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5600000016

第16章 罗获多从渔鸟耕

现存世上的铜鼓数以千计,除了那些在山区民族中还在使用的以外,其他都来自地下埋藏。要发现地下埋藏的铜鼓却是很不容易但又是十分有趣的事。

由于民族的融合和迁徒,原来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地区,后来不再用铜鼓了,铜鼓作为一种传统的器物,可能逐渐在这个地区的现实生活中消失,遂被后来的人们所遗忘。原先那些铜鼓,或者是连同铜鼓铸造工艺,被迁徒的人群带往他处,或者是被有意或无意地埋入地下。这埋入地下的铜鼓经过若干代,又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重新暴露出来,被人们发现。当后世的人们发现这些铜鼓时,对它们已经不认识,甚至把它们视为圣物或怪物。

到唐代,广西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已逐渐与汉族融合,不再使用铜鼓了,但在广西的平南和广东的高州却有铜鼓从地下挖出。被刘恂当作怪异记入《岭表·录异》一书。

宋代范成大说:“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周去非说:“广西土中铜鼓,耕者屡得之。这些都说明当时农民因耕田种地,掘获铜鼓已是常事。许多地方,因为掘获铜鼓而将其地山岭、河流、村寨命名为铜鼓"。

明代万历戊午年(1618年)端阳日,广西桂平白石山有人动土,无意中挖出一面铜鼓。奇怪的是,同一天,有人在该县浔江撒网打鱼,网撒下去以后拉不上来。是什么原因?这个渔民跳下水去摸,才知道网着一面大铜鼓,于是把左邻右舍一齐叫来,下水去抬。

当时的老百姓都把铜鼓看作宝物,不敢私自收藏,两处的发现者不约而同地把铜鼓抬到府城,献给官府。知府看了很高兴,他认为,两地同时出铜鼓,又同时献到官府来,是个祥瑞,于是借此大肆宣扬一番个人的恩德,把从白石山挖出的铜鼓放在观风楼,把从浔江捞起的铜鼓放在文庙,让大家观览礼拜。8年之后,浔州教官乐明盛为此写了一篇《双获铜鼓记》,见存于《浔州府志》。

112年之后,即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秋天,又有渔人在桂平浔江从前网获铜鼓的地方打鱼,他提起网来刚想撒去,只听耳畔吼声若雷,眼前波涛翻滚?很像是有一个怪物在水底下冲撞似似的。他边忙把网收住,回去邀集了好几个人来,想一起下水捉怪。但摸来摸去?却又是一面铜鼓。这个地方由于两次出铜鼓,当地人就把它叫做“铜鼓滩"。

宣统元年(1909年),有一个农民在南宁市北山下犁田。忽然‘啷'一声巨响,犁头碰上坚硬的东西,耕牛被吓得挣断缰绳撒蹄乱跑,是什么怪物挡住犁头呢?这个农民操起锄头就刨。拨开虚土,立即露出绿锈斑驳的铜片来、再住下挖,才知是一面沉睡在地下千年的大铜鼓。当地诗人刘元清有一首《铜鼓歌》象地记录了这件事:

君不见、邕城城北山下土,农民扶犁耕春雨。

磅砺牛却惊,浅剐深锹露铜鼓。

几人仄置空庭,谁谓深藏不肯语。

一朝物色博购归,拂拭沙泥纹尚微。

儿童戏击吼如鼍,摩挲余得日依依。

陶冶形模出鬼斧,周回法式随天机。

南北东西位蟾蜍,左右四耳分轮廓。

面平腰袅其脚,天然翡翠成斑驳。

吁嗟乎,宇内车书同一轨,神州赤县端歌吹。

越裳航海静无波,匈奴不敢南下窥。

铜鼓铜鼓胡为乎出哉?……

从各地地方志来看,明清时期出土铜鼓的情况比比皆是,以广西为例,明景泰三年(1452年)在北流县铜鼓潭获1铜鼓(光绪《北流县志》),弘治十三年(1494)在博白博白县马绿堡铜鼓湾又获1铜鼓(《博白县志》)。万历十五年(1618年)端阳日,在浔州铜鼓滩和白石山同时各获1面洞鼓(《浔州府志》)。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岑溪六络山得1面铜鼓,雍正元年(1723年)在岑溪封贵洞又得1面铜鼓(《岑溪县志》)。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邕宁县(《邕宁县志》)、灵山县(《灵山县志·金石》)、玉林城北谷山村(《郁林州志·金石》)也有铜鼓出土的记录。嘉庆二年(1797年)在北流石一里厐坡上(《北流县志·古迹》)、藤县二十五都祝村(同治《藤县志·杂记》),三年(1798年)在钦州铜鼓岭,六年(1801年)在钦州石滩村(《廉州府志·金石》),十年(1805年)在藤县随化里黄坡村(同治《藤县志·杂记》),也有铜鼓出土。道光元年(1821年)在宾阳(《宾阳县志》),博白三瑾堡,蟠龙山(《博白县志》),五年(1825年)在宜山县交椅村铜鼓岩前田内(《宜山县志》),六年(1826年)在北流县卞一里,十八年(1838年)在北流县扶来里大伦村(《北流县志·古迹》),二十一年(1841年)在玉林城西荔枝根旺岭山旁(《郁林州志·金石》),二十五年(1845年)在扶绥云横山(《同正县志》),二十六年(1846年)在玉林腾龙堡,三十年(1850年)在北流新圩(光绪《郁林州志·艺文》)也有铜鼓出土记录。同治七年(1868年)在玉林镇武山,光绪初年(1875年)在灵山牯牛峰,光绪二年(1876年)在象州县(《象县志·铜鼓》),四至五年(1878~1879年)在合浦县白龙烟墩岭下海滩(《合浦县志·金石》),二十年(1894年)在灵山大化村(民国《灵山县志·金石》),二十四年(1898年)在桂平县上秀里旺安村,(民国《桂平县志·古迹》)宣统三年(1911年)在灵山石塘练竹村(民国《灵山县志·金石》),在钦州(民国《钦县县志》),贵港(《贵县志·金石》),还有铜鼓出土的记录。

雍正八年(1730年)在北流(《北流县志·古迹》)、在桂平铜鼓滩(《浔州府志》),十年(1732年)在玉林县六西村(《郁森林州志金石》)都有铜鼓出土的记录。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邕宁县(《邕宁县志》)、灵山县(《灵山县志·金石》)、玉林城北谷山村(《郁林州志·金石》)也有铜鼓出土的记录。嘉庆二年(1797年)在北流石一里厐坡上(《北流县志·古迹》)、藤县二十五都祝村(同治《藤县志·杂记》),三年(1798年)在钦州铜鼓岭,六年(1801年)在钦州石滩村(《廉州府志·金石》),十年(1805年)在藤县随化里黄坡村(同治《藤县志·杂记》),也有铜鼓出土。道光元年(1821年)在宾阳(《宾阳县志》),博白三瑾堡,蟠龙山(《博白县志》),五年(1825年)在宜山县交椅村铜鼓岩前田内(《宜山县志》),六年(1826年)在北流县卞一里,十八年(1838年)在北流县扶来里大伦村(《北流县志·古迹》),二十一年(1841年)在玉林城西荔枝根旺岭山旁(《郁林州志·金石》),二十五年(1845年)在扶绥云横山(《同正县志》),二十六年(1846年)在玉林腾龙堡,三十年(1850年)在北流新圩(光绪《郁林州志·艺文》)也有铜鼓出土记录。同治七年(1868年)在玉林镇武山,光绪初年(1875年)在灵山牯牛峰,光绪二年(1876年)在象州县(《象县志·铜鼓》),四至五年(1878~1879年)在合浦县白龙烟墩岭下海滩(《合浦县志·金石》),二十年(1894年)在灵山大化村(民国《灵山县志·金石》),二十四年(1898年)在桂平县上秀里旺安村,(民国《桂平县志·古迹》)宣统三年(1911年)在灵山石塘练竹村(民国《灵山县志·金石》),在钦州(民国《钦县县志》),贵港(《贵县志·金石》),还有铜鼓出土的记录。

