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3700000016

第16章 试论炎帝文化的民本思想

王贵民

本文试着讨论炎帝神农时代的民本思想,分三个部分:神农氏时代及其民本思想内涵;进入历史时期姜炎文化在几个区系的传承;炎帝文化民本思想的历史经历和今天被研讨的意义。

以农立国的中华民族,农业的创建发展之早,为古代世界几个文明地区之一,其肇端就在神农时代。今日中国考古发现的原始农业遗存,从距今六七千年上溯至一万年,内含农田型迹、稻粒、农具等。炎帝(早期)文化的基础是农耕文化,由其产生最初的民本思想为历代民本主义之源。

其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为民食、民用而艰苦创业,人人参与耕织而共生共享的原始平等、民主,人的仁诚浑厚的道德品质和友善敦睦的社会风尚。因其所处时代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氏族社会全盛阶段,文献记述和经典作家论述都可互证。

根据古籍的记载,神农氏创制的功绩为:规划田亩、凿井引泉、培植嘉种、制造耒耜和实施火耕等。与之相因的是改善农耕生活:用火熟食,作陶为器,绩麻为衣,择甘泉以为饮,味百草以为药,日中为市以利民,摸索节候以便农事,等等参见王贵民:《炎帝神农与中华农业文化》,刘征主编:《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

在这种开拓洪荒的艰苦斗争中,当时先民锻炼并展示出卓绝的自强自立、坚毅进取、为公奉献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已、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遗传基因。由此精神衍生出一系列的优良道德观念和淳厚的民风民俗。多种史册记载:当时人们专致力于耕织生产,怀其仁诚而无有相害之心,民风淳厚朴质,无争无欲,淡然无所忧患。当时的社会管理,只是“教耕”,顺民之性,就自然资源共同利用与享受,社会一俗同风,无奸邪意识,因而“刑措而不用”。所谓“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均平。”人们制作乐器乐曲,欢庆丰收,调剂劳佚,以“合天人之和”;举行蜡祭,报本反始,尽敬而非祈福;因用火、保存火种而形成“改火”之俗。相传《神农书》云:“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农不正,食不允;民不正,用不衷。”这就是炎帝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参见王贵民:《炎帝神农与中华农业文化》,刘征主编:《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

民本思想之所以发源于农耕文化,除了氏族社会固有的性质之外,长期的历史社会发展、正常运转,无不仰赖以农民为主体的大众安居乐业,衣食无虞,才能供给国家机构运作的需求,天下才能稳定。农耕社会也最崇尚安静、和平与均等,赋有忠恕、求善的人际关系。参见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弁言及第一章,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这样的社会,古人曾经作过很好的概括,那就是《礼记·礼运》篇孔子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段话。“为公”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不只是说当时人们的公心,更是指那氏族社会的婚姻制度——母系对偶婚,即神农氏“知母而不知父”的情形;又说财货“不必藏于己”,出力也“不必为己”,也正是指的公有制度;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说到“选贤与能”,正是氏族成员十大权利义务的第一条;摩尔根:《古代社会》,三联书店1957年版。篇中还说到尊老爱幼、关照孤独残废者,这也是氏族成员义务之一。摩尔根说:“氏族的成员,在他们的忧患及困难之中都互相协助。”因为“在它的成员中,血亲的纽带是互相扶助的强有力的要素。”同上篇中还说到人们“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些与神农时代完全吻合。

不仅中国远古如此,古代世界各地亦然。恩格斯继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之后,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赞叹说:“这种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多么美妙的制度啊!”这里没有军、警、狱、讼,没有国王、官吏等等国家机器,而一切争端都由氏族内部协商解决;血亲复仇仅仅当作一种极端而很少应用的手段;虽然公共事务多,可丝毫没有今日这样臃肿的管理机关,有事则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大多是由历来的习惯把一切调整好了。这里,没有贫困的人,共产制的家庭经济与氏族,都对老年、病残者负有照顾义务;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没有奴隶与奴役他人的事情,人人都自尊、公正、刚强和勇敢。

