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5100000003

第3章 印度河文明

古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1500年,印度次大陆的平静被一支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打破了。他们首先占领了印度“五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同当地的土著民族达罗毗荼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雅利安人征服了他们,并继续向东扩张,征服了整个北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开始过起农业定居生活。与此同时,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即等级,梵语作“瓦尔那(即肤色)”。由于雅利安人是白种人,达罗毗荼人则皮肤黝黑,因此种姓制度实际上起源于入侵者把自己与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在种族上隔离开来的企图。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就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一种社会分层制度。

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人被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第一种姓,由雅利安人中的祭司阶层组成,他们世代执掌祈祷和祭祀,有时也参与政治,是古代印度的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作为军事贵族,是第二种姓,他们是古代印度的世俗统治者,国王大多出于这个阶层;其余雅利安自由民称为吠舍,是第三种姓,从事农、商、手工业;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第四种姓,称首陀罗,其中一些人是奴隶,职责是为上等种姓服务。很明显,第一、二种姓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是被统治阶级,前两者虽然根本利益一致,但内部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婆罗门自称拥有无上的权威,是人间之神和国土卫士;刹帝利则称祭司不过是国王的侍从而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位列第一种姓的婆罗门的总体权势从未超越过世俗国王。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奴隶主贵族竭力给种姓制度披上神秘的宗教面纱。印度教古文献《吠陀》中说,四个种姓都是由梵天(原始巨人)产生,但因为出生的位置不同,故而地位迥异。婆罗门出生于口中,刹帝利出生于手臂,吠舍从髋部出生,首陀罗从脚下生出。为着力说明各个种姓的不平等地位,古印度的宗教法《摩奴法典》强调说,因为婆罗门出生于高贵的身体部位,所以“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人”。

种姓制度形成之初,只强调社会分工,在具体问题上尚无严格限制。公元前4世纪以后,种姓制度走向成熟。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相互之间界限严明,不能通婚、共食、交往,礼仪上也有严格规定。种姓间地位差距进一步扩大,低贱种姓的人若诋毁了高贵种姓的人,便会惨遭从口中灌铁水和沸油或活活处死的酷刑等各种惩罚。一个陌生人不幸被一棵倒下的树干压在下面,村民们因不知其种姓,宁可眼睁睁围观,让其活活痛死,也不敢动手救人;在城郊见到身患重病气息奄奄的人,只因不知其种姓,也不敢予以救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在吠舍和首陀罗种姓中出现了许多职业团体,并演化成独立集团,史称“迦提”。迦提的形成标志着种姓制度的复杂化。迦提的地位有高低之别,但大多属于被压迫阶层,其中的首陀罗被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或叫贱民。他们被认为出生于地下,因此是不洁的,是有罪之人,他们不能用公共水井,不能入庙,不能在大路上行走。他们只能居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或城镇外面的住房里,只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们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玷污各种姓中的成员,也就是说,不可与后者发生任何肉体上的接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可进入后者的视线。他们注定只可从事那些被认为是不洁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或是玷污了某些仪式,或是获取人或动物的生命。这些职业包括猎人、捕鱼人、屠夫、刽子手、掘墓人、承办丧葬者、制革工人、皮革工人和清道夫。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贱民歧视,在印度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直到今天都没完全消除。

伟大的阿育王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率军队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西印度,他试图征服恒河平原,取道坦叉始罗和拉瓦尔品第,向南部和东部推进,遭到当地力量的抵抗。当时恒河平原最强大的势力是摩揭陀国,处在难陀王的统治之下。大约在公元前317年,该国一名出身刹帝利贵族、名叫旃陀罗笈多的青年,率军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马其顿人的部队,并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后他进抵摩揭陀国的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的统治,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之后他又吞并周边若干邻国,实力日渐强大。

旃陀罗笈多在位时,孔雀王朝有3万骑兵、60万步兵、9000头战象,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公元前298年,旃陀罗笈多逝世,传位于其子频头沙罗。频头沙罗在位期间,大肆对外扩张,传说他曾消灭了16个大城君主,扩大了帝国的版图。然而这时孔雀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各地叛乱频繁,这给了雄才大略的阿育王以用武之地。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旃陀罗笈多之孙。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约公元前273年频头沙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兄弟姐妹达99人。最后,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即位之初的阿育王沿着祖父的脚步前进,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这时的他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尤其是南征羯陵伽的战争,更是表现了他的极度残暴。

羯陵伽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海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是南印度的一个强国。约公元前262年,阿育王亲率大军大举进犯羯陵伽。羯陵伽虽然实力比较雄厚,但面对兵力物力数倍于己的孔雀王朝,终于还是败下阵来,有15万羯陵伽人被俘,不计其数的人被杀,血流成河。羯陵伽被征服后,由王室充任的总督统治,驻军托萨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领土又进一步扩大,整个南亚次大陆,除了南端以外,尽为其所有,变成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庞大帝国。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后,阿育王转变了原有的治国方针,放弃了一切侵略性的军事行动,并致力于稳定政治和发展经济文化。他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去宣扬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变成了慈悲为怀的仁爱之君。

