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2600000005

第5章 印度民间文学的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当务实和崇尚功利的民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岂止是习惯,简直是执著,是癖好。为什么?有用。唐太宗说得好:“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时势的兴衰,社会的变迁,人事的关联,都需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尤其是对统治阶级而言。而印度古人没有书写历史的习惯,却讲得一口好故事,而且讲得执著,讲成癖好。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真实的历史并不重要,倒是添枝加叶的故事更能表现创造力,更能让人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所以印度自古盛产各种神话、寓言、故事、童话,假以时日,这种习惯形成风气,形成传统,这就是印度的民间文学传统。在中国,讲故事的风气不那么兴盛,所以神话传说虽有,却很少形成巨制,小说也出现得晚。这似乎与儒家的思想有关,其实也不仅仅与儒家有关,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也有不乏想象力的庄子之流,但占压倒优势的却是讲政治,说伦理,给统治阶级出主意,想办法,走上层路线,因而那些著作更文气,更具有官方色彩。印度古人也讲政治,说伦理,也给统治者出主意,但却发挥得厉害,更具有浓重的民间色彩。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印度的民间文学传统。

(一)吠陀文学的民间性特征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印度有些学者不承认吠陀文学属于民间文学。我们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吠陀文学具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

民间文学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是相对于文人文学而言的。一般认为,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特征,也有人认为在三大特征之外还要增加一个传承性。对此,刘魁立先生认为:“民间文学的创作则是动态的……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即兴特点。”根据现有的民间文学理论,我们认为,吠陀文学已经具备其所有的特征。

1.口头性

我们知道,吠陀文学作品是靠口头传播的,是师生间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正如金克木先生所说:“这些所谓经典长期以来只凭口头传授,甚至后来许多其他文献也是长期以口口相传为主。”印度上古有文字,但不大用来书写书籍,而古代的书写材料经常是树叶、树皮之类,即使书写了也很难长期保存。这是其口头文学发达的原因之一。吠陀文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长期的保存和流传,直到某一个时期被编定成书。

2.集体性

如果说吠陀文学作品都是有作者署名的,它们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婆罗门仙人,因而认为它们是出自文人之手的高雅之作,那就值得商榷了。的确,以《梨俱吠陀》为例,每一首诗都有作者署名,但仍如金克木先生所说:“《梨俱吠陀》的创作年代至今未能确定。这是古代的印度人民长期积累的集体创作,可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过程。”“传统给每首诗都署上一个仙人的名字,但这并不一定是诗的作者。”如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一样,虽然也署名为蚁垤(Valmiki)和毗耶娑(Vyasa)所作,但那仅仅是传承者之一,或者说是某个版本的编定者。

3.变异性

吠陀文学既然是口头传播,在流传过程中就一定会有变异,会有差别,这就是一些故事出现不同版本的原因。同一部吠陀中出现的神,描写并不一致,就更不要说在不同的文献中了。就拿《梨俱吠陀》中的天帝因陀罗来说,自相矛盾的地方就不少:一会儿在天上,是至高无上的神,一会儿又在地上,像是一个酋长;一会儿说他是陀湿多的儿子,一会儿又说陀湿多是他的敌人。所以,金先生说:“总起来看,这形象虽有矛盾,仍相当完整,是由氏族首长转变为奴隶主的第一个统治者的典型概括。”

4.传承性

吠陀文学作品具有传承性特征,所以有家族署名的情况,也就是说,某个家族世代为某一卷诗歌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个家族的后期成员也许就是某卷诗歌的权威编定者。仍以《梨俱吠陀》为例,金克木先生指出:“印度传统认为这些诗是上古的仙人传授下来的。第二卷到第七卷是六个著名的仙人家族所传授,每一仙人家族有一卷。这六卷现在一般认为是比较古老的成分。第八卷是两个家族传授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旦编定,其传承是否就中断了,就失去了其民间文学的特征。事情的结果的确是这样,但也不完全是这样。说是这样,因为自吠陀文献编定之后,被后世奉为经典,神圣不可改变,于是就相对固定了,尽管有不同的版本流传。同时,这些作品也从民众的口头上消失了,人们不再你传我我传你地背诵和讲述了,而是只有少数人偶尔搬出来运用一下。说不是这样,因为吠陀文学中的一些神,一些片断,仍然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民众的口头上活跃着,丰富着,变异着。典型的如因陀罗,到后来还时常出现于史诗和往世书神话,也频繁出现于佛教和耆那教神话,他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以上情况说明,吠陀文学的确具备了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那么为什么仍然有印度学者不把它归入民间文学的范畴呢?原因也许有两点:第一,这些印度学者通常怀有宗教意识和宗教感情,认为吠陀是古代的圣典,是仙人的著作,自然不能与芸芸众生的口头传说同日而语。第二,由于这些古老经典的编定年代较早,较早地离开了民众的现实生活,离开了民众的舌头,走进了书面文学的圣殿,所以被排除于民间文学之外。

