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1700000010

第10章 北极:资源新大贸易新航道、博弈新前沿

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靠近北极周边的8国已纷纷加入北极争夺战,北极约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岛屿,已被环北极国家分割完毕。所谓北极之争,实际上是海洋与北极冰盖区的归属争议,该地区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已由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和军事层面。

北极将是新世纪重要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基地

根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

2013年5月15日,经过激烈辩论,北极理事会批准中国为正式观察员国,一同被批准的还有日本、韩国、印度等5个国家,但欧盟此次被挡在门外。北极事务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极圈(66°33′N)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km 2,其中陆地近800万km 2.也有学者以最热月陆地10℃等温线、海域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总面积约2700万km 2,其中陆地近1200万km 2.

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一,海冰、洋流和气团的变动直接导致全球变化或异常跳跃。北极地区广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苔原带,是全球最大的固碳地,近200年来该带北缩300公里—480公里,已使大量的固碳氧化进入大气层,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近100年来,北极苔原带平均升温2℃—4℃,已对周边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北极脆弱易变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全球变化重要的“指示器”。极光、哨声、磁暴等太空对地球的作用信息,只有在极区才可捕捉,不仅是为日地关系研究而且也为空间科学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人类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挺进北极,不仅形成独特的冰雪文明,而且也提供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典型样板,尤其在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这一共同命题的今天,探索解析北极人地关系更显其重要。过去30多年的连续观测证明,这一地区气候正在快速变化,海冰覆盖面积不断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总人口近500万,包括拉普人等19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属蒙古利亚人种。

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一个世界级的资源宝库,除油气资源外,北极地区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铜、镍、钚、钴、铅、锌、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其中大部分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方面,北极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极拥有世界13%未探明的石油储量和30%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根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至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0万亿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西方媒体甚至预言,对北极的争夺可能将像当年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殖民地一样激烈。在煤炭资源方面,北极地区不仅储量十分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大多处于未开发状态。

未来20年内,北极的海冰在夏天将会全部融化,不仅可以带来更快捷的航运、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而且令原先因处于冰冻状态而难以开采的北极资源变得可以开采,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北极地区还拥有其他一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如俄罗斯的科拉半岛有名闻天下的世界级大型铁矿。俄罗斯诺里尔斯克是世界最大的铜-镍-钚复合矿基地。白令海峡两岸还分布着许多稀有金属,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俄罗斯远东出产丰富的黄金等贵金属和金刚石,如科累马地区是著名的黄金和金刚石产区。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库兹布北部的红狗矿山是世界级的贵金属产区。北极地区还储有铀、钚等核原料,如加拿大的威尔士王子岛蕴藏有28.5万吨钚矿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

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拥有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经济鱼类多,渔业资源丰厚,商业价值大,在世界渔业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巴伦支海、挪威海和格陵兰海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饱受能源价格上涨威胁的世界经济而言意义重大,将是新世纪重要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基地。北极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石油、天然气、矿产、鱼类、航道、景观等自然要素是北极经济的巨大依靠。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长期以来被冻存的资源价值即将得到释放。

北极抵达之最(非完全)

有专家表示,未来20年内,北极的海冰在夏天将会全部融化,不仅可以带来更快捷的航运、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而且令原先因处于冰冻状态而难以开采的北极资源变得可以开采,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但冰雪融化、资源开采等将令北极环境改变甚至被破坏,会危及当地土著居民、珍稀动物的生存,并进一步威胁平均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北极正在毁灭当中”。2013年5月15日参加在瑞典基律纳举行的北极理事会会议发言时,瑞典外长卡尔·比尔特表示。关注环境的脆弱性,制订科学合理的开采计划,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北极航道雏形显现开启独立航行时代为期不远

未来5年内,北冰洋的夏季适航期将提高至5个月以上,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线的发展可使美、亚、欧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这可能将影响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正在使北冰洋夏季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2012年9月16日夏季海冰范围减小再创历史新低,仅341万平方公里(约为整个北冰洋面积的1/4)。

总体上,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海冰融化后浮出水面的“新航道”,使开通连接欧洲、东亚、北美的北极航线成为可能。未来5年内,北冰洋的夏季适航期将提高至5个月以上,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线的发展可使美、亚、欧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这可能将影响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

北极东北航道的适航性分析

东北航道商业运营已经开始,通过船只达46艘,货运量快速上升到126万吨,航行时间跨度已从两三个月延长到5个月(7月中旬到12月上旬)。2012年最晚的一艘是运载LNG的船,12月6日出发,从挪威的哈默非斯特港到日本横滨港。

从2012年北冰洋冰融的情况看,东北航道在8月初逐渐具备较好的通航条件,直至9月底通航逐渐变得困难。一年中的最佳通航期为50余天,借助强大的破冰船,通航期能达到90天或更长时间。东北航道对普通商船的通航来讲,已不再是“未来”,而将成为现实。

