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5600000003

第3章 最初的交往

大乱还乡的“右派”

我记得刘绍棠是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份回儒林村的,我当时正读初中二年级,“文革”刚刚开始,到处是血雨腥风。因为经常搞运动,学校里不常上课,要搞大批判,写大字报。我从小不喜欢暴力运动,也不喜欢打打杀杀,不喜欢打别人批判别人,所以回村参加劳动。我到现在都记得他回村时第一天出工,因为正式上工,跟群众见面,村长就领着他来到田头,跟社员介绍几句,说:刘绍棠回村里参加劳动,请广大群众监督。村长说完了,刘绍棠跟大伙儿鞠一躬,也没言语,就下田开始和大伙儿一起干活了。我当时看了他一眼,不知为什么,心里就一激灵,这人怎么这么熟,这么亲切?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穿一身劳动布料的衣服,戴一个大草帽,脚上穿的是黑松紧口塑料底的布鞋,高高大大,干干净净的,一看就像是知识分子。后来,每一年秋收割麦子,他的脖子上总是挂一条毛巾,一副干部下乡的样子。

我妈妈是个童养媳,她的公公就是刘绍棠祖父的长工。公公婆婆对我妈妈不是很好,整天让她干活,任意打骂,只有比她小七岁的刘绍棠从不欺负她,当她的小跟班,打柴,挑水,堤里、运河滩说笑玩耍,十分开心。所以没有少爷丫头的主仆关系,有着姐弟情深的特殊感情。在刘绍棠的许多小说里,都有我妈妈的形象与影子。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刘绍棠“大乱还乡”,我妈妈还是非常照顾他。一九六六年,红卫兵整天上村子里抓人,刘绍棠有一个本家侄子,也在敢死队,负责给刘绍棠通风报信。刘绍棠听到风声就跑到我们家后门跳过篱笆墙,躲进我二弟的房间,心惊胆战地挨到半夜,听到村子街巷都没有声音了,才又跳出后门篱笆墙,回家睡觉。那时候,刘绍棠犹如惊弓之鸟。

形势紧张的时候,村干部安排他到河滩里捡粪,不跟村里人在田里干活,为什么呢?因为在村附近干活,公社的造反派、红卫兵、敢死队,就能很方便地揪住他,批斗他。这种批斗可不能有第一次,如果开了一个头,那么这伙人批斗就上瘾了,要是闲着没事,就会想,去把刘绍棠揪出来斗斗。你觉得好笑滑稽?那时候的敢死队,就是这样把人往死里斗。敢死队是什么人?是学校里的学生,是学生的自发组织。以前受老师家长的管制太严了,所以现在一解放了,就自由发泄压抑的心理了。

他白天也不敢独自在村里,因为有学校的革命小将、城里的敢死队点名抓他,批斗他这个全国有名的右派分子。幸亏村里人有心为他开脱,派他上运河滩捡粪放牛,敢死队到儒林村大叫大嚷抓他,乡亲们就说,上运河滩捡粪去了。运河多大,多宽阔啊!村里人说,找不到,去得远了去了。你想这么大的运河滩,到哪里去找人!敢死队没法找刘绍棠,只好走人。时间一长,也就没有批斗他的念头了。所以,他在乡亲们的照顾下,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劫难。

那几年是“文革”刚刚开始,运动特别多。敢死队来,革委会来,造反派也来。一个接着一个,弄得老百姓人心惶惶的。作为全国有名的刘绍棠,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想而知,他还能在人前大着嗓门放炮吗?搁谁谁也不敢!

