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66900000008

第8章 剖疑: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冯氏智慧。

讹口如波,俗肠如锢。触目迷津,弥天毒雾。不有明眼,孰为先路?太阳当空,妖魑匿步。集《剖疑》。

【经典诠译。

冯梦龙认为:世俗的东西太多了,你不能不有一双洞察是非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准自己该走的路。

冯氏案例:谋事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选择强于蛮干,因为选择是一种经过判断、分析之后做出的最好决定,而蛮干就是不会选择,或者就不懂选择,而一味地靠蛮力做事。以下例子可供参考:

“寇准”楚王元佐,太宗长子也。因伸救廷美不获,遂感心疾。习为残忍,左右微过,辄弯弓射之,帝屡诲不悛。重阳,帝宴诸王,元佐以病新起,不得预。中夜发愤,遂闭媵妾,纵火焚宫。帝怒欲废之。

会寇准通判郓州,得召见。太宗谓曰:“卿试与朕决一事,东宫所为不法,他日必为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乱。”准曰:“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从,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事,俟还而示之,废太子一黄门力耳。”太宗从其策。及东宫出,得淫刑之器,有剜肉、挑筋、摘舌等物。还而示之,东宫服罪,遂废之。

搜其宫中,如无不法之事,东宫之位如故矣。不然,亦使心服无冤耳,江充、李林甫岂可共商此事!

“西门豹”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会长老,问民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民钱数百万,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当其时,巫行视人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令洗沐易新衣,治斋宫于河上,设绛帐床席,居女其中。卜日浮之河,行数十里乃灭。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溺。邪教惑人类然。人家多持女远窜,故城中益空。”豹曰:“及此时,幸来告,吾亦欲往送。”

至期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长、父老皆会,聚观者数千人。其大巫,老女子也,女弟子十人,从其后。豹曰:“呼河伯妇来。”既见,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不佳,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

有顷曰:“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投弟子一人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凡投三弟子。豹曰:“是皆女子,不能白事,烦三老为人白之。”复投三老。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边批:绝好一出杂剧)。

良久,傍观者皆惊恐,豹顾曰:“巫妪、三老不还报,奈何?”复欲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流血,色如死灰。豹曰:“且俟须臾。”须臾,豹曰:“廷椽起矣,河伯不娶妇也。”邺吏民大惊恐,自是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娶妇以免溺,题目甚大,愚民相安于惑也久矣。直斥其妄,人必不信。惟身自往会,簪笔磬折,使众著于河伯之无灵,而向之行诈者,计穷于畏死。虽驱之娶妇,犹不为也,然后弊可永革。

光武时,宋均为九江太守。所属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诸巫初娶民家男女以为公妪,后沿为例。民家遂至相戒不敢娶嫁。均至,乃下教自后凡为祠山娶者,皆取巫家女,勿扰良民。未几祠绝。

“魏元忠”唐魏元忠未达时,一婢出汲方还,见老猿于厨下看火。婢惊白之,元忠徐曰:“猿愍我无人,为我执炊,甚善!”

又尝呼苍头未应,狗代呼之。又曰:“此孝顺狗也,乃能代我劳!”

尝独坐,有群鼠拱手立其前。又曰:“鼠饥就我求食。”乃令食之。

夜中鸺留鸟鸣其屋端,家人将弹之,又止之曰:“鸺留鸟昼不见物。故夜飞,此天地所育,不可使南走越,北走胡,将何所之?”其后遂绝无怪。△冯氏剖疑之释用(一)

动脑筋应对大问题《智囊》认为:治住对立面,才可安稳。什么叫“对立面”,就是指异己者。这些人往往会制造隐患。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做人办事最忌讳出现隐患,堵住隐患之洞,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注意的。

杨坚是这样做的:掐灭隐患,消除内乱。这种铲除掉对立面的做法是杨坚一贯的做人谋事之道。

宇文氏皇族中的六位亲王组织了一起又一起的夺权事变,企图重新夺回朝廷大权。杨坚成功地粉碎了六王之谋。六王指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迪、毕王宇文贤。利用杨坚全心东讨尉迟迥这一时机,六王设圈套谋杀杨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杨坚果断应对,他们的阴谋活动未能得逞。五王进京时就被严密监视起来,杨坚抢先下手,捕杀了宇文贤和他的三个儿子。杨坚只打击了首恶,而对其他五王的罪行没有追究,给五王以带剑穿履上殿,进朝不用疾步趋行的特殊礼遇,来安抚他们的心。

