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8800000017

第17章 参考文献

主要译作:(汉译姓氏按英文26个字母序)

[1]艾华著:《中国的女性与性向: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施施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理安·艾斯勒著:《圣杯与剑—“男女之间的战争”》,程志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1997年第三次印刷。

[3]凯瑟琳·巴里著:《被奴役的性》,晓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西蒙·波娃著:《第二性——女人》,桑竹、南珊翻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西蒙·波娃著:《女性的秘密》,晓宜、张亚莉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

[6]波伏瓦著,《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7]苏珊·布郎米勒:《女性特质》,徐飙、朱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让·杜歇著:《第一性》,周征凌、范倍思译,海天出版社2001年版。

[9]约瑟芬·多诺万著:《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海伦·费希尔著:《第一性》,王家湘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傅莱丹著:《女人:走出陷阱》,毛迅等译,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2]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奥秘》,巫漪云、丁兆敏、林无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年版。

[13]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奥秘》,程锡麟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困惑》,陶铁柱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5]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奥秘》,程锡麟、朱徽、王晓路译,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6]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白皮书》,邵文实、王爱松译,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7]米歇尔·福柯著:《性经验史》,余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苏珊·格巴著:《“空白书页”和女性创造力的问题》,载《最新西方文论选》,王逢振等编,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19]杰梅茵·格里尔著:《女太监》,欧阳昱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20]杰梅茵·格里尔著:《女太监》,欧阳昱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1]贝尔·胡克斯著:《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吉尔波特和格巴著:《镜与妖》,见《文学理论的未来》,拉尔夫·科恩主编,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

[23]卡罗尔·吉利根著:《不同的声音》,尚巍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24]苏珊·S·兰瑟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吉尔·里波韦兹基著:《第三类女性》,田常晖、张峰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6]葛尔·罗宾等著:《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李银河译,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27]凯特·米莉特著:《性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8]凯特·米莉特著:《性政治》,宋文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摩根:《女人的起源》,刘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30]陶丽·莫依著:《性与文本的政治》,林建法、赵拓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1]朱迪斯·劳德·牛顿著:《历史一如既往?——女性主义和新历史主义》,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2]菲利斯·切斯勒著:《女性的负面》,汪洪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年版。

[33]凯瑟琳·R·斯廷普森著:《伍尔夫的房间、我们的工程:建构女权主义批评》载《文学理论的未来》,拉尔夫·科恩主编,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

[34]埃莱娜·西苏著:《从潜意识的场景到历史的场景》,载《文学理论的未来》,拉尔夫·科恩主编,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

[35]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玛丽·沃斯通克拉夫和约翰·斯图加特·穆勒的《女权辩护·妇女的屈从地位》,王蓁、汪溪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7]伍尔夫著:《一间自己的房子》,王还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38]艾莱恩·肖瓦尔特著:《妇女、疯狂、英国文化,1820~1980》,陈晓兰、杨剑峰译,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艾莱恩·肖瓦尔特著:《走向女权主义诗学》,见《当代艺术文化文化学》,周宪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0]艾莱恩·肖瓦尔特著:《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见《最新西方文论选》,王逢振等编,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41]艾莱恩·肖瓦尔特著:《我们自己的批评》,见《文学理论的未来》,拉尔夫·科恩主编,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版。

[42]艾莱恩·肖瓦尔特著:《女性主义与文学》,郭乙瑶译,见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

[43]玛丽·伊各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陈彩霞、林树明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4]伊丽莎白·詹威著:《妇女文学》,郑启吟译,见《美国当代文学》,丹尼尔·霍夫曼主编,《世界文学》编辑部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国内学者主编的选译本:

[1]陈顺馨、戴锦华选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批判与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3]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5]王逢振等编译:《性别政治》,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郑伊主编:《女智者共谋——西方三代女性主义理论回展》,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8]朱虹、文美慧主编:《外国妇女文学词典》,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

部分论作

[1]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采薇:《女性主义文学研究与大众文化视野——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侧写》,载《文艺评论》1999年第2期。

