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0600000013

第13章 强化品质管理理念

戴明的晚年极其忙碌。为了强化人们对品质管理理念,他四处演讲授课。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由麻省的大劳伦斯地区成长机会联盟(GOAL,Growth Opportunity Alliance of Greater Lawrenc e)主办的四日研讨会。主要内容是讲解导致日本大改革的若干观念(这套哲学的核心,就具体表现在他的“十四要点" 与“七项恶疾" 中);进行著名的“红珠实验";介绍著名的戴明流程图等等。前来听课的,绝大多数是美国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这些人之所以前来,是因为他们对有些问题十分困惑,急切地希望找出答案。

在研讨会的第一天,戴明开门见山:“你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决不只是为了修修补补,或顺势而为,而是为了学习如何有所变革。但是,假如只是这样,那仍然太简单了,你们根本没必要来到这里。

“只有悲观的人,才会有消极的想法。我是统计学者,不是经济学家。我的任务是找出改善方法的来源、麻烦的根源。要注意,我强调‘逐本溯源',而不是‘顺流而下'。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只要找到源头,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改革。"

戴明最后说:“当然我不是预言家,也无法把所有事情分解开来,详细剖析。但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知道如何面对这些事以及

一、连锁反应图

四日研讨会的第一天,戴明开始讲授“连锁反应图"。他将一张幻灯片放在投仪上。

“谈到连锁反应,如果品量改善了,会有什么后果?成本会下降。我知道这里只有一半人懂这个道理,另一半人却对此无法理解。"

戴明大声说:“到了第三天,一定有人会问:‘质量要改善到什么地步才可以停下来呢?怎么知道该在哪里停下?'换句话说,如果质量继续改善所付的成本超过了因此所能创造的效果,似乎改善的过程将会终结。

“日本人学得最好的一点是,他们深知一旦质量获得改善,成本就会下降。而美国经理们对此却一无所知或不屑一顾。一旦质量获得改善,成本就会下降,财务操作、有创意的会计方法充满浓厚兴趣。这倒也无妨。只是你们若因此而漠视了追求进步的基本道理,麻烦就会接连不断——只要质量改善,成本就会下降;错误愈少,麻烦出的就愈少,有些人就是不能理解这一点。

“准时交货的过程如果出现差错,代价将十分昂贵,事后维修也十分重要。不要让失误发生。??如果说,我们要让错误永不发生,当然不太现实。我没这么说。但可以通过努力降低这种情形发生的几率。

“可能达到‘零缺陷'的境界吗?大概不太可能。但作为一个目标还是可以的,我们希望一次比一次更进步,接近这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减少错误,不断地改善质量,使成本愈来愈低。要让生产过程中的修改工序愈来愈少,浪费也愈来愈少——包括物料、机器运转时数、工具、人力的浪费都减少了以后,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我们有许多方法让成本下降。当成本随着返工、错误、浪费的减少而全面下降时,生产力自然就提高了。"

他接着说道:“我很清楚,这里有一个环节被遗漏了,但我经常开宗明义地提到这个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要的不但是某种有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我们还要把它推到市场上,把它卖出去。我承认大家都有办法把极其拙劣的产品销售出去。但只要加上少许营销,物美价廉的产品便可创造市场,还可以让公司永续经营,并且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失业问题是创造出来的——由管理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失业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起码都有一小部分人会不适合暂时地或长期地出任工作。但在很多情况下,失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管理层的无能造成的,只要出些问题,他们就通过裁员来削减成本,似乎这是最好的选择,对吗?"

讲到这里,他高声说:“(美国企业)所谓的‘削减成本',说白了就是裁员;公司裁员似乎是因为市场份额的减少,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日本企业却不流行这么做。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日本没有失业问题,也不是说每个日本人都想抱着工作不放。我没这么讲。但日本人在业绩走下坡路时,做的第一件事是管理层首先减薪,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应当的。他们仍愿减薪,虽然日本最高级经理人的薪水仅仅是最低级人员的4.5倍。

“目标必须始终一致,让公司永续经营下去,这么做就必须仔细思考!需要把注意力用在财务以外的地方。法律部门也不要试着避开兼并,以及注意哪家公司可以兼并。诚如赖克教授所言,把全副精力贯注于这类‘纸上企业'无法创造财富。因为它不会让市场这块蛋糕变大。如果你手中的蛋糕比别人的大,那也只不过是由别人手中偷来的而已。能够把蛋糕变大,岂不更好?这正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把整块蛋糕变得更大。

“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如何把蛋糕做大。你们一定可以办得到。但不知道你是不是曾经停下来思考过所谓的‘团队力量'?其实我们没有这股力量。美国人向来不懂得团队合作,只会单枪匹马。美国只有丑陋的个人主义,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当一面的生意人——只顾自己。试想,如人人都单打独斗(这是美式管理风格造成的),如何能组成团队迎接挑战?

