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2100000001

第1章 ◆ 值得深思的犹太人教育观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孕育出许多伟人,像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弗洛伊德、门德尔松、霍夫曼、基辛格,等等。据统计,在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百分之十七是犹太人,在美国百万富翁中,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犹太民族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名人呢?

犹太人培养天才的秘密在于早期家庭教育:

第一,犹太人主张教育孩子要独立

犹太民族之所以会人才辈出,这与他们长期被奴役、受歧视、遭迫害、被迫流亡异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从公元280年起,犹太人开始被送到隔离区里生活,这种做法在14、15世纪时遍布欧洲,身上还要佩带一个黄色的标记以示区别,他们随时处于歧视、伤害和危险之中。这些景象在描写二战的一些影片中就可以看到。

也许是这长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使犹太人形成了独立性强的性格特点,他们认知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因此,犹太人很重视孩子的独立性格。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聪明的犹太人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让孩子从茶几上跳到父亲的怀里,然后父亲紧紧地抱住孩子,一次、两次、三次……突然,有一次父亲不抱孩子了,让孩子摔在地上。这时父亲对孩子说:“请记住,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犹太人就是这样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格教育的。由于这种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赖父亲亲自传授的,并且是用痛苦去感受的,因此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在心中牢记独立性格的信念。

这种做法看来似乎有些离谱,但在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中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们说:“像这样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不敢轻易相信别人了,也不会再有依赖心理。”由于犹太人注重对孩子的磨练,因此犹太人的孩子在满18岁后就可以独立生活了。当然,如果本人愿意,到18岁后仍可享受免费教育。

第二,犹太人认为学者要比国王伟大

除了犹太民族以外,几乎所有的民族或许会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而犹太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

因为犹太人把知识当作财富,所以他们认为妻子一方的家庭是学者家庭为最佳。为了能使孩子成为学者,犹太人认为在择偶时要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而不是看重相貌。他们一般认为:为了能和学者的女儿结婚,一个人可以卖掉自己所有的家产;如果不能娶到学者的女儿,就娶一个大人物的女儿为妻;如果娶不到大人物的女儿,就娶一个犹太领袖的女儿为妻;如果娶不到犹太领袖的女儿,就娶一个慈善家的女儿为妻;如果娶不到慈善家的女儿,那么就娶一名教师的女儿为妻。最后,绝对不能和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家的女儿结婚。

由此可见,犹太人把知识看得多么重要!

第三,犹太人一贯重视思维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支配下,使犹太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第四,犹太人更重才能与思考能力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起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

犹太人还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是不无关系的。

第五,犹太人具有执着的教育追求精神

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这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

由于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特色,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每人平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数,以及每年每人平均读书的比例上,高居世界各国之首,而且,每一个村镇都有布置典雅、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正由于犹太人酷爱读书,使这个民族在亡国两千年以后又能复国,在颠沛流离中能够诞生出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这样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占有惊人的比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使犹太人创造了世界奇迹。独具特色的犹太教育,蕴涵着足以启迪全人类的教育智慧。

其一,好学即敬神

犹太人认为,智能和知识是最甜蜜的。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把蜂蜜滴在圣经上,让略谙世事的儿童去舔,尝到“知识”的甜蜜。

在古代,这种风俗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仪式。孩子们头一次进教室上课,要穿上新衣,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他们蜜糕、苹果和核桃。所有这一切,都旨在使他们在学习上一开始就尝到甜头。

这种仪式早已成历史,但透过远古的仪式,人们可以窥见犹太人对学习的态度。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一种宗教像犹太教那样对学习和研究如此强调。由于把勤奋好学提到敬神的高度,犹太人在自己“信仰”的鞭策下,形成了一种几乎全民皆有文化的传统。

其二,知识胜过财富

知识具有崇高的价值。因此,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这里有一个发生在一条船上的故事:船客皆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其中夹杂着一名犹太智者拉比。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财富多寡。拉比见后说道:“我认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过现在暂时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财富。”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盗抢劫,富翁们金银珠宝所有财产都被搜刮一空。海盗离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达某个港口。

拉比的高深学问立即受到港口镇民的赏识,他开始在学校里开班授徒。不久,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一个个处境凄惨落魄。这时他们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一个个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您的确说得对,受过教育的人拥有无尽财富。”

犹太人用这个故事留给后人一个教训:知识夺之不走,而能常怀于身行走各方,教育乃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知识胜过钱财。