北周大象二年(580)七月底,关东之乱遍地,赵王宇文招等再设圈套谋杀杨坚。

一天晚上,杨坚应邀入赵王府赴宴。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杨坚想,此必是“鸿门宴”,他竟自带酒菜前往应酬。宇文招在酒菜中自然无机可乘。宇文招把杨坚引入内室,他早藏刃于帷席之间,埋伏壮士于室后。杨坚一入内室顿觉空气紧张,屋子里除了赵王宇文招外,还有佩刀站立两旁的宇文招之子宇文员、宇文贯和王妃弟弟鲁封。杨坚的侍卫有族弟、开府仪同三司杨弘和大将军元胄,坐在门口旁边的位置上。

七月的天气闷热,宇文招抽出佩刀切瓜送给杨坚吃,企图借机行刺。元胄一看,忙起身向前,说道:“相府有事,(丞相)不可久留。”

宇文招大声斥责道:“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

元胄手不离刀柄,眼似铜铃,异常警觉。

宇文招主动缓解紧张气氛,赐元胄酒说道:“吾岂有不善之意耶!卿何猜警如是?”元胄心中暗骂,闭口不答。

当场行刺已不可能,宇文招又施一计。

他假装呕吐想脱身去后阁,元胄忙起身挡住,扶令上座,如此再三。他又妄说口干,让元胄去厨房取些水来,元胄置之不理。宇文招和元胄正在僵持不下,滕王宇文迪前来问候,杨坚起身出屋相迎。元胄看准时机,与杨坚耳语:“事势大异,可速去!”

杨坚说:“彼无兵马,何能为!”

元胄说:“兵马皆彼物,彼若先发,大事去矣。(元)胄不辞死,恐死无益。”

杨坚再度入席。

此时,元胄听到门外有穿铠甲的声音,便疾步向前,像是在命令杨坚:“相府事殷(多),公何得如此!”说罢,挟持杨坚离座而出,直趋房门。宇文招起身便追,被元胄用身体挡住。

杨坚脱离了险境,安全返回。宇文招恨事未成,弹指出血。

回到丞相府,杨坚以谋反罪诛杀了宇文招、宇文盛,一同被诛杀的还有他们的儿子和鲁封。

皇族宇文氏绝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数次寻找时机谋害杨坚。由于有元胄、李圆通等人的保护,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元胄,是北魏昭成帝的六世孙。河南洛阳人。他多武艺,美须髯,有不可犯之色。曾是齐王宇文宪的贴身侍卫。宇文宪死后,与杨坚倾心结交,“委以腹心,恒宿卧内”。杨坚赵王府脱险,元胄立头功,进位上柱国、武陵郡公,官拜左卫大将军,出为豫州刺史,还给予大量赏赐。后来,杨坚做了皇帝,曾对侍臣说:“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胄功也。”

李圆通的父亲李景是杨坚父亲杨忠的军士,李景和杨忠家僮私通,生下了李圆通。一直留在杨府。杨坚执掌周政,因李圆通“多力劲捷,长于武用”,“委以心膂”,一直不离杨坚左右,保护十分周到缜密。杨坚建隋,李圆通官拜内史侍郎,领左卫长史。历任左右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左丞、进位大将军、兵部尚书,在宦途上青云直上。

六王之谋虽然平定了,但此后杨坚便多长了一个心眼,他认为应该“妥善”解决这些皇亲。于是在开皇元年(581)二月十五日,杨坚称帝后,于二月十九日下诏,封原北周末帝宇文阐为介国公,邑5000户,为隋室宾。旌旗车服礼乐,一如其旧。宇文氏诸王,全部降爵为国公。