“这种连锁反应模式,日本高级管理层早在1950年7月就了解了——任何人都可高谈质量,但如果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学,‘质量'便成了空话。"

二、红珠实验揭秘

四日研讨会的第二天下午,戴明进行一项他戏称的“笨实验"。由于要花好几个月才能培训出足以胜任这项工作的主持人,所以戴明总是亲自来扮演这个角色,实验中的其他角色则会由听众中的自愿者担任。

实验器材:

4000颗木珠,直径约3 毫米,其中800 颗为红色,3200 颗为白色。

一个有 50 个孔的勺子,可用来盛起 50 颗木珠(代表工作量)。

两个长方形容器,其中之一可以放入另一个之内(以节省空间)。在所有材料中,珠子(放在一塑胶袋内)以及一个勺子可以放入小容器;小容器又可以放在大容器中。容器尺寸如下:

大盒子20cm×16cm×8cm

小盒子19cm×13.5 cm×6 cm

在做实验时,会场前端成了生产线,戴明自己扮演可怕的工头。他严厉地宣布:“公司计划扩厂,以适应新顾客的需求。新顾客要的是白珠,而不接受红珠。然而进料中却混合有红珠(白珠与红珠混合)。因而我们的任务是生产白珠。"

实验从现场招募人员加入生产线,招聘要求如下:10 位新员工,包括:

6位作业员,应征资格是必须工作努力,教育程度不拘,不必有倒珠子的工作经验。

2位检验员,能区分红珠和白珠,能够计数至 20 即可,免经验。

1位检验长,资格同上。

1位记录员,必须写字工整,擅长加法和除法,反应灵活。

招募新员工之后,戴明开始向他们宣布游戏规则:必须参加3天实习,以学习工作。在实习期间,可以提问题,一旦开始生产,只能埋头做事,不得再提问题,也不得评论。整个程序非常严格,不得随意变动,因而在绩效上不应该有变异。记录员将工人、检验员以及自己的姓名记下。记录表用投影机放映在屏幕上,让在座每位观众都可以看见。戴明特别告诫作业员:“解雇没有什么正式的程序,被免职者只需走下讲台结算自己的工资,台下还有成百合格的人可以替代他。你们能否保住职位完全视个人的绩效而定。" 戴明指出程序就是这样,它们很明确,必须一步一步来,不可有任何改变。必须完全遵照程序,不准中途辞职。就算大家可能被炒鱿鱼,也不可主动提出。

戴明拿出大盒子:里头混装着 800 颗红珠、3200 颗白珠。他右手抓着大盒子说:“我们总共有两个盒子,尺寸不同,一大一小。你们要把珠子从大盒子倒到小盒子,从最靠近的角落倒进去,距离保持‘5厘米',不要摇晃。" 戴明先把珠子倒到小盒子,又倒回大盒子,让两种珠子混合均匀。

实验具体做法是抓住两个盒子的一边,从最靠近的一角倒进去,这就是完成每日工作的方法。生产的一套工作程序是:每天取50颗,不多也不少。任务是“产出" 白珠子——标准是50颗,红珠子白珠子都要算,但是有一点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牢记:顾客不接受红珠。

把珠子倒进大盒子后,要使用有50个孔的勺子取出珠子,握住勺子的长柄,注意勺子插入大盒子内搅拌,然后把勺子以倾斜45度的方式抽出,每个孔内都要有珠子。勺把不要晃动,以免珠子掉出来。假如珠子掉在地上,就得停止生产了。

经过几次反复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始终认真记录着每位作业员工红珠数目的记录员,将前4天6人的工作成绩加总算出了数目,并计算出每人平均日产量及全体的平均日产量。

检验长:迈克

工头戴明检查成果。他说:“你们可以看到上面这些数字,这里有几次高于平均水准,几次低于平均水准。这是什么道理,我不了解。萨瑞是第一天的当日最优人员,斯宝则捞到高达17颗红珠,是第一天表现最糟的一位;但第二天她只捞到5颗,是第二天的最优人员。"

