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上的不顺利,再加上考入大学后外在的约束也少了很多,李开复开始接触电子游戏。李开复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做Space Invader,屏幕下面有四个堡垒,可发射子弹,上方是很多妖怪,需要把它们一一击中。那个时候的游戏机很“笨”,妖怪不是很快地飞来飞去,只是在慢慢移动。这种游戏投币才可以玩,每次二十五美分,所以每天李开复只带一个硬币去玩,上完课去打一次或两次。
这么“弱智”的游戏,李开复却玩得乐在其中。机器中的分数设置只有四位数,最高分数是9999分,之后再得分就会自动回0.而且,每个妖怪的分数不一样,有的是1分,有的是3分,有的是10分,所以当打到接近9999时,你就要小心计算了,因为如果错打一个,超过了9999,就会回0,得从头开始了。为了保持自己的纪录每天都是最高分,李开复不会像其他人那样瞎打一通,而是一边打一边计算自己的分数,打到9999分就自杀,不玩了。这样,游戏就很有难度了。而且李开复刚开始不可能打得很好,需要一次次练习,这也是很大的“投资”。
最后,李开复每天25美分的结果几乎都是9999,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了。李开复每次都把名字的缩写KFL写上去,让后面来玩的人都会看到这个纪录,知道谁是最高分,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玩游戏的学生很多,甚至还要排队,李开复若去的话大家都会说:“看,高手KFL来了!”
打了一个学期的游戏,李开复又迷恋上了桥牌。李开复是在高中时跟朋友一起吃午餐的时候学会打桥牌的。进大学后,李开复参加了桥牌俱乐部,发现玩法不同了:大家都拿同一副牌,这样就可以比赛,看谁打得最好。那时,也许因为中国人的“排队心态”作祟,李开复特别喜欢参加桥牌比赛,目的就是想得第一。
刚进大学的时候,李开复为了得第一就非常幼稚地找了一个老先生老太太聚集的“桥牌俱乐部”打,打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似乎该换一个地方了,不然除了常挨老太太白眼之外,牌技还越来越差。当时,许多地区都有桥牌比赛,于是李开复和他的桥牌搭档就搭车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比赛,还去常春藤学校比如耶鲁、哈佛去比赛,或去参加全美的比赛,这样一来李开复得了不少奖牌、奖杯。李开复的一个桥牌搭档,后来参加了“百慕大杯”(类似于足球的世界杯的一个桥牌比赛),得了全世界第三名。他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桥牌手,日子过得很舒服。
也许,有人觉得打桥牌和打电子游戏没什么差别,其实差别非常大:桥牌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不过,李开复在大一时过于沉迷桥牌,一星期打30小时,这么一来就严重地影响了学业。
无论是电子游戏或桥牌,都是在李开复刚进入大学的迷茫之时,希望通过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的潜意识体现,但这却花了李开复太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李开复大一成绩的惨不忍睹。
很多人都对大学校园外如雨后春笋般的网吧感到不可理解,不论何时何地,即便三令五申,即便考试将至,这些网吧里都人满为患,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很显然,不全是网络游戏的错,对于本应有自治能力的大学生来说,缺乏对未来的规划,缺乏对理想的追求,或是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躲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打发青春,浪费时间,是再自然不过的。只是,这个更多只应该是短期状态,而不是常态,如果李开复大学四年都如此沉迷的话,那本书讲述的应该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李开复在大学时遇到的困惑也并非个案。实际上,许多大学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迷茫和困惑,面对困惑,有些人采取了沉迷的方式进行逃避,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足以取。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这种迷茫和困惑的状态,所要做的是直面问题,认识自我,再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