西北航道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虽然海冰也在迅速消融,但地形极其复杂。对于过境通行尤其重要的深水航线(水深超过15米)位于北纬74度左右。由于北冰洋海洋和大气环流的作用,海冰往往漂移到西北航道水域,使得其通行条件比东北航道差一些。另外,加拿大和美国北极油气开发,主要通过既有管线向南部港口输送,对西北航道的油气运输需求不太大。西北航道到目前为止除了1969年美国亨伯石油公司的“曼哈顿”号油轮在加拿大、美国两艘破冰船护航下象征性地携带一桶石油穿过西北航道外,很少有外国船只过境。相对而言,西北航道没有东北航道来得热闹。

北极航道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俄罗斯、加拿大用于其北极社区的后勤补给运输。(2)北极资源(主要是油气)出口运输。(3)过境国际贸易运输。一直以来主要是后勤补给运输活动,当前则以油气出口运输为主。如果海冰进一步融化,过境运输会大幅度增加。应该说,利用北极航道的海上运输刚刚开始,成规模、定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尚在发展中。

气候变暖和海冰与冰盖的融化,也将使得北极许多地方成为人类可以到达和活动的地区,资源开发成为可能,孕育地缘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与前景乐观的北极航道相配合,北极地区逐渐焕发活力,最终将迎来一个大开发的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航运公司积极试水北极航道,通过“东北航道”的商业船只显著增多。2011年夏季通过“东北航道”的商船达到34艘,2012年夏季增加到62艘。可见,欧亚之间穿越北冰洋的海运新通道已经基本建立。而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另一条北极航道“西北航道”也在热烈的讨论之中。

穿越北冰洋的新航路直接向运输商派发红利,其商业利益极其丰厚。在2009年7月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组织的试航中,每艘船只的航次费用就节省了约30万欧元。2012年9月,挪威船东捷舒迪船运公司和丹麦船管公司北欧船运公司与俄罗斯方面合作,组织了一次取道“东北航道”从挪威东北部的希尔克内斯港到中国的商业航行。负责运载任务的是北欧巴尔克公司旗下的“北欧巴伦支”号最高冰级干散货船,此次航行载有4.1万吨铁矿石。由于航程大幅缩短,航行时间节省了8天,仅燃料开支就减少了18万美元。捷舒迪船运公司老总捷舒迪称,北方航线能更快运载油气产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到亚洲市场,对于在北欧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企业极为重要。丹麦船东协会副主席弗利兹汉森表示:他们对北方航线非常感兴趣,认为北冰洋航线具有优厚的商业潜力。

北极航道将大大缩短航程,许多地区之间的往来可节省约40%的航行时间。因此,随着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未来北极航道一定会发展为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改变现有的世界海运格局。

与传统的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道具有突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优势。根据捷舒迪公司的航运实践统计,从挪威北部的科肯奈斯港到中国的上海,走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实际航程为12050海里,按14节航速航行,需要用37天时间;走“东北航道”的实际航程为6500海里,按12.9节的实际速度,用时21天。北极航道可以使中国与北欧之间的海洋运输节省大量时间,每个航次的燃料费用可节省30万美元左右,并具有明显的减排效果。而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来说,北极航道的优势更加突出。

越来越多的船只选择北极航道,将导致世界海运格局的改变,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海洋交通运输线基本上呈东西走向,环球航行只能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甚至需要绕道非洲南部。这种海运格局造成欧洲、东亚、北美三大地区之间比较严重的绕航现象,导致运输成本过高,产品贸易周期变长,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之相比,北极航道将大大缩短航程,许多地区之间的往来可节省约40%的航行时间。因此,随着北冰洋海冰的融化,未来北极航道一定会发展为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改变现有的世界海运格局。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拉塞尔指出:随着北冰洋消融和航海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

世界海洋交通格局的改变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北极航道贯通后,北极地区这个原本冷僻的区域将渐渐变为一个穿梭往来的热门场所。新航路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如经过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西北航线”,将在石油、矿产和货物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商业效益。

航道的繁荣将提高北冰洋沿岸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特别是那些航线经过海域周边的国家,将获得一定的对海上交通要道的支配权,强化其海权地位,并转化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对新航路的影响是明显的,“东北航道”绝大部分需经过俄罗斯控制的海域,“西北航道”更多地需经由加拿大北方水域,而两条航道最终都需要通过美国和俄罗斯共同控制的北极水域。

在北极,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下出现的经北冰洋连接远东制造中心和欧洲西北部、北美东部消费中心的新海上运输通道,大致分为三条路径:东北航道(位于欧亚大陆北缘)、西北航道(位于北美大陆北缘)和中央航道(位于北冰洋高纬地区),距离在3000海里左右,中央航道更短些。

