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29400000014

第14章 建材工业效益

提要

2000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长和需求拉动,中国建材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面临环境、资源和成本上涨的压力,建材工业改变片面追求以规模、数量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以质量、效益增长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为此,本文选择了一系列指标,围绕资源转化效率、经营效率、贸易竞争力、社会效益四方面考察了2000~2006年间我国建材工业的增长质量。研究显示,该期建材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贡献率基本上均呈现不同程度提高;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建材工业贸易竞争力总指数不断提高,但非金属矿物产品中采选产品贸易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建材工业在出口贸易中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远低于同类产品的进口价格;建材工业废气排放和废物综合利用量不断增加。综合分析表明,2000~2006年我国建材行业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改善,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提高。此外,本文对建材工业效率指标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建材工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建材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受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建材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建材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839.7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303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97%。其中,2006年增长率高达27.6%,是2000年以来最高年增长率。在重点建材产品中,2006年水泥产量突破12亿吨,较2000年的5.97亿吨增长1倍;平板玻璃产量达到空前的4.4亿重量箱,约为2000年的2.7倍,其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28%。玻纤和陶瓷砖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7.84%和13.57%。

建材工业的增加值和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长变化情况看,2000~2006年建材工业和主要建材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2004~2005年,由于受煤电油运紧张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建材工业的增加值以及主要建筑材料产品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6年建材工业较前期有所好转,工业增加值及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幅度显著上升。

2.投资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

2000~2006年间,建材工业投资力度创下历史最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8亿元,是“八五”和“九五”期间投资总计3293亿元的2.21倍。2000~2006年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7.8%,较“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30.71%上升了7.1个百分点。同样,由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2004年和2005年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保持继续增长的同时,增长幅度明显回落,2006年投资增长同比提高。但是,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大量的先进工艺和技术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泥、玻璃等生产流程中;与此相应,产品结构中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差异化产品的比重有所提高。根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到2006年底,国内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达到50%左右,浮法玻璃产量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82%,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比重由35%提高到45%。

3.空间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建材工业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无论从企业分布还是从工业总产值分布看,均表明我国建材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2005年,东部地区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中有63%企业分布在东部地区,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263亿元,占全国建材工业总产值的70%。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3%和9%。此外,从动态性变化看,2000~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呈现出向东部地区集中的倾向。就企业分布而言,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数比重由53%上升到63%,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略有上升,由66%上升到70%,同期,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数和总产值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2005年后我国建材工业区域增长呈现出重心向中西部转移的新趋势。据资料显示,2006年,中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40.32%,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29.32%,都超过东部地区建材工业25.2%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中部地区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51.43%,西部地区增长36.84%,东部地区增长25.75%,中西部地区比重从2003年的48.5%上升到56.29%。由于中西部地区在能源价格、人工成本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建材工业增长重心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适应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市场需求。建材工业这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和输入先进技术及管理方式,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水泥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并呈现规模化特征。

4.所有制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国家投资对生产能力增长的影响作用在逐步减弱,国家预算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企业自筹及其他资金逐步成为建材工业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建材工业的所有制结构看,2000年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和集体经济企业数占建材工业总企业数的比重分别为25.4%和36.09%,到2005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数在建材工业总企业数中的比重分别下降到10.59%和10.33%;而私营企业数所占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11.46%提高到2005年的44.89%,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数所占的比重也由7.43%提高到16.54%。截至目前,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建材工业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建材工业增长绩效评估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资源依赖型的建材工业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就是一个更加严峻和突出的问题。为了考察我国建材工业当前的增长质量,我们选择了一系列指标从资源转化效率、经营效率、贸易竞争力和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反映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投入产出或资源转化效率

资源转化能力是将生产要素和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和效能,它主要体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能源消耗强度、增加值率、新产品率四个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了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积极性等;能源消耗强度反映了行业万元产出能源消耗量;增加值率反映工业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了建材工业生产效率状况。

(1)全员劳动生产率。展示了我国2000~2005年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动情况。2000~2005年,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名义劳动生产率分别由22234万元/人·年、27436万元/人·年上升到48737万元/人·年、55283万元/人·年,劳动生产率水平分别提高了1倍左右;其间,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4.04%和19.60%,高于同期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建材工业劳动生产率正不断改善,并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从非金属矿物制品内子行业看,各个子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水泥类和黏土砖瓦类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2000~200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陶瓷制品类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子行业中最低且增长较慢,年平均增长率仅为8.16%。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5.56%。

