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3200000013

第13章 是谁把红学引入不归路?

对《红楼梦》的迷信与追捧持续了近百年,综观红学百年史,几可以为是一部文化闹剧史,它与中国近百年动荡史相辉映,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无奈、彷徨、无聊以及方向迷失的悲哀。

红学研究被异化是《红楼梦》一书流传、传播缺憾造成,而这种“缺憾”(书的作者、作者身世、书的续补、版本之谜)致使文化研究者趋之若鹜,无数的智慧情趣都为这“缺憾”而生发,“红学”成了探佚猎奇学。

文学的研究应探讨其文学文本与艺术规律,而自胡适始,红学研究却变成了在文学著作外探讨历史的真相!一直到今天央视热播刘心武热评《红楼梦》,都在承袭胡适这一研究之歧途!刘心武如果做书斋研究,无可厚非,三两同仁把酒话红楼倒也无妨,当他的所谓“秦学”被央视放大、被全国观众追捧时,它的社会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种闲情“学术”不仅挤占了严肃的、科学的学术空间,也误导了大众健康的文化关注。也正因为此,我在博客网上发表了一篇网文《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的堕落》,批评刘心武把红学变成包二奶一样病态的精神寄托方式。此文一发,海内外近百家网络、报刊纷纷关注、转载,新浪网为此开设了专题予以讨论。

一、 一个典故后面的隐喻

关于红学源起有一个典故:

“红学”的名称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一则笑话: 松江士人朱昌鼎只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特别着迷。有朋友问朱昌鼎: “你为什么不研究经学?”朱答: “我也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经学,比别人的少一画三折。”繁体的经字少一画三折就是红字(事见均耀《慈竹居零墨》)。另外,李放的《八旗画录注》里有这样的记载: “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按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由这些记载,也可看出清代研读《红楼梦》风气之盛。我们从典故看这个学问诞生的时代,正是经学与科举制衰落的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人心理断乳期,文化人空虚苦闷的心理得有所补偿,用什么来弥补呢?经学已无补于世,而《红楼梦》却可有慰吾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文人精神自慰的替代品。

清末民国初年,也就是士人朱昌鼎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从变法维新到走向共和,一批血性中国男儿都在为民族存亡或思想或出生入死,红学在这时诞生出来,它说明了什么?说明有文人通过它避世消闲,通过它转移话题。

一百年前有了红学,现在又有人将它推进到秦学,请看刘心武先生洋洋自述:

不过这个书生不叫朱昌鼎了,这个书生叫刘心武,他在那儿看书,看着《红楼梦》,在那儿研究,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蒙,大家知道王蒙也是一个作家,同行,王蒙见了我就说,心武啊,你的研究我给你取个名,你那不就是研究秦学吗?——我的研究,最后形成独家思路的就是秦可卿研究,就是秦学研究。(《百家讲坛》)

从胡适到刘心武,走的是同一条胡同: 在小说中寻找历史,在梦境中寻找社会真相。与其说这是一门探佚学,不如说是一门释梦学或猎奇猎艳学。

二、 红学荒唐始自胡适

20世纪20年代,胡适与陈独秀遥相呼应,倡导文学革命,要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国民文学、社会文学,要通过研究现实问题、引进海外新论及整理国故来实现,《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一系列白话小说就是整理国故的重大成果。他们要通过鲜活的民间文化来取代陈腐的古典文化,要把这些小说推到崇高的文化地位上去: “我在中国文艺复兴初期,便不厌其详地指出这些小说的文学价值。我建议我们推崇这些名著的方式,就是对它们做一种合乎科学方法的批判与研究,(也就是寓研究于推崇之中),我们要对这些名著做严格的版本校勘,和批判性的历史探讨——也就是搜寻它们不同版本,以便于校正出最好的本子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更要找出这些名著作者的历史前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口述自传》)这是奠定现代小说学,更准确地说,是奠定“新红学”的核心话语!

1921年5月,是他的新红学新版本问世之月。而1921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月!以陈独秀为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崭新政党也划时代地诞生!两个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一个手执红旗,一个手捧红学,一个用呐喊用热血用思想要催生新中国,一个沉入学术迷宫不谈主义,只谈“问题”,离社会时代越走越远!红学的弃世、避世精神把有着革命人文精神的一代文化领袖人物胡适先生拖下了水。

三、 陈独秀道破《红楼梦》却无人喝彩

1921年4月,陈独秀在广州为《红楼梦》写“新叙”,陈独秀比较中西方小说,发现中国小说有一个致命问题: 就是写小说既写“人情”,又写“故事”,同时发展,看小说时你却隐约看出了“历史”,你把它当历史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部小说!“这种不分工的结果,至于两败俱伤”!岂止是两败,三败俱伤!历史伤了人情,人情又伤了历史,研究者伤了小说,小说又伤了研究者,以至于研究者成了小说的伤害者,也成了读者的伤害者!《红楼梦》最终成了各色人等的智力玩具与各种意图的博弈场!

