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地处敦煌沙漠之中,是“敦煌八景”之一。历尽千年而不被流沙所埋,成为茫茫沙漠中的一大奇观,但近些年,由于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导致这个沙漠奇景日渐干枯,即将消失……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漫漫沙漠中一处神奇的湖水奇观。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因为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风吹沙不落,这样泉水也就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因此,月牙泉被称为沙漠奇观,是当之无愧的!月牙泉泉水碧绿,就像是镶嵌在金子上的一块翡翠。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
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黄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
这样的解释虽然能够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飞沙因何不落月牙泉。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时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时期,这里有船舸,泉边还有庙宇。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
月牙泉在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鱼翔浅底,与鸣沙山相映成趣。直到1960年前,泉水在深度和面积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月牙泉的水位也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泉的中央已露出一道沙梁,人可以从上面通过,而池水也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
月牙泉濒临枯竭,引起了甘肃省和敦煌市的高度重视。为拯救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国家总投资4100万元用于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这项工程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运行。应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这一工程已于2008年5月完工,月牙泉水位得到稳定并逐步提升。近几年,敦煌月牙泉再生“子泉”,并出现“三泉相依”的奇观。
月牙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遗产,我们必须精心保护,完好地留给子孙后代。
月牙泉三宝
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
铁背鱼是指敦煌特有的狗鱼,月牙泉南岸大片的罗布麻就是传说的七星草。鸣沙山的沙子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所以称为五色沙。每年六月至八月,七星草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这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加工成茶叶后PH值呈弱碱性,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对高血压、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头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效果,同时具有增强免疫、预防感冒、平喘止咳、消除抑郁、活血养颜、解酒护肝、软化血管、通便利尿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