[3]陈纯洁:《女性文学与妇女解放50年》,载《文论报》1999年7月29日。

[4]陈红梅的《双性同体论: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困惑与出路》,载《前沿》2008年第11期。

[5]陈厚成、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陈惠芬著:《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7]陈捷:《生命的舞者——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道路》,载《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年第1期。

[8]陈骏涛:《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载《东南学术》,2003年第1期。

[9]陈宁:《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解构与建构》,载《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

[10]陈思和主编:《文学中的妓女形象》,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11]陈顺馨著:《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陈晓兰著:《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3]陈志红著:《反抗与困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4]程锡麟:《肖沃尔特与〈姐妹的选择〉》,载《外国文学》1998年第5期。

[15]戴锦华著:《镜城突围》,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16]戴锦华:《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17]戴锦华:《犹在镜中》,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18]邓利著:《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董之林:《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从90年代文学思潮中“躯体写作”谈起》,载《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

[20]杜芳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载《文学艺术》2000年第12期。

[21]杜鹃、隋忆越的《人文主义文化语境中的西方女性文学》,载《淮海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2]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郭英剑:《男性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当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述评》,载《外国文学》1997年第3期。

[24]海莹、花建:《FEMINISM是什么?能是什么?将是什么?》,载《上海文论》1989年第2期。

[25]韩莓:《新时期女性都市小说主题论》,载《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

[26]贺萍:《困惑与寻求:知识女性的精神探索——兼谈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历史发展轨迹》,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三期。

[27]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胡全生:《“仁”与“智”的撞击——美、法女权主义批评之比较》,载《国外文学》1997年第1期。

[29]荒林、王光明著:《两性对话》,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30]荒林主编:《中国女性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31]荒林:《贝蒂·弗里丹:“绝望的主妇”点燃当代女权运动》,载《社会科学报》2006年3月9日。

[32]黄梅著:《女人和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33]黄涛梅:《弗吉尼亚·沃尔夫文学批评观摭论》,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J1,2006年第9期。

[34]黄涛梅:《“女人与小说”杂谈三篇》,载《读书》1987年第6、8、10期。

[35]冀艳:《从当下语境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载《前沿》,2007年第12期。

[36]蒋云飞:《“双性同体”与创作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载《文艺理论研究》1999第3期。

[37]金文野:《有“性别”的思想——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思想价值》,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12期。

[38]康正果著:《女权主义文学述评》,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39]康正果著:《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0]黎慧:《谈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载《文学自由谈》1987年第6期。

[41]李琨:《对当前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2]李武华:《女性的异化与男权的颠覆——以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鲁迅小说》,载《语文学刊》2006年第9期。

[43]李小江著,《你的“奥秘”中是否有我?》,载《读书》2000年第6期。

[44]李小江:《女人,一个悠远美丽的传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5]李小江等著:《女性?主义——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李小江:《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审美地位》,载《上海文论》1990年第1期。

[47]李小江:《夏娃的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8]李小江:《英国女性文学的觉醒》,载《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

[49]李新灿著:《女性主义观照下的他者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0]李银河著:《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51]李银河:《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52]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李英翠:《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载《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9月第15卷第3期。

[54]林丹娅著:《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5]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糊涂账》,载《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3期。

[5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7]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版。

[58]林树明:《中国大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应》,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9]林幸谦著:《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林幸谦著:《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林晓云:《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思想资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62]刘慧英著:《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的男权意识的批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63]刘思谦著:《“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64]刘思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载《南方文坛》1998年第2期。

[65]刘思谦:《女性文学这个概念》,载《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

[66]刘霓著:《西方女性学——起源、内涵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7]罗钢、裴亚莉:《种族、性别与文本的政治——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与批评实践》,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8]罗慧兰:《贝蒂·弗里丹与〈女性的奥秘〉》,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69]罗婷等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0]孟悦、戴锦华著:《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1]彭珺洁:《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叙事策略研究》,2008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大学,馆藏号:Y12898372008.