陈独秀一方面反对用高深思想来批评小说旨趣,又批评把《石头记》当史实考据: “至于考据《石头记》是指何代何人的事迹,这也是把《石头记》当做善述故事的历史,不把它当做善写人情的小说。我尝以为如有名手将《石头记》琐屑的故事尽量删削,单留下善写人情的部分,可以算做中国近代语的文学作品中代表著作。”①

陈独秀已经批了胡适把小说当历史来考据,可胡适却仍执迷不悟!其实,胡适本人对《红楼梦》一书文学价值一直评价不高,甚至在晚年的一次讲演中把《红楼梦》说成是“狗屁”。既然不是文学至高精品,为何要穷究其背后的似是而非的所谓的问题呢?

不仅不要考据学,陈独秀甚至希望有文学高手把《红楼梦》中缠脚布尽皆斩除,使它成为清纯的文学作品,可惜,胡适没有与同僚们按独秀先生意志去做,如果遵循独秀思路,也就没有了百年红学,我们后人欣赏到的可能是真正的“洁本”《红楼梦》!

陈独秀的这篇“新叙”短短千余字,可谓是独上高楼,望尽了红学天涯之路!他不愧为中国20世纪初思想领袖,可惜,真正的思想者总是发出不合时宜的孤独的声音,人们更多地愿意去捉文化迷藏,看文坛热闹。

四、 李希凡、蓝翎引出毛泽东关注《红楼梦》

1954年,刚刚从山东大学毕业的李希凡与蓝翎在《文史哲》第九期上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使优秀的祖国文学真正为祖国人民所有,成为全体人民的精神财富”是文艺工作者光荣使命,所以要“正确地分析,评价《红楼梦》,使它从各种谬误中解放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欣赏它,让文艺工作者正确地去学习它,也就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李、蓝革命性的学术意义在于: 他们把《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引入到社会生活场中来讨论,他们深刻地看出,这部名著折射出一个封建时代的瓦解崩溃之征兆。这种宏大的学术视野俯视传统红学与《红楼梦》小说,惊世骇俗,非同凡响。

他们的遗憾也随之同生: 他们把曹雪芹自然而为之文,看成是“革命者”有意而为之文,他们把《红楼梦》从文化场直接引入到政治角斗场,最终成为文化界思想斗争的学术工具!毛泽东亲自批阅“二位小人物”文章,使红学学术之争成为国家文化革命之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批红学,既是反右之前兆,又是“文化大革命”之前奏,通过红学之争,毛泽东洞悉了文化界隐存的问题以及文化群体的可操纵性。毛泽东的批语: “共青团员,一个二十三岁,一个三十六岁。”并在“它的作者是两个在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一句旁加上: “不过是小人物”。

这份研究于10月16日被提上中共中央政治局议事日程,毛泽东为此致函中央高层及文化界高层人士: 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朱德、邓小平、彭真等等。毛泽东这封《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提到: “驳俞平伯的两篇文章附上,请一阅,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的《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开火……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

“红学”被毛泽东提到政治局议题上来,红楼政治学、红学阶级斗争学也就随之成立并一点点实施起来。中国文化界又失去了研究《红楼梦》主体文本的机会,阶级的批判代替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与批评,李、蓝也因此成为文化界风口浪尖上的“小人物”。红学第二次走上学术之歧途,无法回归学术本身。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是一场红学热潮,红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一方面回顾几年红学之争,一方面还在版本、作者身世、祖籍,及一系列似真似伪的“出土文物”问题上大动干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真正的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和脂学”四大支②,除此之物,都不属红学。周汝昌先生所云红学,不过是在《红楼梦》文本外打转圈的“红外学”!

五、 学者的责任与学术的使命

中国文化人最不缺少的是智慧,而最缺少的是社会责任,我们的学术因此没有社会使命感。

《红楼梦》不是某一个男人的“自传”,它成为名著是因为它是无数中国失意文人的心灵自传,当我们的文化人、学者从这个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时,作者的具体身世与祖坟上墓碑就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了,而是题外闲话了!

