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9000000018

第18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评价应当根据“新型制造业”的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评价中国制造业的“新型化”程度,并对中国区域制造业和制造业产业的发展程度进行总体评价。

3.3.1 制造业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

我们认为,对于制造业发展程度的评价,应当以“新型制造业”的内涵为基准,从经济、科技和环境三大指标进行系统性评价,通过经济指标反映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当前的贡献;通过科技指标反映制造业未来的竞争能力;通过环境指标反映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效益。因此,我们拟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竞争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个系统考虑构建新型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在时间上反映新型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新型制造业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新型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在层次上反映新型制造业的功能和水平。

(1)区域制造业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初选51个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和实际数据分析方法,我们构建了一套由3个主指标、20个子指标构成的区域制造业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能力C1制造业废水排放指数万吨C2单位产值废水排放指数万吨/亿元C3制造业废气排放指数亿标立方米C4单位产值废气排放指数亿标立方米/亿元C5制造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万吨C6单位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万吨/亿元C7资源消耗指数%

★ 经济创造能力

经济创造能力是新型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经济效益就更为重要;只有具有经济效益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为发展科技、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提供支持。

经济创造能力指标体系中,A1、A2、A3为总量指标,反映:(1)制造业的规模水平(一般而言,规模大则年增加值也大);(2)制造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财富增加量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3)制造业增长的速度;(4)吸纳就业的能力。A4指标揭示了制造业的外向化程度,反映:(1)制造业生产活动利用国际资源的程度;(2)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A6、A7指标反映了制造业的经济效率和经营效益。各项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制造业工业增加值=∑ni=1AVPi

其中,AVPi-—第i个制造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n∈1~29

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地方就业人口比例=LLq×100%

其中,L-—地方年底制造业就业人数

Lq-—地方年底就业总人数

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ni=1AVPiGDP×100%

对外贸易依附度=EXPV+IMPV∑mj=1TVPj

其中,EXPV-—制造业出口额

IMPV-—制造业进口额

∑mj=1TVPj-—制造业总产值

全员劳动生产率=∑ni=1AVPiL

其中,L-—年底制造业就业人数

制造业效益指数=MTAXMSR×100%

其中,MTAX-—制造业利税总额

MSR-—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

★ 科技竞争能力

科技含量高低是衡量新型制造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从粗放型的传统制造向集约型的新型制造转变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降低污染。

科技竞争能力指标体系中,B1、B2为研发经费投入的总量指标和强度指标;B3反映了制造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活跃性程度;B4体现了研发人才方面的投入强度;B5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造业企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发展潜力;B6通过产品的创新程度反映技术的创新程度;B7是制造业企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体现。

这7项指标分别从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进步等几个侧面反映了制造业科技力量、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的状况,是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的重要检验指标。

其计算方法为:

制造业研发(R&D)经费用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R&D支出来代替;

制造业R&D经费投入指数=R&DMSR×100%

其中,MSR-—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

制造业人均专利申请数=PGL′×10000

其中,PG-—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数

L′——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数

R&D人员占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L′L×100%

其中,L-—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就业人数

固定资产软化率=TIFI×100%

其中,TI-—制造业与技术有关的投入

FI-—制造业总固定资产投入

新产品产值率=NPV∑mj=1TVPj×100%

其中,NPV-—制造业新产品产值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指数=AEIFE×100%

其中,IFE-—引进国外技术经费

AE-—制造业消化吸收经费

★ 环境资源保护能力

我们研究的资源主要指与制造业发展相关的自然资源以及其他作为工业原料的生物资源。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所需能源、原材料和场地等条件的主要源泉。自然资源是制造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有限可利用的特性,即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不断提高。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制造业高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造成中国资源严重匮乏、生态急剧恶化。因此,环境资源效率指标是衡量制造业“绿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必须寻找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生产方式。

环境资源指标从环境污染总量、单位产值环境污染量和资源消耗率三个方面研究,这7项指标分别体现了制造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三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强度以及资源消耗的强度。各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制造业产值废水排放=WWD∑mj=1TVPj×100%