(2)能源生产率。目前,建材工业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高耗能产业。资料显示,我国建材工业能源消耗占工业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约为13%,仅次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而且,建材工业正在以年均增长11.36%的速度加大能源消耗量。随着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推广节能型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0~2005年间,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下,我国工业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良,建材工业在实现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值的能耗强度也取得一定改善。2000年我国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耗能分别为1.614吨标准煤/万元和2.735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两类产业的耗能分别下降到1.14吨标准煤/万元和2.0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幅度分别为29.36%和25.05%。其中,水泥行业由于近几年采用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高。据统计,同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相近规模的生产线相比,热耗下降了5%~10%,电耗下降了10%~15%,系统运转率超过92%。但是,应该看到,建材工业能耗强度总体仍然较高。其能耗强度降低幅度不仅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43.63%,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

(3)增加值率。目前,我国建材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要略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以2005年为例,全部工业增加值率为28.69%,而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37.08%和30.54%。

从动态发展趋势看,2000~2005年间全部工业增加值率平均值呈现出逐步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65%。然而,处于工业链上游领域的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工业增加值率呈现整体上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率在振荡中略有上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02%。此外,由图可见,2004年全部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增加值率都显著下降,并呈现负增长,2005年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增加值率的增长幅度也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该期我国建材工业同时面临价格上涨和成本上涨压力所致。

在建材工业的子行业中,水泥制造业、水泥制品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和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呈现振荡下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0%、-0.27%、-1.10%和-1.05%;黏土砖瓦、陶瓷制品业和耐火材料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则略有上升,年平均分别增加1.11%、1.80%和1.74%。

2.经营效率

工业行业经营效率主要体现在利润和成本费用、资产和资金使用上。

(1)利润和成本费用。随着建材工业产值规模的迅速扩大,建材工业利润水平显著提高。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利润总额分别由2000年的11亿元、9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74亿元、590亿元,同比分别上涨了5.73倍和5.0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8.18%和35%,显著高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27.4%。

与此同时,受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压力上涨以及产销规模快速扩展的影响,建材工业成本也快速增长。2000~2006年,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成本费用总额由3561亿元上升到11278亿元,同比上涨了2.16倍。其中,从成本费用构成看,销售成本上升幅度较大,由2000年的2974.23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0129.40亿元,增幅约241%,年平均增长22.66%;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69%、10.64%和7.02%。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在建材工业发展过程中,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和增速均高于同期成本费用总额增速,这使得建材工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得到了明显改善。据统计,2000~2006年间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由3.49%、2.98%上升到8.68%、5.66%;两类产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年平均分别增长16.31%和11.22%,均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平均增长率2.15%的水平。分析表明,行业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于产销量增长和费用节约;我国建材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改善,正逐步由数量型扩张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

从建材工业内子行业看,水泥制造业、陶瓷制品业和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好,其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年平均增长幅度分别高达84.08%、20.93%和31.35%;水泥制品、黏土砖瓦、玻璃及玻璃制品、耐火材料行业对成本控制相对较差。但总体而言,各子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资产和资产使用状况。材工业资产贡献率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2004年之前,我国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资产贡献率均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此后,非金属矿物采选业资产贡献率快速增加,由2004年的10.83%提高到2006年的20.22%,增加了9.39个百分点,使2000~2006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1.7%。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的资产贡献率超过全部工业平均水平7.4%。相比较,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虽然资产贡献率也有显著提高,由2000年的6.66%上升到2006年的11.29%,增加4.6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利润因素外,该期税收的快速增加是导致我国建材工业资产贡献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00~2006年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增值税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0%、17.08%,远高于同期资产增长率。这表明,我国建材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显著提高。

