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54900000018

第18章 一、道本论

“道”是道家学说的最高和最核心的范畴,但它只有借助万物才能展现其功能特性。无形的道不能离开万物,脱离物的绝对抽象的道是不存在的,是没有任何内容、价值与意义的,因为它无法支配和规定物,因此也难以指导人们的现实行为。道既是与具体万物不同的抽象性的规定,同时又是具体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根据。它具体在各个层次,表现为天道人道与治道等内容。在《淮南子》一书中,道同样是最高的和最核心的范畴,道的内涵既有作为本体的义理之道,又有作为能够产生有形万物的可能性或种子的本原内涵,再一是作为处世治世之道,它是本体之道的衍伸与运用。《淮南子》的“道”的这种层次性体现了对早期道家的内在继承。

《淮南子》中的本体之“道”具有多重的内涵。首先,它从多种角度展开了对道本体性质的揭示。宇宙中不仅有有形的物质,还有无形的物质与存在,如“气”,以及浩瀚无边的空间,而道是万物存在的本根,是一种根本性的实存。因此道是存在世界的最高实体,实存是自在的和知识性与非知识性的认识和体悟对象,是存在自身的一种呈现。道具有无限的创生能力,具体事物的变化无损于道的整体性,且它们的任何变化都是由道决定的。《淮南子》首先论述了道的基本特征: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转轮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

道包裹天地,充盈四方、达于八极,它集万千功能属性于一身,并能转化自如,无穷无尽,是对立面统一的存在方式。道赋予了万物以各自的特性,并且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据。传说中的二皇就是因掌握了道,才能立于天地之间,与造化者同游,并能够治理天下。天从属于道,天道是道在自然界的体现,因此便具有道的某些基本属性。《淮南子》认为人之精神源于天,从天道必然之理引申出人道应然之理,只有掌握道并顺从道,则万物将自然生成变化,社会才能正常运行,整个世界才呈现出井然有序的状态。书中以比喻的方式说明得道的重要性:

夫道者,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何以知其然?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论其属骨,是犹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可谓失论矣!

道是公正无私的,对万物没有任何偏好,万物的差异都是由自性决定的,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本质,根据事物的具体性质而有针对性的行事,即顺性而为,才能达到理性的目的。若主观臆断则事与愿违。因为对于得失的微妙关系,人们很难能把握和辩解清楚,因此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获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道表现在万物之中,就是事物的不同本质,对这种性质的认识,不是通过空谈获得的,而是在实践中得到的。只有顺道而行,才会有实际的益处。因此,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

其次,《淮南子》通过魂魄二者从有形与无形的角度展开了对道的本体特征的描述: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吾宗矣。”魄反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道可以产生为形态各异的万物,但道本身没有具体的形体,因而不具有具体事物的特征。但万物的特性都是道赋予的,因此道是全,它包蕴了一切的可能性,才能成为万物之源。同时,道是无名的,“幽冥”是用来说明道的某些特征,但“幽冥”非道,非其他名称可以包容和取代道。只有得道者才具有道的特征,归于无形,与道同体。《淮南子》由对道的推崇提出了“太上之道”:

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行喙息,?飞?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授而不益贫,旋县而不可究,纤微而不可勤,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而不众,损之而不寡,斫之而不薄,杀之而不残,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浅。忽兮避?兮,不可为象兮;?兮忽兮,用不屈兮。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俯仰兮。

“太上”即至上、最上等。《淮南子》用“太上”界定“道”更加突出了道的非物性和至上性。道“至高无上”,以“无有为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且能量无限,对待万物总是恰到好处,具有利万物的功能而不依此自恃,自然拥有最高深的德性。“夫圆者,天也;方者,地也。天圆而无端,故不可得而观;地方而无垠,故莫能窥其门。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凡物有朕,唯道无朕。所以无朕者,以其无常形势也。轮转而无穷,象日月之运行,若春秋有代谢,若日月有昼夜,终而复始,明而复晦,莫能得其纪”,“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诎伸不获五度。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修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从静态来看,道如同天地一般,因其形状广大,非一般人所能窥其全貌;从动态角度考察,道运行不止,循环不息,无固定具体可见之行迹,因而常人难于把握它的轨迹。只有得道者才能效法自然,其动静、喜怒都能合乎自然的运行秩序,万物的存在都是有序的,不论是物物之间或是物自身都是如此,而万物之序是由道决定的,因此道即自然,序即自然。“所谓道者,体圆而法方,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履幽而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以应无方,是谓神明。夫圆者,天也;方者,地也。天圆而无端,故不可得而观;地方而无垠,故莫能窥其门。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凡物有朕,唯道无朕。所以无朕者,以其无常形势也”,从对道的形体、方位、行动等多方来看,道兼有对立属性的全部内容,且游刃有余、变化无常而不相悖。只有掌握道,才能应对自如。道包含天地,天地无限的功能和特性是道赋予的,同时部分地体现道的某些特征,因此对道更难以窥其全貌。人类的思维很难用语言全面地表述道,只能用“无常”一词来概括。道的这些特征不只是体现在自然界中,在人类社会之中也体现着。“故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圣人正在刚柔之间,乃得道之本”,道在圣人之身就表现为集对立的品性为一体,注重刚柔相济的适度原则,因此,只有将对立面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时则能应付各种困境,这才是得道之本。