这些论述,同上引我国古籍的记载基本符合,只是更加细化了,因其是根据民族调查所得。这就完全证明了氏族制度的普遍存在,无论中外均大体相同;也说明了中国古籍的记载虽多出于传说,却不是完全虚构的。由此亦可见,凡氏族制度和道德风尚,也都是产生民本思想的源头。本段参见粱绍辉、任俊华《大同之世与炎帝时代》,《东方》2001年第1期。

炎、黄联盟而文化融合,但仍然可见二者的内涵有别。姜炎文化的承传、发展,下延“五帝”时期的“四岳”至商周,大致有三个区系(或时代):一是在西部由姬姜联姻,创造繁盛的周族农桑文化和孕育着内含民本思想的伦理文化典范。二是东方姜齐文化,以早期炎帝族与东夷的融合为背景,吕尚封齐,下及管、晏,其理念、治道与儒家明显有别,形成有特色的姜炎文化。三是南方的重农学派,崇尚神农之教;同时一些耕隐之士鄙薄儒家的行径,亦带有农家的色彩。这些都可以说炎帝文化在历史时期一脉如缕的流传。

第一,在西部,炎帝族在这里活动较早,时间较长,在今陕西西部留下很多遗迹,宝鸡地区有姜城堡、清姜水,民俗有神农庙,传说炎帝故地的华阳、华胥国也在其南境。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1-42页。可确定这个时代的考古遗址亦是很丰富的。所谓“炎帝以姜水成”是有根据的。姬姜联姻,渊远而流长,周人女祖姜嫄族地“邰”就在今关中武功县,周祖“弃”,幼居母家,学种庄稼,培育出良种,长大成了农业能手,被尊为“后稷”。毫无疑问,他是炎帝农耕文化的嫡传。从而他创造了周族的繁盛农桑文化,周人引以为豪,世代歌颂,载之《诗》、《书》,其中《豳分风·七月》、《大雅·生民》有详尽的描述。周初分封鲁国也带去这个光荣传统,写进《诗经·鲁颂·宫》。而且还形成一种后妃亲桑、管理王室内部女工、服饰、祭品等等生产经济和母仪天下的懿德典范。溯其源,也无疑是神农氏“身亲耕,妇亲织”的遗传。参见葛志毅:《论周代后妃在王室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管子学刊》2005年第1期。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周公反复强调:“当知稼穑之艰难”,于周代的伦理文化中,民本思想就成为它的主旋律。所谓文王“视民如伤”,所谓“如保赤子”,敬德保民,“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都是出名的成训。当初也是尽力实行的,故而保持了西周政权相当长期的稳定。这种民本思想随着建侯分封,也传播到各地。《国语·鲁语下》记鲁国敬姜有一个理论:民劳则思,就生善心;民逸则淫而忘善,就生恶心,并进而阐发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

第二,在东方,可称之为姜齐文化区。这里原住居民是东夷部落,今天大汶口文化考古遗存对此已有多种信息。炎帝族很早就进入这个地区。史载夷族夙沙氏向其归服,后来齐国还有夙沙卫为官。齐国有一个姜姓逢国,亦很古老,据称乃是周太王妃——皇妣太姜的母国,其地就在今临淄附近。最早是东夷少昊部落爽鸠氏所居,传到周初灭了此地的蒲姑氏,姜太公吕尚被分封到这里。今济阳发掘出逢国贵族大墓,有铜器证明他也是姜姓。参见邵望平、高广仁:《炎帝与海岱区姜姓族群》,《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吕尚的先祖本是“四岳”之后,亦早已迁至东土,故被称为“东夷之士”、“东海上人”。史实表明,炎帝与东夷两种文化的融合时间不短,又有“夷俗仁”之说,与神农时的“仁诚之心”亦易于契合。它们就成为姜齐文化的古史背景。

