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4400000004

第4章 知足长乐——由愚化智大智若愚

我们喜欢焕然一新的感觉,但不学会放弃就无论如何也无法焕然一新。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他就会变得贪婪,一个永不知足的人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的。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在生活中应该学会遗忘不如意,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心胸自会坦然。

放弃对金钱的贪念

人之所以在不断创造、在不断进取,是因为看到了钱和钱负载的力量和利益。有的人认为有了钱,人就有了倾注爱的对象;若失去钱,人不只孤单,更否定了自己。

其实,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是很有用也没有用的资源。从古至今,金钱成就了很多人但也毁了很多人。关键之处在于掌握金钱的人如何对待这个身外之物。人们熟知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他出身贫寒,在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的流进他的金库时,他变得贪婪、冷酷,同时也伤害到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公民的切身利益——农田被毁,生活不得安宁。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像,亲手将“他”处以绞首之刑。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而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迁到其他地方,并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也无法安眠。”

在洛克菲勒53岁时,疾病缠身,人变得像个木乃伊,医生们终于向他宣告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产捐给别人。

起初,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捐给教会,教会不接受,说那是腐朽的金钱。但他不顾这些,继续热衷于这一事业。听说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而被迫关闭,他立即捐出数百万美元而促成如今国际知名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帮助黑人。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地理解了他,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他造福社会的“天使”行为,不但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还给他带来用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加高寿,他在53岁时已濒临死亡,结果却以98岁高龄辞世。

洛克菲勒曾让金钱带入另一个轨道,幸运的是他及时让自己恢复了神智,得到了重获新生的机会。在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生活是需要平衡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有一则寓言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同样的道理: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把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于是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这时他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一下,玫瑰花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都变成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搓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又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快乐,反而会让你越活越累,何苦如此呢?放弃对金钱的贪念吧,你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快乐!

简单的人最幸福

人,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幸福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不可分离的。人们在现实中感受或意识到的幸福,通常表现为自身需要的满足状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内在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植根于人的需求对象的土壤里。

然而,很多人都是希望自己拥有的再多一些,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在陕西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呢?

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物质上并不富裕,但他却由衷地感到幸福。这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欲望,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的缘故。

与这个农民相反的是一个卖服装的商人。这个商人有很多钱,但他却终日愁眉不展,睡不好觉。细心的妻子对丈夫的郁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忍丈夫这样被烦恼折磨,就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于是他前往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服装商人说:“是呀,真叫人痛苦不堪。”心理医生开导他说:“别急,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数绵羊吧!”服装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出现在心理医生的诊室里。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颓丧了,心理医生复诊时非常吃惊地说:“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服装商人委屈地回答说:“当然是啊!还数到三万多只呢!”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服装商人答:“本来是困极了,但一想到三万多只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心理医生于是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服装商人叹了口气说:“但头疼的问题又来了,这三万只羊的羊毛所制成的毛衣,现在要去哪儿找买主呀?一想到这,我就睡不着了!”

这个服装商人就是生活中高压人群的真实写照,他们被种种欲望驱赶着跑来跑去,疲乏至极,每天睁开眼睛想到的是金钱,闭上眼睛又谋划着权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人怎么会享受到幸福呢?

有些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有些欲望是非自然而不必要的,前者包括面包和水,后者就是指权势欲和金钱欲等等,人不可能抛弃名利,完全满足于清淡生活,但对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至少应当有所节制。

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他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大,一个人的欲望越少,他就会越自由、越幸福。

淡看名利,快乐相随

很多人总是把得失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期望自己位高权重,期望能拥有万贯家财,这样的人通常会备受名利折磨,轻者身心劳累,重者害人害己。

生活中,很多人拥有金钱,但却没有快乐,他们对金钱垂涎欲滴。整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它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快乐而且身心劳累。四大吝啬鬼之一的严监生,都快死了,已经讲不出话来了,还是大瞪着两眼,直竖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像他这样的人,绞尽了脑汁,“辛苦”经营了一辈子,挣下了万贯的家财,本来是可以带着“成就感”心满意足地去了,可是他却死活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旁边的族人皆不明白严监生直竖的两根指头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他的小儿媳妇机灵,因为她发现严监生的两眼死死地瞪着桌旁的油灯。油灯里燃着两根灯草,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不就是不满意燃着的两根灯草吗?按照严家的规矩,本着“节俭”的原则,应该熄掉一根灯草才是。于是小儿媳妇赶紧跑过去熄掉了一根灯草。这招真是灵验,一根灯草刚熄,严监生就咽气了。

世上类似于严监生这样临死还被自己无尽的贪欲折磨着的人虽然不多,但是为了名,为了利,整日处心积虑,乃至不择手段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得到了名利也许能给你短暂的满足和快乐,然而名利如浮云,你能够得到它,也会不留一丝痕迹地失去它。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尽量使自己的灵魂沉浸在轻松、自在的状态,这是最好不过的。

人人都有名利之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个人要求富贵,必须得之有道,持之有度。就生活的价值而言,如果我们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没有虚度时光,心灵从容充实,则不管我们是贫是富皆可以满意了。

富贵荣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我们看破了这一点,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不执著和贪恋,那么我们的心胸自然就会平静如水。

有些人总是费尽心机地追逐金钱和地位,一旦愿望实现不了,便口出怨言,甚至生出不良之心,采用不义手段来为自己谋利,到头来还会因此害了自己,庄子曾说过:“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这句话大意是说那些不追求官爵的人,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穷困潦倒、前途无望而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在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也就无所谓忧愁。庄子主张“至誉无誉”。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他把荣誉看得很淡,他认为,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了什么。当我们为官爵所累、为金钱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的训喻中发掘一点值得借鉴的东西呢?

