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7200000021

第21章 梦电影

梦电影

梦的内容肯定比我们生活的内容要丰富。如果生活是一棵树露在地面的部分,梦则是庞大的根须——以黑暗为食物。梦有着松动的牙齿、忍耐的品性,默默咀嚼我们的经历、记忆,它比牛还擅长反刍。当然,它也有消化不良的毛病,常常颠覆了事物的真实性。然而再荒诞的情节,在梦中也无人怀疑其确切程度——这有点像熄灯后的电影院产生的审美效果。难怪人们要把好莱坞称为梦工厂。梦,是我们每个人都秘密拥有的好莱坞。偶尔做一个离经叛道的梦,简直比走私军火还要惊险。我们浑身冷汗地走出阴暗的剧场,拉开窗帘,发现外面的世界依然阳光灿烂。

按道理说,梦境只能算是一种未经剪辑的半成品——但它却比许多镶嵌在镜框里的艺术品还要富于感染力。跟电影一样,它大致可分为战争片、爱情片、武打片、伦理片、警匪片、纪录片、科幻片、恐怖片……还有一种纯粹意识流的,属于超现实主义吧?只是我们永远弄不明白幕后的导演是谁——它太有天才了。梦的摄制组也很有实力,从道具、布景、化妆直到灯光效果、音响效果,简直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演员都不用照着剧本念台词。梦是没有剧本的,纯粹是即兴演出。做了一个好梦之后,我连正走红的美国大片都懒得看了。惟一的遗憾是:梦的票房业绩不佳,永远只有一个观众——而且是一次性的,没有重播的可能。遗憾的艺术才是最好的艺术呢。我对梦更珍惜了,经常挑选一二,在记忆中作为绝版收藏。

梦跟电影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没有预告,我从来不曾见过哪里贴有梦的海报。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它毕竟属于“地下出版物”嘛。况且,不给你任何心理准备,才能产生最神奇的效果——有时候一段梦中的爱情,比《魂断蓝桥》还要令我缠绵徘恻;而无意间目睹的恐怖情景,足足能把我吓醒——这是西班牙籍导演布努艾尔与画家达利合作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都办不到的……经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至少梦本身能超越任何经典。因为在梦中,你不仅仅作为观众而存在,常常还能当上主角;哪怕跑跑龙套什么的,也能满足一番表演欲。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电影艺术的门外汉。我们天生就会拍电影——只可惜,很少相互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假若能给芸芸众生的梦也设一个奥斯卡金像奖,该有多好!这至少能避免许多精彩而华丽的梦境,被时光、遗忘与死亡所埋没。在梦中,人类的想像力才真正达到了极限。梦啊梦,你才是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

梦是制作成本最低的电影。甚至,它连起码的电费也不用损耗。演员也属于义演,不收出场费的。一切都是无偿提供的。看一回梦电影,连门票都不用买。这比在现实中干什么都便宜。在梦中购物,我从不付钱。难怪人们爱做梦呢,梦本身就是一笔不用付钱的买卖。会做梦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你可以去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人,干最想干的事情……如果连梦都不会做,那又与死亡何异?梦弥补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缺憾。平凡的人会梦见伟大,孤独的人会梦见爱情,乏味的人会梦见刺激,伤痛的人会梦见和平……没准正是梦隐秘地提供给我们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梦啊,我们每个人精神上最亲密的家庭教师——关键的是,它永远替你保密,永远不会出卖你的隐私。