我当时还小,只有十五岁,所以没有跟他接触。而且这中间两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地去上学,“复课闹革命”。上北大“串联”,去公社搞活动,并不是经常在村里参加劳动。一九六七年,学校组织我们去北大“串联”,等着毛主席接见我们。我们在北大住了一个礼拜,我当时梳着长辫子,因为要革命,就把辫子绞了。刘绍棠曾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后来在胡耀邦的帮助下去共青团中央当了专职作家,新时期国家培养的五年计划的作家代表。所以后来我们熟悉以后,他常开我的玩笑,说我是他的师妹,因为我们都在北大串过一回门,有一定的渊源。在他的很多篇小说里,他都会写上师兄师妹之间的故事,显得亲切许多。刘绍棠还跟我说了一个笑话,说,想当年我进学校批的是胡适,而后来,批的却是我刘绍棠。这真是历史的一个玩笑,说历史是长眼睛的。

直到一九六八年我才离开学校,正式参加村里劳动。第一次劳动是去建榆林庄大闸,就是在我们村边修了一条河,与运河相通,有闸门就可以控制水流灌溉,有利于村里的农田水利。

我和村里的劳力在工地上挖渠道,他就在堤坝边上捡粪。挖渠道的很多人看着他不紧不慢地低头捡粪,都有些笑话他的做派。我看他跟在我们收工队伍的后头,他推的粪车从来都是空的。干活他可不是一把手。

刘绍棠在儒林村劳动的时候,他妻子常给他送一点日常用品。我好像没见过她。但是她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去看她,说她也是不怎么说话,逢人只是礼貌地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她都是骑自行车过来的,从北京城里到通县乡下,大概要有60公里,按照现在的情况,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以前的人就是吃苦耐劳,也是为了省点钱。送的是吃的、穿的,也有冬天生炉子的劈柴。劈柴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白布口袋里,驮自行车后座上,很多人就故意上去一边说话,一边摸口袋,验证一下是不是馒头。

刘绍棠在村里干一些轻松的零活,捡粪、放牛、摘墒、平渠、修道。平时能见面,但是遇到了不说话。在工地上,也有人找他聊天,因为他比较有名,十岁之前是在儒林村长大的,乡里乡亲,是知根知底的。刘绍棠的爷爷好说大话,好助人,也好听书,会说书,虽然认不得多少字,但好斯文,穿起了长衫,说话咬文嚼字。他的祖母是个贫家的女儿,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她的大哥到关外,贩卖鸦片,发了大财,成为运河滩的大地主,就想到小妹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便拨出一百亩地,租给他们家,地租比一般的佃户少,于是他们就雇起了长工。所以,他的父亲就有条件上私塾,后来又到布店当学徒,基本上是个城里人。刘绍棠的母亲非常能干,长得也很好看,听我母亲说,她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儒林村的媳妇超过她的,刘绍棠长得就像她母亲,眉清目秀。但是那个时候,他的情绪非常地低落,谁也不去搭理。干活是远远地落在后面,收工也是远远地落单。

菜园外低头轻语

六九年的春天,生产队派我去菜园卖菜记账收钱。一般情况下,村子里的广播完了,在外干活的人也就回来了,我等着一大拨收工来的人过来买菜,不用多长的时间。我卖完菜可以下班回家了。回家后还是帮家里干活,取了玉米到磨房加工。磨房与菜园子是挨着的,来到磨房门口,看见一个人在菜园子门口转,我心想,谁呀,干什么呢?

过去一看,原来是刘绍棠。我说,你怎么这么晚,没有菜了,都下班了,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买菜啊?刘绍棠说,我是在看大家全收工了,才回家到这儿,但是买菜的人又特别多,我也不敢挤,等大家买完了,你们就下班了,也就没有菜了。我想,他这是怕别人说他干活不积极,就拖在后头走,心里有些同情他。我就给他支一招:你早晨出来的时候,跟我说一下,买什么菜,我留着,到时你回来,直接拿走就行了。

第二天早晨,他就到菜园子给我一个黑皮书包,说要小白菜什么的,我就预先把他菜放进包里,挂在门口的篱笆墙上。我等着他拿走包才下班回家。有一次我看见他,低头在篱笆墙边转来转去,他是高度近视眼,戴着眼镜。他看不见挂在篱笆墙上的皮包。有时候一些顽皮的孩童,取下皮包当玩具玩,不知道扔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后来,我把他买的菜放在我自己的家里,算准他收工的时间,让他上我家来取,反正是挺方便的。

我们运河人家用的都是柳条子编的篮子,就像电影《柳堡的故事》里那种猪腰式的篮子。电影《柳堡的故事》在我们村放映之后,村里人觉得我身段韵味像电影中的“二妹子”,于是也就这样叫开了。