[72]齐红,林舟:《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载《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

[73]乔以钢著:《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74]秦喜清:《谈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载《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75]邱仁宗主编:《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6]屈雅君主编:《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7]荣维毅:《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浅议》,载《北京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3期。

[78]盛宁著:《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女权主义的批评》一节。

[79]盛宁著:《人文的困惑与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80]盛英著:《中国新时期女作家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81]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82]邵燕君:《“美女文学”现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3]石晓静:《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简述》,载《科学之友》,2007年第14期。

[84]佘艳春:《女性历史叙事与性别文化》,载《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

[85]宋菲菲:《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阈下女性含义的阐释》,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6]宋素凤著:《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87]孙桂荣:《女性主义的“中国焦虑”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深化》,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5期。

[88]孙绍先:《“贵族化”的中国“女性主义”》,载《天涯》2005年第1期。

[89]孙绍先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0]谭大立:《“理论风暴中的一个经验孤儿”——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产生和发展》,载《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增刊。

[91]谭正壁著:《中国女性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92]唐红梅:《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指向与存在维度》,载《美与时代》2006年第9期下。

[93]唐晴川:《20世纪末的女性个人化写作及其意义》,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

[94]陶文文:《当下中国女性主义艺术面临着后现代的挑战与颠覆》,载《艺术探索》,2005年第6期。

[95]解玺璋著:《中国妇女向后转》,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96]王爱松:《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97]王斌:《关于我的真理——透视个人化写作》,载《科学教育家》2008年第12期。

[98]王绯著:《睁着眼睛的梦——中国女性文学书写召唤之景》,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99]王绯著:《女性阅读与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00]王逢振:《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略观》,载《上海文论》1989年第2期。

[101]王逢振:《既非妖女、亦非天使——略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载《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102]王逢振:《关于女权主义批评的思索》,载《外国文学动态》1986年第3期。

[103]王逢振:《女权主义批评数面观》,载《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104]王逢振:《女权主义批评面面观》,载《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1期。

[105]王建香、王洁群:《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当代踪迹》,载《求索》2006年第12期。

[106]王金玲:《后现代主义:中国大陆女性主义面临挑战与颠覆》,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1期。

[107]王琳:《走出女性心灵的樊篱——新时期女性文学若干心理症结的梳理》,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108]王岳川:《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权主义批评》,载《学习与探索》1993年第1期。

[109]王政著:《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110]文洁华:《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发展与批评》,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111]吴新云著:《身份的疆界: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思想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2]西慧玲著:《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13]谢鹏、郭晶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14]谢永新:《译介·批评·建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我国的发展》,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东方丛刊》,1996年第3期。

[115]徐敏著:《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6]徐艳蕊著:《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7]徐颖果:《中英女性文学及其女性主义文学之比较》,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18]阎纯德主编:《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119]阎勤民著:《女性潜意识》,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120]杨彬:《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目标与出路》,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21]杨春雪、朱丹:《是女性主义创作吗——对迟子建创作的一种思考》,载《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122]杨晓莲:《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123]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24]于东晔著:《女性视域: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文学女性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5]乐铄:《90年代女性私小说“性别”弱视》,载《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3期。

[126]张翠萍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7]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序》,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8]张凌江:“有差异的声音——女性主义批评之我见”,http://www。gzu521.com/paper/article/sociology/200607/3028_3.

[129]张宽:《关于女性批评的笔记》,载《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2期。

[130]张晓玲著,《妇女与人权》,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31]张岩冰著:《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2]周华山著:《阅读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3]周乐诗:《换装:在边缘和中心之间(女性写作传统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策略)》,载《文艺争鸣》1995年第5期。

[134]周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35]赵稀方:《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见www。cc。org。cn/zhoukan/guanchayusikao/0105/-3k。

[136]赵稀方:《斯皮瓦克: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载《上海文化》2006年第5期。

[137]朱虹著:《美国女作家作品选》(1981)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1983)中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进行了初步的介绍的“序言”。

[138]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翻译理论、比较文学等:

[1]陈犉、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黄乔生著:《西方文化与现代中国妇女观》,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3]刘宓庆著:《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版。

[4]谢天振著,《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谢天振主编,《翻译的理论建构和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谢天振著,《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7]张南峰、荘柔玉编辑:(中国台湾)《中外文学》(2002年第3期)之《多元系统研究》专辑。

[8]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版。

[9]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版。

[1]Barrett,Michele.Women's Oppression Today:The Marxist/Feminist Encounter(London and New York:Verso,1988).

