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13700000033

第33章 论秦汉雍地诸畤中的炎帝之祠

王子今

在秦人的祭祀系统中,炎帝有突出的地位。根据古籍记载,可以试探索秦汉雍地诸畤中的炎帝之祠——吴阳下畤的大致位置。讨论吴阳下畤和其他诸畤的方位关系和主次关系,以及以五帝为祭祀对象的五畤和“渭阳五帝庙”、“长门五帝坛”的关系,也可以推知炎帝崇拜在汉代有所演变的事实。此外,分析位于雍地的吴阳下畤与姜氏城、姜水流域炎帝传说是否存在某种文化联系,也是有意义的。

关于秦诸畤的设立,《史记·封禅书》中有这样的记录: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此后有“陈宝”之祠的设立,“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封禅书》又记载: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关于“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的理解,参看王子今:《秦德公“磔狗邑四门”宗教文化意义试说》,《中国文化》总12期,又《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随后,秦穆公时代并没有“畤”的建设,“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而东方神祠事业在这一时期受到权力者和思想家共同的特殊关注。不过,在距泰山神秘主义中心最近的地区,不仅没有看到有新意的相关设计,实践原有神学程序的试探也遭到否定,“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情形,是此后秦人的“畤”的设置,逐渐走向完备: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对于秦灵公作畤事,司马贞《索隐》解释说:“吴阳,地名,盖在岳之南。又上云‘雍旁有故吴阳武畤’,今盖因武畤又作上、下畤以祭黄帝、炎帝。”裴骃《集解》:“徐广曰:‘凡距作密畤二百五十年。’”

随后,秦献公“作畦畤栎阳”,成为秦公作畤史的尾声: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对于秦献公“作畦畤”事,裴骃《集解》引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形如种韭畦,畦各一土封。”司马贞《索隐》引《汉旧仪》:“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埒如菜畦,畤中各有一土封,故云畤。”又引《三苍》云:“畤,埒也。”注家解释了“畤”的形制,然而不言栎阳“畦畤”,似乎这里强调的是“畤”的原生形态。

《史记·封禅书》还写道: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看来,讨论有关秦作畤行为的时序记录,可能是很有意思的事。秦襄公“作西畤,祠白帝”之后300年,秦献公“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这意味着同样“祀白帝”之“畤”向东迁移了400公里左右。这一情形,和秦献公“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的志向是一致的,也正切合了“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又“以牺三百牢祠鄜畤”时,卜辞显示的“后子孙饮马于河”的预言。张守节《正义》:“卜居雍之后,国益广大,后代子孙得东饮马于龙门之河。”而《秦本纪》所谓“(献公)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者,正是因为与秦人东进的军事强势和政治权威相符合,于是受到史家的重视。《史记·六国年表》:“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而后“畤”的设置向东发展,则“僭”的态势更为明显。宋人黄震《黄氏日抄》卷五四《读杂史四·东莱大事记》也视秦作“畤”为“大事”。“太史公读《秦记》”,《黄氏日抄》引作“太史公续《秦纪》”。

“西畤”、“鄜畤“和“畦畤”都是“祀白帝”的神祠中心。“自以为主少暤之神”,崇拜“少暤之神”的秦族国家迅速向“少皞”神话发生的地域扩张,以“西畤—鄜畤—畦畤”祀所移动的轨迹同时保留了秦人神学意识的一段历史记录。

如果注意到“西畤—雍地诸畤—畦畤”的方位关系,可以发现这三处祀所大体位于一条东西直线上,而雍地诸畤处于中轴的位置,“西畤”和“畦畤”与雍地的直线距离亦相当。

有学者曾经讨论西汉长安的“南北超长建筑基线”以及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五关”的位置关系,都透露出秦汉人的地理意识和方位测定技术。前者涉及“秦东门”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文物》1995年第3期,后者所论“五关”均是秦关王子今、刘华祝:《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与秦始皇经营咸阳新宫殿区,“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相对应,秦直道的石门,也可以看作甘泉宫的“北山”之“阙”。参看王子今、焦南峰:《秦直道石门琐议》,《秦俑秦文化研究——秦俑学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子午岭—直道,子午道—直河,在咸阳—长安正北正南形成了纵贯千里的轴线。这一现象,应当看作秦汉都城规划的基本构成内容之一。另一组对应关系,表现为直道的起点—石门—甘泉宫北阙与子午道的起点—“南山之颠”—阿房宫南阙。这一认识,也是和秦始皇以甘泉宫、咸阳宫、阿房宫共同作为秦宫主体结构的构想相一致的。王子今:《秦直道的历史文化观照》,《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西畤—雍地诸畤—畦畤”的方位关系,也许可以为我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基点。