听众开始掌握到一些基本讯息,那就是:虽然员工使用一模一样的工具,执行一模一样的任务,才智一模一样,在不同时段产出的结果却还是有差异的。戴明在装扮工头的过程中暗示听众:事实上,经理人不该针对超出员工控制范围的结果责备他们。再说,不管员工人数有多少,总有某些员工的表现低于平均水平,某些高于平均水平。

戴明运用一个简单的统计公式来找出变异的上下限。他说:“目前产出红珠的总数是220,我们假设捞到一颗红珠子不会因此引来其他红珠,也不会排斥其他红珠;捞到任何一颗白珠子不会引来其他白珠或排斥其他白珠。按数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假设捞每一颗珠子的事件之间相互完全独立。"

首先,他将所产出的红珠总数220,除以捞取珠子总次数。结果得出每人日平均数为9.2.这个日平均数被称为 X。

X=220/(6×4)=9.2

其次,计算每人每日捞到红珠的平均比例 P——亦即捞到的全部珠子里,红珠子所占的比例:

P=220/(6×4×50)=0.18

根据这些数字,再用公式算出“控制上限"(per Control Lim-it)及“控制下限"。戴明说:“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结果:无人突破上限。虽有人试着这么做也很接近了,却还是没达到。6个人共试了24次,每次都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显示我们的统计控制做得还比较成功——可是我从来不使用‘完美'这两个字,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么回事。"

乍看之下,图中似乎存在着某个模式:也就是说每次只要连续有7或8个点高于或低于平均数,就好像有一个模式忽隐忽现。但戴明说:“我看不到有任何模式存在。眼前所看到的是一个常会遇到的、几乎呈‘惯性系统'的情形。现在让我们来看变异的程度。所谓的‘惯性系统'就是,你在计算未来的变异范围时,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现在让我们以最近的未来——我们所拥有的 24 次为基础来看,就应该如此。虽然相关信息确实不那么充分,但24次内确是如此。假如要加上资料,便可以再进行另外 48 次捞珠,重新计算上下限,结果可能还是现在所看到的。" 换句话说,如果一切维持原状,在这套主导生产线作业的系统中,红珠的数目将会在控制上限下限之间波动,但不会超出界限。

如果以理性的态度预测,就能向别人解释预测的根据在哪里,因为每个人都依据同样的客观事实及一定的逻辑推论。那么,什么是理性的观测呢?理性的观测就是可以描述、解释,而且人人都可以赞同或反对的方法。例如,可以理性地预测:假如再进行另一次4天的实验,结果仍将落在上下限内。结果当然不确知是否如此——但再如果进行 4 天,就会明确了。戴明说:“我必须一再强调:由于实验可以无穷尽地重复,由此得来的数据也将是无穷的,因为不可能完全获得无穷的数据,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这些数据变化的规律。"

为什么 X可能不会落在平均数10?甚至可能离10很远?

首先,红色和白色完全不同。那支勺子能够感觉出红白珠子的不同。由手指去摸,感觉也不同。原来,红珠子比较大。它们中一部分浸在红色颜料中,再铺在桌上晾干。这样就做出了红珠子。

再者,勺子非常重要。戴明在这些年的实验中一共用过四把勺子,暂且称之为一、二、三、四。一号勺子是用铝制成的;二号勺子比较小,便于携带;三号勺子是用苹果木制的,很漂亮但稍嫌粗大;四号勺子是用白色塑料做的。经过长时期实验的累积平均,四个勺子所得到的平均红珠数,分别是 7.3 个、9.6 个、9.2 个与9.4个。

戴明说:“假如你为工厂采购一批杂质含量为9.2%的煤炭,如果在抵达的煤炭中,杂质含量高达9.6%,恐怕就要辛苦一阵子才能弥补损失了。我们永远无法明白进料(在此处是红白珠)的实质内涵。因为我们在类似的实验中用的都是机械抽样。如果我们所用的统计控制水准还算过得去,X就会固定在某个位置——这项工作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我们会建立起一套可信制度。各位可以针对未来所需在这方面预作规划。假如我们现在就必须计划未来,X数值大约可以说是9.2,但还不能确定到底距此有多近。必须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才行。"