其实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天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所以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平心静气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藏着许多欲求而不可得的小秘密,是否常常被这些或名或利的欲望搅得心烦意乱。心中有点小秘密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欲求,只不过有的人懂得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些或者正当或者不正当的欲求:正当的欲求,他会尽量去满足,实在凭自己的能力满足不了的,他也会平心静气地面对这样的事实;不正当的欲求,他会为此而感到内疚,感到惭愧,会在心底检讨自己,不会发展到为了这样的欲求而不择手段的地步。但也有人不会控制自己的名利之心,结果贻误了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不少人对名利太过热衷,他们甚至不分是非、不计尊严地去夺取,置社会公德于不顾地去践踏别人的利益,不惜让人唾弃。这种人是可悲的。只有见利让利,处名让名,以一副淡雅、低调的心态面对名利的纷扰,才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面对名利,就要做让利的君子,而不是得利的小人。名誉对于每个人的诱惑都是很强烈的,这就要看一个人的定力和修养如何了。历史上真正对名利拿得起放得下、知道急流勇退保命安生的,要数范蠡了。他在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难以同富贵”,就放弃了上将军的大名和“分国而有之”的大利,隐退于齐,改名换姓,耕于海畔,父子共力,后居然“致产十万”,受齐人之尊,拜为卿相后以为“久受尊名,不祥”,就呈缴相印,尽归其财,隐居而从事耕畜,经营商贸,积资数万,安享天年。

另一个共扶勾践成就大业的文种,因为贪恋富贵功名而不听范蠡的劝告,结果死在勾践的手里。所以,争名夺利实际上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而淡泊名利的却福利双全,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

三国时期的大枭雄曹操很注意接班人的选择。长子曹丕虽为太子,但幼子曹植更有才华,文采更是名满天下,曹操有易储的念头。曹丕得知消息,问他的贴身官员该怎么办。对方回答说:“愿你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教,也就这样了。”

有一次曹操率军出门征战,曹植朗诵自己的歌功颂德的文章讨父亲欢心,从而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只伏地而泣,跪地不起,一句话也说不出。问他为何,他便哽咽说:“父亲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一言既出,满朝默然,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反过来大家倒觉得曹植只知为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有悖人子之孝道,作为一国之君,恐怕难以胜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道德和治国才能,结果曹丕还是被定为太子。可是曹植不吸取教训,不收敛锋芒,不放低自己的姿态,仍然高调地结交名士,以名炫世,最终被曹丕置于死地。因此,处世低调的人知道在“名利”二字面前揣摩思量,适可而止,有所节制,懂得适度的可贵。“过犹不及”在此仍然适用。太热衷于追名逐利,不仅得不到任何的好处,最终难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凡是磨炼心性、提高道德修养、行事低调的人,必须有木石一样坚韧的意志。低调做人必须要拥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有贪恋功名利禄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地,终将导致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

无欲则刚是境界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致高峰,才不会吃大亏。

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不会陷入无谓的困境,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于是,在滚滚红尘中,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又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它的目的是越过一堵高墙,却气力不支,坠地而死。

紧闭的窗户前有蜜蜂,它贪图窗外的花蜜,它不断地振起翅翼向前冲去,撞上玻璃跌落下来,又振翅飞起撞过去,如是反复不断,直至力竭而死。

人亦如此,较之物类更是爱贪小便宜。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谓为“执著”。却不懂回头看看执著的错对。数年光华逝去,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

适当的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美德。或许有另一扇窗户开着,蜜蜂掉头就能飞出去。外面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心。

有些人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平时家中也显得简洁明快。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便过着平凡的日子,也依然会不断地积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张名片,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弃而未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

放弃重担,必要时回头审视一下自己背负的东西,轻装上阵也许能够得到更多。总是被困境牵绊就一生都不会有机会看到美丽的风景。总是被物体所累就不会有快乐的心情。

放弃是为做得更好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追求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圆满。然而追求也并不是事事都要坚持到底,恰恰相反的是我们要随时准备放弃。放弃那些沉重的包袱,摆脱不必要的麻烦,你才能继续你的追求之旅。

迪克是美国知名的作家与作词家,曾经写过不下四百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此外,他也得过全美舞台剧作奖,而他的本业是在凯克唱片公司担任助理。迪克30岁刚出头,就已享有诸多盛名,尤其是身处在五光十色的娱乐业中,可谓到处备受瞩目。但是,在迪克身上却嗅不出夸张与狂傲。

迪克讲了一个自己的事。他进入凯克的第三年,有一天觉得自己实在做不下去了,便去向老板辞职,老板一脸诧异地问他:“不是做得好好的吗?况且,你还这么年轻。”

“我想,老板一定认为我这个家伙怎么这么不知安分!”迪克说道。

这并不是他不安分的表现,而是觉得自己一直在反抗一样东西——制式化。他观察,很多人常把“生涯规划”挂在嘴边,他们把自己锁定在一个领域中,计划着自己20岁该做什么、30岁该做什么,到了40岁又该如何如何。总而言之,好像必须不停地“向上流动”,才能表示自己成功。