吕尚到齐,立国伊始就显现出姜炎文化的特色。他的治国主张是“因其俗,简其礼,”尊贤尚功。相传吕尚曾与武王对话,说“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刘向:《说苑》。这和鲁公伯禽主张“变其俗,革其礼”,尊尊亲亲的、带有封闭性的治道,明显不同。相传周公旦当时便预见到鲁国将“北面事齐”,说齐政简而“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它尊贤,重用人才,不分阶层或地区,所谓“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尚功即包括重视发展各项经济,逐渔盐之利;注重实效,关注民生。管、晏继承这种理念和政策。管仲实行农、丁、商产业分治,倡言“仓廪实而知礼节”,农业施行“相地衰征”,军政上实行寓兵于农,同族相恤,人、家“相畴”,颇有神农时代的遗风;实行“三选制”征用人才。《国语·齐语》、《管子·小匡》。作为“莱之夷维人”的晏婴,长期辅佐齐君,以直言、敢死、节俭著称,力促景公实行民本政策,遏制官吏腐败,提倡宽征、平抑物价等。见《左传》鲁襄公——昭公年间,《晏子春秋》。

所有这些与鲁国比较,区别显然。大之如发展经济、重用人才、改革制度,鲁国长期没有什么建树。小之如春秋前期的“观鱼”、“观社”事件,都反映一开放、一封闭,齐、鲁文化的鲜明对照。《左传》鲁隐公五年、庄公二十三年。也因此最终导致两国的一强一弱。

《管子》书中引述《神农书》和神农功绩,在诸子间应是较多的,也是最早的。而晏子“批孔”也是第一人,鲁昭公被季氏所出,孔子来到齐国,景公欲封他,晏子即加以阻止,说:孔子的儒学“滑稽而不可轨法”,崇丧厚葬,游说乞贷,都不足为训;“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祥(跄)之节”,那是“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说齐欲用他改变齐俗,就是不以“细民”为先了。《史记·孔子世家》。最末一句话便说明齐政的民本思想比鲁国要求实得多。无怪乎有学者认为《管子》是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可备一说。唐代兴:《管仲的王霸学思想及其精神源流》,《管子学刊》2005年第1期。而一般认为,鲁国属于黄帝系统的文化,齐国则是炎黄文化的综合体(杨向奎)。齐鲁都流传民本思想,但所处地位、实行程度,两国相较都很有差异。孔子反对学农学圃,主张“民可使由之”、“庶人不议”,其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封闭性就较大。齐文化则比较开放,一直到战国的稷下之学,真可谓“百家争鸣”,其中都包含着炎帝文化的民本思想,如田骈的“五帝以吕,神农以鸿”,贵均、贵齐,尹文的“愿天下人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等等均是。

第三,在南部的农学家文化。许行,应是“四岳”的族裔,他倡导“神农之言”,从楚地来到滕国,滕文公也崇信神农之道而“行仁政”,让许行住下。许行“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文公同他们相处得很好。同时,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背着耒耜也来到滕国。他们都赞美文公是行圣人之政的圣人。大家相见很高兴,一面探讨神农之道,一面议论时政,批评滕国一味充实仓廪府库而“厉民自养”的政策,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他们摒弃儒学,和孟子当面争论;提倡“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这种向往远古的农耕生活,真可说是“神农之教”在阶级社会中的继承者、实践者。

在这里,还出现一批耕隐之士,他们鄙薄儒学,亦带有农家或道家的色彩,如荷篠丈人指责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个楚狂叫接舆的,唱着歌,惋惜孔子奔走于乱世,不值得如此。他原是坚辞楚国重聘,甘愿躬耕而食,“夫负釜甑,妻戴织器”的人,也是一个农家者流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