原北周皇太后杨丽华改封乐平公主。起初刘、郑译矫诏以杨坚辅政,杨太后虽未与谋,但闻之甚喜,以为幼小的嗣子有了依靠。后杨太后知其父有代周之意,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杨坚称帝,杨丽华越发愤惋。又令她改嫁,她誓死不从。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卒,年49岁。

新朝建立后,虞庆则劝杨坚尽诛宇文氏皇族,正合杨坚之意。时高、杨惠也依违从之;依违者,心以为不可,而不敢言其不可。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被杨坚斥之为“书生气”。于是一批宇文氏宗族皆被杀。

9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杨坚也不放过。开皇元年(581)五月,杨坚下令害死宇文阐,以绝北周根苗。

宇文阐被害后,杨坚为之举哀,谥为静皇帝,葬于恭陵。一副伪君子的面孔。

实际上,杨坚诛杀宇文氏皇族并非是在他称帝后才进行的,早在他入主周政后就开始了。杨坚是用宇文氏家族的血洗涤通往皇宫之路的。

大象二年(580)十月底,禁卫军接到大丞相杨坚的密令。灾难首先降临到陈王府。陈王宇文纯和他的3个儿子宇文禅、宇文让、宇文义被诛杀。此后一年多时间里,被诛杀的周朝宇文皇族及宗室共计51人。

除上而外,杨坚以为“对立面”的名单显然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他的个人好恶而制定的,很不完整,至少还应该加上于氏和窦氏家族代表、柳裘、皇甫绩、韦谟、李德林、贺若谊,以及在此前获罪受黜或被诛的刘、宇文忻、梁士彦、卢贲、王谊、元谐等十余人,合起来至少有三十名左右。

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自代北塞上的军事贵族与关陇河东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倒向杨坚一边,而这两者的结合曾经建立了北周王朝,因此,这种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北周政权的社会政治基础已经发生根本转移。具有很大的政治实力和威望,并始终处于或接近于权力中枢地位,这些必备条件已经毫不留情地淘汰了大部分野心家,而且,经过长期的少数民族统治之后,新一代统治者不可能由没有民族融合的经历与胸怀的汉族世家来担任,同样,纯粹少数民族人也不能被广大汉族所接受,因此,只有像杨坚这种起自社会基层、深受少数民族习俗熏陶、既混血又能够冒充中原世族的汉人才能为胡汉双方所接受,杨坚的脱颖而出,既是时代的要求,也反映出当时民族融合(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下汉族的地位与作用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恢复与发展这两个历史进程所达到的水平。

上述功臣,包含了一个值得重视的变化,那就是出身于原北齐旧境的山东世族不但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在关键时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和关中、河东的汉人世族有共通之处,都想通过拥戴具有汉族血统的杨坚取代少数民族的宇文氏,取得汉族的领导地位。显然,杨坚比宇文氏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拥护他的社会阶层更加广泛。

获得如此众多的支持,杨坚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顾虑,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改朝换代的准备。他以襄助军机为名,派遣名士薛道衡到梁睿军中,趁便劝道:“天下之望,已归于隋。”让梁睿上表劝进,从而争取到西南军政首脑的支持。随着各个战场的节节胜利,杨坚声望日益隆盛,文武百官更是纷呈忠款,司武上士卢贲劝进道:“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少内史崔仲方“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命”。更有甚者,有些人还密劝杨坚大诛北周宗室,以绝后患,如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总管虞庆则就“劝高祖尽灭宇文氏”;武山郡公郭衍也“密劝高祖杀周室诸王,早行禅代”。这些献计效忠的人无不大得杨坚的赞扬,因此飞黄腾达。显然,劝进已成为官吏政治态度的试金石和进身阶。

杨坚坚持铲除异己,自有其道理。隋朝开国之际,杨坚重用的苏威跑回老家躲避,此事相当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官场的心态:他们固然支持杨坚,但仍然觉得其夺取天下并不光彩,甚至有点不仁不义,就连苏威、窦炽都要惺惺作态,何况他人。出身儒学士族的柳机即又是一例:“周代旧臣皆劝禅让,(柳)机独义形于色,无所陈请”,这已经是比较中立的态度了。至如王世积,则“密谓(高)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更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敌意。杨坚深明此点,所以,他对于表面表示顺从的北周旧臣都先加笼络,同时,拿北周宗室开刀以震骇群下,令他们死了复辟北周之心,杜绝后患。诚然,滥杀前代宗室在南北朝动乱时代司空见惯,然而,北周组织构成的特殊性和杨坚上台的偶然性,都使得这场大屠杀给隋朝留下了深重的内伤。