我当时长得瘦瘦的,我梳两条大辫子,我爱笑,蹦蹦跳跳地走路,脸上红扑扑的,我就这样挎着一个篮子,走在去磨房的路上,半路上碰到他。后来他就说,我这个形象太让他难忘了,每当他迎面而来,看着我挎着篮子,满脸微笑,背对着夕阳走,金黄色的霞光照在我的头,我一走;霞光跟着我走,我一动,光芒四射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心里就怦怦跳。

我在村里,人缘很好,辈分很高,很多人都叫我小姑奶奶,但是好像从来也不这么叫我,一般都叫我“二妹子”,有时候叫我“臭儿”,有时候叫我“桂香”,臭儿与桂香都是我的小名。上学时学名叫做广芹。老辈人都叫我香姑娘。他经常上我家拿菜,我给他家里送菜。在他那个黑乎乎冷冰冰的屋子里,他对我说,你真像你妈,她是个好人,你也这么心善,我来儒林村,跟你们家的人说话,感到轻松,不紧张。

这样一来二去,我们的话就多起来了,春天的时候,我们村子地处运河,全是沙土地,天一刮风,就是沙尘暴,尘土飞扬;一下雨,土就很松软,成了稀泥。要是这两种天气,队里也就不出工了,他就到我家过来说说话。

我们一熟悉,我就发现其实他不是平时买菜时的低头轻声。他是一个大嗓门,人长得又高又大,说起话来就像炮响。他又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不会拐弯抹角。有一次,我妈妈叫他“宝琴头”,我很奇怪,一问才知是他的小名。我妈妈说,他是奶奶的心尖子,奶奶被打成“富农老太太”,在大街上扫垃圾,就满街喊他,老辈人都知道。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玩,一个大男人取一个小女孩的名字,我开始用这个名字喊他,一喊他就忍不住咯咯地笑。

因为有我的帮忙,他收工晚了,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等别人买了菜匆匆忙忙地回家做饭,他趁着没人,就逗留一会,与我说说话,用他后来跟我说的,那就是放松放松一天下来紧张的神经。我是一个爱笑的人,而且什么话都敢说,对他也没有成见。我就拿他的名字开玩笑,我说:宝琴头,你来了。他不搭腔,只眯着眼睛笑。他说,你叫广芹,我叫宝琴,我们的名字都有一个琴字,听起来叫起来好像一家人!我说,我是草头芹,才不跟你一家人呢!于是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们都感到一起说话,很开心,很愉快,谈话很有趣。

我家的常客

他刚回乡的时候,村里人对他有一些看法,因为他虽然从小在儒林村长大,但十几岁就住到北京了。他从小过继给他的大爷,但大多数的时间跟亲生父母住在一起,很少在村里住,对大爷大妈照顾不够。有一次大妈跟着他到城里住,他忙,他的妻子更忙,他的妻子是一位中学老师,每天上课,还要照管三个相差一两岁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时间与她说话,照管她。而且大妈是乡下的,他妻子是城里人,难免在生活上有些不和谐。有一次大妈得了感冒,他们夫妻俩没在意,大妈觉得委屈,就一个人回了儒林村,再也不愿到城里去,后来大妈去世,刘绍棠也没有回村料理后事,是叔伯们办的丧事。所以老一辈的人就说他不懂礼仪,不尽孝道,现在城里待不住,还不是回乡下!但还是不陷害他,很多电影电视里出现的“文革”期间惨无人道的迫害是没有的。乡土人家还是比较淳朴啊。

村里有很多刘绍棠的小学同学,村口开小店的宋凤义就是他的小学同学,那个时候,宋凤义在公社的综合厂上班,他有技术,厂里专门邀请他去,每星期回来一次,与刘绍棠倒接触不多。另一个小学同学是村干部,知道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底细,给他派点轻松活。