以上史实,表明炎帝文化进入历史时期,依然绵绵流布,被人们追慕并实践。

最后,我们试论炎帝文化民本思想的经历、功绩及今日探讨的意义。炎黄文化这一整体概念是长期历史形成的。溯其源,二帝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文化都有颇大的差异,一为“甲兵不起,刑政不用”的氏族全盛阶段,已见前述;一为“外用甲兵,内行刀锯”,初步出现了扩张领土、征服他族的战争和脱离人民大众的武装、管理机构、官吏、刑狱以及等级礼制,就是说,黄帝时代已经从原始社会末期跨入国家形成的文明门槛。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说,黄帝文化标志着由野蛮进入文明,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我国古籍有许多记载,有的就说到“实为文明之渐”。参见王贵民:《炎帝神农与中华农业文化》,刘征主编:《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商君书·画策》就这一变化,说的比较全面:“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仪),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有的学派则认为这是由“至德之隆”而“德又下衰”。《庄子·缮性》。但从道德层面上看,对于民本思想来说值得探讨。这种时代变化,前述《礼运》篇有相同的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闭是用,而兵由是起。”

篇中说明这是由“大同”变成的“小康”社会,实是由原始共产主义变为阶级社会。孔子以为这种变化从夏禹开始,建立了“家天下”,这从传统的或新的史学观点来看,都不算错,但就今天研究的进展,还应认为是在黄帝时代开始了这一转变。

从此,正式建立奴隶制王朝的“三代”便上同黄帝为首的“五帝”时代相衔接,这样就从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连成一个圣德王功的道统,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由五帝至三王时代,就是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炎黄文化中包含的神农时期原始民主、平等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国家统治者的需求,这些政权的首脑多是黄帝系统的后裔,他们只追踪自己先祖的功德,如禘、郊等祭典系列即如此。炎帝姜姓的族裔不过是一些部族或小古国,因此,去古更远的炎帝文化,有一些就不可避免地退居非主流的地位。

然而,神农时代那种原生的、天然的淳厚而和谐的社会,还是引起人们不时的景慕、回望,有假托尧之口说:“朕比之神农,犹昏之与旦也。”周·尸佼:《尸子》。也有传说黄帝忧天下难治,梦游华胥国,见到一派原始、自然的盛况而悟得“至道”。周·辛研:《文子》。作为显学之一的道家,其理想的背景其实就是那神农氏族社会,老、庄都赞美那个社会“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子》第八十章;《庄子·胜箧》篇。《老子》主张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静无为,澹泊无争,慈爱卑柔,所谓“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与《庄子》所说“卧则于于,起则居居”,都是指神农社会的精神状态。他们从这里也引出许多民本思想。《老子》说:“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谴责暴敛骄奢的统治者为“盗竽”《老子》五十三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老子》七十五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老子》七十七章。指出无为无欲才能达到“民自化”、“民自富”、“民自正”。《老子》五十七章。《庄子》书中,很多以寓言形式发表政治观,除“批孔”之外,他的反传统政治及五帝时代的人事,黄帝也在所难免,甚而把黄帝描述为宗道求教的形象。看来,所称“黄老”之学,若仅从学术角度,倒不如称“农老”而名副其实。

诸子百家学派不同,却有一共同之点就是都提倡民本思想(极少数除外),民本思想里不能不包含炎帝文化。自是之后,追慕神农社会,寄托民本思想,代不乏人。典型的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描绘出一派桑竹田池的美景,男女老少怡然自得的民风,而所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是老、庄的语言。是故被人评以“真羲皇之想也”。这种“理想国”的设计,就是出于“秋熟靡王税”的政治理想和慨叹古今“淳薄既异源”的感情。后来唐代王维继写《桃源行》古体诗,描摹山水田园人情物态,美妙动人,使之千百年来人们寄以无穷的遐思向往。

在阶级社会,统治者也知道“民为邦本,食为民天”的要义,而继承炎帝文化以来历代形成一个系统的民本思想,对他们也是一个压力,从而在施政中也多少加以采纳,那种暴政暴敛也有所被遏制。历代王朝都奉行先农祭祀,举行藉礼,王亲耕、后亲桑,尚有神农时代的遗制。这虽不免逐渐流于形式,不过还不见有人公然反对这些举措,就是因为“民之大事在农”。