而迪克却从来不觉得自己要追循着这种成功的轨迹走。他强调:“我不是唱高调,但我不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生命的发展。”或许是看多了娱乐圈“光鲜亮丽的外表,内在却空虚寂寞的人”,迪克却深深的感受到,成功的外在光圈不论多么耀眼,也脆弱得不堪一击,唯有“内在的成功”才能让人活得更笃定踏实。

选择继续留在现职工作,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有一些价值可以被老板利用,但摆脱了这个角色之外,迪克相信他还有余力去实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朋友问迪克:“你为什么不等到以后年纪大了,有空了,再去做这些事?”他回答:“你不觉得用年纪去计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很可笑的吗?因为生命是那么无常,你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要觉得今天该做就去做!”放弃得当,丢掉那些不值得带走的包袱,才能登高行远。

如果在一生中要有所获得,就不能让诱惑自己的东西太杂太多,心灵里累积的烦恼太乱杂,努力的方向也过于杂乱。这就必须简化自己的人生。我们要经常地有所放弃,要学习经常否定自己,把自己生活中和内心里的一些东西断然放弃掉。

如果我们永远凭着过去生活的惯性、日常世故的经验,固守已经获得的功名利禄,为了进一步的权钱职位、风头利益去争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什么朋友熟人都不愿得罪,这样我们会疲于应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谓的纷争和无穷的耗费上。不仅自己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其至迷失自己的方向。

放弃得当,是对围剿自己的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消耗你精力的事件的有力回击,是对浪费你生命的敌人的扫射,是你在更大范围去发展生存的前提。

放弃得当,是对捆绑自己的背包的一次清理,丢掉那些不值得你带走的包袱,拿走拖累你的行李,你才可以简洁轻松地走自己的路,人生的旅行才会更加愉快,你方可以登得高、行得远,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风景。

小心做人之大忌讳

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样具有耀眼才华的人,同样在社会中奋发,有的人能卷起万丈狂澜,干起惊天动地的伟业;有的人,在浪涛中扑打了几下就沉入海底,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有的人如水面泡沫般迅即消失,成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有的则被波澜冲刷、荡涤,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阅尽古往今来的风云人物,可以发现,凡能够并善于做到不形于色、不形于言,善于隐态藏锋,匿壮示弱者,大都能够顺利踏平人间坎坷,不断交上人生鸿运。

清朝末年的醇亲王奕譞很懂得个中道理,因此在血雨腥风、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中,不但能保全性命,而且官越做越大,地位也越来越巩固。

醇亲王奕譞是清咸丰帝的弟弟,他的福晋(即夫人)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他不仅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又是其妹夫,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七爷。

奕譞年轻时曾锐意于清廷内部权力的争斗,他在热河时就与慈禧太后联合在一起,秘密起举缮定准备发动政变、惩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谕旨,回到北京随慈禧太后、六哥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后,又带领军队夜抵密云捕捉肃顺,为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授以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但是,不久以后他就看到清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特别是比他功劳更大、地位更高的奕,曾因小过险遭罢斥之祸之后,奕譞的处世态度顿为大变,时时事事谦恭谨慎。他特意命人仿制了一个周代的欹器,这个欹器若只放一半水,就可以保持平衡,若是放满了水,则会倾倒,使全部的水都流失掉。奕譞便在欹器上亲自刻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铭词。

1874年,同治帝驾崩,无子嗣,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等宣布说,欲立奕譞的儿子载恬为皇帝。听到自己的儿子被选立为皇帝,奕譞不但没有丝毫的兴奋,反而吓得昏倒在地,碰头痛哭,被人搀扶而出。奕譞及其夫妇都深知慈禧太后为人凶狠无情,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同治帝也时常遭慈禧的责骂虐待,自己儿子一旦为帝,如入虎穴,不但儿子时刻有忤旨杀身之祸,就连他奕譞本人也难免为慈禧太后所疑忌。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皇帝,他本人就成了“皇帝本生父”了,本生父虽然与太上皇不同,但如果将来他的儿子大权在握,就有可能把他尊为太上皇,这就会损害慈禧太后的权力,而慈禧太后恰恰权力欲旺炽,是万万不会容忍的。为了远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心迹,奕譞一面言词悲悯地恳请罢免一切职务,表示要“丧尽余生,与权无争”;一面秘密地向慈禧太后呈递奏折说,将来很可能有人利用他是清光绪帝本生父的特殊地位,援引明朝皇帝“父以子贵,道遭所尊亲”的例子,要求给他加些什么尊号,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将提倡建议的人视之为“奸邪小人,立加摒斥”。

光绪帝即位的第15年,果然有一个官员上疏清廷,请求尊奕譞为“皇帝本生父”。慈禧太后见疏大怒,拿出奕譞以前的奏折为武器下谕痛斥此人以邪说竞进,风波才很快平静了下去。

奕譞谦虚谨慎,不因自己有功而大肆宣扬,不但保全了自家的性命,而且还赢得了慈禧太后的欢心。

要生存就须如此,也惟有如此才能够获得力量达到目的。这就是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的灵活运用。如若不懂这个道理,即使你再有才能都无法站到人生的巅峰。

