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0700000022

第22章 轻工业

提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轻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结束了消费品短缺的历史,而且许多轻工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轻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回顾30年来轻工业发展历程,其基本经验是,坚持从我国轻工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实施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突出技术引进、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轻工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轻工业必须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要注重适应买方市场的需求,对轻工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建立和完善轻工业开放型经济体制。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对轻工业的污染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轻工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30年来,我国轻工业在主要产品产量、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及原材料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主导产品结构齐全、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的加工体系和与之配套的产业链,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在引导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轻工业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大环境下,通过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和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和生产水平,中国迅速成为轻工产品的制造大国。

1.国民经济的调整,加快了轻工业的发展(1980~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调整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一系列的重大比例关系,从过去的优先发展重工业调整为加快发展轻工业,实行对外开放,整顿企业管理,改革经济体制,逐步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这些重大决策为轻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1979年,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的原则。1981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进一步调整重工业服务方向”作为今后经济建设的一个长期方针。从此,轻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0~1989年,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123.83亿元,由于投资增加,轻工业的主要行业如造纸、食品、日用机械、日化、塑料、家电、皮革、灯具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大的扩张,技术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迅速缓和下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市场上轻工业产品的供求基本平衡,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开始出现买方市场。在1980年至1985年的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轻工业的比重迅速由47.0%上升到49.6%。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240亿元,比1985年增长43.4%,平均每年增长7.5%(不包括村以下工业为7%)。其中,轻工业总产值达到6610亿元,重工业总产值达到6630亿元,平均每年各增长7.5%。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①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以及对一部分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进行市场调节,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②高度集中计划的工业管理体制逐步被打破,1984年进行了微观环节的放权让利式改革,从而改进了轻工业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资源配置的方式开始脱离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1)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市场化进程。1979年,轻工业率先提出改革流通体制的建议,要求属于商业选购的产品,在商业选购之余应允许企业自销,获得国务院批准。轻工企业通过设立自己的零售门市部或批发与零售兼营的经理部、举办展销会、参加商业举办的订货会、同商业合作组织小商品批发市场,增加了商品流通渠道,使轻工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生产计划,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成为轻工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1980年轻工业国有企业的自销率为11.5%,1989年上升到57.1%,同期集体企业的自销率由38.8%上升为73.43%。进入20世纪90年代轻工产品已基本上由企业自己经营,多渠道直接投入市场,企业也由原来单纯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

(2)价格体制改革。国家物价体制改革是从轻工业开始的。1982年9月,国务院首次批准对6类160种小商品实行企业自主定价,随行就市。此后,轻工业的绝大多数产品陆续都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规律自行定价。这样,随着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改革,轻工业的生产要素逐渐走向基本上由市场配置的局面,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3)轻工业企业制度的改革。从1979年轻工业在四川省14个轻工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开始,从产品自销、利润留成、折旧提留、企业内部奖励、中层干部任免等方面由企业自主决定,随后各地轻工企业推行扩权试点,企业相继出台了以税代利、承包经营、转让变卖、抵押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等形式的改革。

轻工业在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在市场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下,轻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逐渐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促进了轻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呈现新的变化,在吃穿的基本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后,转向了“用”的领域,出现了家用电器等高档消费品的消费倾向。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些消费品供不应求,从而强烈地刺激了家电、塑料制品等轻工新兴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轻重工业逐步协调增长,轻重工业的互动发展机制逐步形成,重工业开始加强轻工业所需的工业原料和机械设备的生产和供应,而轻工业则通过产品的市场开拓,增加了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

2.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促进了轻工业高速发展(1990~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调节范围的改革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革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轻工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的阶段。

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经济事务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把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企业,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转移到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期间我国轻工业由政府管理逐渐转入行业自律性管理。进一步发挥协会参与行业管理的作用。国家的产业政策把轻工业归于一般加工工业,不再作为支柱产业给予重点发展。但这时轻工业经历1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生产能力的扩张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拉动。1991~1997年,轻工业的基建投资为466.8亿元,有力地推动各行业向合理的经济规模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轻工业发展进程中发生了从未遇到的情况,即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告别市场短缺是轻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当真正结束了被短缺所困扰的局面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依靠数量扩张、扩大生产能力的外延式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结构性矛盾深入到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更深的层次。这一局面在1998年之后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轻工业采取了扩大内需、发展高新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国有经济实行布局的战略调整、推动企业重组、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成为这一时期改革进程中的内容。

