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曰:“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其大意是: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有些东西看似无用,但却足以迷惑对方,让对方产生错觉。能让对方产生错觉,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你已经大获成功。
“借尸还魂”的含义,即利用外力或谋略恢复生机,东山再起之意。借尸还魂的计谋,用于领导人身上,“借”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团结属下,利用他们的能力丰富自身能力和创造性,加强公司和单位的实力。借尸还魂,名为借尸,意在还魂。“借”,包含着积极的主动性,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常胜将军不多,而失利受挫则是常有的事。因此,重在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可借之“尸”,创造可以“借”的机会,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
借激励下属之势振兴企业
工作场合中若存有放弃心理的部属,不但他本人在工作上毫无干劲,且足以影响其他部门人员的士气。
领导者对于“放弃型”的部属切莫轻言放弃,否则对方便会就此一蹶不振。应继续给他机会,帮助他从挫折中再度站立起来。
对于放弃型的部属,与其采取高压的态度来推动他前进,不如设法让他自觉自身所处的紧要关头,意识到自己非奋发图强不可。
领导者必须设法使放弃型的部属一步一步地恢复信心,让他明白自己仍然深具前途。
曾经有一项对各行企业人员所进行不记名方式的访问调查,结果发现部分人员如此表示:
“现在,我正在为自己作打算。有时想想,这实在是最糟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离开公司呢?但是,一旦辞了职,又无处可去。我真怀疑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努力的事!”
上述这段话并非厌倦人生者的告白,而是人生方才开始的二十来岁年轻人所亲口表露的心态,委实令人感到惊讶。更糟的是,这种类型的人并非仅是一、二件特例,而是不论何种行业中均不乏其人。
对于持这种心态的人,领导者千万不可贸然委予重任,而应指派属于辅助性质的工作,在确定他已经建立起些许的自信后,再指派他担任轻度责任的事务。总之,一方面尽量设法使其恢复自信,另一方面则避免对他表示具有批评性的言词。
借助知识展翅飞
现在管理界流行“借知”说,意思是借知识成就领导水平。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求知、借知的过程。
知识无价货有价,学海无涯勤是舟。据说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叫泰勒斯,穷途潦倒。有一次,他穿得衣衫褴褛,在街上行走。迎面走来的几个商人对他进行挖苦:“泰勒斯,听说你知识渊博。可是,知识能给你带来什么呢?是黄金?还是面包?”哲学家答:“咱们走着瞧吧,我会用事实来教训你们的。”
此后,泰勒斯运用丰富的知识,推断来年将是个橄榄丰收年。于是,他在冬天用相当低廉的租金,把当地所有的橄榄榨油器全租下来。不出所料,次年果然是个橄榄丰收年。这时,许多急于发财的人到处找榨油器,结果都一无所获。最后才知道榨油器都给泰勒斯垄断了。他们走投无路,跑到泰勒斯家门口苦苦哀求,其中也有那些挖苦过泰勒斯的商人。这时,哲学家以嘲弄的口吻向众商人声明:“高贵的富翁呵!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识搞到手的。像你们这些富翁也只好求助于我。然而,我追求的并不是这几个钱。我需要证明一个道理:知识是无价之宝,是最伟大的力量。”
泰勒斯之所以得胜,完全得助于知识的力量,试想,如果他不是具备丰富的天文学、数学、农业和预测学的知识,以及资金运作、供求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又怎么可以取得这场胜利呢?可见知识生财这个道理,鉴古察今,无有例外。
领导需要具备知识与才能。企业家应该是杂家中的杂家,专才加通才、帅才。循此要求出发,想做一个称职的企业家,在经营事业中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必须养成终身好学的习惯,不断进取,永不知足。只有不断改进思维,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增长才干,借助知识展翅飞。
一个人知识、能力的“博”和“专”也是相对的,“博”是第一位的,“专”是第二位的,这是对企业家的能力要求而言。对知识能力的积累提高过程来说,则应先从“专”入手,由“专”及“博”。在某个专业经营系统里,可以改改行;在两个企业经营系统里,可以跨跨行,做到博知,防止浅薄,专知不能单一。企业家为了扩散自己的博闻能力,可以读些专业的书籍,做些外专业的事情,如参加各种学术讲演会、经营管理训练班、参观考察各行各业的企业等活动。为了磨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时间专到“老大难”的场所去,碰到棘手工作非把它解决好不可。业余时间可以与孩子猜猜谜,与友人下棋看戏、听听音乐,或者有目的地谈天说地,不仅生活乐趣高尚,又能陶冶性情,还对活跃思维、增强智力有积极作用。这样通常有意识地从多方面来自我造成合格的帅才。
“借尸还魂”之计是要求你在处世做人时,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把握做人技巧,转变对你不利的因素,争取主动和有利于实现你竞争的决策目标。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学问非常深奥,想运用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借尸还魂”是做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运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借助别人看来不能用的人或物来为己所用,往往能得到神奇的效果,这正是该计的妙用。借助幽默巧妙回击生活中的交际艺术之一在于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而且能轻松自如地联想出有趣的话题。如果说讲究语言的逻辑在于准确表达思想的话,那么,语言的形象、生动、幽默则是使交往更加愉悦、轻松的润滑剂,讲话中古今中外,无所不引,典故、俗语随唤随出,不仅妙趣横生,而且贴切生动,通俗易懂,容易被一般人接受。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缓和气氛,增加言谈之间的轻松感,不至于形成心情紧张、枯燥无味的言语交流,从而使第一印象变得有魅力。
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言谈中的困境和尴尬的场面,许多进行幽默创作的大师在生活中也非常幽默。
戏剧家萧伯纳有一次在街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倒,那个人惊吓不已,连忙道歉,但萧伯纳却说:“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劲儿,那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青史啦!”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对方摆脱了窘境,也树立了萧伯纳宽以待人的良好印象。幽默不仅可以显示一个人的高尚品格,还可以成为回击不在意行为的“软”武器,而且这种武器比“硬”武器要厉害百倍。
语言生动的人大多善于联想,话题多。联想有多种方式,如对比联想、相近联想、自由联想、因果联想等,它们都是增加话题的手段,而且在初次交往时,由于你对对方一无所知,根据对方喜爱的话题产生联想而引出的新话题,对方既愿意谈,有兴趣谈,又使交谈在话题的承接上更显得自然、轻松。好多难堪的局面都可以用幽默来掩盖,所以我们应妙用幽默。
有求于人巧开赞口
求人时应当对所求的人给予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但也不能漫无边际、肉麻地吹捧。求人时说点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在所求之事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巧开口的办法。
有一个大学讲师想请某文化名人为自己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题写书名。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一贯以幽默着称的名人笑着说:“是题字啊,可以。不过,现在讲究经济效益,请我题字是不是该付点钱啊?便宜一点儿吧,300块一个字,怎么样?”