戴明希望能从红珠实验中,让人们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本实验其实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在系统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预测工人的产出水平及其变异;事实上成本也是可预测的。

第二,所有的变异——包含工人之间产出红珠数量的差异,以及每一工人每日产出红珠数量的变异——均完全来自过程本身。没有任何迹象能够表示哪一位工人比其他工人更高明。

第三,工人的产出(白珠),显示为统计管制状态,也就是稳定状态。工人们已经全力以赴,在现有状况之下,不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第四,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将人员、团队、销售人员、工厂、部门在考绩制度或员工评审中排序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特别是它对员工的斗志是一种打击。因为员工的表现完全与努力与否无关,所谓排序,实际上是取决于过程在人员身上的作用。

第五,还可以总结出,简单地以绩效决定报酬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由于完全是被工作过程所左右,工人的绩效如此低落,以至失去工作。

第六,工头给工人加薪或处罚,当做对他们表现的奖励与惩罚。实际上他奖励与惩罚的是过程的表现,而不是工人的表现。

第七,这个实验展示了管理拙劣。由于程序僵化,工人根本没有机会提供改善的建议。难怪工厂会倒闭,工人会失业。

第八,每个人在工作上都有责任去尝试改进系统以提升自己与他人的绩效。红珠实验的工人是过程的牺牲品。在工头的规定之下,他们无从改进绩效(例如以白珠替换红珠,或者以第二勺替换第一勺,都被严格禁止)。

第九,管理者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事先就已经固定了白珠的价格。

第十,检验员彼此独立。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检验员的结果一致(除了极少例外),显示检验系统是可靠的。如果检验员是共同算出红珠的数目,检验系统不可能会失效,而只能说他们会提供数字。

第十一,如果管理者能与珠子的供应商协商,降低进料中红珠的比率,将会大大降低成本。

第十二,即使事先已经知道红珠在进料中所占比率(20%),也不能预测产出中红珠占多大比例。因为工人并不是随机抽出珠子,而是用一种机械式抽样。机械式抽样肯定存在影响所抽中那批样本的内涵的因素。不过,一批又一批抽出的红珠数会构成一个随机过程,也就是只有共同原因或随机原因(chanc e cause)的变异。

第十三,管理者认定,过去表现最佳的3位工人,在将来也会有最佳的表现,这项假设并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事实上这是错误的,3位工人赢得竞赛已是过去式,并不足以保证他们在未来的相对表现。管理是预测,而不是从事竞赛。

第十四,领班是系统的产物。换句话说,他的思维方式必须符合管理者的哲学。管理者交给他的职责是只要生产出白珠,而他的报酬都依赖工人的产出。

一位自愿者在做完红珠实验之后,对戴明说了一段颇具启发性的想法。以下就是她的意见:

“担任过红珠实验的自愿者之后,我学到比统计理论更多的东西。我当时虽然知道系统不容许我达成目标,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我也希望如此。我非常卖力去做。我感到有责任,其他人依赖我。我的逻辑和情感冲突,深感气馁。逻辑说绝对不可能成功,情感则说只要尝试就可能成功。

“在时过境迁之后,我思考着自己的工作状况。到底有多少时候,人们是处于自己无法掌握却试图全力以赴的状况?他们确实全力以赴。过了一阵子,他们的动力、关怀、期望,又会有什么改变?某些人会变得冷漠,撒手不管。幸好还有很多人,只要有贡献的机会与方法,还是会坚持下去。”

三、戴明流程图

4日研讨会的最后两天,戴明必定会介绍到他在 1950 年引介至日本的一幅流程图,它把一个生产系统展现给最高管理者以及工程师。日本人原本就有大量的知识,但是零碎而未经整合协调。这幅流程图使他们能将知识与努力都导向一个生产系统,并配合市场——也就是预测顾客的需求。现在全世界都已知道这项改革的成果了。从1950年起,戴明在每次与高管理者的会议或训练工程师的教学中,都会使用这幅简单的流程图。

在讲解流程图时,戴明说:“现在我们该针对这个问题做些什么呢?别跟我说你对此无能为力,你们在座的每位都能以自己的力量对质量改善做出贡献。你可以让最高管理层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假如不能让高层主管知道他们该做什么,那你最好趁早另觅高枝。"

戴明认为,每个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也多半十分了解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改善。当然,人的想法有对有错,有些时候人们提出改善方法,却适得其反,这些主意看起来还有一些道理,但实际上大错特错。因此必须让大家知道到底错在哪里。

