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0000000067

第67章 “大畜牧业”的构想

有人说,盛彤笙一生只办了一个学校,译了两本书。这话诚然有惋惜的成分在内,但也有失偏颇,因为忽视了他作为一个科学大家深邃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从盛彤笙的许多讲话、提案和文章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他那渴望国家富强、心系百姓疾苦的宽阔胸怀,更见到他那拨开眼前的重重迷雾,以非凡的目光和远见卓识,洞察和预见未来,看清历史走向,指明前进目标的大才华和大智慧,这何尝不是于国于民的巨大贡献呢!

发展我国的畜牧业,始终是盛彤笙矢志不渝的追求。他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对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透彻了解,在坚守中充满灵动,经过20多年的不断思索,形成了“大畜牧业”构想的神来之笔。

1981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分组学术会上,盛彤笙首次明确提出:“应当树立‘大畜牧业’的思想。”同月,这一发言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发言精彩纷呈,观点新颖,料事如神,30年过后读将起来,仍倍觉亲切,深深感慨以后形势的发展就是按照这条思路循序渐进的。

所谓“大畜牧业”的理念,盛彤笙解读说:“即常说的世界上只要有植物生长的地方,无不能养牲畜,发展畜牧业。换而言之,畜牧业应当无所不在之意也。”

从这一理念出发,他不赞成把一个国家划分为什么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他说,不能将畜牧业仅仅限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西藏这些牧区,这会对农耕区畜牧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畜牧业是无处不相宜的,例如森林,只要不是苗圃和幼林,只要地上同时还长有适口的青草,就能放牧牲畜,其中疏林地带作为牧场的价值,甚至比好的草原还高。而放牧的牲畜反过来又可以为森林施肥,促进树木的生长,做到林牧两利。至于作物区,除轮作和套种的饲料以及牧草和绿肥作物可以喂养牲畜之外,农产品加工之后的糠、壳、麸、渣、糟、浆、饼、粕,无一不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至于草原和草山之可以放牧牲畜,水域之可以饲养水产,更是普通的常识。甚至城市周围,也可以利用残羹剩饭以及屠宰下脚料和食品工业的废料来发展养猪、养鸡和奶牛等各业,以就近供给城市所需的肉蛋奶。尤其是作物区更是一个最大的畜牧业基地,目前我国95%以上的肉和100豫的蛋都是靠这里供应的。南方山区畜牧业的发展,也应当引起重视,利用那里的山坡地、草地,增加肉蛋奶的产量。所以,我们除应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的观点之外,还应当树立“大畜牧业”的思想。也只有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把畜牧业重视起来,发展起来,“大农业”和“大粮食”的目标才能达到。

在当时“以粮为纲”占统治地位的形势下,“大畜牧业”理念的提出,实在需要非凡的理论勇气,否则,又将被视作异端加以剿灭。

如何才能称之为“大畜牧业”,有没有量化指标呢?盛彤笙在发言中提到这样一个概念:“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在欧美一些农牧业发达的国家,畜牧业的总产值大都是接近或超过农业总产值。同时他认为,“到2000年或2010年,我们至少要达到发达国家1980年的水平,才能勉强算得上现代化了”。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对如何认识“农业现代化”,就有了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和参照的坐标。

盛彤笙也了解到有这样一些议论,说什么要保持我国人民吃素菜饭的优良膳食传统,不要走外国人的弯路,要提防我国人民过于肥胖起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他认为,持有这样观点的同志,至少是离开中国的实际远了。目前我国人民平均全年不过24斤肉,绝大多数地方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食肉量还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假如按照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常规速度发展下去,到2000年,也就是20年后,全国每人每天才不过能吃到一两四钱带骨肉,每三天才能吃到两个鸡蛋。那么,我们首先应当为广大人民担心的,绝不是什么肥胖症和心血管病的问题,而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仍然不足的问题。