(1)通过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1989年轻工业提出“把着重抓产值产量转到着重抓质量品种上来”,使轻工业不仅要从数量上满足消费的需求,同时要从质量品种上来提高消费的水平。轻工业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名牌战略,评选优质产品和优秀新产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监督,对不合格产品公开曝光活动,以及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等措施,使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新品种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几百种上升到90年代末的上万种,产品品种增加,质量逐步提高。轻工产品从过去的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基本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出了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一大批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不少轻工企业已跻身于世界级合格供应商行列。产品质量从总体上保持稳中有升,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增强了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如自行车、时钟、日用陶瓷、皮鞋、电风扇、电饭锅、电冰箱、洗衣机、塑料农地膜的产量已居世界第1位;盐、合成洗涤剂、啤酒的产量居世界第2位;手表、机制纸及纸板、糖、房间空调器的产量居世界第3位。

(2)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推进轻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使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轻工领域也较快地发展起来,1997年轻工业系统中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占轻工企业总数8.1%,但其工业增加值已达到536.6亿元,占轻工业系统31.75%,分别与轻工业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工业增加值相接近。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增长已成为轻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其中乡镇轻工企业约占乡镇企业总数的18%,1995年乡镇轻工企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国轻工全行业总产值的45%。同时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军工部门积极转产民品,发展轻工产品生产,形成各行各业大家办轻工的大好局面。1998年轻工业全行业总产值中,1/2以上是农林、军工、机械、民航、商贸等部门办的轻工企业所创造的。1999年,轻工业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53186个,工业总产值为16448亿元,工业增加值5289亿元,利税总额1958亿元,职工1297万人。20世纪90年代轻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1%和7.9%。

(3)轻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轻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实行政企分开,组建40多个行业协会,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计划管理转向主要通过经济的、法制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行政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分别转交给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不再按部门进行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发布信息、制定标准、进行行业自律、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等方式对全行业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服务。

(4)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轻工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是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出口,使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最快的行业。1999年轻工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中,利用外资占29%。与此同时,轻工业加大了引进技术的步伐。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加以创新,使轻工业的技术基础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加快。突出的是家电行业,通过大规模、高起点、成套、系列地引进国外新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迅速形成新兴行业,成为轻工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轻工业提出和实施“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全面振兴轻工业”的发展战略,推动沿海地区朝着外向型经济发展,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按国际标准生产与国家惯例接轨,选择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同内地轻工业的联合。出口带动战略促进内地和边远地区的企业,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三来一补”和边境贸易,为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轻工业适时调整出口地区,发展境外办厂,全方位开拓出口渠道,努力增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这一时期我国轻工业逐渐成为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这些企业大都是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轻工产品制造性企业。9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直接到中国进行投资,大量制造业务使用了外包方式。对外开放以来,直接或间接与加工贸易有关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轻工业引进外资总额的80%左右。从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看,我国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为主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轻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使我国形成了强大的轻工业产品制造能力,轻工业的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增加就业、保持外汇平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工贸易的技术与管理“外溢效应”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关轻工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并由此推动轻工业高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再次出现升级,在彩电、冰箱等传统家电类的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空调器、小家电、化妆品等需求领域以更高速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3.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轻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00~2007年)

进入2000年,轻工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生产处于低水平“相对过剩”状态,市场约束将是轻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投融资、外贸、国有企业改革及社会保障等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加大西部的开发力度,西部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利于西部地区吸收境外资金和东部资金,加快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轻工产业。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轻工多数行业的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稳步增加。

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成为轻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农村市场的开拓,为轻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机遇。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快轻工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促进轻工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轻工业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在所有制结构上实现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轻工业特点的所有制结构。

这期间我国轻工业已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8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8.60%,成为世界轻工产品出口大国。