虽然“畦畤”具有护佑秦军胜势的象征意义,栎阳却只是秦献公时代具有前敌意义的临时的军政中心。有学者以为秦献公曾经都栎阳。其实,结合史籍记载和考古资料分析,栎阳未曾作为秦都。参看王子今:《秦献公都栎阳说质疑》,《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栎阳非秦都辨》,《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3期。秦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又“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随即推行新法,秦史进入了新的纪年。

秦史虽然呈示出文化的跃进,旧有的神祀传统却长期得以继承。秦统一后,秦始皇依然十分重视雍地的地位。

甚至到了西汉时期,秦的神祀传统为汉帝国的执政者几乎全面继承,雍地依然是最受重视的皇家神祀中心。

《史记·秦本纪》:“(宣公)四年,作密畤。”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汉有五畤,在岐州雍县南,则鄜畤、吴阳上畤、下畤、密畤、北畤。秦文公梦黄蛇自天而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祠炎帝。汉高帝曰:“天有五帝,今四,何也?待我而具五。”遂立黑帝,曰北畤是也。

《括地志》对于“在岐州雍县南”的汉“五畤”,提出了两种位列次序:

①“鄜畤、吴阳上畤、下畤、密畤、北畤”。

②秦文公作“鄜畤”,“秦宣公作密畤”,“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祠炎帝”,汉高帝作“北畤”。

②列述年代次序。①则前承地理位置陈述,全句为:“汉有五畤,在岐州雍县南,则鄜畤、吴阳上畤、下畤、密畤、北畤。”则很可能是以“五畤”的方位为序。如此,则雍地“五畤”中,“祠炎帝”的“吴阳下畤”位列正中。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史记·封禅书》所说:“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所谓“吴阳武畤”,应是周人经营,甚至是更早的祀所,只是长期“皆废无祠”,为秦人重新修立。

也许“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祠炎帝”,依然恢复了“废无祠”之前的神祀内容和神祀对象。

这样,就创置年代来说,“吴阳武畤”或许是最早的。有理由说,在此基础上秦灵公所作纪念炎帝的“吴阳下畤”,应体现了符合“周余民”心理的文化政策《史记·秦本纪》:“(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也继承了当地渊源久远的信仰传统。纬书有周“色尚赤”之说《后汉书·章帝纪》李贤注引《礼纬》:“十一月,时阳气始施于黄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阳气,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可以为我们认识“周余民”文化势力对秦的影响提供参考。

自秦至于汉,“五帝”传说逐渐成熟。参看徐旭生:《五帝起源说》,《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而其中“炎帝”传说对于社会已经有很深的影响。参看宋超:《战国秦汉时期炎帝传说的演变》,《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

汉文帝时,对于五帝之祀又有特别的重视。《史记·孝文本纪》记载: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

所谓“渭阳五庙”,裴骃《集解》:“韦昭曰:‘在渭城。’”“渭阳五庙”,又写作“渭阳五帝庙”: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

看来,“渭阳五庙”或“渭阳五帝庙”从决策、设计到施工、落成、使用,时间很短,也就是一年左右。《史记·封禅书》记载: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纟免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渭阳五帝庙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宫殿疏》云:‘五帝庙一宇五殿也。’按:一宇之内而设五帝,各依其方帝别为一殿,而门各如帝色也。”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

随后,又有长门“五帝坛”的建设:

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

提议在长安附近“设立”新的以五帝为祭祀对象的神祀中心的新垣平。在又过了一年之后却被治罪:“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新垣平的骗局暴露之后,汉文帝不再亲临“五帝庙”行礼,然而依然派遣专门官员代表前往,“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也就是说,汉文帝因方士煽动而升温的“五帝”崇拜狂热,这时终于有所冷却,不过,“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祭祀制度依旧维持。