中国的文人都有济世补天之志,就像女娲娘娘手中的五色石一样,然而多时运不济,补天不成,遗失于风尘之中,他没有主体性,被一僧一道弃于人世间,演绎一段人生佳话。但这被儒化、功利化、情色化的世态并不适合一颗纯粹的心灵栖居,最终一僧一道将他带回天界,无中生有,有又至无,人生的努力都在佛道掌控之中,只有超度自己才是永远的解脱,“好”不过是浮华世象之假象,“了”才是最终人生的结局。人生的舞台似乎是儒家的,而原创是“神”、是女娲,导演却是一僧一道,一僧一道总在掌控着男女主角的命运,男女主角就像木偶一样,一根线牵在僧道手中,让他们出台,他们就登台,让他们消失,他们就无影无踪!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因此截然异趣于西方悲剧精神。《红楼梦》悲剧是“先天的”、自然形成的,长成了色彩缤纷、美轮美奂的悲剧,或叫“软悲剧”,这种悲剧不撕心裂肺,也没有巨大的震撼力,它是让人悟出其中悲剧意味,阅读《红楼梦》时,人们在其中可以有更多的留恋、游戏,可以在其中寄托情思,品评儿女风情。《红楼梦》因此带有自然的真实性。接受美学认为,是读者创造了名著。《红楼梦》更多的是被点评者,研究者和政治家们做大炒热的!

优秀的名著都具有多面性,人们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面目,也有多层次性,不同的审美眼光看到不同的文学境界!

我认为: 《红楼梦》“一首五面”或者说有五层境界:

第一面孔: 《石头记》,他讲述了中国的精神天空已被儒家文化装饰弥补过了,一个知识分子沦落的灵魂从天上降落到地上。他无法与世俗生活同流合污,他的情感与思想无法完成统一,他的人格是分裂的,现实的生活亦不是他的追求,他是为补天而制成的,不补天毋宁死。这副面孔讲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

第二面孔: 《情僧录》,一僧一道本无情,携石入世却惹情,它讲的是儒、道、释对中国人的巨大影响力。真正的知识分子要么去补儒家的天空,要么在俗世出家超脱,很难在俗世实现思想、情感与现实的统一。

第三面孔: 《风月宝鉴》,它是一面情感之镜,中国男人与女人都可在这里找到情感寄托与自己的情感对象。《红楼梦》的社会影响力的成功源于它是一面风月之镜,许多人天天用它来照自己。

第四面孔: 《红楼梦》,贵族府宅一场梦,这是红学研究者的心灵游戏空间、思想角逐场地。专家们要研究这是谁家的楼,谁人住,各色人等的无数故事,各种梦的象征或梦的对应物,这楼是谁人建成,这梦后又飘向了何方?以及楼的主人后来又葬在何处,等等。甚至有人认为楼里发生过阶级斗争。

第五面孔: 《金陵十二钗》,是宝玉眼中的十二钗,也是读者眼中的金陵十二钗,现在刘心武先生主攻研究这副面孔,从研究秦可卿开始,将秦可卿个案研究升格为“秦学”研究,所谓“秦学”,也就是将成规模、成体系、成独立学科地进行研究,中国文化学术体系中又多了一门学科。如果再往下一步发展,可以研究秦可卿的肢体语言学,可能更有轰动效应。遗憾的是,刘心武研究重点不是艺术人物形象,而是艺术人物的历史身世!这种研究方式运用在研究当代小说者研究刘心武《班主任》中,把重点放在“班主任”是谁的后人这一问题上,这无疑是泛化研究领域,对艺术学研究来说是南辕北辙,将红学研究引入歧途,使艺术问题考据化、复杂化、无聊化,这种方式刘心武叫“探佚学”。

遗憾的是,我们学者的研究不关注《石头记》、《情僧录》这两副深刻的面孔,都把时间花在释梦比附上,花在《红楼梦》作者人物考据上,花在风月宝鉴映照之中,花在为十二金钗立学探佚上,学问越做越深,离艺术越来越远,离无聊虚妄却越走越近!现在的红学真正名字应该叫“红外学”!

注解:

① 参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4月版《红楼梦》陈序。

② 《什么是红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墨染时光梦笔寒

    墨染时光梦笔寒

    本丛书为经典阅读类图书,将20世纪初至今大约百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作家的代表作选编成书100册(第一辑25册)。该丛书由桂晓风组织编写,拟请王蒙作序,陈忠实、莫言等知名作家及国内多家畅销期刊主编推荐,每册约10万字,包含美文赏读、作家档案等内容。该书除有文化积累和历史传承价值,还兼具陶冶青少年读者性情、培养其品格、抚慰其心灵的特点,以其经典性、权威性、实用性可望成为经久不衰的“中国美文经典阅读范本”。
  • 爱与痛的伤感

    爱与痛的伤感

    本书分为“我依然是我”、“男生女生,空间之战”、“战斗在最前线”、“尝试成长滋味”等六部分,收录了百余篇散文作品。
  •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

