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6100000038

第38章 攻击性

1.不同阶段的攻击性

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作为一种孤立的情绪,孩子6个月以后通常就会出现愤怒的情绪。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以让人接受的方法,来表达和处理他们的攻击性。

孩子爱父母,也渴望父母爱自己。这种思想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很强的动机,促使他们去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攻击性。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得到父母的鼓励,他们控制攻击性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一个1~2岁的孩子如果生另一个孩子的气,他就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去咬那个孩子的胳膊。但是到了3~4岁以后,他们已经懂得了人身攻击是人们不能接受的行为。然而,他们还是喜欢朝一个假设的坏人开枪。他们甚至可能会假装朝爸爸或者妈妈射击,但同时还一幅笑嘻嘻的表情,目的是让爸爸或者妈妈放心,他们的枪和对父母的敌意都不是真的。另外,孩子在3岁以后已经会说一些话了,因此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而不是行动,去表达愤怒。

6~12岁的孩子会很认真地玩打仗的游戏,并且这种游戏的规则还可能很严格。他们可能会出现争吵和打闹,但真正的打斗现象则很少出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不再瞄准他们的父母,即使在开玩笑的时候也不这么做。这并不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格了,而是孩子自己的良心使然。即使是伤害父母的想法,也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的攻击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但大多数孩子此时已经能够把这些情绪引向运动、竞技或玩笑中去。

2.玩具枪和战争游戏

有些家长考虑得很周到,他们不想让孩子养成好战的习气,因此对是否应该让孩子玩手枪或者其他战争玩具提出疑问。实际上,玩枪和好战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玩打仗是孩子约束自己的攻击性的必然过程。一些少年犯之所以好斗,也并不是因为在5岁或10岁的时候扮演强盗才导致个性变态的,而是因为在他1~2岁个性形成时期无人重视、受虐待或缺少关爱。

如果我们让孩子觉得残暴是可以被人接受的,那么,长大后,假如他们知道某件事是虚伪的,或对某些个人或团体非常不满,或者他们受到挑衅的时候就容易失去理智。

但我们当真要剥夺儿童的玩具枪吗?当真要不让孩子看他们喜欢看的打斗片吗?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允许孩子玩玩具枪或看打斗片,也应该坚决制止孩子的战争游戏,制止任何蓄意制造残暴和行凶的儿童游戏。这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干预孩子的每一次争吵或扭打事件,而是说,如果有一个3~4岁的孩子想要一把玩具枪,父母应该带着友好的微笑而不是满脸怒容对他说:“我不想给你买枪,也不想让你去做哪怕只是假设的射击,因为世界上已有太多的行凶杀人事件。我们都必须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接着,父母还要问孩子是否还想要别的礼物。

如果之后孩子拿着一根棍子当手枪,想加入一群正在互相“砰、砰、砰”射击的孩子的行列,父母不必冲出去提醒他。只要其中没有残暴行为,就可以让孩子得到参与这个游戏的乐趣。如果别的成人送给他一支玩具枪或其他东西做生日礼物,父母也不要鲁莽地从他手里夺走。长到7、8岁时,如果孩子决定用自己的钱买玩具枪等攻击性装备,父母不必禁止,只是要提醒孩子父母是不会给他买这种玩具的。

但从这时起,孩子会在离家越来越远的地方玩,而且自己做决定的时候越来越多。我们不要用坚决否定的态度和他谈话,也不要让孩子由于害怕而不敢做出违背旨意的决定。关键在于,父母要摆明观点,让孩子的内心受到影响。实际上,父母也只能给孩子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即使他在那时还可能非要买玩具枪不可,但到了青春期也不会再买了,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以后,孩子就会考虑到父母的反对立场,甚至还可能考虑得更多。

3.暴力青少年的成长背景

走向暴力的青少年,其成长背景都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亦即基本上在早年时期都遭受暴力的威胁、压迫和伤害,而成为精神创伤者。他们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并逐渐成为一个对世界和他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崇尚暴力的敏感的人。

青少年暴力发生率急剧上升,已经改变了我们看待年轻人的方式。但不应把这一切简单地归咎于媒体的暴力或过分宽容的社会。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抚养中的一些因素与那些鼓励青少年施暴的同辈人的共同作用。