汉文帝时代的“渭阳、长门五帝”之祠,“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可以看作“雍五畤”五帝纪念仪程向西汉王朝统治中心的延伸。而新垣平所谓“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以及作成之“渭阳五帝庙”、“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其五采五色中,炎帝的赤色应当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汉文帝尊崇“渭阳五帝庙”的神学表态,已经确定了“尚赤”的文化主题。

《史记·孝文本纪》有明确的记载: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尚赤”的文化倾向表现直接与“五帝”信仰有关,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西汉晚期刘向父子曾经从儒学“天统”意识出发构建“汉得火”之说。《汉书·郊祀志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自得天统矣。”或以为这一观点发表后,并没有得到明确肯定,汉王朝“尚赤”,实始于汉光武帝时代。如《汉书·郊祀志下》颜师古注:“邓展曰:‘向父子虽有此议,时不施行,至光武建武二年,乃用火德,色尚赤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建武二年春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李贤注:“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徽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此或邓展以为“至光武建武二年,乃用火德,色尚赤耳”意见的根据,而汉文帝“尚赤”的历史文化迹象,似不宜忽视。

《后汉书·刘盆子传》:“侠卿为制绛单衣、半头赤帻,……”李贤注:“董仲舒《繁露》曰:‘以赤统者,帻尚赤。’盆子承汉统,故用赤也。”宋人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五《帻》:“若《东观汉记》载,光武初起服赤帻,赐段颎赤帻大冠一具。……盖汉以火王,其在五德尚赤耳。故董仲舒《繁露》曰:以赤统者,帻尚赤。是专汉制也。”《后汉书·郅恽传》说,郅恽上书王莽有“汉历久长,孔为赤制”语。李贤注:“言孔丘作纬,著历运之期,为汉家之制。汉火德尚赤,故云为赤制,即《春秋感精符》云‘墨、孔生为赤制’是也。”又如《初学记》卷二二引《史记》:

沛公祠黄帝、蚩尤于沛庭,旗帜皆尚赤。

《太平御览》卷三四一同。《艺文类聚》卷一二引《汉书》:

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尚赤,协于火徳,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太平御览》卷八七引《汉书赞》略同,“旗帜尚赤”作“旗炽尚赤”。看来,汉“用火德,色尚赤”的观念和制度之最初起始,还有必要继续讨论。而这一文化特征与尊崇赤帝(炎帝)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系,也是我们所关心的。

《太平寰宇记》卷三〇“虢县”条:“周原。《史记·封禅书》云:秦文公作鄜畤,秦灵公作吴阳上畤,宣公作密畤,是三畤焉。畤,止也。神灵所止处。”《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史记》:“秦文公作鄜畤,灵公作吴阳上畤,又作下畤。”原注:“今郡内有三畤原。”

《雍录》卷七《秦汉五畤》说“上畤下畤”:“文公后二百十五年,灵公于吴阳作上畤以祭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又写道:

武畤好畤

武畤好畤,在雍县旁之吴阳。此二畤者,不知何世所造。参求其地,即灵公所立上畤下畤,正在吴阳也。灵公既立上下两畤,则昔之武畤好畤不在五畤之数矣。

《关中胜迹图志》卷一六《名山》:“五畤原在凤翔县南二十里。”毕沅说,“谨按《太平寰宇记》作‘三畤原’,以秦文公鄜畤、宣公密畤、灵公吴阳上畤在此原,故号‘三畤原’也。《太平御览》卷五七引《史记·封禅书》:“秦文公作鄜畤,灵公作吴阳上畤,宣公又作密畤,盖三畤在此原,故号‘三畤原’。”又于扶风县亦载‘三畤原’云:‘在县南二十里。’今考扶风汉美阳地。《班志》既称五畤皆在雍县,则不得复在美阳。意其为复出之误。当以在凤翔者为正。”《陕西通志》卷二八《祠祀一》:“上畤下畤,在景山之阳。秦灵公作,以祀黄帝(炎帝)。贾志。”

按照《雍录》的说法,“武畤好畤,在雍县旁之吴阳”,“参求其地,即灵公所立上畤下畤,正在吴阳也。”而司马迁有关楚汉之争的战事记录多有涉及“好畤”者《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曹相国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史记·南越列传》又可见“好畤陆贾”,《汉书·地理志上》“右扶风”条下写道:“好畤,垝山在东。有梁山宫,秦始皇起。莽曰好邑。”西汉好畤县在今乾县东,与“雍县旁之吴阳”距离过远。考吴阳下畤所在,还应当注意“在雍县旁”的方位指定。