刘绍棠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虽然他那时心情不好,也不敢在人面前轻易发言,但是他的直性子不是一时半会儿改得了的。一有人跟他聊起天来,他就信口开起了河。有时在田头,有人开口讲儒林村的事,说起《红灯照》,有时会乱凑群英谱,他就忍不住替他们纠正。他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讲得有声有色,大伙儿都听得入了迷。于是他一时兴起,讲故事跑了题,别人再来一个话头,就管不住自己,一说两说就说到自己身上,说自己的遭遇,并很有激情地在大伙儿面前预告他的前景。他说有一个老革命干部,对他非常有感情,非常重视他的才华。于是大伙就私底下笑他痴心妄想,说他是“玉堂春落难逢夫”,仗着团中央的胡耀邦看重他、支持他、惦记他,不安心劳动。

他虽然是个直性子大嗓门,但他特别不喜欢别人说粗话,尤其是女孩子。他刚回村的时候,在西街上走,看见本家的两个女孩子在吵架,骂得很凶,都是很难听很粗野的话。他马上按捺不住走上前去,黑着脸很严肃地对两个女孩大声呵斥:你们骂什么呢,作为一个女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怎么可以这样满口脏话,这么没有教养!那两个女孩子乍一下被他说得愣住了,愣完了,就反骂他,说:我就骂了,你管得着吗?你自己还是个右派分子,受我们贫下中农的管制!你有这个资格吗!他噎住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从此以后他说不爱说话了,他说你看连小孩子都这么看待我,贬低我的身份,我还有什么话好说!

我父亲是管“留知”(指留在村里的知识青年)的,知识青年都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初中生,刘绍棠不会跟他们主动说话,说话是不允许的,会被人认为他在腐蚀拉拢好青年。上我家玩的人特别多,刘绍棠也来找我。我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不会因为刘绍棠被管制而不理他,有时候,聊得久了,他就坐下来吃晚饭。

刘绍棠有时候出去买点酒,我妈做许多棒子粥,把我爷爷每天摸的鱼烧起来,我们家人多,也不拘礼,随便吃饭,随便说话。吃完饭,就跟我父亲聊天,他们俩特别喜欢聊三国。记得有一次,他们说到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说周瑜假死,在棺材边埋了一个土雷,让诸葛亮来吊孝。诸葛亮掐指一算,知道周瑜在设计害他。诸葛亮扒在棺材边,眼泪鼻涕口水浇灭了土雷捻子,因此活了下来。刘绍棠也不争论,大家就笑。

通州是个革命根据地,民国的时候出过一个汉奸叫做殷汝耕,但也发生过许多战斗,有很多英雄故事,大家把刘绍棠当做一个落难的知识分子,落难的英雄,内心对他很尊敬,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北京的历史故事他都知道,所以经常听他讲故事。

我们家是个大屋子,东屋西屋两个大炕,坐炕的就是一长溜,炕下放着板凳,我们就这样坐着、挤着讲故事,听故事。爷爷在西屋里头,一般他是不说话的,他爱讲故事,但插不上嘴,他就爱跟我讲故事。我跟爷爷最亲,甚至超过我的父亲。

有一个晚上,他来找我二弟玩。我妈妈给他炒了一盘鸡蛋,一小碟咸菜,还有那天我妈从榆树上捋下来的榆钱,做成榆钱饭,一小壶酒,请他喝。

这个榆钱饭,是他喜欢吃的饭食之一。榆钱树在我们运河滩非常多,春日长,容易饿。所以我们小孩子凡到运河边去,就够点刚长出的嫩榆钱串儿,咬嚼咬嚼,塞塞肚皮。有时春荒,大人们也打榆钱儿的主意,把九成的榆钱儿和一成的玉米面粉,掺和一起,上屉锅里一蒸就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也算是不错的饭食,而更主要的是省得不少的主食,渡过饥荒。小时候,我妈妈曾带着他一起到运河边捋榆钱串吃。

这天下午,我妈指挥我和我的二弟上树捋榆钱串,他赶着队里的驴车刚巧路过,就和我们一起捡拾起来。当年一起搭帮上树的两个人,一个快四十,一个快五十,就仰起头,看二十岁的我和十几岁的弟弟,抱着像鳞片一样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地爬到树梢,折几支树杈,给他扔下来,看他小孩子似的在树底下大嚼大咽。

听说我们晚上吃榆钱饭,他就趁机来“混吃混喝”。

我感到有些累,我们那时的房子也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分卧室、厨房,功能都分清,那时睡觉、吃饭就在一个大屋里。我当着他的面就钻进被窝躺着,看他吃东西,听他说话。

我妈是个直性子的人。她问:你现在还写吗?

