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4500000013

第13章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的新动因理论框架的构建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作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经营优势,这主要源自于经营资源和效用发挥基础上的企业竞争优势;二是来自于市场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在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的完整过程中,动因是根本,是决定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没有国际化的动因,就不会有国际化成长的行为,更不会有后面的国际化的技术创新、要素的国际扩展和提高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

首先,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赖于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也就难以获得发展。其次,资金积累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基础,没有资金的积累,就不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而且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国际市场的开拓都是建立在资金投入基础上的。开拓市场和完善管理是企业国际化成长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没有熟悉国际化所需的各种人才,就难以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扩展。而企业的产品要是没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就难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相互协调并使各要素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求得良性循环,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机制的构成。

根据以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动因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笔者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此来指导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向国际化往往是外向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而外向国际化是内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应该在本土具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的实施外向国际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容易迈向国际化,原因就在于他们占有本地市场。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并不能忽视国内优势的获得,实施国际化更离不开国内优势、能力的积累,企业如果不能把本国优势和他的国际化战略相结合,还想在国际上维持长期竞争优势是很难的。在实施外向国际化之前,企业完全可以先实施内向国际化,在环境、市场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增强与跨国公司打交道的经验,提高应付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应该是在多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的结果。没有名牌战略阶段的艰苦创业、没有科技兴企阶段的固本强基,就不可能有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品牌、规模、技术和管理基础。背靠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离不开对新市场的寻求以及到国际市场上增强市场力量的愿望。企业需要在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向国际市场延伸优势,也可以通过国际化来加强自己的优势或者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背景下,新技术对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日益明显:技术变化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依靠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维持竞争优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能力的竞争,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依托。一方面,从国际化成长动因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因为企业在知识上具有了某种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国际知识转移,把这种优势延伸到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科技企业面临更快的产品更新速度,产品的生命周期远较传统行业缩短,有时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因此,企业需要在产品的初创阶段通过国际化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缩短研发周期,而在成熟期通过国际化推迟其衰退的速度。对民营科技企业而言,国际化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核心是培育别人所没有或虽具有但力所不及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终极动因来讲,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基于核心能力培育的成长,通过国际化谋求某种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一)比较优势与产品生命周期

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往往首先是具有了某种优势,海默以西方的大型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企业的国际投资的动因是具有垄断优势,但是,中国很少有具有垄断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因此,笔者提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并非垄断优势,主要是比较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基于成本优势与营销网络能力,其次还包括凯夫斯提出的核心资产优势,胡得和扬提出的技术优势,也包括企业的小规模技术与专业化优势。

凯夫斯(R。E。CAVES,1982)把核心资产定义为“在给定投入条件下,使企业能生产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或在给定产出条件下,使企业比竞争对手生产更低成本的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凯夫斯认为,在内容上核心资产主要包括工艺或设计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和牌号、市场营销技巧以及使产品差异化能力的重要性。浙江民营科技企业也许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并无优势,但是,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营销能力、较低的成本以及专业化的优势,这就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国际化可以把这种优势延伸到国外,拓展国际市场,企业也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例如,温州的低压电器以及绍兴的轻纺产品就是凭借专业化的分工、成本上的绝对优势顺利杀入国际市场。

胡得和扬(HOOD AND YOUNG,1979)提出的技术优势主要是指新产品新工艺创新和特异化的能力,优越的管理和组织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技巧等。传统上,技术优势也是垄断优势的一方面,根据海—金理论,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是指大规模、集中化R&D以及内部转让技术等优势。而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前沿性的科学技术创新,从现实经济竞争的角度来看,技术优势主要包括生产工艺上的发明创新、新产品的研制、新市场的开拓以及管理上的革新等。具体有两个优势,即对广泛扩散的标准化技术的局部革新和在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专有技术。例如,身处高新产业的杭州大明荧光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稀土三基色节能灯荧光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主导了国内市场的价格,而且导致进口同类产品价格被迫大幅下调。而康莱特制药凭借自己在抗癌药上的独特技术,顺利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实现了中药企业国际化的零的突破。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往往资产规模比较小,运作资源的能力也小,促使民营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民营科技企业的集群形式又进一步加快了产品、技术和信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率,互动的增加使创新更加容易。例如在我国,纺织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在绍兴的纺织集群中,通过大胆的创新,不仅出现了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花电脑分色设计系统的金昌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企业;而且也通过革新出现了以SEP-1复合丝为代表的一批新工艺新产品。