一个人一生的梦是丰富的,比他的生活不知要丰富多少倍。但再丰富,依然是有限的。如果能把全世界的梦境弄一个互联网就好了——愿意的话就可以上网,成为一个梦的网站。你可以把自己的梦贴出来,办一个小型展览;也可以跟别人的梦等价交换。这比看电影的挑选余地可大多了。每个夜晚,世界各地在制造多少梦啊,多少梦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头拍摄——缺乏观众的话,那太浪费感情了,也太浪费才华了。可以用化名结交一些网友嘛,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多看看别人的梦,没准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以及理解别人。还有比梦更私人化、更具真实性的电影吗?还有比梦更适宜掩饰自己的羞怯的理由吗?还有比梦更不需要你负责的事情吗?梦中的电子邮件,没准比实际的交流命中率更高呢……当然,这个一厢情愿的设想,仅仅是我昨夜刚出炉的一个梦——我试探性地把它划归为科幻片。我制造过各种风格的梦电影,这是我科幻片方面的代表作。

据说,痴人才说梦呢。我却对梦津津乐道。这说明我够傻的。还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吗?大家不妨认识认识。我的梦你肯定爱看,不敢自称大手笔,但确实是大场面、大动作——醒来之后,我每每对自己佩服得很。会做梦的人,即使闭目养神的时候,也能大饱眼福。虽然我还只能算是业余水平。如果梦电影纷纷公诸于世的话,那些职业导演们该失业了。

露天电影

在武汉读大学时,常看的是露天电影。学校有专门的露天电影场(兼作开会用),以矮矮的围墙跟教学区隔开,银幕悬挂在主席台上,中间的操场可容纳数千人——后面是个山坡,也砌成梯田的形状,我们戏称之为“包厢”或“加座”。新生人校,每人发一只小板凳;后来才知道,是用来看电影的。每逢周末,食堂门口便贴出电影预告的海报。卖饭菜票的窗口兼卖电影票——系五分硬币大小的塑料片,三毛钱一枚。这是80年代的物价标准。晚上六点多钟,校园里的条条大路通往电影场——三五成群地走满了手提小板凳的学生。早早地去了,为了抢占有利地形。看电影毕竟是当时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早到的人们,围坐在空地上打扑克,或者聊天、嗑瓜子。我也总是提前守候在那里——只要紧盯着入口处,就能见到各个系最漂亮的女生。因平常不在一起上大课,一般每星期只能见到她们一面——就是看电影的时候。半年的电影看下来,我心目中的校花已评选出前十名。有激动的时候:英文系的某某恰好在我身边坐下来,无意识地陪我同看了《两个人的车站》。也有扫兴的时候:新闻系的某某挽着一个男生,并肩走进电影场,使我散场后直想学银幕上的寅次郎吹口哨……这构成我看电影之余的一点私心杂念。现在想想,很可笑,又很值得怀念。

一般要等到七点左右,天才能黑下来。这是露天电影所需的条件:必须得到夜色的协助。当山坡上的放映机把光束投在银幕上,苍白的幕布便获得了生命力,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神。人声鼎沸的电影场顿时变得安静,等待着某个事件的发生。这时顾目四望,操场乃至后面的“梯田”上,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多少年之后,他们跟我一样,不会忘记看露天电影的情景,甚至还能回忆起当时看过哪些影片,在怎样的季节,怎样的天气……大学时代,我整整看了四年的露天电影,风雨无阻。按每星期两部计算,至少也有两百部吧——几乎每次都是一部进口片和一部国产片相搭配,就像买好烟需搭一包次烟。虽然也味同嚼蜡地看过一些平庸的影片,但有许多好片子令我们曲终人散后仍然兴奋不已——譬如有一年冬天赶上联邦德国电影周,纵然快期末考试了,我还是坚持数日,把《莉莉·玛莲》等六七部西德电影一网打尽。回到宿舍一描述,令几位从教室晚自习回来的好学生遗憾了一夜。第二天他们考的分数还不如我高。

看露天电影,夏天要带好扇子(有的人甚至还预备了风油精或蚊香),冬天则要戴上帽子、系上围脖再裹上军大衣——全副武装的架式,即使这样,电影场里仍不时有跺脚的声音。记得看《战地浪漫曲》时是个阴天,放到一半时下起雨来,有的退场了,大多数人则撑开自带的雨伞,躲在小小的伞下继续看。偏偏那天我没带伞,又不忍心离去,只好手搭凉篷,在倾盆大雨中继续关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若知道的话,会感动的。这就是我为一部电影付出的代价:淋得像个落汤鸡。它同时又证明: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好电影应该使人们做到哪怕听见了空袭警报,也必须看完了再钻进防空洞。因为它已使你进入了别人的命运,忘却了自己,更忘却了外面的世界……