盛彤笙还引用《人民日报》报道的一则消息说:“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肉食消费量,四川省为57.1斤,居全国第一;北京市为56.9斤,居全国第二,即使以城市的这种最高标准,人均每天只有一两六钱带骨肉。那些鼓吹‘要维持我国优良的膳食传统’论调的人,我敢肯定,他们一定居住在大城市,享受着肉乳的美味,和杜甫《蚕妇》诗中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一样,‘主张蔬食者,不是素餐人’。”

离盛彤笙提出这一构想已经30年过去了,现在我国的确有部分人群中出现上述问题,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但这不是畜牧业发展之忧,而是营养方式与饮食习惯之忧。2010年在讨论如何应对我国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时,温家宝总理认为只要有粮有肉,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2011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带动物价整体上扬,国务院还召开专题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如何扶持生猪生产,控制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在预期下半年物价走势时,诙谐地说:“下半年能不能抑制通货膨胀,还得看猪的‘脸色’”。看来肉类还不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是事关国计民生所需、事关国家稳定大局。

盛彤笙为了说明畜牧业是无处不相宜的,他甚至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一些社队,有意识地增加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多饲养一些牲畜,逐渐增加人们的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同时以牲畜产品来替代粮食的上交任务,看哪一种经营方式更有效益,更为优越,并愿意自己去身体力行。他的这一建议,对于制定我国农业发展方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可惜当时我国还刚刚走出“文革”的阴影,仍没有摆脱“唯上,唯书、不唯实”的僵化思维,这一愿望和设想自然难以付诸实施。

“大畜牧业”的关键,是饲料问题。盛彤笙先后撰写了《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畜牧业发展中解决饲料问题的途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豫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标志》等文章,就节约和开拓饲料来源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和可行的措施。他以对全国情况的透彻了解,在文章中算了这样一笔账:

“首先可以把每年直接用作燃料烧掉的2亿来吨秸秆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经过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先作为牲畜的饲料,再用牲畜的粪便制造沼气,然后用沼气渣来肥田,其肥效比厩肥还好。其次,可以推广轮作和套种各种牧草和绿肥作物,同样先用它们作为饲料,再用牲畜的粪肥田。此外,我国现在每年还将100多亿斤的各种油饼直接作为肥料埋进地里,各种油饼蛋白质在30豫耀40豫之间,这无异于直接将30亿斤耀40亿斤蛋白质埋进地里。在我国的蛋白质并不富裕的时候,这实在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浪费。仅仅上述三项结合起来,就已经是粗饲料、青绿饲料和精饲料三者兼备,可以喂养的食草牲畜的数量是很多很多的。既不需要多少投资,更不用引进技术和设备,就可以收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效果。到圆园世纪末,将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4豫提高到40豫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几篇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农业期刊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这些理论观点也逐渐获得中央高层的认可,1982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发展畜牧业提高到更高的地位》的社论,指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皮毛及其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很多畜禽产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质,因此,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对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四化’建设,都有重大影响。目前,从全国来说,畜牧业还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把发展畜牧业提到更高的地位上来。”

“我们的农业发展战略要有一个转变,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同农业发展战略有关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年产六千多亿斤粮食,要翻一番,困难较多,如果争取增产相当于同样多粮食的肉蛋奶和其他食品,就比较好办一些。要把发展奶牛奶羊当重点来抓。牧区、半农半牧区都有发展奶畜的要求和条件,有的地方要改良草场和人工种草,有的地方有现成的草场资源和各类饲料资源可资利用。要组织和辅导社队、专业户和广大农户,大力发展鲜奶和奶制品生产。人们消费的肉蛋奶多了,就会减少粮食的消费,并有利于增强人民的体质。畜牧业的发展还将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料,促进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由此可见,抓畜牧业也就是抓粮食,我们应当用抓农业的劲头狠抓畜牧业。”

至此,盛彤笙的“大畜牧业”思想得到全盘肯定。同时,关于“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观点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社论指出:

“我国畜牧业年总产值只占农业年总产值的14豫左右,比重过低,我们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全国畜牧业生产逐步接近和达到种植业的规模,尽快赶上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农牧业发展水平。”

社论中虽然没有直接提“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一句话,但其中的“接近和达到”自然是占“50%以上”之意,“赶上发达国家农牧业发展水平”,更是对“农业现代化”的表述。《人民日报》这篇社论,甚至可以说是盛彤笙在中科院学部大会上发言的翻版。他看后非常欣喜,在写给任继周的信中说:“这些话正是我俩极力呼吁和建议的,现在总算在文字上得到中央的认可。”

盛彤笙当年提出的通过养畜,秸秆过腹还田,沼气照明做饭,粮食丰收增产,农牧相互促进的设想,在今天许多地方已变成了现实。其中不但体现了当今社会提倡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而且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甘肃省的平凉、张掖、临夏、甘南等地,以畜牧业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培育其他产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就是对盛彤笙理论观点最好的诠释。2011年6月,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纪委书记蒋文兰,副省长泽巴足及中外顶级专家参加的“甘肃天然优质畜产品及生产体系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他们所研讨的畜牧业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正是30 年前盛彤笙“大畜牧业”思想的深化和在甘肃实践的创新。

盛彤笙犹如高超的棋手,往往能走一步看十步,见微知著,洞察未来。他的这些前瞻性的理论观点,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这一战略构想意义深远。近30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据农业部消息,2009年我国畜牧养殖业全年肉类总产量7500万吨,人均年肉占有量115斤;禽蛋产量2660万吨,人均日占有蛋0.87枚;奶类产量3650万吨,人均日占有奶0.15斤。我国的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初步达到了盛彤笙当年所期望的目标。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畜产品的增加,对强健一个民族,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骄人的成就,足以告慰盛彤笙的在天之灵。

当然,也应看到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我国整个畜牧业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不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前不久,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谈到加强农村义务制教育,曾直言不讳地说:“而农村呢,有的地方依然吃不饱。我们解放了这么多年,农村的农民这么贫苦。农村的学校,一个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都吃不到,青海省仅是800人的试点能吃到,青海全省有3万中小学生,800人跟3万人怎么能比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高层领导那一颗惦记的仍然是肉蛋奶、仍然是百姓营养的拳拳之心。看来,要实现盛彤笙当年的愿望,还要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盛彤笙作为一位科学大家,他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提出一种或几种实用技术和具体措施,而在于给人们指出一个努力的方向、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科学的构想。这使我们不仅想起另一位科学巨人钱学森。2010年,其子钱永刚到甘肃农业大学参加“钱学森沙产业班”的一项活动时,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儿子有一次对钱学森说:“爷爷,你真伟大!你既是中国的航天之父,又是“两弹一星”元勋,我们单位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组织开展向你学习呢!”

钱学森笑着对孙子说:“爷爷以前搞的原子弹、氢弹,那都是别人发明的,是成熟的东西加以利用,爷爷只不过照着人家的做罢了,哪算什么伟大?爷爷现在提出的沙产业、草产业,在大西北的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到21世纪,广袤的沙漠、戈壁、草原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国家,造福人类,那才叫伟大呢!”

说到这里,让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钱学森的沙产业、草产业是怎样一回事。

1984年,钱学森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上,预见性地提出人类将迎来第六次产业革命,出现农业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

这一构想源于圆园世纪60年代在酒泉卫星基地考察时的灵感。钱学森认为:凡是有阳光普照,又有能生长可直接进行光合作用的空间区域,都可以作为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的发展空间。按生产地域空间和生产活动空间的差异可区分为: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五种类型。于是,沙产业一词应运而生。

