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凡事百闻不如一见。无论人家说得怎样神乎其神,总要看见,才能相信。”
——张恨水《啼笑因缘》
“百闻不如一见”是说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可靠。
“人生智慧”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1996年5月,宝洁公司为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推广其产品,派出了推销队伍深入到南方乡村进行现场演示促销。促销人员搭起了演示帐篷,上面贴满“汰渍”的宣传品;“飘柔”、“舒肤佳”的小挂旗挂起来了。远远看去,蓝色帐篷、橙色招贴、白底红字的横幅,即使是在色彩斑澜的山村,也依然灿烂,煞是抢眼。大屏幕彩电一开放,声音在空中扩散开来,演示车四周立时就围了男女老少一大群人。
演示人员将白布、酱油、番茄汁、菠菜汁、泥浆一一展示给观众,并获得验证。然后,那些酱油、番茄汁、菠菜汁,还有泥浆,被一股脑泼在了白布上,崭新的白布变成了一幅印象派“杰作”。观众们发出惊讶的叫声,脸上显出疑虑。主持人还要煽风点火:“少倒点儿,少倒点儿,我都担心能不能洗掉了。”众人的心都被拎在了半空中。
结果当然是虚惊一场,洗净如初的白布像出浴的婴儿,新鲜而骄傲地被演示人员高高举起,昭示众人。
尽管是一场演示,并且加入了很重的表演成分,但因其兜底亮相的真实,“汰渍”赢得了人们的信任。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汰渍洗衣粉以一种真实、生动、亲近、可触及的形象,留在了围观者的心目中。当主持人问一个骑在肩头的小孩:“衣服脏了怎么办?”小孩回答:“用汰渍洗衣粉洗。”
“汰渍”的这场现场演示,从各方面看都非常成功,演示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围观者们开始踊跃购买产品。听到说好的再多,只有亲眼所见才最有说服力,最可信,正可谓“百闻不如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