在宣扬、奉行民本思想的程度上,主流学派和农家学派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农家以外的学派多半处于建言的地位,从无身履行:他们的学术思想本身也存在严重的局限,那就是这种民本思想始终被纳入“统治思想”的规范之内。孔、孟的民本思想不能不说丰富、全面,然而孔子强调“正名”,维护等级身份,严格君子、小人的畛域,鄙视农业劳动,等等;孟子创立仁政学说,重视民本,直至提出“民贵君轻”的卓越命题,可是他鄙薄农家(及墨家),在批驳君民“并耕”的观点同时,提出了“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完全是剥削阶级的理论,恶劣影响两千多年。这样,他们就不可能充分阐发和力促实现所倡导的民本思想。当然,这不只是“圣人”的局限,而是历史发展规律起主要作用的结果。

历代农民起义则是民本思想及其政策的极度渴望者、坚决实践者,他们向统治阶级发出挑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提出均贫富,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人人有衣食等响亮口号。他们虽然一次次失败了,但也一次次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迫使他们逐渐改善政治,调整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推动历史前进。追根溯源,这就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本思想的积极作用、历史功绩。

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大同之世”已成一抹史影,民本思想处于尴尬境地,历史发展到今天,探讨这一课题在当代与未来的意义,似乎还有必要。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是历史发展规律之一,从“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转入“天下为家”的私有制社会,这是一次否定;在漫长的历史中,包含着的统一对立经过无数次的斗争,逐渐通过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可以转变为科学的共产主义,这是又一次的否定。这即是由公到私,又由私到公的一次大循环,却是更高而向上的大循环,人类社会就是以此种螺旋形向上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因此,神农时代的大同世界、和谐社会,进入阶级社会而被改变;经过几种社会阶段的演进,今天我们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持续加强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高科技,达到物质、精神文明的高水准,逐步实现新的“大同”、现代的民主、平等,造成新的仁诚淳厚的道德风尚,构建友善敦睦的和谐社会,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当然,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须经反复的验证,而社会制度的性质则依然是根本的。就说农业,恩格斯在研究德国马克公社历史变迁之后,指出:“农业在欧洲只剩有一条出路,那就是从事社会主义的经营,为社会主义的利益而经营。”“这样一个自由农民阶级”,能得到他们的“天然同志”工人的帮助,就知道怎样作(当为作得更好)。恩格斯:《马克》,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4页。

由建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漫长时期中,一方面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及吸收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加强执政能力;一方面需要继承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炎帝文化,及其中的民本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成分。它的坚忍不拔、开拓创新、为公奉献的精神,仍然是我们所阐发、吸取的珍贵财富。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复兴、大奋进,使全民族臻于“大同”之境,为人类发展、和平作出示范性的贡献。人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应该让这个预言成为真实。今天我们研讨炎帝文化的意义当在乎此。

同类推荐
  • 虎啸风生

    虎啸风生

    以正史为背景,只写失败英雄。一卷一主角,与您共读精彩历史,与君共品壮丽人生。
  • 隋末大帝

    隋末大帝

    床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昏暗的油灯光显的整个房间有种莫名的压抑。外面还是晴朗的下午,但房间里却如同另外一个世界一般。没有窗户,墙壁也不算太隔音,依稀能听到户外的鸟叫。皇长孙杨俨却是一副傻傻的样子,就这样盯着四周的景色发呆。这是他来到隋朝的第四天。………………………
  •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清风云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清风云

    这本书讲述了清王朝从崛起于东北到驰骋天下,统一全国再到丧权辱国、宣统退位出宫,近300年的历史史实。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衣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炒作的历史