其中,WWD-—报告期制造业废水排放达标量

单位制造业产值废气排放=WGD∑mj=1TVPj×100%

其中,WGD-—报告期制造业废气排放达标量

单位制造业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WSD∑mj=1TVPj×100%

其中,WSD-—报告期制造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量

资源消耗率=∑mj=1TVPj-∑ni=1AVPi∑mj=1TVPj×100%

由于我们即将用到的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样本数据具有同向性,即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经济指标和科技指标均有向上性,即越大越好,而环境指标是向下性,即越小越好,故对环境资源指标进行处理,转为向上性,方法为:

yi=max xi-xi,其中i=1~7

其中,xi为原数据,max xi为数据列的最大值,yi为转向后数据,即C1~C7.

(2)制造业产业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性和社会性,在不同时期代表不同生产水平。因此,对产业的评价并非为了比较制造业各产业孰优孰劣,这本身缺乏实际意义。从静态角度将各产业“聚在”一起评价,事实上,许多研究也可以对各产业进行单独评价,以了解当前各产业在经济效益、科技水平、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目的是提供评价方法、陈述客观事实。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各产业当前平均水平的综合评价,来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减少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使得在发展和培养重点产业上做到有的放矢。

基于指标设置的一致性原则,我们仍然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竞争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新指标体系。但是,与区域新型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是,产业评价侧重于效率指标,以避免因产业规模而影响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 经济创造能力

经济创造能力的六个指标分别从速度、规模、效益、效率、吸纳就业和国际竞争能力六个方面体现产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增加值增长率=AVPti-AVPt-1iAVPt-1i×100%

其中,AVPti-—第i个制造业产业t年的工业增加值

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AVPti∑ni=1AVPti×100%

其中,∑ni=1AVPti-—制造业各产业t年的工业增加值总和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AVPiLi

其中,AVPi-—第i个制造业产业的工业增加值

Li-—第i个制造业产业平均从业人数

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人数比重=LiL×100%

其中,L-—年底制造业就业人数

外向型指数=(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100%

★ 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分别从研发经费投入(B1)及强度(B2)、研发人员投入(B7)、研发活动活跃程度(B5)、研发产出(B6)、科技潜力(B3、B4)等方面设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人均R&D经费=行业R&D支出/R&D人员数

其中,R&D人员数,用科研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占行业总投资的比重=(R&D支出/行业总投资)×100%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指数=AEIFE×100%

其中,IFE-—引进国外技术经费

AE-—制造业消化吸收经费

固定资产软化率=TIFI×100%

其中,TI-—制造业与技术有关的投入

FI-—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

人均专利申请数=PGL′×10000

其中,PG-—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数

L′——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数

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IPL′×10000

其中,IP-—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拥有数

L′——国有大中型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数

研发人数占行业就业总人数=(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行业就业人口)×100%

★ 环境资源保护能力

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指标体系中,C1、C2、C3三项指标反映污物处理水平;C4、C5、C6三项指标体现产业的产污强度;C7表明产业资源重复利用的效率和效益;C8揭示产业能源利用的效率。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排放达标量/产生总量)×100%

工业废气去除率=[(工业烟尘去除量+工业粉尘去除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烟尘去除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粉尘去除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处理量/产生总量)×100%

单位产值废气排放量=WGD∑mj=1TVPj×100%

其中,WGD-—报告期产业废气排放量

单位产值固体废弃物产生量=WSD∑mj=1TVPj×100%

其中,WSD-—报告期产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WWD∑mj=1TVPj×100%

其中,WWD-—报告期产业废水排放量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加值)×100%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总量/工业产值)×100%

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样本数据具有同向性(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经济指标和科技指标均有向上性,即越大越好。而环境指标中4、5、6、8是向下性,即越小越好,故对环境资源指标进行处理,转为向上性,方法为yi=max xi-xi,其中xi为原数据,max xi为数据列最大值,yi为转向后数据,即C4、C5、C6、C8.