在犹太人看来,无知的人不可能是虔诚的。学习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克制,克制使人纯洁,纯洁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谦卑使人恐惧罪恶,恐惧罪恶使人圣洁,圣洁使人拥有神圣的灵魂,神圣的灵魂使人永生。

其三,智能重于知识

智慧来自犹太人的宗教传统,所以在犹太人的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有人问犹太人这样一个问题:“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犹太人一定会回答说:“智慧。”

犹太人不断地受到迫害,房子、财产有如昙花一现,所有的犹太人都并不以此为重。一般来说,在犹太儿童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们的父母就会教育他们,智慧比财富和地位都更重要。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母亲问。

“钱。”一个孩子回答说。

“钻石。”另一个孩子这样说。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母亲继续问。

孩子们左想右想,却找不到答案。

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是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

许多犹太母亲都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关于智慧的观念是深深扎根在犹太人的心中的。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也远比富翁伟大。

犹太人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增长智能。犹太民族非常看重学问,但是与智慧相比,学问也略低一筹,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能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人看来,这种人即使有许多知识,也派不上用场。而且,知识必须为善,用知识做坏事,知识反而有害了。为此,犹太人认为,知识是磨炼智能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这对犹太人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有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可以学习。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

“忍冻学习的西勒尔”的故事,是一个为犹太人熟悉的故事: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

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

在几天之内,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

怎么办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在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

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犹太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犹太人一向认为肯学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直到今天,所有的犹太人仍秉持着这种信念。

其四,要按照孩子该走的路来充分地训练他

犹太人认为,一个孩子在学习《圣经》上有进步,而在《犹太法典》上没有进步,那么就不能试图通过教他《犹太法典》来推动他进步。如果他看得懂《犹太法典》,就不要逼他学《圣经》。要在他知道的事情上训练他。

在教育孩子时,拉比们认为,如果老师教的课学生不理解,那么,老师不应该大发脾气或对学生们发火,而应该反复重复课程,直到学生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在学习过程中,犹太人认为一个学生在听了好几遍课之后才能掌握所学的,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一两遍课就能掌握的同学面前感到羞愧。但是,这个学生的不理解只能是因为课程本身就难或者是由于他们的智力不足的情况。但如果学生在学习时粗心大意和懒惰,那么老师就应该斥责他们,用责备的话羞辱他们,并由此而激励他们。这就是老师的责任。

但是,老师不应强行给孩子们指令,因为指令只有在轻松愉悦地传达时才有效率。要给孩子们小小的奖励来让他们高兴。一个专心的学生会自己阅读,如果一个学生不专心,那么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勤奋的学生旁边。一个老师应该在他的学生面前露出“破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才智,并探知学生们是否记住了他所教的东西。

同时,犹太人认为,作为学生也应讲究学习的方法。犹太人对学生有一个著名的忠告:“不要说:如果有空的话我就学习。因为你可能不会有空。”有人来借书而不出借的人,要科以罚金。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知识的,他们把书本当作知识。在《犹太法典》中有许多关于书本的良言,如“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故乡与乡人共享。”“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本。”“千万不要使用会伤害书本的书签。”等等。

对犹太人来说,书本就是知识,所以他们视书如命。公元1736年,拉特维亚的犹太区订立了一项法律,规定当有人来借书时,不把书本借给他的人,都要科以罚金。此外,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代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因为如果放在床尾,将是对书本的大不敬,这是绝对被禁止的。

正因为如此重视书本,才使犹太人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

其五,投资教育即是投资未来

犹太民族是个具有古老文明传统的民族。热爱知识、重视教育是犹太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在巴勒斯坦出现的犹太人组织是犹太学校。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就已建立了两所大学和许多中心小学。

以色列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做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从成立之日就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建立一个模范的社会,则以色列在战场上将处于军事劣势,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也无法吸引犹太人来定居。这样,以色列就无法生存下去。

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伊扎克?纳冯则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同类推荐
  •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您的儿子展现出理财能力了吗?您的儿子是小“领头羊”吗?……男孩在3岁前奠定性格基础,8岁时完成80%智力发育,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知后觉的父母们,你们了解吗?面对男孩成长的一系列问题,年轻的父母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木紫倾情力作《养育有出息的男孩》,为您揭开男孩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的神秘面纱,助您培养e时代有出息、高情商的智慧男孩!
  •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