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二月十四日,杨坚登基后,任命了第一批大臣,相国司马、渤海公高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这三人分别负责尚书、门下和内史三省,成为新王朝的宰相。韦世康任礼部尚书,元晖任都官尚书,元岩任兵部尚书,长孙毗为工部尚书,杨希尚为度支尚书,这些人为尚书省六部长官。杨雄任左卫大将军,统领禁军。这份新治政名单表明:中央禁军和财政部门由杨氏宗亲掌管,体现出以杨坚为主导的治政体系。

不妨记住《智囊》的观点:善做人谋事者,总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然后提前处理,尽量避免给自己造成麻烦。

△冯氏剖疑之释用(二)

点破玄机,就会豁然开朗《智囊》认为,善于点破玄机者,都巧于用计。如果你善于精心策划,就能亲自导演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戏”。

建安十九年夏天,雒城战役虽然取得胜利,但刘备仍非常冷静地想用政治手段,劝服刘璋投降,以免造成双方更大的仇恨,对未来的统辖益州,也是相当不利的。

因此在法正的建议下,首先由法正自己写了一封长信给刘璋,除了向刘璋陈明情势之外,并且诚恳地劝导刘璋自动投降。他表示:

法正虽然缺乏能力,但既已受任和刘荆州交往结盟,当力求设法不辱使命,达成任务。但恐将军左右不明本末,把这件事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法正,使我蒙受不白的耻辱,并且损及任务的达成。如今事情已陷入混乱,只得暂留于刘荆州营中,继续交涉,未能返回成都向您报告事情的经过。

也因为这样,必有不少的谗言,攻击于臣的身上,造成将军对法正的极端不谅解,使得臣深觉遗憾……今国事已危,祸害更迫在眼前,是以虽身在外,不足以获得将军信任,但仍愿意言无不尽,以尽余忠……

将军引入刘荆州之本意,是法正所深知的,也是法正继续留在刘荆州身旁,努力想达成任务的主因。但如今却演变成如此尴尬的场面,主要是将军左右有太多不理会英雄从事之道的臣属,意气相争,造成双方的误会,以致兵戎相见,终致不可收拾……

今益州的主力部队已遭击溃,雒下虽尚有万余部队,其实战斗意志均已丧失,相反地,刘荆州主力部队攻下雒城,获得大部分粮食辎重,已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谓必先竭,即使想再坚守,将不复持久也。

张翼德将军(张飞)拥兵数万,已定巴东,赵云更由犍为攻入,分兵资中、德阳,三道并进,将军将何以察之……

益州有三分之二领域已遭占领,虽仍守住蜀郡和成都,其实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即使没有敌人进逼,这些百姓也早已不堪役使,只要刘荆州军队稍加进逼,则必一日俱归附之……是以存亡之势,昭然而见。

以法正这下愚者,犹知此事不复成,况且将军左右尚有众多明智之士,竟而不见于此?

想必将军身旁重臣,平常只会争取幸宠,求容取媚,而不知替将军做长远规划,更未曾尽心献策。若事穷势迫,这些幸臣将各自索生,保护自家安全,相信也不会为将军效死。

法正虽获不忠之毁谤,然扪心自问,绝不辜负将军圣德之义。造成如此结果,其实法正也相当痛心。左将军刘荆州目前已获绝对优势,但其对将军之本意仍和旧日一样,绝不会对将军有任何不利。

因此愚以为将军应懂得应变之道,以保住一族之性命和尊严。

法正的这封信函,写得相当有力量,显示他虽一直未得刘璋重用,但对刘璋的个性却了解得相当透彻,以其才干应不是不能够去讨好刘璋,想必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有所不为也。