1983年,威尔斯在其专著《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对小规模技术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拥有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二是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三是产品低价营销战略。根据威尔斯的观点,笔者认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实施国际化成长的技术优势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具有比较优势。如: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而拥有为小市场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正好可以满足这种特殊需求,因而在国际化成长中具有竞争优势。又如: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产品营销战略往往投入大量的广告费,树立产品形象。而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实施低价营销战略,减少了附加成本。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用处;大有大的市场,小有小的买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中孕育出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完全有可能在另一个发展中国家找到类似国内的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因此具有比较优势。

在竞争中,企业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优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非静态的概念,尤其对于知识密集型的民营科技企业而言,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容易由优势变为劣势。弗农指出,拥有知识资产优势而具有新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总是力图维持企业的技术优势地位,以便享有新产品创新利益。但是,产品是具有其生命发展周期的,新技术不可能被长期被垄断。因而,必须在产品不同寿命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以确保对创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从国际竞争因素来看,20世纪60年代强调的是成本因素,70年代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自80年代以来,时间成为竞争的首要因素。BEST(1996)就曾指出,在最现代的活动领域,竞争要求新的更迅速的产品创新、更灵活的反应、更广泛的网络以及更加紧密的跨国公司与地区一体化生产体系。

弗农早期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并相继分析了不同阶段产品供给和需求特点、资源和市场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贸易和对外投资流动模式。相应的,笔者在分析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时,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拓展期、衰退期。在种子期企业国际化需要寻求国际风险投资的支持,在种子期企业往往面对很高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了解国际市场上相关技术的进展以及通过国际筹资来解决研发中的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初创期,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是跟踪、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组织学习和促进知识的转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动因。在成长期和扩展期企业通过国际化主要是加快成长进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通过销售额的增长取得更大的利润。而在扩展的后期和衰退期,产品已经完全标准化,新的加入者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时竞争的焦点集中于价格。因此,劳动力成本以及接近原材料市场成为生产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就可以通过向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国际化成长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曲线Ⅰ是企业局限于国内市场的成长,曲线Ⅱ则是企业的国际化成长。企业通过国际化组织学习与先进知识的流入,在种子期和初创期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而在产品的成长期,企业的成长速度远远快于只局限于国内市

场的曲线Ⅰ。通过向国际市场转移成熟产品,企业成功的延缓了产品衰落的速度,尽可能的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二)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的能力。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只有当能够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己的企业时,才能够拥有真正的竞争力。然而,这样的一种全球视角及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组织需要的是海量的、复杂的“知识”及对其的管理。就像身着昂贵西装并不能自然地被接受为贵族一样,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关“知识”以陶塑自己的“气质”,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国际化学习更多的知识。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即是面向国际市场创造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复制和转移的过程。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沿着地域维度、业务维度和职能维度进行的,即地理区域的延伸、产品和业务的多样化以及职能活动的转移。丰富的知识集合可以对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产生积极的效应,有助于克服企业开始进行海外经营的困难,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并提高经营绩效通过在各个维度的知识转移和共享,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组织,在企业不断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中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开拓国外市场的目标。

企业的知识观认为,企业可以被视为知识的集合体,企业当前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的程度。科技企业本质就是一个知识型企业,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知识资产。而基于企业的知识资产,企业的成长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知识资产,即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知识资产的作用;二是改善企业的知识存量,即通过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以扩大和更新知识存量。企业之间的绩效差异源于企业当前知识资产的差异,竞争的本质来源于企业拥有超过竞争对手的知识存量。但是,从时间角度看,竞争对手最终会积累与领先者同样的知识存量,或者构建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价值的知识存量。因此,在当前竞争激烈而快速多变的环境中,要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长期持续,就必须从动态的和竞争的角度考察知识存量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这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构筑防止竞争对手模仿的障碍(即所谓“隔离机制”);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注入新的知识流量,以扩大和更新知识存量。

