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0400000045

第45章 哈代故居

在去英国之前,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希望,要是能够有机会去参观哈代的故乡,看看他所描写的海天一色的景致,看看他所着力刻画的沿着海岸线的群山、峻岩、荒原、灌木林,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因为再比不上亲眼目睹作家曾经描写过的事物,然后再和他的作品对照起来,更能理解一个作家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形象化的程度了。

主人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在去了Haworth,参观了《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女作家勃朗特姐妹的故居以后,回到伦敦,稍事休息,即南下Dorset,去访问写出了《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远离尘嚣》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家乡。

也许前不久我们刚刚看过影片《苔丝姑娘》的缘故,即使在高速公路飞快奔驰的时候,我们也很注意两边的景色。很遗憾,苔丝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特色,已经被现代化的公路,现代化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广告,冲淡了,湮没了。只有真正远离尘嚣的旷野上,没有人烟,没有房屋,而是一片牧场和牛羊的地方,也许稍稍可以使人产生思古幽情的联想。

在英国,城市和农村(根本已经不是我们概念中的农村)实际上的差别是很小的。一路驶去,沿途的广告、加油站、窗店橱窗、超级市场、花店、别墅、住宅,在我眼里和伦敦基本上差不多。除了高楼大厦以外,即使很小的村镇,橱窗的商品布置,模特儿穿的时装,和伦敦最繁华的牛津大街、摄政大街相比。也并不太逊色的。

Dorset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只有一条笔直的街道,穿过全城。假如这里不是作为哈代的故乡,在这三月阴冷的天气里,是不会有更多的游客光临的。这里离海较近,只是到了能洗海水浴的时候才热闹起来。不过,作家对他的读者,有着特殊的号召力,还是吸引着许多人来,其中包括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远客。

来到英国的一个感受,便是一般英国公众,对于文学艺术的修养,对于本国的作家、艺术家的尊敬和了解,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也许是同普遍文化水平较高相联系的。陪同我们的Penny Brock小姐,毫不费事地大段背诵哈代作品中的有关章节,谈起来,非常流利而又恰当地引证有关的英国文学名著。这一点让我自惭弗如。《红楼梦》该是一部杰作,我还曾颇下些笨功夫去攻读,但要我熟练地引证运用,是办不到的,更甭说背诵上一段两段了。还有一次,参加英国诗人协会——在英国,诗人协会是单独成立,单独活动,和作家协会不是一码事。这个英国诗人协会刚刚举行过它成立75周年的庆祝活动——的午宴以后,诗人协会的主席拿起卞之琳同志翻译的抒情诗选,根据书上作者的生卒年月,马上判断出谁是拜伦、雪莱,谁是济慈、白朗宁,如果谁有兴趣问问我们的诗人,十个有九个,怕回答不出李白、杜甫的生卒年月。

这也许是特殊的例子,不足佐证一般公众的水平。但我在伦敦济慈故居参观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即将闭馆,仍有不少观众络绎地走进。而在馆内参观的,无论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非常认真、细致地看,有人还抄写有关的展出资料。我去过北京的鲁迅博物馆,我也去过绍兴的鲁迅故居,我还去过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对比一下的话,就感到我们的公众,在这方面的热忱和虔敬之心,相对来说,要差池一些了。

矗立在Dorset街头的哈代铜像,那严肃的面容,沉思的神态,倒也确实吻合了我在读哈代作品时,自然而然地在心目里构成的作者形象。他那宽阔的前额,显得睿智和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而微微前倾的姿势,又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谦逊和平易近人,否则的话,他也不会用他那颗伟大的心,去关注像苔丝、像裘德这些普普通通的人。

而陈列在博物馆——这个Dorset博物馆除了介绍史前期的人类发展,以及航海、铁木工艺、农业的变化沿革外,主要是哈代这位作家的全部史料的保管与研究——的一幅哈代的画像,是哈代的朋友W。strang画的,毫无疑义是准确的了。但与照片上的哈代,与雕成铜像的哈代,似乎着眼点又不同些。如果说,雕刻像是着意塑造一位悲天悯人、对纷扰的人世倾注着爱和关怀的文学家形象的话,那么,这幅油画则勾勒出一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非常认真细致对待工作和业务的建筑师的精神面貌。

