们依旧奉行反对两德统一的政策,势必会遭到德国人民的反感。

当初,戈尔巴乔夫极力推行“新思维”并受到世界普遍赞赏,而民德日益高涨的统一高潮正是“新思维”影响下的产物,如果苏联仍持异议,很可能让“新思维”取得的成果功亏一篑。另外,两德实现统一苏联将从中获得两个好处。其一,苏联认为统一后的德国必定会实行中立,那么西德离开北约后,北约的实力将被削弱。其二,苏联从德国获得的外汇收入将明显增加。

在权衡自身的利弊得失之后,戈尔巴乔夫在德国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同莫德罗举行的会谈中,这位苏联领导人对民德总理说,德国统一问题并非出人意料,“德国人有权统一”。四大国对德国的义务、欧洲安全和裁军进程与德国统一必须是一致的;“原则上没有人怀疑德国人的统一”。

莫德罗听罢不由惊呆了,他简直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但是,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他马上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真的。他身边坐的那个人正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的转变立刻受到了来自西德方面的欢迎。科尔在1月31日满面春风地说,戈尔巴乔夫的谈话是“令人鼓舞的”,联邦政府在两德统一的问题上愿意同东西方邻国合作,寻求一个解决德国问题的建设性方案。科尔用赞赏的口吻说:“没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造和开放政策,这些变化是决不可能发生的。”

从1月29日到30日仅仅两天时间,但是这两天的时间足够使一个人的思想发生转变。莫德罗思想变了,在两德统一的立场上他不再犹豫不决,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出了实现统一的方案——《德国,统一的祖国》。这时,时间仅仅才指到1990年2月1日。

在莫德罗方案提出的当天,这份文件就摆到了科尔的办公桌上。科尔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把文件反反复复地看了数遍之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方案》的大意是:二战结束之后,两个德国统一的问题经过几度挫折后,已经正式提到了日程。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遵循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严格履行两德原已签订的条约,统一前实行自决原则,互不干涉内政;

第二,维护苏、美、英、法四国的权益,维护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

第三,统一后的德国实行军事中立。

接着,莫德罗提议,从四步来实现统一:

第一步,建立条约共同体;

第二步,成立邦联;

第三步,把两国的主权转让给邦联的权力机构;

第四步,通过邦联内两个部分的自由选举,建立邦联式的统一的德国。

科尔看罢,良久不语,双眉微蹙,他拿起笔在“统一后的德国实行军事中立”下面重重地画了一条横线。

1990年2月3日,科尔在瑞士的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上说:“我坚决拒绝德国中立的概念。”这个提法“同全欧联合进程的逻辑相矛盾。处在欧洲心脏地带的一个统一的德国是绝对不能孤立的。”我对莫德罗总理赞同德国统一的主张表示欢迎,但是严正拒绝德国中立的方案。至于究竟如何实现统一道路上的每个步骤,联邦政府准备等到3月18日民德大选揭晓之后,同自由选举产生的民德政府进行会谈。

莫德罗坐在会场的一角没有吱声,他的脸上带着一层淡淡的忧郁。民德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国内经济面临着崩溃。他的国民对他的政府越来越没有信心,每天大约有2000左右的人打点行装迁移到西德去。仅一月份西迁的人就有5.5万人……莫德罗的心沉甸甸的,有如压着一个巨大的铅块。面对这种形势他头昏脑胀无计可施。这时,他甚至有一个想法,为了维持这个国家,他将不惜一切政治代价……

同类推荐
  • 岳飞(名人传记丛书)

    岳飞(名人传记丛书)

    他生在乱世,背负收复河山的梦想,带领岳家军驰骋沙场,尽忠报国。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正当壮年,却首奸臣迫害致死。本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民族英雄岳飞为收复失地、匡复国家而奋斗的精彩人生,让青少年了解岳飞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树立学习的榜样。
  •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老舍 茅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名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王者之地