广东也不例外,明万历年间,“茂名县溪水陡发,涌出铜鼓",清雍正五年四月,“鹤洞水冲出铜鼓一",嘉庆间,郡人复得一铜鼓于雷州英山(民国《广东通志》卷二百十五)。

海南在明永乐年间,万州土官王惠用黎兵挖引多辉溪水,得一铜鼓(《琼州府志》)。

云南省也如此,明末,在丘北县万氏扎营处,黎姓人挖得铜鼓1面(民国《丘北县志》),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阿桂征缅,驻军大姚县诸葛营故址,掘出铜鼓2面;嘉庆年间,又掘获铜鼓。道光十年(1830年)冬,广南木贵寨汉民秦士凤锄地得铜鼓(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八十五)。昭通瑶堆中先后掘获铜鼓2面(民国《昭通县志》)。光绪八年(1882年)丘北县民于水沟中拾获铜鼓1面(民国《丘北县志》)。清末,车里宣慰使刀钧安修建土署时掘出铜鼓。

贵州,清嘉庆十九年(1815年)遵义县永安庄土人掘地得铜鼓(《遵义府志》卷十一),开阳县蒲葵联保在清末一次大风拔树,于树根得一铜鼓(《开阳县志》)。

在四川,清雍正十年(1732年)润五月黄螂获铜鼓4面,乾隆四十年(1775年)庆符县(今四川高县境)农人耕田获铜鼓(《庆符县志》卷二),嘉庆三年(1798年)宜宾县横江乡水洞坎土人掘获铜鼓,叙州天姑密乡人掘地得铜鼓(《叙州府志·金石志》),西昌县德昌农人垦土得铜鼓《西昌县志·艺文志》),盐边拉鹿河附近出土铜鼓(民国《盐边厅志》);道光初年高县焦村人于土中掘得铜鼓(同治《高县志》卷五十),咸丰二年(1852年)筠连县巡司场村人于土中掘得铜鼓(光诸《筠连县志》),等等。

这些见于地方志的记录,只是众多铜鼓出土现象中的很少一部分,有关开荒种地,打井修渠,无意中挖到铜鼓的事例不胜枚举。考虑到当时信息闭塞,缺乏专门机构调查统计,漏掉的比记录下来的不知还多多少倍。真可以说“挂一漏万"。但就从这些零星记录可以看到,中国南方几省不断有铜鼓出土。又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人谢启昆在《铜鼓歌》中说:

“唐宋以来代有作。罗获多从渔与耕",正是铜鼓出土现象最好的概括。

生活在古代铜鼓分布地区的人们,随时都有发现铜鼓的可能,但是在什么地方发现,却总是出于意料之外。

铜鼓如此零落地分埋在荒山野岭、江流泽畔是什么原因呢?历史的记忆已失去了许多可贵的链条,周去非对宋代交趾居民从两广地区买回铜鼓复埋于山的事已经不甚了了,此后其他人再也不置一词。近人根据道听途说和主观想象,则作了种种猜测,似乎已弄成一笔糊涂账。

有人说,铜鼓沉入水是马援和诸葛亮所为,他们曾将铜鼓置于激流处,让流水冲击发出轰鸣,给敌人造成错觉,以为那里埋伏有千军万马。明代学者王阳明就有“偶承瀑布疑兵响,吓倒蛮兵退太阿"的诗句。

后来梁章钜在《铜鼓联吟集》中也说:“旧闻新息镇水底,舂涛能使蛮僚惊。"

有人甚至说,在广西桂平浔江铜鼓滩捞获的2面铜鼓是马援从交趾带回,路过该地,从船舱里掉下水中去的。

也有人说,诸葛亮征蛮时,打败了孟获,他要求苗蛮各族不得设置旗鼓,各族不敢违抗,只好把铜鼓全部分散就地掩埋起来。铜鼓就是这样埋入地下的。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当然不可信。

有人又说,使用铜鼓的民族一般都居住茅屋,容易失火,为避免焚烧,他们常把贵重物品藏在山上,到使用的时候才去取回来,铜鼓所以常见于山。

从一些民族学调查材料可以看到,确实有些民族是把铜鼓藏在山上的。云南广南的彝族,只有在祈年乐岁的时候,才从山上把铜鼓找回来。用过以后,又将铜鼓埋于山中。为什么要把铜鼓埋于山中呢?他们说,主要是为了安全。缅甸勃固山区居民也是把铜鼓藏在山林中的,只有使用时,才从山林中把铜鼓找回来。那些藏在林中或埋在土中的铜鼓万一找不到的话,也就长期湮没在荒野里了。