当学员对质量如何改善已经有些印象后,戴明首先讲的是进料。进料是什么?所谓的进料就是用来生产的任何东西,可能是一个马达、某种先进科技、一条附属装配线或铁矿??不管是什么,都是生产的“原材料",或由他人转手过来的“半成品"。

第一步就是要从改善材料入手,“持续地" 进行改善。也就是说作为部门主管必须和自己的供应部门协商,和他们共同努力,但绝不是一味苛求对方。不断要求更好更佳的质量——这是一个双方转变的结果,但必须保证,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相反。质量对顾客才有意义,企业必须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打算用产品做什么,才能保证质量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户,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有什么需求,并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在客户及产品间自我调整,在戴明看来,这就是渎职。

流程图的目标,是原料由前面流入,在最后阶段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流程图所描述的,不仅包含物料的流动,也包含管理系统所需的信息流动。在流程图中,戴明把进料以及供应商称为 A、B、C、D。不同的材料,从生产线上的不同地点进来。管理者要让进来的东西获得不断的改善,不断针对需求作改变。这个流程图的开端,是某个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构想——预测顾客可能需要什么。由这项预测可以导出产品或服务的设计。

接下来的步骤,包括视察顾客使用产品的情况,再重新设计。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进行,设计再设计,形成一个持续学习及持续调整的过程。借助这个流程图观察、重新设计在成本、销售和顾客评估等各方面的效应,还可以提供产品或服务,持续进行以及不断学习的反馈回路(feedbac k loop)。为了使流程图有用,从系统任何部分所流出的原料与信息,必须与下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投入相配合。

当人们改动系统的一个或者多个组成部分时,流程图能预测系统的哪些组成部分会受到影响以及幅度有多大。但因为需求瞬息万变,所以必须与供应商长期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只靠每年合同载明的规格来要求材料,以最低价计价完成任务的做法已经过时了。现在所要求的是,不管画出什么样的流程图,它对任何人、事、地都很好用。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要改善、调整一切进来的东西,为客户提供更多符合他们的需求的产品。只有通过互助合作,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间断地进行变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流程图" 上方,就有一个过程是着眼未来,进行设计以及修改设计的。

戴明指出,从规格上是看不出真正的信息的。供应商就算是看了规格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客户本企业真正想要的,因此他同样必须了解清楚,客户是如何使用他的产品。也就是说,无论任何一项,部门主管都要尽可能持续加强和单一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因为人们的知识与人力也许都不足以同时面对两个供应商——恐怕连一个都应付不来。此外还会有一位付钱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也就是公司的“终极客户"。必须注意这位“最终客户",引导他、告诉他,在未来3~5年内,他可能会有什么需求;同时做好相关准备,到时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他自己未必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人们常常会提到顾客的期望,每个厂家都说要符合顾客的期望。事实上,顾客的期望就是由公司与公司的竞争对手所造就,顾客不会创造出什么。戴明举例说:当初没有顾客要求电灯,他们觉得瓦斯灯照明的效果已经不错了,而且,最早期电灯的碳丝脆弱又耗电。又例如,当初没有顾客要求复印机,没有顾客要求电报或电话,更不用说汽车、飞机了,人们有马,有什么比它还好?没有顾客要求充气轮胎,这些车胎都是用橡胶做的,像骑在空气上,似乎很傻;美国第一个充气轮胎用起来很不方便,使用者必须携带橡皮胶、插头和打气筒,同时还要知道如何使用。戴明说:“或许一位受过教育的人,会明确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想买什么,或许也能描述这些需要,让供应商了解。但是聪明的顾客还是会听取供应商的建议,并从中学习。双方应该如同一个系统在一起商量,而不是一方想压过另一方。"

事实上,顾客只是依据生产商给他的期望而期望,但他们学习快速,会将一项产品与另一项产品相比,将一个来源与另一个来源相比。生产者当然不希望有不满意的顾客,但顾客感到满意还不够。即使是满意的顾客也会换另一家购买。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有可能找到更好的产品。如果有忠诚的顾客就不一样了,他们会再度光顾、排队等待,并且带朋友来。但就算这些都会发生,仅此一项是远远不够的,单有顾客的忠诚对企业经营而言,仅仅是一项非常有利的优势。服务业也是同理,顾客不会发明什么,只是接受现有的服务。但顾客学习得很快。如果快递业出现隔天送达服务,即使价格是邮资的数倍,顾客也会接受这种新服务。