[2]De Beauvoir,Simone.Trans.H.M.Parshley.The Second Sex(New York:Vintage,1974).

[3]Belsey,Catherine,and Jane Moore ed。The feminist Reader:Essays in 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Literary Criticism(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hire:Macmillian Education,1989).

[4]Bhabha,Homi。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Routledge,1994).

[5]Boone,Joseph A.,and Michael Cadden。Engendering Men:The Question of Male Feminist Criticism(New York:Routledge,1990).

[6]Brown,E.and Marjanne E.Goozae ed。International Women's Writing:New Landscapes of Identity(Westport,Conn:Greenwood Press,1995).

[7]Burchell,C.Gordon and P.Miller eds,The Foucault Effect(Sussex:Harvester Press,1991).

[8]Cameron,Deborah ed.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Language:a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9]Chesler,Phyllis。Women and Madness(New York:Doubleday,1971).

[10]Chodorow,Nancy.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

[11]Cixous,Helene and Catherine Clement。The Newly Born Woma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6).

[12]Cornillon,Susan Koppelman ed.Images of Women in Fiction:Feminist Perspectives(Bowling Green,Ohio:Bowling Green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1972).

[13]Delbanco,Andrew。Required Reading:Why Our American Classics Matter Now(New York:Nooday Press,1998)。

[14]Diamond,Arlyn and Le Edwards eds.The Authority of Experience:Essays in Feminist Criticism(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77).

[15]Donovan,Josephine.Feminist Theory: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of American Feminism 2nd.Edition(New York:Ungar,1992).

[16]Donovan,Josephine ed。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Explorations in Theory(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9).

[17]Duchen,Claire.Feminism in France:From May'68 to Mitterran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6).

[18]Ellman,Mary.Thinking about Women(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8).

[19]Evans,Sara。Personal Politics:The Roots of Women's Liberation i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the New Left(New York:Vintage Books,1980).

[20]Favret,Mary A,and Nicola J.Watson。At the Limits of Romanticism:Essays in Cultural,Feminist and Materialist Criticis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4).

[21]Felski,Rita.Beyond Feminist Aesthetics:Feminist Literatur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2]Fetterley,Judith.The Resisting Reader:A Feminist Approach to American Fiction(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8).

[23]Fisher,Dexter ed.The Third Woman:Minority Women Wri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0).

[24]Foster,Shirley and Simons.What Katy Read:Feminist Re reading of“Classic”Stories for Girls(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hire;Lowa City:MacMillian;University of Lowa Press,1995).

[25]Gunew,S ed。Feminist Knowledge:Critique and Construct(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

[26]Foucault,Michel。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ume one):An Introduction(Harmondsorth:Pelican,1981).

[27]Flax,Jane。Thinking Fragments:Psychoanalysis,Feminism,and Postmodernism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28]Fraser,Nancy,and Sandra Lee Bartky,eds。Revaluating French Feminism:Critical Essays on Difference,Agency and Culture(Bloomington:Indiana Up,1992).

[29]Friedan,Betty。The Feminine Mystique(New York:Norton,1963).

[30]Ferguson,Moira ed,First Feminists:British Women Writers from 1578 to 1799(Old Westbury:Feminist Press,1984)。

[31]Gallop,Jane。Around 1981:Academic Literary Theo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32]Gilbert,Sandra M.and Susan Gubar。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

[33]Gornick,V.and B.K.Moran eds,Women in Sexist Society:Studies in Power and Powerlessness(New York:Basic Books,1971).

[34]Green,Gayle,and Coppelia Kahn ed。Making a Difference:Feminist Criticism(London:Methen,1985).

[35]Grosz,Elizabeth。Sexual Subversion:Three French Feminists(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Publishers ltd。,1989).

[36]Harcourt,Wendy ed.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ondon and New Jersey:Zed Book ltd,1994).