又有几个人,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或者说,又有几部电影,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这些年来,坐在豪华的剧院里看电影,我再也找不回看露天电影的那份激动。是我变了,还是电影变了?抑或,环境变了?人类坐在自己的建筑物里看电影,是居高临下的,是清醒的——因而无法自己欺骗自己。而坐在星空下,空地上,置身于真正的夜色中,他与电影之间是平等的——将之视若别人甚至自身的命运。露天电影,能较轻易地唤起人们内心的某种醉意——它仿佛不是放映给渺小的人类看的,而是为博大的天地放映的。天地是隐形的观众。电影是天地之间的幻像。难怪有部外国片叫《天堂影院》,又有部国产片叫《天堂来信》,电影似乎在传达天堂的消息——天堂是没有屋顶的。看露天电影,比在屋顶下观看要痛快!

朝鲜电影

70年代最著名的异国之花——不是紫罗兰,也不是樱花或郁金香,而是金达莱。因为那时候所能看到的进口片,主要是朝鲜电影,而金达莱堪称朝鲜的国花。在许多朝鲜电影中,都出现过漫山遍野的金达莱盛开的镜头——简直相当于某种宣传民族精神的仪式。而在更多的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国产片中(如《侦察兵》、《奇袭白虎团》、《英雄女儿》等),也不乏金达莱的影子——作为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标志,是血染的风采。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兄弟邻邦的三千里江山,似乎只盛开着一种花。一种比金子还要贵重的花。

70年代的朝鲜电影,最著名的应该算《卖花姑娘》。卖花姑娘是个长得像金达莱一样的姑娘——金达莱是苦难与美丽的象征。那时候看《卖花姑娘》真是倾城出动,一点不亚于现在看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举个例子:我当时还在读小学,全校师生都按班级排队步行到市中心的电影院看包场。不问男女老少,看《卖花姑娘》都事先预备了一条手绢,看到伤心处剧场里哭声一片。那个年代的人真重感情啊,心真软啊。况且置身于那样的大背景下,谁若无动于衷,则显得太没心没肺了——容易被怀疑为思想有问题。那时候中国的街头还没有出现鲜花店,但电影院门口的商店里,手绢倒是挺畅销的——只有在欣赏这一朵花时可以大动感情,而不会被批判为黛玉葬花式的小资产阶级情调。金达莱是一株来自异国的“苦菜花”。

那个年代讲究忆苦思甜,朝鲜电影都有点苦,挺吻合这一要求的。看朝鲜电影,等于接受一次诗化的政治思想教育——观众们走出剧场,重新出现在阳光下,都充满对旧社会的无比仇恨和对新生活的加倍珍惜。还是社会主义好啊,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再不能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战争年代的血没有白流,和平年代的泪也没有白流——《卖花姑娘》可谓感动过一个时代的中国观众的“催泪弹”。现在的人,即使看悲剧也很难流泪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泪腺也退化了。

70年代的朝鲜电影,还有《一个护士的故事》、《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的季节》等等。

20年后,演《卖花姑娘》的话剧团又来中国巡回演出(原班人马都已老了,如今饰演角色的已是第三代演员了)。可惜反响平平,估计买票去观看的,大多是一些喜欢怀旧的人。我是其中之一。我默默地从卖花姑娘手中,买了一朵20年前的金达莱。一朵记忆之花。

街头巷尾的花店里,奇葩异卉,争奇斗艳,却找不到金达莱。问进进出出的少男少女:“是否知道金达莱?金达莱是什么花?”他们的表情很迷惑。他们甚至没看过朝鲜电影。

作为我个人,还是挺怀念那一系列老电影的。在看腻了酸酸的日本电影、甜甜的欧洲电影、辣辣的美国大片之后,还真想看一场苦苦的朝鲜电影呢。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嘛。人生不也是这种轮回的滋味吗?