对外开放加速了轻工业发展进程,推动了轻工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例如,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家电工业,是在依赖进口元器件的基础上,以CKD为主要方式发展起来的,进口产品的涌入以及随后的外资企业的进入,使得家电的国内市场呈现出国际化竞争的特点,中国的家电企业在同这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学习、发展、壮大,其产品逐渐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成为家电产品的世界制造大国。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轻工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就是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一是产业分工方式的改变,即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链纵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细分化,以及由此推动的新一轮产业的国家间转移。在新一轮国际分工的形成过程中,我国轻工业凭借着市场需求巨大、低成本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获得了产业转移的有利地位,已确立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重要地位——加工、组装环节的比较优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我国轻工业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轻工业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内市场消费品短缺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轻工产品市场供应普遍严重短缺。30年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轻工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全面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我国轻工业已跨入了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大国的行列。2006年,轻工业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86254个,工业总产值为58844亿元,利润总额2716亿元,职工总数1840万人。改革开放30年,轻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1%和7.9%。轻工业总量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2)产品品种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轻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是以工业生产能力的扩张为基础的,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结构的逐渐升级,极大地促进了轻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轻工产品从原有的几万种发展到30多万种,产品品种结构也由单一性转向多样化、系列化。国内消费市场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新兴行业发展迅速。轻工传统行业通过更新改造,一些企业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新兴行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如家用电器、塑料制品、饮料、化妆品和包装装潢五个行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到轻工行业总产值的29.3%。

(4)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增长的支持力量呈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前,轻工业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由公有经济支持的。在轻工业经济增长中,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00%(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提出了“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调整。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007年,在轻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8.73%;集体及集体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5.75%;非公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85.53%。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特别是轻工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较快,为轻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断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经济增长。1978年以来,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轻工业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在技术改造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科技队伍逐步壮大,企业中科技人员比重达到5%左右,一些重点企业已达到10%~20%。目前已有34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一些轻工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例如,海尔集团、佛山陶瓷集体、春兰集团等相继建立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大学和相关的科研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研究开发工作。海尔、小天鹅等企业还在境外建立了研究所和设计室。有些企业为了有效利用全球优势的科技资源,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建立了信息中心和设计中心。

2.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国际贸易大幅增长,成为国家工业品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30年来,轻工业出口贸易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变化:一是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工业品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980~2007年,轻工业出口额增长了60倍,年均递增17.5%,高于全国工业同期出口增长1.72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增长速度快于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80~2007年全国轻工业出口交货值年均递增11.38%,比同期全国轻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1%,高出1.28个百分点。三是轻工业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改善。在轻工业出口产品中,相对技术资金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逐渐提高,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逐渐下降。2007年,家用电器、文教用品、食品饮料、塑料制品4个行业的出口额均超过200亿美元,这4个行业的出口总额占全部轻工产品出口总额的41.9%。四是轻工业出口市场不断拓宽。目前,轻工业产品出口遍布拉美市场、欧洲市场、非洲和中东等市场。

2007年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851亿美元,其中进口572亿美元,出口2279.70亿美元。出口创汇额比1978年增长81倍。改革开放30年轻工产品创汇额年均增长10.1%。出口产品中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提高较快,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渠道、多种形式转变。

(2)合理利用外资,实现跳跃式发展。轻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引进外资的行业。目前,全国轻工业已利用外资约60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450亿美元。利用外资的方式呈现多样化,除直接吸收外商投资外,还利用外国政府、有关国际组织的贷款,以及国内外股市融资等方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轻工业投资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趋于大型化、长期化。2007年轻工业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84.76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22.3%。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引进了大量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轻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基本上改变了我国轻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家用电器、照明电器、塑料制品、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得到跳跃式发展,成为轻工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行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加速了轻工业发展进程,推动了轻工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3)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进入2000年以来,轻工业一些大型企业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单一的产品出口转向建立自己的海外经营机构,向国际化经营发展。并尝试直接在国外投资办厂、输出技术。目前,轻工企业在境外办厂300多家,其中生产型企业占50%,分布在30多个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轻工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企业走向市场,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1978年以后,随着轻工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力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企业已开始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一是轻工产品的生产基本实现了市场配置。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安排生产,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二是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市场竞争向更高和更深层次发展。企业之间在开展价格竞争的同时,品牌竞争日趋明显。企业竞争转向全方位竞争。