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去程走的是东北航道,回程选择中央航道,说明技术上是可行的。中央航道与东北、西北等沿岸航线相比,位于公海,根据海洋法不受沿海国管辖。雪龙船破冰能力不强,也能够跑中央航道。以前国际上只认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是可以开通的。然而我们率先穿过了中央航道。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欧盟统计局(Eurostat)相关数据整理发现,2011年,中国与北美东部和西北欧经传统运河航线的海运贸易货值达7000亿美元,占该年中国货物贸易的1/5,从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国占6个来看,这两条航线主要运输类型是集装箱。

如果按中国经济保持中等速度(7%—8%)的增长速度估计,这两条传统运河航线集装箱运输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增加,相应地也就存在对更便捷北极航道的巨大需求。当然,集装箱运输要求更高,它要求准时性、全季节航行。据此,如果海冰继续退缩,北极航道通航时间进一步延长,集装箱运输的技术可行性将会增加。从需求角度判断,对于中国,集装箱运输可能是未来北极航道利用的主要货流。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等对北极航道集装箱运输理论规模的分析显示,2011年,远东-西北欧、远东到北美东部的集装箱货运量为2000多万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是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对于中国北极航道存在集装箱运输的巨大需求。

1987年,戈尔巴乔夫发表摩尔曼斯克讲话,提出向国际开放北方海航道(东北航道主要部分)的倡议。苏联解体后,叶利钦继续推动北方海航道的开发,于1991年正式颁布《北方海航道海路航行规则》,从此北方海航道进入了开放时代。之后又于1996年颁布了《北方海航道航行指南》《北方海航道破冰船领航和引航员引航规章》和《北方海航道航行船舶设计、装备和必需品要求》等技术性规则。约束外国船只在北方海航道上的航行活动主要就是上述四个规则,除了在破冰船服务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外上述规则的变化很少。直到2013年1月28日正式生效的《关于北方海航道水域商业航运的俄罗斯联邦特别法修正案》对俄罗斯涉北方海航道航行的主要法律做了重要增补或修订。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北方海航道管理局根据该修正案,重新制定了《北方海航道水域航行规则》,以替代1991年颁布的《北方海航道海路航行规则》。

在法律层面上,俄罗斯对于北方海航道属于国家历史性交通干线的立场没有改变,继续为主张内水化管辖权利埋下伏笔。范围则作了清晰化界定,与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相一致,消除了北方海航道可能延伸到公海的长期争议。

在规则层面上,从破冰船强制领航制度改变为许可证制度,尤其是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和可预期的独立航行许可条件,使得外国船只独立航行成为可能。

北极之争已由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军事层面

北极地区因其丰富资源和地理位置被视为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鉴于各国对开发北极资源兴趣增加,北极正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斗争的中心,并引发新一轮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战。

1989年9月,根据芬兰政府的提议,北极八国(美国、苏联、加拿大、瑞典、芬兰、冰岛、挪威和丹麦)派出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北极环境保护协商会议”,共同探讨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北极环境。

1991年6月,八国在芬兰罗瓦涅米签署《北极环境保护宣言》。罗瓦涅米宣言的签署,引出了保护北极环境的系列行动——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

1996年9月16日,北极八国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宣布成立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并随后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所有工作也纳入其中。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又译为北极议会、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成员有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此外,还有六个北极本地社群代表在北极理事会中有永久参与的议席。这些代表包括:阿留国际协会、北极阿撒巴斯卡议会、哥威迅国际议会、伊努伊特北极圈会议,俄罗斯北方土著人民协会和萨米理事会。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政府间高层次国际论坛,其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北极理事会主席一职由八个成员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2011年5月12日,第七届北极理事会外长会议决定设立秘书处,以加强北极理事会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秘书处设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

1990年8月28日,经过4年多的艰苦谈判之后,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共8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的瑞萨鲁特湾市签署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章程条款,成立了第一个统一的非政府国际科学组织,也就是所谓的“八国条约”。这实际上是个带有明确政府标志的非政府国际机构。

1991年1月,该委员会在挪威的奥斯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接纳法国、德国、日本、荷兰、波兰、英国6个国家为其正式成员国。至此,人类在北极地区的国际科学合作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但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由于北极地区是重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交错地区,目前存在各种各样关于北极争夺战将愈演愈烈的预测。过去,北极只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吸引力。如今,北极地区因其丰富资源和地理位置被视为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有媒体评论称,鉴于各国对开发北极资源兴趣增加,北极正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斗争的中心,并引发新一轮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战。