钱学森所倡导的知识密集的沙产业理论,改变了干旱荒漠地区历来普遍采用扩大耕地、增加用水的开发农业产业的方略,将提高这里的光合作用转化效率作为开发方向。

钱学森还在我国首倡草产业概念。他曾经给内蒙古自治区13亿亩草原算了一笔账:从1947年到1983年这37年中,畜牧业累计产值100多亿元,折合每亩草原年产值才0.2元多,比每亩农田的年产值小得多,这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变吗?该区农田大约才7000万亩,而草原面积却是农田面积的18倍还多,所以草业的产值完全可以大大超出农业的产值,草业兴旺发达起来,它对国家的贡献不会小于农业!它将大大增加肉食的供应,改变我国人民的食品构成。

一个搞肉奶蛋的畜牧兽医科学家,一个搞导弹、原子弹的核物理学家,他们都是以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一种深邃的思想,提出一个深远的战略构想,虽然在技术层面和具体作法上会不断发生变化,但它的前进方向是不可改变的。“我要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两位科学巨匠,就这样心系“三农”,志安天下。

同类推荐
  •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辉煌时代大帝王:刘彻

    本书内容包括:年少即为初露锋芒、南征北战固疆土、严刑制律驭天下等共九章。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练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走近苏东坡》,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本书以北宋末年一段人所共知的改革风波为背景,激情讲述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的权力格局与自救路径,特别是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品、人品、学品做了颇见新意的阐述。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热门推荐
  • 下辈子还嫁你

    下辈子还嫁你

    情深深,意深深,心到真时流涟涟。不觉已缠绵。天唯一,地唯一,抛洒柔恋雨迷迷,风云相依依。
  •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严肃规范的学术论述结合起来,如丟自行车与所有物自我,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等,通过对社会现象、文娱热点、时事政治等的解读,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
  • 青蛙

    青蛙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浅绘

    浅绘

    商人之女夏浅绘与天下第一琴师楚御相爱,却在皇权压迫之下被迫与心爱之人分离。一道圣旨让她成为当朝太子妃,却在新婚当日遭到羞辱,太子对她冷眼相待。浅绘偶然得知楚御是当今失踪的三皇子,她才隐隐感觉自己的这桩婚姻是一场阴谋,而她是被无辜卷入的棋子。在这乱世之中,这对苦命鸳鸯能否终成眷属?
  • 邪王专宠:爆萌小兽妃

    邪王专宠:爆萌小兽妃

    慕六六,二十一世纪顶级女特工,魂穿异界大陆,附身在丞相养女身上。什么,此女废柴,懦弱无能?没关系,左手驭兽镯,右手神药炉,毒丹在手,神兽在侧,谁若嚣张,让谁遭殃。尼玛,被王爷悔婚,被姐妹谋害?姐要逆天,虐死你们这群渣渣。未料到,莫名被腹黑王爷追爱……“王爷您为毛缠着臣妾不放?”某女一脸无奈。“偷了钱财偷了心,还想逃?没门!”俊美王爷狡猾的笑。
  • 月华之庭

    月华之庭

    你到底给不给创建了啊==。。。。。。。。
  • 冷酷杀手

    冷酷杀手

    本书是一部反映当代人精神疾患的推理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林海燕,是一个年轻美丽、正直上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女医生。但由于遭遇神秘玫瑰花,使她被列入某个案件的嫌疑人之中。为此,她只能身不由已地成为受命运摆布的木偶,成为渴望听到正义的声音、良知的证词的阶下囚。这便是《冷酷杀手》,对个人与社会间关系所做的发现与阐释。
  • 相黎

    相黎

    连续加班一周的向月,在睡梦中发生了穿越的灵异事件,附身在了一个落水昏迷的姑娘身上,姑娘的最后一缕魂魄向向月交代了她的姓名、生平以及死亡原因……
  • 恐怖电影大师

    恐怖电影大师

    只是普通学生的许符,得到了无限世界主神的委托,要求他创作恐怖作品。面对这个惊人的机遇,许符下定决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中国拍恐怖电影,何其难哉。但许符不怕!所以请你们原谅他一生放荡不羁爱作死吧。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