刘绍棠摇摇头。

我妈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还是写吧,别把手艺荒了。以后用得上!

刘绍棠点点头。

我妈叹了一口气,说:你是个落难的公子哥儿,可是吃了苦了。打小你都是泡在蜜罐里,这苦可怎么受得住?要不是你有个有情有义的好媳妇,我就把我的女儿给了你,也好照应照应你。

他呆了一下,看我一眼,我心里怦怦跳,却顾自不说话。他又看我妈,咳嗽一声,端起酒就喝上了。

一个藏了我俩名字的字

我喜欢看书,认字却不多,因为我们的初中刚好是“文革”的开始,谁也无心学习。卖菜要记账,算钱没问题,写名字却常写白字。比如说,刘绍棠来买菜,我在单子上先写菜的名字,再写他的名字,我就写了“刘少堂”三个字。因为当时我对刘少奇的名字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呢?我从北大“串联”回村就当了团支部书记,而且还是批斗组组长。中央有什么动静,我们下面就会很快贯彻执行,揪出我们身边的敌人进行阶级斗争运动。主张保护干部的叫“保皇派”,主张打倒干部的叫“造反派”。当时非常有名的“炮打司令部”,那就是针对刘少奇的,我们基层也展开了一场敌我战争,做到随时上接下连。因此我就自以为他的名字会是“少堂”,而不是“绍棠”。他看了我给他记的名字,哈哈直乐,说你还帮我重新取名字了。我被他笑得脸有些发热,谁让我书读得不多,心里没底。他就笑嘻嘻地对我说,我来教你认几个字吧!我说好,他就给我写了“介绍信”三个字,说中间是“绍”,不是“少”,然后又告诉我,他的“棠”是海棠花的“棠”,是因为他的命里缺木。我记住了,以后记账就写得清清楚楚的:刘绍棠。于是,刘绍棠这个人与他的名字就牢牢地印在我的心里。

有一次,天刮起了风,大伙儿就没出工,刘绍棠找到我们菜园子来,找我说话。我们说,天气不好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出工。说了一会儿话,他突然说我再教你写一个字吧。我诚惶诚恐,专心看他写字,我觉得我都有点崇拜他了,他怎么认得这么多的字?他先用笔在纸上写了两个“王”字,在下面又写上一个“木”字。我看不懂,说又是什么字?他说就是你名字里的琹(芹)呀!我摇头不懂,他就跟我解说,是古体字的“琴”字。

他说他的小名叫“宝琴”,是他的曾祖母取的,取自《红楼梦》里“宝琴踏雪”的典故。这个小名不但显出他们刘家书香门第的气息,又体现出运河滩人家的一种习俗:谁家孩子都有一个小名,容易养。比如我就叫香儿,我姐叫银子,我弟弟叫二铁、狗四。名字越贱越好养。刘绍棠又在字外面画了一个圈圈,说这个琹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琴字,我缺木,你姓木(杨是“木”字旁)。他说,他这是从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集》得到的灵感,演化过来的。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战斗的地方是上海法租界,先生就是把“租”和“界”两个字各取一半,取名“且介亭”,“租”、“界”两个字藏在里面,这杂文集的题目就很有含义的。鲁迅先生,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是他心目中的文学圣人,所以他也模仿先生,把我们的名字藏在里边,虽然其中的奥妙与先生的初衷完全不同,但是学了先生的藏字方式,把我们名字藏在里面,却是很有意思的。

但我现在想想,我们俩的结果就好像藏在里面的字一样,只能是藏在里面,走不出来,我不是迷信,有些东西,是讲不清楚的。我点了点头,又对他有了许多的敬佩,没想到一个“琹”字,还有这么多的含义,这么多的讲究与学问。

一九七二年,我二十一岁,他给我写第一封信,写生日祝词,用了这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字——琹。

