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026

第26章 1 文献述评

声称要做“地球主人”的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1月上台,同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和裁军会议,公开撕毁凡尔塞和约的军事条款,宣布重建空军和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并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奥地利和捷克等中东欧国家。英国领导人认为,德国在中东欧的扩张从战略上最终将构成对英国本土安全的威胁。法国和苏联因为与德国直接接壤,对德国的扩张威胁更为担心。虽然忧虑德国的扩张威胁,但英、法不是积极地加强军备或联合起来以威慑德国,而是实行消极的防御战略,企图通过绥靖政策来“无期限地防止战争”。美国领导人虽然看到了德国对欧洲均势的威胁,但奉行了孤立主义政策,对欧洲事态的发展采取不干预的立场。苏联虽然加大了国防工业建设和军队动员,但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由于四大国在维持欧洲均势方面的软弱反应,德国决定向波兰发动进攻,二战爆发。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20世纪30年代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如何导致了英、法、美、苏对德国威胁的软弱反应。从理论检验的完备性来说,需要对英、法、美、苏四国作全面考察。但是,出于三个原因,本章把实力下降的霸权国英国作为分析的重点:第一,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研究最多的国家是英国,这为本章的理论检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集中的而非面面俱到的考察能增强案例分析的深度,从而更好地展示理论检验的过程;第三,由于资料、语言、篇幅和精力等诸多限制,要做到对每个国家进行详尽的分析难度较大。

关于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的研究文献叠床架屋,不胜其数。但是,关于英国对外政策的分析不外乎两个基本的派别:政治学者从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的分析和历史学者从国内政治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首先看看政治学者从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所作的分析。信奉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学者认为,绥靖政策是导致希特勒无限对外扩张的原因。在传统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是纯粹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无论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还是显示权力,都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必须时刻准备使用武力。而绥靖政策以妥协退让、满足对手欲望的软弱方式来息事宁人,因而偏离了国家必须遵守的上述绝对律令。摩根索认为,“绥靖者的错误在于,他没有认清那些连续不断的要求永远不是自我克制的,也不是出于具体的不满,它们不过是一串链条的一个个环节,这串链条的末端是推翻现状。”根据现实主义学者的解释,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对希特勒的真实侵略意图出现判断上的重大错误,因而把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当作现状政策来加以反应。

也有学者根据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英、法、苏、美四大国对德国的软弱反应是国家理性的战略选择。这种观点指出,在一个防御认识占上风的多极体系中,作为均势政治参与者的每个国家都有动机把制衡潜在威胁国的成本推卸给他国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在推卸负担动机的驱使下,上述四大国不愿对德国进行强硬的军事制衡,这使得德国相信可以追求扩张主义目标。与这种观点非常接近的是斯蒂芬?沃尔特的均胁论解释。沃尔特认为,30年代欧洲大国是以“有节制的步骤”来制衡德国,因为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深信(德国的)威胁是有限的,而他们有充分的依据得出这种判断”。

但从现有历史学研究成果来看,现实主义学者的解释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支持。

首先,历史事实表明张伯伦并非如传统观点所渲染的那样优柔寡断和天真幼稚,以致对希特勒的真实意图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虽然张伯伦过分乐观地相信有可能与希特勒达成领土变更的协议来实现英德和解,但他同样对德国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希特勒执掌权柄之初,张伯伦就看出了他的扩张意图,认为应该用武力来制衡德国,使之不能“恃强凌弱”。1934年,张伯伦在日记中写道,武力是“德国人唯一明白的东西。令我不能满意的是我们无法据此来塑造自己的对外政策”。1937年3月,张伯伦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说,德国是“欧洲战争祸患的主要来源”,并认为“如果德国企图以侵略来实现武力优势,那么就必须以更占优势的武力去挫败它的图谋”才能阻止德国的扩张。1938年9月,张伯伦在去德国会谈的前夕还指责“德国政府是如何地无信誉和不诚实”,在一封私人信件里他甚至直接把希特勒称作“狂人”。