事实上,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靠近北极周边的8国已纷纷加入北极争夺战,北极约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岛屿,已被环北极国家分割完毕。所谓北极之争,实际上是海洋与北极冰盖区的归属争议,该地区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已由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和军事层面。目前,各成员国陆续出台北极战略,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对当地进行勘探开发,美、加、俄、挪威、丹麦等国均对北极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且纷纷发誓要确保本国在北极地区的多种权利。加拿大每年都在北极地区举行军演,俄罗斯在加紧军事部署升级,美国派出了核动力潜艇在北极近海巡逻,丹麦、挪威等国也在进行相关军演和部署。有分析称,“北极热”激起了相关国家不断在北极地区扩充军事存在,各方在北极地区举行的单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此起彼伏,成为影响该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现在仅仅是拿到北极的入门券而已,前路漫漫,仍要小心被排挤,中国走进北极圈的道路并不平坦。不少北极国家担心,中国的强势介入,会影响其对北极利益的垄断,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北极存在”。

美国是对北极争夺最积极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分别在1983年、1994年和2009年出台了专门针对北极地区的官方文件,2009年的《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标志着美国北极战略的成型。该文件宣布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国家利益,其中航海自由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海军还推出了“北极路线图”计划,计划在北极地区部署“环保型”航母编队,为争夺北极利益抢占先机。美国国内专家认为与其他北极地区国家相比,美国需要出台更加明确的指令。2003年,美国向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拍卖北极的天然气开采权,表明美国对北极领土的所有权。2009年,美国政府制定“北极地区政策”,声称美国在北极地区享有“广泛的、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并要求美国必须具备在北极地区独立行动的能力。

2013年5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北极战略”,聚焦安全、环境和国际合作,涵盖的优先事项包括加强在北极地区的防卫和其他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以及为上述目标修建基础设施。

国防大学李大光的研究表明,美国军方为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相关军事部署已经在多方面展开。在从阿拉斯加到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2011年夏,美国两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在北极冰区完成了军事演习活动。美国海军部长马布斯表示,海军演习目的是在北极地区“锻炼军事行动和作战能力”。美国海岸警卫队3艘全新国家安全巡逻艇之一的“伯索夫”号于2012年夏天在北极地区展开了军事行动。一直驻扎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海岸防卫队,则考虑在北极地区建立永久性基地。美国空军B-2轰炸机完成首次北极长航时试验任务。B-2的此次行动,被外界理解为美军全球打击能力的一次展示。美国海军工程人员也在阿拉斯加州的北极区域成功与位于美国本土的同事进行了通信,这是在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手持分布式战术通信系统成功完成的首次通信。

除美国外,俄罗斯一再重申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其国土所占据的西伯利亚大陆架向北的延伸。2007年8月,俄罗斯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处的海床上。2009年3月,俄罗斯发布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原则,提出分阶段实施北极战略的规划,包括在2020年前将北极建成俄主要的资源基地;2015年完成俄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确保实现“俄罗斯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和运输领域的竞争优势”。俄罗斯也着手显示军事存在,有关保障俄在北极地区军事安全的相关文件,将加强该地区边防部队和海岸警卫部队力量,以确保俄在北极地区“在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目前,俄罗斯北方舰队海基核力量堡垒就部署在邻近北冰洋的白海和巴伦支海水域。俄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经常在北极冰层下秘密巡逻,很少被发现,也不易被攻击。俄空军战略导弹轰炸机也时常在北极上空巡逻。俄军还计划在2015年完成组建首支北极地区摩托化步兵旅,将通过增加新舰只和增设新驻点,提升海军在北极地区的作战能力。

进入2013年以来,俄罗斯继续着手加快实施北极战略,能源资源和交通为重点。俄罗斯召开与北极相关的会议,强化相关科考活动,并在核动力破冰船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俄罗斯大陆架在北冰洋的边界仍未得到正式确认,俄罗斯与西方集团在北极问题上也具有较大的分歧,俄罗斯媒体称“俄罗斯不想让新的玩家加入北极之争”。

成员国外,在北极棋盘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北极国家外,一些非北极国家如日本、韩国纷纷新建了极地考察破冰船,印度紧随中国在北极建立了考察站,2013年3月日本新设了北极大使,以提高在北极的“存在感”;此外,欧盟、印度、日本、韩国等均要求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以期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北极事务。

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最有效的途径是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针对扩充问题,北极理事会各成员国意见不一。北欧国家希望将北极国际化,而在北极控制了更多领土的俄罗斯和加拿大则对进一步开放北极理事会表示担忧。北极理事会在考虑接纳观察员的问题上做出十分严格的规定,比如必须承认北极沿岸国家在北极的主权和管辖权,只有北极8国可以确定世界各国在北极的行为准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这些准则,而观察员国的权益则只限于拨款保护北极生态、科学考察等。不过,分析认为,此次扩容将有助于强化北极理事会的国际协作职能和影响力。