(2)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活跃了市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公有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经济已由过去补充地位成为轻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在轻工业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的比重为26:29:45,即公有经济比重已下降到55%。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轻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总体实力的增强。

(3)企业制度不断创新,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轻工企业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最初的承包经营制,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许多企业按照《公司法》实现公司制改造。同时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大量的小企业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租赁、兼并、拍卖等多种改革形式,使一大批企业获得新生。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轻工业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一些轻工企业根据国情、厂情,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创造并形成新的“OEC”管理法、“零缺陷”管理法、“末日管理”等管理方法和理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企业组织结构逐步改善,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1980年,我国轻工业系统大中小企业数之比为0.18:0.69:99.13,产值比为7.95:10.02:82.03.到2006年,已经变化为8:18:74,45:23:32.目前,轻工业系统有大型企业1319个,其中,特大型企业10个,大型一档企业246个,大型二档企业1063个。特别是一些有规模经济要求的行业,如造纸行业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多家;啤酒行业年产20万吨以上的企业13家,10万~20万吨的企业28家,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家电行业有17家企业单项产品生产量超过百万台,均已达到国际同一产业的最大规模。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具有竞争力、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企业集团开始形成。

(5)轻工业在积累建设资金,吸纳城乡就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上做出重大贡献。

三、在改革开放中轻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我国轻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量。还应该看到,我国轻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仍很突出: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价值低;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国有企业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

1.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品牌是国际竞争力的具体量化形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倚仗的不仅仅是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品牌优势。正是依靠品牌影响力,跨国公司才能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的真正竞争力是品牌的号召力,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的品牌培育得到显著增强,商品数量不断增多,商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轻工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品牌少,名牌则更少。在世界名牌排行榜中还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在国内市场上,一些行业受到外国品牌产品的严重冲击,部分产业的安全受到威胁。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相差较大,又缺乏保护措施,致使国内相应产品市场全部被外国产品所占有或外国品牌占主导地位。我国轻工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少,缺乏创名牌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明显偏低。

2.标准化推广和机制的运行工作有待加强

我国轻工业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标准化管理体制运行和标准推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政府仍处于标准化工作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企业因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标准化管理层次过多,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到标准中;缺乏标准研制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协调机制,大量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标准;缺乏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政策。主要表现在: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标准项目提出到标准发布,标准的平均制修订周期为4年。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的标准偏多,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少。在节水方面,污水资源化、非传统水源利用方面的产品标准制定工作刚刚起步;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节约材料标准、废旧机电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我国轻工业作为出口导向型特征显著的行业,在近年来国际贸易中遇到的贸易摩擦较多,其中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所造成的。特别是近几年欧盟对于产品环保及限制有害物质含量的相关标准的出台,加剧了对我国轻工产品出口的影响。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束缚我国轻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瓶颈”之一。

3.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给轻工行业的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我国轻工业的产业链条可以大致分为两条:一条是以工业品为原料的生产,生产资料(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生活资料;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农产品→食品。由于国内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行业的产品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销售价格变动不大,甚至略有下降,从而影响到企业利润。2007年轻工业全行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为5.3%,与2006年基本持平,但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较大,其中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1.0%,财务费用增长26.5%。

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近年来主要原材料价格如钢材、塑料原料和纸浆价格一直持续在高价位上运行,并略有上涨,对轻工行业的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使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如塑料原料由于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2007年以来,普通原料平均价格一直保持在1.1万元左右/吨,而ABS树脂价格也在1.4万元左右/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在20%左右,对塑料和家电行业影响较大。2007年,木浆、废纸进口价格持续走高,木浆同比上涨92.6元/吨,美国废纸同比上涨117.9元/吨,国内废纸价格也上涨52.7元/吨,煤价同比上涨90.9元/吨,特别是造纸所需化工原料价格涨幅达50%以上,对造纸行业影响较大。

4.资源和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目前轻工系统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大大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资源将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仍较严重,主要集中在造纸、食品发酵、制革等行业。2006年,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50.6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的25%,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四、“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发展展望

