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证是指因外感六淫或疫疠之气所引起的一系列病证,临床常见有感冒、中暑、秋燥、风温等病证。
一、护理概要
(一)护理评估
1.病因病机外感病证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六淫是引发外感病的主要原因。人体卫气的盛衰,抗邪能力的强弱,在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六淫或时行病毒,自外而入,伤及肺卫,卫表失和,肺失宣降,引起感冒。暑热之邪侵袭,伤津耗气,导致清窍闭塞,升降失常,使阴阳失调而发生中暑。秋季燥邪与他邪相合侵犯人体,消烁津液,卫表不和,肺失清润,导致秋燥。
2.四诊资料发热或壮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汗出或无汗,或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二)护理问题
1.风寒束肺缘于外感风寒,邪客于肺卫,肺气失宣,卫气郁滞,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咳嗽痰稀薄色白。
2.风热犯肺缘于外感风热,上扰肺卫,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故发热恶风,汗出,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黄稠。
3.暑伤津气缘于感受暑热,耗伤津气,故身热汗多,烦渴喜饮。
4.暑闭气机缘于暑热卒中脏腑,热盛津伤,清窍闭塞,升降失常,故高热汗出,烦躁,甚或神昏抽搐。
5.阳明热盛缘于外邪化热,邪正相争;或热邪直中,里热炽盛,故壮热,汗出,烦渴。
6.燥邪伤肺缘于外感燥邪,肺津受伤,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口干唇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7.肺卫失宣缘于外邪犯肺,肺失宣发,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痒痛。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调护①居处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温度适宜;②避风防寒保暖;③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老年人应卧床休息;④时行感冒患者需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⑤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如艾叶烟熏法。
2.饮食调护①饮食清淡,宜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开水;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忌烟。
3.心理调护保持心情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4.对症调护①中暑病人要迅速移至凉爽通风处;②恶寒发热者可加厚衣被;汗出者应及时擦汗更衣;高热时须辨明热在表在里,热邪在表者宜发汗解表,忌用物理降温法;壮热恶热口渴者可采用物理降温;③咽痛者含服喉片;鼻塞流涕明显者可用麻黄素滴鼻。
5.病情观察①定时测量体温,观察恶寒、发热、咳嗽、舌象和脉象的变化;②体弱、老年、儿童及重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头痛加重,耳痛伴听力障碍,高热不退、咳嗽、胸痛、心悸不安等情况,应及时和医生联系。
二、病证举要
感冒
感冒是人体感受六淫外邪所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季节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病情重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多由外感六淫或时行疫毒所致,病位主要在于肺卫。卫表失司、肺气失宣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护理原则”宣肺解表。
“辨证施护”
1.风寒感冒
(1)症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疼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声重,咳嗽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葱豉汤,病情重者用荆防败毒散,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轻煎趁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并进热稀粥,以增加药力,汗出热退即停药。
2)针灸调护选取印堂、迎香、太阳、风池、风门、大椎、列缺、合谷等穴,用泻法。大椎、风门、肺俞拔火罐。
3)按摩调护推抹印堂至上星,印堂经攒竹、阳白至太阳、率谷,按揉阳白、鱼腰、太阳、率谷、百会;扫散头部两侧,拿五经,勾点风池穴。鼻塞、流涕者按揉双侧迎香穴,或用热毛巾外敷。肢体疼痛者,可局部按摩。
4)饮食调护宜清淡,多饮开水,食用葱白、芫荽、生姜、豆豉等;忌酸味、生冷食品。可用紫苏生姜汤(紫苏30g,生姜10g,水煎服),以利汗出驱邪,汗后不可吹风。
5)对症调护高热恶寒者不可采用冷敷,避免毛窍闭塞,邪无出路,可温水擦浴或针刺退热。
2.风热感冒
(1)症候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胀,鼻塞流浊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口干渴,苔薄黄,脉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银翘散加减,以辛凉解表,清宣肺热。宜轻煎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风池、大椎、曲池、外关、合谷等穴,用泻法。
3)按摩调护自印堂分推至阳白、太阳穴,印堂推压至百会穴,点揉攒竹、丝竹空、头维、太阳、鱼腰、瞳子髎,扫散头部两侧,拿五经,勾点风池穴。
4)饮食调护宜清淡,多饮清凉饮料如果汁、西瓜汁、温开水等;忌食油腻温燥食物。可饮桑菊薄荷茶(桑叶、菊花、薄荷、金银花各10g,水泡代茶饮)。
5)对症调护若高热不退者,可选用药物或物理降温。咽喉肿痛者,外用西瓜霜雾化吸入,或含服西瓜霜含片。
6)生活调护发热时应卧床休息,畏风时避免直接吹风,衣被适中。
中暑
中暑是由于酷暑高温引起的病证,以头晕、口渴、汗出、乏力、烦躁,甚至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暑有轻重之分,轻者称为伤暑,重者称为中暑。
本病多因夏季在烈日或高温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环境,感受暑热,蕴积不去,伤津耗气,致使清窍闭塞、升降失常、阴阳失调而成中暑。伤津耗气,中暑较轻,引起“伤暑”;暑热蕴结,清窍闭塞,中暑较重,导致“中暑”。
“护理原则”清热益气养阴。
“辨证施护”
1.伤暑
(1)症候发热面红,汗出口渴,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精神疲惫,倦怠乏力,脉象虚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新加香薷饮或藿香正气散,以祛暑解表,宣散湿浊。宜稍凉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用泻法。
3)刮痧调护在背部、胸部、胁间、肘窝等处刮痧。
4)饮食调护宜用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菠萝汁频饮;亦可用鲜荷叶或金银花水煎服。
5)生活调护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2.中暑
(1)症候高热烦躁,恶心呕吐,或突然晕厥,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或肢体抽搐,脉细弱无力。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用王氏清暑益气汤,以清暑益气。宜凉服。高热者用白虎汤加减;晕厥者,选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以开窍醒神。
2)针灸方法选取百会、人中、风池、风府、大椎、神门、足三里等穴,用泻法。高热者加刺曲池、少商穴;神昏者加刺人中、内关、十宣穴;肢冷脉微者灸百会、神阙、关元穴。
3)刮痧调护在患者胸、腹、颈、项、背及肘窝、腋窝处,用刮痧板刮至皮下出现青紫色出血斑。
4)饮食调护如患者神清,应频饮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水、西瓜汁、鲜藕白蜜汁等;或用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水煎饮用。
5)心理调护安慰病人,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6)生活调护立即将患者搬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高热者应使用物理方法积极降温;积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