    炒作的历史

    历史新说,时尚的后现代阅读,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换个视角看历史。“炒作”就是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现象来吸引媒体报道,以使自身达到某种得名或获利的目的,属于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炒作常见于明星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专辑而使出的各种宣传手段。概括一下就是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报道。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我们的古人早就对这一手段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只是当时不叫炒作而已。
热门推荐
  • 德安守御录上

    德安守御录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神若儿

    月神若儿

    本书讲述一个高三小女生穿越到天界,看她如何逆转天命,如何灭妖魔踏众神。“我林若儿即使在天界也不输于人”
  • 丝丝心动

    丝丝心动

    谁说神仙就一定不食烟火,清心寡欲,温柔贤良,三从四德?偏偏我就寂寞芳心,情丝未尽怎么咩?! 他们都说穿越下凡必有后福,像本宫这种绝色美姬小奇葩肯定能福上加福。所以,我立志要在人类的世界腐败一下,可是命运像剥洋葱般,一片一片剥下去。总有一片让人流泪。
  • 盲妃驾到:鬼王请接招

    盲妃驾到:鬼王请接招

    穿越成双眼失明的凤家大小姐,被赐婚给了面容尽毁的鬼王尼玛,这是雪上加霜,还是天作之合然而,这盲妃不瞎不好惹,鬼王不丑不简单大婚当天,一鸣惊人洞房当晚,鬼王翻身压盲妃,极其热情她有多嚣张?送他的小妾去青楼,丢他的侧妃进茅坑,骂晕贵妃,脱光王爷衣服让他当众裸奔,威胁皇上宫里王府横着走路晚宴上比试才艺,她一句“惊世骇俗之诗”横空炸出,雷的文武百官外焦里嫩。“满房春色关不住,一只脚丫出床来”
  • 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李琳编著的《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适读于 10-15岁)》编著的植物、动物、人、微生物……这些 生物奇迹般地生长着、繁育着、构成了世界上如此生 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他们既是我们的亲密伙伴,又是 我们的良师益友。《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适读于10-15岁)》 将把你带进神奇的生物世界,让你知道世界上**粒 种子是怎样来的,谁是**只飞上天空的鸟,黄鳝为 什么先当妈妈后当爸爸,我们的身体是怎样工作的, 小小微生物的妙用……这些妙趣横生的生物故事一定 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你轻轻松松爱上生物、 学会生物。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泰拳王

    泰拳王

    流传于泰国北部一个民间故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流浪儿经历千辛万苦,成长成为一名泰拳高手,为泰拳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这个时期的泰国正处于从君主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时期,主人公因一念之差,受人蛊惑加入了复辟组织······
  • 长恩

    长恩

    风雨中的燕尾蝶在风中呐喊,彷徨挣扎中,茫茫不知时,仍倔强地带着泥泞,攀上爱的王座——花开磐石思恋是无尽的网,网住悲欢网住离合;回忆是无尽的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徜徉着,就这么无怨无悔的等待回忆——云中锦书干净的浪漫,抵得住岁月的冲刷,不是丢了面包才能得到爱情,而是懂得追寻所挚爱的。夏日的炫美之花花开不败——唯美似夏返璞归真,安静如画,无论是轰轰烈烈又或是平淡如水,直至最后,所期待的是,同看天空云卷云舒——安然快意我叫乐子若,我就是个女孩,普通的女孩,至少,在十年前是。如今我有爱人,有孩子,有事业。闲下来,倾听别人的悲欢离合,才后知后觉,我所要的是那么纯粹简单。亲爱的零风,我的挚爱。
  •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你还在背着蜗牛工作吗,还在为低效率心烦吗?本书提出卓有成效地工作分四大步骤:有始有终、把握重点、确立架、构积极行动,教你轻轻松松做高效人士。
  • 我会捉鬼

    我会捉鬼

    鬼神之说是个大概念,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一些灵异的事。不管你信不信,都是有的。尽管故事写的不好,但你觉得是真是假?《我会捉鬼》交流群名称群号:41965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