趋向于暴力的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成长背景?首先,他们常常是父母施行暴力的牺牲品或见证人。例如,在有暴力的家庭中,这种体验对孩子来说是痛苦而难忘的,孩子可能哭喊着表达出恐惧和焦虑。这样一个孩子会养成一种警惕、戒备的心态,等待着下一次精神创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紧张的情绪逐渐发生变化。孩子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至于再也无法忍受。他们慢慢对这种精神创伤变得麻木,然后自己变成了攻击者。攻击对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自我保护。

一些孩子开始觉得与创伤的创造者接近了,他越来越充满力量,而模仿家长的行为,往往又在道德上被视为合理。

自相矛盾的是,使用暴力的个人几乎总认为他们自己是牺牲品,是恃强凌弱者或偏见的牺牲品。因此,他们相信自己的暴行完全是合理的。通过这种方式,暴力得以永存。

变成一个暴力青少年还有其他先兆。比如孩子是被以冷酷的、缺少爱的方式抚养长大的;孩子被过度地惩罚,尤其是身体上的惩罚。自尊心弱的孩子更可能变成暴力性的,尤其是受其他一些冒险因素的综合影响。好冲动的、缺乏理性和自制力的孩子,在遭受挫折或生气时更可能使用暴力。

所以,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那些后来变成爱用暴力的孩子,把世界看做一个冷酷的、充满敌意的地方。他们养成了一种对他人总是有敌意倾向的思维习惯。他们的观点是“所有人都企图攻击我”。例如,一个小男孩偶然撞上了另一个小男孩,大多数的孩子会对此不屑一顾,并把它当成一次意外。但充满暴力倾向和攻击性的孩子却相信那个男孩是故意撞他的,目的是想伤害他。所以,他拽住那个撞他的男孩并狠狠地揍他。攻击性的孩子认为世界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在世上只有受害者和害人者,所以他无意识地选择了后者,并成了一个恃强凌弱者。他从伤害别人中得到了力量和满足。暴力性的孩子几乎没有同情心,他们甚至看不出,或很少能察觉别人的痛苦。他们还相信制服他人是力量与价值的标志,暴力则是解决争端的合理手段,乃至唯一手段。对其他孩子的野蛮可能是他们获得自尊的唯一源泉,也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惟一确认。

4.如何避免暴力倾向

不粗暴对待或伤害孩子,教育孩子不伤害他人,培养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以及适时对孩子进行有关方面的谈话,都有助于孩子获得健康的心态,预防孩子走向暴力。最重要的是,应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

在我们已知道了关于暴力先兆的基础上,有一些规则就会自然显露出其重要意义,简要归纳几条规则希望作为家庭成员行动的一个参考。

在家里,“不要伤害他人”应当清楚明了地显示出来,不能模棱两可,这对每个家庭成员都适用。当小孩对他人使用暴力,家长不应该使用打屁股或打耳光这样的肉体惩罚方式。

家长应首先给受害者密切的关注和亲切的照顾。然后,应当使攻击者清楚地意识到受害者是怎样感受暴力的:“这样做真的伤害了别人。如果有人这样对你,你也不会高兴的。”这是开始努力教给孩子具有同情心,尽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咬了人,他不知道他对被咬的人做了什么。随着孩子的长大,比如到了4岁左右,当孩子开始变得不以自我为中心,并有了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就会开始理解当他攻击别人时,是怎样伤害别人的。

与学龄期孩子谈论暴力是大有裨益的。家长可以问孩子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中有打架的吗?问孩子那些学生打架的原因,当有人要找他打架时,他会怎么做?根据孩子的回答,家长可以演示一下一个人不用暴力可以怎样对付各种公然的挑衅。例如,家长可以教孩子试探攻击者的动机:“你认为他为什么打架?你认为他打架后感觉好点了吗?你认为打架很酷吗?”随后,家长可以详细讨论孩子面对能升级到暴力的情形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说:“我知道你想打架,但这不值得打。我没有什么真正反对你的事。如果你想谈什么,就让我们谈谈吧。但如果你想打架,恕不奉陪。你要是继续打扰我,我就要告诉你的父母。”

家长的目标就是想出非暴力的办法来减轻潜在的紧张度。我们也要教孩子对于模棱两可的、易变的情况作出镇定、合理的反应。对于那些打架的挑衅,应该努力让孩子培养一种习惯,就是在心里想的不是去应战、逞能、以暴抗暴,而是要考虑:“这个人怎么了?他很不安吗?他喝醉了?我怎样能使他平静下来?”