3.3.2 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下面就依据前面所构建的区域制造业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和新型化程度对中国区域制造业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1)经济创造能力

从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上看,中国制造业明显呈现一种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趋势。

下面先对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地方就业人口比重、制造业增加值占地方GDP的比重、对外贸易依附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制造业效益指数这6个反映区域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制造业的国民经济贡献;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制造业生产效率与效益;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制造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第四主成分主要代表制造业外向型程度;第五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制造业规模情况。根据五个主成分的综合,并对各地区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进行排名。

分析发现:

其一,从经济创造能力的总体状况来看,“东部强中西部弱”的总体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制造业发展梯度差异明显,处于前十名中除河南、安徽外均为东部沿海地区。分析表明,上海、广东、江苏仍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发展势头分居三甲,天津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形式,从第七位上升到了第四位,这与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是有关系的。

其二,从生产效率及外向型程度的角度来分析,各地区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效率高、外向型程度高):上海、广东、江苏;第二类(效率较高、外向型程度较高):天津、浙江、山东、福建;第三类(效率一般、外向型程度一般):辽宁、北京、河北、湖南、河南、安徽、内蒙古、云南;第四类(效率较低、外向型程度较低):吉林、四川、湖北、重庆、甘肃、江西、山西、宁夏、广西、海南、陕西;第五类(效率低、外向型程度低):贵州、黑龙江、新疆。与经济创造能力的总体排名较一致,可见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外向型的拉动有力促进了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的发展。

其三,从对就业人口吸纳的角度来分析,各地区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吸纳能力强):广东、浙江、福建;第二类(吸纳能力较强):江苏、山东、上海、天津;第三类(吸纳能力一般):辽宁、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湖北;第四类(吸纳能力较弱):吉林、江西、湖南、安徽、内蒙古、云南、重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广西、黑龙江、贵州、海南;第五类(吸纳能力弱):青海、新疆、西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与上海制造业对于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已经明显弱化,但是由于制造业集中于此,仍然有很大的吸引能力。以外贸加工为导向的广东对于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仍较强,其制造业仍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

(2)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采取了主层次分析法,先对能反映区域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R&D经费、R&D经费投入指数、人均专利申请量、R&D人员数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固定资产软化率、新产品产值率、消化吸收指数这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表明科研投入度和产出指标对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专利申请量;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科研人员密度;第四主成分体现了引进技术应用能力;第五主成分主要体现了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然后,就可以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排序结果。

分析发现:

其一,各地区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与上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海南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跃居第二,主要在于海南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远高于引进国外技术经费。其他省市区的排名也有所变化,吉林由上年的第22位,上升为第9位,这与它致力于新产品生产是有关系的。

其二,从科研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划分为五类发展区域:第一类(科研投入大、产出高):北京、上海、广东;第二类(科研投入较多、产出较高):江苏、天津、浙江、重庆;第三类(科研投入产出均一般):山东、黑龙江、贵州、福建、陕西、四川、辽宁、湖北、吉林、安徽;第四类(科研投入较少、产出较低):江西、甘肃、湖南、山西、宁夏、河南、内蒙古、广西;第五类(科研投入产出均低):新疆、海南、河南、云南。可见各地区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总体上投入产出水平最高。

(3)环境资源保护能力

制造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应当在污染总量上做到尽可能小;另一方面从单位指标上看应当以不牺牲环境作为发展制造业的代价。因此必须要把总量指标和单位指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促进制造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考察标准。评价环境资源保护能力,采取的步骤是:先对制造业废水排放指数、单位产值废水排放指数、制造业废气排放指数、单位产值废气排放指数、制造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单位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指数这7个反映区域制造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了单位产值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对地区环境保护能力的影响程度;第二主成分代表制造业废水及固体排放总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第三主成分体现了单位产值废水排放的环境影响力;第四主成分主要代表废气排放对地区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影响;第五主成分主要代表能源消耗率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影响。然后,对各地区制造业的环境资源保护能力进行排名。

分析发现:

其一,从总体上分析,东部沿海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呈上升态势,特别是北京仍然位居首位,这和北京积极保护环境迎接奥运会有极大的关系。山西、内蒙古、宁夏、贵州、广西等省份仍然需要提高环保能力。

其二,从单位产值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角度来分析,可以划分为五类发展区域:第一类(保护能力强):江苏、广东、山东;第二类(保护能力较强):浙江、福建、上海、北京、天津;第三类(保护能力一般):辽宁、河南、河北、安徽、湖北、黑龙江、河南、湖南、四川、陕西、吉林;第四类(保护能力较弱):重庆、江西、云南、甘肃、青海、山西、广西、内蒙古;第五类(保护能力弱):贵州、宁夏。

其三,从制造业废水排放水平角度来分析,可以划分为五类发展区域:第一类(保护能力强):贵州、内蒙古、山西、北京、辽宁;第二类(保护能力较强):云南、天津、上海;第三类(保护能力一般):甘肃、山东、河北、陕西、黑龙江、新疆、青海、吉林、江西;第四类(保护能力较弱):安徽、海南、河南、湖北、四川、福建、浙江、广东;第五类(保护能力弱):江苏、湖南、西藏、宁夏、重庆、广西。

(4)“新型化”程度评价

新型制造业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通过对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评价,可以把握地区制造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综合前面评价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全部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处理,得到9个主成分,结果显示这20个指标的相关性完全通过检验,各指标的权重比较均衡,置信度检验为100%,其精度能满足要求。

根据上述20个指标的9个主成分,对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

分析发现:

①总体排名情况:看到排名前7位的清一色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排名后7位的都是中西部地区,所以与前两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的排名相比,中国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总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依旧呈东部新型化程度高,中西部新型化程度较低的梯度分布格局。

②相关变化情况:表中各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排名的变化情况印证了《2007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的观点:随着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的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倚重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将越来越显著。可以看到排名比上年上升的地区都是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方面有了提升,比如江苏、浙江、山西、四川等地区;相反,排名后退的地区,如北京、河南、湖北、海南等地区都在这两方面相对进步不大。

③区域制造业“新型化”差异大。除去因数据缺乏不作评价的青海和西藏地区,按照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大小,大致可以把全国其他地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较好的地区:包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北京、山东这7个地区,其中又以上海和广东最为突出;第二类是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一般的地区:包括河南、辽宁、重庆、福建、海南、吉林、四川、安徽、湖南、河北、陕西、湖北、黑龙江、甘肃、山西这15个地区,这些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差异不大,哪个地区在经济、科技和环境这三方面或者某一方面有较大进步,就能使得名次上升。第三类是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较差的地区:包括江西、内蒙古、宁夏、云南、新疆、广西、贵州这7个地区。这些地区很多都是因为地处偏僻地理条件不佳等客观因素导致制造业发展先天不足,因此要想提高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应该着重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方面做文章。

3.3.3 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

中国制造业各产业的发展程度评价,我们同样是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然后用“新型化程度”来进行各产业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

(1)经济创造能力

通过对制造业各产业经济创造能力的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产业的效率和效益;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该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属于规模性指标;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产业的外向型程度与产业增长,然后对各个产业经济创造能力的综合汇总进行排序。

分析发现:

其一,经济创造能力排名前六位中依然是资源加工制造业产业为主,有四位属于资源加工类产业,轻纺制造业类产业两位;前十位中主要是资源加工与轻纺制造业类产业。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的排名相比,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需求还在加强,资源加工类产业的经济创造能力也得以持续提升加强。

其二,外向型程度方面,按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类划分,第一类(外向型程度高):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第二类(外向型程度较高):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第三类(外向型程度中等):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第四类(外向型程度较低):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第五类(外向型程度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

其三,从盈利能力看,依然是烟草行业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有色、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而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在28个产业中最差。

其四,在产业规模和吸纳就业能力方面,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的排名相比,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仍然位列前六名之中,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一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进入前六。