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8个成员国一致做出决定,赋予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6国正式观察员国地位,但欧盟和国际机构等8个实体被拒之门外。

北极理事会至今不过近20年的历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知名度还无法与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相提并论。但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北极海冰消融,使得北极航道开辟、油气资源开发等商机逐步显现,包括主权国家、跨国公司及环保组织在内的域外行为体对参与北极事务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此次北极理事会一次性接纳6个观察员国,表明北极八国已意识到气候变化、生态保护、航道利用、资源开发等涉北极事务不能只在“小圈子”中进行商讨,今后的北极治理进程将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中国等非北极国家也可借助理事会这一平台更为积极有效地参与北极事务。

相较而言,日本更在意中国在北冰洋上的频繁活动,认为其中含有军事战略的动机,目的是提高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日本看来,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应对美国核遏制信赖度的降低以及包括日本周边海域在内的北极周边海域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其防卫态势和日美同盟合作,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并推进同友好国家的安全合作。

华东师范大学阎德学在《地缘政治视域的日本北极战略构想》一文中,对日本北极政策取向进行了分析。日本外务省智库国际问题研究所分析提出,对于当前北极发生的事态,日本不能被短期内的现象所迷惑,要看清其长期演变的趋势。日本政府必须强化北极政策的体制,在内阁官房中设置“指挥塔”(司令部),统合“北极问题阁僚会议”,举全国之力研究北极问题,并借助日本最为擅长的科研和环保以及国际合作领域,增强日本的北极存在感。日本甚至要根据北极地缘政治长期演变的趋势,灵活运用日本版的国家安全会议(NSC)体制,制定日本的北极战略,发表《北极白皮书》来表明其战略方向和内容。日本虽然重视北极理事会,但是,除非日本具有表决权,否则北极理事会充其量只是其多种外交手段中的一个选项,日本将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海事组织)、多边或三边(如G8或日美俄、中日韩)以及双边的合作,确保日本的国家利益,积极谋求参与北极的治理进程。

相比之下,中国现在仅仅是拿到北极的入门券而已,前路漫漫,仍要小心被排挤,中国走进北极圈的道路并不平坦。不少北极国家担心,中国的强势介入会影响其对北极利益的垄断,因此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北极存在”。

面对北极召唤中国的战略对策与路径选择

中国虽然一贯非常重视极地考察和研究,但没有把北极的资源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中国对北极考察的投入,无论与北极8国相比还是与中国对南极的科考相比都还很小。此外,中国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北极的政策和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以科学考察的方式逐渐介入北极国际事务。中国开展北极考察要晚于南极考察15年。1999年首次派出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赴北冰洋开展综合海洋调查。此后,于2003、2008、2010、2012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北冰洋考察。2004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一个常年科学观测站(即黄河站),主要开展北极环境变化观测与研究。前四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海洋调查作业区域位于北冰洋的东侧(阿拉斯加以北),第五次北极考察横穿北冰洋,首次到达北冰洋的西侧。

第五次北极考察还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首访冰岛开展北极合作,被冰岛总统誉为“北极合作的示范和破冰之旅”;二是成功探索东北航道。尤其是回程独立航行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类似“雪龙”船(PC6)这样的低冰级船舶可能是世界首次。

据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的马德毅介绍,已有研究表明北极气候环境变化对中国气候有着直接影响。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冬季雨雪异常以及春季和夏初干旱,确实与北极气候变化相关。近几年北极冷空气异常,导致中国冬季雪线南移,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加强北极环境综合考察,掌握极地环境状况,可以揭示极地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提高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可以拓展我们民族的科学认知空间,提升我国在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

中国虽然一贯非常重视极地考察和研究,但没有把北极的资源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中国对北极考察的投入,无论与北极8国相比还是与中国对南极的科考相比都还很小,中国建立北极科学考察站的时间在英、法、德、意、日、韩等“圈外”国家之后。此外,中国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北极的政策和战略,近年来中国对北极的科考分别邀请了美、俄、日、韩、芬、法等国科学家参与,整个过程完全公开透明。国际上也有不少声音表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研、航运和自然资源等利益都是合理、合法的。

北极地区可以成为中国未来能源进口的一个新的选择方向。中国从北极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符合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分散对印度洋石油运输线的依赖,减轻马六甲海峡困境和北印度洋运输线的安全风险。

中国是全球性贸易大国,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影响十分显著。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经由“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距离比经由红海和地中海的航线大大缩短。以上海港为例,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地港口的航程将缩短25%,上海以北的港口理论上最多可缩短55%的航程。通过“西北航道”到达北美东岸的航程也可比目前经过巴拿马运河的航程缩短2000—3500海里。航程缩短带来的海运经济成本降低是非常显著的。根据极地战略研究专家张侠等人的测算,北极航道完全开通后,中国每年可节省533亿—1274亿美元不等的海运成本。