爱看二战片

80年代,上海的王寅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篇《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是当时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作品之一。想起王寅,我总要想起这首只有十几行的短诗。由于我久已远离诗歌,许多资料都已散失——无法查找到原作,凭印象记得其中描绘了党卫军雨衣反穿、摩托车以及在电线上互相追逐的两颗雨滴之类——而这些正是王寅对一部遥远的电影的模糊记忆。对于我来说,它就更为模糊了,因为我甚至没有看过那部电影。但我能猜测出它是表现二战的,表现战争中人们的苦难、死亡与爱情,甚至能据此展开对行刑队、受难者以及刺耳的枪声的恐怖想像——毕竟,由不同国家(包括我的祖国)拍摄的二战影片我看得太多了。虽然我出生时二战的炮火早已平息,但那场战争对于我似乎并不陌生。也难怪,那是离我们的今天最近的一次世界性热战。

参加某次诗人聚会,大家无意中提起王寅的那首诗,纷纷帮助王寅去回想那部捷克电影的片名。最后是伊沙与李大卫想起来了(他们孩提时幸运地看过该片)。因为片名有点陌生,散会后我就忘记了,只记得想起来的人表情很兴奋——有从记忆中失而复得的感觉。我能够想起来的是同时期的另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二战片,譬如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与《桥》,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攻克柏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好像罗马尼亚有同类题材的好片子,只是很遗憾,也想不起片名了。

我看这一系列电影时还是个孩子——它们给一个和平环境里的孩子进行了最初的战争教育。那也是一个贫困的年代,孩子们手头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可我对银幕上的那些枪械、坦克、军服却极其熟悉——构成我幻想中的大玩具。我很小就被培养成了兵器爱好者。这些二战片,是我当时所能读到的惟一的童话了——只是饱含着硝烟的气息。孩子们是以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来划分电影里的敌我双方的。我至今仍记得《第八个是铜像》的片断:游击队员们抬着牺牲的战友的铜像,在黑暗的山区行军……详细的剧情已无从追忆,似乎当时也很费解:铜像多沉呀,远远不如抬一门迫击炮过瘾。我怕看悲伤的场面(蒙住双眼与耳朵),遇到双方厮杀的镜头则舍不得眨眼睛。在永远笼罩着夜色的电影院里,我心跳不已,有点儿兴奋,有点儿害怕……那场孩子们并未真正了解的战争,在我心目中被戏剧化了,像小伙伴玩打仗一样简单。

由于政治的原因,当时能够看到的二战片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同盟国家进口的——要不就是本国的抗战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之类)。能够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二战片时,我已长大成人了。说实话,欧美资本家拍得也不错,《伦敦上空的鹰》、《虎口脱险》、《巴黎的最后一班地铁》……使我目睹了二战的另一部分或另一种风格。有的甚至玩世不恭:把战争拍成了喜剧片。看来他们要么是当年受的苦少一点,要么就是忘掉得快一点——不如社会主义国家那样苦大仇深,拍电影也有忆苦思甜的用意。当我对二战的那段历史开始进行知识分子的解析时,终于看到了《辛德勒的名单》与《拯救大兵瑞恩》。人类从来就没有忘记二战。战后的人们一边在愈合现实的伤口,一边不断通过文学艺术去重新撕裂伤疤——逼迫自己反思过去的不幸。二战对于人类已是永恒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灾难。但对于电影来说,它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了永远的素材。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二战片里有我们祖辈或者父辈生活的影子。对于一个战后出生的人,看多了二战片,也会成为间接的参战者——对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有更真实的认识。我不禁联想到:甚至我今天的书房,都是建立在昨天的战场上。战争造成了众多没有墓碑的死亡,活着的人更有责任给战争本身立一座墓碑。但愿二战片是最后的碑文,最后的墓志铭!