(2)科技创新能力

制造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物质基础,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也就决定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程度。因此,了解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对促进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吸收能力,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制造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人员的比重;第二主成分代表研发活跃程度及研发成果;第三主成分代表引进技术应用能力;第四主成分代表产业技术化、知识化的程度。根据上述7个指标得到各个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四个主成分综合汇总排序的结果。

分析发现:

其一,从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情况来看,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的排名相比,28个产业的排名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2005年的第3名上升到2006年第1名,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依然保持2005年的领先地位。

其二,在科研投入强度方面,机械电子制造业产业类仍保持了强劲的科技投入力度,前八位中占了六位,在轻纺制造业产业中位于领先的依然为烟草制品业与饮料制造业,按大类区分,科研投入强度具有机械电子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轻纺制造业的特征。

其三,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程度方面,按消化吸收程度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级划分,各产业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消化吸收程度高):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第二类(消化吸收程度较高):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品业;第三类(消化吸收程度中等):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橡胶制品业;第四类(消化吸收程度较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第五类(消化吸收程度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分析表明,总体上各产业对于引进技术的配套消化吸收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依然普遍不足。

其四,固定资产软化率是产业技术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了产业“软化”的程度。按高、较高、中等、较低、低五级划分,各产业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固定资产软化率高):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第二类(固定资产软化率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第三类(固定资产软化率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第四类(固定资产软化率较低):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第五类(固定资产软化率低):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

(3)环境资源保护能力

对制造业产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单位产值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水平;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程度,即废水处理能力;第三主成分代表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第四主成分代表废气排放达标程度;第五主成分代表废水处理能力;第六主成分代表单位产值固体废弃物产生水平与三废综合利用能力。根据上述8个指标得到各个样本产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对于6个主成分进行综合汇总排序。

从数据可见,制造业各产业的环境资源保护均呈现出污染排放总量上升、单位产值污染排放下降的趋势;这与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加大环保投入的现状一致。环境资源保护能力排名前十位中,资源加工工业占了两位,机械电子制造业占五位,轻纺制造业占三位。按类划分,轻纺制造业环境资源保护能力最强,机械电子制造业次之,资源加工工业的环境资源保护能力最弱。

(4)新型化程度评价

综合前面评价制造业产业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能力的全部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处理,得到9个主成分:第一、第三和第六主成分主要代表经济创造能力;第三、第四和第九主成分主要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第二、第五、第七和第八主成分主要反映了环境资源保护能力。对制造业各产业的“新型化”程度作综合评价,从而整体把握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特征。根据上述20个指标,可以得到制造业各产业“新型化”程度的九个主成分综合汇总排序结果。

根据上述综合得分排名,可以发现:在“新型化”方面,机械电子类相对于轻纺、资源加工占有明显优势。综合得分前十名中,机械电子类占有六位,轻纺、资源加工类各两位;而轻纺类烟草加工业则由2005年第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位,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由2005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2位,上升幅度较大。

同类推荐
  • 突破点: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

    突破点: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

    本书分为三篇,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国有企业实现形式及其如何利用股份经营的问题进行研究。
  •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包括了关于“封建主义”与“现代化”、中国(近)现代化:在封建羁绊中步履维艰、封建制度的覆灭和现代化的起飞、封建主义:新时期现代化的沉重包袱、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等。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百年兴衰全景,百年兴衰,沧海桑田中国近现代百年,是光辉与黑暗并存、荣耀和屈辱共生的百年在这段时期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那么多战争的创伤却又有那么多成功的豪迈;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付出那么多代价终赢得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 第七次财富潮

    第七次财富潮

    本书透过五年计划这一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宏观政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通过政策分析解读历次财富浪潮中的致富密码,展望未来潮流所指的财富爆点。
热门推荐
  • 战神联盟之扭曲