在中国也是一样,当我们追溯民间文学的源头时,一定要提到《诗经》,提到其中的“风”。

至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讨论印度民间文学时不应抛开吠陀文学,因为吠陀文学是印度民间文学的最早部分,虽然不是源头(因为唯一的源头是社会生活),但也是开山之作。

(二)史诗与印度民间文学

印度的两大史诗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这是西方、印度和中国学者们公认的,已经不必讨论。现在要说的是,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民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我们知道,两大史诗在印度流传十分广泛,影响极其深远。它们虽然经过比较权威的编定,但却没有断送其民间文学的特征;它们被印度教徒奉为圣典,一直在民众中流传,甚至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流传。一句话,两大史诗在印度民间文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学现象。下面谈四点意见。

1.两大史诗对吠陀文学的继承

史诗是在吠陀文学之后形成的,对吠陀文学有继承,也有发展。所谓继承,是指它们与吠陀文献有一脉相承的血肉联系,一种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然,谁都不能否认,史诗的根本源泉是生活,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就拿《摩诃婆罗多》的主干故事来说,一般认为是根据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场战争演义而来的。这是其创新和发展的部分,是其区别于吠陀文学的部分。但是,史诗并不是仅仅有一个主干故事,而且其主干故事仅仅占全书的一小部分,那么,它们另外的大量内容是从哪里来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有民间零散的故事、童话和寓言,也有一部分来自吠陀文学,来自对吠陀文学的吸收和发挥。它们对吠陀文学的继承关系大约可以总结为这样几点。

第一,它们从吠陀文学中吸收了许多神明,并降级使用。我们知道,在两大史诗里,已经出现了印度教的三位主要大神: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他们是史诗神话中的主要神明,尤其是毗湿奴,在《罗摩衍那》中化身为罗摩,在《摩诃婆罗多》中化身为黑天。三大神在吠陀文学中虽然有他们的影子,但并不引人注意。而吠陀神话中的一些主要神明统统都遭到降格。例如,因陀罗,在吠陀神话中是天帝,是拥有颂诗最多的最高神格。而在两大史诗当中,他被降低为第二流的神明,虽然也拥有巨大的威力,但却属于主神的附庸。其余的神明,如太阳神苏利耶、火神阿耆尼、水神伐楼那、风神伐由、死神阎摩等,都遭到同样的命运,变成了第二流的神。

第二,它们从吠陀文学中吸收了大量神话,并加以发挥。我们知道,《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有一个特殊的讲述方式,即常常脱离主干故事而横生枝节,引来一些别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称为插话。而插话中往往有吠陀故事。例如,《摩诃婆罗多》的《初篇》第60~70颂,是“用《梨俱吠陀》诗体歌颂双马童”。而且这些诗节“不见于现存《梨俱吠陀》传本”。同样,沙恭达罗的故事、洪水故事、广延天女(优哩婆湿)的故事等,都先在吠陀或梵书中初见端倪,而后在史诗中得到丰富,变得完整。

第三,它们的一些主要角色直接继承了吠陀神的血脉。例如,《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是风神伐由的儿子,故又被称为“风神之子”,《摩诃婆罗多》中的坚战是阎摩之子,迦尔纳是太阳神之子,无种和偕天是双马童之子,等等。这些最能体现史诗对吠陀神话的继承关系。

2.两大史诗与往世书文学

两大史诗的编定时间在一些比较古老的往世书之后,所以史诗中也多次提到往世书。但是,总体上讲,往世书比史诗晚出,有些往世书的成书时间晚到12世纪,有的往世书中提到了成吉思汗。而有的往世书中甚至提到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阿克巴,这些部分显然是非常晚才补入的。