很多企业都知道,消费者非常重要,假如没有消费者,就不会有生产线的存在。大多数不满的客户会直接投入竞争对手的怀抱。但是,假如一个企业有竞争对手,而且很优秀时,应该感激他们。因为没什么事比差劲的对手——那种专门生产不良产品的公司——更能造成伤害了。这样的对手会连累自己。公司真正要的不只是一批满意的顾客,他们还要能帮忙宣传。那些不断回头和公司打交道的顾客,才是精华。他们为公司创造了大部分利润。任何生意最重要的一部分都是老主顾,这些人根本用不着向他们多费唇舌,他们都会再来。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公司的某位业务员在5年前在房地产这行曾帮助某人找到一间令他完全满意(而不是他不需要)的房子,假如当时该业务员不仅帮他省钱,还能问清他的需求,竭力满足他,将来如果房子要拍卖,他还是会来找上门来。不仅如此,他还会向亲友广为宣传。

当然,戴明也指出,仅仅让顾客满意还不够。仅仅符合规格(不能以为这样就能满足顾客)还不能让一个企业在业界屹立不倒,还要更进一步。

戴明说:“充气式橡胶轮胎是费尔斯通(Harvey Firestone)梦想出来的产物。人们一度认为他疯了,居然想把空气灌进轮胎里,多荒谬!或许连他本人也觉得自己疯了。可是尽管满怀恐惧,他还是坚持到底。假如你问问1900年的顾客,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轮胎,没有人会回答‘气胎'——当时,那只是一个梦想。"

多数企业对消费者的了解(包括他们心里的好恶)和创新息息相关。它不但会影响企业对产品所做的设计与修改,还会影响制造者对进料的选择。在戴明的流程图上,人们也许会看到好几个必要的不同的生产材料,他们一部分价格较高,一部分价格较低,这些会影响到过程,乃至最终产品。经由创新而得到一种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当然很不错。但是创新源自何处?

戴明以化油器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这个观点,过去每一辆车都至少有一个化油器。汽车没有化油器根本不能跑。化油器的制造者年年都在改进品质,它的顾客都快乐而忠诚。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创新。燃油喷射器诞生了,除了化油器的功能,它还有其他功能。虽然燃油喷射器比化油器贵得多,但是一经某一款车采用,所有车都跟进。化油器出于局限性,甚至卡车也不再使用它,年复一年,很少有人还记得它。再过些时候,燃油喷射器也会被取代。将汽油与空气喷入燃烧室的新方法与新引擎将会诞生,把燃油喷射器淘汰掉。再例如,现在很少有人会记得真空管,但过去的收音机必须用到真空管。8个真空管的收音机很占空间,9个真空管的收音机效果比8个真空管的好,但是更占空间。真空管的制造商每年都改进性能并缩小体积,顾客也都快乐而忠诚。但是当贝尔电话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的肖克利等人通过对二极管及半导体温表研究而发明了集成电路时,真空管的忠诚顾客便放弃了真空管,转而追求集成电路制作的微型收音机。能创新并且运气好的人,就可以占有市场。可见,企业必须创新,预测顾客的需求,并且给他们更多。

以上所说的,或许可用一个问题概括:“我们从事的是哪种行业?" 在化油器的个案中,是否就是制造化油器?化油器的制造商制造优良的化油器,而且愈做愈好。他们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制造化油器的行业。然而事实上,如果当初他们把自己的行业视为是将汽油与空气注入燃烧室,或是发明更好的引擎,也许情况会不同。结果,别人发明了燃油喷射器,让化油器的制造商面临困境。

对于任何经营企业的人来说,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将我们所做的事做好——生产出好产品,或是好服务——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够;他们必须不断地问,什么产品或服务更能帮助顾客?公司必须考虑未来:5年后将做什么?

流程图让每个人都有基本概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过,这在戴明看来仅仅是一个开端。过去,日本的高层经营者就从戴明的流程图上看到自己的职责所在。1950 年时日本货根本无法开拓出口市场。因为它们价格低廉,粗制滥造,是标准的劣等货。那种情况下,日本人自己也明白问题症结所在,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变革,开发庞大的出口市场,以换取粮食与设备——尽管他们当时无法为自己生产足够的粮食。但瑞士不也同日本一样吗?瑞士有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但生产的粮食仅及本身所需的1/3.