有一位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被分到一家单位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比那些原班人马懂得多。刚上班时,领导也摆出一副“请提意见”的派头,这种气度让他受宠若惊。于是工作伊始,他便提出了不少意见,上自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的工作程序、机制与发展规划,都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领导表面点头称是,群众也不反驳。可结果呢,不但没有一点儿改变,他反倒成了一个处处惹人嫌的人,被单位掌握实权的某个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一年多竟没有安排他具体做什么事。后来,一位同情他的老太太悄悄对他说:“小刘哇,我当初也同你一样,所以才一辈子没有抬头的机会,你还是换个单位吧,在这儿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别想有出息。”于是,这位研究生只好炒领导的鱿鱼,跳槽了。临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当我的接班人哩!”那位研究生一边玩味着“太可惜”三个字,一边苦笑着离开了。

对于初入社会的年青人而言,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锋芒外露,太过招摇。所以也经常会在刚刚踏入社会时“摔跟头”。其实,是金子就不要怕被埋没,让别人一点点的发现你的闪光点才会更显价值。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懂的以退为进、低调做人的生存哲学。

放下,为明智之举

我们总是认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

于是,我们的双眼只顾看着远方的长路风雨兼程,直到走得疲惫不堪仍在做着那个遥远的梦,然而,沿途原本很美好的风光却被我们完全忽略了。

其实,我们一路所经历之处,不失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甚至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远方的风景更迷人,它们本是不应该错过的。可是人在路上的境界却不一样,有些人是“心在路上”,他们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享受着欢乐。而有些人却是“身在路上”,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极高极大,最后却难逃恺撒之悲。

我们或许能到达心中的远方,远方也可能有美丽的风景,可惜啊,我们最能体会美丽风景的青春岁月已经逝去了,我们最能品味美丽风景的年轻心境也被一种叫劳苦的东西消磨得无踪无影了。

更遗憾的是,当我们历尽艰辛,却发现远方并没有我们要的美丽风景,而此时,我们已然老态龙钟,无力回到来时的地方,更无力开始新的追求。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完成的,如果一直坚持干一件于己无益的事对自己毫无帮助,在这种时候,适时地放弃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后宫的妃子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而他最宠爱的妃子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国王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如掌上明珠,从不舍得训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东西,无论多么稀罕,国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来。

在国王的骄纵下公主渐渐地长大了,她开始懂得装扮自己了。一个春雨初晴的午后,公主带着婢女徜徉于宫中花园,只见树枝上的花朵,经过雨水的润泽,花瓣上挂着几滴雨珠,越发的娇艳迷人;蓊郁的树木,翠绿得逼入人眼。公主正在欣赏雨后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热气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致迷住了,突发异想:

“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

打定主意后,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灭无影。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池畔,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

“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女儿想要把池里的水泡串成花环,作为装饰,你说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父王无限怜爱地看着女儿。

“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骄纵撒野地哭闹着。

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集合于花园,忧心忡忡地商议道:

“各位大臣们!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以奇异的技艺,以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花环,我便重重奖赏。”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来,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们?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盛怒地呵斥道。

“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水泡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打圆场。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弯起腰身,认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来光彩闪烁的水泡,经公主轻轻一触摸,霎时破灭,变为泡影。捞了老半天,公主一颗水泡也拿不起来,睿智的大臣于是慈蔼地对一脸沮丧的公主说:“水泡本来就是生灭无常,不能常驻久留的东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这种虚假不实、瞬间即逝的现象上,到头来必然空无所得。”

公主见状,便不再坚持这个过分的要求了。故事中的公主似乎有些荒唐偏执,但最终还是醒悟了。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却执拗得要命,明知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所收获的事,却偏不放弃,直到耗尽精力、财力才肯罢休。孰不知,明智的放弃才是人生可取的态度。

我们多少次站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要面临诸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要我们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但如果目标不对,一味地流汗却只能意味着偏执,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有人说:“我以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十年,二十年……再笨也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你,自信和执著就变成了自负和执拗,这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损失了物力和财力,最终也只能落一个白忙活的下场。

莎士比亚说:“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

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是人生的一种明智和练达,是生存之高标境界的体现,懂得这一点你的人生才会有所收获。

沉默是金,以静制动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这些情况:有人倚仗某些势力,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说话咄咄逼人;有人因为某些问题不合心意,便喋喋不休;有的人性格粗鲁,说话不分青红皂白。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沉默,以静制动,这样就能使这些人感觉自讨没趣、知难而退。

(1)用沉默对付喋喋不休者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义无反顾的缄默能使人就范: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较困难的任务,当然,他能胜任。交代之后,对方讲起了“价钱”。于是该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缄默,连哼也不哼。“困难如何大”,“条件如何差”,“时间如何紧”,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最后说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沉默是金,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领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诉讼中的能言善辩、机智灵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有一次,他竟一言不发而击败了原告律师,在诉讼中获胜。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瞌睡来。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儿,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2)用沉默对付性情粗鲁的人

性情粗鲁者说话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对付这种人是不可能正面交涉的。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尽管你的尊严、人格以及感情受到伤害,但只要你一出手,便会陷入难以应付的场面,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避免发火动怒。如果你不是沉着从事,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其占据优势,结果使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尽管羞辱人的言语是恶毒的、残酷的、无聊的,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而气愤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镇定,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在洛克菲勒的轶事中,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客人恣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愈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个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决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再如,葛力内在一次会议中对一项决议投了反对票。这个政党的领袖来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指责,说他简直是本党的叛徒,企图破坏该政党组织。