    “刘美芳编著的《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内容简介: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对于儿童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是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不打不骂培养优秀男孩100招》告诉你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成长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入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3岁决定孩子一生健康

    本书从饮食入手,解决孩子在成长发育期的常见问题。内容包括:3岁前的饮食习惯决定20年后的健康状况;从3岁的饮食习惯看100岁的好习惯;我“型”我吃,为孩子做好营养储备;怎么吃,孩子的胃才不会“发脾气”等。
  • 等待宝宝出生

    等待宝宝出生

    本书内容包括受孕前的准备、怀孕后孕妇和腹中宝宝的呵护,如优生优育第一关:产前筛查、管住嘴、迈开腿、初见“宝宝”、妈妈感受到了我在游泳、美丽乳房从今开始、6个月的“宝宝”,用耳朵听外面的世界、“小小蚯蚓”爬上来、怀胎7~9个月,别忘记补钙、外阴瘙痒,准妈妈们的难言之隐、我准备好了——9个月的“宝宝”、会阴侧切不会影响你们的性生活、不必谈“钳”色变——你需要一点帮助、你是否真的需要剖宫产等。
热门推荐
  • 杀破天下

    杀破天下

    修炼以肉身为先,肉身之后便是天人,天元,金仙,战神,天帝五大境界!主角秦暮,清平镇一个小小的武者。肩上背着血海家仇,面对强大的敌人,却从不放弃,进行着刻苦的修炼!弱肉强食的法则,武者为尊的世界,为守护,为尊严,为荣耀,看一个性格坚韧的少年如何…
  • 烟雨辞缘

    烟雨辞缘

    辞缘是一家瓷器店。老板是一位喜欢白色衣服的男子。高高在上的他,自认为不会被世间之物所动容。可是却遇见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他。头戴龙冠的男子冷淡说道,你的命,在我手上,你想死还是谁要你死,先问过我。白色长袍男子温柔说道,这辈子,能欺负你的,能让你死的,只有我,所以,你不许这么快就死。
  • 卿倾我心:呆萌小妻子

    卿倾我心:呆萌小妻子

    纪安然她这辈子最不想承认的就是她小时候竟然被一根棒棒糖给忽悠成了某人的未婚妻,这赤裸裸的让人鄙视她的智商啊。这是一个纯洁乖乖牌大学生被某腹黑美男拆吞入腹的故事,这是一个预谋已久的追妻故事。。。
  •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绛珠还泪归来之时怨气太重,只待在在太虚幻境,不能回归神界,所以受好友女娲指点再入红楼,这一世的她了解一切后还会重蹈覆辙吗?神界早已苏醒的他却早已下凡等待与她的邂逅,他(她)们究竟能否重续前缘!
  • 黑帮小姐撞上冷酷校草

    黑帮小姐撞上冷酷校草

    一个隐瞒自己是黑帮小姐的女生,不小心撞上了新转学来的校草,他们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 寒温篇

    寒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悚情启世录

    末世悚情启世录

    奥雷圣王的失踪,引发了末世的启示,使得四个年轻人踏上一段恐怖惊心的旅程(某是被迫的),在不知名力量的重重威胁下踏遍整个町鸣世界,找寻被掩埋的答案,解开过去的谜题,拯救整个叮鸣世界的未来。
  • 爱上灰姑娘

    爱上灰姑娘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存于内心的那最初的信仰从未改变。苏晓曼与徐箫帆的纯美故事将会成为时下社会无数人向往和追求的爱恋,小说寄托了80后年轻一代在社会竞争中渴望休憩追逐的生活。
  • 大博干禅师语录

    大博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魔导师

    黑魔导师

    我从地狱沼泽醒来时,身侧堆着无数尸体。没有血,不是残暴的死法,通通是脖子左侧吸附着某种黑色的块状东西。暗红色的脉络一条条缠绕其上,某种液体在纹路中缓慢的流动,黑块不规则的一起一伏的搏动。我陷入一种极度空白,开始向着某个方向走。不知走了多远,我走入一个丛林。我觉察到地上有许许多多的空洞,深不见底,在荒芜的杂草下。而我注定要跌进那个洞里的,一瞬间的恍惚足够了——如今想来,那个洞不算深,是未完成的作品,所以洞底玩笑般布置了几根尖木刺。我才感觉到一股下跌的凉风,腹部就猝不及防一阵剧痛,木刺利落干脆的贯穿而过。我瘫倒在地上,听血液在我心脏里流过。我突然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某个软软的东西,在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