我二弟当时才十四五岁,他刚好当“孩子王”。刘绍棠特别喜欢跟小孩子玩,跟小孩子玩,就没有郁闷了,心理很年轻,心情就轻松了。我弟是个实在的人,用刘绍棠的话说就是“很儒雅”。打个比方说,我们生产队的人一起干活,收工了,大伙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说说笑笑,经过一个黄瓜架下,别人顺手牵羊扯下一根,放在嘴里大嚼大咽,只有他无动于衷,到菜园里掏钱买。生产队劳动的时候,队长要是不在,大伙儿拿队里的东西,只有他不拿,说他不会捡便宜。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处事斯文,喜欢听刘绍棠说天文地理,因此他们两人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刘绍棠还有一个小孩子朋友,就是宋凤成。当年,宋凤成十三岁。宋凤成不爱上学,年龄小,不能到队里挣工分,就赶着自己家的老母猪,到河滩里放牧。没听说过母猪也能像牛一样到河滩里撒欢是不是?那还不是为了省点喂猪的粮食?于是他们俩一个放猪、一个放牛,在开满鲜花、长着野菜的运河滩上,一起行走,一起聊天,成了好朋友。十八岁的时候,宋凤成当兵走了。当兵复员回来,因为家庭成分好,他入了党,回村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一九九六年,刘绍棠生病住院,他还代表大队去医院看望他。

有时候我到他家去玩,他在看书,我看见他皱着眉头,我就笑着说,你为什么不高兴?他看着我,没有说话,只是叹气。我也没有当一回事,还嘻嘻哈哈地借他的书看,他说,我这里只有《毛泽东选集》,没有别的书。我说,你瞎说!你是一个有名的作家,怎么没有书?小气就是了!他说,我给你推荐一本书,是革命故事。我说我才不看呢,他说,我的书可是有毒的。我说毒死也比闷死强!他说:我是个右派分子,我这个人很坏的,你不怕我腐蚀你?我说,我不怕,我百毒不侵。谁坏谁好,我瞅谁都挺好。

我真的喜欢看书,听故事。有一次我就看着一本无头无脑的书,他上我家来找我弟弟,看见了就向我要过去看。他看了一会说,这本书你不用看,写得不好,没有什么意思。我说,不看这本书,你又不借我书,我看什么?他看住我,很郑重地说:“好,我借给你书看,你过来拿,但你不能告诉别人,这样会害了你!”

我记得第一本书拿的是《静静的顿河》,俄国作家肖洛霍夫写的。后来他又给我看《红楼梦》。我对他说,你不是作家吗?你写的借给我看看。当时他出版的书,根本没有办法带在身边,书店里找不到,也不能卖,“文化大革命”都革掉了。他就说,你喜欢看什么书,我给你写!我说就给我写打仗的。那个时候,电影里演的都是战争,如《卖花姑娘》、《摘棉花的时候》,朝鲜人拍摄的。他说,我对战争不熟悉,给你写其他的吧。

一九六九年,我的六弟出生了,取的小名叫狗八。他在我们的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在我们家族中排行是第八。我的五弟已经两岁了,一直叫狗七。在我们农村,一般家里的孩子都先起一个小名,等上学了,再想着起一个学名。请一个有学问的人起。

刘绍棠当算是有学问的人了,就请他为我的两个弟弟取名。刘绍棠从鲁迅先生的诗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中抽出几个字,取名为广宇、广连。

记得当时取名字的时候,他的解释让我们全家都对他敬佩三分。说这名字不但从诗里脱出来,有含义,而且很大气。这样我们就来来往往,非常愉快地交往着。到秋天大萝卜上市的时候,我离开了菜园子,到院场去打稻草绳去了,就没有多少时间见面。

冬天的时候,他就放假回京过年了。

同类推荐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热门推荐
  • 网文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汇总

    网文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汇总

    网文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汇总,旨在交流心得
  • 绝世皇妃本宫要休夫

    绝世皇妃本宫要休夫

    她是轩元国丞相的爱女从小就倾心于轩元国最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他,也如愿以偿的嫁给了他,成为了一国之后,但他不爱她,恨她,是她害的他心爱的女子不能做正室,好!她要做就让她做,她做了他的皇后,却不料惨死在妾室手里,重生归来,她要统领后宫,为孩子与以前的自己复仇,让他们为惹毛本宫而后悔。。。。
  • 仙钟