戴明每一次为日本高层管理人员举行研讨会时,都会把“流程图" 和“连锁反应图" 挂在黑板上,他对成百上千个工程技术人员讲授统计方法及许多其他方法,他们广为传播。后来总共有21位日本主要企业的领导人都来了,而且他们一来再来,对戴明的方法坚信不疑。短短 4 年不到,戴明的方法在整个日本得到普及。他们并不完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起码已找到正确的道理。4年前,全球各地的制造商,都声嘶力竭地要求保护以脱离困境。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寻求保护只是饮鸩止渴,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做?这种必然做法会使公司惨遭淘汰出局还会毁掉整个国家!不过,1948年、1949年直到 1960 年间,情况却并不是如此。当时,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是惟一有能力生产出世界各国所需商品的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有人原以为景气衰退终将到来,但是需求一天比一天大,工厂仍源源不断地出货,到了 1964 年,美国的制造商们意识到竞争的存在。

在四日研讨会上,戴明曾坦率地说:“有人告诉我,因为有人保证3个月内他们的公司可以得到回报。所以他们能参加这场研讨会,这简直是太荒谬了。也许这件事是真的也说不定。我不知道。回报也许是两三倍。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贡献是无法估量、无法量化的。这些最重要的数字我们现在不知道,以后也没办法知道;你既不会知道你的贡献换算成的金额是多少,也不能将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效益量化。"

戴明最后指出,在混乱的体系下,没有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是必须先知道做什么,再全力以赴。每个人都要同心协力,奔赴共同目标,并知道如何达成。不能只是空有一些看似不错的点子,更要有一套知道如何改善的系统才行。这套改善的系统包括了戴明的“十四要点",以及摒除各种“致命恶疾" 与“障碍"。

同类推荐
  •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给企业管理形式带来巨大冲击。工业革命以来垂直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将逐渐被扁平式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所代替。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平凡达到卓越,管理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优秀企业的辉煌业绩中,无不渗透着管理者的辛劳与汗水。
  •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希望能将中国顶级CEO的经商智慧和人格品质传承下去。不仅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企业家那种做人做事的方式,还要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了解、探索科学、实用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 动态领导:变革时代领导者十大基本素质

    动态领导:变革时代领导者十大基本素质

    莱瑞恩·西格尔(LarraineSegil),是在商业联盟方面全球最顶级的专家之一,她在加州理工学院开设的此方面课程在过去18年来一直居于领导地位。她是Lared集体的合伙人之一,莱瑞恩·西格尔生产公司的CEO。作为著名的咨询专家,曾经同包括sun、惠普和星巴克在内的很多公司进行过合作,每一年她演讲的经理对象都超过30000人。另外,她还一直坚持在ONN、CNBC和福克斯新闻做评论节目。
  •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采购就这么简单:优秀采购员的80个细节

    本书介绍了80个采购实战技术问题,涵盖了一般采购的实战技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找了大量采购员业务开展的文献和案例,总结了许多优秀采购员的成功经验,对于许多采购员的疑难问题都给予了全面回答和阐述。它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避免大量理论堆砌、空泛说教的形式,便于读者更快地领悟和吸收。
  • 导购高手十日通

    导购高手十日通

    本书严格按优秀导购员的实际导购服务流程,层层深入、逐步展开。全书分导购高手应具有的礼仪与素质、导购高手应掌握的商品知识、怎样应对形形色色的顾客、顺利成交的秘诀是什么、如何利用导购技巧创造优秀业绩等10章,部分章节篇首设有相关的“精彩案例”,面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实际运用引导。此外,书中还设有“专家提示、专家建议、避免误区”等栏目,对有关重点问题进行精要性提示。本书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导购员、信息员、营业员、促销员,各商业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及有志于研究商业企业导购服务技能的专业人员、在校师生。
热门推荐
  • 关于我的宅生活被少女打乱

    关于我的宅生活被少女打乱

    关于主角父母失踪并留下巨额遗产,上个网突然从电脑里蹦出个少女的故事,这个故事注定会跌宕起伏
  • 盖世帝尊:战御异界

    盖世帝尊:战御异界

    文枫意外穿越到了这异界大陆中,这里有魔族兽族甚至神族?又或者是斗气?魔法?末法之极,磁极轮转,世界变迁。当来到陌生的世界,当神话变成现实,当传说不再神秘,世界无疆,热血永恒。
  • 邪帝冷妻