此外,建材工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显示,2000~2006年,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资产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5%和-11.05%;同期两类产业的负债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44%和9.25%。由于资产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负债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使得两类建材工业的资产负债率均有所下降,年均分别降低2.40%和1.39%。其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由2000年的61.28%下降到52.96%,降低8.32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则由64.26%下降到59.09%,降低5.1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建材工业资产使用状况有所改善,债务偿付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反映我国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子行业资产贡献率和资金使用状况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00~2005年间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资产贡献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3%、3.4%、3.3%,显著低于黏土砖瓦、陶瓷制品、耐火材料、石墨及碳素制品等其他行业。并且,水泥制品和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下降幅度也小于其他行业。

3.贸易竞争力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不仅中国建材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同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国际贸易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0~2005年间,中国建材产品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25.4%,高于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23.2%。其中,建材产品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26.8%,高于全国货物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24.3%;建材产品进口额年平均增长23.5%,高于全国货物进口的增长率21.2%。2005年建材产品进出口总额是2000年的3.10倍;其中,出口额是2000年的3.28倍;进口额是2000年的2.87倍。“十五”期间,中国建材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49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9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9.7%。这表明,建材产品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逐渐提高。

根据海关统计,我们考察了中国建材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及其价格指数变化。反映了建材工业及主要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以来,中国建材产品出口贸易竞争指数持续上升,由2000年的0.134上升到2005年的0.276,年平均增幅达15.55%。其中,非金属矿物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由0.265降低到0.191,年均降幅6.32%。这主要是因采选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下降,其贸易竞争力指数由0.335下降到-0.237;相比较,加工矿物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则由0.217上升到0.531,年均增长率达19.59%。具体到国际商品分类标准中3位数商品,可以发现在8类所列举建材商品中有5类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呈上升态势,增幅较大的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类,如编号663、664,增幅高达136.4%和190.4%;7类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除编号666和667商品外,其他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相比较,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编号273)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则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建材商品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而非金属矿物采选业趋于减弱。

反映了我国建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①2000~2005年在8类商品贸易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商品呈现出口价格降低的态势;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除编号661(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666(陶瓷制品)商品出口价格略微下降外,其他商品的出口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②所列7类非金属矿物制品商品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介于0.04~4.96之间。其中,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商品编号661)和珍稀石材(商品编号667)商品的出口价格高于进口价格,其他5类商品出口价格远低于进口价格。

上述分析表明,①石灰、水泥等建材商品(编号661)、黏土砖瓦(编号662)、其他矿物制品(编号663)、玻璃及玻璃制品(编号664和665)等5种商品的竞争力增强,其贸易竞争力指数整体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玻璃(编号664)贸易竞争力指数上升幅度最高,由2000年的-0.261上升到2005年的0.236,增幅高达190.4%;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编号661)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提高幅度最小,约为12.2%。②我国建材工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低出高进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商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建材工业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还较低,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属于低价的资源型产品,出口额的上升主要依赖于粗放式规模扩张,很多珍贵的非金属矿资源只是经过简单的加工,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国外。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建材工业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砖石、石材、建筑陶瓷、非金属矿产品的出口总额分别占建材出口总额的18%、20%、9%和13%,占建材产品出口总额的61%;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制品、平板玻璃和各种加工玻璃)占建材出口总额的20%;其他的水泥熟料、耐火材料、玻璃组件、水泥构件等约占出口总额的19%。

4.社会效益

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除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这主要表现在吸纳劳动力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

建材工业在吸纳劳动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从业人员约466万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7.31%,仅次于纺织行业的9.37%。

在生态保护方面,建材工业作为一个资源、能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产业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一个能耗最高、污染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工业行业环境指标计算可知,建材工业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在整个工业行业中居第8位,占全部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8.26%。废气排放量居第3位,约占全部工业行业排放总量的20%,仅次于电力、热力的生产(32.96%)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20.96%)。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部工业的9.29%,居第2位,仅次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8.9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占全部工业行业的69.38%,居第1位。另一方面,建材工业又是一个具有较高物质循环利用率的产业之一,是整个社会实现资源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建材工业每年消纳和利用的各类固体废弃物数量在4亿吨左右,占全部工业部门固体废气物利用总量的80%以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的25.76%,居第1位。