葛力内正在写稿,见他进来后仍没抬头,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的身旁一样。来客见葛力内如此冷淡,更是火上加油,越发显得生气,于是对葛力内辱骂起来。可是,葛力内就是不予理睬,依旧默默地写着他的东西。

来客无可奈何,绕着葛力内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绝地重说了一遍。虽然来客几番重复这套盛气凌人的指责,但葛力内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来客词穷怒息,准备离去,葛力内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

沉默是金。有时,要想让别人闭上嘴巴,与其用言语压倒对方,倒不如保持沉默。兵法上把这称为“以静制动”,它的威力有时要远远胜过言语。

反省百变,精益求精

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内省就能帮你做到这一点,它会帮你认清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

在人的八大智能中,内省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智能。它又叫自省智能。自省是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从心理上看,自省所寻求的是健康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个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满、自私和自弃,消除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省者审视自我,使个性心理健康完善,摆脱低级情趣,克服病态畸形,净化心灵。自省有助于强者伦理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也成为强者的特征之一。

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最后终成为名家。

有一位小伙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非常普通的公司工作。公司安排新员工从基层做起。其他新员工都在抱怨:“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些无聊的工作?”“做这种平凡的工作会有什么希望呢?”这位小伙子却什么都没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领导交给的工作,而且还帮助其他员工去做一些最基础、最累的工作。由于他的态度端正,做事情往往更快更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伙子是个非常有心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做什么事情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然后,他就很虚心地去请教老员工,由于他的态度和人缘都很好,大家也非常乐于教他。经过一年的磨炼,小伙子掌握了基层的全部工作要领,很快,他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又过了一年,他就成了部门的经理。而与他一起进去的其他员工,却还在基层抱怨着。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心平气静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能让人心平气静、不偏不倚了。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现实水平上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蜕变,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善与恶,好与坏,创造性和破坏欲。你将成长为怎样的人,外因当然起作用,但你对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在灵魂世界里进行自我扬弃,内省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

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有些缺点那么令人讨厌:他们或爱挑剔、喜争执,或小心眼、好忌妒,或懦弱猥琐,或浮躁粗暴。这些缺点不但影响着他的事业,而且还使他不受人欢迎,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缺点仍丝毫未改,细究一下,他们的心地并不坏,他们的缺点未必都与道德品质有关,只是他们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的缺点太麻木了。本来,别人的疏远,事业的失利,都可作为对自身缺点的一种提醒。但都被他们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妨碍了自身的成长。用诚实坦白的目光审视自己,通常是很痛苦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人有时会在脑子里闪现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但这并不要紧,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完美、毫无缺点,最要紧的是能自我省察。

凡属对自身的审视都需要有大勇气,因为在触及到自己某些弱点、某些卑微意识时,往往会令人非常难堪、痛苦。不论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偏爱物、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对自己的历史,都是这样。但是,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你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

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面对困难所向无敌的人,而且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超越的人。

当然,自我省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正视,它还包括对自己的优点和潜能的重新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省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认识自我,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的潜能和独特个性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

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反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对情绪说“再见”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而是他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他们让你开怀,让你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位男同志早上上班时,不小心出租车把水溅湿了他的鞋面,他就把问候同事的事抛之脑后,甚至是同事打了招呼他也爱理不理的;晚上下班时,他和朋友到酒吧畅饮了一番,回到家,妻子问去那里了,那感觉就好像是妻子在责问自己是不是出去鬼混了一般,心里堵了块石头,三五天平静不下来。

这是因为我们的控制能力太差的缘故,怎样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呢?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实用的情绪控制法:

(1)转移法

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听自己喜欢听的歌,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来分散自己的心理情绪。但一定是不能带有悲观情绪的,以免给自己的情绪再划上一道伤痕。最好是乐观向上,积极而富有动力的。

(2)自我安慰

在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的时候,我们得学会自我安慰。不断对自己说“这不算什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平静,一定要平静”“我很平静”等等,用心理暗示法平静自己。

(3)宣泄法

找个可以信懒的人倾诉,或者是找个空阔而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当然还可以像寓言中的狐狸一样,不能吃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甚至可以大骂一顿,这种既可以发泄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酸葡萄心理”是很实用的。

(4)提高修养

一个人的胸襟来自于自身的修养,而修养又来自于知识。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再那么的狭隘,思想的伸展也就有了广阔的空间。不但对挫折不加计较,甚至会越挫越勇,爱上了这令人心身具痛的挫折。

做一个宽容的人

生活中,不要总想着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这样的心态只会害了你,因为只知道占便宜的人就是最容易吃亏的人。

公交车上总是会有那么多人,从来就没有空的时候。这日莎燕下班回家,在公司门前的那个站牌等公车。千等万等,终于来了一趟。

哇噻!公车里好多的人,黑压压的只能看见一堆脑袋。

莎燕努力地向上挤,终于挤上了车。但挤车时一不小心,踩了旁边的胖大嫂一脚。胖大嫂的大嗓门叫开了:“踩什么踩,你瞎了眼了?”莎燕原本还想道歉,但一听这话,面子上挂不住了,“就踩你了,怎么着?”