现阶段我国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是生产大国,主要体现在许多行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占有世界市场的较大份额,但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额所占比重较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更小。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轻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由世界轻工大国向世界轻工强国迈进的步伐,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轻工业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变为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把“外向型优势”转变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优势,不断增强依靠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适应买方市场的需求,对轻工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

买方市场的形成,表明轻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它标志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但同时又必然引发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新的、更高层次上的矛盾,这是目前我国轻工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目前出现的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销售不畅、企业经营困难、效益降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合理,结构形态低级化,产品结构乃至整体结构调整滞后。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总容量。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和配置资源,使轻工业由粗放型结构逐步转向集约型结构,不断改善市场供给状况。轻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调整产品结构,要通过多种手段发展名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不断改善功能结构,注重发展更新类、高科技类、休闲类、室内装饰类及绿色产品。二是改善行业结构,淘汰和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是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的行业,发展新兴行业和边缘类行业,逐步提高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三是优化企业结构,通过落实抓大放小、择优扶强等相关政策的驱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展规模经济,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四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搞好资源、资本的优化配置。积极引导东部地区部分资源加工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2.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建立和完善轻工业开放型经济体制

面对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轻工行业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所有制结构和完善行业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特点操作和运行。二是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个体和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及其他符合轻工行业特点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资本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优化配置,加快轻工业的发展。三是要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监督服务等各项职能措施,规范市场,引导行业发展,营造以企业自治自律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破除地区、部门、行业封锁,建立统一的、开放型的、竞争有序的轻工业市场体系,最终实现轻工业市场化和国际化战略目标。

3.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围绕发展轻工业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提高轻工业对外开放水平。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扩大轻工业产品出口。要进一步调整好出口结构,积极发展质量好、附加值高的产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巩固原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前导、中西部地区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对外贸易出口体系。二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行业和产品、中西部地区、需要改造的传统行业。通过技术引进切实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积极推进轻工业企业经营国际化,以资本贸易带动产品贸易。

4.推动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科技放在轻工业发展的关键地位。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推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要建立适合大中小企业特点的科研开发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社会化的轻工科技开发体系,充分发挥各种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二是搞好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特别是围绕那些有关行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关键项目,开发一批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导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投资机制,在轻工业中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是在技术发展战略上要紧跟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发展的潮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共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改造传统行业的落后工艺设备。继续加强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5.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对轻工业的污染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轻工业作为加工工业,是消耗资源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轻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集中在制浆、发酵、制革等行业。如得不到有效治理,轻工业发展将受到来自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制约。要通过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要加大产业政策的调控力度,坚决关停和改造污染严重的小纸厂、小酒厂等,并对轻工业重点污染行业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科学技术更新改造陈旧落后的技术设备,开发研制和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绿色行业和产品。提高工艺水平,搞好废水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通过上述努力,使轻工业在新的形势下逐步实现高效、清洁、文明生产,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相对充足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6.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拓展产业竞争整体优势

行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与企业互动的桥梁,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各个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其宗旨就是为企业、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多年来,轻工协会在维护行业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树立守法诚信市场经济道德观念,组织与推动企业和行业之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国际国内展览会、交易会,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促进行业国内外交流与发展,增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加大对轻工业品进口的支持,特别是鼓励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人才的引进;二是鼓励轻工企业自主创新,在创新投入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三是支持轻工行业的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支持轻工优势展会更多地走出去办展,支持名牌产品扩大品牌宣传力度;四是支持鼓励与国外先进企业、机构加强技术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和培养人才;五是引导国内相关行业合作研制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实现共享共赢;六是学习一些国家对本国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经验等,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专栏20—1

中国酒业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诸多洋酒品牌看准了中国酒类市场的巨大潜力,拉开了中外酒水在国内市场的拉锯战,同时,中国酿酒企业也在积极谋求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之路。随着外资对国内啤酒、葡萄酒和白酒行业的逐渐渗透,中国酿酒行业迎来了“没有走出国门的国际化”时代。