往世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比之史诗的早期部分要晚出,被认为是新的神话传说。金克木先生指出,“新的神话传说首先总是应时代的要求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也就是说,往世书也带有民间性特征。

那么,往世书与史诗的关系如何呢?首先,一部分史诗中的神话在往世书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例如,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黑天作为大神的化身,以一国之君和般度五子亲戚的身份参加了大战,但在往世书(如《薄伽梵往世书》和《诃利世系》)里,他的出生、童年和少青年时期的故事被详细叙述。之所以说这是发展,是因为这样的刻画使得黑天的形象更加完整,更加人性化,更为百姓所喜爱。其次,史诗中的大神在往世书里出现了更多的化身,拥有了更多的业绩。如毗湿奴24次(主要有10次)化身为人和动物拯救世界苍生,湿婆及其家庭成员数次诛杀恶魔。这是往世书神话进一步社会化的表现,反映了人民大众除暴安良的愿望和社会安定的要求。最后,史诗中的故事被往世书采用,如《薄伽梵往世书》里就有罗摩的故事。还有许多小故事也被吸收进往世书。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说,史诗对往世书具有开启作用。

3.两大史诗与印度虔诚文学

到了中世纪,梵语文学走向没落,各地方言文学开始兴起,史诗又开启了中世纪虔诚文学的大门。最典型的例子是苏尔达斯的《苏尔诗海》和杜尔西达斯的《罗摩功行湖》。前者描写的是黑天的故事,后者描写的是罗摩的故事。这两部书都十分受民众欢迎,流传的范围广泛而且深入人心,以至现在印度人提起《罗摩衍那》,并不是指蚁垤仙人的《罗摩衍那》,而是指《罗摩功行湖》。这两部中世纪的作品属于早期的印地语著作,而几乎同时代的其他语言文学也都在模仿史诗的创作,有的是翻译,有的是缩写,有的是根据某个片段加以发挥。这些作品都出现于各个地方语言文学的早期,对各个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4.两大史诗与近现代文学

两大史诗对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泰戈尔就曾经缩写过《罗摩衍那》,其他关于史诗故事的缩写、改写,或就其中片段扩写的书籍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史诗几乎成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一现象说明,史诗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而深入人心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三:第一是宗教信仰的原因。印度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大神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他们每天要膜拜,要念颂,要记挂,要敬畏,因而大神的故事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第二是社会需要。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平等,存在许多苦难和烦恼,需要排解,需要克服,需要安慰,史诗的故事和史诗中的教诲正是一剂良药。第三是史诗本身的艺术魅力。史诗经过无数人的苦心创作,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三)印度民间文学的丰富性

鲁迅先生把印度古代民间寓言形容为“大林深泉”,是十分有道理的。而印度古人自己也用许多词汇来形容自己民间故事的繁多,有形容为“簇”(manjari)的(如《大故事花簇》),不仅繁多而且美丽;有形容为“湖”(sarovar)的(如《罗摩功行湖》,不仅宏富,而且清澈;有形容为“海”(sagar)的(如《故事海》《苏尔诗海》),不仅恢弘,而且无限。而“大林深泉”还给人一种烟雾缭绕,神秘深邃的意象。在人们的感觉里,印度那些净修林里的修士们正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驰骋想象,编排故事的。其实,到印度去看看就知道,故事随时随地都可以诞生。在青青的田野上,在碧绿的大树下,在低矮的茅棚里,在河边,在岩洞,在街道,在废墟,到处都蕴藏着许多故事。这就使得印度民间文学作品异常丰富。印度民间文学的丰富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悠久的传统如一条长河

如前所说,印度古代的人们的确善于编故事,讲故事的人成癖,听故事的人也成癖。从吠陀开始,经过史诗、往世书、虔诚文学等,一直到近现代,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新创作源源不断,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

一方面,人们不断从吠陀文学和两大史诗中吸取营养,以其中的人物或故事要素为基础,不断扩充、完善和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的社会现实和新的生活经验积极创造新的故事。而新的故事在流传中又被不断扩充或改编,形成许多不同的版本。