其次,以水喻道――“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老子》多以母喻道,道为万物之母,强调道的创生能力以及对万物生命的本根性。提出“贵食母”、“得其母”、“守其母”,实际是要贵道、得道和守道。老子对水非常尊崇,认为水虽柔弱卑下,却滋养万物,是万物生命的重要源泉。老子重视水,还因为水具有道的某些品格,因此先秦道家善于以水喻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赋予水以道德的属性。老子由水的自然特性引出治理社会如同水一样,善居下才能聚众,“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居下是一种超凡的品质,居下则能为王。老子多从直观表面的水的特征如柔弱、不争、善居下等说明道的品性。水善居下,居于最低洼最污秽之处,却没有改变水的任何性质,并且水善育万物,是物质世界中最具灵动性的物质,是一动静的结合体。《论语?雍也》有“智者乐水”一语,聪明人喜欢富于变动不息的水,并在此变化中寻找到了生命的快乐。“柔”是儒道共同重视的一个内容,是生命存在的象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说文》:“儒,柔也”。这些对塑造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的形象有很深的影响。《淮南子》继承早期道家以水明道的方法,从更多方面地详尽地阐明道的特征。老子提出的“弱者道之用”,且用舌胜齿以明此道。而《淮南子》中有一段对柔弱之“水”进行了集中的描述: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

水虽是具体的物,但又与众不同,它超出于一般事物的特征,与前面对道的特征与功能的描述有许多相近之处,具有了与道许多相似的功能。水无处不在,滋养着人间万物,万物的产生还依赖于它。其柔弱无固定的形态则使其无所损反而成就了其自身的存在。《淮南子》从更广阔的背景下论述水,水虽无形但功能无限,与万物共始终,由此赋予了水以“至德”的最高品性,几乎可与道等量齐观。从某种角度来说,《淮南子》是借助水以说明道,由水的品性可见道的特征。水无形却是有像可见的,外界的任何作用都无损其自身的性质,因此人只可因循水,若违背这一原则,受损的则是人自身。人们对于道,也应采取因循的原则。由“莫柔弱于水”到“莫尊于水”得出柔则为尊的道家观念,从而将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

最后是“太一”即道。“太一”除指天神外,还具有“道”的内涵。关尹老聃创立的道家学说是“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此“太一”就是指道家最高范畴的道。《吕氏春秋》中就使用了“太一”的这一含义,“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而《淮南子》中则充分地运用“太一”以说明道的内涵。“《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能反其所生,若未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太一产生万物,万物虽不同,皆是有形具体的事物,万物间的特性使事物相隔不通,因此万物莫能与物之宗相比。生死是万物存在的不同形态,物物者不是独存的,而是遍在万物之中。且人的生命是由无到有的,是具体有形的,则这种有形之物就会受到物的各种限制,如生死之大限。而真人则能超越生死,返还于生之本,如同没有形体,超越有限,从始至终与太一同体不分,即与道合一。因此,太一即道。“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飞?动,莫不仰德而生……是故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聪明耀于日月,精神通于万物,动静调于阴阳,喜怒和于四时,德泽施于方外,名声传于后世”,为帝者掌握了太一,就可控制自然,体会了太一的内涵,就不仅能明了自然万物之情,且能通达社会的伦理道德。其一举一动甚至喜怒哀乐都适度有节,与自然之运动变化相协调。因此“太一”是宇宙中最高的本体,是行事的最高依据和法则,把握了“太一”,既能超越万物的局限而又不违背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才能最完善地控制自然、治理社会。《淮南子》的“太一”之道与神话有内在的联系,道的无所不能的功能与神人的某些特征有相似性。将神性之太一进行了哲学的改造,充实和深化了道的内涵与功能。

《淮南子》对道的本体特征和功能进行多方面的描述,用“太一”、“水”、“至上”等多方说明,更深入地揭示了道的深刻而又独特的内涵。道是至上的却又遍在万物之中,这就需要进一步需要说明道是如何生化万物的。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热门推荐
  • 钱诚无忧

    钱诚无忧

    姚文乐打了个哈欠,他瞄了眼穆水桃:菇凉,只要你跟了我,那就是祖坟上冒青烟,全家烧高香,我保你前程无忧。我郑重向你承诺:每一次报仇都安心。此文为打脸复仇文。
  • 来杯雪碧压压惊

    来杯雪碧压压惊

    韩青青是一名博览群书的大学生。近十年来,她看过的言情小说已是课本数量的无数倍。只可惜,小说里那种“温柔多金深情腹黑高大英俊气质非凡”的男主角,她在三次元的生活里,一个也没见到过。久而久之,她也就相信了,世上没有小说中那么完美的人。直到骆云野出现!容我喝杯82年的雪碧压压惊!
  • 世界科学博览4

    世界科学博览4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相府重生之鬼眼佛妻

    相府重生之鬼眼佛妻

    殷大小姐死了,于是殷家姐弟将罪魁祸首姜尚书府的公子打成了残疾。殷大小姐又活了,于是殷家二少先下手为强给姜家扣了一盆子污水。“姜成焕残了,被你家那几位打残的。”“四肢?”妈蛋要不要这么凶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
  • 重生开心农场

    重生开心农场

    2012年,她只是个外企白领,每日过着朝九晚五忙碌的生活。看透了人与人的尔虞我诈,人情冷漠。1999年,刚进入大学的她,拥有了未来的记忆,当生活不再为生存奔波,她该如何面对感情,面对完全不同的人生。重生带给她意外的惊喜,拥有了作弊器能否过的潇洒。只是有时候再大的作弊器,面对感情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龙剑武神

    龙剑武神

    天下英雄,奉我为神;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在这大陆上,我就是王者!愿君陪我并肩征天下,凌九天,逆乾坤,踏苍穹!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龙炎之神——炎神!
  • 阴阳神雷

    阴阳神雷

    因异能一夜之间诡异消失而心灰意冷隐退都市的浩向东,在得到了一块诡异的宝石之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笑谈风云变,神雷诛鬼神。脚踏乾坤逆天命,纵横都市莫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