    王者之地

    《王者之地》讲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时,途经鄂尔多斯。他目睹了这里水草丰美 ,梅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是梅花 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感 慨之余嘱咐左右:“我闭眼之后可葬于此处。 成吉思汗贺崩后,这里建筑了万世永存的成吉思汗陵,这里成了大汗灵魂保佑下的王者之地,这里演绎了蒙古儿女崇敬祖先、热爱家乡的一系 列传奇故事……
  • 黑白曹操

    黑白曹操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历史形象,然而历史的长河中,他还有着鲜为人知的面孔。从一个制造灭门惨案、屠杀无辜百姓的刽子手,到一个改革法制弊端、实行名法之治的立法者。法学家、立法者、刽子手、犯罪分子,哪一个是更为真实的曹操?他为何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选贤用能的标准又是什么?是何种重要因素帮他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威震天下?赤壁大败后又引发了他怎样的人生体悟?《黑白曹操》带您一一解密。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爱情微酸半甜

    爱情微酸半甜

    一不小心,我遇到了你,又一个不小心,我喜欢上了你。我想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我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你。爱情,像五味瓶一样,酸甜苦辣。爱你,像吃棒棒糖一样,微酸、半甜。
  • 儿童性早熟信号与对策

    儿童性早熟信号与对策

    儿童性早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预防性早熟刻不容缓。以问答方式介绍了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性早熟的病因与危害、环境因素对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儿童性早熟的信号与防范、儿童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于家长和儿童保健人员、中小学老师阅读。
  • 那些年的栀子花开2

    那些年的栀子花开2

    一、她爱他,他也爱她。她在逃避,一直以来逃避的都是她。她失明了失聪了,他照顾她,他愿意痴痴地等。二、她爱他,他也爱她,她向他表白,他拒绝,当他爱上她,她却因为要出国不要他了,他愿意痴痴地等。三、她苦苦追了他五年,这是第六个年头,她为他考到了北大,可是当他再次拒绝她,她被别人谋杀,导致失去记忆,他愿意等她,恢复记忆。这难道就是爱吗?
  •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三分制度 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为什么说:制度是基业常青的守护者? 为什么说:让员工服从靠制度?为什么说:好制度造就好人才? 为什么说:好的制度在于执行? 为什么说: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 为什么说: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什么说:执行无小事,态度决定一切?陈荣赋编著的《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传递这样的工作理念,执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促进企业腾飞的助力器。只有切实执行,才能把口头上讲的理论、纸上写的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切实执行,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戊妖纪

    戊妖纪

    -------------------------------------------------当吾自地狱蹒跚踏来,天地都将落下血泪。--------------------------------------------------
  • 漆黑之翼

    漆黑之翼

    漆黑之夜,魔神降临。灭世之力,危在旦夕。主角气运,附身于吾。无尽轮回,终能破局。
  • 福尔摩斯的心理课

    福尔摩斯的心理课

    如果福尔摩斯变成心理医生,他会怎样探案?英国留学的心理学博士夏洛克,回国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却阴差阳错成为市公安局刑侦女队长华笙的破案搭档。在一个个离奇的案件里,夏洛克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心理课,揭露出一系列导致犯罪的心理学效应。——强奸犯、连环杀手、偷窃癖、虐待狂等罪犯的心理动机究竟是什么?——如何运用催眠、心理测试、神经心理学、家庭系统排列等心理学手段,寻找你身边潜藏的罪犯?看完本书,你就能第一个猜出侦探悬疑故事的结局!或者,成为私家侦探!
  • 剑破苍穹

    剑破苍穹

    在这战气纵横的大陆,阴谋与力量交织,内力与战气对抗。妖艳的蛇女躲在荒芜的大沙漠中,时刻关注着经过身边的人,当你失去警惕,就是她缠上你,吸尽你精血的时候,纷至沓来的公主,携带着一封封暗藏阴谋的婚约书,当你相信她们的时候,就是你失去一切,彻底绝望的时候。
  • 钱塘先贤传赞

    钱塘先贤传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反映了战斗在地震灾区的交通民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