这虽然是开玩笑,但年轻的讲师也听出了这位名人似乎对常有人打他的手迹的主意稍有些抱怨之意。于是,她说:“先生,您这话可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得到您的墨宝,理当付钱,可是,您的字何止值300块钱一个呢?比方说,我想要一件值3000块的衣服,这家商店买不着,还可以到别的商店去买,可您的墨宝只能出自您的手下,天底下也别无他处可寻呐,那么,在我看来,您的那个字真正的是无价之宝啊,我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呢。”
几句话说得这位早已听惯了恭维之辞的知名人士竟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儿”,遂“欣然命笔”。这就是你话说得巧妙的结果,让别人欣然地接受你达到“借尸还魂”的目的。
企业创业过程中陷于困境之时采用此计,可借助外力或谋略,以求恢复生机,东山再起。“借尸还魂”之运用于经营活动可使产品焕发二度青春,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重新占领市场的目的。
巧借“尸”福勒施展“还魂”术
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决定选择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他后来选择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过去12年的经营中,一点一滴地只积蓄了2.5万美元。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十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十天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丧失已交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
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他走了进去。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是呀,当然啦!”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品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
福勒成功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冒险的勇气与他的自信心。假如他没有寻找到这灯光呢?假如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陌生人求助呢?那他也许就要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借尸还魂是一个好的计谋,但这同样需要勇气。
“借”风采SB公司起死回生
日本有一家SB咖喱粉公司。现在一提起SB公司的咖喱粉,消费者对其产品无不称赞,说SB的咖喱粉使他们的餐桌变得更加丰盛了。足见其产品是很受顾客喜爱的。但就是这一家公司,十几年前,却由于产品滞销,造成公司入不敷出,几乎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濒于死地的企业成为今日人们交口称赞的知名公司的呢?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时新上任的总裁K先生,归功于K先生的英明果断、机智过人、善用计谋。
那一年,公司陷于危境,产品积压、效益低劣、人心涣散,新上任的总裁K先生,为此坐立不安,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怎样才能将积压的产品变为畅销货?因为他深知,只有打开产品销路,企业才可能有所转机。滞销的产品如何打开销路呢?他思考良久,想出了一招:制造舆论,借舆论的导向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挽救企业,正所谓“借尸还魂”之术。
因为当时日本市场的私家车价很贵,一般家庭无力购买,因此尽管有许多人考取了驾驶执照,但苦于无力购车,而望“车”兴叹,不能过一过“开车瘾”,当一回“有车族”。SB咖喱粉公司决定从这里开刀。于是几天后当地许多家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大篇幅的广告:
“征求有照无车者,本公司出租咖喱色小轿车,租期一年,收费低廉。”
果不出总裁之所料,这则广告一刊出,随即就吸引了无数想过开车瘾的中低层收入的人士前来求租,甚至有些人因稍晚一步,而未能租到汽车。东京街头川流不息、五颜六色的车流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咖喱色小轿车。每当人们看到这种颜色的汽车,总免不了议论一番:“看!那是SB咖喱公司的汽车”,“瞧!开那辆咖喱色的车多神气呀!”。这种称赞与议论起到了活广告的效应,一时间,本无名气的SB咖喱粉公司出名了,知名度与声望直线提高,而作为SB公司的产品咖喱粉,也随之畅销起来,由于产品的畅销,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SB公司真正死而复生了。
SB咖喱粉公司正是借用了广大工薪阶层的租车者,造成一种声势,这种声势对于SB公司的知名度的提高,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正是借助于公司知名度的提高,才有了产品的畅销,最终公司名声大噪,被人们认为“财大气粗”“资本雄厚”,成为今天妇孺皆知的大公司。“借尸还魂”之计的恰当运用,确实可使企业东山再起,雄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