    邪帝冷妻

    天生异象,奇才盾出,辅佐君王,俯视天下!她,冰冷的邪惑美人,这辈子,宁我负尽天下众人,不叫他们负我一分!他,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我型我素的性格,心狠手辣的手段!世人皆知,宁得罪小人,勿得罪邪王!那一日,倾城的邪惑美人嫁给了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是悲是喜,是恩是怨?无人得知。
  • 异世画师

    异世画师

    一个美术生,在外出写生时,无意间穿越到了异世,嗯,,,,职业嘛,就是画师。
  • 爱在疼痛时:被改造者的情事(1957-1976)

    爱在疼痛时:被改造者的情事(1957-1976)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许多刑满释放的犯人无法正常回到社会,而是在本书作者先后在若干农场生活了23年之久,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加上所见所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书中采用白描手法,将底层社会的艰难婚恋娓娓道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中,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熟知的另一个世界中可怜可叹的一群人。
  • 我只爱你三天

    我只爱你三天

    作者将青春、爱情编写了故事,再结合当时的法律、已经经济政治局面的背景编写本书,让更多有梦想的人分清事实与梦幻,学会舍得。再者本故事只是纯粹虚构,并没有对此针对当时的背景。若什么不当之处,请多多赐教,以求日后分享更多丰富的文学。
  •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动之后

    心动之后

    白薏对司徒珄而言,只是他的玩物。但后来他发现乱了节奏。后来她觉得乱了理智。再后来,她成为他舅舅的未婚妻。他冷笑:“别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我。对于让我心动的女人,我一定会占有她一生一世,并且不许她反抗。”
  • 娘子,为夫馋了:妾室谋略

    娘子,为夫馋了:妾室谋略

    这是一篇家斗的文文,女主是个穿越人,嫁到一个繁复的大家庭中,作为一个卑微的小妾,她步步如行薄冰,以她冷静聪慧的睿智,慢慢的在这个家庭里逐渐的脱颖而出。但是她绝对坚持一夫一妻制。柳太君的话,在永平公府那就是圣旨半年之内她要是怀不上孩子那么便将她扫地出门多少双眼睛等着看她的笑话可是越是这样她就越是不如她们的意红尘百年豪门前一岁一荣盼夫临。只是她不是那种任人捏圆又搓扁的小女人。家斗+种田+女强【片段一】让我跟她圆房,想都别想!“可恶,奶奶你竟然给我下药!”柳太君大袖一挥,“送四爷去陆姨娘的房里!”为了二房有个男丁,她这也是迫不得已。【片段二】御狂澜兴奋是拉着那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三岁小男孩,激动地告诉小男孩:“我是你爹啊!”小男孩从身上摸出一块小镜子,看了看自己粉嫩嫩的脸,思考了一下,郑重道:“兄弟,别开玩笑了,我怎么有你丑呢?”七七的窝:12720639,敲门砖女主名哦~推荐同类种田完结《不良贤妻》http://read.xxsy.net/info/337501.html母亲刚逝,她迫不得已被叔叔们披上嫁衣。新房里,新郎是一个年老成疾的百岁老翁。三日之后,她成了寡妇。风华正茂的媳妇们,整日里的争权夺势,不将她这个出生低贱的婆婆放在眼里。貌美如花的孙媳妇们更是对她这奶奶无敬无畏。严禁规矩的管家们却事事与她禀告,待她定夺。其实,当寡妇也挺好的。只是,出门在外的嫡长孙回来了。第一句话便是,“不错,我娶她,下月大婚!”她这才知道,朱邪家的嫡长孙在继承家业的时候,如果愿意也可以顺便继承上一辈的老婆。特别是她这种新婚死了相公的,在嫁给孙子,可以作为主母。其路漫漫之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姑娘的宗旨就是把对相公垂涎的女人一网打尽。外表柔弱,不代表这就是软弱。相公面前可以笑得温婉可人,相公后面绝对要笑得邪魅煞人。公主?名门贵女?江湖女侠?装淑女,扮大度,示贤惠!告诉你们秀外慧中形容的就是姑娘我这种人。新文:【正室谋略】http://read.xxsy.net/info/374356.html完结免费文:【相公久等了】http://read.xxsy.net/info/308578.html
  • 太白山人漫稿

    太白山人漫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