2000年后,在“十五”计划指引下,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促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关停并转小企业、加大环保监督和惩治力度等,以尽量控制和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建材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综合治理和利用排放物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据统计,2000~2003年我国建材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由1846万吨减少到702万吨,年平均递减9.48%;建材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水泥工业,万吨水泥产量的烟粉尘排放量由135.54吨下降到57.79吨,生产万吨水泥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6.78吨降低到10.61吨,年均分别递减24.73%、14.15%。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建材工业与发达国家能耗和废物废气排放指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建材工业发展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选择从工业增加值率、劳动报酬率、劳动生产率、贸易竞争力指数、能耗和生态五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综合考察我国建材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反映了行业资源转化能力。工业增加值率越高,意味着单位投入中包含的新创造价值就越大,工业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因此,工业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也是一个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

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从中可见,在所列的国家中,无论是全部工业整体水平还是建材工业,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均处于最低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在非金属矿物采选业方面,韩国、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增加值率较高,分别为66.5%、56.6%和48.8%,而目前我国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工业增加值仅为37.8%,相当于韩国的56.8%;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方面,以美国、日本、英国为最高,其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50.3%、45.6%和45.1%,而我国仅为30.54%,相当于美国的60.7%。这说明,我国建材工业的创值能力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间投入物耗较高。

2.劳动报酬率

不同于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建材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世界建材产品的国际竞争中,价格是竞争的主要指标之一。说到底,建材工业的竞争实际就是拼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就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而言,受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价格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这为中国建材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的建材工业增加值中劳动力报酬率。据统计,2000~20005年间,我国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劳动报酬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年均分别递减9.25%和9.59%。到2005年,中国全部工业平均劳动报酬率为10.95%,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为12.39%、9.96%。相比较,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劳动报酬率均高于50%,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建材工业中劳动报酬率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比如,德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劳动报酬率高达71.2%,高于其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57.6%;英国非金属矿物采选业的劳动报酬率高达69.4%,高于其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60.1%。同德国相比,中国建材工业中劳动报酬率仅相当于它的14%。这表明,中国建材工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显著的国际比较优势;而且,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中国建材工业产品出口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劳动生产率

我国建材工业虽然在产量迅速扩展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呈现出加速递增的发展趋势,但是,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与发达国家建材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在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领域,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所考察国家中均处于前沿水平,其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35853美元/人·年和86724美元/人·年;而且,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均高于其全部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分别高出69.9%和8.46%。相比较,中国建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5.82%和30.94%。这说明,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建材工业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要赶超建材工业发达国家尚需一个较长的时间。

4.贸易竞争力水平和价格指数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国际建材市场对建材商品需求日益加大,贸易额逐步上升。据统计,2000~2005年世界建筑材料商品出口额从508亿美元上升到801亿美元,增长57.7%,年均增长率为9.5%;同期,世界货物出口总额由64944亿美元上升到98304亿美元,增长51.36%,年均增长率为8.6%。这表明世界建材市场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竞争市场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建材工业产品在全球建材市场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力。2005年,我国建材出口对象国和地区扩大到250个,较2000年建材出口市场增加了13%;中国建材出口额占世界建材出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5.6%上升到11.73%,年均增长15.94%。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建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差距。这可以通过商品显性比较优势和价格加以反映。

建材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国际比较表明,我国建材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考察的7个非金属矿物产品分类中,有4种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其中,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编号661)、黏土等建材(编号662)和陶瓷制品(编号666)等非金属矿物制品贸易竞争力指数高达0.936、0.837和0.993.但其他矿物制品(编号663)和玻璃(编号664)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183和0.237,竞争力则弱于日本(0.598和0.370);珍稀石材(编号667)的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125,贸易竞争力弱于英国(0.015)。

建材商品出口价格的国际比较可见,我国建材工业商品出口价格基本上处于一个最低的水平。比如,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石灰、水泥等建材(编号661)、黏土等建材(编号662)和陶瓷(编号666)商品的出口价格分别为0.10美元/公斤、0.40美元/公斤和0.91美元/公斤,同所列国中最高价格相比,仅为其价格的1/11~1/5.对于竞争力较差的其他矿物制品(编号663)、玻璃(编号664)、珍稀石材(编号667)商品出口价格也表现出显著的价格优势,比如,其他矿物制品(编号663)商品价格约为日本的1/50,珍稀石材(编号667)价格仅为英国的1/32,美国的1/500.该数据分析表明,在进出口贸易中价格优势对提高我国建材业贸易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这种价格成本优势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技术领域,单纯依靠资源价格优势并不能使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显著的竞争力。

5.能耗和生态指标

由于我国建材工业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型行业。我国建材工业在能耗和废物排放量两个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从中易见,我国建材工业在能耗与生态效益指标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废气排放中,我国水泥生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800毫克/标准平方米和400毫克/标准平方米,相比较国际先进水平排放量分别低于300毫克/标准平方米、200毫克/标准平方米,仅为我国排放量的1/3.