于是,两个女人的好戏开演了。双方互相谩骂,恶语相加。随着火力的升级,两人竟然动起了手,胖大嫂先给了莎燕一下,莎燕也立即以牙还牙,两手都上去了,在胖大嫂脸上乱抓一通。还是边上的人好心,才把两人拉开了。莎燕的指甲长,抓破了胖大嫂的脸,而她却没怎么受伤。想到这里,莎燕不禁得意起来。

终于回到了家,一进家门莎燕便向老公倒起了苦水。不过她倒认为自己没吃亏,反倒把那恶妇抓破了脸,讲到这里一脸的灿烂,这时老公看了她一眼,惊奇地问道,你右耳朵上的那个金耳坠呢?莎燕一摸耳朵,耳坠早已不见了……

我们经常以为“以牙还牙”就是让自己不吃亏的最大原则,总以为别人占自己一分便宜,自己就要想尽办法占三分回来,否则自己就是吃了大亏,但是事实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吗?

其实不然,因为,当你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什么亏都没吃到,实际上,可能反而是吃了大大的亏。

别人无意中踩了你一脚,实属无心无意之举,何必吹胡子瞪眼,弄得不欢而散?况且,局面越是混乱就越容易出意外。与其给人以可乘之机,倒不如心平气和相互道一声“对不起”,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吗!

有一位先生到一家保龄球馆打保龄球。

相邻球道一位小姐提起一个10磅球,碎跑几步,朝球瓶奋力掷去,哪知道她那无缚鸡之力的纤纤玉指没把球抓稳,球不朝目标飞去,却听“哎哟”一声尖叫,球重重地砸在了旁边一位先生的脚上,痛得他嗷嗷直叫。血浸透袜子,左脚大拇趾的趾甲已经脱落。

小姐吓得面色发紫,惊惶失措,一个劲地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该死,我第一次打保龄球,请多多包涵。”那位先生并未恼怒,而是忍痛笑道:“小姐,你再练练一定能次次击中,我的脚趾头那么小都能打中,球瓶那么大还能打不中?”小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红了脸:“十指连心,可你忍着不喊疼,真是男子汉。”先生又歪咧着嘴说:“我不是女人,也不是太监,只能是男子汉了!”

小姐执意要送这位先生去医院。后来,这个意外事故的结尾却成就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开端,他们谈起了恋爱,并终成眷属。妻子夸丈夫:“他坚强勇敢,胸襟宽广,为人和气,机智幽默,懂得体贴,谅解他人过失,是值得终生依靠的男人。”丈夫也说:“当初我要骂一顿,吵一通,既不解痛,也不解气,何苦来着?丢了个趾甲盖,却捡来个好妻子,真是吃亏是福啊!”

心胸宽广一点吧,吃点小亏并不会给你带来太大损失,反而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敬意和人缘,这样看来吃亏又何尝不是在占便宜呢。

摈弃自私狭隘

独占好处是一种狭隘的心态,它会扭曲你的心理,造成心理贫穷,并最终毁灭自己。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分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好,但如果你容不得别人好或别人比你好,那就是自私加狭隘。自私、狭隘会毁了自己的生活,我们必须努力使自己学会与人分享。

村里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他们也是非常虔诚的教徒。有一年,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了,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年长的圣者。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出发距离圣山还有7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听完了圣者的话,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绝不能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个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吧!”“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烦不烦啊?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家伙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掐死!”

另外那个人一听,他的朋友居然翻脸了,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只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

狭隘的心理不但让两个好朋友闹翻脸,甚至还让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毁灭他人。如果一个人养成了狭隘自私的心态,那么他会变得多可怕呀!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和他人分享。

林帆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去了,他领导的团队又为公司的项目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送茶进去的秘书出来后告诉大家,老板正在拼命地夸林帆,她从来没见过老板那样夸一个人,研发小组的几个人脸沉了下来:“凭什么呀!那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对呀!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连续加了17天的班!”正在这时,老板和林帆来到了大厅。“伙计们,干得好!”老板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几个组员,“林部长向我夸赞了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听说有两个还带病加班是吗?真诚地谢谢你们!这个月你们可以拿到三倍的奖金!”老板话音刚落,几个同事就冲过去拥住林帆一起欢呼起来,并表示以后会跟着林部长,为公司继续努力工作!

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自私狭隘的人,终将被人抛弃。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摈弃自私狭隘的习惯,否则我们就会伤害到自己。

让坏心情远离你

关紧门不跟人说话,嘟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所以,人要学习放下心情,拒绝让它折磨才行。

下决心割舍掉坏心情,才能给好心情腾出地方。想要有个好心情,就要从坏心情中解脱,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请注意,肯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检视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实,把它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这就能应付自如,带来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所以,任何人都应学会放下,放下的同时,学会割舍。

谈到放下与割舍,在《星云禅话》中有一则故事,讲得很生动、很具启发性。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执迷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坏心情就是紧抓住某个念头,死死握紧,不肯松手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

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变动一下作息,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敢于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机会。

有个女人习惯每天愁眉苦脸,小小的事情似乎就引起烦躁不安、心情紧张。孩子的成绩不好,会令她一整天忧心,先生几句无心的话会让她黯然神伤。她说:“几乎每一件事情,都会在我的心中盘踞很久,造成坏心情,影响生活和工作。”有一次,她有个重要的会议,但是沮丧的心情却挥之不去,看看镜子里自己的脸庞,竟然无精打采。她打了电话问朋友,“该怎么做?我的心情沮丧,我的模样憔悴,没有精神,怎么参加重要的会议?”