阿育王不久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铭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据佛教文献记载,在阿育王即位的第十七年,在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教徒大结集。之后他又向国内的边陲和周邻诸国派出许多传教使团,以广布佛教。经阿育王的宣扬和传播,佛教不仅在国内大盛,而且广为传播于国外,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4万座佛塔。他的谕令刻写在摩崖和石柱上,分布全国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采用了各种人道的统治方法,他建立医院和政治保护区,修订法律;在主干道的交叉点附近,设立国家粮仓和仓库,供紧急时候使用;在各条道路两旁植树,隔约三里挖一口井,设立行人休息的场所。此外,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他还在各地修建了运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较完善的灌溉体系。为了向民众灌输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统治范围内各地竖起许多石柱,刻上诏文,表明自己的决心,希望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些诏文是用多种文字写成的,被称为“阿育王诏敕”,在西北印度、阿富汗以及东南海岸各地都有发现。他还任命特别的政府官员——达摩官吏来教导人们要虔诚,要相互促进友好关系。

阿育王死后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国便土崩瓦解,此后再未恢复。但是佛教得到了阿育王的支持,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登基时,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弹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时,它的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其影响不断向各国传播开来,为佛教文化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菩提树下的顿悟

乔达摩·释迦牟尼(公元前563-前485),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是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释迦部落的王子,原名悉达多。悉达多16岁时和同龄的表妹结婚,家庭很幸福,在王宫里过着奢华的生活。然而悉达多却总是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世代都是婆罗门,首陀罗世代都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悉达多看到大多数人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即使有钱的人家也常常遭受挫折和不幸,每个人最后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因此悉达多想到生活中必然还有比转瞬即逝的快乐更为重要的东西。

悉达多29岁时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消息传出后,全城都在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悉达多有了儿子。然而悉达多却决定放弃优越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去寻求真谛。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抛弃万贯家财,离开宫殿,成为一个苦行者。

悉达多的父亲无可奈何,只好派人跟随他。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极端的禁欲主义是达到真知的途径,因此悉达多和侍者们在恒河流域行脚六年,参访了许多宗教界的名师,研习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修炼最严格的苦行。然而他终于认识到,这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折磨自己的肉体只能使自己的头脑模糊不清,而不会使自己更接近真知。因此他恢复了正常饮食,抛弃了禁欲主义。

悉达多独自坐在尼连禅河边佛陀伽耶附近一棵菩提树下,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战胜了种种烦恼魔障,终于在黎明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从此,人们都叫他佛陀——觉者。

这时的佛陀已经35岁了。在余生的四十五年中,他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所有愿意听讲的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3年他死去时,已赢得了数以千计的皈依者。

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一开始是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近代学者认为在经藏中真正属于佛陀的说教和最早的经典是《经集》、《如是语经》和《无问自说经》,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

后来,直到悉达多死后几百年,这些说教才用文字记录下来。他的宗教思想已分裂成许多不同的教派是可想而知的。佛教的主要两派是小乘派和大乘派。小乘派在南亚居主要地位,大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它与释迦牟尼创造的教说比较接近;大乘派在中国和北亚一带居统治地位。

原始佛教基本教义的核心是“四谛”。“谛”,有“实在”或“真理”的意思。“四谛”亦称“四圣谛”,意为“四条真理”,即苦、集、灭、道。四谛又分为两部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或者说,前者侧重于解释世间,后者侧重于创造世间。

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可言,并以此认为是真理的教义。这一教义,成了全部佛教的出发点。

集谛是说明诸苦和人生原因的,它是早期佛教的理论基础。集谛宣称一切苦皆由“欲爱”而生,有“欲爱”就会付诸行动,其后果必然是“造业”,由此难逃轮回之苦。

灭谛宣扬只有消灭一切“欲爱”,才能根绝苦因,摆脱苦果,从而达到佛教的理想的最高境界——涅槃,也就是不生不灭、圆满寂静、永远摆脱因果轮回的神秘境界。

道谛指出要达到涅槃就要修炼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此外,佛教不分种族和阶级(与印度教不同),人人都可以修行。

在乔达摩死后的一个时期里,佛教传播缓慢。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改信佛教,他的支持使佛教的影响和说教迅速传播开来,并传到了相邻国家,南到锡兰,东至缅甸,从那儿又传遍整个东南亚,直到马来西亚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佛教还向北传播,直接进入西藏,又向西北传播,进入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它传入中国后,赢得了一大批信徒,又从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同类推荐
  • 霸道庄主

    霸道庄主

    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陌生时空,没有万人敌的高强武力值,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绝世文采。无奈只能沦为一个农民。玉佩空间在手,农民也疯狂。
  • 朕的后宫传

    朕的后宫传

    2022年的风云人物,周竞天。少年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心想要开发时空旅游项目。投入巨资偷偷研发时空门,不曾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坑了。悲催的周董竟然被,自己花大钱研究的东西给送跑了。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新秦帝国风云录

    新秦帝国风云录

    为什么人类曾经的守护者,却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妖魔’?仙人又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在凶兽横行的上古生存下来的?传说中的上古,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北击匈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北击匈奴》》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汉匈关系,汉武帝以后的绥抚政策,汉文化对匈奴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匡正