四、建材工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因素

相对其他行业,我国建材工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影响更为显著。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2000~2006年间我国建材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尤其是2004~2005年以后经济效益指标明显变差,这很大程度是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00年后,我国建材工业整体上呈现买方市场,建材商品的价格持续下浮。2003年下半年,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建材产品价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企业经济效益所有好转。但是,自2004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包括水泥在内的发展过热的行业加大调控力度。面对建材工业产能扩张过快而需求增速变缓的局面,2004年下半年建材产品价格继而出现大幅度下滑;与此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下,包括煤、油、电、运费在内的各种主要原材料价格都有所上升。随着这些政策调控效应的显现,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2006年,在控制总量和调整结构双重影响下,建材工业产品价格和效益有所回升。

2.市场结构

建材工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因此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率优势会促使产业重组,使少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产业内寡头垄断的局面。国外发达国家建材工业的发展经验证实了这一产业演变规律。据统计,全球五大建材集团1997年产能为全球的43%,而1990年仅为9%。北美是高度集中的市场,集中度为75%,西欧达到65%。世界十大水泥企业产量占世界水泥产量的近1/2.

相比较,集中度低和企业资产规模偏小是目前我国建材工业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材工业中除平板玻璃企业集中度较高外,其他建材工业集中度都比较低。2006年,水泥制造业、水泥制品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业、陶瓷制品业中前十大企业利润总额的集中度分别为14.41%、10.83%、11.81%和16.09%。在资产规模上,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非金属矿物采选业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分别只有0.30亿元和0.52亿元,均显著小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0.90亿元;而且,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由2000年的0.38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0.30亿元。子行业中,玻璃及玻璃制品、陶瓷、石墨及碳素制品平均资产规模呈现逐步减小趋势,尤其是具有显著国际比较优势的陶瓷行业,2000~2005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由0.50亿元下降到0.34亿元,降幅高达32%。

国内建材市场相对分散的市场结构不仅不利于集中财力、物力进行科技开发,而且过度竞争还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市场健康发展。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建材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与建材市场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影响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采用。资料显示,2005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约1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约为40%;新增投产23条玻璃生产线,产能约达7000万重量箱,其中60%属于优质浮法和国内市场短缺商品;巨石集团投资建设10万吨大型无碱玻纤池窖拉丝生产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新设备和工艺的采用对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总体上说我国建材工业的技术进步能力还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建材工业尚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企业从事研发创新的动力不强,科研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据统计,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8%和1.83%,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3.52%;研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0.2%和0.6%,也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0.8%。

4.国外贸易保护政策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建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水泥、陶瓷生产连续几年居世界第1位。但是,由于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并不是贸易强国。随着建材工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中国企业也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比如,目前发达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市场和市场份额,在产品性能、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制定了各种贸易技术标准;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安全,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了反倾销措施,2004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石材、萤石产品发起反倾销措施,涉案金额约为3000万美元。此外,除了来自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建材产品出口的种种限制外,国内贸易保护政策的减少,比如,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也对产品出口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发展对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现阶段我国建材工业增长质量取得显著提高,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脱离数量扩张性的粗放式增长道路。粗放型生产模式不仅影响了工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不利于结构调整,导致产品的低档化、质量差、资源浪费、产品出口“资源依赖型”、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这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背离。在中国新一轮工业化热潮中,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建材工业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建材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仍较低,生产的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产品。尤其在进出口贸易中,“资源型贸易”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国以低价大量出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又以高出出口价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进口价格大量进口国外产品。这种粗放式生产对国内资源、环境和市场运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非金属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需求的不断加大,资源价格将不断提高,中国建材工业发展所依赖资源价格成本优势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国建材企业有必要积极推进产品生产结构、出口结构的优化,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增强我国建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当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比如,通过制定行业技术准入标准、调整现行建材产品进出口政策,限定非金属矿物产品的出口主要用在资源储量丰富的高附加值加工制品上。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而且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遏制生态恶化。