培养非暴力的孩子,像为人父母的其他任务一样,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虽然充满爱心地、合情合理地、公平地对待孩子是避免青少年暴力的最好办法,但劝导青少年不使用暴力这一问题,即使在最温和的家庭中也需要特别关注。很明显,使用暴力的人是后天形成的,非暴力社会的创造是从每个人、从家庭生活开始的。

同类推荐
  • 决定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决定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本书根据孩子们的各种心理特征,将孩子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软弱型等类别,书中的理论与案例都紧紧围绕着性格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一剖析。
  • 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1分钟父母教子细节枕边书

    本书分别从生活、学习、沟通、心理、品质五个方面列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56个大问题,并且提供了详尽实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老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心理历程及他这么多年教育方法的汇集。 贾容韬老师原来是做企业的,由于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成为年级倒数第一名,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痛心之余,贾老师决定做陪读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贾老师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主要是家长教育方法的问题,他开始从书本上学习,看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同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好学上进,最后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贾老师把自己摸索出的经验用于指导其他咨询他的家长,指导了几千个家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成长有痕

    成长有痕

    本书收录了《意林》少年班杂志上最受小读者欢迎的近百篇与成长有关的文章,为小读者解开成长的密码,书中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还有那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
  •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放养有理”:培养孩子的八种能力情感教育:“放养”的孩子早知大爱生存哲学:给孩子摸爬打滚的空间意志品质:“放”则无畏,迎难而上等。
热门推荐
  • 硝烟中的黑虎

    硝烟中的黑虎

    读者朋友,可以从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中,看到动物世界的奇异景象。看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生存竞争,它们的神奇本领。看到动物的千姿百态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自然之间,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而且还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勤劳、善良、友谊,智慧,勇猛等等美好的词汇。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专属我的腹黑王子

    专属我的腹黑王子

    三年前她们被迫离开,三年后她们回来了,而又将发生什么?
  • 待到荼蘼花开时

    待到荼蘼花开时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代表我对你一份,又一份的思念,又是一年夏暮初秋,我等你,等你等到秋彼岸,我要从荼蘼花一直等到彼岸花,你呢?
  • 时间推远了谁与谁

    时间推远了谁与谁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在爱情面前的坦荡与坎坷,一直以为爱自己的父亲会一直陪伴自己,但却被“仇人”所害,从此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也因此获得“仇人”儿子多年来的默默补偿与守护。长大后,她以社会最中层的身份追求一位上流社会的佼佼者,期间拒绝过一直呵护她的白俊寅和一别多年才重逢的苏辰煜,也无形中得罪了他们的追求者,因为追爱的路上不断出现的绊脚石,才让她无意间知道害死爸爸的“仇人”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在为爱付出的过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导致相爱却不能相守,好不容易的到的爱情只能因为心力憔悴而以失败告终。
  • 和亲公主

    和亲公主

    被逼和亲的朝阳路遇江湖侠客,这侠客竟然是太守之子?区区太守之子竟敢肖想太子妃,就算是旧爱也不行?要新欢还是旧爱?别以为这么照顾我我就会原谅你!你要走?公子请留步,有话好好说!
  • 焚神至尊

    焚神至尊

    天有九重,地有十方。男儿顶天立地——提刀跨马杀强敌,斗转日月换苍天。异能少年携带‘羊皮古经’穿越异界,于嬉笑间败尽诸天强敌,戮战星空血海,成为绝代战神。每晚八点至九点,锁定创世中文网,关注《焚神至尊》,糖小七为您带来精彩的异界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果喜欢请收藏】
  •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是嗔是恨是痴是念

    是嗔是恨是痴是念

    青春的爱不恐惧燃烧,即使最后烧成灰烬也在所不惜。这份爱潜藏太多危险了!她相依他为命......那个秋冬给他们留下太多痛的记忆。
  • 还君明珠:棺材王妃

    还君明珠:棺材王妃

    前生恨幽幽,一缕芳魂化为异世灵魂附身,于棺材中苏醒,从而满身戾气,又遇强人欲耍“非礼”,吓退强人方知两世记忆下的情路艰险。前世今生,我穿越而来只为还君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