哈代早先是位建筑工程师,拿我们的话讲,直到很晚才成为专业作家。不像我们很轻易地把刚露头角——也许只是几篇短篇小说——的作者,抽出来成为脱产作家。结果拔苗助长,反而害了一些有才华的作者。因为离开了这个作者赖以成长发展的生活基地,又顶上作家的桂冠,肯定会成为渐渐枯竭的泉,最后干涸了事。我们受到博物馆的优待,进入仿造的哈代书斋里面。因为哈代的房子,现在还属私人所有。我们曾在门前路过,是一座很大的院落,所以,才采取了这个办法来展览。但书斋里一切桌椅书橱、文房四宝、藏书以及书稿,乃至手杖、礼帽等什物,都系哈代遗物。收藏的许多哈代亲笔绘制的图纸、技术文件,都是一笔不苟,干净,清晰,隔了这么多年,犹能体会到作为建筑师的哈代,是如何认真其事地对待自己的专业。

也许他得益于这种职业的习惯,当博物馆馆长——一位研究哈代的学者,给我们展示这里收藏的哈代作品的手稿时,堪称得上蝇头小楷的笔迹,那样工整,那样秀丽,真让我们为之惊讶和折服。仅就手稿本身而言,也算是一种艺术品,哈代一生,专攻长篇,想到那些卷帙繁多的著作,全是这样精心镂刻而成,作家该付出多么艰巨沉重的劳动。这种职业的习惯,非但表现在纸面上一笔一划的字迹,而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于生活的周到精细的观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别的例子不去举了,在这间书斋里,我们还看到哈代所做的各种笔记,所抄录的许多资料,和他的手稿一样,同样是劳动和心血的结晶。还有日记,从目前仅留存下来他生命最后两年的这两册看,也体现出哈代是多么严谨,多么负责的精神。可惜,他以前的日记,都按照他的意愿,由他夫人阅后销毁了。这残留的两册,因为他夫人还未来得及处理,就病倒了,随即去世,而得以保存下来。

哈代的书斋,真是所谓斗室。然而就在这间矮窄湫隘的屋子里,给人间创造出多少艺术形象。也许是主人的盛情和巨匠哈代的风范,使我们这些远客过于激动,以致同行的宗璞同志,三次碰倒了哈代靠在椅旁的手杖。就好像在文庙里撞翻了圣器,她玩笑地说:“这简直是大不敬呢!”

然后,我们驱车去哈代故居(不是前面提到的属私人所有、哈代成名后曾居住过的房子,而是他的出生处和童年、青年时代生活的地方),通过浓荫蔽日的树林,便见到至今还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农舍(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收有这幢农舍的彩色图片)。这种苫着草顶的农村房屋,在英国已经见不到了。屋里非常狭小,每个房间不超过10平方米,楼梯陡直,而且只容一人通过。看来,哈代这位作家,倒真是一个大地的儿子。他父母亲是农民,是以土地为生的。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哈代才把他的心灵向广阔的大地敞开,把他的目光投向这块土地上一些普通人吧?我不知道哈代那个农民家庭,是怎样耕种的,恐怕劳动强度不会很轻松的。但现在,和哈代故居紧挨着的,也许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家,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了。一家不大的乳牛场,铲除粪便,清扫牛棚,都基本上自动化了。

哈代故居那幢农舍式的建筑物,使我们看到了昨天的英国农村,而他故居附近的一座座俨然小别墅式的漂亮房子,房前的漂亮轿车,以及场院里各式漂亮的农业机械——都涂上鲜艳夺目的色彩,则是今天的典型英国农村风貌。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过渡,已经看不出来,一是表明过去已成为遥远的事情,二也显示出生活发展变化的速度是何等的快!前不久去绍兴看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获益颇多。但看到作为水乡交通工具的船只来讲,鲁迅先生去看社戏的那种乌篷船,还在发挥着沟通城乡的作用,深感我们国家现代化速度还必须大大加快不可。我在牛津大学参观的时候,主人特地领我们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巷里,去看无名的裘德向大学扔土豆的那种铁制的、比拖拉机小不了许多的烤土豆车。如今,它已经成为展品,只是在说明过去的史实了。我想,不久的将来,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也将会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代替,而变成供展览的或供旅游者乘坐、徜徉在鉴湖碧波之上,回味古老风光之用了。

离故居不很远的小教堂墓地里,有哈代的墓。绿荫森森,芳草萋萋,我们在小径旁找到了墓碑。像这位伟大而又朴实的作家一样,碑石古拙无华。碑文上刻着:这里埋葬着哈代的心脏,他的遗骸骨灰埋葬在伦敦西敏寺教堂的诗人角里。据说,哈代去世后,他的朋友将他的遗体解剖,把的心脏取出来埋在故乡的土地里。但是,在火化骸骨以后,打算埋葬这颗伟大的心脏时,发现一头黑猫已经啖掉一半。英国人也自有他们那种绅士式的幽默,干脆,连这头馋嘴的猫,也一块儿殡葬了。