除此,也有另外的,情况。铜鼓之所以见之于山林间,可能同民族间的矛盾有关。除了部族之间的战争以外,村寨之间也时有纷争和械斗。每当战争或械斗,失败的一方往往合族奔逃,甚至远徙他乡。寨中重器不可能全部带走,只好临时就地分散掩埋,以便有朝一日重返故土时再挖出来使用。但战事过后往往寨毁人亡,地盘为他人长期占据,失去了短期内重返故土的机会。或者是在返回故土之前,负责掩埋铜鼓的当事人已经战死,无人再知埋藏地点。这些铜鼓就长期埋藏了下来,年代久远:就再也无人知晓了。

当然,这些解释仍然使人疑莫能信。那么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让我们拨开历史尘埃,看看远古人类的真实面貌吧。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周围的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因而迷信鬼神,以高山大川都是鬼神的归宿地,久而久之,高山大川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自然崇拜神。为了求得神的保佑。他们常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把活动。在中原地区,常常于山麓或河岸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就是当时人们祭祀山川神祗,就地掩埋的祭器。南方古代各族多信巫鬼,在山坡水畔祭祀时,常用铜鼓赛神、祭汜。铜鼓作为祭器不能抬回家去,活动的最后一步就是随地挖一深坑,将铜鼓投入土地神的怀抱。绝大部分铜鼓都是鼓面朝下。鼓底朝天,孤零零地分散埋藏,正是这种仪式的遗留。

同类推荐
  •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是为播音员、主持人准备的一本手边常用的查询汉语字词读音释义的参考书,从文字、文学、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多视角地对汉语字词加以剖析和诠释。本书共收录1900余个在播音主持实际工作中容易读错用错的字词,主要侧重于读音的正确使用和词义的基本解释。其中,读音的使用基本遵循历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成果和标准,同时也吸纳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最新版的标音,个别词语的读音还照应到了群众约定俗成的口语习惯,即使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也基本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民歌、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热门推荐
  • 公孙树子的秘密

    公孙树子的秘密

    芽衣,16岁花季少女一枚(这是她自己的介绍词,作者大人表示没说过),从小被奶奶很狗血的称为公孙树仙子转世的她一直都很不靠谱,从自己的名字开始到现在,后面银桑实在,哎,你懂得!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美男你一天到晚整着一张pokerface就以为你很帅啊,小样儿,相貌是不错,姐姐我收了。但是为毛感觉像是掉进了某些人布好的局捏,咳咳,临终遗言,同志们呐,美男都是腹黑的货啊,千万小心了啊,越美的美男越有毒啊!!!哎!!!!怎么感觉这么像张无忌他娘说的话捏???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雪蝠传

    雪蝠传

    为了解开血族诅咒之谜,年少的卡萨带着满腔热血踏上了旅程!逃亡,厮杀,泡妞,寻宝一样不少!欲知详情,请看《雪蝠传》!书友群:37298326
  • 丧尸没什么了不起的

    丧尸没什么了不起的

    丧尸来了就一定是末世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末世是旧世界的结束也是新世界的开始!
  • 花田篱下好种田

    花田篱下好种田

    穿到农家,上有偏心祖父母,中有极品叔婶,下有闹腾堂弟妹,左有愚孝老爹,右有圣母老娘,花容月发现,要想分家发家致富有些困难!!不过,木事!!且看咱如何脚踹极品亲戚,手抓优质夫君,过上幸福美满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岑几何时

    岑几何时

    ing·····如果说,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仓促的风花雪月,亦或是一本厚重的编年体回忆录,那么,我也似乎毫无任何悬念地演绎着属于我的那份,那份痛诉衷肠。我们感念岁月悠悠,时光匆匆,殊不知在大大的世界里,小小的我们犹如沧海一粟,摇曳于世人所缅怀的流年大海。我不怕被淹没被冲刷,我可以理解为青春是一场盛大的洗礼,洗尽铅华·····只是此刻,我就想说一句:“呵呵!”
  • 我终于失去了你

    我终于失去了你

    女生姚璐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正是因为这场非正常的爱情,才让她狠心将她最好的朋友超人推上绝境,在一场不可思议的闹剧之后,真相浮出水面,可是所谓的真相并非如此,而是真相背后另有玄机……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神剑诛邪

    神剑诛邪

    大道万千,我独修剑,逆天一剑碎苍穹!!修我战剑,杀上九天,仙音一曲唱千年!!
  • 窃清

    窃清

    想婆娑红尘美人如玉望妖娆江山英雄立马我握不住杀人的刀,却可以拥有美人真心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