    战神联盟之扭曲

    谁能在腥风血雨中魔发无损?谁能保你一世安宁?谁能看破红尘?这世间,你只要爱你自己就好。
  • 空间弃妇很抢手

    空间弃妇很抢手

    《拐个相公,弃女当自强》http://novel.hongxiu.com/a/764931/index.html《狂妃天下,爷的法医嫡妃》http://novel.hongxiu.com/a/1018227/她是被弃糟糠之妻,还被公公婆婆嫌弃生不出儿子,只生个赔钱货。穿越后,意外得到空间,她开始种花,种菜,种水果,赌石,生活开始风生水起,银子一大把一大把地进。原先嫂嫂对自己尖酸刻薄,看见她有银子之后,联手与大哥一起夺她财产她换成一个个铜钱往他们脸上扔赶她出门的夫君也回头挽留,这种渣男送给她都不要*这年头孩子她娘最抢手,尤其是下堂的村妇。“我这样的你也要?”“要。”他不假思索就坚定回答。“你家人会介意。”她犹豫了一下,决定不祸害他。“你是嫁给我,不是嫁给他们。”对他来说都不是事。“要是万一你虐待我女儿怎么办?”女儿在旁边不耐烦地说,“娘你不要拿我当借口,要嫁就赶紧,不然连弟弟都出来了。”
  • 特种教父

    特种教父

    世界兵王大赛,他夺得桂冠,让全球领略了华夏武道的绝世风采。荣耀归国,受封军人至高荣誉“免死金牌”,从此风云化龙,逍遥都市,受尽美女膜拜……
  • 娘子,妙不可言

    娘子,妙不可言

    前世被人陷害,清白被毁,秦妙糊里糊涂的丢了一条命。重生之后,她还是忠勇侯府那空有美貌没有头脑的草包小姐。本想护住家人,报仇雪恨。岂料圣心难测,原本情深义重的皇帝姐夫突然看上了她这个草包。竹林一夜,她被自己的亲姐姐陷害。一夕之间,秦二小姐突然暴毙,秦氏女入宫承宠。姐妹情VS君王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秦妙一心想要护住姐姐,不惜委身镇国公,只为了保住姐妹平安。明面上,她是圣上的妃子,但实际却夜夜与镇国公牵扯不清。他见过许多美人,但能记住的,只有秦妙一个,艳丽的仿佛三月的桃花,轻轻一捻,就能揉碎在掌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武神通

    真武神通

    天是囚牢,地是棋盘,生灵为棋子。诸子百圣,仙府神朝,宗门世家,道门佛寺。芸芸众生千万种族,皆在囚牢中挣扎求存、逆天改命!试问执棋的是谁?牵引这一切的“通神之体”又有何意?藏武阁看门弟子扬天是废材还是天才?一切从波云宗开始……
  • 控卫时代

    控卫时代

    谁说控卫不能抢篮板?谁说控卫不能像雷阿伦一样射球?谁说控卫不能像霍华德一样盖帽?谁说控卫不能像卡特一样梦幻扣篮?有了能增强身体素质的魔幻篮球训练系统,还有不惧汗水流干的训练精神,李元羽告诉了全世界的篮球迷一切皆有可能!而最让NBA联盟球员胆寒的还是李元羽的神出鬼没的梦幻传球,这是一个属于中国球员的控卫时代!
  •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社会是平的: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公平,因为人与人的出身有差别,人与人的资质有高低,人与人的境遇有不同。这个社会又是极其公平的,它给每个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的机会。即使你出身非名门,即使你天资不聪慧。即使你遭遇难以想象的磨难,你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辉煌,但前提是,你不抱怨不埋怨,只靠努力去抗争!本书就是告诉年轻人,现实有美也有丑,有阳光也有阴霾,有幸运也有不幸,面对这些,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去适应、去改变,用我们的努力增强我们的实力,变不公平为公平!
  • 穿越成草包上神

    穿越成草包上神

    哈?仙术?本上神才不稀罕!本上神有空间精灵,只要随便召唤出一个精灵,就可以灭了你们,况且本上神还有那么厉害的一个未婚夫,who怕who?(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青春不凡:一世嚣张

    青春不凡:一世嚣张

    她与他,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次发布会,一道雷,他们的世界相交。她会闯祸,会生气,会演戏,会粉饰心伤。他会逗她,会帮她承担所有,他会说:“于我,没必要。”对于他来说,天下可弃,她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