刘备从涪关南下攻打雒城时,益州参谋邓度曾向刘璋建议:“左将军(刘备)率军袭击我们,但其兵尚不满万名,士卒之心未定,军无辎重。因此防守之道,不如将我方巴西、梓潼一带居民,全部遣入涪水以西,并将这地带的仓库野谷,一律烧除,再高筑城墙,挖深防御城沟,以静制动。敌军到,勿与之战,日子一久,他们缺乏粮食,不到百日必得撤退,到时候再追击之,定可获得大胜。”

这种坚壁清野的战术,对于刘备这种“客军”,的确是相当严重的伤害,因此截获此情报时,刘备和庞统都非常忧心。法正却轻松表示:“不用担心,刘璋是不可能采用此计策的。”

果然没多久,刘璋便否决了邓度的计划。他表示:“吾只听说过拒敌以安民,从未听说有劳民以避敌的战术。”

从这点可看出法正对刘璋的个性及政风,有相当的认识,由他来写这封招降信件,想必能对刘璋产生相当大的心理效果。况且,成都城内的臣属,的确有不少人早已抱持“投机主义”的心理,绝不肯为刘璋尽忠效死。

当刘备军突破雒城防线向北方进逼成都时,蜀郡太傅许靖便打算开城投降,幸好被刘璋的防城卫队发现,阻止此一叛变行动。刘璋眼见大势已去,正处危亡关头,加以许靖的声望颇高,便未曾对许靖有任何的处分。

刘璋接到法正劝降信后,犹疑不决,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军事叛变。

虽然刘璋和张鲁一向交恶,当荆州军围攻成都时,刘璋仍以其父刘焉对张鲁素有旧恩,而向张鲁请求协助。张鲁便派出投奔其不久的关中军团领袖马超,带一支援军前来帮忙。

料不到,刘备仍然快了一步,在雒城战局陷入胶着状态时,曾先派出李恢到汉中和马超联系,希望马超和刘备采取联盟。李恢前来说服他时,陷于低潮的马超很快便同意刘备的邀请,送密函表示将投靠刘备。

想不到张鲁又派他前来支援刘璋,诸葛亮便建议刘备暂时隐瞒这个消息,反而暗中派出一支军队给马超指挥,并请他出其不意地用新军反控制住汉中派来的援军,再和刘备会师于成都。

果然,当马超威风凛凛地引着大军到达成都西北时,刘璋还以为是援军到了,非常高兴,立刻派特使冒险突围,到马超军中联系。想不到马超非但不是救兵,还是刘备的同盟军,这果然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效果,对刘璋有不小的打击。城中守军听说西凉第一猛将马超,投归了刘备,心中大为恐慌,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斗志。

刘备在这时候,再派出能言善辩的老干部简雍前往拜见刘璋,刘璋见大势已去,便和简雍一起开城门,同坐一辆车子,前往会见刘备。

刘备在见到刘璋后,反而不好意思,想起庞统生前的劝告:“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便也只好亲切地趋前表示:“并不是我不顾及道义,事出无奈,实在是不得已的啊!”

诸葛亮劝刘备,将刘璋迁离益州,以彻底断绝死硬派大臣反抗之意图,刘备虽有些不忍,但理性的考虑仍是经营者最重要的责任。因此刘备便封赐刘璋为振威将军,并带着他自己全部的财产和新官衔的印绶,前往荆州的公安定居。

《隆中对》里刘备争霸天下的第二步——并有益州的策略到此完全成功。

可见《智囊》所言:“点破玄机,是一种智略之妙用!”你做事也应当如此!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九云记

    九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逆天伐神传

    逆天伐神传

    明渊本是风流俊逸的世外仙人,一朝醒来,却被封印记忆,囚禁于神墓之中,千年挣扎,难见天日;而聂紫霄,出生在大贵族之家,却作为祭品被养大,受尽了欺侮;那一次的神宫大祭,二人居然同时逃出生天……紫霄忠厚隐忍,善良坚毅,成了明渊的俗世领路人,明渊许诺,一定要他风风光光的回到聂家,终于,风雨过后,强者又站回了强者的位置……然而当明渊真正的站在阳光里纵声大笑时,陈旧的记忆却突然掀开,千年前的宿仇挑起,谁?还是朋友?……旧爱魂归,却已非故人,痴恋新欢,却原来阴谋重重……他终究没有一人可以信任,仙山绝顶,铁腕平乱,他又一次密谋着,绝地的诛杀……然而朋友,还在的,然而爱人,还在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 士为知己