    仙钟

    “梦里花开,花开如梦。花非花,梦非梦……”在杜惟日复一日的梦中,树下头顶金钟的那人总在诵经。“铛!”而每日清晨,那从梦中而来的钟声,必然回响杜惟耳畔。道经养魂,钟声淬体。终有一日,名门弃子必将叩开仙道的大门。崛起于微末,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都市奇异谈

    都市奇异谈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已经让大多数人,没有力气来相信鬼神的存在了,没有人知道,你匆匆走过的角落里,是否有一双迷茫的眼睛望着你。也没有人知道,她带起的一阵风,会不会吹散那些脆弱的初生灵魂。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一段天倾大劫之下家国大义,气节为先的历史,一群生活在人类另一面,无声付出的人。本故事纯属虚构,非正统道家小说,现代修真,无男主,不喜勿入!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新编教藏总录流衍序

    新编教藏总录流衍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要你一世爱我一人》

    《要你一世爱我一人》

    在悉尼,原本沈影曦是要和他爸爸沈泽怀一起去舞台那里,看那布置怎么样?可在他们要出门时,沈泽怀手机响了。聊了一会,他跟沈影曦说,他有会议要开不能去了。沈影曦听到后,一气之下。冲出家门,向马路跑去。后来一辆小轿车见状,他急忙刹车。可后来还是撞上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医院........
  • 屌丝碰上爱情

    屌丝碰上爱情

    爱情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让人为之欢喜、心酸。太多的人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亦有太多的人没能去珍惜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拼了命的去挽回却发现随着时间的流去留下来却只有回忆
  •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人们外出旅游观光或走亲访友,最担心的是“钱”丢失或被盗。那么旅行途中应怎样藏钱呢?要找准“藏”钱的地点。钱的存放要化整为零,大票面的放在贴身的内衣内裤外面的几个口袋里,并至少应分在两处。元和角票是旅行中最频繁使用的,对这笔钱宜分散放在上衣和裤子外面的几个口袋里,每处总数三五元而已。钱包和背包里原则上不应放钱。在公共车辆上,更切忌背在背上,而夹克、西装也应拉上拉锁或扣上扣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怕失窃而一直“攥紧”或“抱住”钱袋,那狡猾的小偷就会紧紧地盯上你乘机下手,因此,对藏钱处既要时时小心,又不能太显眼。
  •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2016年7月新书《一吻倾情,总裁的秘婚佳妻》开更啦,求收藏~~~~http://novel.hongxiu.com/a/1311352/她不相信婚姻,却在遇见他的时候,提出结婚。他也不相信婚姻,却鬼迷心窍的同意了。不过,新婚生活似乎美好的超出他的预期。他喜欢每天早晨餐桌上摆好的营养早餐;他喜欢每天下班之前接到她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家吃晚饭;他喜欢所谓的夫妻生活,事后抱着她睡的感觉很好。总之,婚姻生活其实也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糟糕。他以为他和她的日子,过得相当和谐。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提出离婚!结婚的时候,他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可是离婚?他要好好考虑一下。他还没有考虑出个结果来就已经气炸了!她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他的面前,一百万的赡养费是她提的唯一要求。他勾唇冷笑,三个月换一百万,她打的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原来她要的,不过是他的钱!他本来可以不签字,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给她。到底他还是签字了,一百万也亲自打进她的账户。他把离婚协议书甩到她脸上,“滚,老子再也不想看见你!”世界这么小。七年之后再相遇,她还是美丽的叫他恨的牙痒痒,只是身边多了个6岁的儿子,父不详。所有人都说那个孩子简直就是缩小版的他,仔细一看,确实很像。她说:“孩子是我的,和你没关系,请记住,我们早就离婚了。”原来,她和他结婚,为的只是要个孩子,她不相信婚姻,只要宝宝不要宝宝的爹!靠!他也不相信婚姻!但是,儿子和儿子的妈,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