正如经典理论所分析的,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之一是致力于通过跨国经营活动以利用母国已建立的优势,但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中,这并不是惟一的、甚至主要的动因。科格特(KOGUT)曾指出,跨国经营的“初始优势”与“后续优势”之间的差异是:初始优势是企业在母国建立的优势,而后续优势则是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所带来的优势,两方面的动因导致的行为形成不断的循环,并促进企业优势的不断扩大和提升。

企业成长的限制性因素不仅有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市场的需求,而且包括企业是否具有比竞争者的模仿和创新更快地复制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复制和创造知识速度的竞争。哈耶克(HAYEK,1945)指出,在目前重视专业能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极为激烈的世界里,一个企业想完全靠自己获取关键性的资源、能力以及技术,是相当危险的。而通过国际化,可以跟踪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BUR-GERS、HILL和KIM(1993)认为,通过与其他公司资源与能力的结合,可以完成独自不能完成的项目。TEECE(1986)也指出,处于高速成长期产业的企业需要组建联盟实现能力互补以确保适时产品的推广及整体能力的配置。

学习本质上是用来描述个人行为的,但一个组织也可以在整体上表现出学习的行为。组织不仅仅是个人的简单集合,组织学习也不等同于组织成员学习的简单集合。它超越了个人的知识获取,从本质上说包括了一系列不同于个人学习的活动。从理论上说,组织学习过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并能储存和搜索知识,以达到组织行动的理想效果。所谓组织学习,实际上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或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改善组织行为或绩效的持续过程。组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制造能力、市场知识,而且还包括日益重要的全球协作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王永贵,2002)。组织学习源于个人学习,但如果个人知识不能被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组织就不能学习。通过组织学习,组织成员得以分享基于过去经验的知识和价值观,组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组织的绩效。如果要使个人层次的学习上升到群体层次,并最终达到组织层次,就必须由管理当局有意识地设置组织学习机制,即通过制度化的结构和程序的安排,组织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储存、扩散和使用知识。一个学习型组织即是一个建立并有效利用组织学习机制,有意识地管理其学习过程的组织。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创造和转移实际上就是组织学习的过程。事实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是很强。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尽快与领先的跨国公司缩短差距,并在与众多相当水平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创造和积累知识的速度的竞争。笔者认为,有效的组织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组织学习可以看作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加速器。根据阶段理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通过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企业可以加快这一进程。在国际化的企业之中,知识在由总部和各子公司构成的跨国界的多维组织网络内部进行流动。企业的组织学习包括对新知识的获取和对现有知识的利用,这两者对于企业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获得竞争优势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组织学习会经历个别子公司层次、单位组合的层次以及整个网络层次,分别经过知识流入、内部流动、知识创新几个阶段。在学习网络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在每一个市场建立其竞争优势,并最终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国际化中的组织学习系统过程。

海外机构(如生产销售子公司、研发机构等)是企业集团在东道国开展经营活动主体,也是与跨国公司经营相关知识的直接获取者;总部在其中担任协调、中介和整合知识的作用。活动1是海外机构在当地经营活动对知识的获取,是知识流入阶段;活动2是将有关知识转移到集团总部,是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的阶段;活动3是总部将有关新知识运用于新的跨国经营实践(海外机构2)中,属于知识创新与新知识转移阶段。活动1′、活动2′和活动3′表示活动1、活动2和活动3相同的下一个过程。海外机构和总部的内部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核心能力的提升

C。K。PRAHALAD和GARY HAMEL于1990年首先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其后又认为,核心能力是能使企业提供附加价值给客户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1995)。TEECE、PISANO和SHUEN(1990)把核心能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基于知识的观点,LEONARD(1992)指出,核心能力是能够提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一组知识,包括四个方面:员工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文化与规范。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1997)同样在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能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近几年来,以LEONARD—BARTON(2000)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物理体系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企业为实现持续自主创新竞争力,必须以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持续积累为条件。