    匡正

    通过真实校园经历,反应当代教育的问题,笔者并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更多地希望与观众共同探讨教育的问题。
  • 我的爱丽丝公主

    我的爱丽丝公主

    167身高的焦临予突然变成了183的高个子,还帅到无人能敌,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凌韵呆住了,她喜欢的焦临予是183帅哥变身的,天啊,谁能告诉她怎么回事。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真相,凌韵会怎么应对,之后两人会怎么发展,又会发生怎么样促动人心的事情呢?
  • 青鸟:啼笑姻缘

    青鸟:啼笑姻缘

    她是世界上最倒霉的新娘吧?三次婚礼!三次被掳!第一次,她迷失在“南哥哥”的深情一吻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被同一天成亲的妹夫掳走了,姊妹易嫁,这么荒唐的事竟然发生了!第二次,她就要嫁给那个冤家了,那个人居然又掳了她一次,只是这一次,她是心甘情愿被掳的。第三次,她竟然被未来孩子爹的侍卫给掳走了!她抱着孩子对天长叹:怎么嫁个人就那么难?一只叫小白的乌鸦?一只叫思思的青鸟见证:一段欲语还休的表白,一份缠绵悱恻的情意。第一次的初见,弄巧成拙,矛盾渐生;青梅竹马的岁月,斗智斗勇,针锋相对;豆蔻年华,渐行渐远,人各天涯;再次相逢,岁月沧桑,桃花依旧否?阮思言(花含笑)、君子游,当扫把星遇上了乌鸦嘴,是两个天生的冤家对头?还是一对亲密的神仙伴侣!一次无心的乔装改扮,一段怦然心动的邂逅,一次啼笑皆非的遇见,注定一生无悔的沉沦,看高媛、呼延靖宇情海翻腾。一对如花的孪生姊妹,一场偷龙转凤的婚礼,叹一段乾坤扭转的人生,惜一场黯然销魂的爱恋。一个是名满天下的第一美女,一个是惊才绝艳的神医传人,纪浩南(记号男)何去何从?当书呆子遇上了女山贼,“蚊子曰”(史敬文)从容淡定,书生意气三当家沐青青步步紧逼,情深意切殷勤的青鸟,笑看人间啼笑姻缘青鸟系列,此为第一部。您的青睐让我信心倍增!您的批评让我天天进步!
  • 命之途

    命之途

    顺应天命者,悲;逆应天命者,死!如之可奈何?祈求天地庇佑?殊不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身世坎坷,且看他如何面对人生!经历大变,且看他如何渐渐蜕变!命运降临,且看他如何对抗命运!持戟弯弓,且看他如何挽破苍穹!毁天、灭地、戮神、屠魔、诛仙、噬魂、镇妖、斩尸、弑佛!逆命运,踏天途,一切尽在——《命之途》!
  • 神界天罚者

    神界天罚者

    混沌之神卡俄斯的五个孩子创造了世界,维持着世界的秩序。每隔上千年,却总有神要破坏世界秩序,这次,谁来拯救这世界?
  • 吻醒我的怪胎王子

    吻醒我的怪胎王子

    一场迷糊恩怨爱恋,一场兄妹之间恋情的完美邂诟,一场情敌之间的友谊,一场年少的约定,一场烂漫的跨国际豪华舞会,一场深厚的友谊交情,一场沉睡4年的待续爱恋,一场延续到最后的完美爱情。
  • 天堑通途

    天堑通途

    这里是一个梦的开始,从海开始,天堑变通途,待我披荆斩棘,将这世道翻转,将乱世终结。
  • 星耀天君

    星耀天君

    人类踏入星空,进化之路由此开启。浩瀚宇宙,种族无数,天骄无双。一款名为星陨的游戏横空出世,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财团,势力……独有的进化所有权。全民进化由此开始。进化度分为普通进化、高级进化,顶级进化,完美进化。一款游戏,一颗紫色星辰。两个孩子的寻亲之路也从此开始……
  • 霸道总裁吃软饭

    霸道总裁吃软饭

    被姐姐抢走男友,还被安排和渣男相亲,乔海星很崩溃!就在她很有骨气扭头就要走时,一个英俊温柔、无可挑剔的“未婚夫”却送上门来,当然,除了没钱以外。“老婆,没钱不怕,我会做饭!”“嗯,不错,至少饿不死!”
  • 重生之猎仙屠神

    重生之猎仙屠神

    仙界奇才凌羽,因得到寰宇至宝七品神符,而遭到诸仙困杀,一丝元灵不灭,重生在一个家族的少爷身上。自此,废柴崛起,成名大陆,你灭我家族,我绝你宗门。仙逼我走投无路,我就搭弓拉箭,猎仙以生,神逐我无立足之地,我就挥剑屠神,破而后立。无论是那逼近荒古的混沌遗族,还是那自古以来,最为神秘,堪称天道近邻的洪荒蛮族,惹我凌羽,我把你们从此绝灭。就算这天,我也要捅出一个窟窿。我,其实很善良,但错在你们不该欺负我这个善良人,所以,死,是你们唯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