同类推荐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 莫言作品解读

    莫言作品解读

    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知名学者王德威、邓晓芒、史景迁、李陀、李敬泽等对莫言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解读之汇编,涵盖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佳作,清晰展现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30年文学创作的轨迹,通过读懂莫言的作品,读懂莫言的人生历程。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热门推荐
  • 血色抗日

    血色抗日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战斗,在血色血性的中国人斗争中,我们怎样获得胜利?
  • 黎昕照云华

    黎昕照云华

    “我的名字叫赵云华,取自李白的清平调。”“很好,那么具体是哪一句呢?”微微发福的语文老师这样问道。“嗯……云想衣裳花想容……嗯,然后,然后我忘记了。”这是几年后,穆黎昕总在梦里见到的一幕,他的心总想着再见云华一面,然而他知道不见,才是最后的爱。只是,云华,我真的好想你。这是赵云华与穆黎昕的故事而他们终究会知道:有时,爱情,需要多回几次头欢迎加入朵花的暖阁,群号码:488347443
  • 美丽的敦煌

    美丽的敦煌

    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古丝绸之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位于西部高原的河西走廊,是一块极富魅力的地方。沿着走廊西行,途中的雪山峻岭、边墙塞障、大漠孤烟、古道驼铃、石窟塔影、清泉绿洲……皆如诗如画,目不暇接。当来到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时,展现在你面前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就更加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了。
  • 万界圣君

    万界圣君

    妖孽大帝被埋伏冤死,重生于万年之后。融合前世经验,觉醒惊天战魂,掀起血雨腥风。上一世,被人陷害;这一生,颠覆皇朝!这天,这地,这众生,挡不住我万界圣君的步伐!
  • 七星阁

    七星阁

    谁言?天下众生我不过一卑微蝼蚁,不足道哉!他日,待我强势归来,踏遍山河,血海枯骨,那又何妨。七星似电光划破天际、闪耀苍穹。犹如利剑出鞘,冲破九霄,势不可挡。天地间谁主沉浮??看我七星如何手握日月,君临天下。
  • 明华长公主

    明华长公主

    重生到小姑身上,相貌平平不受宠的皇后摇身一变,成为被所有人捧在掌心,拥有绝色容光的长公主。崭新而光明的人生在她面前展开。
  • 清宫秘史:两世为妃

    清宫秘史:两世为妃

    宛妤与康熙皇帝玄烨本是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爱侣,却因为宛妤的父亲鳌拜专横跋扈,独揽大权而被迫站在了对立面。深深宫苑,除了皇帝的痴爱,宛妤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友善,甚至因宠树敌,导致伤痕累累。当父亲和夫君的矛盾进一步恶化,她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父亲的逼迫,以及深爱的人对自己逐步提防,她身心俱疲,选择以死换回父亲的一条残命。不曾想,她并没有死,而是改头换面,也失去了她雍容的身份。当她再度回归宫廷,仅仅以宫女之身重回那阴暗诡秘、危机四伏的后宫,她该如何为曾经的自己讨回一点公道?而那个曾经深爱的男人,她又该如何面对?
  • 禁密之恋

    禁密之恋

    她们是魔鬼,是只能生活在肮脏阴暗角落的小女孩,痛苦无助的卑微的活着;他们高高在上,含着金汤匙长大,却一直在黑夜里,独自哀伤,被风弄得泪流满面。他们相遇了,相爱了,痛了,哭了,陌识了。
  • 责任常青

    责任常青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案例,围绕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深入挖掘了责任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 玉碎灵缘

    玉碎灵缘

    世界上有24块玉佩,其力量非常之大,但在世间留了八百年,就再也没出现。可如今第三十五代魔守人夜清不知为何有6块玉佩,并把玉佩送人。本女主冬城倾风[任性ing],本男主刘天严俊[自大ing]。