《国语·晋语四》:“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传说和“姜水”的关系,暗示炎帝部族活动的地域。早有学者指出,“姜姓起源于陕西西部黄土高原上”,探索炎帝传说的发生,应当注意宝鸡“姜城堡、清姜河、神农庙、磻溪水、姜氏城”地名的存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页。

《艺文类聚》卷一一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姙姒,有虫乔氏之女,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謂之炎帝。”《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虫乔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太平御览》卷七〇引《三辅旧事》:“姜泉在岐山县。《水经注》云:炎帝长于姜水,故以名也。”今本《水经注》卷一八《渭水》中写道:

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也。东注雍水。

姜水应是雍水的支流。

《太平寰宇记》卷三〇“岐山县”:“渭水在县南三十里,经邑界姜泉。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母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即此水也。”《元丰九域志》卷三《秦凤路·次府凤翔府扶风郡凤翔节度》:“次畿岐山,府东四十里,一十四乡,马碛、驿店二镇,有岐山、终南山、渭水、姜水、汧水。”

《陕西通志》卷三《建置第二》:

姜炎帝后姜姓,国扶风美阳,有姜氏城。(《路史》)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水经注》)。

同书卷一〇《山川三》:

横水。即杜水,一名小横水,一名米流川,一名岐水,一名姜水,俗名潢河,一名水南河,一名双溪。

在县南三里,自凤翔界流入,合雍水。《县图》:杜水东南流,合漆、岐二水,俗谓之小横水,亦或名之米流川。径岐山而又屈径周城南,又历周原下,自下亦名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与雍水合。《水经注》:周城在县东北。岐山县有姜水。《九域志》:雍水在县南门外,自岐山界流入,又东入武功界。雍水自合姜水,又东径美阳县之中亭川。

看来,与炎帝传说密切相关的姜泉、姜水、姜氏城,应当都在雍城近旁。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的定位,也应当参考这一事实。而渭水以南的姜水、姜氏城,其地名形成的时代以及与炎帝传说的关系,可以另外考察。

同类推荐
  • 明枭

    明枭

    明朝,一个山河动荡,江河社稷被宦官乱党把持的年代,内有百姓不满朝纲,起义军四起,外有倭寇登海,残杀沿海渔民,男主重生而来,不甘看到大好河山如此葬送,继而揭竿而起,且看一介凡人,如何拯救大明江山,终成一世枭雄,拥得万里江山……
  • 龙颈:决定帝国命运的“富二代”

    龙颈:决定帝国命运的“富二代”

    本书介绍了秦朝、汉朝、蜀汉、晋朝、前秦、隋朝、唐朝、辽朝、宋朝、明朝、清朝二世。
  • 大唐神仙

    大唐神仙

    一位爱国神偷自国外偷回国宝,却被国外杀手追杀身亡,临死前将国宝交给了一位图书馆员工商清逸,哪知被杀手一枪爆头,身死穿越,其灵魂带着图书馆来到了武德九年……
  • 穿越易经

    穿越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条永不枯竭的智慧河。但几千年来易经之所以变成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山人尝试使它回归常识,由浅入深,人人都能看懂。历史文化是经过政治裁剪选择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文化不可复制,但可以品读。山人尽平生之学,穿越时空隧道,复活诸子百家,古今圣贤,激活易经产生的生活原生态过程,使得读者诸君,可以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去品读感悟易经,汲取智慧灵感。本书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路圣贤,伏羲、神农、周文王、老子、鬼谷子、孙子、诸葛亮、……都将在书中复活,用他们的深奥思想文韬武略演绎诠释着易经的真谛……
  • 东汉开国风云录

    东汉开国风云录

    本书以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诠释一个波澜壮阔的东汉开国,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列国交锋、逐鹿中原,所用素材皆来自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东观汉记》,虽有演绎色彩,但与史实绝无出入。在众人眼中,东汉既没有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又没有汉武帝虽远必征的豪情壮语,更没有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外戚秉政,皇权疲软颓废,以致天下纷乱,三家鼎立。但在东汉初年,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一个名唤刘秀的年轻男子,作为刘邦后人的没落皇室,从篡汉昏君王莽手中重夺江山,又在绿林、赤眉诸多义军夹缝中历经艰险,最终脱颖而出,重建汉室天下,其创业历程同样精彩绝伦,其云台二十八将同样闪耀历史星空,为后世楷模。
热门推荐
  • 一千零一夜全集(六)