白酒:加入WTO以来,作为“仅此一家”的中国白酒出口却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是徘徊于每年出口3万~4万千升,出口额1亿美元左右。中国白酒出口量前三位的国家、地区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三个国家、地区基本上每年占出口总量70%~80%。其中香港转口贸易占50%以上,每年台湾地区需从大陆进口散白酒3000千升,都需要第三方转口,以清香高度酒为主。

中国白酒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各国消费者饮用习惯不同。白酒属于食品范畴,每个国家、地区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其次是企业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白酒生产有实力的企业很少在国外大量投资宣传,并且害怕市场一旦展开,国内其他企业会马上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为他人做了嫁衣。再次是市场贸易壁垒。白酒在俄罗斯有广阔市场,价格有很大优势,口味和标准要求均能达到消费者要求。但俄罗斯进口我国白酒关税高达280%。另外,台湾地区严格控制从大陆进口白酒,主要保护当地的白酒生产企业,缺口部分必须经第三地转口进入,这些都增加了大陆企业的成本。

白酒进入国外市场跟当初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在过程上是一致的,都需要一个文化导入的时间。仅仅把酒卖到国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告诉国外的消费者这酒的好处、什么时候饮用等。纵观国外酒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过程,不难发现,国外企业更乐意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沟通,通过更多的沟通,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融入中国本土,以提供更多的专门为中国市场所生产的差异化产品。

葡萄酒: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葡萄酒的发展速度,面对“狼来了”的考验,中国葡萄酒企业更多是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借助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势力进行国际扩张,实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道路,不仅仅是将产品卖到国外,而且应做到以国际标准进行自我规范,使行业发展与国际同步。以出口干红第一著称的龙徽,在法国知名产区收购酒庄进行销售的中粮长城、张裕联合外资实行的酒庄发展模式,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如今,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国内葡萄酒企业密切关注并积极在国际市场进行葡萄酒优质原材料和先进加工设备的全球采购。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这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企业正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参与到国际供应价值链条的争夺中。

啤酒:在国际市场上,除了青岛啤酒在国外市场具备一定知名度外,中国啤酒产业仍处于本土市场守望者的角色。由于国内市场对啤酒的巨大需求,国内啤酒的三大巨头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国内区域啤酒厂的兼并与全国市场的整合,啤酒出口并不是国内啤酒企业的聚焦点。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和重要的消费市场,随着啤酒巨头逐渐进入市场“整合期”,下一步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国门将不可避免。中国啤酒企业实施对外扩张有利于提高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但应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譬如,青啤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其影响力并不在于销售多少啤酒,而在于品牌的影响力。青啤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不仅仅是占领市场份额,更主要的是提高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知名度,这无形中加强了中国啤酒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有关资料编。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改变财运的21堂必修课

    本书内容分为21堂课,并将21堂课的内容划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取名为《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财富》,包括6堂课,主要介绍增加收入、创造财富的6大财富观念。第二部分取名为《学习方法,为赚钱做准备》,包括7堂课,主要教授创造财富必须具备的方法。第三部分取名为《开始行动,去赚更多的钱》,包括8堂课,从开始投资、树立信用、利用现有资源、谋划一份不在职收入、钱不能只存银行、和气生财、坚持做创富应该做的事、科学消费等各个方面介绍增加收入的方法。
  •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本书主要讲述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分析。江苏省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应跳出江苏看江苏,跳出长三角番江苏,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东融西延”:东向融入上海、长三角经济;西向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双陆桥经济带极化和辐射。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与跨国企业

    经济发展、企业成长与跨国企业

    全书共分为六章。描述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跨国企业理论;探讨了经济发展赶超性加快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和企业家能力提高的机制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暖暖

    暖暖

    台湾男孩凉凉和东北女孩暖暖相识于北京,他们相约不管现实如何,都要努力生活。重逢时,他们已经分别在台湾和北京工作,默契还在、感觉依旧,却不敢用力去给对方感情,因为彼此知道,此时感情越多越弥补不了再次分别带来的伤感。相隔台湾海峡,是被现实距离冲散到看不见彼此,还是鼓足勇气不顾一切相依相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男女情感,有些东西,与是否爱无关,与爱多少无关。
  • 神曦之万辉