第二,历史学者的研究表明,英、法、苏、美等国并没有充足的战略理由来执行所谓推卸负担的政策或有节制的制衡战略。相反,英国的战略领导者看到了德国的威胁,它们希望对德国的扩张野心作出强硬反应。比如,希特勒一上台,丘吉尔就公开呼吁扩充皇家空军并与法国建立同盟,以便在必要之时对欧洲大陆的均势进行干预。诚然,帝国防务委员会在1935年7月提出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风险”,30年代后半期英国的战略部门又鼓吹有限义务战略,但它们之所以提出这些软弱的军事战略,并不是出于推卸负担的动机或者防御优势认识,也不是出于对希特勒目标有限的战略判断,而是因为它们认识到英国战略的脆弱性。它们担心英国在军事上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就遭受纳粹空军的致命打击。而且,英国领导人没有足够的把握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而与法国结盟显然并不能构成对德国的有效威慑。所以,英国战略部门提出有限义务军事主张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理性上认为把制衡德国的负担推卸给法国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或者因为它们认为有必要静观希特勒究竟是否抱有有限目标。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在重整军备没有起色而且缺乏强大盟友的情况下,英国要么承担有限义务,要么实行绥靖政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再看看历史学者给出的国内政治经济原因的分析。

历史学者的主流看法是,由于受到国内各种限制,英国领导人无法对德国的威胁作出强硬的制衡反应。当然,也有些历史学者认为,英国领导人即便受到国内各种制约,也并非就完全束手无策了。虽然有这种意见分歧,他们一般不否认英国的战略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国内政治经济等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不过,他们强调的具体限制因素不太相同。

多数历史学者比较强调重整军备受到的经济约束。他们认为,英国政府极其担心扩充军备的经济后果,因为扩充军备需要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部件,国际收支将因此而恶化。扩充军备无疑需要投入,所需资金也是棘手的难题。如果增加税收,就可能抑制经济的振兴;国防借款则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财政部因而极力反对。历史学者证明,经济约束影响了扩充军备的进程,因而只能通过绥靖外交来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但是,笔者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上的问题之所以突出或者说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难题,是与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导致英国经济的内向性有关。

有些历史学者则强调重整军备不力的政治原因。他们认为,在民主体制下,扩充军备需要进行政治和社会动员,因而限制了英国领导人充实国防的能力。在大规模的重整军备的动员过程中,提高国防开支以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国防化都不可避免,这自然会面临政治上的挑战。但是,在所有的民主体制下,领导人都会面临这种问题;而且,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民主体制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做到大规模地扩充军备。所以,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英国的领导人会面临如此重大限制。问题的答案同样与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导致英国经济的内向性有关。

另外一些历史学者强调英国领导人受到了和平主义舆论思潮的制约。他们认为,由于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英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着惧战情绪,反对政府对德国采取可能再次引起战争的强硬政策。比如,1935年6月“英国和平民意测验”中,87%的被调查者主张以非军事手段维持和平。1938年9月,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并宣布实现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他得到了英国公众的热烈欢呼。由于认识到英国舆论的压力,1935年1月内阁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公众舆论强烈反对因为援助法国而被拉下水。”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随着德国威胁的增加,公众舆论开始变化。1938年3月的民意测验发现,58%的被调查者不支持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这表明,英国公众舆论缺乏一致性,但总的来说呈现相当程度的内向性,这无疑对领导人的决策产生了影响。毫无疑问,英国社会舆论的内向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国之间经济联系萎缩的深刻反映。

下面首先讨论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征,然后重点分析这种经济关系对英国的对德国政策的影响,最后对法、美、苏的战略决策动员作简单的探讨。本章对英、法、美三国的案例分析表明,国际经济联系的削弱导致经济的内向性,从而限制了政治领导人为维持外部均势而进行社会动员的能力,使他们无法作出强硬的制衡反应。苏联高度集权的体制可以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重工业和国防建设,这种备战体制表明了苏联的潜在制衡偏好。但是,由于经济往来停留在低水平,英、法对苏联作为盟友的可信度缺乏信心,而苏联也认为英、法缺乏履行制衡承诺的诚意,导致三国结盟的谈判破裂。为了保障本国安全,苏联转而寻求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比较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党的九十年,这些评述有助于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全面了解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我们党及其领导人的深刻思想和崇高风范,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与宝贵经验。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热门推荐
  • 复活,在尼罗河畔....

    复活,在尼罗河畔....