朋友出主意给她:“把令你沮丧的事放下,洗把脸把无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饰一下仪容以增强自信,想着自己就是得意快乐的人。注意!装成高兴充满自信的样子,你的心情会好起来。很快地你就会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她照着去做,当天晚上在电话中告诉朋友说:“我成功地参加了这次会议,争取到了新的计划和工作。我没想到强装信心,信心真的会来;装着好心情,坏心情自然消失。”人要懂得改变情绪,才能改变思想和行为。思想改变情绪会跟着改变。经常培养好心情,认清坏心情的背后,一定有不少消极思想和情绪,要把它扫地出门。

这里有几则“砍”掉坏情绪的小窍门,不妨照做:

多读励志的书,它能给我们许多改变情绪的方法。

注意我们的仪容。挺直身子,抬起头来,衣着更要端庄。

萎靡不振的表情,是招惹霉运的根本原因。

学习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在紧张时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如运动、静坐、旅行等。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艾克曼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要受试者装出惊讶、厌恶、忧伤、愤怒、恐惧和快乐等表情,却发现他们的身心跟着起了变化。当受试者装作害怕时,他们的心跳加速,皮肤温度降低等等,表现其他五种情绪时,也有不同的变化。我们怎么装,心情就怎么改变。确实,即使你装作快乐,忧伤也会离你而去。

得与失,一念之间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大丈夫不论得不得志,皆能恬然处之。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也不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孟子还认为君子是不受外界动摇的,只要不做欠缺仁德、违反礼义的事,则纵使有什么突然降临的祸患,也能够坦然以对,不以为祸患了。

孟子本人不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达到那种境界了。有一次,公孙丑问他:“倘若夫子做到齐国的卿相,得以推行王道政治,则齐国为霸诸侯、称王天下,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可是当您实际担负这项重职时,也能够做到毫不动心的境界吗?”

孟子回答:“是的,我四十岁以后就不动心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孟子列举了两个方法,即“我知言”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知言”是指能够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也能明确地判断。《孟子》中讲,“听到不妥当的话,就知道对方是被私念所蒙蔽;听到放荡的话,就知道对方心里有邪念;听到邪僻的话,就知道对方行事有违反正道的地方;听到闪烁不定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滞碍难行了。”换言之,拥有这种明确的判断力,就不会被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所愚弄,更不会因而动摇自己的心意了。

第二,“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这种气极其广大、刚健,若能对自己所行的正道抱着相当的自信,以这种方法来培养它,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但它只是配合着道与义而存在的,若缺乏道与义,则浩然之气也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反复实行道与义时,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如果仅是偶一为之,就不可能获得。总之,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合乎正道之事抱着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产生“浩然之气”。

在《论语》中有“孔子绝礼于陈”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在陈卷入政治纠纷中,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连续几天动弹不得。最后,弟子子路忍不住大叫:“君子也会遇到这种悲惨的境遇吗?”孔子对于子路的不满视而不见,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会有好与坏的境遇,最重要的是处在逆境时如何去排遣它。”

荀子根据这段故事指出:“遇不遇者时也。”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遇的时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顺利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可是总有一天,不遇的时刻会悄然来临,因此,即使在春风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谨慎小心地活着。

我们应采取顺境不骄矜,逆境不颓唐的生活态度。春秋时期,孔子率学生们出游。一天,孔子观赏瀑布的景色,见那水流从二三十丈的高处飞泻而下,撞入江中,激起滚滚波涛,直冲出数十里之外,那地方,鱼虾龟鳖都无法生存。

忽然,只见一个男子跳进急流之中,孔子以为那是自寻短见的,便急忙让学生顺着河流去搭救他。不料,这人游出数百步之外,便从水中走出,在河边悠然自得地唱起歌来。

孔子赶上去问他:“您能在这种地方游泳,有什么秘诀吗?”那男子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凭着人类的本能开始我的生活,依靠人类的适应性而成长,顺其自然成功。游泳的时候,我同漩流一起潜入水底,随同涌流而浮出水面,完全顺从水性而不凭主观意志从事。这便是我能驾驭汹涌急流的原因。”

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凭本能开始生活,靠适应性而成长,顺其自然而成功呢?”那男子回答:“我生在陆地而安于陆地,这就是本能;长于水上而安于水,这就是适应性;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而结果这样,这就是顺其自然。”孔子点头顿悟。

这个男子能制服汹涌奔腾的急流,遨游其中,得心应手,就因为他不以主观意志从事,而是根据自

同类推荐
  • 王道全集

    王道全集

    本书是以一则则饱含前人智慧谋略的故事,汇聚成的见微知著、借古鉴今的智库,是一部齐集我国古代的智者贤人们各种各样处世应事智谋的一部智谋全书。历史与现实是相通的。一个聪明的人,即使达不到大圣大智的境界,也会基于对现实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去对先人的智谋进行扬弃性地吸收,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开创现代人际关系,创立新的生活环境一个有益的借鉴。
  •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性情才女以中年的眼睛看人世冷暖,宇宙星辰,特别阐释、思索中年的情与爱,乐与愁,三十八岁的爱情多一份深沉和凝重,多了一份淡定和恬淡,且看她细细道来。
  • 青春在写字间里流浪

    青春在写字间里流浪

    写字楼流行病的奥利奥诊断法,旋转职业魔方职场里的功夫熊猫 换个角度看工作,幸福职场的健康“心”主张《青年心理》2009年佳作·职场卷助你提升心理能量,带你找到潜力无穷的自己。
  •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