听完这段轶闻,使我感触至深的,倒是一个为他的土地、他的人民来写作的作家,完全把自己贡献出来的象征。包括他在西敏寺教堂诗人角那块碑石,让我们找了好半天,才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脚下,发现了这块镌刻着汤姆斯·哈代的碣石。在满是华丽庄严的帝王将相、皇公贵族的墓葬中间,诗人角——专门埋葬文学家与诗人的地方——显得相当寒怆。而承受着人们践踏的哈代墓碑,就更其一般了。也许,这就是文学家命运的写照,一方面被人践踏,一方面也心甘情愿作为铺路石,一代一代,用自己的作品,与绵亘不绝的历史连接起来。

能到哈代故乡一游的人还是少数。但是,哈代的作品,却不胫而走,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使得世界范围的读者,知道那海岸、那巉岩,那荒原,以及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民,和他(她)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要不是哈代那枝磨秃了的蘸水笔,那一笔工整秀丽的字迹,我们会知道吗?——也许,这正是人们尊敬作家的原因吧?

同类推荐
  • 名师导读之外国名著

    名师导读之外国名著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文学无疑是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它如一个向导,引领着我们在这一片纷繁复杂的密林里遨游;它是一条小路,指示我们通向梦的彼岸。
  • 文楼村纪事

    文楼村纪事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我想看见光词语的变迁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百年老课文

    百年老课文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就是飞翔。看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起墙头来。
热门推荐
  •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返回故乡、短暂者、雪里的树干、帽子、别处的雨声、今天将过去、小木屋、大理石情结、倾听、人类的故事等。
  • 天价萌妻:厉少的33日恋人

    天价萌妻:厉少的33日恋人

    他是欧洲金融市场龙头厉家三少爷厉爵风,而她只是一个落魄千金,跑跑新闻的小狗仔顾小艾。他们本不该有交集,所以她包袱款款走得潇洒。恶魔总裁大怒,“女人,想逃?先把我的心留下!”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谁先动情谁输,她输不起,唯一能守住的只有自己的心。
  • 穿越异世闯天下

    穿越异世闯天下

    翎雪,原是三界外的创世神一族,因为神魔【恶魔】大战,创世神一族全部灭亡,唯独翎雪是唯一的纯正后代。创世神翎雪座下的四大神兽和人、仙、魔【魔兽】,为了让翎雪能够活下去,四大神兽封印自己本体,打开时空之门,让翎雪穿越到异世【地球】。那年那天,翎雪又一次回到自己的世界,这时会有什么发生呢?
  • 渔歌:痞子王妃不好惹

    渔歌:痞子王妃不好惹

    当肆意潇洒的她来到洪武大陆,懦弱胆小的相府嫡长女被注入强大特工灵魂……历史,由此改写。继母庶妹算什么,分分钟解决你们,本小姐是要做大事的人!那个什么闷油瓶,看在你痴心一片的份儿上,本小姐勉强接受你了。哎不对,本小姐可不是来甜甜蜜蜜谈恋爱的!太子对自己有企图,还想弄死自己老公?问没问过本小姐的意见!这个天下真乱,本小姐都没工夫安心喝茶打牌了,干脆统一算了!本小姐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报告长官,逃妻已逮捕
  • 都市神帝

    都市神帝

    龙天涯被正在游历红尘的修行界第一人龙康发现,不忍看他自生自灭,将他带回了自己修行的世外桃源之中。不料发现龙天涯竟是传说中的百脉具通之人,反正自己后继无人,便将毕生所学统统交给了龙天涯。十八年的苦修,功力达到瓶颈的龙天涯出世历练,寻求突破。来到都市的他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你曰梓木,我曰灼灼

    你曰梓木,我曰灼灼

    大二女生颜梓寒假前夕被母亲称病骗回家中,心急火燎横冲直撞,却撞上了这一辈子的命定丈夫——大她十几岁的中医药大学校长段青丛,而段青丛的堂弟,与颜梓同在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段青颂,也早在颜梓高中时便对她念念不忘。一个是儒雅深沉严肃板正,一个是阴魅睿智深情不悔,生性凉薄的颜梓如何在两人的感情中载沉载浮?段青丛说,那天你直直一头撞进我怀里,再抬脸的时候,我便惊奇——这小人儿就像老天特特为我打造的一般,那种浑然天成的契合感是我过往的三十多年中从未有过的,相信以后也再不会有。这番话被我好好的记在纸上,存在电脑里,刻在脑海中,时时拿出来温习,每每都有一朵傻不拉唧的甜笑挂上唇角,就像段老师给我的绵延无尽的幸福。段青丛回回见我如此,便要摘了眼镜眯细了眸子瞅我,悠悠的说一句:小东西,你能遇见我,命委实忒好了些。
  •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