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核心能力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能力,它是贯穿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组织和文化的有机整合。FOSS与KNUDSEN(1996)也指出核心能力是一种“知识资本”,它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对国际化中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而言,作为“组织资本”方面的核心能力对其要求是“全球化技能”,涉及全球化的资源分配、决策制定、价格转移等;作为“社会资本”方面的核心能力对其要求是“地方化技能”,涉及地方适应、分散经营、转移能力等。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其走向跨国经营的根本动因,涉及自身管理及其扩展、品牌及其延伸等“组织资本优势”和对东道国市场、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优势”的把握两大类。这个体系能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来解释诸如出口、技术许可转让、投资等类型的选择。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追踪行业领先乃至世界级水平的核心技术,从而强化、转移和扩散具有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核心能力。这里的核心技术是指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切技能、方法和手段,包括制造技术也包括服务技术、信息技术,它反映了企业的最终或长远的目标。核心能力不是一般的技术诀窍或专利,它也不是单一的组织、关键设备及文化价值观念。核心能力是动态发展、体现自组织特点的系统化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长时期、多方面培育的结果,是技术、技能、组织、制度及价值观念的有机融合,它使企业具有竞争能力,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稳定的长足发展。而实际上,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基于经验曲线而建立起来的。企业通过对国际市场信息的逐步了解、国际化经验的日益积累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逐渐减少,企业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得到增强,表现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企业或行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同样的,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百年老店”,它的核心能力也并不是惟一的、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它总要适时地生长出新的核心能力来,使企业得到持续的竞争优势。诺基亚公司就是极为典型的一例。正是由于其能够注重核心能力的更新和培育,才使得最初经营木料加工的诺基亚公司最终变为一个在移动通信领域相当成功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今天的高科技不等于明天也是高科技。浙江民营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化,其中重要的动因就是培育新的核心能力。浙江传统产业占的比重比较大,而通过国际化可以寻找新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企业通过转型也可以促进新的核心能力的形成,从而在未来的竞争力保持优势。例如,华立集团通过对美国加州圣何塞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的收购获得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企业顺利切入了信息技术产业,并掌握了CDMA手机生产的上游核心技术——芯片软件设计及整体参考设计相关业务。

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中国民营科技企业面临的是动态和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面临的是技术变革频率加速的挑战,而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可以有效地促进核心能力形成和跳跃。如果说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特有知识的凝结,那么组织学习就是培育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径。学习产生知识,知识带来盈利并使企业可持续经营,这就是企业生存的逻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使企业成为一个不断吸纳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才能生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在原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新的核心能力,完成核心能力的主动性跳跃,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浙江民营科技企业以国际化的方式,通过外部吸收来培育核心能力,既能缩短公司核心能力的培育时间,又将大大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

§§第六章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区位决策

区位决策是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中必然考虑的。市场的区位进入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产品,通过在新区位市场开设营销网络、投资设厂等途径,拓展现有产品的新的市场领域,表现为从国内市场进入到国外市场。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市场区位既可大到如北美洲、亚洲、欧洲或一个国家,也可以小到一个国家中省、市、县甚至是以地理特征划分的小区域。正确、合理的投资区位定位首先意味着寻求到了自身产品的目标客户,能培养出的忠实客户群,使品牌和顾客形成情感上的联系。其次,能充分根据本企业产品的需求来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如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再次,提高了供货的时效性,可以将新产品直接投放于目标市场。

同类推荐
  • 销售的45个黄金技能

    销售的45个黄金技能

    如何从普通的销售人员成长为顶尖销售高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从业人士,这是萦绕在所有渴望成功的销售人员心中的问题。本书从销售工作的实际出发,在多年企业实践经验和培训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销售人员自我提升的45个必备技能。这些技能适合各行各业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士学习和借鉴,是所有销售人员打开销售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本书在讲述每一个销售技能时,开发了一套由五大板块组成的学习体系,以保证读者科学有序地进行自修与学习。
  •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作者将代表性企业家当成一个个线条和球面,连接上百富榜中更多的企业家,最终形成—个立体画卷,展现出十年来中国富豪澍阑诡谲、五彩斑斓的财富历程。1999年,英国青年胡润在上海滩左冲右突,闯不出名堂。胡爸爸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胡润开始了自己头号“榜主”的生涯。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团队建设与管理

    本书论述了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包括:团队建设、团队领导训练、团队沟通技巧、团队激励策略、团队冲突管理、团队绩效提升、团队精神培育等。
  •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华人第一富商60年商战不败的经商哲学!精确解读“超人”的经商理念,深刻剖析“商神”的管理模式。李嘉诚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他在商海中用心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值得有志于在商场上大展宏图的人细细品味,学习领悟它的经商经验,处事风格,做人魅力……
  • 私营公司创办程序与股东纠纷