除了直接降低航运成本外,北极航道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的对外运输格局,增加对外交往途径的选择性,海洋交通运输路径进一步多元化,有利于减轻对印度洋航线的依赖,分散海洋运输安全风险。

再有,对中国区域经济也将带来积极影响。比如,北极航道的开通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缘经济优势,为东部沿海带来新的增长和发展机会。除沿海经济地带外,沿海港口广大的经济腹地也将从中受益。

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对世界能源和原料市场的依赖明显。目前,中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目标地是中东和非洲,从两地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75%以上。中国石油进口地和运输路径的地缘政治特征,造成中国石油进口存在安全风险。

北极地区可以成为中国未来能源进口的一个新的选择方向。中国从北极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符合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分散对印度洋石油运输线的依赖,减轻马六甲海峡困境和北印度洋运输线的安全风险,而且,从北冰洋到达中国的运输线具有距离优势,比从西非、南美等地到中国的距离要近得多。因此,从北极地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不失为一个新的选择方案。

而北极地区的金、镍、铜、锌等矿产品一直是中国的采购目标。如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金、镍、铜等矿产品早已是中国海外采购对象。

北极地区的能源和资源储量丰富,将来有可能为中国能源的多源化提供保障。东北航道的开通可以促进中国和北欧地区的贸易往来;可以影响到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促进中国东北地区海运和经济的发展;此外,还能分流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压力。因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包括北极在内的极地事务,中国政府与北极国家的关系在多边和双边等不同层面展开。在多边层面,中国正在积极地参与北极事务。同时,与北极国家的双边关系也在切实推进之中。

气候变暖给北极地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制订了相关的发展计划,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抛出了共同参与北极开发的绣球。考虑到中国在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有关北极国家和地区以及原住民团体陆续向中国示好,发出寻求合作的信号。

2013年新年伊始,加拿大政府即着手实施在中国上海、苏州、昆明、青岛、北京等地的大型北极宣传计划,加拿大政府驻华机构高官以及专程从加拿大来华的专家高调出席相关活动。这项活动的主题即定为“咫尺北极”。

在“东北航道”利用问题上,挪威、丹麦、俄罗斯等国率先垂范,成功地把货物运到了中国。然而,从2009年至今,还没有任何一艘中国船只在北极航道上进行商业航行,见不到中国企业参与的身影。显然,中国还需要有更多的公司、企业等法人参与北极经济开发,切实推进与北极国家的经济合作。但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企划,也许我们的企业将错失北极经济兴起提供给我们的参与先机。

面对北极的召唤,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江南社会学院教授陆俊元认为,由于北极事务的独特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我们在实际参与北极经济开发之前,必须进行战略统筹,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在指导思想上,可以按照“开展合作、积极参与、推进互动、和谐进取”的原则,用好北极地缘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

中国最早介入北极事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等18个国家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以下简称《斯约》)。《斯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具有国际性、政府间非军事条约。1925年,当时的段祺瑞临时政府签署《斯约》,中国因而成为该条约的成员国之一。

中国最早介入北极事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等18个国家签订了《斯约》。《斯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具有国际性、政府间非军事条约。条约规定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斯约》模式确立了主权与治权分离的原则,保证了群岛的长期和平。1925年,当时的段祺瑞临时政府签署《斯约》,中国因而成为该条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与其他缔约国一样,其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和逗留,只要不与挪威法律相抵触,就可以在这里从事生产、商业、科考等一切活动。这是中国正式以官方形式与北极发生联系。

1951年,武汉测绘学院高时浏到达地球北磁极,从事地磁测量工作,成为第一个进入北极地区的中国科技工作者;1958年,新华社记者李楠从莫斯科出发,先后在苏联北极第7号浮冰站和北极点着陆,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

1990年,美国、加拿大、苏联、丹麦、冰岛、挪威、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发起签署一项条约,决定成立非政府的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中国于1996年加入该组织,成为第16个成员国。

1995年3月30日至5月11日,中国首次以民间集资方式对北极进行考察。25名科学家、记者等从加拿大进入北极地区并由冰面徒步抵达北极点。

2004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随后又组织成立了“太平洋北极工作组”,并顺利当选成为新奥尔松科学管理委员会北极实验室咨询委员会成员。2007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之后一直以此身份参与理事会相关活动。

但是,类似开发北方航道等参与北极事务的做法却被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在北极地区有何打算?日本方面大肆炒作“中国北极威胁论”,称“中国抢夺北极资源”,中国与冰岛、瑞典等国展开友好往来更被视为借此“进入北极”。