    一份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情绪的规律,才能学会如何管理和疏导它。《正能量情绪控制学:如何管住情绪不失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情绪产生、变化等方面的心理规律,告诉你怎样才能更自如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进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影响无数人一生的名人轶事,指引无数人成功的职场智慧。一篇篇美文如同职场里吹过的一阵清风,为你带来清新、振奋的空气,为你消解工作中的困惑,让你明了工作的真正内涵,彰显真正的价值。一个梦想、一种热爱、一种坚持、一种淡然……优秀之花、优秀之叶在夜以继日的滋润中开出绚烂的果实,金灿辉煌。
热门推荐
  • 绝色医仙在异世:毒医倾城

    绝色医仙在异世:毒医倾城

    澜渊池家有女初成生而带毒命格难改减兰楼有意招揽一时之间声名鹊起的毒医魔蛊只知道她是一个女人应该是个很漂亮的女人风北笙说过眼睛漂亮的女人样子也应该漂亮她长年白纱遮面无人知晓她的容貌她是池浮染“你若赢了我我便任你差遣”他是芝兰玉树的无双公子永远一剑封喉白衣不染的风北笙“你若治得好减兰楼楼主的顽疾,我便任你差遣””好啊,到时候输了可不要哭鼻子,你这么好看哭起来就不好看了。“减兰楼楼主温舒泫听人说他好似有龙阳之好至于真假说书人说的千面晓生也是这般说的江湖中人都是这般说的
  • 脱掉高跟鞋,活出女人的精彩

    脱掉高跟鞋,活出女人的精彩

    完美的定义,是禁锢在每个女人头上的一顶紧箍咒,它让我们都失去了肯定自我的信心和追求自我的自由,从这一刻开始,你应该站起身来,找回勇气与力量去挣脱关于完美的束缚。每个女人心中有个完美的自己,但那真是你想要的吗?你已经在别人的目光中度过了多少岁月?你觉得累了吗?脱下高跟鞋,轻松自在享用生活。爱上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女人一生最美好的恋爱。
  • 家里有个磨人的小妖精

    家里有个磨人的小妖精

    七年前尉迟家长子一家命送车祸,七年后三子与儿媳又丧于车祸。尉迟老爷子感觉幕后黑手会将爪牙伸到尉迟家最深处,实在不放心七年前被救活一直藏在外地改名换姓的孙子。为了保护唯一的孙子,尉迟老爷打破了禁忌,请出祖上传下来的“神姬”。神姬出世,一路护之,开黑道,当总裁,灭贪官...当一切是势与利都拿到时,神姬又何去何从。人的贪欲是无止尽的。这是以男主为主角的都市玄幻言情小说。不知道符不符合女生的口味。
  • 符道:巅峰

    符道:巅峰

    天魔化神惊苍穹,符师神罚动乾坤。一个被家族抛弃的少年,沦落于蛮荒之地。祸之致,福之始,绝境少年,意外获得失传已久的符师圣典。三十年功与名,一场腥风血雨蔚然而起。九天魔地,谁主沉浮!(本书符道巅峰,原名天魔符师,如果大家找不到,可以搜我笔名暗夜冰雷或者加:339335081这个群)
  • 魔踏仙途

    魔踏仙途

    尘世少年,偶得神秘血脉,得以逆天改命,成就仙魔之路。三千仙界视我为魔,八千魔界视我为仙,仙魔不纳,天地不容,若无她,一人独行,纵横天下又如何?她生,伴她为仙为魔,她灭,我欲焚仙屠魔!………新书上传,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票票,求各位看官支持个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冥域纪

    冥域纪

    这是哪儿?地狱!!!这是一个死后的世界,但却不是阴曹地府。没有牛头马面,没有修罗阎王。却有着十八层冥域,各种光怪陆离的世界,各个神秘莫测的传说,到底是危机还是奇遇。这是一个修炼的世界,但却不是金丹化夜。没有清风道骨,没有羽化登仙。却有冥脉冥身,各类高手层出不群。是争名夺利,还是去追寻那一份飘渺。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灵魂的归宿能否是安息,十八层冥域是否与传说的十八层地府有什么联系,若是地府,那仙还远吗?
  • 骨墨神道

    骨墨神道

    纵眼观去,在这片骨魂的天地,骨为修炼之架,魂为修炼之灵。集天地灵气,与万化冥合。亦如混沌之源,亦如两极之巅。封印在这片大陆上的十八把神器的夙愿亦如开天之初,每一件,都是一段神话。封藏了数万年的历史尘埃,在强者成神的道路上,现其光芒万丈!何谓强者?在其受尽辱骂之时,被至亲至爱的人所抛弃之时,依旧拥有王的孤傲,唯见其毅然踏步的背影。挡吾路者,神,也弑于君前!
  • 江南槿

    江南槿

    当谭云槿重生到五岁的时候会怎么样?坏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小白兔还要面对如狼似虎的亲戚。自私自利的外祖母,贪婪的大舅母,腹黑狡诈小白脸表哥垂涎她的美色想要娶她。口蜜腹剑的好姐妹各种花招想陷害她这个孤女?可惜今世小白兔被小毒蛇给染黑了,看她三十六计,见招拆招,有木有!?善于利用,有木有!
  • 孙中山先生传

    孙中山先生传

    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笔下的孙中山先生!本书注重整体,叙事比较确切扼要,裁剪适当,条理明晰。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基础较为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原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段云章先生评价此书:“首先,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的原则,广泛考订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