    一千零一夜全集(六)

    本书收录了《国王和他的兄弟》、《国王和青年的故事》、《神秘的古堡》、《哈里发的故事》、《水鸟与乌龟》、《牧羊人与美女》等孩子喜欢的故事。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梦入红楼第几城

    梦入红楼第几城

    一滴水从头顶滴下肩,再流向心田,清洗的一切。她就像是他的一滴水,带走了他所有的不美好。他是杀手她却是小白冥冥之中的相遇让她成了他心目中另一个人的替代品!莫言,一个深藏在他心底的名字,那个不愿意碰触的地方,却重现在了另一个人身上!他是那么的爱着她,以至于毁去了自己的一半容颜,可她还是跟别人走了,不爱他!也许,他只是她心中的了离儿吧,却不是她爱的人
  • 枪神纪之枪神觉醒 骷髅精灵-官方世界观架构师

    枪神纪之枪神觉醒 骷髅精灵-官方世界观架构师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能源的枯竭,世界因此进入混乱。然而一次偶然的新能源—反物质之核发现,让人类重新唤起希望。好景不长,由于不为人知的利益,反物质外泄导致正反物质发生泯灭效应,进而导致全世界的遭难与异变。人类因基因锁的打开变得强大,而与此同时基因变异的尸潮,高智慧变异人审判者血族影族等出现,也让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争斗期。少年克利亚·凯撒身怀不为人知的基因秘密,于血与火中发生蜕变。在这个枪神世界中,他将会与谁同行,去向何方?他能否成为传说中的枪神,揭露世界的险恶,守护一切?(枪神纪官方小说)
  • 冥婚喜嫁:鬼夫别咬我

    冥婚喜嫁:鬼夫别咬我

    我天生阴阳眼,算命的说我煞气太重,必须嫁给死人才能破。迷信的爸妈替我张罗冥婚,我竟然收到匿名寄来的古代嫁衣。从此以后,每天晚上都会梦见有鬼抬着花轿来接我;我被鬼破了身。从此以后,我的鬼夫君日日纠缠,夜夜压床;喂喂喂,你亲就亲,别咬行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陆惜语,将军府蠢才嫡女,为求重生之术,她苦苦隐忍十四年;一朝逆袭,惊刹世人;墨寒风,墨家少主,权势赫赫的寒王,是站在东西大陆顶尖的神秘男人;他懂她、护她、惯她、宠她;一路为她保驾护航。没有他的时候,她嚣张;有他的时候,她更嚣张!一报,“王爷!王妃废了大将军的灵脉!”寒王眼都没眨一下,“抄了将军府。”二报,“王爷!王妃洗劫了国库丹药!”寒王眉都没挑一下,“把皇帝叫来府上一叙。”三报,“王爷,王妃炸了武师会……”寒王淡定的喝了口茶,“会长年纪大了,是该让位了。”又一天来报,“王爷,冰极带着王妃离家出走,去找一个叫夜的男人。”某人不淡定了,追妻之路漫漫兮……
  • 第三类世界

    第三类世界

    这,是一个战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和平,没有自由,没有信仰!人类只是为了活而活!但这不是永久的,最终会改变!
  • 云阜山申仙翁传

    云阜山申仙翁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戏花高手

    戏花高手

    一次破天荒的大发善心之举,让陈星拥有了特异功能——能看透别人的想法。清纯美丽的校花、风韵无限的御姐、风情万种的熟女……且看陈星如何利用读心之能,踏上戏花之旅……
  • 花样年华之情感围栏

    花样年华之情感围栏

    爱情的这道围栏,是情愫的依托。情至深则栏愈固,栏愈固而心越安。爱情如围栏。如篱笆一样的桩木围绕,把热恋中的两人隔离在众人之外、围栏方圆之内。世上最少不了的是醉心于爱情的人,还有那些陷入爱情却试图寻找缺口、挣脱束缚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