2.一方水土产一方故事

印度土地辽阔,民族众多,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学,这在无形中就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创作。我们在印度书店里,在街道边,在火车站,在旅游点,到处都能看到那些关于史诗和各种往世书的小册子,有的有多个版本。至于古代的各种民间故事集,如《宝座故事三十二则》《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比尔巴尔故事》《故事海》(缩写本)等,更是比比皆是。多年以来,印度陆续出版了许多介绍不同地区民间文学作品的集子,每个邦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有介绍。从这些集子就可以感受到印度民间文学的丰富多彩。

3.各宗各派都念自己的经

印度教派众多,印度教有印度教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而佛教除了在自己的典籍中容纳引进印度教神话传说外,也创造了自己的新神话传说,如佛传故事、神变故事等,而且还采集大量的民间故事汇集到自己的经典里,如《本生经》。耆那教也和佛教相似,也创作了本教门的新神话传说,也收集了民间故事。这样,印度的民间文学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四)印度民间文学的生命力

说到底,印度民间文学的生命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最终的结论。但是,还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有以下诸端。

1.宗教信仰根深蒂固

由于宗教是印度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民间文学自古以来就依存于宗教,并为宗教服务,所以,如史诗、往世书等宗教神话传说便可以获得与宗教同等的生命力。我们知道,宗教是一种精神的东西,是一种哲学,一种道德尺度和一种价值观。人总是有思想、有追求、有信仰,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追求,人类就要退化,就要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对宗教有一种依赖性。如果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宗教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便有了宗教,可以说,人类社会也对宗教有一定的依赖性,宗教始终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直至人类社会的终结。既然宗教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附属于宗教的民间文学自然也就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2.不断获得新载体

我们前面说过,印度的史诗等民间文学作品是后世人进行创作的取材之源,这就使印度的民间文学具有了不断获得新生,不断被注入活力的一次又一次生机。不仅如此,印度的民间文学还从古代起就与舞蹈、音乐、戏剧等结下不解之缘。印度的古典舞蹈表现的是史诗中的故事,六大流派没有例外。印度的民间舞蹈也大多表现民间故事,如阿萨姆邦的《比忽》舞、比哈尔邦的《洁塔·洁丁》舞等,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反映的是民间爱情故事和家长里短。而印度古代的戏剧典范《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等,也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创作的。

到了现代,电影电视事业发达起来了,民间文学作品又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银幕和荧屏。翻开一部印度电影史,就会发现,印度最早生产的故事片是根据神话传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罗摩衍那》制作完成并放映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演时万人空巷,直到现在还在反复播出。

还有,前面提到过印度市面上各种民间文学的印刷品,它们会成为能识文断字的老奶奶和母亲们的口头文学,传给下一代。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助长了印度民间文学的传播,使它们不断获得新的传播方式。

3.口头性还将继续保持

新的传播媒体虽然强大,覆盖了全印度,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民间文学口头传播的渠道。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至少还有1/4的人口属于文盲,算起来能有二三亿人,比美国的总人口还要多,而且这种状况似乎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么多的人不识字,给印度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印度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两大史诗在这一传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印度拥有十分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今后,印度的民间文学还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笙歌舞

    tfboys之笙歌舞

    三只与杀手的复仇恋会是什么样的勒,那就看看把。提先声明大大文笔不太好,黑粉就别看了,省得我发脾气,大大脾气也84很好嘿嘿还有可能会比较虐的昂。
  • 锦袖怜香

    锦袖怜香

    穿越成夏府又傻又痴满脸脓疱的三小姐,爹爹不疼,姐姐不爱,大娘一副不阴不阳的嘴脸,二娘总是挤兑她,四娘看似平和可亲,背地里一肚子坏水,夫人小姐们卯足了劲儿想要弄死她。夏沫倒是觉得终日无聊,有她们打发打发日子也不错,想要她死?那得看她夏沫想不想死!嫡姐想毁她的脸?那就先让她吃点苦头!排挤她的亲娘?一个个拔了你们的黑手!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之时,四位皇子同时上门提亲,肿么办?到底要嫁哪一位?她不嫁可不可以啊?就在夏沫纠结的时候,一旁傻乎乎抱着奶娘不撒手的王爷朝她咧着嘴直笑:“风高黑月擎,杀人越祸忙,玉手不留情,尸体水边横。”夏沫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 娇俏美后:邪夫强势宠

