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它横亘千里,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逶迤于闽、浙、赣、粤四省,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享有盛誉,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千百年来,因地壳运动,加上重力崩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其地貌发生了奇特变化: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形成了秀拔奇伟、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九九”之胜景。
“三三”、“六六”、“九九”
三三得九,指的是碧绿清透、曲折萦回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的九曲溪,即“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两岸林立的36座山峰,即“六六奇峰翠插天”;还有99座翘首东望、矗立山中的山岩。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临水可观山景,登山可望水秀,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山水之胜。这种山水交融的景色,正是武夷山风景的特色。
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武夷的美感在于山,灵性在于水。“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武夷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西湖之俊、泰山之雄,景色变幻莫测,瑰丽动人。难怪古人有诗云“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
武夷胜景之桃源洞
桃源洞又名小桃源,位于九曲溪六曲之北,四周北廊岩、三层峰、苍屏峰环列。顺六曲溪北部的山路沿松鼠涧婉蜒上行约半公里,突见乱石嶙峋、涧水断流,好像已经山穷水尽了。但是定睛细看,你就会发现,在这块巨大的岩石下有个洞穴,仅容一人通过。穿过小洞,又见小涧流淌,跨过漳涧上石桥,始见洞门上有一石刻对联,曰:“喜无樵子复观奕,怕有渔郎来问津。”相传是一樵夫与一仙翁在此对奕,樵夫战败仙翁后留下的。进入洞门后,眼前豁然开朗,四面群峰环抱,中间谷地阡陌纵横。满谷桃花拂春风,独此佳境惊游人,真可谓是“洞天绝境”、“世外桃源”。
“武”、“夷”来历
武夷山为何得名“武夷”呢?这里还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武夷山这地方没有名字。在这座山的幔亭峰上隐居着一位姓彭的老人,在此茹芝饮瀑,遁迹养生。
当时,洪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农田和村庄,百姓的生活一日也不得安宁。宅心仁厚又智慧超群的彭老就带领村民们开山治水,帮助老百姓解除了水患,重新过上了太平安乐的日子。到了白眉白须的时候,彭老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开山始祖了,于是人们尊称他为“彭祖”。
彭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彭武,一个叫彭夷。彭祖活到880岁的时候,因治水功勋卓著被玉帝召到天上,成仙去了。临走时,他只留下了一把斧子、一柄锄头和一弯弓箭,嘱咐两个儿子要继续开山挖河,疏通洪水,为造福村民做贡献。兄弟俩谨遵父训,把这一带装点成了人间仙境,村民过上了五谷丰登的好日子。彭武、彭夷去世后,人们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就以兄弟俩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居所,称之为“武夷山”。
武夷名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与武夷山一样享誉天下,它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采茶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其实,大红袍主要是以其嫩叶为紫红色而得名,其枝干粗壮,分支旺盛。成品茶香若兰桂,郁悠长,非常名贵。在1997年武夷山岩茶节举办的茶叶拍卖会上,20克由大红袍母株采制而成的茶叶,以将近1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