[37]Heilbrun,Carolyn。Toward a Recognition of Androgyny(New York:Harper Colophon,1973).

[38]Hollins,Susan Tower,Linda Pershing and M.Jane Young,ed.Feminist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Folklore(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

[39]Hooks,Bell。Feminist Theory:From Margin to Center(Boston:South End Press,1984).

[40]Humm,Maggie.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New York,London:Harvester Wheatleaf,1994).

[41]Humm,Maggie.Feminist Criticism:Women as Contemporary Critic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6).

[42]Irigaray,Luce.This Sex Which Is Not One trans。Catherine Porter and Carlyn Burk(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

[43]Irigaray,Luce.An Ethics of Sexual Difference,trans。Carolyn Burke&Gillian Gill(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3).

[44]Johnson,Barbara。The Feminist Difference:Literature,Psycho analysis,Race,and Gender(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5]Kaplan,Cola ed。Salt and Bitter and Good:Three Centurie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Women Poets(New York:Feminist Press,1975).

[46]Kauffman,Linda,ed。Feminism and Institutions:Dialogues on Feminist Theory(New york:Black well,1989).

[47]Kristeva,Julia.About Chinese Women。Trans.Anita Barrows(New York:M。Boyars,1986c;1977).

[48]Kristeva,Julia.Desire in Language: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Ed.Leon S.Roudiez.Trans.Alice Jardine(New York:Columbia UP,1980).

[49]Kristeva,Julia.Tran.By Anne M.Menke.Language the Unknown:an Initiation into Linguistic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9).

[50]Lacan,Jacques.The Seminaire.Livre lll.The Psychoses,1955-1956,trans&notes by Russell Grigg(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51]Lanser,Susan Sniader.Fictions of Authority:Wome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oice(Cornell Universit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

[52]Laudry,Dorna,and Gerald Maclean。The Spivak Reader:Selected Works of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New York:Routledge,1996).

[53]Lauret,Maria。Liberating Literature:Feminist Fiction in America(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4)。

[54]Mahl,Mary and Helene Koon eds,The Female Spectator:English Women Writers before 1800(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7).

[55]Mezei,Kathy,ed。Ambiguous Discourse:Feminist Narratology and British Women Writers(Chapel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6).

[56]Milett,Kate.Sexual Politics(Garden City:Doubleday,1970).

[57]Mitchell,Juliet。Psychoanalysis and Feminism:A Radical Reassessment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London and New York:Penguin Books,1974).

[58]Moi,Toril.Sexual/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London,New York:Methuen,1985).

[59]Moraga,Cherrie and Gloria Anzaldua eds。This Bridge Called My Back:Writings by Radical Women of Color(Watertown,MA:PersephonePress,1981).

[60]Morris,Pam。Literature and Feminism:an Introduction(Oxford,UK;Cambridge,Mass:Blackwell,1993).

[61]Parker,Alice A。and Elizabeth A.Meese ed.Feminist Critical Negotiations(Amsterdam;Philodelphia:J.Benjamins Pub.Co,1992).

[62]Richardson,Angelique and Chris Willis ed。The New Women in Fiction and in Fact(New York:Palgrave,2001).

[63]Robbins,Ruth。Literary Feminisms(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0).

[64]Rosaldo,Michelle Z.&Louise Lamphere,Women,Culture and Society(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65]Ruthven,K.K.Feminist Literary Studies:an Introduction(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66]Said Edward,Orientalism(New York:Vintage,1970).

[67]Saussure,Ferdinand de。A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London:Fontana,1974).

[68]Sawicki,Jana。Disciplining Foucault:Feminism,Power,and the Bod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1).

[69]Say,Elizabeth A。Evidence on Her Own behalf:Woman's Narrative as Theological Voice(Savage,M.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1990).

[70]Showalter,Elain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

[71]Showalter,Elaine ed.(?)The New Feminist Criticism:Essays on Women,Literature and Theory(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5).

[72]Showalter,Elaine Sister's Choice:Tradition and Change in American Women's Writing(Oxford:Clarendon Press,1991).