    娇俏美后:邪夫强势宠

    传闻相府千金一病二傻,无药可医,却是先帝钦点皇后,非死不得悔婚。入宫当皇后?她实在没兴趣!宫里赚银子?想想流口水!没事推妃子下池塘洗澡,闲来将王爷暴打一顿,空了在皇帝面前玩自黑,日子简直过得爽歪歪。可是最近她发现,某人似乎看出了她扮猪吃虎,体弱心黑?!大婚当夜,某人上榻,她假装重病:“皇上,臣妾实在体力不支,恐怕无法侍奉。”某人似笑非笑:“无碍,朕体力充沛,倒是乐意代劳!皇后尽管舒适的躺好,不用客气……”
  • 凉情薄忆:高冷男神天价追妻

    凉情薄忆:高冷男神天价追妻

    薄忆回国为爷爷庆生,却没想到和席凉情订婚,更是开始了同居生活,原来暗恋是那么辛苦,原来六年前也只不过是个局,一场12年的暗恋又能坚持多久?高冷总裁也专情哦!
  • 萌鬼当家

    萌鬼当家

    都市传说中的鬼宅,其实也不过是场爱情悲剧的发生地…
  • 龍抬头

    龍抬头

    乡村少年乌奇斗有一张面瘫脸,面部肌肉有些不够灵活,而且还有一双恶魔般犀利锋锐的眼神,这样组合起来,面部表情是一副随时都在生气的样子,让人不敢轻易接近。如果他笑起来,即使想要表达善意,笑容还是面目狰狞,好似恶魔一样,人们都非常怕他,甚至厌恶他。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恶魔奇斗。奇斗从小有个梦想,就是打遍天下,以武会友,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男人!
  • 倾城医师:绝世七皇妃

    倾城医师:绝世七皇妃

    她,被遗弃的孩子,偶然被药王谷谷主拾到,成为药王谷首席大弟子。他,风玖朝七皇子,到药王谷来调息身体,但最后还是离开了她。她为了他走出了药王谷,来到了京城寻找他,可是会遇到怎样的挫折呢?经历各种事件,他们是否能在一起到永远?
  • 女神的修真护卫

    女神的修真护卫

    仰望星空,总带有淡淡忧伤的主人公张毅和刁蛮的傲娇女生、个性的清纯女神、霸道的冰山女神之间的奇遇纠葛,,身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的他,吸引着无数女人的目光,真的是没办法啊!
  • 傲世神帝

    傲世神帝

    面临强敌,为保娇妻,他无可奈何之下,破釜沉舟发出绝招。我以我血祭火麟,方圆千里,所有生灵全部罡灭,无一幸免。最终,他与妻子舞明月葬身火海之中........一个少年在草地山睁开眼睛,少年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只有十五岁的身体。“难道,我重生了?”
  • 主公,你的谋士又挂了

    主公,你的谋士又挂了

    陈白起携带国战模式策略系统穿越了。千古风流名将谋臣云聚,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指点江山。这是一个烽火战乱,抢地盘,抢主公,抢名气的时代。群雄争霸,诸子百家,在这里有最妖娆的祸国妖姬,亦有最令人神往的霸主枭雄们。来了,想活下去?那就给我辅助出最贤明的主公,制霸战国!*虽历任主公虐她千百遍,纵使她挂了一遍又一遍,但她始终待新主公如初恋!你们统统滚开,放着那个主公让我来!*她助他从一城小吏成为一国之主,封侯封王,他却要娶她。可她得到的谋臣系统,不是宠妃系统,于是她果断拒绝了……于是她也被果断干掉了。于是她换了一身皮,撸清复活后继续蛋定地寻找新任主公。“他”助他从一个落魄的皇室,变成齐国最闪耀的新帝,他也要娶“他”。靠,她这一次的身体是个男的,娶毛娶,断袖阿呸!于是她果断拒绝了,于是她果断被他手下的除奸忠臣给秘密干掉了。哭晕在厕所,为毛每一次忠君的结局都这样,摔!最后,她的忠诚值终于跌入负数,黑化的她在实现的自我价值后,才发现已将以往的历任主公全都踩在脚下,成为了史上最强的奸佞谋臣!——————————奸佞提醒:后期内容或许会有所调整,简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