    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

    妇女抗日先锋团是西路军中的一支正规化妇女武装。1933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成立的妇女独立营是她的前身,后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在川陕苏区严酷的反“围剿”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35年撤离川陕苏区,在南下长征的转战中,分散到个别部队。 妇女抗日先锋团是西路军中的一支正规化妇女武装。1933年3月在四川通江县成立的妇女独立营是她的前身,后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在川陕苏区严酷的反“围剿”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35年撤离川陕苏区,在南下长征的转战中,分散到个别部队。
热门推荐
  • 秦晋乱

    秦晋乱

    前秦东晋,南北相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是时也,苻坚正雄,投鞭断流,气吞万里;谢公迟暮,老当益壮,高山东卧,谈笑兵戈。陶潜恰少年,寄奴出巷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二王笔行龙,长康彰三绝,大晋主风流,点墨绘江山。翩翩君子,意气正发,大袖一拂,亦是潇洒千秋……**************本书非争霸,不以战争为主。乱,是文化之乱,这是一场关于“风流”的革命!
  • 天性迷途

    天性迷途

    人有天性,迷途未返。“这是人的天性,我只是在诠释它的意义罢了。”“多年来我所经历的事情告诉我,处处的隐忍绝对不能换回他人的尊重。”----席天
  •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他没有傲世的武功、惊人的魔法,更不可能成仙成神,但是他确有不同种族的伙伴、亲密相依的魔宠、超凡脱俗的伴侣、幽默逗趣的家人、整人搞怪的技能,看咱们的猪角把台湾的夜市、日本的极限体能王、哈尔滨的雪橇竞赛、爱尔兰踢踏舞……等不同的游乐设施、观光景点及大型的比赛通通都搬到异界去。
  • 回到唐朝找工作

    回到唐朝找工作

    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杨二娃意外获得了穿梭时空的能力,他来到唐朝,用从现代社会带去器械和现代知识,在唐朝大肆恶搞,给皇帝输液,给太子的老婆剖腹产,吟诗作赋,英雄救美,带领唐军征战南昭、击败吐蕃。正在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奇异事件又发生了。在弄清楚了一些奇异的事件后,杨二娃也为此失去了一些穿越的能力,但并不代表他日后就不能在大唐没有了任何的发展,反而在大唐皇帝唐玄宗封了他做剑南节度使以后。杨二娃来到了剑南道以后,又开始了一番宏图霸业。群一:285347【群满】群二:4810826【群满】群三:45540180欢迎大家加入。为了照顾后面来的朋友,希望申请参加其中一个群就可以了,请勿同时申请,把位子都占了就不好了。(定期清理潜水艇、沉船。)
  • 魔王教师

    魔王教师

    王不二,一个极度懦弱的本科毕业生,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一所名门高中担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却没想到他所教的班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死亡班级,面对学生们的各种刁难,王不二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正当他走投无路,却被一辆凯迪拉克撞晕了,等他醒过来忽然发现自己恢复了自己前一世的记忆,而自己的前一世竟然是一个大魔王……前世的自己到底是被何人所害,而他又该怎么复仇?
  • 逐风起源

    逐风起源

    人生是一场梦接着另一场梦。它没有尽头,不会终结。世界是一个境界连着另一个境界,它不完美,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关于魔法与创造以及毁灭的故事。
  • 旋风少女5:爱之落

    旋风少女5:爱之落

    该书根据明晓溪著同名小说《旋风百草》改编,主要讲述了一群为了梦想坚持奋斗、公平竞争、相互勉励的青春少年男女,为了友情和爱情而走向一段不一样的历程。本剧主要讲述最帅的白色运动元武道与最晶莹刻骨的爱情的故事。这是沐灵芸看完旋风少女后自编自写的一篇完结稿,如果有什么意见请跟我说,我会更改的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孩子社交第一课

    孩子社交第一课

    本书内容包括:“社交是一生都要历练的本事”、“让孩子喜欢开口愿意说话”、“让孩子有个健康的社交心理”、“正确引导孩子交朋友”、“巧妙化解孩子社交中的小毛病”等。
  • 阴阳棺

    阴阳棺

    【故事起源彝族,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无论信与不信,故事就在这里,悠久流传。】一口黑棺一代人,一袭白衣一座城;穹窿银城的万佛朝宗,梅里雪原的九层黑塔;悬尸、疑事;诡影、秘辛。岁月埋不进长眠于历史中的故事,风沙里,有一段段耸人听闻的悬案……Ps:应读者意见开了第一个读者群:476446522,有兴致的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聚,聊聊鬼,说说怪,谈谈那些你对故事的猜想,说说这些你想看到的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