北京已积极反驳对其试图在北极地区控制资源、建立军事存在的指控。但有一点很明确,北方航道的发展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来说要比对任何其他国家更为有利。

北极事务不是地区事务,而是国际事务。北极地区尤其是北冰洋上的公海,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遗产,地球上任何国家和团体都有权利参与其中。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拥有气候、环境、科学、航运和渔业等重要的间接利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北冰洋属于全人类。中国是《斯约》的缔约国,可充分利用该条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进行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此前,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主席希克曾公开对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北极虽然蕴含着远大的经济前景,却笼罩在严峻的环境污染威胁之中,境况令人担忧。而一个开放的北极理事会和一个务实的多边合作机制才可为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中国依据国际法积极参与北极合作,还将深入了解北极,为北极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成果。

自俄罗斯2007年北冰洋海底“插旗”事件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八国纷纷出台新北极政策,其政策取向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其中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还有深远的安全利益考量。与此同时,他们还想方设法阻挠非北极国家在这一地区的活动。

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上要利用现有的国际法和国际机制,加强与北极各国的经济交往以及北极环境保护、科考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北极原住民之间的合作。

目前由于种种因素,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度还很低,在众多北极国际机构中也只参加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等少数几个。对北极问题的研究也才起步,在北极论坛和相关国际会议上很少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在这种状况之下,给世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参与北极的事务就是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从而引起一些国家不必要的恐慌。实际上,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变化关乎全球环境的安危,更危及中国的气候、经济、能源、航道等安全,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治理。在目前这种态势下,中国如何积极参与北极事务而又不至于引起相关国家的恐慌和担心,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

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资格对中国而言所获得的实际权益还相当有限。中国与北极八国之间良好的双边关系,尤其是瑞典、芬兰、冰岛等北欧国家集团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始终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无疑为中国此次获得理事会观察员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理事会观察员资格对中国而言主要是提供了一个进一步了解北极的“窗口”。

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敏认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当前要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目前北极理事会的门槛极高,而且北极理事会观察员的权利相当有限,也就是“观察”会议,“预先”了解会议信息,坐在北极理事会会议后排旁听会议内容,接收文件。经主席同意,可以发言或提交书面材料,或就讨论的问题提交文件和主张观点。实际上在北极理事会中,观察员获准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在北极高官会上,观察员国的代表都很少获得允许发言的机会,更不要说北极理事会两年一度的部长会议了;而且北极理事会的各种信息资料都可以从其官网上获得。有人作了形象的比喻,北极理事会的会议就像一桌盛宴,但你坐在旁边只有看的份,却没有下筷子的机会。因此,中国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固然好,但在目前北极国家把永久观察员作为政治筹码漫天要价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要另辟蹊径,多管齐下。

第二,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参与北极地区的活动。北极并非全球治理的空白地带,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国际公约、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功能和范围覆盖北极地区,如《斯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决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相关条约等,北极的很多事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这为中国等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充分机会。中国是《斯约》的成员国之一。此外,中国还是《联合国海洋法》的成员国,中国连续12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可以利用这些身份参与北极地区的事务;因此,在目前北极治理呈现“碎片化”的状态下,中国可以创造机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同北极国家的双边外交、坚定采取“一对一”的外交谈判方式,逐个与北极国家打交道,这可能更利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第三,加强与北极地区的原住民合作。北极地区有40万左右的原住民,分布在北极的广大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极原住民的自治运动如火如荼,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北极原住民人数最多的因纽特民族,他们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利。1999年4月,加拿大因纽特民族正式成立了努纳武特自治政府,因纽特民族集体获得352240平方公里(占努纳武特地区总面积的18%)土地的绝对所有权,此外还拥有其中36257平方公里土地的采矿权。也就是说,因纽特民族对本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的活动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决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2009年6月,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取得了“准独立”:因纽特语取代丹麦语成为官方语言,自治政府掌握了天然气资源管理权、警政及司法权,并拥有部分的外交事务权,只有国防事务完全由丹麦政府主导。中国近几年来积累了与北极原住民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比如在2010年夏,中国所有的吉恩加拿大矿业有限公司(Jien Canada Mining Ltd。)正式注资1.124亿美元开发拉格兰(Raglan)镍矿,这是努纳武特地区的第二大镍矿,整个项目在2012年正式建成投产,为因纽特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得到了该地区原住民的欢迎;再如在格陵兰,中国企业家在这一岛上运作得非常成功,以至于有媒体评价克莱斯特的外交政策为“拥抱中国”,在这次自治议会选举中,中国投资甚至成为焦点。