    神曦之万辉

    有人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一个游戏世界你会信吗?而且告诉你的那个人仅仅只是一双眼睛,你会信吗?但是梦黄晨是信了。从那一刻他卷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冥冥中有人引领着他向前,无数的谜团待解开,他会找到答案吗?
  • 嘉定县乙酉纪事

    嘉定县乙酉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大人请滚开

    总裁大人请滚开

    他爱她深入骨髓,却不得不对她加以折磨,最后还送她一句话,“几个男人才能够填饱你这样的贱人!”她爱他爱到昏天暗地,但也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纠纠缠缠却又不能分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等到兜兜转转,他终于下定决心对她说出他的心意时,她对他生冷的说出一句话,“总裁大人,你的爱我承受不起,请滚开!”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迷糊撞上大总裁

    小迷糊撞上大总裁

    第一次撞到他,是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他说:“小朋友,走路小心点!”她怒了!正要发飙,却发现他已不知所踪。悲愤啊!她这爱看帅哥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过来啊?第二次遇到他,是在她被相亲对象给耍了,没钱买单的时候。他对服务员说:“她的单算我的吧。”她说:“那个……蓝总,谢谢你!”他却冷淡地回了一句:“不客气!”“钱我会还你的!请问要怎么联系你?”“不必了。”他看都没看她一眼,丢下这句话就开着车子绝尘而去。第三次,她在医院里撞到了他,却将他当成透明人,跟他表妹滔滔不绝地述说着自己的遭遇。为了证明情况属实,还敞开外套露出了里面的卡通睡衣。待她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的时候,真恨不得买块豆腐撞死算了,不然找根面条上吊也行。不过,他们怎么这么有缘?如果说一次是意外,两次是偶然,第三次就肯定是缘分了。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姻缘还是孽缘?花絮一:“我要辞职。”“可以,一百万。”“什么?”“合同上写着的,违约金是一百万。”天哪!她签的究竟是劳动合同还是卖身契啊?“你能不这么腹黑么?”“不好意思,这是天生的。”花絮二:“教你一个一夜暴富的方法。”“什么方法?”“嫁给我!我马上分一半家产给你。”本文女主平时迷糊可爱,跟小白兔似的,发起飙来却很恐怖,是典型的深藏不露型。男主冷峻腹黑,深情无限,情有独钟。这是一篇暖文,幽默、温馨和浪漫。想看虐文的亲们请绕路。简介各种无能,欢迎大家戳文,真的很好看哦!
  • 天使爱巴黎

    天使爱巴黎

    恐怕世界上再没有一座城市像巴黎一样,在它的公墓中埋葬着如此多的艺术大师。他们挚爱这座城市——这座童话般的、充满幻想的艺术之都,至死不愿离去。本书探访大师在巴黎的墓地,细数他们的生平轶事。
  • 学霸妹子你别跑

    学霸妹子你别跑

    土豪也有梦想,学霸也有叛逆期,他们就是这样撞在了一起。顾和同是一个土豪,率性,爱幻想,敢冒险,可惜成绩不好。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歌手。罗赛是一个学霸,谨慎,现实,听话,可惜家境不好。她的叛逆,是不再当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他们在校园中相遇,在生活中熟识,仿佛天定的缘分,让他们渐渐离不开彼此。然而现实之苦,仿佛注定要家室平凡的人随波逐流;命运之无常,可以把一对幸福的眷侣打入地狱。在那无数个为现实所困的夜晚,他们紧握着彼此的手,听着那一句句:“我等你。”“我信你。”“爱,永不言弃。”
  • 人皮手札Ⅱ:我的守陵传奇

    人皮手札Ⅱ:我的守陵传奇

    这是一段关于我——一个守陵人的故事,是在我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故事从我成为家族隔代相传的守陵人开始,一只非金非木的黑色盒子被轻轻打开,而我,却不知道它是一只潘多拉的魔盒。从此,我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我隐姓埋名,蜗居荒村……人皮手札,不是谁都能翻测的,只有我——被剥皮鼠选择出来的守陵人,可以窥探其中的秘密。自此,神秘事件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