    私营公司创办程序与股东纠纷

    本书系统介绍了从打算创办私营公司开始,到公司创立后进入市场为之全过程中该做的一切细节,并就如何操作进行了一一指导。
热门推荐
  • 我是房产大亨

    我是房产大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闯海南开始,一批年轻的房产人在房产发展大潮中找寻机会,千方百计想出人头地,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承受着心智的砥砺,面临过暗战,也挥洒过豪情,最终,他们成为了中流砥柱。小说展示了主流房产人拼搏的一面,也揭露了房产圈一些挣扎、阴暗的现象。小说有助于读者理解房产圈,也算是给想进入房产圈拼打的新人写的教科书和生存攻略吧。
  • 天机变作者尼罗

    天机变作者尼罗

    苏星汉,十八岁,无业无聊无产,在一次午夜探险之中善心发作,捡回了一位异人。该异人吃他的喝他的住他的,并且勾搭来了一位更异的萝莉。可惜三人智商有限,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位枭雄拐卖到了那遥远的地方……
  • 贩仙

    贩仙

    一夜间,周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爸死了,家也没了,带着个傻子回到周家的酒厂,得到那块让他可以再次起飞的回梦仙令,穿梭在仙凡之间,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利益,从此走上崛起之路,拿回曾经属于周家的荣耀,建立庞大的商业帝国。
  • 师父养成史

    师父养成史

    师父陨殁,徒弟千辛万苦找回师父魂魄并封在了一颗“蛋”里,慢慢终于把师父给“养大”了……
  • 评诗格

    评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有罪之误惹嗜血暴君

    倾城有罪之误惹嗜血暴君

    一不小心穿越成了个倾国倾城的祸害,为了不红颜薄命被害死,只好从小女扮男装,身边还带着个拖油瓶,在嗜血冷酷的仇人屋檐下胆战心惊的过活。。。什么仇人爱上了她,还以为自己是个断袖?大侠,你饶了我吧。。。
  •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一个现代平凡的烹饪老师,唯一的兴趣就是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成四爷不喜爱名存势亡的嫡福晋。不喜欢我,求之不得,咱就在自己小院吃香喝辣的,没他什么事!再说受宠有什么好?嫡福晋又有什么好?压根就是炮灰命,嫡福晋这个职业不好做啊!
  • 何必情深

    何必情深

    霍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秘密,霍家独子曾娶妻无数。传闻,霍霄娶过四任妻子,但那四任妻子最后行踪成谜。传闻,霍霄白天温文儒雅,黑夜残暴成性。她于众人夹杂着恐惧的羡慕中嫁给霍霄,她从不认为,那样一个温柔的男人会狠心待她。只是……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是谁……名门权贵的霍家,暗潮汹涌。当她亲手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才幡然觉悟,这是一场人为的骗局。霍霁是霍家多出来的人,是霍霄的影子。大家都说,霍霁有疯病,他整天呆在不见阳光的房间内,像疯子一样大笑。可她觉得,霍霁没病,他不过是不甘心永远当一个影子。……总有那么一种人一见误终身;总有那么一种爱一眼抵万年。“只要你能在我的身边,其他都不重要。”他阴狠,他冷戾,他从不顾念情分。他所做的一切,通通是为了要在霍霄的手中将她抢走。“霍霁,让我带着最后一丝尊严离开你。”后来的后来,她才知道,他和她是寒冷时相互取暖的刺猬,仅此而已。……他是霍家见不得光的影子,却是她孩子的亲生父亲。
  • 末世信仰

    末世信仰

    灾难爆发之后,拥有郭文这种能力的进化者被称之为‘魅惑者’,但郭文自己并不认可这种称呼,他除了具备对别人进行洗脑和迷惑的能力之外,还具备给予对方心灵安慰和心灵寄托的能力,所以郭文觉得‘魅惑者’这个称呼并不能完全概括他的能力,他能力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信仰’!
  • 星际杀场

    星际杀场

    基因并不完美的星际拾荒少年,莫名其妙地成为超阶文明物品鉴定大师,又被传送到两千七百年后的未来世界。面对着基因已经被修复得完美无缺的未来人类以及生存就是一切的铁律,仅靠两块神秘的手表能否赢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