[73]Showalter,Elaine The Female Malady:Women,Madness and English Culture(1830-198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74]Smith,Barbara。The Truth that Never Hurts:Writings on Race,Gender,and Freedom(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8).

[75]Snaith,Anna.Virginia Woolf:Public and Private Negotiations(Basingstoke:New York:MacMillian;St。Martin's Press,2000).

[76]Tracy,Laura.“Cathing the Drift”:Authority,Gender,and Narrative Strategy in Fiction(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88).

[77]Waelti Walters,Jennifer.Feminist Novels of the Belle Epoque:Love as a lifestyle(Bloomington,Ind.: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78]Wales,Katie ed.Feminist linguistics in Literary Criticism(Cambridge,England:D.S.Brewer,1994).

[79]Walker,Alice.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s(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

[80]Walker,Nancy A.Feminist Alternative:Irony and Fantasy in the Contemporary Novel by Women(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0).

[81]Washington,Mary Helen ed.Midnight Birds:Stories by Contemporary Black Women Writers(New York:Doubleday,1980).

[82]Watkins,W.Twentieth century Women Novelists:Feminist Theory into Practice(Houndmills,Hampshire;New York:Palgrave,2001).

[83]Waxman,Barbara Frey ed。Multicultural Literatures through Femininst/poststructural Lenses(Knoxville:University of Tennessee,1993).

[84]Weedon,Chris.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Great Britain,1987).

[85]Woolf Virginia.A Room of One's Own(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29).

同类推荐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神秘邮件

    神秘邮件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包括了《凯》、《秘密的玫瑰》和《红》三本作品集,每本作品集中还包括了若干篇散文,如《神奇的生物》、《声音》和《仙猪》等。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笑笑生谈

    笑笑生谈

    从民国武术说起,聊聊杜月笙、太极拳、男风、名妓。充分展现了各时代的社会情况。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热门推荐
  • 金箓延寿设醮仪

    金箓延寿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爱恋

    TFBOYS之我们之间的爱恋

    想知道,自己看噻。。。。。。。。。。。。。。。。。。。。。。
  • 走在科学最前沿

    走在科学最前沿

    科学充满生机、充满惊奇、也变得更加人性化!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科学已经不是专属,而是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变得普遍,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 神伏

    神伏

    天地变,风云起,破天幕,领万族。七界尽在手掌中,登得顶峰定乾坤。欺父母者,杀!辱爱人者,灭!挡前行者,屠!我只要站起便可让天空不再明亮!我只要坐下便可让大地为之颤抖!《神伏》将给各位展现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终有一天神必降临。
  • 天荒殿

    天荒殿

    万物致使,则无不荒诞。天荒,乃是上一纪元遗留所形成的势力共有分殿五座,北,离月殿南,古山崖西,莫风门东,幕藏府中,秦歌楼他们共属于天荒,乃是上个纪元的遗存,现今纪元的影子,拥有诡异莫测的力量,却隐于天地。他们在等待,等待一个人的出现,带着他们走出这轮回不止的命运,迎战那即将出现的浩劫,这一纪元就要结束,新的灾难将要降临。一个承载命运的少年,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都将随着他的前行,而一一打开。当你握住剑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把命运踏于足下。
  • 惊天道主

    惊天道主

    天外坠落神秘虚影,仙霞偶得雷纹道瞳。林惊雷在无良师傅的教导下踏入武道。为守护美女班主任,组建整合地下势力,撵灭一切敌对势力。又得老头赠赐奇异兽卵,手持黝黑长棍,身伴变异凶兽,只为扫清身前障碍,不被他人所欺。敌人说他:残暴无情;挚亲说他:柔情似水;朋友说他:情侠仗义。战破这片天,踏碎这方地。看我如何征战四方,踏入武道巅峰。——林惊雷
  • 英雄联盟之最强弃少

    英雄联盟之最强弃少

    他,LOL创始人之一,集万千华丽于一身,然而,一场惊人的变故,他失去了所有!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浴鹤庵诗集

    浴鹤庵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古世纪:弯刀荣耀

    上古世纪:弯刀荣耀

    以第三代网游巨作《上古世纪》为背景的魔幻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