    士为知己

    他是如神一般的传说,是呼啸九天的骠骑将军。作为君王的一把利剑,在征讨杀戮之后,他如何来面对这如山的重负以及那一点深藏的恻隐之心?她是墨者的后裔,血液里浸透了侠与义的守律。她的眼界超越了家国,锄强扶弱,兼爱非攻,是她的信念。他烈情似火,一旦明了自己的心就毫不退缩;她情深意重,一经爱上,就生死不弃。在残酷如斯、命如草芥的战场中,开出最美的花儿。仅仅是一段战火情缘吗?远不止如此!
  •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

    老北京那些事儿(3)秉承“老北京”系列的京味儿,诗文画三位一体。诙谐、逗乐、风趣、自然,旨在为正在失去的老北京留下鲜活记忆:踩高跷、贴门神,寄托着老北京最生动的生活乐趣;锔匠、染坊、日杂挑子,串起老百姓朴素的岁岁年年;牛头肉、二锅头,蕴含着老北京的老礼儿老习俗;编席子、采野菜、拉冰床,是再也见不到的困苦;穿“的确良”、戴“羊剪绒”,野营拉练、看露天电影,是新时代的新时髦。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老北京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再现了老北京难以复原的精神遗产。
  • 品鬼谷子,学管理

    品鬼谷子,学管理

    本书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涉及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等诸多方面。内容包括:料敌制胜的战略管理、未战而庙算的决策管理战略、力求全胜的目标管理战略、选贤任能的人才管理战略等。
  • 玄门十事威仪

    玄门十事威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震汉

    震汉

    董卓废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赤地千里。且看我刘瀚如何终此乱世!
  • 天翼之路

    天翼之路

    他是被诅咒的孩子,他一直被欺骗。他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在战火中重生!
  • 媚惑妖狐之妖孽千金

    媚惑妖狐之妖孽千金

    她本妖,她本狐,生死之际,妖狐纵身一跃,她发誓若有来世,必媚尽世间苍生,伤尽世间男子,将江山,红尘踏于脚下!平庸?低调?与世无争?大家闺秀?好,那我就扮她一回千金又如何!只是我妖狐岂可做那呆笨无趣的木呆千金,我,要做,就做那妖孽千金!妖追妲己,笑比褒姒,娇逼貂蝉,媚超飞燕!我就是要让这红尘凡人为我痴狂!
  • TFBOYS之你我从此陌路

    TFBOYS之你我从此陌路

    若是来生再遇见你,我可不可以用好久不见的借口拥抱你。“动手吧。”少年冰冷的声音萦绕耳边,那一刻,他痛苦地皱了皱眉,想哭了,却忘了怎么哭。她震惊了,是何时泪水爬满了脸庞,手渐渐垂下来靠在她怀里。突然间她心软了,手中的匕首在颤抖,慢慢地靠近他,抽泣声越来越大,嘴唇都快要被咬破,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不能心软。脑海里全是回忆,那是她的选择,就像当初她的转身演变成了今天的血夜。“安翎夏,我们都一样,都要杀死自己爱的人!让他死在你的爱里吧!”那一瞬间,血,染红了少年的白衬衣。她紧紧抱着的,是一个亲手被她送葬的尸体。“安翎夏,我易烊千玺,下辈子再也,不会喜欢你。”请允许我最后再骗你一次。
  • 妖孽鬼畜要人命

    妖孽鬼畜要人命

    因为一场连环车祸,她不甘死去。在醒来时已身在妖界成了七尾狐妖!?不知身份的清冷谪仙,迷雾重重的腹黑妖孽。这一切仿佛早就注定一般,只等着她落入陷阱?莫名其妙成了什么宿主,一旦被那中二妖孽厌恶很可能就是她穿越之行的结束!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有了重生的机会,她怎么可能白白让那妖孽控制?但是……啧,因为是宿主所以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他都能知道。这种设定根本就是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