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我也闹了一辈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算是这么件事。老弟,你瞧着行得行不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人虽然走了,其名却让人难以忘怀,如同大雁飞去,留下其鸣之声。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应做些有益于后人之事。它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因为人的物理存在是很快就会消失的,所以要重视精神追求,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声。名声实际上是社会舆论对人的所作所为的评价,做出良好的业绩,并且有益于别人乃至全社会的人,都会令人怀念,获得备受赞扬的好名声。碌碌无为、成绩平平的人,不会有多大的名声。损人利己,劣迹昭著的人,只会得到受人指责的坏名声。而且中国历来注重人的名声,有的人流芳百世,而有的人遗臭万年。
“人生智慧”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
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舅舅说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他人看。
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就请让与我吧。”
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个可。”
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脑海里只是这两句诗。他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所以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间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间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功名、追利禄当作终生奋斗目标。二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兼而得之,乃是幸运之至。然而,有得必有舍,有进必有退,鱼与熊掌岂可兼得?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所以,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义与利分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处理任何事情,解决任何问题,无不涉及这一关系。
实际上,求名并非坏事。—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站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君子应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我,淡泊名利,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奉献精神与洒脱气质。问题还在于,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和睦、安定,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之前所说的淡泊名利、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问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少一点贪心,多一点忍让,莫被名利遮住双眼。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都想名垂青史,都不想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贪心的欲望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提前透支,放下这些生命的负担,追求平淡简单的生活,才是获得幸福快乐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