专家认为,在北极事务中,中国更适合走“曲线路径”,因为过于积极的姿态反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疑,这是由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作为新兴全球大国的地位给其他国家造成的无形压力导致的。因此,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上要利用现有的国际法和国际机制,加强与北极各国的经济交往以及北极环境保护、科考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北极原住民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加大对北极各国的影响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零距离:与政府面对面

    本书囊括户籍问题、婚姻登记、生育收养、子女教育、买房住房、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类维权、司法仲裁、证照申领、税务缴纳、交通出行、退伍转业、出境入境、社会治安、电子商务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您可以了解到中国各种政府部门的职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和途径。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关注民生成为大势所趋,百姓与政府之间面对面的现实态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往往“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使得老百姓在办事过程中充满了疑难与困惑。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黄河北去

    黄河北去

    本书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是作者有关讲话、文章的汇编。
热门推荐
  • 先天贵族

    先天贵族

    何谓贵,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万物之长,得天独厚,每个人身体里都有贵气,经过长时间人上人的生活可以慢慢发掘出来。一个先天贵族,从生下来便贵不可言,可却是天生不能修炼的废物,天生的贵气能帮他达到世界的顶端么。
  • 鬼眼小娇妻:无常大人要抱抱

    鬼眼小娇妻:无常大人要抱抱

    一场车祸苏浅离醒来竟然左眼可以见到鬼,自己还被地府的无常大人给缠上了。无常不是鬼是妖神,这还可以在接受范围内,可是为什么地府无常大人还会是A市的房产大亨?明明之前还在要自己的命想要拿去复活爱人,怎么转头便跟自己扯了结婚证。“喂,我说无常判官大人,你天天来我家是什么意思?”苏浅离翻了一个白眼,抓住了某人扒她衣服的手。“我这是在履行我们夫妻的义务,”一条尾巴缠住两人的身子,贴着苏浅离的耳朵说道:“在你有生之年,我陪你做一百件丈夫该对妻子做的事情。
  • 捉鬼金莲

    捉鬼金莲

    少原程家为捉鬼世家,程金莲为第二十八代接班人,自封为捉鬼大师。只不过在一次捉鬼途中,惨遭别人暗算,灵魂被吸入时空隧道中,一朝醒来,竟是这个样子:穿成了潘金莲,有么有搞错天下第一淫**妇这个金字招牌压力实在太大有么有?俊朗威武的小叔武二郎风流倜傥的西门庆,尼玛,哪个才是我的真命天子。。。。。。可不可以都不要啊且看程氏潘金莲如何在宋朝如鱼得水,混的风生水起,成为一代捉鬼大师,并安享幸福美满的小日子的,此文不虐心,不欺心,本人坑品有保证,敬请放心入坑!
  • 呆萌小宠的春天:男神求扑倒

    呆萌小宠的春天:男神求扑倒

    林沐沐是梦翔高一的学生,当她碰上校园男神F4会怎样,会擦出火花吗,尽请期待!^ω^
  •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 追妻99计:计计攻心

    追妻99计:计计攻心

    【开学开更,每天大概2更,作者推荐可留言(加书名),送封面噢~(开学两个星期的活动)】最新版最潮流最任性的游戏《弑魂》已经出现,咱们现代人怎么能停止不前!身为“游戏狂魔”千泽浅怎么会不玩这个游戏呢对不对!名字:千泽浅浅【恶魔】性别:女绝招:外挂特技:迷倒数千万美男举起鼠标,按下,确定!
  • 校园终极保镖

    校园终极保镖

    杨峰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绝世高手,他身负重任,那就是保护校花,陪吃陪读还陪住……后来他又无意间得到一本秘籍,让他身怀多种异能,追校花,被美女追,萝莉警花一大堆,护花使者,超级少年,纵横都市!
  • 怎么能没有刀

    怎么能没有刀

    西风瘦马,邋遢老头,残阳如血的天南官道上。少年远望着雨幕中的巍巍大山,一身破旧的麻杉洗的发白。“他娘的,出来混,怎么就忘了带刀呢?”少年懊恼道。邋遢老头咧开嘴笑道“少爷,那山上有刀。”少年喜笑颜开:“哈哈,本少爷就说嘛,这个江湖怎么能没有刀呢!老黄,小黑,前方开路!”......
  • 迷失地下铁

    迷失地下铁

    一场诡异的车祸后,人们坠入了从未见识过更无从想象的地下世界。几队幸存者带着寻求出口的希望,在诡秘莫测、怪事迭出的地下世界中艰险地探索,与各种怪异的生物以及自己的同类斗智斗勇,比拼耐性。当迷失在一个陌生空间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暴戾、自私与正直、善良、坚守,试看人们如何抉择,最后能否回到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
  • 一尘不动

    一尘不动

    每一口剑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小小的遗憾,每当我们想起时,屹立于旁的只有,一尘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