    她,单纯柔弱的外表隐藏着对世间不平的唾弃,对爱情的执着使她不择手段,排除一切情路上的“障碍”后才惊觉,原来自己从未被爱情抛弃过。他,坚强刚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年纪轻轻便背上了治国的重担,心爱女人的种种作为令他分外迷惑,是生活逼迫了她还是自己伤了她?复活的光照亮了古埃及大地,王子与公主一起演绎的“不伦之恋”仍在继续着
  • 道士的都市日常

    道士的都市日常

    白开心,19岁,性格沉稳,有点死心眼儿,轻微的道德洁癖,自小随师父在深山长大,练得一身花拳绣腿,命犯一世桃花,见到美女本能的不自在,此乃命中之克。师父让他下山入世,因为身上没钱又小家子气,所以徒步穿越了大半个华国才来到城市里,因为是个文盲又没学历,所以只能苦逼的当个体育老师。他是道士,是神棍,更是个妖孽,妖是异,异端的异,孽是逆,逆流的逆——简单来说,就是个缺心眼中的死心眼,傻逼中的战斗逼。小道士告诉自己,你呀要照顾好你在乎的人,做好你该做的事,如果尚有余力,记得保护美好的东西,不畏不怖不怂不退不磨叽。嬉笑不怒骂,是士而不隐,大抵是一个小道士在红尘凡间修心的故事。
  • 你是我最美好的幸运

    你是我最美好的幸运

    再相遇时要牵手相伴一生,他对她的告白:“Whyareyousogoodtome?(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BecauseIloveyou!(因为我爱你!)”“我要听意大利语你的回答!”“Perchétiamo(因为我爱你)”自从那一年后每次做梦,她都会梦见一个背对着她的男孩,想上前去看他的脸,却怎么也看不到,每次只能对自己说只是梦。终于,因为和他的‘再次’相遇,渐渐知道了梦中的那个男孩。“我一直以为我可能再见不到你了,但是很幸运,老天还是让我们再次相遇了!”只能这么说,她是有多么的幸运,这辈子能遇到他。有他,无悔!
  • 灵甲

    灵甲

    无尽位面,无垠大陆,少年崛起于人族却不想····但我命由我不由天··誓要踏上强者之路,登临无上绝巅
  • 枼子

    枼子

    一直想尝试着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生活中琐碎的大事小事写下来可能不会有人想听想看可是对于我自己来着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人生和喜怒哀乐
  • 休想成前妻!

    休想成前妻!

    这又是一个婚后才说爱的故事。宋倾心:“也许我曾经爱过你,但是现在已经不爱了,更不爱你的……性别。”顾昊天眯起眼,笃定地说道:“夫人,请不要再假装百合了。”
  • 倾尽天下:帝王宠妃

    倾尽天下:帝王宠妃

    面容丑陋,资质全无,一夜转变,惊天动地,六剑齐出,天下大乱。她,是凌府三小姐,却因资质全无,爹不疼,没有娘。她,二十一世纪第一帮会的boss,其身手,天下无人能敌。他,外人眼中的阎罗王,却对她痴心一片,一生为她而变,为她而活。他们的相遇是巧合,还是上天注定?“我们的缘分早在百年前便已定下,所以,你逃不掉了。”“我自然知道,况且,我也没打算要逃。”百年之缘,一生一世,陪你走过,且看二个腹黑大灰狼如何将他人绕得团团转!(倾墨重新开坑!焕然一新!修改原文错误,后续剧情修改,简介修改,书名修改,欢迎大家!)
  • 醉无忧

    醉无忧

    帝都第一富商薛平的大女儿薛翎樱,嫁给了宣王府的世子君若寒。君若寒对薛翎樱一直很冷淡,甚至没碰过她。一次意外中,薛翎樱发现君若寒和自己异母的妹妹薛翎瑶有不正当的关系,伤心欲绝,跳进了王府的水塘。当薛翎樱醒来,便不是原来的薛翎樱了,而是白夕歌。白夕歌依稀有着原主的记忆,冷冷地打量王府内的人情关系。
  • 冷魅总裁:独宠娇蛮妻

    冷魅总裁:独宠娇蛮妻

    他是娱乐圈的幕后操纵者。她是傻乎乎一心追梦的平凡女子,却一不小心踏进了他的世界。两人从此开始纠缠……某日,某个高大男人抱着席敏,“要是你背叛我,那我要先把你阉了,再把你抛弃,让你找不到我!”某个高大男人的身躯一愣,嘴角微微一颤,你也别想离开吧,我不会让那一天出现的…………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