2.促进产业组织优化

近年来,为了提高建材工业行业集中度,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限制小规模水泥和玻璃生产线建设,加大对小水泥和小玻璃企业的淘汰力度,制定促进水泥企业整合的优惠政策等。在此影响下,我国建材工业企业集团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材工业内大量小企业的存在不仅制约了行业技术设备更新和工艺结构的改善,而且还导致产能过剩、产品价格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在建材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采取适当措施,继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整合,培育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以提升行业控制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

3.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和科技投入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竞争的主要取向目标。但是,就我国建材工业而言,目前该行业技术进步能力还十分有限。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建材工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分别为3.10%和8.20%,新产品销售收入率分别为5.4%和8.1%,同期全部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率平均水平分别为15.5%和14.0%;在生产装备方面,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固定资产中,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比重仅分别为2.7%和7.45%,远低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12.10%。鉴于此,应该积极推进建材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加政府和企业对建材工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尤其是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领域;加快采用先进工艺设备改良传统落后设备,促进建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建材工业技术含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4.注重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材工业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工业,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材工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中心,以水泥、墙体材料产业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排放量,逐渐使建材工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比如,通过制定技术和环境标准来限制和淘汰落后的、质量低劣的产品生产;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绿色建材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等。

专栏13—1

建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建材工业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很重。为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排环保的目标,加快实施我国建材企业信息化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从2006年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对水泥、玻璃、陶瓷、玻纤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调研情况看,随着建材工业市场竞争正在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步伐持续加快,规模化经营将成为建材工业新的经营趋势。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步应用和融合到我国建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企业综合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建材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在建材工业中,目前有64.5%的企业设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并有专人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但仍有1/3的企业还没有专职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八成以上企业的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投资收益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有16%的水泥企业、14%的玻璃企业、6%的陶瓷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收益表示不满意。

从目前我国建材工业信息化需求使用情况看,财务、销售、库存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三大主要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比例已经超过85%。此外,ERP系统也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

进展与不足

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必要的投入尚显不足。2006年调查结果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设置专门信息化机构的企业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由37%提高到64%;企业内部网络建设由53%提高到72%。但必要的信息化投入尚显不足,如管理人员人均拥有PC机台数还较低等。

企业普遍注重主要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应用,但信息化应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仍有差距。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普遍注重能够大幅提高企业效益的生产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如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成本控制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但企业生产经营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仍有差距。企业对ERP应用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有近29%的企业已实施,21%的企业计划通过实施ERP来进一步挖掘企业管理信息化效益;但仍有近一半企业对信息化存在疑虑,尚未考虑使用ERP软件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方法、步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但对其重要性和实质仍缺乏足够的认知。多数企业对实施信息化项目有较明确的目标,对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客观评估,以及项目规划、管理咨询、业务流程重组、项目评价、绩效评估等相关环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IT和管理等专业复合型人才,这些工作一般由专业咨询公司为主。

企业普遍期望信息化项目应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效价比。实施信息化项目需要一定的投资额,特别是涉及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合理的投资与性能和效益正相关。信息化项目投资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应的咨询、培训和维护等服务3部分组成。近73%企业期望用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获得性价比和效价比都比较满意的ERP系统。这无疑对ERP供应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企业集团信息化需求值得关注。我国建材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并购重组步伐持续加快,企业组织机构适度规模化已成为我国建材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我国建材企业信息化未来将不仅是单个企业的信息化,还要充分关注企业集团的信息化。

资料来源:《信息化打造高效环保建材企业》,赛迪网,2007年6月。

同类推荐
  •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本书以真实的商战事例为素材,融深刻的道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于一体,主要讲述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措施。告诉读者当公司处于顺境时,如何保持警惕,学会居安思危;当公司步入困境是,如何转亏为盈,反败为胜,引导读者学会分析和总结隐藏在失败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
  •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该书由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邵克文作序,甘肃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宝红担任责任编辑,全书40万字,共分三部分,即“发展点滴”、“项目点滴”、“改革点滴”。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热门推荐
  • 《墨玉双配》

    《墨玉双配》

    前世,她是21世纪古武家族雨氏家族的千金小姐雨颜双,却因挚爱与好友步步紧逼,跳下万丈深渊。再次睁眼时,却成为了异世界维卡那大陆第二大家族的“十三少爷”雨玹。十三少也就是三少爷吧,既然上天安排她来到这里,那她就好好地活下去!却不知,因为她的到来,这个世界的命运轨迹已开始改变。被封印千万年的墨玉麟凤佩的出世,上古天圣兽的契约,九天祭坛的出现......一切皆因她而起,那她,又会如何抉择?(本文虚构)
  • 七邪闹江湖

    七邪闹江湖

    江湖战乱、武林纷争,一场血雨腥风的背后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杀人、复仇!一个百年传奇人物的再现江湖揭开了武林盟主的神秘面纱!窥探一桩桩武林血案的原始真相,江湖七邪勇于挑战,视死如归,一场惨绝人寰的绝杀势在必行。
  • 众龙之主

    众龙之主

    左道三千,旁门八百,我只问一句,可得长生否?聚无上香火,成至高真神。我为众龙之主!
  • 圣火族

    圣火族

    洪荒太古,万族争霸神魔大战,诸天帝陨渺渺世界,化作了人间地狱。芸芸众生,挣扎于无边苦海。万载光阴,匆匆逝去……而今,神尊刘羽,出生于这纷争的世界,誓要成就一番事业。约四方之王,和八方之圣斩杀妖鬼,屠尽神魔《龙神》锻体,《天道》炼心,美女作伴,共闯修仙路——我爱唯我生,我生唯我爱!
  • 7克拉婚约:高冷老公难搞定

    7克拉婚约:高冷老公难搞定

    外界言传,他年迈、体虚、貌丑,更是心理变态,女人一靠近,不死也残。一纸婚约,20岁的她迫嫁豪门。婚后,她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执成狂玩高冷,蛮横霸道死闷骚!“老公,你掉了马甲就成妖精,穿上衣服就装高冷。”婚后1001次被折腾,她提出抗议:“我要和你离婚!”他若有深意的看她一眼:“互补,离不了。”
  • 跟北大名家学做人

    跟北大名家学做人

    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使北大人不仅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也为他们完善的人格,个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健康是重要的,一个人拥有健康就拥有了快乐,所以,我们要珍视健康,完善的人格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来。没有健康,就没有了成功的本钱。
  • 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

    一副神奇的吸血面具,用血液铸就永生!笑看风云人物,当属今朝之最,谁敢横刀立马,唯吾独尊!单纯无忧的柳家庄少爷柳飞羽,被烂酒鬼从死人堆里捡到从小薄情寡义的步惊云!两人的相逢,是一世人两兄弟的男儿情?还是苍狼对上飞鹰的注定天生敌对?
  •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袁世凯的正面与侧面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无耻、腹黑、阴鸷的小人然而他又是清末的治世能臣,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国现代军事的开创者。他是一个谜,一个今天史学家也很难盖棺定论的谜。通过对他不断的发挖可窥见大变局时代政客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 古龙文集:圆月弯刀(下)

    古龙文集:圆月弯刀(下)

    丁鹏凭“天外流星”剑扬名江湖,怎知被柳若松设计骗去剑谱,败于柳若松手下,并被冤枉盗窃武功。丁鹏侥幸逃命,被“狐女”青青所救,进入狐的世界,又习得青青祖父的魔刀刀法。丁鹏与青青回到人的世界,不仅大败柳若松,还设计使他的无耻嘴脸败露,柳若松而后拜丁鹏为师。丁鹏的刀法已入化境,决定前往神剑山庄挑战谢晓峰。而他也暗中发现,青青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狐,而是多年前江湖人惧怕的魔教。从此,他卷入了魔教、神剑山庄、名门正派三者的争斗中去。柳若松则在暗中进行着他的阴谋……
  • 随身带着一亩田

    随身带着一亩田

    道君齐雨遭人暗算,魂穿于一文弱秀才之身。然而当他再度踏上修仙路时,却意外发现识海内装着一亩田,下等参苗一夜长成千年参王,绝种灵药作杂草除,从此天下任我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